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級梁型觸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具有第一基片,第一基片具有帶有第一批觸頭梁的第一外殼,第一批觸頭梁在第一平面內從第一外殼起延伸。第二基片具有帶有第二批觸頭梁的第二外殼,第二批觸頭梁在大致平行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內從第二外殼起延伸。隔離板構件從第一批觸頭梁及第二批觸頭梁之間的絕緣外殼起延伸。每個從基片對起延伸的觸頭梁被配置成與底板連接器內對應的底板觸頭匹配。從基片對起延伸的觸頭梁和底板觸頭被配置,以使得各對對應的觸頭包含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當基片對被底板連接器完全地接收時,觸頭梁和底板觸頭之間在第一和第二觸點處都維持接觸。觸頭梁的每一個都包括樞軸構件,樞軸構件被配置以使電連接器具有較小的初始插入力,但是在與底板連接器完全地匹配后具有較高法向力。
【專利說明】多級梁型觸頭
[0001]相關的申請
[0002]本申請是于2011年8月22日申請的美國專利(專利號8,512,081)的部分繼續案,美國專利(專利號8,512,081)要求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號61/437,746,于2011年1月31日申請)的益處,該臨時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合并于本文。
【技術領域】
[0003]本發明涉及多級連接器,具體地說,本發明提供了匹配的觸頭,維持彼此可靠的接觸,從而提高電氣性能和減少短樁效應發生的可能性。
【背景技術】
[0004]電連接器在許多電子系統中使用。在業界,制造多塊印刷電路板(“PCB”),然后用電連接器把它們連接起來組成系統是司空見慣的。連接PCB的一個傳統做法是讓一塊PCB板作為底板,其它的PCB板,稱為子板或子卡,隨后用電連接器連接到底板上。
[0005]電子系統正在變得更小,更快,功能更復雜。這些變化意味著在給定大小的電子系統中,芯片數量以及芯片的工作頻率在持續提高。現有系統在印刷電路板間傳輸更多的數據,這就需要電連接器能夠應對帶寬的增長。
[0006]隨著信號頻率的增長,在連接器中產生電學噪聲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比如反射、串擾、電磁輻射。因此,電連接器必須能夠控制在不同信號通路間的串擾和控制每條信號通路的特征阻抗。
[0007]電連接器為單端信號和差分信號分別做了設計。單端信號是指在一條單獨的信號傳導通路上,它的電壓和公共基準相比較來表示的信號。差分信號是指用一對傳輸路徑來表示的信號,被稱為“差分對”。使用在這一對傳輸路徑上的電壓差來表示信號。通常情況下,差分對的兩條傳輸路徑會并排地靠在一起,差分對兩個傳輸路徑之間不需要做屏蔽,但是不同的差分對之間可能需要使用屏蔽。
[0008]美國專利(專利號7,794,240,Cohen等;專利號7,722,401,Kirk等;專利號7,163,421, Cohen等;專利號6,872,085, Cohen等;)是高速高密度差分信號電連接器的幾個例子。這些專利提供了一種具有多個基片導體來充當信號和地的子卡連接器。這些基片導體具有接點尾線,一端與子卡相配,另一端的觸頭與在保護罩內的刀片相配。這些刀片依次有用來連接到底板的接點尾線。
[0009]在基片觸點和護罩內的刀片之間通常需要至少2-3毫米的接觸刷距。這個距離主要是為在設計,制造和安裝時提供系統容差。在20-30千兆赫茲時,在現在的接觸系統中,傳統的2-3毫米的超程會產生共振的天線/短樁,對信號性能產生負面影響。
【發明內容】
[0010]據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子卡匹配觸頭,形成與底板匹配觸頭的可靠的連接。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匹配觸頭,當其完全匹配時,具有較低的初始插入力和法向工作力。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觸頭組件,其帶有壓在分隔器上的觸頭,將具有相等且相反力的匹配觸頭分開,這樣在連接器兩半相配時能提供一種自行居中的效果。
[0011 ] 一種電連接器,具有第一基片,第一基片具有第一外殼,第一外殼帶有多個從第一外殼起在第一平面中延伸的第一批梁型觸頭。第二基片具有第二外殼,第二外殼帶有多個從第二外殼起在第二平面中延伸的第二批梁型觸頭,第二平面大致與第一平面相平行。觸頭分隔器從第一批梁型觸頭和第二批梁型觸頭之間的絕緣外殼起延伸。
[0012]第一和第二基片形成具有第一連接器的基片對。在基片對具有的第一側上有第一組的子卡電觸點,第二側上有第二組的子卡電觸點。在底板連接器上,有一組底板觸點和子卡觸點對齊,底板觸點分成第一行和第二行,中間有一條通道。基片對坐落在通道中間,這樣第一組的子卡電觸點和第一行的底板觸點相配,第二行的子卡電觸點和第二組的底板觸點相配。
[0013]在一個優選方案中,在每一個子板梁型觸頭上有由彎曲部分形成的第一觸頭。在每一個底板梁型觸頭上有由彎曲部分形成的第二觸頭。當子板連接器開始插入連接到底板連接器時,子板梁型觸頭的接觸段向通道的中心方向壓縮。當基片對開始插入連接底板連接器時,在底板上的梁型觸頭的接觸段向離開通道中心的方向壓縮。隨著子板連接器插入底板連接器,電氣連接就在第一觸頭和底板觸頭相對應的部分,以及第二觸頭與子板觸頭相對應的部分之間保持。這種連接器具備低的初始插入力,但當完全插入以后又保持了可靠的結合力。
[0014]在另一個方案中,在子板觸頭上具有彎曲的接觸段形成第一觸頭,第二份彎曲的接觸段形成第二觸頭,在這兩個觸頭之間具有樞軸。每個底板觸頭都是固定的刀片。當子板連接器開始插入底板連接器時,第一觸頭向通道中心方向壓縮,因此會迫使第二觸頭向離開通道中心的方向壓縮。隨著子板繼續插入底板,第二觸頭和底板刀片相吻合,并迫使第一觸頭相離開通道中心的方向壓縮。這種連接器具備低的初始插入力,但當完全插入以后又保持了可靠的結合力。
[0015]參考附圖及其說明會使得本發明的這些和其他目的,以及所期望得到的好處顯而易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連接器的圖解;
[0017]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梁型接觸段組裝圖;
[0018]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已裝配的梁型觸頭的局部視圖;
[0019]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梁型觸頭的單獨的局部視圖,特征在于接觸界面;
[0020]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具有中央分隔器的匹配觸頭在接合前位置的剖面圖;
[0021]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具有中央分隔器的匹配觸頭在初始接合位置時的剖面圖;
[0022]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具有中央分隔器的匹配觸頭在中間接合位置時的剖面圖;
[0023]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具有中央分隔器的匹配觸頭在最終接合位置時的剖面圖;
[0024]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梁型觸頭的單獨的局部視圖,特征在于接觸界面;
[0025]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梁型觸頭單獨的局部視圖,特征在于接觸界面;
[0026]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梁型觸頭單獨的局部視圖,特征在于接觸界面;
[0027]圖12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梁型觸頭單獨的局部視圖,特征在于接觸界面;
[0028]圖13是圖11和圖12的梁型觸頭單獨的俯視圖;
[0029]圖14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具有中央分隔器的匹配觸頭的剖面圖;
[0030]圖15是圖9的匹配觸頭在初期插入底板刀片之間過程中的剖面圖;
[0031]圖16是圖9和圖10的匹配觸頭在完全插入底板刀片,匹配觸頭與刀片完全匹配時的剖面圖;
[0032]圖17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具有中央分隔器的匹配觸頭剖面圖;
[0033]圖18是圖12的匹配觸頭在初期插入底板刀片之間過程中的剖面圖;
[0034]圖19是圖12和圖13中的匹配觸頭在完全插入底板刀片,觸頭和底板刀片完全匹配時的剖面圖;
[0035]圖20是基片的爆炸圖;
[0036]圖21是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及
[0037]圖22是本發明的另一個在梁上具有樞軸的實施例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為了清晰明了地描述用圖畫表示的本發明優選方案,我們會求助于一些具體的術語,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所使用的專用術語,眾所周知,每一個具體的術語都包含它所有的用相似的方式來達到相似目的的技術等效物。
[0039]回到附圖,圖1顯示的是一種電氣互連系統50,它包含底板連接器100和子卡連接器200。底板連接器100連接到底板或印刷電路板(未顯示)。子卡連接器200具有基片對202,它和底板連接器100相配對,并連接到子卡(未顯示)。子卡連接器200在底板和子卡之間建立電氣通路。雖然沒有專門展示,這個互連系統50可以讓多塊具有相似子卡連接器的子卡與有類似底板連接器的底板進行互連。本發明并不限制在互連系統50中連接的子卡數量和部件種類。
[0040]據此,本發明優先選擇帶配對觸點的基片連接器來實現,和優先選擇雙梁配對觸點。但是本發明可以用于任何連接器的配對觸點,并不局限于優選方案。例如,本發明可以用美國專利(專利號7,794,240,Cohen等;專利號7,794,240,Kirk等;專利號7,163,421,Cohen等;專利號6,872,085, Cohen等)中描述的連接器來實現。這些專利的內容通過引用合并于此。
[0041]底板連接器100在形式上是安放了底板觸頭130的護罩104。護罩104具有前壁后壁和相對的兩面側壁,構成了包圍著的矩形形狀并形成內部空間。在護罩104的內部空間內有多個嵌板106。嵌板106被排列成行,相互平行,也和護罩104的前壁后壁平行。在嵌板106之間形成了通道128,每個基片對202可以插入到通道128中去。護罩104更適合于使用電絕緣的材料制作。
[0042]每個嵌板106有兩反向側,在第一側形成第一表面,而在第二側形成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前壁,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相對,即,朝向后壁。底板觸頭130被放置成沿每個嵌板106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以及沿前壁和后壁的內側表面。底板觸頭130可以通過粘合劑或機械的方式附著在表面上。底板觸頭130優選地是導電材料。觸頭130沿前壁和后壁的內側表面和沿平行平面內的嵌板106的各個表面對齊。如圖1-圖8所不,底板觸頭130優選采用柔性梁型觸頭21的形式,柔性梁型觸頭21穿過護罩104的基底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從護照104底部延伸出來的接點尾線。底板觸頭130可以延伸穿過布置在護罩104內的支持結構105。
[0043]在這個實施例中,底板觸頭130是柔性梁型觸頭21的形式,每個嵌板106具有板鼻狀部95。在圖1中,然而,一些嵌板106上沒有圖示出板鼻狀部95,這是為了讓底板觸頭130在圖上有更清晰的顯示。每個板鼻狀部從護罩104的一側壁延伸到另一側壁,為底板連接器100提供側向的支撐。每個嵌板106和板鼻狀部95都是固定在護罩104的兩邊側壁上。當子卡連接器200插入底板連接器100時,嵌板106和板鼻狀部95為底板觸頭130提供剛性支撐。底板觸頭130是由柔性梁型觸頭21構成,當子卡連接器200插入底板連接器100時,嵌板106和板鼻狀部95可以讓底板梁型觸頭21撓曲。嵌板106和板鼻狀部95都是固定在護罩104的兩邊側壁上,可以與護罩104集成到一起,或是結合到護罩104上。例如,嵌板106可以做成可滑動地接收在凹槽內,凹槽被提供在護罩104的各側壁的內側表面上。
[0044]基片對的組裝可以參考圖1,基片對202由第一基片210,第二基片250以及損耗板(未顯示)組成。第一基片210和第二基片250以及損耗板組合成層狀的基片對202。第一步,損耗板和第一基片210通過對準相應的附著方式(比如在損耗板上的孔,第一基片210上的連接轂),然后把在第二基片250上的附著方式(比如孔)對準到第一基片210的附著方式,這樣就把第一基片210和第二基片250結合在一起了。因此,損耗板像三明治一樣夾在第一基片210和第二基片250中間。在第一基片210上第二基片250就把損耗板卡住了。
[0045]如圖5-圖8所示,每一組第一第二基片210,250都有從子卡梁型觸頭底部延伸出來的絕緣外殼。子卡梁型觸頭20可以如圖1所示做成雙梁型匹配觸頭,或者如圖2-圖19所示做成單梁型觸頭。在子卡梁型觸頭20的第一基片210和第二基片250之間插入了單件的整體的接觸分隔器90。接觸分隔器90由隔離板92和分隔鼻狀部94組成。接觸分隔器90延伸至子卡梁型觸頭20的全部長度來支撐,并且在子卡梁型觸頭20的第一基片210和第二基片250之間形成屏障。接觸分隔器90是絕緣的。如圖1所示,分隔鼻狀部94可以包含引導輪廓96以方便子卡連接器200插入到底板連接器100中。
[0046]接觸分隔器90上面有連接裝置,它分別與基片210,250的外殼上的附著裝置相連。例如,分隔器30的附著裝置可以是形成凹曲面的凸片,而基片210,250上的附著裝置可以有曲面凸出,曲面凸出在基片210,250側面上的面向外。據此,凹曲的凸片滑過曲面凸出。這些凸片會向內偏移,這樣曲面突出就牢固地接收在凸片內。接觸分隔器90上的凸片較佳地與連接在一起的基片210,250 —樣寬。
[0047]圖2-圖8顯示了分別在兩基片210,250上的子卡梁型觸頭20和接觸分隔器90的各種視圖。子卡梁型觸頭20可以是信號觸頭也可以是地觸頭。在圖5中很好地顯示了,每一個子卡梁型觸頭20包含有近端22,中間部分24以及遠端26。近端22分別從第一第二基片210,250的絕緣外殼上延伸出來,是平的。
[0048]中間部分24也是平的,但是在朝遠端26的方向上具有彎曲的接觸段30。這個彎曲的接觸段30向外凸出,遠離隔離板92,形成了第一觸點32。一種衰減或導電涂層或者金屬的接觸墊34可以被放置在第一接觸段30的外側表面。參考圖2-圖4,沿著子卡梁型觸頭20的中央縱軸方向,最靠近遠端26的中間部分24的一段是分開的,形成了兩個指狀件60,62o指狀件60形成了曲面接觸段30分開的一邊,(例如,這個方案中的左邊,如圖3,4所示),另一個指狀件62形成了另一邊的平坦部分40,(例如,這個方案中的右邊,如圖3,4所示)。在這個方案中,由指狀件62所形成的平坦部分40延伸到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比形成接觸段30的指狀件60長。由指狀件60所形成的接觸段30大約在平坦部分40結束的地方終止,而不延伸到子卡梁型觸頭的遠端26,從而不會妨礙分隔鼻狀部94。據此,每個子卡梁型觸頭20都具有第一觸點32,是子卡梁型觸頭20的最外點。
[0049]再回到圖5,在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上還有凸片36,位置在分隔鼻狀部94的內側。凸片36可以由于雙曲S型部分發生偏移,以至于相比近端22和中間部分24的平坦部分40,凸片36更接近隔離板92。在這個方案中,每個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從中間部分24的平坦部分40延伸出來,遠端26的寬度比近端22和中間部分24的寬度小。
[0050]接觸分隔器90由隔離板92和分隔鼻狀部94組成。在隔離板92的兩邊都有半圓形脊狀的樞軸桿12。樞軸桿12可以位于較靠近子卡觸頭20的遠端26,離子卡觸頭20的近端22較遠。樞軸桿12延伸貫通整個隔離板92的寬度。然而,樞軸桿在隔離板92的兩側不必是連續的。當然,樞軸桿可以分段,有間隙或相互偏移一些,就像圖20中所示。不同的子卡梁型觸頭20的隔離板92兩側有不同的樞軸桿12配置形式。例如,有分段或間隙的樞軸桿12可以相當于在兩個相鄰的子卡梁型觸頭20間形成空間。在那些樞軸桿12分段的情況中,各種樞軸桿片段可以分布在隔離板92上,與分隔鼻狀部94也可以有不同的距離。例如,較寬的子卡地梁型觸頭上的樞軸桿分段與分隔鼻狀部94之間的距離可以比較窄的子卡地梁型觸頭上的樞軸桿分段與分隔鼻狀部94之間的距離大,因此,相鄰的樞軸桿分段可以根據相應的子卡梁型觸頭20的不同寬度進行交錯排列。因為不同的寬度導致不一樣的柔性大小。分段的樞軸桿可以提供平衡柔性的矯正。這樣就使得每一個子卡梁型觸頭20在子卡連接器200與底板連接器100配對插入時,有基本一致的插入力,與每一個子卡梁型觸頭20的寬度無關。
[0051]另外,隔離板92具有縮減的末端部分14,大致與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和中間部分24對齊。縮減的末端部分14是指與隔離板92其余部分相比,厚度有所縮減,這樣提供了遠端26較大的活動空間。縮減的末端部分14的厚度可以逐漸縮小,比如在最靠近遠端26的地方的厚度比最靠近近端22的地方的厚度要小。
[0052]如圖5所示,分隔鼻狀部94容納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分隔鼻狀部94在接觸分隔器90前端。分隔鼻狀部94有一定的寬度,這個寬度的方向與隔離板92所在的平面垂直。也就是說,當分隔鼻狀部94連接到隔離板92時,與接觸分隔器90形成了普通的T型。隔離板92平分分隔鼻狀部94。據此,分隔鼻狀部94沿著隔離板92的兩側向外伸展。
[0053]在分隔鼻狀部94中有開口 10,開口 10延伸部分或貫穿整個分隔鼻狀部。開口 10容納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開口 10也形成預載限位部38,預載限位部38限制兩個相對的子卡梁型觸頭20之間的最大間隔距離。當子卡梁型觸頭20和底板梁型觸頭21相配時,遠端26可以在開口 10中沿著隔離板92的橫截面方向朝里或朝外移動。整個子卡梁型觸頭20會輕微地從隔離板92向外偏移3-5度,當分隔鼻狀部94插入時,子卡梁型觸頭20有一種預載力,這個朝向隔離板92的預載力在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插入時必須被克服。這樣就在底板梁型觸頭21和子卡梁型觸頭20之間建立起了更穩定的連接。
[0054]在遠端26上的凸片36的頂端是圓的,這樣使得子卡梁型觸頭20能夠滑入分隔鼻狀部94,避免碰擦。另外,分隔鼻狀部94的外表面也是圓的,可以在配對的時候,在兩個底板梁型觸頭21之間引導分隔鼻狀部94,避免碰擦。
[0055]圖2-圖8也顯示了底板梁型觸頭21和嵌板106的不同視圖。底板梁型觸頭21和嵌板106從底板連接器100的地板面延伸出來。底板梁型觸頭21可以是信號觸頭或者地觸頭。底板梁型觸頭21與嵌板106和子卡梁型觸頭20與接觸分隔器90從結構,形狀和功能上來說分別是一樣的。據此,關于這些部件的描述在這里就不重復了。比如,每個嵌板106具有隔尚板93,板鼻狀部95和樞軸桿13,和子卡隔尚板92,分隔鼻狀部94和樞軸桿12分別是一樣的。護罩104的各壁面是與嵌板106平行。嵌板106可以是一面單獨的連續壁,如圖1所示,也可以分成不同的嵌板排成一排。
[0056]圖5顯示的是底板連接器100的一部分包括底板梁型觸頭21,底板梁型觸頭21包含近端23,中間部分25和遠端27。底板梁型觸頭21也有指狀件61,63 (圖2-圖4)形成接觸段31,第二觸點33,平坦部分41和凸片37。嵌板106具有隔離板93,樞軸桿13,縮小的尾端部分15和板鼻狀部95。板鼻狀部95包含開口 11和預載限位部39。
[0057]參考圖5-圖8,現在開始討論本發明的操作部分。在現階段,子卡梁型觸頭20和底板梁型觸頭21是完整裝配完畢,子卡連接器200準備插入到底板連接器100 (圖1)中去。如圖3和圖4所示,底板梁型觸頭21的接觸段31和子卡梁型觸頭20的中間部分24的平坦部分40是對齊的,同樣地,子卡梁型觸頭20的接觸段30與底板梁型觸頭21的中間部分25的平坦部分41是對齊的。回到圖5,在子卡連接器200插入底板連接器100之前,凸片36是頂住預載限位部38內側,這是由于子卡梁型觸頭20的向外偏移和樞軸桿12引起的預載力。同樣地,凸片37是頂住預載限位部39內側,這是由于子卡梁型觸頭21的向外偏移和樞軸桿13引起的預載力。
[0058]圖6顯示的是子卡梁型觸頭20與底板梁型觸頭21初始插入的狀態。在這個位置上,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剛剛進入護罩104,插入了在第一排底板梁型觸頭21和第二排底板梁型觸頭(未在圖5-圖8中顯示)中間的通道128。當每一個子卡梁型觸頭20滑向相應的底板梁型觸頭21,子卡梁型觸頭20的彎曲的接觸段30開始接觸并滑向底板梁型觸頭21的中間部分25的平坦部分41,滑過底板梁型觸頭的彎曲的接觸段31。與此同時,子卡梁型觸頭21的彎曲的接觸段31開始接觸并滑向底板梁型觸頭20的中間部分24的平坦部分40,滑過底板梁型觸頭20的彎曲的接觸段30。這樣做時,第一觸點32接觸到了底板梁型觸頭21,第二觸點33接觸到了子卡梁型觸頭20。由于子卡梁型觸頭20與底板梁型觸頭21是彎曲的,所以子卡觸頭20或底板梁型觸頭21不會發生碰擦。
[0059]底板梁型觸頭21把子卡梁型觸頭20向隔離板92和通道128的中心方向向內壓緊,對抗著子卡梁型觸頭20向外偏移的預載力。同樣地,子卡梁型觸頭20把底板梁型觸頭21向隔離板93和通道128的中心方向向外壓緊,對抗著底板梁型觸頭21向內偏移的預載力。當接觸段30騎上平坦部分41時,子卡梁型觸頭20的中間部分24會基于所對應的樞軸桿12有輕微的旋轉。同樣地。當接觸段31騎上平坦部分40時,子卡梁型觸頭21的中間部分25會基于所對應的樞軸桿13有輕微的旋轉。
[0060]作為對子卡梁型觸頭20受壓迫的回應,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會偏離它所對應的預載限位部38,靠近隔離板92和進入開口 10以抵抗預載力。同樣地,作為對子卡梁型觸頭21受壓迫的回應,子卡梁型觸頭21的遠端27會偏離它所對應的預載限位部39,靠近隔離板93和進入開口 11以抵抗預載力。子卡梁型觸頭20的樞軸桿12—側的最靠近基片210,250的部分會輕微彎曲成弓的樣子。
[0061]圖7所示是子卡梁型觸頭20與底板梁型觸頭21的中間部分插入狀態。在這個位置上,子卡連接器200更深入地插到了底板通道128中間。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也更偏離相應的預載限位部38,底板梁型觸頭21的遠端27也更偏離相應的預載限位部39。據此,在子卡接觸段30和底板觸頭31上的法向力也在增加。接觸段30滑向底板梁型觸頭21的中間部分25,同時觸頭31也滑向子卡梁型觸頭20的中間部分24。
[0062]圖8顯示的是子卡梁型觸頭20與底板梁型觸頭21的最終插入狀態。在這個位置上,子卡連接器200全部插入到通道128中。子卡梁型觸頭20的彎曲接觸段30滑過了底板樞軸桿13,底板梁型觸頭21的彎曲接觸段31滑過了底板樞軸桿12。施加在子卡接觸段30和底板接觸段31上的法向力分別在他們滑過底板樞軸桿13和子卡樞軸桿12是達到最大。在接觸分隔器90和嵌板106上的塑料(未顯示)可以被用來完全支撐梁型觸頭20。
[0063]參考圖6-圖8,在子卡連接器200插入到底板連接器100的整個過程中,施加在子卡接觸段30和底板接觸段31的法向力會持續增加。在初始階段(圖6),法向力以大致固定速率增加。在中間部分階段(圖7),法向力大致以比初始階段更大的固定速率增加。在最終階段(圖8),法向力的增加速率大致在初始階段和中間部分階段之間,直到法向力達到其最大值,當插入完成的時候,法向力大致平衡在一個常數。據此,本發明在完全插入時提供了低插入力和可靠的法向力。
[0064]圖8中還顯示,本發明最小化了子卡梁型觸頭20和底板觸頭130之間的短樁長度,具體說,從第二觸點33到底板梁型觸頭21的短樁距離d2被顯著地減小了,特別地,比從第一觸點32到底板梁型觸頭21的短樁距離dl要小很多。這點在高頻信號情況下尤其重要,因為較大的短樁長度會導致天線效應。額外增加的第二觸點33和較短的短樁距離d2會減少天線行為的可能性,因此會減少串擾。
[0065]子卡梁型觸頭20的結構和底板梁型觸頭21是類似的,然而,子卡梁型觸頭20的接觸段30和底板梁型觸頭21的接觸段31是不對齊的。但是,子卡梁型觸頭20的接觸段30和底板梁型觸頭21的平坦部分41是對齊的。底板梁型觸頭21的接觸段31和子卡梁型觸頭20的平坦部分40是對齊的。因此,子卡梁型觸頭20的指狀件60,62和相配的底板梁型觸頭21的指狀件61,63是翻轉的。底板觸頭130最好是有柔性的,如圖2-圖8所示,但是可以被固定在護罩內,如圖15,圖16,圖18和圖19所示的其他實施例中。
[0066]圖9至圖13顯示的是本發明相關的其他的子卡梁型觸頭20,20’組合結構。圖9描述的是凸片36可以位于平坦部分40的末端。或者36’具有向內的凹進,向內偏移,使得凸片36’的中軸線與兩個指狀件60’,62’的分叉對齊,如圖10所示。底板梁型觸頭21可以和圖9,圖10的子卡梁型觸頭20,20’完全一致。
[0067]圖11和圖12顯示的是在接觸段30”形成子卡梁型觸頭20”的極遠端26”時的指狀件60”,指狀件60”比接著平坦部分40”的指狀件62”長。接著平坦部分40”的指狀件62”不延伸到子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接著平坦部分40”的指狀件62”沿著接觸段30”的突出相反方向緩慢上升。在圖12的方案中,接觸段30”向上延伸,指狀件62”向下傾斜。卡梁型觸頭20”的遠端26”上有凸片36”,凸片36”可以大致為圓角,如圖11,也可以大致是方形,如圖12所示。和凸片36”相比,指狀件60”只有一部分延伸出來。
[0068]圖13是子卡梁型觸頭20”如圖11,12所示的俯視圖。圖13描繪了指狀件60”,62”可以在靠近遠端26”最近的分叉部分,包含圓角內凹部分64。底板梁型觸頭21可以與子卡梁型觸頭20”如圖11,12,13有相類似的構成。
[0069]在圖10-圖12中的布局形式的優勢在于凸片36’,36”比在圖2_圖9中顯示的凸片36需要更少的金屬,因此在子卡連接器200和底板連接器100中所允許的信號密度增力口。另外,在圖10-圖12中的布局形式具有傾斜的指狀件62”和含有接觸段30”和凸片36”的指狀件60”,這樣使得在子卡連接器200和底板連接器100配對的時候比較不容易被纏住。在圖2-圖8中所有的布局形式都可以提供在子卡梁型觸頭20,20’,20”與底板梁型觸頭21之間的可靠接觸。
[0070]圖14-圖19顯示的是其他實施例,這些方案中底板觸頭130是由導電的靜止刀片126構成,這些靜止刀片126從護罩104的底板面延伸出來,其末端部分觸頭從護罩104的底部延伸出來。末端部分觸頭連接到底板或印刷電路板。信號觸頭最好被配置成差分對,但也可以是單個的信號觸頭。在底板觸頭130是由導電的靜止刀片126構成的實施例中,嵌板106可以有板鼻狀部95或者沒有。
[0071]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如圖14所示,圖14是兩個基片210,250的梁型觸頭220,260以及接觸分隔器300的橫截面視圖。觸頭220,260可以是信號觸頭或者地觸頭。每一個梁型觸頭220,260具有近端222,262,中間部分224,264,和遠端226,266據此。近端222,262從兩個基片210,250的絕緣外科延伸出來,在遠端226,266上,每個梁型觸頭220,260被放置的在分隔凸出304的里面,頂住預載限位部306。
[0072]信號梁型觸頭220,260的近端222,262以及遠端226,266是平的。中間部分224,264由第一彎曲接觸段230,270和第二接觸段240,280以及在它們中間的彎曲彈簧部分245,285組成。第一接觸段230,270向外突出,遠離隔離板302,形成了最外面的第一觸點232觸點232,272。第二接觸段240,280向外突出,遠離隔離板302,形成了最外面的第一觸點242觸點242,282。彈簧部分245,285與第一接觸段230,270以及第二接觸段240,280的彎曲方向相反。彈簧部分245,285向內凹陷,在朝向梁型觸頭220,260的表面形成了最里面的樞軸點247,287。內部樞軸點247,287與隔離板302接觸。彈簧部分245,285的厚度較小。
[0073]據此,第一梁型觸頭220有第一觸點232和第二觸點242,它們是梁型觸頭220最外部的點,而且第一觸點232比第二觸點242稍稍突出得遠一些。整個梁型觸頭220從隔離板302輕微地地向外偏移3-5度。然而,第一接觸段230使得遠端226比近端222更靠近隔離板302。同樣的,第二梁型觸頭260有第一觸點272和第二觸點282,它們是梁型觸頭260最外部的點,而且第一觸點272比第二觸點282稍稍突出得遠一些。整個梁型觸頭260從隔離板302輕微地地向外偏移3-5度。然而,第一接觸段270使得遠端266比近端262更靠近隔離板302。
[0074]如圖14所示,分隔鼻狀部304擋住了梁型觸頭220,260的遠端226,266。分隔鼻狀部304位于接觸分隔器300的最前端。分隔鼻狀部304有一定的寬度,寬度的方向與隔離板302大致垂直。也就是說,接觸分隔器300在隔離板302連接到分隔鼻狀部304的地方形成了 T型結構。隔離板302對稱地分隔了分隔鼻狀部304。據此,分隔鼻狀部304從隔離板302的兩側分別向外延伸出來。
[0075]如圖14所示,分隔鼻狀部304擋住了梁型觸頭220,260的遠端226,266。分隔鼻狀部304位于接觸分隔器300的最前端。分隔鼻狀部304有一定的寬度,寬度的方向與隔離板302大致垂直。也就是說,接觸分隔器300在隔離板302連接到分隔鼻狀部304的地方形成了 T型結構。隔離板302對稱地分隔了分隔鼻狀部304。據此,分隔鼻狀部304從隔離板302的兩側分別向外延伸出來。
[0076]開口 310在凸起304里面,部分延伸或貫穿整個分隔鼻狀部304。開口 310接納梁型觸頭220,260的遠端226,266分別地。每個開口 310形成預載限位部306,預載限位部306嚴格限制了連個相對的梁型觸頭210,250之間的最大分隔距離。當梁型觸頭220,260與底板刀片126相配對的時候,開口 310允許遠端226,266朝隔離板302的方向移動。這個柔性是需要的因為梁型觸頭220,260的最外部分,(例如觸頭230,240,270,280)比底板刀片126寬。
[0077]圖14也顯示,遠端226,266的頂端是由斜面的,這樣梁型觸頭220,260可以滑入分隔鼻狀部304,避免碰擦。另外,分隔鼻狀部304的前側是由角度的,可以引導分隔鼻狀部304插入兩片底板刀片126之間避免碰擦。
[0078]現在描述接觸分隔器300。一旦第一和第二基片210,250連接到一起,接觸分隔器300就被放置在梁型觸頭220,260之間了。在將梁型觸頭220,260的遠端226,266放入分隔鼻狀部之前,梁型觸頭210,250是彈簧偏向外的。彈簧偏移在基片對202底部的梁型觸頭210,250之間形成了大約6-10度的角度。當接觸分隔器逐漸插入在梁型觸頭220,260之間的基片對202,梁型觸頭220,260擠在一起,因此,遠端226,266相互靠得足夠近以至于可以進入凹洞310。彎曲彈簧245,285的樞軸點247,287也進入接觸到了隔離板302,因此彎曲的彈簧245,285把梁型觸頭220,260向外推。
[0079]當接觸分隔器300繼續插入,凹洞210擋住了遠端226,266,壓縮力釋放了,因此梁型觸頭220,160向外頂住了預載限位部306。把遠端226,266放入分隔鼻狀部304使得梁型觸頭220,260更與基片對202所在的平面對齊。梁型觸頭220,260的向外偏移,和彎曲彈簧245,285向外的力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大約30-60克的法向力抵住預載限位部306。當基片對202插入底板連接器100時,這個壓力確保了梁型觸頭220,260與底板刀片126有恒定的接觸力。
[0080]如圖14所示,在這點上,基片對202完全裝配了接觸分隔器300。在把基片對202插入護罩104之前,遠端226,266被擠壓,通過主要彈簧245,285以及梁型觸頭220,260自身向外偏移提供的力,抵住了分隔鼻狀部304的預載限位部306的內側壁。如圖15所示,基片對202插入底板刀片126之間的護罩104,在這點上,第一觸點232觸點232,272接觸到了底板刀片126。因為第一接觸段230,270是圓的,所以在他們與底板刀片126配對時不會產生碰擦。
[0081]底板刀片126迫使第一接觸段230,270向內朝向隔離板302,偏離預載限位部306的方向移動。主要彈簧245,285比在近端222,262上的次要彈簧繃得更緊。據此,底板刀片126會造成主要彈簧245搖動或沿著樞軸點247,287旋轉,迫使第二接觸段240,280沿著底板刀片126的方向向外偏移。
[0082]來看圖16,隨著基片對202插入護罩104,第二接觸段240,280進入了底板刀片126。第二接觸段240,280彎曲,避免了與底板刀片126的碰擦。第二觸點242觸點242,282進入接觸到了底板刀片126。這是仍是靜止的底板刀片126會導致主要彎曲彈簧245,285以及在近端222,262的次要彈簧發生偏斜。因此,刀片126迫使第二接觸段240,280朝內,導致主要彎曲彈簧搖動或沿著樞軸點247,287旋轉。這就把第一接觸段230,270沿著底板刀片126的方向向外推,這樣就在第一觸點232觸點232,272與底板刀片126之間形成了更穩固配對接觸。另外,梁型觸頭220,260的近端222,262被底板刀片126迫使向內。梁型觸頭220,260向外的彎曲在第二觸點242觸點242,282與底板刀片126之間也導致了更穩固的配對接觸。
[0083]梁型觸頭220,260繼續在底板刀片126間滑動接合直到基片對202完全插入護罩104如圖16所示。底板刀片126在第二接觸段240,280的力也平衡了主要在第一接觸段230,270和第二接觸段240,280之間的彎曲彈簧245,285所產生的力。第一接觸段230,270和第二接觸段240,280對于抵住底板刀片126的力是相等的。
[0084]圖16還顯示,本發明最小化了梁型觸頭220,260與底板刀片126之間連接時的短樁長度。具體說,從第二觸點242觸點242,282到最前端127的短樁長度d4被顯著地減小了,比從第一觸點232觸點232,272到底板刀片126的最前端127的短樁距離d3要短很多。這在高頻信號中尤其重要,較長的短樁長度會導致天線效應。另外,第二觸點242觸點242,282和較短的短樁距離d4減少了天線效應的可能性,因此也減少了串擾。
[0085]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當基片對2022完全插入護罩,從隔離板302到第一觸點232觸點232,272內部的距離大約是0.5毫米。從第一觸點232觸點232,272到第二觸點242觸點242,282的距離大約是1.5毫米。隔離板大約是0.3毫米寬。
[0086]來看圖17,這是具有梁型觸頭420,460和接觸分隔器500的另一種本發明的實施例。這里,梁型觸頭420,460所示是從基片210,250上延伸出來的。接觸分隔器500與圖14-圖16所示的接觸分隔器300類似,具有由隔離板502和分隔鼻狀部504形成的T型的布局結構。分隔鼻狀部504有用來擋住梁型觸頭420,460的開口 510以及預載限位部506。然而,本實施例的接觸分隔器500也有樞軸桿512,樞軸桿512是半圓形的脊狀物,貫穿整個隔離板502的寬度。和梁型觸頭420,460的近端422,462相比樞軸桿512離梁型觸頭420,460的遠端426,466稍近,但是樞軸桿512大約是在梁型觸頭420,460的近端422,462和梁型觸頭420,460的遠端426,466的中間。樞軸桿512在隔離板的兩側有不同的布局結構,它根據梁型觸頭420,460的布局結構來確定。樞軸桿512不必在隔離板502兩側連續,也可以有分段或間隙。
[0087]另外,隔離板502具有在接觸分隔器500的遠端和部分中間部分變窄的尾端部分514。變窄的尾端514是和隔離板502其余部分相比厚度較小。
[0088]接觸分隔器500的梁型觸頭420,460的裝配方式和圖14-圖16中顯示的實施例是一樣的。也就是通過梁型觸頭420,460擠在一起,把遠端426,466裝入分隔鼻狀部504的開口 510中,然后釋放壓力,遠端420,466就抵住了預載限位部506。圖17顯示了梁型觸頭420,460完全裝配在接觸分隔器500的情形。
[0089]圖17還顯示,每個梁型觸頭420,460具有近端422,462,中間部分424,464和遠端426,466。近端422,426是離基片210,250絕緣外殼最近的部分,遠端426,466是在觸頭422,460的另一端,中間部分424,464位于近端422,462和遠端426,466的中間。中間部分424,464是一段平坦的遠離中央接觸分隔器500方向向外有角度的部分,與接觸分隔器500大致呈3-5度的角度。據此,這個布局結構在梁型觸頭420,460上形成了向外的彈簧偏移。
[0090]每一個觸頭420,460也具有第一接觸段430,470,第二接觸段440,480和向內的彎曲彈簧450,490。第一接觸段430,470在梁型觸頭420,460的中間部分424,464,靠近遠端426,466的地方。第二接觸段440,480在中間部分424,464,靠近近端422,462的地方。向內彎曲的彈簧450,490在梁型觸頭420,460的近端422,462上。
[0091]第一觸頭430,470是向外延伸的曲面,遠離隔離板502。一種衰減或導通的涂層或金屬的接觸墊432,472被放置在第一接觸段的430,470的外部表面上。第一觸頭430,470上的最向外的點就形成了第一觸頭434,474。第一觸頭434,474也是在梁型觸頭420,460上最靠外的點。
[0092]第二觸頭440,480是由金屬導體分叉442,482構成,這個分叉是梁型觸頭420,460這個單一部件的一部分。或者,分叉442,482也可以是獨立元件附加到梁型觸頭420,460的中間部分424,464。分叉442,482的近端具有彎曲,使得分叉442,482向上和沿著中間部分424,464表面朝外。這個彎頭接著一段平坦部分,這個平坦部分大致與中間部分424,464的平坦部分平行。平坦部分接著一段彎曲部分,從分叉442,482的平坦部分向外。這個彎曲部分的最外頂端是梁型觸頭420,460的第二觸頭444,484。這段彎曲部分比第一觸頭430,470彎曲得小。
[0093]最后,梁型觸頭420,460的遠端426,466是平的,具有縮小的尾端433,437。這個縮小的尾端433,473在分隔鼻狀部504上的開口 510提供了較好的適配,這樣使得梁型觸頭420,460在開口 510中有較大的活動范圍。梁型觸頭420,460的布局結構,遠端426,466是向內,朝向中間部分424,466,大致和向內彎曲的450,490對齊。
[0094]現在開始討論本發明的操作,參考圖17-圖19。從圖17開始,接觸分隔器500完全插入到觸頭420,460中間去,這樣遠端426,466縮小的部分433,473被檔在了分隔鼻狀部504的開口 510中。從這個位置開始,每個梁型觸頭422,462的中間部分424,464接觸到了樞軸桿512。樞軸桿512把中間部分424,464向外推。另外,梁型觸頭420,460是向外偏移的,樞軸桿512和向外的偏移迫使梁型觸頭420,460向外頂住分隔鼻狀部504的預載限位部506。同時在這個位置上,第一觸頭434,474向外延伸的程度比第二觸頭444,484大。
[0095]來看圖18,裝配完的基片對202插入了護罩104。在這里,梁型觸頭420,460的遠端426,466剛剛進入護罩104,插入了底板刀片126件的通道128。當梁型觸頭420,460滑入底板刀片126時,第一觸頭434,474接觸到了底板刀片126。因為第一接觸段430,470是彎曲的,所有沒有碰擦發生在觸頭420,460或底板刀片126上。底板刀片126會導致梁型觸頭430,470朝內互相壓縮,并抵住向外彎曲偏移的梁型觸頭420,460。
[0096]為了響應梁型觸頭420,460的向內壓縮的力,遠端426,466向內遠離預載限位部506。另外每個中間部分424,464搖晃或沿著樞軸桿512旋轉。樞軸桿512大大減少了觸頭420,460的中間部分424,464和遠端426,466之間的距離,因此增加了彈簧剛度。這個旋轉的動作,依次,使彎曲的彈簧450,490傾斜,中間部分424,464的上半部分彎成弓的形狀。它也迫使第二觸頭444,484向外,因此,第二觸頭444,484比第一觸頭430,470更向外一點。
[0097]來看圖19,用戶繼續把基片對202按入護罩104中,第二觸頭444,484被可滑動地限制在響應的底板刀片126中。第二觸頭440,480是沒有預載力的,被底板刀片126向內壓低。這樣也同時迫使梁型觸頭420,460向內,這樣就在樞軸桿512上形成了反饋的作用力。那樣釋放了在彎曲彈簧450,490上的一部分作用力,推動第一接觸段430,470向外抵住底板刀片126。憑借樞軸桿606向外抵住底板刀片126,第一接觸段430,470和底板刀片126之間形成了較穩固的接觸。它也平衡了第一接觸段430,470和第二接觸段440,480上面的力,現在它們是相等的了。
[0098]如圖14-圖16,在圖17-圖19中的實施例最小化了梁型觸頭420,460與底板刀片126連接時形成的短樁長度。進一步說,從第二觸頭444,484到底板刀片126的最頂端127的短樁距離d6被顯著地縮減了,而且比從第一觸頭432,472到最遠端127的短樁距離d5要短很多。這點在高頻信號情況下尤其重要,因為較大的短樁長度會導致天線效應。額外增加的第二觸頭444,484和較短的短樁距離d6會減少天線行為的可能性,因此會減少串擾。
[0099]總之,本發明提供在配對連接器恒定的電接觸,同時減少了初始插入力。當插入以后,連接器保持著一種高法向連接力在第一和第二觸頭間32,33(圖5),232,272,242,282 (圖16)和432,472,444,484 (圖16)抵住底板梁型觸頭21或底板刀片126,增進了連續的恒定電接觸。除了改進了可靠的電接觸,短樁效應(在高頻條件下可能導致天線效應)也被顯著地減小了。本發明需要子卡梁型觸頭20,220,260,420,460和在完全配對時提供一種高法向力,這樣是非常可靠的。本發明也最小化了連接器在旅行過程中的電氣問題。
[0100]應當指出,依照優選方案,有兩基片210,250,每個有一排匹配觸頭20,220, 260, 420, 460。這為提供了接觸分隔器90,300,500的每個相對的側邊或表面相反的力,平衡了接觸分隔器90,300,500上的力。然而,本發明可以被用來實現單片基片和單行匹配觸頭,以及延伸到只有一個表面的接觸分隔器90,300,500,只要接觸分隔器90,300,500是充分地附著或集成在基片外殼上來抵消接觸分隔器90,300,500上的力。
[0101]另外,對這個領域熟悉的人會領會到接觸段的實施例,如圖5,圖14,圖17,是可以互換的。比如,分叉442可以被用到第一接觸段230,270和/或第二接觸段240,280上。或者,彎曲的接觸段240可以被用到第二觸頭440上。并且,配對的觸頭20,220,260和420,460不必是對稱的或有相似形狀。例如,分叉442可以被用到第一接觸段230,但是不用到第二觸頭270上,仍可以保持彎曲。
[0102]如圖21,顯示的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這里,在可以延伸到中間部分的梁型720的遠端具有分叉,這個分叉定義了第一指狀件702和第二指狀件704。第一指狀件702具有平的緩坡,與第二指狀件和梁型720本身相比,角度朝外(在右邊的實施例中向下,在左邊的實施例中向上)這個分叉是在梁型720本身上形成。第二指狀件704有一段平坦部分和一段彎曲部分,彎曲部分形成了彎曲的接觸段706。當提供給指狀件702傾斜的緩坡,第二指狀件704在配對插入時可以非常容易地滑入,沒有碰擦。如圖示。緩坡的極遠端稍稍向外彎曲是為了防止進一步的碰擦。
[0103]現在參考圖22,這是本發明的另一個非限定性圖示實施例。這里,子卡梁型觸頭620靠近隔離板600。著隔離板是平的,沒有任何樞軸桿(用樞軸桿的可見圖5-圖6)。反而,梁型觸頭620具有平的加長的身體部分622,具有面向外的頂層表面和面向內的面向分隔器600的頂層表面。在沿著身體622的加長側面624方向,具有突出或彎曲的部分645。這個彎曲的部分645沿身體622面向內的頂層表面向分隔器600方向向外突出(并向下,在圖示的實施例中)。這個曲線的部分645有一點點彎,形成了轉動點647,它是接觸到分隔器600的,如圖示。
[0104]彎曲的部分645位于梁620的中間部分,大致在梁身622縱軸線中點的位置。它在縱法向上稍稍細長,它的縱法向是平行與梁620的縱法向。它在梁型身體寬度方向上延伸出去一部分(大約四分之一),這樣不會影響梁型整體的完整性,柔性和性能。彎曲的部分645是集成在梁620上的,與梁型有兩處連接,這樣提供了彎曲部分足夠用的堅硬性。當插入底板連接器100承受壓力時,這樣就可以在梁620和分隔器600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顯然,那個彎曲的部分645可以有其他的布局方案,形狀和大小。例如,雖然圖示中顯示的是與梁身622集成在一起,但是它也是可以從梁型上獨立出來,用粘合劑附著在梁身622的面向內的頂層表面。彎曲部分645可以延伸至梁身622整個寬度,或者在接觸段630的另一側面。另外,彎曲部分也不必細長。
[0105]彎曲部分645可以用任何合適的方式形成。例如,可以在梁620上切一個裂縫,然后切開的部分可以用圓形的沖壓機或鐵砧向外彎曲,可以給金屬切片和用鐵砧拉伸。彎曲部分645的厚度大約是0.006英寸,彎曲部分645從梁型的面部延伸出來,延伸出來的距離大約也是相同的0.006英寸距離。
[0106]梁620也具有接觸段630,在梁620的極遠端。接觸段630是彎曲向外的,從面朝外頂層表面的梁身622的方向,和彎曲部分645的方向是相反的。接觸段630具有和之前圖1-圖19相似的布置結構,但這里顯示的是和圖11相類似的布置結構,除了凸片636和觸頭632具有相同的寬度。接觸段630是由沿著梁620的遠端的寬度方向的分叉形成。這個分叉的一邊是有平坦部分640和向下傾斜緩坡的指狀件662,另一邊是接觸段630。
[0107]另外,接觸段630大致上與彎曲部分645有相同的寬度。彎曲部分645最好是位于和接觸段630在相同的縱軸方向上的梁身622的那一側624,和接觸段630具有相同或更窄寬度(不超過梁身622 —半的寬度)。這樣,當梁型開始插入,接觸段630具有和其他梁型相配的連續的可以被滑騎在上面的平坦表面。接觸段630是集成在梁身622上面,所以接觸段630是穩固的和有彈力的,也比較靈活。
[0108]在操作的時候,當子卡聯接器200和底板連接器100滑入配對的時候,彎曲部分645提供了在梁型630上面的樞軸,而不是在分隔器600上面。這樣就消除了任何由于在分隔器上旋轉而引起的變量,提供了更精確的旋轉點。底板觸頭和嵌板106有相類似的布局結構,這樣操作過程就會像圖1-圖19所討論的那樣。
[0109]上述說明和附圖應當被視為僅僅對本發明的原理的例示。本發明可以被配置成多種形狀和大小的組合,并且不意欲由優選實施例限制本發明。例如,接觸段可以是突出的或有角度的,而不是圓角的。熟悉本領域的人可以輕易地想到本發明的無數應用實例。因此,不希望將本發明局限于具體披露的例子或和本發明描述完全一致的結構和操作方式。然而,任何合適的修改和等同物是會被訴諸成落入本發明的所界定的范疇之內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氣互連組件,包括: 第一電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帶有絕緣外殼的基片、從所述絕緣外殼延伸出來的細長的第一隔離板構件,和從所述絕緣外殼延伸出來的細長的第一梁,所述第一梁具有從所述第一梁向外突出的第一接觸段,以形成第一觸點和第一樞轉構件,所述第一樞轉構件在所述第一梁上從所述第一隔離板構件方向突出;及 第二電連接器,所述第二連接器包括細長的第二隔離板構件和細長的第二梁,所述第二梁具有相對于所述第二梁向外突出的第二接觸段,以形成第二觸點, 其中所述第一梁滑動接合于所述第二梁,使所述第一觸點接觸所述第二梁,所述第二觸點接觸所述第一梁,由此使所述第一樞轉構件接觸所述第一隔離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所述第二梁進一步包括第二樞轉構件,所述第二樞轉構件從所述第一梁向外朝向所述第二隔離板構件凸出。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當所述第一梁滑動接合于所述第二梁,所述第一梁繞著所述第一樞轉構件旋轉,所述第二梁繞著所述第二樞轉構件旋轉,這樣使得所述第一梁的遠端被擠向所述第一隔離板構件,所述第二梁的遠端被擠向所述第二隔離板構件。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樞轉構件包括彎曲的凸出,所述彎曲的凸出與所述第一梁集成一體或設置在所述第一梁上,所述第二樞轉構件包括彎曲的凸出,所述彎曲的凸出與所述第二梁集成一體或設置在所述第二梁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隔離板構件是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梁,所述第一隔離板構件,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絕緣外殼是大致共面的。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梁包括近端、中間部分和遠端,其中在所述第一梁的離遠端最近的部分被分開,形成第一和第二指狀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指狀件以遠離所述第一隔離板構件的方向突出,形成接觸段,且其中所述第一指狀件延伸超過所述第二指狀件,形成凸片,所述凸片與絕緣鼻狀部接合,所述鼻狀部設置在所述第一隔離板構件的一端。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指狀件以遠離所述第一隔離板構件的方向突出,形成接觸段,所述第一指狀件延伸超過所述第二指狀件形成凸片,所述凸片與預載限位部接合,所述預載限位部設置在所述第一隔離板構件的一端。
9.一種電氣互連組件,包括: 第一電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基片和第一板構件,所述基片具有絕緣外殼,所述絕緣外殼帶有第一導體,所述第一板構件從所述絕緣外殼起延伸;及 第二電連接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包括護罩和設置在所述護罩內的第二板構件,所述護罩帶有第二導體,所述第二導體帶有相對所述第二板構件向外突出的接觸段以形成第一觸點, 其中所述基片被接收進所述護罩內,使得所述第一觸點接觸所述第一導體。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導體是有柔性的。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導體是有預載力的。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導體帶有相對所述第一板構件向外突出的部分以形成第二觸點,其中所述第二觸點接觸所述第二導體。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包含子卡連接器,并且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包含底板連接器。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護罩包括具有底部的外殼,所述第二導體大致上從所述外殼底部向上延伸。
15.一個電氣互連組件,包括: 帶有第一導體的第一電連接器,所述第一導體帶有近端,中間部分和遠端, 其中所述第一導體最靠近其遠端的部分被分開,形成第一和第二指狀件, 其中,所述第一指狀件在第一方向上突出。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指狀件與絕緣鼻狀部接合,所述絕緣鼻狀部設置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末端。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二指狀件在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突出,其中所述第二指狀件與絕緣鼻狀部接合,所述絕緣鼻狀部設置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的末端。
1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指狀件形成第一彎曲的觸點。
19.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中間部分的縱軸。
20.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進一步包括: 第二電連接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帶有第二導體,所述第二導體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導體匹配,所述第二導體具有近端,中間部分和遠端, 其中所述第二導體最靠近其遠端的部分被分開,形成第三和第四指狀件, 其中所述第三指狀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突出。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指狀件與所述第四指狀件對齊,所述第二指狀件與所述第三指狀件對齊。
22.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電氣互連組件,其中所述第三指狀件形成第二觸點,其中所述第一觸點與所述第二導體的所述近端接合,所述第二觸點與所述第一導體的所述近端接入口 ο
23.—種電連接器,包括: 帶有絕緣外殼的基片; 從所述絕緣外殼延伸的細長的板構件; 細長的觸頭梁,所述細長的觸頭梁從所述絕緣外殼延伸并具有樞轉構件和第一接觸段,所述樞轉構件從所述觸頭梁向外突出并與所述板構件接觸,所述第一接觸段從所述觸頭梁向外突出以形成第一觸點。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基片被滑動接收在具有接觸刀片的通道中。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當所述第一接觸段接觸到所述接觸刀片,所述基片被滑動接收在所述通道內時,所述觸頭梁抵住所述板構件繞著所述樞轉構件旋轉。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電連接器,所述觸頭梁具有從所述觸頭梁向外突出的第二接觸段,以形成第二觸點,其中所述樞轉構件位于所述第一接觸段和所述第二接觸段之間,其中當所述第二接觸段接觸到接觸刀片,所述基片進一步被滑動接收在所述通道中時,所述觸頭梁抵住所述板構件繞著所述樞轉構件旋轉,迫使所述第一接觸段向外。
27.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樞轉構件包括彎曲的部分,且所述板構件是平的,所述彎曲的部分接觸到所述平的板構件。
28.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樞轉構件形成在所述觸頭梁的縱向側和所述觸頭梁的中間部分。
29.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從所述絕緣外殼延伸出來并在第一平面內對準的第一批觸頭梁,所述第一批觸頭梁的每個都具有各自的樞轉構件,所述樞轉構件接觸到所述板構件的第一側。
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具有第二外殼的第二基片,和從所述第二外殼延伸出來并在第二平面內對準的第二批觸頭梁,所述第二平面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批觸頭梁的每個都具有各自的樞轉構件,所述樞轉構件接觸到所述板構件的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
31.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板構件包括:板部分和從所述板構件向外突出的鼻狀部段,其中所述鼻狀部段具有用于接受所述梁型觸頭的遠端的開口。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開口在所述鼻狀部段內形成限位部,所述遠端靠在所述限位部上向外偏斜,并且朝向所述板段被壓入所述開口內。
【文檔編號】H01R13/02GK104347988SQ201410216692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日
【發明者】菲利普·T·斯托克 申請人:安費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