一種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PIN針中針體采用中部大,兩端小的結構,只有針體的卡接部和PIN針安裝孔過盈配合,針體頭部和根部和PIN針安裝孔間隙配合,使得PIN針安裝時,PIN針克服的摩擦力較小,既能保證可靠連接,又能保證安裝起來更加方便。安裝PIN針時,針體的頭部與PIN針安裝孔間隙配合,PIN針不會將油漆層頂裂,更好地保護油漆層。
【專利說明】一種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機結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智能手機使用日趨大眾化,大屏、超薄的智能手機也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隨 著市場需求,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因此,附加在手機上的各功能模塊層出不窮。如果將 這些功能模塊都集成在手機上,手機勢必要加大加厚,不方便攜帶。因此,現有技術中,手機 外部通過PIN針與部分功能模塊連接在一起,能夠減小手機本身的體積,方便攜帶。
[0003] 現有技術的PIN針的安裝結構如圖1所示,塑料機殼1的外表面設有一層油漆層 2,油漆層用于保護塑料機殼不容易被刮花。塑料機殼中設有用于安裝PIN針3的PIN針安 裝孔,PIN針3由整體呈柱狀的針體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針體根部的基板構成,針體與PIN 針安裝孔過盈配合。這樣,PIN針由于受到PIN針安裝孔的靜摩擦,不容易滑落,安裝牢固, 但是,由于PIN針整個針體和PIN針安裝孔過盈配合,PIN針受到的摩擦力較大,也就使得 PIN針的安裝過程較為困難。另外,在將PIN針安裝在PIN針安裝孔中時,PIN針針體的頭 部和油漆層緊密接觸,容易將塑料機殼外表面的油漆層頂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問題在于,怎樣提供一種 安裝方便、能保護塑料機殼的油漆層的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手機 PIN針安裝過程中存在的安裝困難,PIN針容易將油漆層頂裂的問題。
[0005]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實現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 一種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包括塑料機殼和PIN針,所述塑料機殼的外表面設有 油漆層,且塑料機殼上還設有用于安裝PIN針的PIN針安裝孔;所述PIN針由整體呈柱狀 的針體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針體根部的基板構成,所述針體的頭部和根部之間具有一沿其 柱狀側壁周向向外凸起的卡接部;所述PIN針的針體以頭部朝向塑料機殼外側、根部朝向 塑料機殼內側的方向插接在PIN針安裝孔內,且針體頭部的端面與塑料機殼的外表面相齊 平,針體根部所連接的基板抵接在塑料機殼的內表面上,其中,針體的卡接部與PIN針安裝 孔過盈配合,針體的頭部和根部與PIN針安裝孔間隙配合。
[0007]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PIN針安裝孔對應于PIN針的針體根部位置處 的孔壁上設有朝向PIN針安裝孔的孔軸心方向凸起的臺階,所述臺階上邊緣抵接在PIN針 針體的卡接部沿針體柱狀側壁周向向外凸起的下邊緣上。
[0008]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塑料機殼的內表面上臨近所述基板的位置設有 定位塊,定位塊朝向基板的一側設有卡口,基板的側邊嵌入卡口中,并被定位塊的卡口卡 緊。
[0009]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PIN針安裝孔與塑料機殼內表面的交接位置處 設有倒角。
[0010]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0011]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PIN針中針體采用中部大,兩端小的 結構,只有針體的卡接部和PIN針安裝孔過盈配合,針體頭部和根部和PIN針安裝孔間隙配 合,使得PIN針安裝時,PIN針克服的摩擦力較小,既能保證可靠連接,又能保證安裝起來更 加方便。
[0012]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安裝PIN針時,針體的頭部與PIN針 安裝孔間隙配合,針體的頭部不接觸油漆層,PIN針不會將油漆層頂裂,更好地保護油漆層。
[0013]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當外界不施加作用力的情況下,PIN 針不容易從PIN針安裝孔中滑出,PIN針安裝更加牢固可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 圖1為現有技術中PIN針的安裝結構的示意圖。
[0015]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PIN針的安裝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0017] 實施例:
[0018] 一種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塑料機殼1和PIN針3,所述塑料機 殼1的外表面設有油漆層2,且塑料機殼1上還設有用于安裝PIN針3的PIN針安裝孔;所 述PIN針3由整體呈柱狀的針體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針體根部的基板32構成,所述針體的 頭部和根部之間具有一沿其柱狀側壁周向向外凸起的卡接部31 ;所述PIN針的針體以頭部 朝向塑料機殼外側、根部朝向塑料機殼內側的方向插接在PIN針安裝孔內,且針體頭部的 端面與塑料機殼的外表面相齊平,針體根部所連接的基板32抵接在塑料機殼的內表面上, 其中,針體的卡接部31與PIN針安裝孔過盈配合,針體的頭部和根部與PIN針安裝孔間隙 配合。
[0019] 手機的塑料機殼上涂有的油漆層用于保護塑料機殼,防止塑料機殼容易刮花。由 于手機PIN針是用于連接手機和各個模塊,因此要求PIN針安裝牢固可靠,才能使得手機上 各個功能模塊正常運行。本實施例中的PIN針安裝時,將PIN針的針體以頭部朝向塑料機 殼外側、根部朝向塑料機殼內側的方向插接安裝在PIN針安裝孔內,使得基板抵接在塑料 機殼的內表面上。本實施例PIN針中針體的頭部與PIN針安裝孔間隙配合,使得在安裝PIN 針時,PIN針與油漆層沒有直接接觸,PIN針不會將油漆層頂裂,更好地保護油漆層。針體 的的卡接部與PIN針安裝孔之間過盈配合安裝,能夠保證PIN針安裝牢固。針體的根部與 PIN針安裝孔間隙配合,減少了整個PIN針中針體過盈配合的部分,使得PIN針受到的摩擦 力較小,PIN針的安裝過程更加方便,總體來說,PIN針中針體的結構為中部大,兩端小,既 能保證可靠連接,又能保證安裝起來更加方便。
[0020] 為了使PIN針安裝更加牢固,所述塑料機殼的內表面上臨近所述基板的位置設有 定位塊4,定位塊4朝向基板的一側設有卡口,基板的側邊嵌入卡口中,并被定位塊的卡口 卡緊。這樣,在安裝PIN針時,PIN針的基板通過定位塊卡緊,使得PIN針不容易滑動。
[0021] 另外,所述PIN針安裝孔對應于PIN針的針體根部位置處的孔壁上設有朝向PIN 針安裝孔的孔軸心方向凸起的臺階,所述臺階上邊緣抵接在PIN針針體的卡接部沿針體柱 狀側壁周向向外凸起的下邊緣上。所述PIN針安裝孔與塑料機殼內表面的交接位置處設有 倒角33。
[0022] PIN針安裝孔中設有臺階,當外界不施加作用力的情況下,PIN針針體的卡接部抵 接在臺階處,不容易滑動。當外界不施加作用力的情況下,PIN針中針體通過臺階和定位塊 來進行限位,PIN針安裝更加牢固可靠。具體實施時,本實施例中的塑料機殼應具有一定的 形變度,這樣才能保證針體的卡接部能順利穿過PIN針安裝孔中設有臺階處的孔壁。為了 PIN針安裝更加方便,PIN針安裝孔中設有倒角33,倒角33對PIN針的安裝起到引導作用, 使得PIN針安裝更加方便。
[0023]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PIN針中針體采用中部大, 兩端小的結構,只有針體的卡接部和PIN針安裝孔過盈配合,針體頭部和根部和PIN針安裝 孔間隙配合,使得PIN針安裝時,PIN針克服的摩擦力較小,既能保證可靠連接,又能保證安 裝起來更加方便。安裝PIN針時,針體的頭部與PIN針安裝孔間隙配合,PIN針不會將油漆 層頂裂,更好地保護油漆層。
[0024]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 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 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 一種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包括塑料機殼和PIN針,所述塑料機殼的外表面設有 油漆層,且塑料機殼上還設有用于安裝PIN針的PIN針安裝孔;其特征在于,所述PIN針由 整體呈柱狀的針體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針體根部的基板構成,所述針體的頭部和根部之間 具有一沿其柱狀側壁周向向外凸起的卡接部;所述PIN針的針體以頭部朝向塑料機殼外 偵I根部朝向塑料機殼內側的方向插接在PIN針安裝孔內,且針體頭部的端面與塑料機殼 的外表面相齊平,針體根部所連接的基板抵接在塑料機殼的內表面上,其中,針體的卡接部 與PIN針安裝孔過盈配合,針體的頭部和根部與PIN針安裝孔間隙配合。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PIN針安裝孔對應 于PIN針的針體根部位置處的孔壁上設有朝向PIN針安裝孔的孔軸心方向凸起的臺階,所 述臺階上邊緣抵接在PIN針針體的卡接部沿針體柱狀側壁周向向外凸起的下邊緣上。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機殼的內表面上 臨近所述基板的位置設有定位塊,定位塊朝向基板的一側設有卡口,基板的側邊嵌入卡口 中,并被定位塊的卡口卡緊。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機PIN針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PIN針安裝孔與塑料 機殼內表面的交接位置處設有倒角。
【文檔編號】H01R43/20GK203895733SQ201420345262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6日
【發明者】鄭曉東 申請人:重慶國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