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氣組件,不需要用于澆注密封材料的模具,就可保護電線束的連接部。本實用新型的電氣組件具備:檢測部件,其具有從殼體的底部突出的端子;筒狀的外殼;基板,連接有端子;以及電線束,與基板連接。在外殼內的容納空間,設置有具有能夠插穿端子的貫穿孔的分隔部,且形成有配置有檢測部件的第1容納部及配置有基板的第2容納部。在第1容納部內,具有能夠插穿端子的孔部的片狀的彈性部件被夾持于分隔部與殼體的底部之間,并以包圍貫穿孔的方式進行配設,并且,在第2容納部以覆蓋基板、電線束的一部分、端子的連接部以及電線束的連接部的方式填充有密封材料。
【專利說明】電氣組件【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氣組件,特別是關于連接部得到保護的電氣組件。
【背景技術】
[0002]設置在室外的電氣設備和在室外行駛的汽車等中使用的電氣組件,需要持續長時間性能的穩定性及防止雨水等滲入的可靠性。
[0003]例如,專利文獻I中記載有適用于開關汽車門時的燈光照明用的開關裝置。圖8為,有關以往的電氣組件的說明圖,表示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開關裝置200的剖視圖。
[0004]開關裝置200中,在具有容納觸點部的容納部201a的殼體201的上表面側,嵌裝有由合成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為下面開口的箱型的罩蓋部件212,且安裝有由橡膠等彈性材料構成的屏蔽部件211。屏蔽部件211通過殼體201和罩蓋部件212呈保持彈力被夾持的狀態,容納部201a內的機密性得到維持。
[0005]另外,開關裝置200中,在殼體201的底面側,配設有與輸出端子部連接的電線束204,并通過該電線束204輸出檢測信號。另外,在殼體201的底面側,以覆蓋電線束204及輸出端子部的方式粘著有包覆部件205。包覆部件205為非透水性的材料,只要能夠無縫隙地覆蓋,就可以防止雨水等從殼體201的底面滲入到開關裝置200內部。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58636號公報
[0007]然而,包括對開關裝置200的主體的電線束204的連接部,要想可靠地(水密地)覆蓋殼體201的底面側,存在如下問題。作為包覆部件205,需要涂布(填充)具有流動性的密封材料,并通過將該密封材料固體化來構成包覆部件205。因此,在制造開關裝置200時需要用于以不封閉容納部201a內的方式澆注具有流動性的密封材料的模具。并且在這種連接部得到保護的電氣組件的制造工序中,需要對用于澆注密封材料的模具進行安裝主體的操作和從模具中拆卸的操作,因此操作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需要用于澆注密封材料的模具,且從水滲入的情況保護電線束的連接部的電氣組件。
[0009]本實用新型的電氣組件的特征在于,具備:具有從殼體的底部突出的端子的檢測部件;容納所述檢測部件的筒狀的外殼;連接有所述端子的基板;以及與所述基板連接并輸出所述檢測部件的信號的電線束;在所述外殼內的容納空間設置有具有能夠插穿所述端子的貫穿孔的分隔部,且通過該分隔部形成有配置所述檢測部件的第I容納部及配置所述基板的第2容納部,在所述第I容納部具有能夠插穿所述端子的孔部的片狀的彈性部件夾持于所述分隔部和所述殼體的底部之間,并以包圍所述貫穿孔的方式進行配設,并且;在所述第2容納部內以覆蓋所述基板、所述電線束的一部分、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端子的連接部及所述基板上的所述電線束的連接部的方式填充有密封材料。
[0010]在筒狀的外殼的第I容納部內配設成彈性部件夾持于分隔部與殼體的底部之間,第2容納部的頂棚面被分隔部、殼體的底部及彈性部件封閉,第2容納部的外周由構成筒狀的外殼的外周壁包圍而形成。由此,不再另外需要用于澆注密封材料的模具,就能夠對第2容納部填充具有流動性的密封材料。另外因第I容納部具有片狀的彈性部件,第2容納部具有覆蓋電線束及基板的密封材料,所以可通過彈性部件及密封材料防止水從外部滲入到檢測部件的端子突出的部分。因此能夠得到不需要用于澆注密封材料的模具,就可從水滲入的情況保護電線束的連接部的電氣組件。
[0011]另外,由于第2容納部不需要用于澆注密封材料的模具,并且也不需要對檢測部件的模具的安裝操作及拆卸操作,所以電氣組件的生產率也會良好。
[0012]并且,本實用新型的電器組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殼設置有卡止所述檢測部件的卡止部,在所述殼體的底部與所述分隔部之間壓接所述彈性部件的狀態下,通過所述卡止部卡止所述檢測部件。
[0013]因在殼體的底部與分隔部之間壓接彈性部件的狀態下,通過卡止部卡止檢測部件,所以僅在第I容納部嵌裝檢測部件,就能夠容易地進行彈性部件的夾持。
[0014]并且,本實用新型的電氣組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彈性部件的一面及另一面上形成有包圍所述孔部的突出部。
[0015]因彈性部件形成有突出部,所以進行壓接時,包圍孔部的突出部會彈性變形。因此,通過被夾持的彈性部件的彈力,能可靠地防止水從外部滲入到檢測部件的端子突出的部分。
[0016]并且,本實用新型的電氣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第2容納部的一側配設,所述電線束從所述第2容納部的另一側通過所述外殼的內表面和所述基板之間,以被折彎成U字狀的狀態連接于所述基板。
[0017]因電線束以被折彎成U字狀的狀態安裝于連接部,可提高拉伸強度。并且,因基板靠近第2容納部的一側配設,可將密封材料澆注到電線束被折彎成U字狀的所述第2容納部的另一側。通過在U字狀的折彎部填充密封材料,可提高拉伸強度。
[0018]并且,本實用新型的電氣組件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有由缺口或開口部構成的貫穿部。
[0019]因基板上形成有貫穿部,通過貫穿部,能夠在第2容納部上的基板與分隔部之間的空隙中,容易并可靠地填充密封材料。
[0020]并且,本實用新型的電氣組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為環氧類的熱固性樹月旨,所述外殼由與所述密封材料的粘附性高于所述殼體的材料形成。
[0021]因外殼是由與密封材料的粘附性高的材料形成,可抑制通過外殼與密封材料的接合面的水滲入。因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水從外部滲入到檢測部件的端子突出的部分。
[0022]本實用新型的電氣組件中,筒狀的外殼的第2容納部的頂棚面被分隔部、殼體的底部及彈性部件封閉,第2容納部的外周由構成筒狀的外殼的外周壁包圍而形成。由此,不再另外需要用于澆注密封材料的模具,且能夠對第2容納部填充具有流動性的密封材料。并且,因第I容納部具有片狀的彈性部件,第2容納部具有覆蓋電線束及基板的密封材料,能夠通過彈性部件及密封材料防止水從外部滲入到檢測部件的端子突出的部分。因此,不需要用于澆注密封材料的模具,就能夠得到可從水的滲入中保護電線束的連接部的電氣組件。【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A?圖1C為,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的外觀圖,圖1A為俯視圖、圖1B為主視圖、圖1C為仰視圖。
[0024]圖2為,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的分解立體圖。
[0025]圖3為,從底面側觀察時的分解立體圖。
[0026]圖4為,用圖1A的IV-1V線切斷的示意剖視圖。
[0027]圖5為,用圖1A的V-V線切斷的示意剖視圖。
[0028]圖6A?圖6B為,表示彈性部件的說明圖,圖6A為俯視圖、圖6B為用圖6A的V1-VI線切斷的示意剖視圖。
[0029]圖7A?圖7B為,表示基板的說明圖,圖7A為俯視圖、圖7B為主視圖。
[0030]圖8為,有關以往的電氣組件的說明圖,表示以往的開關裝置的剖視圖。
[0031]符號說明:I檢測部件,2外殼,2a容納空間,2b卡止部,3基板,3a端子的連接部,3b電線束的連接部,3c貫穿部,3d電路元件,3e配線,4電線束,4a折彎部,4b —端部,5彈性部件,5a孔部,5b —面,5c另一面,5d突出部,6密封材料,11殼體,Ila底部,Ilb被卡止部,12端子,13操作部,14操作桿,16、17、18固定觸點,20分隔部,20a貫穿孔,21第I容納部,22第2容納部,100電氣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以下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的電氣組件100進行說明。
[0033]圖1A?圖1C為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的外觀圖,圖1A為俯視圖、圖1B為主視圖、圖1C為仰視圖。圖2為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的分解立體圖,圖3為從底面側觀察時的分解立體圖。圖4為用圖1A的IV-1V線切斷的示意剖視圖。圖5為用圖1A的V-V線切斷的示意剖視圖。圖6A?圖6B為表示彈性部件5的說明圖,圖6A為俯視圖、圖6B為用圖6A的V1-VI線切斷的示意剖視圖。圖7A?圖7B為表不基板3的說明圖,圖7A為俯視圖、圖7B為主視圖。
[0034]如圖1A?圖1C所示,關于本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具備:容納檢測部件I的外殼2及輸出來自檢測部件I的信號的電線束4,且為操作桿14在被操作時操作部13被按壓,而從檢測部件I輸出的信號會轉換的操作檢測裝置。
[0035]如圖2?圖3所示,檢測部件I具有:殼體11、從殼體11的上面突出的操作部13及從殼體11的底部Ila突出的端子12。
[0036]外殼2是對PBT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進行成形而成。外殼2中形成有容納空間2a,在該容納空間2a容納有檢測部件1、彈性部件5及基板3。
[0037]電線束4是施加了絕緣性包覆的電線。電線束4的一端部4b側配置于外殼2的容納空間2a,另一端部側能夠連接于并未圖示的電氣電路。
[0038]操作桿14是固定在外殼2上的金屬制的板簧。
[0039]如圖4?圖5所示,檢測部件I中,在PPS (聚苯硫醚)樹脂的殼體11的內部設置有固定觸點16、17、18。在初始狀態下,固定觸點17、18與未圖示的可動觸點接觸。在操作桿14被操作,操作部13被按壓時,可動觸點移動,與可動觸點接觸的固定觸點17遠離可動觸點,并且未接觸可動觸點的固定觸點16與可動觸點接觸。固定觸點16、17、18分別與端子12連接,如圖3所示,3個端子12以從殼體11的底部Ila突出的方式進行配置。
[0040]如圖2?圖5所示,在筒狀的外殼2內的容納空間2a設置有具有貫穿孔20a的分隔部20,并通過該分隔部20形成有第I容納部21及第2容納部22。在第I容納部21從上方(圖2的Zl側)插入配置有片狀的彈性部件5及檢測部件I。如圖3所示,檢測部件I具有從殼體11的底部Ila向下方(圖3的Z2側)突出的端子12。片狀的彈性部件5在分隔部20與殼體11的底部Ila之間,以包圍分隔部20的貫穿孔20a的方式進行配設。
[0041]片狀的彈性部件5由硅橡膠構成,并具有可穿插端子12的孔部5a。并且,如圖6A?圖6B所示,在彈性部件5的Zl側的一面5b與Z2側的另一面5c形成有包圍孔部5a的突出部5d。
[0042]如圖5所示,外殼2設置有卡止檢測部件I的卡止部2b。因此,若檢測部件I從上方插入到第I容納部21,檢測部件I中,殼體11的上部的被卡止部Ilb通過卡止部2b進行卡止。此時,形成于彈性部件5上的突出部5d (參照圖6A?圖6B),抵接于包圍貫穿孔20a的分隔部20,并且突出部5d進行彈性變形。就這樣,殼體11的上部的被卡止部Ilb通過卡止部2b進行卡止,并且彈性部件5在殼體11的底部Ila與分隔部20之間成被壓接的狀態。
[0043]第2容納部22從下方(圖3的Z2側)插入有基板3。基板3靠近第2容納部22的一側(圖4的Xl側)配設。并且,電線束4從第2容納部22的另一側(圖4的X2側)通過外殼2的內表面與基板3之間,且以折彎部4a呈被折彎成U字狀的狀態,一端部4b連接于基板3。
[0044]如圖7所示,基板3形成有連接有端子12的端子的連接部3a,連接有電線束4的電線束的連接部3b及由缺口構成的貫穿部3c。并且,基板3具備電路元件3d與配線3e,端子的連接部3a與電線束的連接部3b通過配線3e進行電連接。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中構成如下電阻電路,檢測出固定觸點16、17、18中的2個導通,而另外I個未導通的狀態,并且無論在導通時及未導通時都可分別得到對應的預定輸出。因此,不會發生因斷線等異常導致誤檢測的不良情況。
[0045]如圖1A?圖5所示,在第2容納部22,以覆蓋基板3、電線束4的一端部4b及折彎部4a、基板3上的端子的連接部3a及基板3上的電線束的連接部3b的方式填充有密封材料6。
[0046]密封材料6為環氧類的熱固性樹脂,在填充于第2容納部22時具有流動性,且填充后通過攝氏100度左右的加熱而固化形成。作為檢測部件I的殼體11的材料即PPS,雖然是耐熱性和耐化學性優異的阻燃性樹脂,但與環氧類的熱固性樹脂的粘附性較差。眾所周知,PBT是耐熱性和耐化學性優異的阻燃樹脂,且與PPS相比,與環氧類的熱固性樹脂的粘附性較強。因此,由PBT構成的外殼2,相比由PPS構成的殼體11,與環氧類的熱固樹脂即密封材料6的粘附性較強。由此,因外殼2與密封材料6的粘附性強,可抑制通過外殼2與密封材料6的接合面的水滲入。
[0047]以下,關于作為本實施方式而產生的效果進行說明。
[0048]本實施方式的電氣組裝件100具備:具有從殼體11的底部Ila突出的端子12的檢測部件1、容納檢測部件I的筒狀的外殼2、連接有端子12的基板3及連接于基板3且輸出來自檢測部件I的信號的電線束4。并且,在外殼2內的容納空間2a設置有具有能夠穿插端子12的貫穿孔20a的分隔部20,并通過該分隔部20,形成有配置檢測部件I的第I容納部21及配置基板3的第2容納部22。并且,在第I容納部21具有能夠穿插端子12的孔部5a的片狀的彈性部件5夾持于分隔部20與殼體11的底部Ila之間,并以包圍貫穿孔20a的方式進行配設。并且,在此同時,第2容納部22內以覆蓋基板3、電線束4的一部分、基板3上的端子的連接部3a及基板3上的電線束的連接部3b的方式填充有密封材料6。
[0049]根據本實施方式,在筒狀的外殼2的第I容納部21,因彈性部件5在分隔部20與殼體11的底部Ila之間以被夾持的方式進行配設,第2容納部22的頂棚面被分隔部20、殼體11的底部Ila及彈性部件5封閉。就這樣,第2容納部22的外周由構成筒狀的外殼2的外周壁包圍而形成。因此,在制造時不再另外需要澆注具有流動性的密封材料6的模具,就能夠在第2容納部22填充具有流動性的密封材料6。
[0050]并且,因第I容納部21具有片狀的彈性部件5,第2容納部22具有覆蓋電線束4及基板3的密封材料6,可通過彈性部件5及密封材料6防止水從外部滲入到檢測部件I的端子12突出的部分。由此,不需要用于澆注密封材料6的模具,就能夠得到從水的滲入中保護電線束的連接部3b的電氣組件100。
[0051]另外,因在第2容納部22不需要用于澆注密封材料6的模具,并且也不需要對檢測部件I進行模具的安裝操作及拆卸操作,所以電氣組件100的生產率也良好。
[0052]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中,外殼2設置有卡止檢測部件I的卡止部2b,以彈性部件5在殼體11的底部Ila與分隔部20之間被壓接的狀態,檢測部件I通過卡止部2b進行卡止。因以彈性部件5在殼體的底部Ila與分隔部20之間被壓接的狀態,檢測部件I通過卡止部2b進行卡止,所以只要在第I容納部21嵌裝檢測部件1,就可容易地進行彈性部件5的夾持。
[0053]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中,在彈性部件5的一面5b與另一面5c上形成有包圍孔部5a的突出部5d。因在彈性部件5形成有突出部5d,只要被壓接,則包圍孔部5a的突出部5d會彈性變形。因此,通過被夾持的彈性部件5的彈力,能夠可靠地防止水從外部滲入到檢測部件I的端子12的突出部分。
[0054]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中,基板3靠近第2容納部22的一側配設,電線束4從第2容納部22的另一側通過外殼2的內表面與基板3之間,以被折彎成U字狀的狀態連接于基板3。因電線束4以折彎部4a被折彎成U字狀的狀態,一端部4b安裝于電線束的連接部3b,能夠提高電氣組件100的拉伸強度。并且,因基板3靠近第2容納部22的一側配設,能夠向容納有電線束4被折彎成U字狀的折彎部4a的第2容納部22的另一側澆注密封材料6。通過向U字狀的折彎部4a填充密封材料6,電氣組件100的拉伸強度得以提聞。
[0055]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中,基板3上形成有由缺口或開口部構成的貫穿部3c。因基板3上形成有貫穿部3c,能夠通過貫穿部3c在第2容納部22上的基板3與分隔部20之間的空隙容易且可靠地填充密封材料6。
[0056]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中,密封材料6為環氧類的熱固性樹脂,并且外殼2由與密封材料6的粘附性高于殼體11的材料形成。因外殼2由與密封材料6的粘附性強的材料形成,可抑制通過外殼2與密封材料6的接合面的水滲入。因此,能夠更可靠地防止水從外部滲入到檢測部件I的端子12突出的部分。
[0057]如上所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進行了具體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宗旨的范圍可進行各種改變而實施。
[0058]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氣組件100中,在基板3上形成的貫穿部3c,除了缺口形狀之夕卜,也可以是例如圓孔等開口部。
[0059]并且,對于外殼2,也可以替代卡止部2b,具有用于固定檢測部件I的螺旋夾具機構。
[0060]本實用新型的電氣組件,特別是在野外使用的電氣設備和在野外行駛的汽車等方面很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具備: 具有從殼體的底部突出的端子的檢測部件;容納所述檢測部件的筒狀的外殼;連接有所述端子的基板;以及連接于所述基板并輸出來自所述檢測部件的信號的電線束, 在所述外殼內的容納空間設置有具有能夠插穿所述端子的貫穿孔的分隔部,且通過該分隔部形成有配置所述檢測部件的第I容納部及配置所述基板的第2容納部, 在所述第I容納部具有能夠插穿所述端子的孔部的片狀的彈性部件夾持于所述分隔部與所述殼體的底部之間,并以包圍所述貫穿孔的方式進行配設,并且 在所述第2容納部以覆蓋所述基板、所述電線束的一部分、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端子的連接部及所述基板上的所述電線束的連接部的方式填充有密封材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殼設置有卡止所述檢測部件的卡止部,以所述彈性部件在所述殼體的底部與所述分隔部之間被壓接的狀態,通過所述卡止部卡止所述檢測部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性部件的一面及另一面形成有包圍所述孔部的突出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性部件的一面及另一面形成有包圍所述孔部的突出部。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靠近所述第2容納部的一側配設,所述電線束從所述第2容納部的另一側通過所述外殼的內表面與所述基板之間,以被折彎成U字狀的狀態連接于所述基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有由缺口或開口部構成的貫穿部。
7.如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有由缺口或開口部構成的貫穿部。
8.如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材料為環氧類的熱固性樹脂,所述外殼是由與所述密封材料的粘附性高于所述殼體的材料形成。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材料為環氧類的熱固性樹脂,所述外殼是由與所述密封材料的粘附性高于所述殼體的材料形成。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氣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材料為環氧類的熱固性樹脂,所述外殼是由與所述密封材料的粘附性高于所述殼體的材料形成。
【文檔編號】H01H13/06GK203826257SQ201420102024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3日
【發明者】畠山淳司, 武田昌之 申請人: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