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溫控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控制裝置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溫控裝置,包括溫控旋鈕、溫控器,所述溫控旋鈕與溫控器配合,所述溫控裝置還包括用于限制溫控旋鈕位置的溫控面板,所述溫控面板安裝于溫控旋鈕與溫控器之間。通過設置用于限制溫控旋鈕位置的溫控面板,所述溫控面板安裝于溫控旋鈕與溫控器之間,使得溫控裝置通過溫控面板對溫控旋鈕進行限位,避免利用溫控器的內部結構來對旋鈕進行限位,減少了溫控器由于受到與溫控旋鈕配合以及運作時的作用力導致失效的風險,提高了溫控器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一種溫控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控制裝置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溫控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器成為人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必須品,例如冰箱、冷柜、酒柜、飲料箱等制冷器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電器。這些電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一般這些制冷器上都設有用于控制溫度的溫控器,這些溫控器采用觸摸、按鍵或旋鈕轉動的方式來控制溫控器內某些零部件運作,從而改變制冷器內部的設置溫度。
[0003]目前一般是采用旋鈕的軸插入溫控器的孔內或溫控器的軸插入旋鈕的孔內,通過它們之間的過盈配合來固定旋鈕,并且通過溫控器本身的結構來限制旋鈕的轉動范圍。如圖1、圖2所示的旋鈕與溫控器,溫控器與旋鈕的裝配過程如下:位于旋鈕(4)的中心位置處設有套管(41),套管(41)的內孔與旋柄(5)的軸配合,然后通過旋鈕(4)與溫控器的卡接完成了溫控器與旋鈕的裝配,通過施加作用力在旋柄(5)上對溫控器進行控制,套管(41)在管口沿軸向開有槽口(411),使套管(41)的內孔在管口部為孔徑可擴張的彈性孔,保證了旋柄(5)的軸順利插入套管(41)的內孔;其次,在套管(41)的外圍設置有限位環(42)和限位卡(43),限位環(42)位于溫控器的限位孔(6)的內周形成徑向限位;再次,在套管(41)的外側壁上沿軸向設置有支撐筋(7 ),通過支撐筋(7 )的支撐使得套管(41)的內孔與旋柄(5 )之間緊緊配合,便于施加作用力在旋柄(5)上對溫控器進行控制。
[0004]但是這種技術只能依靠溫控器的內部結構來對旋鈕進行橫向和縱向的限位,溫控器作為制冷器的關鍵電器件關系到整個制冷器的運行且抵抗外力作用有限,利用溫控器來對旋鈕進行限制存在使用過于頻繁且會直接受到力的沖擊等問題,導致溫控器存在較大的失效風險,且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破壞溫控器,減少溫控器的使用壽命,從而影響整個制冷器的正常運作。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述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溫控裝置,通過設置安裝于溫控旋鈕與溫控器之間的溫控面板限制溫控旋鈕的位置,避免利用溫控器的內部結構來對旋鈕進行限位,減少了溫控器由于受到與溫控旋鈕配合以及運作時的作用力導致失效風險,提高了溫控器的使用壽命。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提供一種溫控裝置,包括溫控旋鈕、溫控器,所述溫控旋鈕與溫控器配合,所述溫控裝置還包括用于限制溫控旋鈕位置的溫控面板,所述溫控面板安裝于溫控旋鈕與溫控器之間。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溫控裝置,通過設置用于限制溫控旋鈕位置的溫控面板,所述溫控面板安裝于溫控旋鈕與溫控器之間,使得溫控裝置通過溫控面板對溫控旋鈕進行限位,避免利用溫控器的內部結構來對旋鈕進行限位,減少了溫控器內部結構的復雜度,同時也減少了溫控器由于受到與溫控旋鈕配合以及運作時的作用力導致失效的風險,提高了溫控器的使用壽命O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旋鈕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旋鈕與溫控器裝配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溫控裝置安裝前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4為溫控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5為圖4溫控面板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2]圖6為圖5的A-A向結構示意圖。
[0013]圖7為圖5的B-B向結構示意圖。
[0014]圖8為溫控旋鈕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9為圖8拆卸旋轉把柄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10為圖8全剖示意圖。
[0017]圖11為溫控面板與溫控旋鈕配合的剖視圖。
[0018]圖12為溫控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13為圖12的剖視圖。
[0020]圖14為溫控裝置安裝后的剖視圖。
[0021]圖15為溫控裝置的溫控旋鈕與溫控面板配合安裝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16為溫控裝置的溫控旋鈕與溫控面板受上下作用力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17為溫控裝置的第二限位塊旋轉到第三限位塊處的示意圖。
[0024]圖18為溫控裝置的第二限位塊旋轉到第三限位塊處的受力示意圖。
[0025]圖19為溫控裝置的第二限位塊旋轉通過第三限位塊處的示意圖。
[0026]圖20為溫控裝置的第一限位塊旋轉通過第四限位塊處的示意圖。
[0027]圖21為溫控裝置的第二限位塊旋轉到第四限位塊處的示意圖。
[0028]圖22為溫控面板的安裝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0]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標號對應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術語“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的用語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
[0031]實施例1
如圖3和圖14所示為本發明一種溫控裝置的實施例一,包括溫控旋鈕1、溫控器2,溫控旋鈕I與溫控器2配合,溫控裝置還包括用于限制溫控旋鈕I位置的溫控面板3,溫控面板3安裝于溫控旋鈕I與溫控器2之間。
[0032]本實施例通過設置用于限制溫控旋鈕I位置的溫控面板3,溫控面板3安裝于溫控旋鈕I與溫控器2之間,使得溫控裝置通過溫控面板3對溫控旋鈕I進行限位,避免利用溫控器2的內部結構來對溫控旋鈕I進行限位,減少了溫控器2由于受到與溫控旋鈕I配合以及運作時的作用力導致失效的風險,提高了溫控器2的使用壽命。另外,由于不需要通過溫控器2來控制溫控旋鈕1,避免破壞作為制冷器關鍵電器件的溫控器2,從而提高了整個制冷器穩定運行的可靠性。溫控面板3的設置主要是起到保護溫控器2的作用,所以只要能夠滿足這種要求的溫控面板3都是可以的,溫控面板3的具體形狀也是可以變化的,但是一定要保證與溫控旋鈕I以及溫控器2可靠連接,保證整個裝置工作運行順利。
[0033]實施例2
如圖3至圖22所示為本發明一種溫控裝置的實施例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類似,所不同之處如下面所述。
[0034]具體地,如圖5、圖9以及圖14所示,溫控面板3設有用于裝配溫控旋鈕I的安裝件31,安裝件31為環形結構,環形結構的內環上設有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第一缺口結構311開口處的寬度值e大于第二缺口結構312開口處的寬度值f,第二缺口結構312最遠端位置處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h大于第一缺口結構311最遠端位置處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g。另外,溫控旋鈕I設有與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配合的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第一限位塊11的寬度值a大于第二缺口結構312開口處的寬度值f并且小于第一缺口結構311開口處的寬度值e,第二限位塊12的寬度值b小于第二缺口結構312開口處的寬度值f ;第二限位塊12最遠端位置處到溫控旋鈕I的中心處的距離值d大于第一缺口結構311最遠端位置處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g并且小于第二缺口結構312最遠端位置處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h,第一限位塊12最遠端位置處到溫控旋鈕I的中心處的距離值c小于第一缺口結構311最遠端位置處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g。上述設置使得e>a>f>b,h>d>g>c。由于e > a > f > b,使得第一限位塊11與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限位塊12與第二缺口結構312能夠從寬度尺寸上進行可靠的安裝配合,且不會出現安裝混亂。且h>d>g>c,使得第一限位塊11與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限位塊12與第二缺口結構312能夠從長度尺寸上進行可靠的安裝配合。這樣設置限制了安裝的唯一性,且由于都是一一對應的尺寸安裝,可以保證溫控旋鈕I快捷地安裝到溫控面板3上,提高了裝配的便利性。
[0035]其中,如圖14和圖16所示,溫控旋鈕I與溫控面板3配合安裝到位時,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與溫控面板3的底面35緊密貼合。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與溫控面板3的底面35緊密貼合,可使得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受到Fl或F2作用力時不會產生移動,起到了軸向限位的作用,保證了裝配的可靠性。另外,如圖10、圖11和圖14所示,溫控旋鈕I設有弧形的安裝蓋13,溫控面板3設有安裝槽32,安裝蓋13的外沿邊131與安裝槽32的外沿邊321間隙配合;并且安裝蓋13與安裝槽32相配合形成配合面,安裝蓋13的第一配合面132與安裝槽32的第二配合面322緊密貼合。效果如下:在溫控旋鈕I順利安裝到溫控面板3上時,溫控旋鈕I旋轉一定角度時,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錯開了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處且與溫控面板3的底面35緊密貼合,此時安裝到位;這樣設置優點如下:當溫控旋鈕I受到外力Fl時,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受到溫控面板3的底面35的限制,使得溫控旋鈕I不會被拉出來;在溫控旋鈕I受到外力F2時,安裝蓋13的第一配合面132受到安裝槽32的第二配合面322的限制而不能往內部前進,起到了軸向限位的作用,提高了溫控旋鈕I裝配的可靠性。安裝蓋13的外沿邊131與安裝槽32的外沿邊321間隙配合的設置,使得溫控旋鈕I的徑向移動被限制。
[0036]另外,如圖5所示,溫控面板3還設有用于限制溫控旋鈕I旋轉位置的第三限位塊33、第四限位塊34,第三限位塊33、第四限位塊34均設于鄰近安裝件31環形結構的內環處。第三限位塊33、第四限位塊34的設置是為了避免溫控旋鈕I循環旋轉超出標志位導致溫控器失效。溫控面板3中心處到第三限位塊33、第四限位塊34的最小距離值r大于第一限位塊11最遠端位置處到溫控旋鈕I的中心處的距離值c且小于第二限位塊12最遠端位置處到溫控旋鈕I的中心處的距離值d。第三限位塊33距離溫控面板3中心最近處的側面為起導向作用的斜面結構m,這樣設置是為了保證在正常的旋轉范圍內能順利旋轉且又能有效的限制溫控旋鈕I旋轉的位置,避免旋轉超出范圍導致失效。
[0037]其中,如圖5至圖7所示,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相對兩側均設有倒角n,或者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用于與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配合的相對兩側設有倒角n,這樣設置是為了防止因加工出現誤差或變形而導致第一限位塊
11、第二限位塊12與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配合安裝后,兩側相互干涉,影響旋轉。本實施例是通過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的相對兩側設置倒角η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說明的是,只要能夠保證溫控旋鈕I順利旋轉,倒角η的大小是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的。
[0038]另外,如圖10至圖14所示,溫控旋鈕I上設有旋轉軸14,溫控器2上設有用于安裝旋轉軸14的安裝口 21,旋轉軸14與安裝口 21相配合,這樣設置使得外界作用力作用于溫控旋鈕I的旋轉軸14,旋轉軸14帶動溫控器2中的電器件隨著溫控旋鈕I的轉動而轉動,從而更改溫控器2中的設定溫度。
[0039]其中,如圖8所示,溫控旋鈕I上設有用于施加作用力的旋轉把柄15,旋轉把柄15上設有用于提示旋轉位置的凹槽結構151,凹槽結構151內部設有涂層結構。旋轉把柄15的設置是為了便于施加作用力于溫控旋鈕I上。凹槽結構151以及涂層結構的設置是為了提示旋轉位置并用涂層結構明顯提示出來。本實施例中涂層結構為紅色涂層,當然除了本實施例外,涂層結構可以有多種,只要能凸顯出來便于觀察就行。例如涂層結構可為藍色涂層、紫色涂層等等。
[0040]另外,如圖22所示,溫控面板3上設有若干標志位,是為了標示溫控面板3上的溫度的控制區間,避免溫控旋鈕I旋轉超出范圍。本實施例中的標志位為Cold、Mid以及Colder標志出的三個標志位;Cold、Mid以及Colder之間相隔的區間就是溫控區間。
[0041]本實施例溫控裝置具體的裝配、旋轉、限位等的過程如圖3至圖22所示,具體操作如下:
(I)裝配:首先溫控旋鈕I與安裝件31的配合安裝,溫控旋鈕I的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與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配合安裝;安裝蓋13的外沿邊131與安裝槽32的外沿邊321間隙配合;并且安裝蓋13與安裝槽32相配合形成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安裝蓋13的第一配合面132與安裝槽32的第二配合面322緊密貼合(此后溫控旋鈕I旋轉的過程中的第一配合面132與第二配合面322 —直貼合);隨之,溫控旋鈕I旋轉一定角度,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與溫控面板3的底面35緊密貼合;然后,裝上溫控器2,溫控旋鈕I的旋轉軸14與溫控器2安裝口 21配合;最后,外界施加作用力,通過作用力作用于溫控旋鈕I的旋轉軸14,旋轉軸14帶動溫控器2中的電器件隨著溫控旋鈕I的轉動而轉動,從而更改溫控器2中的設定溫度,如圖14所示。
[0042](2)旋轉:順時針旋轉溫控旋鈕I到一定的角度時,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錯開了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處且與溫控面板3的底面35緊密貼合;此時當溫控旋鈕I旋轉到如圖15所述的位置處,即使受到Fl或F2作用力,也不會產生移動,如圖16所示;當繼續作用力,第二限位塊12碰觸到第三限位塊33,第二限位塊12受到垂直力F3作用(如圖18所示),開始產生變形,直到尺寸d小于尺寸r,溫控旋鈕I的第二限位塊12旋轉通過第三限位塊33,此時溫控旋鈕I的凹槽結構151對準溫控面板3上的標志位colder,此時溫控旋鈕I由于受到第三限位塊33的限制,無法進行逆時針旋轉,如圖19和圖22所示;
(3)如圖20所示,當旋轉到此位置處時,由于尺寸c< r (如圖5和圖9所示),第一限位塊11不會與第四限位塊34碰觸,順利通過;由于a>f、d > g,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與溫控面板3的底面35仍然緊密貼合,溫控旋鈕I與溫控面板3仍然緊密配合,不會滑落;
(4)繼續順時針旋轉溫控旋鈕1,如圖21所示,當旋轉到此位置處時,由于d>r,第四限位塊34阻擋第二限位塊12通過,無法繼續順時針旋轉溫控旋鈕I,此時,溫控旋鈕I的凹槽結構151對準溫控面板3上的標志位cold (如圖22所示)。
[0043]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溫控裝置,包括溫控旋鈕(I)、溫控器(2 ),所述溫控旋鈕(I)與所述溫控器(2 )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裝置還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溫控旋鈕(I)位置的溫控面板(3),所述溫控面板(3 )安裝于所述溫控旋鈕(I)與所述溫控器(2 )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面板(3)設有用于裝配所述溫控旋鈕(I)的安裝件(31),所述安裝件(31)為環形結構,所述環形結構的內環上設有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所述第一缺口結構(311)開口處的寬度值(e)大于所述第二缺口結構(312)開口處的寬度值(f),所述第二缺口結構(312)最遠端位置處到所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h)大于第一缺口結構(311)最遠端位置處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g)。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旋鈕(I)設有與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對應配合的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所述第一限位塊(11)的寬度值(a)大于所述第二缺口結構(312)開口處的寬度值(f)并且小于所述第一缺口結構(311)開口處的寬度值(e),所述第二限位塊(12)的寬度值(b)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結構(312)開口處的寬度值(f);所述第二限位塊(12)最遠端位置處到所述溫控旋鈕(I)的中心處的距離值(d)大于第一缺口結構(311)最遠端位置處到所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g)并且小于所述第二缺口結構(312)最遠端位置處到所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h),所述第一限位塊(12)最遠端位置處到所述溫控旋鈕(I)的中心處的距離值(c)小于所述第一缺口結構(311)最遠端位置處到所述安裝件(31)的中心處的距離值(g)。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溫控旋鈕(I)與溫控面板(3)配合安裝到位,所述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與所述溫控面板(3)的底面(35)緊密貼口 ο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旋鈕(I)設有弧形的安裝蓋(13),所述溫控面板(3)設有安裝槽(32),所述安裝蓋(13)的外沿邊(131)與安裝槽(32)的外沿邊(321)間隙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面板(3)還設有用于限制溫控旋鈕(I)旋轉位置的第三限位塊(33)、第四限位塊(34),所述第三限位塊(33)、第四限位塊(34)均設于鄰近安裝件(31)環形結構的內環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面板(3)中心處到第三限位塊(33)、第四限位塊(34)的最小距離值(r)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塊(11)最遠端位置處到所述溫控旋鈕(I)的中心處的距離值(c)且小于所述第二限位塊(12)最遠端位置處到所述溫控旋鈕(I)的中心處的距離值(d)。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塊(33)距離所述溫控面板(3 )中心最近處的側面為起導向作用的斜面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結構(311)、第二缺口結構(312)相對兩側均設有倒角,或者第一限位塊(11)、第二限位塊(12)用于與第一缺口結構(311 )、第二缺口結構(312 )配合的相對兩側設有倒角。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旋鈕(I)上設有旋轉軸(14),所述溫控器(2)上設有用于安裝旋轉軸(14)的安裝口(21 ),所述旋轉軸(14)與安裝口(21)相配合。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旋鈕(I)上設有用于施加作用力的旋轉把柄(15),所述旋轉把柄(15)上設有用于提示旋轉位置的凹槽結構(151),所述凹槽結構(151)內部設有涂層結構。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溫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面板(3)上設有若干標志位。
【文檔編號】H01H19/03GK104201034SQ201410461281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1日
【發明者】楊明芳, 郭玉華, 王旭東 申請人:海信容聲(廣東)冰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