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載充電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載充電器,包括:殼體、設置于殼體端部小孔內的第一電極、安裝于殼體內部的PCB板以及設置于殼體周壁的第二電極組,PCB板上固定連接:內部電極、第一復位件,第二電極組包括兩個與殼體卡接并且分別與內部電極的兩端接觸的電極接觸片,電極接觸片與殼體之間設有第二復位件。結構設計巧妙,采用了一體成型的殼體,無組裝縫隙,結構牢固而且降低了模具成本;組裝簡單易實現,將內部電極與PCB板相連接,然后將PCB板整體從殼體端部扣入殼體內部,即可完成組裝,而且電極接觸片與內部電極之間無需焊接;通過在殼體上設計鍵槽結構,將電極接觸片與殼體裝配,同時還在電極接觸片上設計了自鎖止退結構以保持電極接觸片的位置和形態。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充電器,具體涉及一種車載充電器,屬于汽車配件領域。 一種車載充電器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汽車和各類便攜式電子產品的普及化發展,車載充電器的市場需求更大,現 有的車載充電器一般是采用整體式的電極接觸片(類似于"3"字形),使兩側的圓弧狀接觸 片伸出產品外殼,這種結構的產品其成型和后期加工都較為復雜,具體來說,對于使用這種 整體式的電極接觸片的充電器,外殼一般設計成對剖形成的以便組裝,顯然這對組裝后的 整體產品的牢固程度、穩定性及美觀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產品外殼為對剖式也增 加了模具開發成本,外殼成型過程需要兩套模具,降低了效率而且提高了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殼一體成型車載充電 器。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5] -種車載充電器,包括:一體成型并且一端開有小孔的殼體、設置于殼體端部小孔 內的第一電極、安裝于殼體內部的PCB板以及設置于殼體周壁的第二電極組,所述PCB板上 固定連接:一彈性的"Σ"形內部電極、使第一電極自動復位的第一復位件,所述第二電極 組包括兩個與殼體卡接并且分別與內部電極的兩端接觸的電極接觸片,所述電極接觸片與 殼體之間設有第二復位件。
[0006] 前述殼體端部的小孔為外小內大的臺階孔,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部形成有與臺階孔 配合的防掉落結構。
[0007] 前述第一電極設有防掉落結構的一端為開口的,并且第一電極是內中空結構;所 述第一復位件為螺旋形彈簧,一端固定于PCB板上,另一端容納于第一電極的內中空結構 中并且抵住第一電極的內端部。
[0008] 優選地,前述第二復位件為彈性墊片或彈簧。
[0009] 優選地,前述彈性墊片為橡膠塊。
[0010] 前述殼體上對稱地形成有兩個用于安裝電極接觸片的鍵槽結構,所述鍵槽結構包 括,形成于殼體上的平行設置的兩個通槽,兩個通槽之間留有一條形塊,所述第二復位件設 置于條形塊與電極接觸片之間。
[0011] 前述電極接觸片為類"U"型結構,在靠近U型開口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凸起并且凸 起伸入所述通槽中使電極接觸片與內部電極接觸,所述凸起卡住殼體的內壁起自鎖止退作 用。
[0012] 前述殼體遠離開有小孔的另一端為喇機形開口,最端部的直徑最大。
[0013] 前述殼體內部形成一限位臺階,所述PCB板上形成有與限位臺階配合的限位結 構。
[0014]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于:車載充電器結構設計巧妙,采用了一體成型的殼體, 無組裝縫隙,結構牢固而且降低了模具成本;組裝簡單易實現,將內部電極與PCB板相連 接,然后將PCB板整體從殼體端部扣入殼體內部,即可完成組裝,而且電極接觸片與內部電 極之間無需焊接;通過在殼體上設計鍵槽結構,將電極接觸片與殼體裝配,同時還在電極接 觸片上設計了自鎖止退結構以保持電極接觸片的位置和形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車載充電器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 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對殼體進行剖面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7] 圖3是圖1所使實施例對整個產品進行剖面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8] 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9]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1、殼體,11、臺階孔,12、限位臺階,13、通槽,14、條形塊,2、 第一電極,21、凸圈,3、PCB板,31、限位結構,4、電極接觸片,41、凸起,5、內部電極,6、第一復 位件,7、第二復位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具體的介紹。
[0021]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車載充電器,包括:殼體1、第一電極2、安裝于殼體1 內部的PCB板3以及設置于殼體1周壁的第二電極組,這里所說的第一電極2和第二電極 組即代表一般電池的正負極。其中,殼體1是一體成型的并且在一端開有一個小孔,第一電 極2就設置于小孔內。作為一種優選,如圖3所示,殼體1端部的小孔為外小內大的臺階孔 11,而第一電極2的端部形成有與臺階孔11配合的防掉落結構,所謂防掉落結構,最簡單的 一種設計就是在第一電極2上形成一圈直徑稍大的凸圈21,凸圈21位于臺階孔11內從而 使第一電極2不會從殼體1中掉落。本實用新型中,殼體1采用一體成型,不僅節省了模具 開發費用,減少了成型步驟,還節約了后期組裝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還能避免由 于組裝不良造成的殘次品。
[0022] PCB板3是車載充電器必不可少的元器件,在PCB板3上固定連接有彈性的" Σ " 形內部電極5和第一復位件6,其中,第一復位件6優選為螺旋形彈簧,如圖2所示,螺旋形 彈簧一端固定于PCB板3上,另一端抵住第一電極2。優選地,第一電極2是內中空結構并 且設有防掉落結構的一端為開口的,螺旋形彈簧就容納于第一電極2的內中空結構中并且 抵住第一電極2的內端部,使得第一電極2保持圖1所示的位置和形態。
[0023] 為了將PCB板3快速方便地安裝至殼體1內部,殼體1遠離開有小孔的另一端為 喇叭形開口,最端部的直徑最大,安裝時,直接將PCB板3從喇叭形開口處插入殼體1中,隨 著開口尺寸變小,PCB板3逐漸被殼體1夾緊,完成組裝。進一步地,在殼體1內部還形成 一限位臺階12, PCB板3上形成有與限位臺階12配合的限位結構31以確保PCB板3安裝 到位。
[0024] 參見圖2,第二電極組包括兩個與殼體1卡接并且分別與內部電極5的兩端接觸的 電極接觸片4,在電極接觸片4與殼體1之間設有第二復位件7,優選的第二復位件7為彈 性墊片或彈簧,本實施例中優選橡膠塊,橡膠塊與殼體1粘接在一起。
[0025] 為了將電極接觸片4與殼體1可靠地組裝,如圖4所示,在殼體1上對稱地形成有 兩個用于安裝電極接觸片4的鍵槽結構,鍵槽結構包括,形成于殼體1上的平行設置的兩個 通槽13,這樣一來,兩個通槽13之間就留有一條形塊14,第二復位件7設置于條形塊14與 電極接觸片4之間。對應于這種鍵槽結構,電極接觸片4為類"U"型結構,所謂類"U"型結 構,是指電極接觸片4的整體形狀是U型的,但是又相較于標準的U型有所變形,在靠近U 型開口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凸起41,凸起41伸入通槽13中,電極接觸片4的端部就必然與 內部電極5的端部相接觸,如圖4所示,凸起41能夠卡住殼體1的內壁起自鎖止退作用,防 止電極接觸片4從鍵槽中掉落。非工作狀態時,電極接觸片4受內部電極5和第二復位件 7的作用力,由凸起41卡住殼體1內壁從而保持位置及形態;處于工作狀態時,電極接觸片 4受外部作用力的擠壓,由第二復位件7提供變形空間。
[0026]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 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 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車載充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體成型并且一端開有小孔的殼體、設置于殼 體端部小孔內的第一電極、安裝于殼體內部的PCB板以及設置于殼體周壁的第二電極組, 所述PCB板上固定連接:一彈性的"Σ"形內部電極、使第一電極自動復位的第一復位件,所 述第二電極組包括兩個與殼體卡接并且分別與內部電極的兩端接觸的電極接觸片,所述電 極接觸片與殼體之間設有第二復位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載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端部的小孔為外小 內大的臺階孔,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部形成有與臺階孔配合的防掉落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車載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設有防掉落結 構的一端為開口的,并且第一電極是內中空結構;所述第一復位件為螺旋形彈簧,一端固定 于PCB板上,另一端容納于第一電極的內中空結構中并且抵住第一電極的內端部。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載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復位件為彈性墊片 或彈簧。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車載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墊片為橡膠塊。
6. 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車載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對稱地 形成有兩個用于安裝電極接觸片的鍵槽結構,所述鍵槽結構包括,形成于殼體上的平行設 置的兩個通槽,兩個通槽之間留有一條形塊,所述第二復位件設置于條形塊與電極接觸片 之間。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車載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接觸片為類"U"型結 構,在靠近U型開口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凸起并且凸起伸入所述通槽中使電極接觸片與內部 電極接觸,所述凸起卡住殼體的內壁起自鎖止退作用。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車載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遠離開有小孔的另 一端為喇機形開口,最端部的直徑最大。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車載充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部形成一限位臺 階,所述PCB板上形成有與限位臺階配合的限位結構。
【文檔編號】H01R13/24GK203850888SQ201420267237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趙雪娟 申請人:維爾斯電子(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