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用以電性連接芯片模塊與電路板,所述電連接器包括設有相對設置的上表面與下表面、貫穿上表面與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與若干定位孔的絕緣本體及若干收容在端子孔的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具有間隔設置的第一區域與二區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設在第一區域內的第一端子孔及設在第二區域內的第二端子孔,每一個所述定位孔各具有一個軸心,所述導電端子設有以與芯片模塊接觸的上彈性臂,所述上彈性臂朝軸心之間的連線方向延伸。
【專利說明】電連接器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電性連接芯片模塊至印刷電路板的電連接器。
[0003]【【背景技術】】
[0004]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M349617號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用以電性連接芯片模塊至印刷電路板,其包括絕緣本體及收容在絕緣本體內的若干導電端子,絕緣本體設有承接面、與承接面相對的安裝面以及貫穿承接面與安裝面的端子槽,導電端子收容在端子槽中,導電端子延伸設有彈性臂并凸伸出絕緣本體的承接面,其中所述端子槽分布在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第一區域、第二區域分別設有可以與芯片模塊配合并處于對角位置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其中一區域的端子孔和彈性臂朝該區域的第一定位孔延伸,而另一區域的端子孔與彈性臂朝該區域的第二定位孔延伸。該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設在絕緣本體的對角位置,該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之間的連線與導電端子的彈性臂之間呈一個夾角設置,在將芯片模塊組裝到電連接器或將電連接器組裝到電路板上時,會出現定位孔受力不均的問題,損壞絕緣本體,進而影響電連接器的整體性能。
[0005]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電連接器,以克服先前技術存在的缺陷。
[0006]【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以防止定位孔受力不均的電連接器。 [0008]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用以電性連接芯片模塊與電路板,包括絕緣本體及若干導電端子,絕緣本體設有上表面與下表面、貫穿上表面與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及至少一對定位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間隔且對向設置的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設在第一區域內的第一端子孔及設在第二區域內的第二端子孔,導電端子收容在第一端子孔與第二端子孔內,每一個所述定位孔具有一個軸心,且所述定位孔之間的軸心連線位于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之間,所述導電端子設有以與芯片模塊接觸的上彈性臂,在每一區域中,所述上彈性臂朝軸心之間的連線方向延伸。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主體部、自主體部向下彎折延伸的下彈性臂及自主體部的相對兩側向外延伸的固持部,所述上彈性臂自主體部向上彎折延伸。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上彈性臂包括與主體部相連的上連接部及與上連接部相連以與芯片模塊電性接觸的上接觸部,所述下彈性臂包括與主體部相連的下連接部及與下連接部相連以與電路板電性接觸的下接觸部,所述下接觸部朝軸心之間的連線方向延伸。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上連接部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能夠降低導電端子應力的弧形切削部,下連接部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能夠降低導電端子應力的弧形切削部。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區域的導電端子與第二區域的導電端子呈對稱設置。[001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用以電性連接芯片模塊與電路板,包括絕緣本體及若干導電端子,絕緣本體設有上表面與下表面、貫穿上表面與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及兩個定位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間隔設置的第一區域與二區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設在第一區域內的第一端子孔及設在第二區域內的第二端子孔,導電端子收容在第一端子孔與第二端子孔內且具有上彈性臂,所述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在絕緣本體內對向設置,每一個所述定位孔各具有一個軸心,所述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內的對應導電端子的上彈性臂的連線垂直于所述定位孔的軸心之間的連線。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主體部、自主體部向上彎折延伸的上彈性臂、自主體部向下彎折延伸的下彈性臂及自主體部的相對兩側向外延伸的固持部。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上彈性臂包括與主體部相連的上連接部及與上連接部相連以與芯片模塊電性接觸的上接觸部,下彈性臂包括與主體部相連的下連接部及與下連接部相連以與電路板電性接觸的下接觸部。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區域的導電端子與第二區域的導電端子呈對稱設置。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上連接部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能夠降低導電端子應力的弧形切削部,下連接部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能夠降低導電端子應力的弧形切削部。
[0018]與相關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的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呈對向設置,所述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相對于軸心之間的連線呈間隔且相對設置,上接觸部與下接觸部其中之一沿軸心之間的連線 呈軸對稱設置,進而可使得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相對稱位置的導電端子至軸心之間的連線的力矩相抵消,從而不會發生應力集中使得定位孔受力不均的現象。
[0019]【【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圖;
[0021]圖2是圖1所示電連接器的另一角度視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俯視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分解圖;
[0024]圖5是圖4所示電連接器的另一角度視圖;及
[0025]圖6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部分導電端子的立體圖。
[0026]【【具體實施方式】】
[0027]請參考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組件包括用以電性連接芯片模塊至電路板(未圖示)的電連接器及用以定位電連接器的兩個定位住3,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I及若干組設在絕緣本體I中的導電端子2。
[0028]請參考圖3至圖5所示,絕緣本體I大致呈平板狀設置,設有相對設置的上表面10與下表面11、貫穿上表面10與下表面11的若干端子孔及貫穿上表面10與下表面11的二定位孔12。絕緣本體I具有間隔設置的第一區域13與二區域14,第一區域13與二區域14呈對向且對稱排布,端子孔包括設在第一區域13內的第一端子孔130及設在第二區域14內的第二端子孔140。第一端子孔130與第二端子孔140之間具有一個格欄15,每一個定位孔12具有一個軸心M、N,軸心M、N之間的連線形成一條位于格欄15區域內的中心線L,第一區域13內的第一端子孔13與第二區域14內的第二端子孔140相對于中心線L呈軸對稱設置,中心線L位于第一區域13與第二區域14的分界處。兩個定位柱3收容在絕緣本體I的兩個定位孔12中且與導電端子2間隔設置,以將電連接器定位。定位柱3的高度大于絕緣本體I的厚度。
[0029]請重點參考圖6所示,導電端子2包括主體部20、自主體部20向上彎折延伸的上彈性臂21、自主體部20向下彎折延伸的下彈性臂22及自主體部20的相對兩側向外延伸的固持部23。上彈性臂21包括與主體部20相連的上連接部211及與上連接部211相連以與芯片模塊電性接觸的上接觸部210,下彈性臂包括與主體部20相連的下連接部221及與下連接部221相連以與電路板電性接觸的下接觸部220。上連接部211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可以降低導電端子2應力的弧形切削部212,下連接部221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可以降低導電端子2應力的弧形切削部222。設在第一區域13與第二區域14內的導電端子2的上彈性臂21的延伸方向相反且下彈性臂22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一區域13的導電端子2的上彈性臂21延伸方向相同且下彈性臂22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區域14的導電端子2的上彈性臂21延伸方向相同且下彈性臂22延伸方向相同。上接觸部210與下接觸部220至少其中之一沿軸心之間的連線呈軸對稱設置,即上接觸部210與下接觸部220至少其中之一沿中心線L呈軸對稱設置。導電端子2的上接觸部210與下接觸部220均朝中心線L方向延伸。第一區域13與第二區域14內的導電端子2的連線垂直于所述定位孔12的軸心之間的連線。
[0030]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的第一區域13與第二區域14呈對向設置且導電端子2在第一區域13與第二區域14內呈對稱設置,所述定位孔12之間的連線形成一條中心線L,所述第一區域13與第二區域14相對于中心線L呈軸對稱設置,導電端子2在第一端子孔130與第二端子孔140內呈對向排布,進而可使得第一區域13與第二區域14相對稱位置的導電端子2至中心線L之間的力矩相等,從而使得導電端子2在第一區域13與第二區域14內作用的作用力相抵消,不會發生應力集中的情況,避免出現定位孔12因受力不均而使得絕緣本體I損壞的現象。
[0031]應當指出,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用以電性連接芯片模塊與電路板,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及若干導電端子,絕緣本體設有上表面與下表面、貫穿上表面與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及至少一對定位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間隔且對向設置的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設在第一區域內的第一端子孔及設在第二區域內的第二端子孔,導電端子收容在第一端子孔與第二端子孔內,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所述定位孔具有一個軸心,且所述定位孔之間的軸心連線位于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之間,所述導電端子設有以與芯片模塊接觸的上彈性臂,在每一區域中,所述上彈性臂朝軸心之間的連線方向延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主體部、自主體部向下彎折延伸的下彈性臂及自主體部的相對兩側向外延伸的固持部,所述上彈性臂自主體部向上彎折延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彈性臂包括與主體部相連的上連接部及與上連接部相連以與芯片模塊接觸的上接觸部,所述下彈性臂包括與主體部相連的下連接部及與下連接部相連以與電路板電性接觸的下接觸部,所述下接觸部朝軸心之間的連線方向延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部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能夠降低導電端子應力的弧形切削部,下連接部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能夠降低導電端子應力的弧形切削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區域的導電端子與第二區域的導電端子呈對稱設置。
6.一種電連接器,用以電性連接芯片模塊與電路板,包括絕緣本體及若干導電端子,絕緣本體設有上表面與下表面、貫穿上表面與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及兩個定位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間隔設置的第一區域與二區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設在第一區域內的第一端子孔及設在第二區域內的第二端子孔,導電端子收容在第一端子孔與第二端子孔內且具有上彈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在絕緣本體內對向設置,每一個所述定位孔各具有一個軸心,所述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內的對應導電端子的上彈性臂的連線垂直于所述定位孔的軸心之間的連線。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包括主體部、自主體部向上彎折延伸的上彈性臂、自主體部向下彎折延伸的下彈性臂及自主體部的相對兩側向外延伸的固持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彈性臂包括與主體部相連的上連接部及與上連接部相連以與芯片模塊電性接觸的上接觸部,下彈性臂包括與主體部相連的下連接部及與下連接部相連以與電路板電性接觸的下接觸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區域的導電端子與第二區域的導電端子呈對稱設置。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部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能夠降低導電端子應力的弧形切削部,下連接部的相對兩側設有呈弧形且能夠降低導電端子應力的弧形切削部。
【文檔編號】H01R13/02GK203800303SQ201420021730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5日
【發明者】廖芳竹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