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連接插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水連接插頭,其包括有:殼體,其前端為一開口部,其后端設有一出線孔,殼體的外周面形成有環槽,出線孔以及環槽內分別嵌設固定有密封膠圈;本體,對應放置于殼體中,本體的前端面設有一立板部,立板部的周緣與開口部的形狀相匹配,其表面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有上插口及兩下插口,本體的上表面設有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的前端與立板部相鄰,并設有一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與上插口相對,本體的下表面設有兩第二定位部,各第二定位部的前端與立板部相鄰,并分別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各第二定位槽與各下插口相對應,其中,第一定位槽中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一金屬彈片,第二定位槽內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二金屬彈片。
【專利說明】防水連接插頭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插頭,尤其是一種防水連接插頭。
【背景技術】
[0002]為了便于用電,連接插頭特別是具有防水功能的連接插頭,日益成為人們生產生活所不可所缺的裝置,然而,在目前的連接插頭中,其結構復雜,不便于生產制造,同時,當其損壞時,因內部結構復雜,并且大多采用螺接、焊接等方式固定,還給維修帶來了不便,導致使用成本較高,給生產生活帶來了不便。
[0003]有鑒于此,本發明人根據多年從事本領域和相關領域的生產設計經驗,研制出一種防水連接插頭,以期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防水連接插頭,其結構簡單,便于生產中制造,降低了使用及維護成本,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
[0005]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防水連接插頭,其包括有:
[0006]殼體,其前端為一開口部,其后端設有一出線孔,所述殼體的外周面形成有環槽,所述出線孔以及環槽內分別嵌設固定有密封膠圈;
[0007]本體,對應放置于所述殼體中,所述本體的前端面設有一立板部,所述立板部的周緣與所述開口部的形狀相匹配,其表面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有上插口及兩下插口,所述本體的上表面設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相鄰,并設有一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與所述上插口相對,所述本體的下表面設有兩第二定位部,各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相鄰,并分別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各所述第二定位槽與各所述下插口相對應,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中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一金屬彈片,所述第二定位槽內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二金屬彈片。
[0008]如上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中,所述第一金屬彈片包括一呈U形的第一彈性觸片及一第一接線片,所述第一彈性觸片的兩端頭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一接線片的前端與其中一所述第一折彎部相連接,其后端位于所述第一彈性觸片的后側;
[0009]所述第二金屬彈片包括一呈U形的第二彈性觸片及一第二接線片,所述第二彈性觸片的兩端頭分別形成有一第二折彎部,所述第二接線片的前端與其中一所述第二折彎部相連接,其后端位于所述第二彈性觸片的后側;
[0010]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與所述第一彈性觸片的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一彈性觸片對應嵌設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內,兩所述第一折彎部對應套設在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兩端頭處,而所述接線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外側,其后端靠近所述本體的后端,所述第二定位槽與所述第二彈性觸片的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二彈性觸片對應嵌設在所述第二定位部內,兩所述第二折彎部對應套設在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兩端頭處,所述第二接線片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外側,其后端靠近所述本體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一彈性觸片與第二彈性觸片的后端之間通過一壓合部相對固定。
[0011]如上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中,所述本體的上表面另設有第一導引部,所述第一導引部與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側相鄰,兩者間形成有一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接線片的形狀與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狀相匹配,其對應嵌設在所述第一卡槽內。
[0012]如上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中,所述本體的下表面另設有第二導引部,所述第二導引部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相連接,其位于兩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間,并與各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間分別形成有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接線片的形狀與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狀相匹配,各所述第二接線片對應嵌設在各所述第二卡槽內。
[0013]如上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中,所述第一彈性觸片的兩側及第二彈性觸片的兩側分別相對形成有凸起部。
[0014]如上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中,所述壓合部包括一上壓板及一下壓板,所述上壓板壓合在所述第一接線片的后端上,所述下壓板壓合在所述第二接線片的后端上,且所述上壓板與所述下壓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固定。
[0015]如上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中,另設有至少一彈性卡接部,所述彈性卡接部包括一側孔、一嵌槽、一 V形彈片及一卡板,所述側孔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側壁上,所述嵌槽位于所述本體的側壁上,并與所述側孔相對應,所述V形彈片與卡板由內至外依次放置于所述嵌槽處,所述V形彈片的開口朝向所述本體的前端,其兩側邊對應貼合在嵌槽的槽底及所述卡板的內側面,所述卡板前端的外側面設有凸耳,其后端通過銷軸與所述嵌槽的側壁相樞接,當所述本體放置于所述殼體中時,所述卡板對應擠壓所述V形彈片,所述凸耳則卡掣在所述側孔內。
[0016]如上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中,所述殼體上另設有按壓孔,所述按壓孔上穿設有一按鈕,所述按鈕的前端位于所述卡板的外側面與所述殼體的內側壁之間,其后端凸伸出所述按壓孔,所述按鈕前端的外徑大于所述按壓孔的孔徑。
[0017]如上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中,所述卡板的內側面設有定位凹槽,所述V形彈片于外側邊的端頭處設有卡掣部,所述卡掣部對應嵌設在所述定位凹槽處。
[0018]本發明提供的防水連接插頭,通過設置金屬彈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在組裝時,僅需將各金屬彈片對應嵌設在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容置中,再通過壓合部固定即可,便于制造,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通過設置彈性卡接部,不但能使本體與殼體具有自動鎖緊功能,確保牢固結合,并且當其發生損壞時,能快速拆卸,以便于維修,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發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發明的范圍。其中:
[0020]圖1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1]圖2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的另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2]圖3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中本體的立體示意圖。
[0023]圖4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中本體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0024]圖5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的組成結構示意圖(一)。
[0025]圖6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的組成結構示意圖(二)。[0026]主要元件標號說明:
[0027]I殼體100出線孔
[0028]101按壓孔102按鈕
[0029]1021前端11開口部
[0030]12環槽20本體
[0031]21立板部211上插口
[0032]212下插口
[0033]22第一定位部221第一定位槽
[0034]23第二定位部231第二定位槽
[0035]24第一金屬彈片241第一彈性觸片
[0036]2411第一折彎部242第一接線片
[0037]25第二金屬彈片251第二彈性觸片
[0038]2511第二折彎部252第二接線片
[0039]26壓合部261上壓板
[0040]262下壓板263螺栓
[0041]27第一導引部271第一卡槽
[0042]28第二導引部281第二卡槽
[0043]29彈性卡接部291側孔
[0044]292嵌槽293V形彈片
[0045]2931卡掣部294卡板
[0046]2941凸耳2942定位凹槽
[0047]295銷軸T凸起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8]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水連接插頭,其包括有:殼體,其前端為一開口部,其后端設有一出線孔,所述殼體的外周面形成有環槽,所述出線孔以及環槽內分別嵌設固定有密封膠圈;本體,對應放置于所述殼體中,所述本體的前端面設有一立板部,所述立板部的周緣與所述開口部的形狀相匹配,其表面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有上插口及兩下插口,所述本體的上表面設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相鄰,并設有一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與所述上插口相對,所述本體的下表面設有兩第二定位部,各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相鄰,并分別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各所述第二定位槽與各所述下插口相對應,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中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一金屬彈片,所述第二定位槽內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二金屬彈片。
[0049]本發明提供的防水連接插頭,通過設置金屬彈片、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在組裝時,僅需將各金屬彈片對應嵌設在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容置中,再通過壓合部固定即可,便于制造,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通過設置彈性卡接部,不但能使本體與殼體牢固結合,并且當其發生損壞時,能快速拆卸,以便于維修,提高了工作效率。
[0050]為了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提出的防水連接插頭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另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0051]圖1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的另一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中本體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中本體的另一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的組成結構示意圖(一)。圖6為本發明的防水連接插頭的組成結構示意圖(二)。
[0052]參見圖1、圖2、圖5以及圖6,本發明提出的防水連接插頭,其包括有一殼體I及本體20,其中,所述殼體I的前端為一開口部11,以供所述本體20的裝設及拆卸,所述殼體I的后端設有一出線孔100 (參見圖6所示),所述殼體I的外周面形成有環槽12,所述出線孔100以及環槽12內分別嵌設固定有密封膠圈(防水膠圈,圖中未示出),以避免在使用時從殼體外側滲水,影響使用效果,為達到更佳的性能,圖中優先設置了兩個環槽12 ;
[0053]所述本體20對應放置于所述殼體I中,其前端面設有一立板部21,所述立板部21的周緣與所述開口部11的形狀相匹配,其表面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有上插口 211及兩下插口212,請一并參見圖3、圖4,所述本體20的上表面設有第一定位部22,所述第一定位部22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21相鄰,并設有一第一定位槽221,所述第一定位槽221與所述上插口211相對,所述本體20的下表面設有兩第二定位部23,各所述第二定位部23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21相鄰,并分別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231,各所述第二定位槽231與各所述下插口212相對應,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221中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一金屬彈片24,所述第二定位槽231內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二金屬彈片25。由此,在本發明中,通過將第一金屬彈片、第二金屬彈片以嵌設固定的方式對應設置在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處,改變了現有的連接方式,便于生產制造與維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及使用成本。
[0054]如圖1、圖2所述,優選的實施方式是,所述第一金屬彈片24包括一呈U形的第一彈性觸片241及一第一接線片242,所述第一彈性觸片241的兩端頭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折彎部2411,所述第一接線片242的前端與其中一所述第一折彎部2411相連接,其后端位于所述第一彈性觸片241的后側;
[0055]所述第二金屬彈片25包括一呈U形的第二彈性觸片251及一第二接線片252,所述第二彈性觸片251的兩端頭分別形成有一第二折彎部2511,所述第二接線片252的前端與其中一所述第二折彎部2511相連接,其后端位于所述第二彈性觸片251的后側;
[0056]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221與所述第一彈性觸片241的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一彈性觸片241對應嵌設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內,兩所述第一折彎部2411對應套設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21的兩端頭處,而所述接線片24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21的外側,其后端靠近所述本體20的后端,所述第二定位槽231與所述第二彈性觸片251的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二彈性觸片251對應嵌設在所述第二定位部23內,兩所述第二折彎部2511對應套設在所述第二定位槽231的兩端頭處,所述第二接線片252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31的外側,其后端靠近所述本體20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一彈性觸片241與第二彈性觸片251的后端之間通過一壓合部26相對固定。
[0057]為了提高第一金屬彈片的穩固性,所述本體20的上表面另設有第一導引部27,所述第一導引部27與所述第一定位部22的一側相鄰,兩者間形成有一第一卡槽271,所述第一接線片242的形狀與所述第一卡槽271的形狀相匹配,其對應嵌設在所述第一卡槽271內。
[0058]進一步地,所述本體20的下表面另設有第二導引部28,所述第二導引部28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I相連接,其位于兩所述第二定位部23之間,并與各所述第二定位部23之間分別形成有一第二卡槽281,所述第二接線片252的形狀與所述第二卡槽281的形狀相匹配,各所述第二接線片252對應嵌設在各所述第二卡槽281內。
[0059]在實際使用時,為了提高導電性能,所述第一彈性觸片241的兩側及第二彈性觸片251的兩側分別相對形成有凸起部T。
[0060]較佳地,所述壓合部26包括一上壓板261及一下壓板262,所述上壓板261壓合在所述第一接線片242的后端上,所述下壓板262壓合在所述第二接線片252的后端上,且所述上壓板261與所述下壓板262之間通過螺栓263螺接固定。
[0061]此外,另設有至少一彈性卡接部29,所述彈性卡接部29包括一側孔291、一嵌槽292、一 V形彈片293及一^^板294,所述側孔291設置在所述殼體I的側壁上,所述嵌槽292位于所述本體20的側壁上,并與所述側孔291相對應,所述V形彈片293與卡板294由內至外依次放置于所述嵌槽292處,所述V形彈片293的開口朝向所述本體20的前端,其兩側邊對應貼合在所述嵌槽292的槽底及所述卡板294的內側面,所述卡板294前端的外側面設有凸耳2941,其后端通過銷軸295與所述嵌槽292的側壁相樞接,當所述本體20放置于所述殼體I中時,所述卡板294對應擠壓所述V形彈片293,所述凸耳2941則卡掣在所述側孔291內。在圖示的結構中,優選在本發明的兩側分別設置了一個彈性卡接部29,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通過設置彈性卡接部,使得本體與殼體之間具有自動鎖緊功能,連接緊固。
[0062]較佳地,所述殼體I上另設有按壓孔101,所述按壓孔201上穿設有一按鈕102,所述按鈕102的前端1021位于所述卡板294的外側面與所述殼體I的內側壁之間,其后端凸伸出所述按壓孔101,所述按鈕102前端的外徑大于所述按壓孔101的孔徑。
[0063]為避免V形彈片在使用中脫落`,優選所述卡板294的內側面設有定位凹槽2942,所述V形彈片293于外側邊的端頭處設有卡掣部2931,所述卡掣部2931對應嵌設在所述定位凹槽2942處。
[0064]本發明提出的防水連接插頭,在具體使用時,通過將第一接線片、第二接線片的后端對應與導線相連接即可,使用簡單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發明的用途廣泛,既可作為電源插頭使用,可也連接于插排的插口處,為插排供電,另外,對于本發明的兩個下插口,通過將其設計成與普通家用電器插頭(二個插頭)尺寸相一致,還可將本發明做為普通雙插口的插座使用。
[006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連接插頭包括有: 殼體,其前端為一開口部,其后端設有一出線孔,所述殼體的外周面形成有環槽,所述出線孔以及環槽內分別嵌設固定有密封膠圈; 本體,對應放置于所述殼體中,所述本體的前端面設有一立板部,所述立板部的周緣與所述開口部的形狀相匹配,其表面上呈正三角形分布有上插口及兩下插口,所述本體的上表面設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相鄰,并設有一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與所述上插口相對,所述本體的下表面設有兩第二定位部,各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相鄰,并分別形成有一第二定位槽,各所述第二定位槽與各所述下插口相對應,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中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一金屬彈片,所述第二定位槽內能分離的嵌設固定有一第二金屬彈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彈片包括一呈U形的第一彈性觸片及一第一接線片,所述第一彈性觸片的兩端頭分別形成有一第一折彎部,所述第一接線片的前端與其中一所述第一折彎部相連接,其后端位于所述第一彈性觸片的后側; 所述第二金屬彈片包括一呈U形的第二彈性觸片及一第二接線片,所述第二彈性觸片的兩端頭分別形成有一第二折彎部,所述第二接線片的前端與其中一所述第二折彎部相連接,其后端位于所述第二彈性觸片的后側;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與所述第一彈性觸片的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一彈性觸片對應嵌設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內,兩所述第一折彎部對應套設在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兩端頭處,而所述接線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外側,其后端靠近所述本體的后端,所述第二定位槽與所述第二彈性觸片的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二彈性觸片對應嵌設在所述第二定位部內,兩所述第二折彎部對應套設在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兩端頭處,所述第二接線片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外側,其后端靠近所述本體的后端,其中,所述第一彈性觸片與第二彈性觸片的后端之間通過一壓合部相對固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上表面另設有第一導引部,所述第一導引部與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側相鄰,兩者間形成有一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接線片的形狀與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狀相匹配,其對應嵌設在所述第一卡槽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下表面另設有第二導引部,所述第二導引部的前端與所述立板部相連接,其位于兩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間,并與各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間分別形成有一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接線片的形狀與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狀相匹配,各所述第二接線片對應嵌設在各所述第二卡槽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觸片的兩側及第二彈性觸片的兩側分別相對形成有凸起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合部包括一上壓板及一下壓板,所述上壓板壓合在所述第一接線片的后端上,所述下壓板壓合在所述第二接線片的后端上,且所述上壓板與所述下壓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固定。
7.如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合部包括一上壓板及一下壓板,所述上壓板壓合在所述第一接線片的后端上,所述下壓板壓合在所述第二接線片的后端上,且所述上壓板與所述下壓板之間通過螺栓螺接固定。
8.如權利要求1或6任一項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另設有至少一彈性卡接部,所述彈性卡接部包括一側孔、一嵌槽、一 V形彈片及一卡板,所述側孔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側壁上,所述嵌槽位于所述本體的側壁上,并與所述側孔相對應,所述V形彈片與卡板由內至外依次放置于所述嵌槽處,所述V形彈片的開口朝向所述本體的前端,其兩側邊對應貼合在嵌槽的槽底及所述卡板的內側面,所述卡板前端的外側面設有凸耳,其后端通過銷軸與所述嵌槽的側壁相樞接,當所述本體放置于所述殼體中時,所述卡板對應擠壓所述V形彈片,所述凸耳則卡掣在所述側孔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另設有按壓孔,所述按壓孔上穿設有一按鈕,所述按鈕的前端位于所述卡板的外側面與所述殼體的內側壁之間,其后端凸伸出所述按壓孔,所述按鈕前端的外徑大于所述按壓孔的孔徑。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防水連接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的內側面設有定位凹槽,所述V形彈片 于外側邊的端頭處設有卡掣部,所述卡掣部對應嵌設在所述定位凹槽處。
【文檔編號】H01R13/11GK103825127SQ201410083940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7日
【發明者】李興忠 申請人: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