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致發光片及其電致發光顯示器和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電子領域,具體涉及電致發光領域。電致發光片及其電致發光顯示器和生產工藝,中的電致發光片,包括一電致發光系統,電致發光系統包括至少兩個電極,以及夾在至少兩電極之間的發光層,還包括一基板,基板設有至少一個位于前方且透光的透光層;透光層內埋設有至少兩個電致發光系統;至少兩個電致發光系統均采用以下結構: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前方設有朝向透光層前方的透光口。通過上述設計,消除了以往傳統設計對結構的限制,增加了設計的靈活度。有利于降低成本以及生產難度。電致發光系統發出的光,可以透過透光口射出。
【專利說明】電致發光片及其電致發光顯示器和生產工藝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電子領域,具體涉及電致發光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電致發光(英文electroluminescent),又可稱電場發光,簡稱EL,是通過加在兩電極的電壓產生電場,被電場激發的電子碰擊發光中心,而引致電子解級的躍進、變化、復合導致發光的一種物理現象。電致發光物料的例子包括摻雜了銅和銀的硫化鋅和藍色鉆石。目前電致發光的研究方向主要為有機材料的應用。
[0003]電致發光板是以電致發光原理工作的。電致發光板是一種發光器件,簡稱冷光片、EL燈、EL發光片或EL冷光片,它由背面電極層、絕緣層、發光層、透明電極層和表面保護膜組成,利用發光材料在電場作用下產生光的特性,將電能轉換為光能。
[0004]有機小分子電致發光的原理是:從陰極注入電子,從陽極注入空穴,被注入的電子和空穴在有機層內傳輸。第一層的作用是傳輸空穴和阻擋電子,使得沒有與空穴復合的電子不能進入正電極,第二層是電致發光層,被注入的電子和空穴在有機層內傳輸,并在發光層內復合,從而激發發光層分子產生單態激子,單態激子輻射衰減而發光。
[0005]對于聚合物電致發光過程則解釋為:在電場的作用下,將空穴和電子分別注入到共軛高分子的最高占有軌道(HOMO)和最低空軌道(LUMO),于是就會產生正、負極子,極子在聚合物鏈段上轉移,最后復合形成單態激子,單態激子輻射衰減而發光。
[0006]傳統的技術是:在光潔的玻璃表面,鍍上一層透明的氧化錫銦(ITO)作正極,第一層為空穴傳輸層,常用的材料是芳香雙胺如TPD、TAD等;第二層是電子傳輸層,常用的材料是8-羥基喹啉鋁(Alq3)、8_羥基喹啉鋅(Znq2)等;第三層鎂鋁電極。對于有機小分子EL器件,每層的厚度為幾十納米,一般在高真空度(lX10-3Pa)蒸鍍而成。而有機聚合物EL器件厚度比小分子稍厚,采用旋轉涂鋪法成膜。
[0007]電致發光顯示器ELD適用平坦互相平行的電極和EL材料組成。頂層必須可以透光,使光能穿透。每一個交界,材料發光造成像素。
[0008]由以上信息可知。電致發光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和技術發展前景,但是現有的技術存在,生產工藝復雜、成本高、穩定性差等因素,造成難以大范圍普及。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致發光片,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10]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電致發光片生產工藝,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11]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電致發光顯示器,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12]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生產電致發光片的電致發光條,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13]本發明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14]電致發光片,包括一電致發光系統,所述電致發光系統包括至少兩個電極,以及夾在至少兩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其特征在于:
[0015]還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設有至少一個位于前方且透光的透光層;所述透光層內埋設有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
[0016]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均采用以下結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前方設有朝向所述透光層前方的透光口。
[0017]通過上述設計,改變了以往必須將上電極設置為透明導電膜(ΙΤ0膜),才能將光線透出的做法。而是設置了透光口。因此消除了以往傳統設計對結構的限制,增加了設計的靈活度。有利于降低成本以及生產難度。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發出的光,可以透過透光口射出。
[0018]優選為,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至少兩個電極為片狀電極,所述片狀電極的寬度方向與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夾角,大于60度小于120度。
[0019]進一步,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至少兩個電極為片狀電極,所述片狀電極的寬度方向與其所在所述基板處的平面的夾角,大于60度小于120度。應該考慮,整塊基板可能并不平整,無法以整個基板平面作為參考。
[0020]或者,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至少兩個電極為片狀電極,所述片狀電極的寬度方向,在基板鋪平時,與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夾角,大于60度小于120度。
[0021]以上各種測算方式下,電極與基板的夾角均進一步優選為,大于80度,小于100
度。最好設置為垂直。
[0022]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至少兩個電極,均不采用透明導電膜。
[0023]所述發光層設置在所述基板,在所述基板上方設有透光口,所述發光層設置在基板和透光口之間。
[0024]至少兩個電極設置在所述透光口下方兩側。避免遮擋光線。
[0025]所述基板可以為透明基板。
[0026]所述基板優選為柔性材質的基板,優選為柔性透明基板。
[0027]所述基板與所述透光層為一體化結構。所述基板與所述透光層可以為同一材質。
[0028]所述基板后方設有反光層。以便于將向后照射的光線,再次向前反射,進而使更多的光線由透光層射出。
[0029]發光層可以采用小分子EL層或者有機聚合物EL層。
[0030]對于有機小分子EL層,每層的厚度為幾十納米,一般在高真空度(lX10_3Pa)蒸鍍而成。而有機聚合物EL層厚度比小分子稍厚,采用旋轉涂鋪法成膜。
[0031 ] 發光層還可以采用電致發光粉層。
[0032]或者,發光層采用混合有電致發光粉的透明樹脂層。
[0033]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其中一個電極為片狀的片狀電極,所述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不與所述透光層所在平面平行。
[0034]優選為,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其中兩個電極為片狀的片狀電極,所述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不與所述透光層所在平面平行。
[0035]優選為,所述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與所述透光層所在平面,呈大于30度小于150度的夾角。
[0036]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與所述透光層所在平面,呈大于70度小于120度的夾角。
[0037]再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與所述透光層所在平面,呈大于85度小于95度的夾角。
[0038]一所述透光層內埋設有至少50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優選為,一所述透光層內埋設有至少200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
[0039]所述透光口為條狀的透光口。
[0040]所述透光口的長度大于Icm,小于100cm。
[0041]或者,所述透光口的長度大于0.01,小于0.1mm。
[0042]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之間存在間隙,兩個電極的間隙構成所述透光口。
[0043]所述電極的長度可以為大于1cm,小于100cm。
[0044]或者,所述電極的長度大于0.01,小于0.1mm。可以使發光單元面積減小,甚至呈現點狀。有利于實現豐富的視覺效果。
[0045]至少兩個相鄰的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其中一個電極,與另一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其中一個電極通過導線連接。優選為通過金屬絲連接。
[0046]進一步優選為,至少兩個相鄰的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分別與另一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通過導線連接。
[0047]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至少一個電極為金屬電極。優選,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均為金屬電極。
[0048]可以為鋁制金屬電極、銅質金屬電極、水銀金屬電極中的至少一種。其中優選鋁制金屬電極。
[0049]所述金屬電極,優選為金屬膜電極、金屬層電極、金屬片電極、金屬絲電極中的至少一種。
[0050]或者,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至少一個電極為透明導電膜。在允許所述發光層的光線直接向前透出的情況下,也允許光線從側面透出。
[0051]可以是,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個電極均為透明導電膜。
[0052]所述基板上的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相鄰排布,相鄰的兩個電極合并為一共用電極。以便于簡化結構。
[0053]優選為,所述基板上的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相鄰平行排布,相鄰的兩個采用一共用電極。
[0054]所述片狀電極的寬度優選為大于0.05mm,小于1.5mm。以便于在保證導電性能的前提下,保證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
[0055]進一步優選,所述片狀電極的寬度大于0.1mm,小于0.5mm。
[0056]所述片狀電極的厚度,大于0.005mm,小于0.1mm。優選為,所述片狀電極的厚度,大于0.009mm,小于0.08mm。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片狀電極的厚度,大于0.0lmm,小于0.06mm。
[0057]所述電極為電鍍金屬層或者蒸鍍金屬層,以保證厚度較薄。
[0058]所述透光口處設有凸透鏡,所述凸透鏡的邊沿不覆蓋所述電極。以便于通過光學技術,消除或削弱電極的視覺影像。
[0059]所述透光口為條狀,所述透光口前方覆蓋有條狀的凸透鏡。以便于進一步優化視覺效果。
[0060]所述電極前方設有凹透鏡。以便于消除或削弱電極的視覺影響。
[0061]所述電極為條狀,所述電極前方覆蓋有條狀的凹透鏡。以便于進一步優化視覺效果O
[0062]所述電極或透光口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前方為磨砂層。以便于避免光線過渡定向發射,進而改善可視視角。
[0063]所述基板前后兩側均設有透光層,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設有分別朝向前后兩個所述透光層的兩個所述透光口。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發出的光,透過前后兩側的透光層的上透光口,分別向所述基板的前后兩側射出。
[0064]所述基板上設有矩陣驅動陣列,所述矩陣驅動陣列包括縱向引線陣列和橫向引線陣列;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所述縱向引線陣列中的一根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所述橫向引線陣列中的另一根引線。從而實現矩陣驅動陣列對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065]或者,所述基板上設有TFT驅動陣列,TFT驅動陣列包括處于導通狀態的電源引線陣列,和處于受控狀態的受控引線陣列;
[0066]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所述電源引線陣列中的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所述受控引線陣列中的受控引線。從而實現TFT驅動陣列對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067]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圍成一腔體,所述發光層設置在所述腔體內。
[0068]所述腔體可以為圓形、矩形、梯形或者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種。
[0069]兩個所述電極分別相向彎折,圍成所述腔體。
[0070]或者,一所述電極為管狀或環狀,另一電極嵌套在管狀或環狀的所述電極內側,所述發光層設置在兩個所述電極之間。
[0071]管狀和環狀結構相近,以下結構中可以進行等同替換。以下以管狀結構為例。管狀的所述電極為,設有縫隙的管狀。在管狀的長度方向上設有至少一條縫隙。以便于使嵌套在其內側的電極,與外界進行引線。
[0072]管狀的所述電極的橫截面可以為圓形、矩形、三角形、梯形中的至少一種。
[0073]電致發光顯示器,包括顯示驅動電路,以及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顯示面板采用電致發光片;
[0074]所述電致發光片包括一電致發光系統,所述電致發光系統包括至少兩個電極,以及夾在至少兩電極之間的發光層;
[0075]還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設有至少一個位于前方且透光的透光層;所述透光層內埋設有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
[0076]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均采用以下結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前方設有朝向所述透光層前方的透光口;
[0077]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其中一個電極為片狀的片狀電極,所述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不與所述透光層所在平面平行。
[0078]一所述透光層內埋設有至少200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
[0079]所述透光口為點狀的透光口。
[0080]所述透光口的長度大于0.005,小于0.08mm。
[0081]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之間存在間隙,兩個電極的間隙構成所述透光口。
[0082]所述電極的長度大于0.006,小于0.1mm。可以使發光單元面積減小,甚至呈現點狀。有利于實現豐富的視覺效果。
[0083]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圍成一腔體,所述發光層設置在所述腔體內。
[0084]一種電致發光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
[0085]首先,生產片狀的基片,基片至少后方設有一電極層,所述電極層前方設有發光層;
[0086]然后,將基片進行置合,將至少十片所述基片如后依次置合,置合后相鄰的基片之間為電致發光系統,疊合后進行固定,形成基片堆;
[0087]再然后,進行切片,將基片堆進行切片,生成電致發光片。
[0088]基板由切割后的基片固定排列構成。
[0089]還可以包括一覆膜工藝,在電致發光片的至少一面附上透光膜。以進行保護或者實現其他光學性能,再或者實現一些電學性能。
[0090]通過上述生成工藝,可以在成本低、工藝要求低的情況下,快速生產電致發光片。
[0091]在生產片狀的基片時,所述電極層可以為條狀的電極排列成的電極層。
[0092]在生產片狀的基片時,可以是所述基板前方也設置電極層。
[0093]也可以是基片前方不設置電極層。而是,在至少兩片基片疊合后,使用相鄰的另一基片的電極層。實現,相鄰的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相鄰的兩個電極合并為一共用電極。以便于簡化結構。
[0094]所述基片后方設有電極層,所述電極層前方設有發光層,所述電極層和所述發光層之間設有電子輸送層;相鄰疊合的另一所述基片設有另一電極層和另一發光層,另一電極層和另一發光層之間設有空穴輸送層。在將所述基片和另一所述基片疊合后,呈現依次為電極層、電子輸送層、發光層、另一發光層、空穴輸送層、另一電極層的結構。發光層、另一發光層在緊密貼合后可以視為一整體的發光層,進而使上述設計呈現一套完整的電致發光系統結構。
[0095]在生產片狀的基片時,相鄰的兩片所述基板,其中一個基板后方的所述電極層為片狀,另一個基板后方的電極層為條狀。以便于實現電致發光片中的電極陣列排布。
[0096]或者,在生產片狀的基片時,相鄰的兩片所述基板,其中一個基板后方的所述電極層為橫向的條狀,另一個基板后方的電極層為縱向的條狀。以便于實現電致發光片中的電極陣列排布。
[0097]在生產片狀的基片時,還可以設置電子輸送層和空穴輸送層,所述電子輸送層、空穴輸送層和所述發光層中,至少一層為含有樹脂材料的樹脂材料層,以起到支撐作用。可以將樹脂材料層作為基片。
[0098]優選為,在生產片狀的基片時,所述發光層為,電致發光粉與樹脂材料混合并固化后生成的材質層。所述樹脂材料,優選為柔性透光的樹脂材料。
[0099]將發光層作為所述基板。通過上述設計,可以使發光層具有一定的硬度,進而可以作為起到支撐作用的發光層。
[0100]在生產片狀的基片時,基片上的電極為采用蒸鍍或者電鍍工藝生成。
[0101]或者,首先設置一金屬膜,然后將樹脂材料層鋪在所述金屬膜上,進而在金屬膜上生成基片,金屬膜作為電極層。
[0102]在將基片進行疊合工藝中,可以在相鄰的兩層基片之間涂粘合層。
[0103]以所述粘合層作為電子輸送層、空穴輸送層中的其中一個。
[0104]所述粘合層可以為有機溶劑粘合層、未固化的可固化樹脂層中的一種。
[0105]所述可固化樹脂層可以為光固化樹脂層、熱固化樹脂層中的一種。
[0106]優選為固化后為柔性的可固化樹脂層。
[0107]在將基片進行疊合工藝中,可以是將相鄰的兩層基片涂上粘合層疊合后,進行固化,然后再粘合其他基片,進而實現逐層固化。
[0108]也可以是,將三層以上的基片涂上粘合層,并疊合后一起進行固化。
[0109]也可以是,將所需要的基片都疊合在一起后,一并進行粘合層固化。
[0110]在進行切片工藝中,切割方向為左右方向切片,或者上下方向切片。
[0111]切割工藝優選為線切割,線切割設備包括切割線系統,和帶動切割線系統的切割線行進的驅動系統,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基片堆的固定系統;所述固定系統與所述切割線系統相對移動。在切割線行進,和所述固定系統與所述切割線系統相對移動的過程中完成切割。
[0112]所述線切割中有至少五條平行進給的切割線。以便于一次性生產大量的電致發光片。
[0113]在所述覆膜工藝中,所述附上透光膜形成透光層。
[0114]所述透過膜上設有凸透鏡陣列、凹透鏡陣列或者磨砂塊陣列。
[0115]在所述覆膜工藝中,在所述電致發光片一面覆上透光膜,另一面覆上反光膜。
[0116]在所述覆膜工藝中,在所述電致發光片上至少附有一層電極膜,所述電極膜上設有矩陣驅動陣列,所述矩陣驅動陣列包括縱向引線陣列和橫向引線陣列;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所述縱向引線陣列中的一根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所述橫向引線陣列中的另一根引線。從而實現矩陣驅動陣列對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117]在所述覆膜工藝中,在所述電致發光片上至少附有一層電極膜,所述電極膜上設有TFT驅動陣列,TFT驅動陣列包括處于導通狀態的電源引線陣列,和處于受控狀態的受控引線陣列;
[0118]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所述電源引線陣列中的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所述受控引線陣列中的受控引線。從而實現TFT驅動陣列對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119]另一種電致發光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
[0120]首先,生產條狀的電致發光條,所述電致發光條包括一至少一個電極層,所述電極層前方設有發光層;
[0121]然后,進行疊合固定,將至少五十條電致發光條疊合形成柱狀;疊合后相鄰的電致發光條之間為電致發光系統,疊合后進行固定,形成電致發光條堆;
[0122]再然后,進行切片,將電致發光條堆進行切片,生成電致發光片。
[0123]基板由切割后的電致發光條固定排列構成。
[0124]還可以包括一覆膜工藝,在電致發光片的至少一面附上透光膜。以進行保護或者實現其他光學性能,再或者實現一些電學性能。
[0125]通過上述生成工藝,可以在成本低、工藝要求低的情況下,快速生產電致發光片。
[0126]所述電致發光條上設有兩個沿著電致發光條長度方向的電極層,發光層設置在兩個電極層之間。從而使一條電致發光條可以形成一個基本的電致發光系統。
[0127]所述電極層可以為條狀的電極層,也可以為彎折的電極層。
[0128]也可以是一條電致發光條上,在同一高度處,只設置一條電極層。在至少兩條電致發光條進行疊合后,至少一個發光層位于兩條電致發光條上的兩條電極層之間。使用相鄰的另一電致發光條的電極層,作為另一電極層。實現,相鄰的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相鄰的兩個電極合并為一共用電極。以便于簡化結構。
[0129]所述電致發光條設有一條電極層,所述電極層前方設有發光層,所述電極層和所述發光層之間設有電子輸送層;相鄰疊合的另一所述電致發光條設有另一電極層和另一發光層,另一電極層和另一發光層之間設有空穴輸送層。在將所述電致發光條和另一所述電致發光條疊合后,呈現依次為電極層、電子輸送層、發光層、另一發光層、空穴輸送層、另一電極層的結構。發光層、另一發光層在緊密貼合后可以視為一整體的發光層,進而使上述設計呈現一套完整的電致發光系統結構。
[0130]在進行疊合固定過程中,可以在相鄰的兩條所述電致發光條之間涂粘合層。
[0131]可以將所述粘合層作為電子輸送層、空穴輸送層中的其中一個。
[0132]所述粘合層可以為有機溶劑粘合層、未固化的可固化樹脂層中的一種。
[0133]所述可固化樹脂層可以為光固化樹脂層、熱固化樹脂層中的一種。
[0134]優選為固化后為柔性的可固化樹脂層。
[0135]可以是,將所需要的電致發光條都疊合在一起后,一并進行粘合層固化。
[0136]在進行切片工藝中,優選為線切割,線切割設備包括切割線系統,和帶動切割線系統的切割線行進的驅動系統,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基片堆的固定系統;所述固定系統與所述切割線系統相對移動。在切割線行進,和所述固定系統與所述切割線系統相對移動的過程中完成切表I]。
[0137]所述線切割中有至少8條平行進給的切割線。以便于一次性生產大量的電致發光片。
[0138]在所述覆膜工藝中,所述附上透光膜形成透光層。
[0139]所述透過膜上設有凸透鏡陣列、凹透鏡陣列或者磨砂塊陣列。
[0140]在所述覆膜工藝中,在所述電致發光片一面覆上透光膜,另一面覆上反光膜。
[0141]在所述覆膜工藝中,在所述電致發光片上至少附有一層電極膜,所述電極膜上設有矩陣驅動陣列,所述矩陣驅動陣列包括縱向引線陣列和橫向引線陣列;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所述縱向引線陣列中的一根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所述橫向引線陣列中的另一根引線。從而實現矩陣驅動陣列對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142]在所述覆膜工藝中,在所述電致發光片上至少附有一層電極膜,所述電極膜上設有TFT驅動陣列,TFT驅動陣列包括處于導通狀態的電源引線陣列,和處于受控狀態的受控引線陣列;
[0143]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所述電源引線陣列中的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所述受控引線陣列中的受控引線。從而實現TFT驅動陣列對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144]生產電致發光條的方法有幾種方法:
[0145]第一種方法:首先制造金屬絲,然后在金屬絲外涂上發光層。將所述金屬絲作為一電極層。
[0146]使用相鄰的另一電致發光條中的金屬絲,作為另一電極層。
[0147]進一步,還可以然后在發光層外覆蓋上導電層。將所述金屬絲作為一電極層,將覆蓋的導電層作為另一電極層。從而使一條電致發光條可以形成一個基本的電致發光系統。
[0148]所述發光層可以是有機小分子EL層、有機聚合物EL層或者電致發光粉層中的至少一種。
[0149]在采用有機小分子EL層或有機聚合物EL層時,發光層和金屬絲之間還可以設置一絕緣層。作為電子輸送層或空穴輸送層。
[0150]優選為,所述發光層采用電致發光粉層,電致發光粉層為電致發光粉與樹脂材料混合并固化后生成的材質層。
[0151]第二種方法:首先制造附著有發光層的樹脂絲,然后在樹脂絲一側鍍上金屬層。將金屬層作為一電極層。
[0152]使用相鄰的另一電致發光條中的金屬層,作為另一電極層。
[0153]進一步,還可以然后在樹脂絲另一側鍍上金屬層,作為另一電極,兩側的金屬層之間存在縫隙。以避免短路。從而使一條電致發光條可以形成一個基本的電致發光系統。
[0154]所述發光層可以是有機小分子EL層、有機聚合物EL層或者電致發光粉層中的至少一種。
[0155]在采用有機小分子EL層或有機聚合物EL層時,發光層可以是鍍在樹脂絲上。
[0156]優選為,在生產樹脂絲的樹脂內混合上電致發光粉,進而使所述樹脂絲內混合有電致發光粉,進而使所述樹脂絲作為所述發光層。
[0157]電致發光條,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條狀基體,所述條狀基體上設有至少一個電極層,所述電極層前方設有發光層。
[0158]所述發光層可以是有機小分子EL層、有機聚合物EL層或者電致發光粉層中的至少一種。
[0159]所述電極層可以采用金屬絲,然后在金屬絲外覆蓋有所述發光層。
[0160]在采用有機小分子EL層或有機聚合物EL層時,發光層和金屬絲之間還可以設置一絕緣層。作為電子輸送層或空穴輸送層。
[0161]在發光層外覆蓋上導電層。將所述金屬絲作為一電極層,將覆蓋的導電層作為另一電極層。從而使一條電致發光條可以形成一個基本的電致發光系統。
[0162]可以以所述電極層作為所述條狀基體。
[0163]優選為,所述發光層采用電致發光粉層,電致發光粉層為電致發光粉與樹脂材料混合并固化后生成的材質層。
[0164]可以以所述電致發光粉層作為所述條狀基體。
[0165]還可以為,包括一樹脂絲,所述發光層附著在所述樹脂絲上,以所述樹脂絲作為條狀基體。
[0166]可以是,在所述樹脂絲一側鍍上金屬層,將金屬層作為一電極層,所述樹脂絲上僅僅設置一個電極層。使用相鄰的另一電致發光條中的金屬層,作為另一電極層。
[0167]還可以是,在所述樹脂絲兩側分別鍍上金屬層,兩側的金屬層之間存在縫隙,進而形成兩個電極層。
[0168]所述樹脂絲內混合有電致發光粉,進而使所述樹脂絲作為所述發光層。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169]圖1為電致發光片及其電致發光顯示器和生產工藝的一種結構分解示意圖。
[0170]圖2為立體顯示器的部分結構分解示意圖。
[0171]圖3為立體顯示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172]圖4為基于立體顯示器的空中立體成像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173]圖5為一種電致發光點驅動系統工作原理圖。
[0174]圖6為另一種電致發光點驅動系統工作原理圖。
[0175]圖7為電致發光條的一種結構。
[0176]圖8為電致發光條的另一種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177]為了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178]參照圖1,電致發光片,包括一電致發光系統4,電致發光系統4包括至少兩個電極3,以及夾在至少兩電極3之間的發光層2。還包括一基板1,基板I設有至少一個位于前方且透光的透光層5 ;透光層5內埋設有至少兩個電致發光系統4。至少兩個電致發光系統4均米用以下結構:電致發光系統4的兩個電極3之間的發光層2前方設有朝向透光層5前方的透光口 6。
[0179]通過上述設計,改變了以往必須將上電極3設置為透明導電膜(ΙΤ0膜),才能將光線透出的做法。而是設置了透光口 6。因此消除了以往傳統設計對結構的限制,增加了設計的靈活度。有利于降低成本以及生產難度。電致發光系統4發出的光,可以透過透光口6射出。
[0180]優選為,電致發光系統4的至少兩個電極3為片狀電極,片狀電極的寬度方向與基板I所在平面的夾角,大于60度小于120度。
[0181]進一步,電致發光系統4的至少兩個電極為片狀電極,片狀電極的寬度方向與其所在基板I處的平面的夾角,大于60度小于120度。應該考慮,整塊基板I可能并不平整,無法以整個基板I平面作為參考。
[0182]或者,電致發光系統4的至少兩個電極為片狀電極,片狀電極的寬度方向,在基板I鋪平時,與基板I所在平面的夾角,大于60度小于120度。
[0183]以上各種測算方式下,電極與基板I的夾角均進一步優選為,大于80度,小于100度。最好設置為垂直。電致發光系統4的至少兩個電極,均不采用透明導電膜。
[0184]發光層2設置在基板I,在基板I上方設有透光口,發光層2設置在基板I和透光口之間。至少兩個電極3設置在透光口下方兩側。避免遮擋光線。
[0185]基板I可以為透明基板。基板I優選為柔性材質的基板1,優選為柔性透明基板。基板I與透光層5為一體化結構。基板I與透光層5可以為同一材質。基板I后方設有反光層8。以便于將向后照射的光線,再次向前反射,進而使更多的光線由透光層5射出。
[0186]發光層2可以采用小分子EL層或者有機聚合物EL層。對于有機小分子EL層,每層的厚度為幾十納米,一般在高真空度(lX10-3Pa)蒸鍍而成。而有機聚合物EL層厚度比小分子稍厚,采用旋轉涂鋪法成膜。發光層2還可以采用電致發光粉層。或者,發光層2采用混合有電致發光粉的透明樹脂層。
[0187]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的其中一個電極3為片狀的片狀電極,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不與透光層5所在平面平行。優選為,電致發光系統4的其中兩個電極3為片狀的片狀電極,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不與透光層5所在平面平行。
[0188]優選為,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與透光層5所在平面,呈大于30度小于150度的夾角。進一步優選為,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與透光層5所在平面,呈大于70度小于120度的夾角。再進一步優選為,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與透光層5所在平面,呈大于85度小于95度的夾角。
[0189]一透光層5內埋設有至少50個電致發光系統4。優選為,一透光層5內埋設有至少200個電致發光系統4。透光口 6為條狀的透光口 6。透光口 6的長度大于lcm,小于100cm。這一結構,宜于用于照明系統。或者,透光口 6的長度大于0.01,小于0.1mm。這一結構,宜于用于顯示系統。
[0190]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的兩個電極3之間存在間隙,兩個電極3前方的間隙構成透光口 6。電極3的長度可以為大于Icm,小于100cm。或者,電極3的長度大于0.01,小于
0.1_。可以使發光單元面積減小,甚至呈現點狀。有利于實現豐富的視覺效果。
[0191]參照圖2,至少兩個相鄰的電致發光系統4中,一電致發光系統4的其中一個電極3,與另一個電致發光系統4的其中一個電極3通過導線9連接。優選為通過金屬絲連接。
[0192]可以是,至少兩個相鄰的電致發光系統4中,一電致發光系統4的兩個電極3,分別與另一個電致發光系統4的兩個電極3通過導線連接。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的至少一個電極3為金屬電極。優選,電致發光系統4的兩個電極3均為金屬電極。可以為鋁制金屬電極、銅質金屬電極、水銀金屬電極中的至少一種。其中優選鋁制金屬電極。金屬電極,優選為金屬膜電極、金屬層電極、金屬片電極、金屬絲電極中的至少一種。
[0193]或者,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的至少一個電極3為透明導電膜。在允許發光層2的光線直接向前透出的情況下,也允許光線從側面透出。可以是,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的兩個個電極3均為透明導電膜。
[0194]基板I上的至少兩個電致發光系統4相鄰排布,相鄰的兩個電極3合并為一共用電極。以便于簡化結構。優選為,基板I上的至少兩個電致發光系統4相鄰平行排布,相鄰的兩個采用一共用電極。
[0195]片狀電極的寬度優選為大于0.05mm,小于1.5mm。以便于在保證導電性能的前提下,保證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進一步優選,片狀電極的寬度大于0.1mm,小于0.5mm。片狀電極的厚度,大于0.005mm,小于0.1mm。優選為,片狀電極的厚度,大于0.009mm,小于
0.08mm。進一步優選為,片狀電極的厚度,大于0.0lmm,小于0.06mm。
[0196]電極3為電鍍金屬層或者蒸鍍金屬層,以保證厚度較薄。透光口 6處設有凸透鏡7,凸透鏡7的邊沿不覆蓋電極3。以便于通過光學技術,消除或削弱電極3的視覺影像。透光口 6為條狀,透光口 6前方覆蓋有條狀的凸透鏡7。以便于進一步優化視覺效果。電極3前方設有凹透鏡。以便于消除或削弱電極3的視覺影響。電極3為條狀,電極3前方覆蓋有條狀的凹透鏡。以便于進一步優化視覺效果。電極3或透光口 6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前方為磨砂層。以便于避免光線過渡定向發射,進而改善可視視角。
[0197]基板I前后兩側均設有透光層5,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設有分別朝向前后兩個透光層5的兩個透光口 6。電致發光系統4發出的光,透過前后兩側的透光層5的上透光口6,分別向基板I的前后兩側射出。
[0198]基板I上設有矩陣驅動陣列,矩陣驅動陣列包括縱向引線陣列和橫向引線陣列;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中的兩個電極3中,一個電極3連接縱向引線陣列中的一根弓丨線;另一個電極3連接橫向引線陣列中的另一根引線。從而實現矩陣驅動陣列對電致發光系統4的控制。
[0199]或者,基板I上設有TFT驅動陣列,TFT驅動陣列包括處于導通狀態的電源引線陣列,和處于受控狀態的受控引線陣列;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中的兩個電極3中,一個電極3連接電源引線陣列中的引線,另一個電極3連接受控引線陣列中的受控引線。從而實現TFT驅動陣列對電致發光系統4的控制。
[0200]電致發光系統4中的兩個電極3圍成一腔體,發光層2設置在腔體內。腔體可以為圓形、矩形、梯形或者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種。兩個電極3分別相向彎折,圍成腔體。
[0201]參照圖3,或者,一電極3為管狀或環狀,另一電極3嵌套在管狀的電極3內側,發光層2設置在兩個電極3之間。管狀和環狀結構相近,因此以管狀結構為例。管狀的電極3為,設有縫隙的管狀。在管狀的長度方向上設有至少一條縫隙。以便于使嵌套在其內側的電極3,與外界進行引線。管狀的電極3的橫截面可以為圓形、矩形、三角形、梯形中的至少一種。
[0202]參照圖1,電致發光顯示器,包括顯示驅動電路,以及顯示面板,顯示面板采用電致發光片;電致發光片包括一電致發光系統4,電致發光系統4包括至少兩個電極3,以及夾在至少兩電極3之間的發光層2 ;還包括一基板1,基板I設有至少一個位于前方且透光的透光層5 ;透光層5內埋設有至少兩個電致發光系統4 ;至少兩個電致發光系統4均采用以下結構:電致發光系統4的兩個電極3之間的發光層2前方設有朝向透光層5前方的透光口6 ;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的其中一個電極3為片狀的片狀電極,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不與透光層5所在平面平行。一透光層5內埋設有至少200個電致發光系統4。透光口 6為點狀的透光口 6。透光口 6的長度大于0.005,小于0.08mm。
[0203]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4的兩個電極3之間存在間隙,兩個電極3的間隙構成透光口 6。電極3的長度大于0.006,小于0.1_。可以使發光單元面積減小,甚至呈現點狀。有利于實現豐富的視覺效果。電致發光系統4中的兩個電極3圍成一腔體,發光層2設置在腔體內。
[0204]參照圖4,一種電致發光片生產工藝,首先,生產片狀的基片al,基片al至少后方設有一電極層a2,電極層a2前方設有發光層a3 ;然后,將基片al進行疊合,將至少十片基片al前后依次疊合,疊合后相鄰的基片al之間為電致發光系統,疊合后進行固定,形成基片堆a4 ;再然后,進行切片,將基片堆a4進行切片,生成電致發光片。電致發光片的基板由切割后的基片al固定排列構成。還可以包括一覆膜工藝,在電致發光片的至少一面附上透光膜。以進行保護或者實現其他光學性能,再或者實現一些電學性能。通過上述生成工藝,可以在成本低、工藝要求低的情況下,快速生產電致發光片。
[0205]在生產片狀的基片al時,電極層a2可以為條狀的電極排列成的電極層a2。在生產片狀的基片al時,可以是基板前方也設置電極層a2。也可以是基片al前方不設置電極層a2。而是,在至少兩片基片al疊合后,使用相鄰的另一基片al的電極層a2。實現,相鄰的兩個電致發光系統的相鄰的兩個電極合并為一共用電極。以便于簡化結構。
[0206]基片al后方設有電極層a2,電極層a2前方設有發光層a3,電極層a2和發光層a3之間設有電子輸送層;相鄰疊合的另一基片al設有另一電極層a2和另一發光層a3,另一電極層a2和另一發光層a3之間設有空穴輸送層。在將基片al和另一基片al疊合后,呈現依次為電極層a2、電子輸送層、發光層a3、另一發光層a3、空穴輸送層、另一電極層a2的結構。發光層a3、另一發光層a3在緊密貼合后可以視為一整體的發光層a3,進而使上述設計呈現一套完整的電致發光系統結構。
[0207]在生產片狀的基片al時,相鄰的兩片基板,其中一個基板后方的電極層a2為片狀,另一個基板后方的電極層a2為條狀。以便于實現電致發光片中的電極陣列排布。或者,在生產片狀的基片al時,相鄰的兩片基板,其中一個基板后方的電極層a2為橫向的條狀,另一個基板后方的電極層a2為縱向的條狀。以便于實現電致發光片中的電極陣列排布。
[0208]在生產片狀的基片al時,還可以設置電子輸送層和空穴輸送層,電子輸送層、空穴輸送層和發光層a3中,至少一層為含有樹脂材料的樹脂材料層,以起到支撐作用。可以將樹脂材料層作為基片al。
[0209]優選為,在生產片狀的基片al時,發光層a3為,電致發光粉與樹脂材料混合并固化后生成的材質層。樹脂材料,優選為柔性透光的樹脂材料。將發光層a3作為基板。通過上述設計,可以使發光層a3具有一定的硬度,進而可以作為起到支撐作用的發光層a3。在生產片狀的基片al時,基片al上的電極為采用蒸鍍或者電鍍工藝生成。
[0210]或者,首先設置一金屬膜,然后將樹脂材料層鋪在金屬膜上,進而在金屬膜上生成基片al,金屬膜作為電極層a2。
[0211]在將基片al進行疊合工藝中,可以在相鄰的兩層基片al之間涂粘合層。以粘合層作為電子輸送層、空穴輸送層中的其中一個。粘合層可以為有機溶劑粘合層、未固化的可固化樹脂層中的一種。可固化樹脂層可以為光固化樹脂層、熱固化樹脂層中的一種。優選為固化后為柔性的可固化樹脂層。
[0212]在將基片al進行疊合工藝中,可以是將相鄰的兩層基片al涂上粘合層疊合后,進行固化,然后再粘合其他基片al,進而實現逐層固化。也可以是,將三層以上的基片al涂上粘合層,并疊合后一起進行固化。也可以是,將所需要的基片al都疊合在一起后,一并進行粘合層固化。
[0213]在進行切片工藝中,切割方向為左右方向切片,或者上下方向切片。切割工藝優選為線切割,線切割設備包括切割線系統,和帶動切割線系統的切割線行進的驅動系統,還包括用于固定基片堆a4的固定系統;固定系統與切割線系統相對移動。在切割線行進,和固定系統與切割線系統相對移動的過程中完成切割。線切割中有至少五條平行進給的切割線。以便于一次性生產大量的電致發光片。
[0214]在覆膜工藝中,附上透光膜形成透光層。透過膜上設有凸透鏡陣列、凹透鏡陣列或者磨砂塊陣列。在覆膜工藝中,在電致發光片一面覆上透光膜,另一面覆上反光膜。在覆膜工藝中,在電致發光片上至少附有一層電極膜,電極膜上設有矩陣驅動陣列,矩陣驅動陣列包括縱向引線陣列和橫向引線陣列;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縱向引線陣列中的一根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橫向引線陣列中的另一根引線。從而實現矩陣驅動陣列對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215]在覆膜工藝中,在電致發光片上至少附有一層電極膜,電極膜上設有TFT驅動陣列,TFT驅動陣列包括處于導通狀態的電源引線陣列,和處于受控狀態的受控引線陣列;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電源弓丨線陣列中的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受控引線陣列中的受控引線。從而實現TFT驅動陣列對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216]參照圖5、圖6,另一種電致發光片生產工藝。首先,生產條狀的電致發光條bl,電致發光條bl包括一至少一個電極層b2,電極層b2前方設有發光層b3 ;然后,進行疊合固定,將至少五十條電致發光條bl疊合形成柱狀;疊合后相鄰的電致發光條bl之間為電致發光系統,疊合后進行固定,形成電致發光條堆b4;再然后,進行切片,將電致發光條堆b4進行切片,生成電致發光片b5。電致發光片b5的基板由切割下的眾多電致發光條bl固定排列構成。
[0217]還可以包括一覆膜工藝,在電致發光片b5的至少一面附上透光膜。以進行保護或者實現其他光學性能,再或者實現一些電學性能。通過上述生成工藝,可以在成本低、工藝要求低的情況下,快速生產電致發光片b5。
[0218]電致發光條b I上設有兩個沿著電致發光條b I長度方向的電極層b2,發光層b3設置在兩個電極層b2之間。從而使一條電致發光條bl可以形成一個基本的電致發光系統。電極層b2可以為條狀的電極層b2,也可以為彎折的電極層b2。
[0219]參照圖5,也可以是一條電致發光條bl上,在同一高度處,只設置一條電極層b2。在至少兩條電致發光條bl進行疊合后,至少一個發光層b3位于兩條電致發光條bl上的兩條電極層b2之間。使用相鄰的另一電致發光條b6的電極層b2,作為另一電極層b2。實現,相鄰的兩個電致發光系統的相鄰的兩個電極合并為一共用電極。以便于簡化結構。
[0220]電致發光條bl設有一條電極層b2,電極層b2前方設有發光層b3,電極層b2和發光層b3之間設有電子輸送層;相鄰疊合的另一電致發光條b6設有另一電極層b2和另一發光層b3,另一電極層b2和另一發光層b3之間設有空穴輸送層。在將電致發光條bl和另一電致發光條b6疊合后,呈現依次為電極層b2、電子輸送層、發光層b3、另一發光層b3、空穴輸送層、另一電極層b2的結構。發光層b3、另一發光層b3在緊密貼合后可以視為一整體的發光層b3,進而使上述設計呈現一套完整的電致發光系統結構。在進行疊合固定過程中,可以在相鄰的兩條電致發光條bl之間涂粘合層。可以將粘合層作為電子輸送層、空穴輸送層中的其中一個。
[0221]粘合層可以為有機溶劑粘合層、未固化的可固化樹脂層中的一種。可固化樹脂層可以為光固化樹脂層、熱固化樹脂層中的一種。優選為固化后為柔性的可固化樹脂層。可以是,將所需要的電致發光條bl都疊合在一起后,一并進行粘合層固化。
[0222]在進行切片工藝中,優選為線切割,線切割設備包括切割線系統,和帶動切割線系統的切割線行進的驅動系統,還包括用于固定基片堆的固定系統;固定系統與切割線系統相對移動。在切割線行進,和固定系統與切割線系統相對移動的過程中完成切割。線切割中有至少8條平行進給的切割線。以便于一次性生產大量的電致發光片b5。
[0223]在覆膜工藝中,附上透光膜形成透光層。透過膜上設有凸透鏡陣列、凹透鏡陣列或者磨砂塊陣列。在覆膜工藝中,在電致發光片b5—面覆上透光膜,另一面覆上反光膜。在覆膜工藝中,在電致發光片b5上至少附有一層電極膜,電極膜上設有矩陣驅動陣列,矩陣驅動陣列包括縱向引線陣列和橫向引線陣列;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縱向引線陣列中的一根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橫向引線陣列中的另一根引線。從而實現矩陣驅動陣列對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224]在覆膜工藝中,在電致發光片b5上至少附有一層電極膜,電極膜上設有TFT驅動陣列,TFT驅動陣列包括處于導通狀態的電源引線陣列,和處于受控狀態的受控引線陣列;至少一電致發光系統中的兩個電極中,一個電極連接電源弓丨線陣列中的引線,另一個電極連接受控引線陣列中的受控引線。從而實現TFT驅動陣列對電致發光系統的控制。
[0225]生產電致發光條的方法有幾種方法:
[0226]參照圖7,第一種方法:首先制造金屬絲,然后在金屬絲外涂上發光層b3。將金屬絲作為一電極層b2。
[0227]可以是,使用相鄰的另一電致發光條b6中的金屬絲,作為另一電極層b2;或者,還可以然后在發光層b3外覆蓋上導電層。將金屬絲作為一電極層b2,將覆蓋的導電層作為另一電極層b2。從而使一條電致發光條bl可以形成一個基本的電致發光系統。
[0228]發光層b3可以是有機小分子EL層、有機聚合物EL層或者電致發光粉層中的至少一種。在采用有機小分子EL層或有機聚合物EL層時,發光層b3和金屬絲之間還可以設置一絕緣層。作為電子輸送層或空穴輸送層。優選為,發光層b3米用電致發光粉層,電致發光粉層為電致發光粉與樹脂材料混合并固化后生成的材質層。
[0229]參照圖8,第二種方法:首先制造附著有發光層b3的樹脂絲b7,然后在樹脂絲b7一側鍍上金屬層。將金屬層作為一電極層b2。
[0230]可以是,使用相鄰的另一電致發光條b6中的金屬層,作為另一電極層b2 ;或者還可以然后在樹脂絲b7另一側鍍上金屬層,作為另一電極,兩側的金屬層之間存在縫隙。以避免短路。從而使一條電致發光條bl可以形成一個基本的電致發光系統。
[0231 ] 發光層b3可以是有機小分子EL層、有機聚合物EL層或者電致發光粉層中的至少一種。在采用有機小分子EL層或有機聚合物EL層時,發光層b3可以是鍍在樹脂絲b7上。優選為,在生產樹脂絲b7的樹脂內混合上電致發光粉,進而使樹脂絲b7內混合有電致發光粉,進而使樹脂絲b7作為發光層b3。
[0232]電致發光條,包括一條狀基體,條狀基體上設有至少一個電極,電極前方設有發光層。發光層可以是有機小分子EL層、有機聚合物EL層或者電致發光粉層中的至少一種。
[0233]參照圖7,電極層b2可以采用金屬絲,然后在金屬絲外覆蓋有發光層b3。在采用有機小分子EL層或有機聚合物EL層時,發光層b3和金屬絲之間還可以設置一絕緣層。作為電子輸送層或空穴輸送層。
[0234]在發光層b3外覆蓋上導電層。將金屬絲作為一電極層b2,將覆蓋的導電層作為另一電極層b2。從而使一條電致發光條可以形成一個基本的電致發光系統。可以以電極層b2作為條狀基體。
[0235]優選為,發光層b3采用電致發光粉層,電致發光粉層為電致發光粉與樹脂材料混合并固化后生成的材質層。可以以電致發光粉層作為條狀基體。
[0236]參照圖8,還可以為,包括一樹脂絲b7,發光層附著在樹脂絲b7上,以樹脂絲b7作為條狀基體。可以是,在樹脂絲b7—側鍍上金屬層,將金屬層作為一電極層b2,樹脂絲b7上僅僅設置一個電極層b2。使用相鄰的另一電致發光條中的金屬層,作為另一電極層b2。
[0237]還可以是,在樹脂絲b7兩側分別鍍上金屬層,兩側的金屬層之間存在縫隙,進而形成兩個電極層b2。樹脂絲b7內混合有電致發光粉,進而使樹脂絲b7作為發光層。
[0238]以上顯示和描述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使用方法的限制,上述使用方法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電致發光片,包括一電致發光系統,所述電致發光系統包括至少兩個電極,以及夾在至少兩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設有至少一個位于前方且透光的透光層;所述透光層內埋設有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 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均采用以下結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前方設有朝向所述透光層前方的透光口。
2.電致發光顯示器,包括顯示驅動電路,以及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顯示面板采用所述電致發光片; 所述電致發光片包括一電致發光系統,所述電致發光系統包括至少兩個電極,以及夾在至少兩電極之間的發光層; 還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設有至少一個位于前方且透光的透光層;所述透光層內埋設有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 至少兩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均采用以下結構: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兩個電極之間的發光層前方設有朝向所述透光層前方的透光口; 至少一所述電致發光系統的其中一個電極為片狀的片狀電極,所述片狀電極的所在平面不與所述透光層所在平面平行。
3.—種電致發光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 首先,生產片狀的基片,基片至少后方設有一電極層,所述電極層前方設有發光層;然后,將基片進行疊合,將至少十片所述基片前后依次疊合,疊合后相鄰的基片之間為電致發光系統,疊合后進行固定,形成基片堆; 再然后,進行切片,將基片堆進行切片,生成電致發光片。
4.另一種電致發光片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 首先,生產條狀的電致發光條,所述電致發光條包括一至少一個電極層,所述電極層前方設有發光層; 然后,進行疊合固定,將至少五十條電致發光條疊合形成柱狀;疊合后相鄰的電致發光條之間為電致發光系統,疊合后進行固定,形成電致發光條堆; 再然后,進行切片,將電致發光條堆進行切片,生成電致發光片。
5.電致發光條,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條狀基體,所述條狀基體上設有至少一個電極層,所述電極層前方設有發光層。
【文檔編號】H01L51/56GK104244487SQ201410283487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4日
【發明者】李興文, 孫倩倩 申請人:上海科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