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器,強化對電線的密封性。連接器(L1)具備總橡膠塞(39),所述總橡膠塞(39)具有多個電線插通孔(45),通過使從內殼體(22)的后端面引出的各電線(W)以密封狀態插通于對應的所述電線插通孔(45)而將其一并密封,具備:一對壁面(23、41),在電線(W)的插通方向上從前后夾持總橡膠塞(39);以及定位銷(48),從這些壁面中的內殼體(22)側的壁面(41)朝向總橡膠塞(39)與電線插通孔(45)的軸向大致平行地突出設置,并以壓入狀態插入到在電線插通孔(45)的附近配置的定位孔(51)中,在定位孔(51)的軸向的中途的部位形成有孔徑變小的收縮部(51A)。
【專利說明】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已知將一并密封多條電線的總橡膠塞組裝在連接器殼體的后端部而成的防水用連接器。作為其一例,已知下述專利文獻I。
[0003]在連接器殼體的后端部形成橡膠塞收納部(橡膠塞安裝孔),來收納總橡膠塞。在總橡膠塞貫通有與連接器殼體的各腔室連通的電線插通孔。在各電線插通孔的內周面形成有密封唇(內側唇),其緊貼在電線的被覆層的外周面而實現密封。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41137號公報
[0005]然而,對電線被覆層的密封力僅依賴于來自密封唇的彈性反作用力,因此密封性的提高本身存在限度。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基于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能夠強化對電線的密封性。
[0007]本發明的連接器具備總橡膠塞,該總橡膠塞具有多個電線插通孔,通過使從連接器殼體的后端面引出的各電線以密封狀態插通于對應的所述電線插通孔而將各電線一并密封,該連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備:一對壁面,在電線的插通方向上從前后夾持總橡膠塞;以及定位銷,從這些壁面中的一個壁面朝向總橡膠塞與電線插通孔的軸向大致平行地突出設置,并以壓入狀態插入到在電線插通孔的附近配置的定位孔中,在定位孔的軸向的中途的部位形成有孔徑變小的收縮部。
[0008]根據本發明,通過將定位銷以壓入狀態插入到對應的定位孔,以總橡膠塞相對于連接器殼體定位了的狀態安裝該總橡膠塞。另一方面,通過形成于定位孔內的收縮部將定位孔的周圍的壁強力地向外側推出。這樣的話,其影響波及到在定位孔的附近配置的電線插通孔的孔面,使對插通于其內部的電線的被覆層的壓接力局部地增強。由此,能夠強化對電線的密封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示出本實施例的帶有增力機構的連接器的嵌合前的狀態的側視圖。
[0010]圖2是示出該連接器的嵌合后的狀態的側視圖。
[0011]圖3是固定側連接器單元的主視圖。
[0012]圖4是固定側連接器單元的后視圖。
[0013]圖5是示出在圖4中將校準板拆下后的狀態的后視圖。
[0014]圖6是固定側連接器單元的仰視圖。
[0015]圖7是示出在圖6中將校準板拆下后的狀態的后視圖。[0016]圖8是校準板的剖視圖。
[0017]圖9是示出桿位于初始位置時的第一桿側連接器的側視圖。
[0018]圖10是示出桿位于嵌合完成位置時的第一桿側連接器的側視圖。
[0019]圖11是桿位于嵌合完成位置時的第一桿側連接器的主視圖。
[0020]圖12是圖11的A-A線剖視圖。
[0021]圖13是從圖11的P箭頭方向觀察的圖。
[0022]圖14是示出第一桿側連接器的外殼體的主視圖。
[0023]圖15是總橡膠塞的主視圖。
[0024]圖16是示出電線插通孔的圖15的C-C線剖視圖。
[0025]圖17是示出定位孔的圖15的D-D線剖視圖。
[0026]圖18是內殼體的后視圖。
[0027]圖19是示出定位銷和定位孔的嵌合狀態的放大剖視圖。
[0028]圖20是示出將定位銷插通于定位孔對插通于電線插通孔中的電線的密封狀況的影響的說明圖。
[0029]圖21是示出滑動件的收納狀態的圖11的E-E線剖視圖。
[0030]圖22是示出桿位于初始位置時桿與滑動件的連結狀況的、與圖11的F-F線對應的剖視圖。
[0031]圖23是示出桿位于嵌合完成位置時桿與滑動件的連結狀況的、與圖11的F-F線對應的剖視圖。
[0032]圖24是止動件的主視圖。
[0033]圖25是前罩的后視圖。
[0034]圖26是示出止動件位于臨時卡定位置時的狀態的、與圖11的B-B線對應的剖視圖。
[0035]圖27是示出止動件位于正式卡定位置時的狀態的、與圖11的B-B線對應的剖視圖。
[0036]圖28是示出第一固定側連接器與第一桿側連接器松嵌合而使凸輪從動件進入到凸輪槽的入口部分時的滑動件的位置的剖視圖。
[0037]圖29是示出嵌合完成時的滑動件的位置的剖視圖。
[0038]圖30是示出第一固定側連接器與第一桿側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的剖視圖。
[0039]圖31是示出第一固定側連接器與第一桿側連接器嵌合完成時的狀態的側視圖。
[0040]圖32是在第二桿側連接器中桿位于嵌合完成位置時的后視圖。
[0041]圖33是在第二桿側連接器中桿位于初始位置時的側視圖。
[0042]圖34是在第二桿側連接器中桿位于嵌合完成位置時的主視圖。
[0043]圖35是在第二桿側連接器中桿位于嵌合完成位置時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45](I)優選的是,在本發明的連接器中,在電線插通孔的內周面形成與電線的被覆層緊貼的內唇部,并且收縮部在電線插通孔的軸向上的位置與內唇部的峰部的位置對齊。[0046]根據這樣的結構,使定位孔的收縮部與總橡膠塞側的內唇部在軸向的位置對齊,因此能夠有效地進行對電線被覆層的密封性強化。
[0047](2)而且,也可以是,定位孔配置在各電線插通孔周圍的對角位置。
[0048]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盡量縮短各電線插通孔彼此的間距,并且有利于使對電線的密封力在周向均勻化。
[0049]<實施例>
[0050]接下來,參照附圖對將本發明的連接器具體化了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0051](帶有增力機構的連接器的概要)
[0052]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帶有增力機構的連接器由下述部分構成:固定側連接器單元U,在基板I上并列地配置兩個固定側連接器(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1、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而成;以及第一桿側連接器L1、第二桿側連接器L2,能夠相對于各固定側連接器F1、F2嵌合。
[0053](固定側連接器單元U:主要參照圖1至圖8)
[0054]固定側單元U具有基板1,在該基板I上安裝有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1、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如圖3所示,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和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以各自的長邊彼此沿著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的并列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排列的方式安裝于基板I。
[0055]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具有從基板I向嵌合方向前方(圖1的上方)突出的方筒狀的罩部2、3。如圖3所示,在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的罩部2、3分別設有用于對與桿側連接器L1、L2的嵌合進行引導的引導突軸4、5,所述引導突軸4、5均從罩部2、3的內壁朝向嵌合面側一體地突出形成。引導突軸4、5在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沿長度方向并列地配置兩根,在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中央部配置一根,并且各自形成為剖面大致十字狀。
[0056]另外,在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與后述的桿側連接器L1、L2嵌合的狀態下,上述各引導突軸4、5相對于對應的桿側連接器L1、L2貫通至組裝于桿側連接器L1、L2內的總橡膠塞39為止的范圍。
[0057]在兩個罩部2、3內分別突出地排列有形成為棒軸狀的多根陽端子配件6。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安裝有比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多的陽端子配件6,成為更多極化的設定。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的各陽端子配件6在被壓入到各個罩部2、3的內壁并貫通基板I而向后方突出后,向下方(圖1的紙面進深方向)呈大致直角地彎曲。
[0058]在基板I的后表面側以包圍從基板I突出的各陽端子配件6組的方式設有保護壁7 (參照圖4、圖30等)。保護壁7設在從基板I的上緣部到長度方向的兩側緣部的范圍內,并且向各陽端子配件6的突出方向伸出地形成。
[0059]如圖4所示,所有陽端子配件6的前端部插通到在校準板8貫通形成的各定位用貫通孔9。如圖6、圖8所示,校準板8由長條狀的平板材料形成,定位用貫通孔9的孔組與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對應地將這些配置區域分開。如圖8所示,在校準板8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呈階梯狀地形成階梯緣10。而且,在校準板8,在定位用貫通孔9的配置區域間貫通有階梯孔11。另一方面,如圖5所示,在保護壁7的兩側壁以各自的下端部彼此相對的方式形成有鉤掛緣12,校準板8以兩階梯緣10鉤掛在鉤掛緣12的方式被保持。而且,中間壁13在基板I的后表面的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和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之間的部位沿縱向朝向后方突出,在其下端部如圖5、圖7所示,中間保持部14形成為鉤狀。中間保持部14以卡定狀態插入到校準板8的階梯孔11。由此,通過在容易受到翹曲等的影響的中間部保持校準板8,即使萬一發生翹曲時也能夠進行矯正,能夠使校準板8的保持更可靠。
[0060]在保護壁7中的兩側壁部的下端面突出有如圖5所示的夾緊器15。兩個夾緊器15用于將各陽端子配件6插通到印刷基板16 (參照圖4)的通孔(未圖示),進行至釬焊為止的期間的臨時保持,所述兩個夾緊器15插通到設置于印刷基板16的臨時保持用的孔(未圖示)并彈性地卡定。
[0061]在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罩部2的外表面的長邊側的兩面(沿兩個固定側連接器的并列方向的面),在各面各突出形成兩個凸輪從動件17。兩個凸輪從動件17形成為銷軸狀,如圖1所示,配置在接近罩部2的開口緣的高度位置且相對于罩部2的長度方向上的中央線偏向于遠離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方向。相對于此,在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設有凸輪從動件18的面為罩部3的外表面、且為短邊側的兩面(沿與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凸輪從動件18配置在沿著兩個短邊側的面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參照圖3),其高度位置設定在比第一固定側連接器低的位置(參照圖1)。
[0062](第一桿側連接器L1:主要是圖9至圖31)
[0063]在第一桿側連接器LI組裝有與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凸輪從動件17卡合的、作為增力機構的滑動件19 (參照圖28、圖29等),并且具備用于使該滑動件19移動的桿20(參照圖9、圖10)。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2等所示,第一桿側連接器LI的連接器殼體由作為外側的殼體的外殼體21和組裝于其內部的內殼體22構成。
[0064]外殼體21形成為向前表面側(與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相對的一側)開口的方筒狀,其內部為相對于內殼體22的收納空間。外殼體21的收納空間的內壁23的后表面為電線引出面67。在該面67貫通形成有多個電線插通孔24,與陰端子配件25連接的各電線W被引出到外殼體21(連接器殼體)的外部。而且,在內壁23開口有一對用于避開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兩個引導突軸4的退避孔69A。
[0065]如圖12等所示,在外殼體21的兩個長邊部的內表面側形成有用于收納滑動件19的滑動件收納室26。兩個滑動件收納室26分別在外殼體21的一個短邊側的面(兩個固定側連接器的并列方向外側的面)開口(參照圖13),成為滑動件19的插入口 27。
[0066]如圖14所不,在構成外殼體21的嵌合面側的前表面壁,在各個對應位置開口有可供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各凸輪從動件17進入的進入口 28,各進入口 28與兩個滑動件收納室26內連通。
[0067]如圖13等所示,滑動件19具有一對臂部19A,所述一對臂部19A以能夠滑動的方式收納在兩個滑動件收納室26內,其一端彼此由連結部19B連結。在兩個臂部19A的相對面側(向相對于內殼體22的收納空間露出且對面的一側),與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各凸輪從動件17對應地在一側各凹陷形成兩條凸輪槽29。所述凸輪槽29與對應的凸輪從動件17卡合,具有伴隨著滑動件19的滑動動作產生增力作用且將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引導至嵌合狀態的功能。
[0068]如圖28、圖29所示,在滑動件19的兩個臂部19A的靠自由端的一個側緣(圖示上緣)形成有能夠撓曲的卡定爪30 (鎖定構件)。相對于此,在外殼體21的滑動件收納室26內的在滑動件19的移動方向上分離的兩處形成有第一卡定凹部31和第二卡定凹部32。在卡定爪30與第一卡定凹部31卡定時(圖28狀態),滑動件19被保持在一部分從外殼體21向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和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并列方向外側突出的動作開始位置。在滑動件19被保持在動作開始位置時,滑動件19的兩個凸輪槽29的入口分別與對應的進入口 28連通,成為能夠承托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凸輪從動件17的狀態。而且,卡定爪30中滑動件19的插入方向后端面形成為立面,通過該面與第一卡定凹部31的孔壁卡定,將滑動件19保持成防止從外殼體21拔出的狀態。另一方面,卡定爪30的前端面側為傾斜面,在對滑動件19作用預定的壓力時,滑動件19脫離與第一卡定凹部31的卡定而能夠向壓入方向前方移動。其中,設定成卡定爪30的前端面形成為比較陡的坡度,并且只要不對滑動件19作用一定程度以上的壓力,就不會意外地解除與第一卡定凹部31的卡定。
[0069]而且,在卡定爪30與第二卡定凹部32卡定的狀態下(參照圖29),滑動件19的連結部19B與外殼體21的側壁面抵接并被保持在動作結束位置。此時,凸輪從動件17到達凸輪槽29的末端,成為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的嵌合完成的狀態。另夕卜,卡定爪30與第二卡定凹部32的卡定狀況能夠通過對滑動件19施加向拔出方向的強力來解除。
[0070]如圖14所示,在外殼體21靠形成滑動件的插入口 27的面即嵌合面的兩側部被切開,在此,用于安裝桿20的一對轉動軸34沿短邊方向突出。
[0071]桿20能夠繞所述兩個轉動軸34在初始位置(圖1所示的位置)和嵌合完成位置(圖2所示的位置)之間轉動。桿20由夾著外殼體21的兩個長邊側的面的一對桿板20A和對兩個桿板20A的端部彼此進行連結的操作部20B形成。通過將轉動軸34以防脫狀態插入兩個桿板20A的自由端部,桿20整體能夠繞轉動軸34轉動。如圖21至圖23所示,在兩個桿板20A的內表面側(彼此的相對面側)的自由端部分別凹陷形成有形成為長孔狀的聯系槽33。在所述兩個聯系槽33嵌入有聯絡銷35,所述聯絡銷35從滑動件19的兩個臂部19A的靠連結部19B的外表面突出形成,由此,能夠使滑動件19與桿20的轉動動作連動地滑動動作。
[0072]如圖1等所示,在外殼體21的兩個長邊側的面,以向外側伸出的方式呈階梯狀地設置有用于在嵌合完成位置對桿20進行轉動限制的止動緣36。S卩,外殼體21的兩個長邊側的面的以該止動緣36為界的下側區域以向外側伸出的方式形成。止動緣36形成為在從與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相對的一側的端部沿兩個固定側連接器的并列方向水平地延伸后,大致朝向轉動軸34呈弧狀地下降。
[0073]另一方面,如圖22、圖23所示,在桿20的兩個桿板20A的內表面側呈階梯狀地設有與止動緣36的形狀相符的形狀的抵接緣37,并且比該抵接緣37靠下側的區域以向外側膨脹的方式形成。由此,如圖23所示,抵接緣37沿止動緣36抵接,從而桿20在如該圖或者圖2等所示的嵌合完成位置被限制轉動。另外,如圖23所示,在桿位于嵌合完成位置時,桿20的操作部20B的外表面與外殼體21的短邊側的外表面成為大致處于同一面的狀態。
[0074]而且,如圖21所示,在桿20位于初始位置、滑動件19位于動作開始位置時,如上所述,成為滑動件19的連結部19B側從外殼體21向外側突出的狀態。此時,桿20的兩個桿板20A的側緣中與滑動件19的突出端部在圖示高度方向對應的部位(以下,將該部位稱為保護緣部38)在滑動件19的組裝方向上位于與滑動件19的突出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其靠組裝方向后方的位置。因此,實現了如下狀況:在從滑動件19的組裝方向后方有異物靠近滑動件19的突出端部的情況下,異物相比于與滑動件19的突出端部抵接,更容易與桿20的兩個保護緣部38抵接。而且,由該圖也可以明確,在從該圖所示的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桿20的從轉動軸34到保護緣部38為止的距離與到桿20的操作部20B為止的距離相比足夠短,因此對于解除卡定爪30的卡定所需的力來說,與操作操作部20的情況相t匕,作用于保護緣部38的壓力相當大。因此,相應地,與直接對滑動件19作用壓力的情況相比,對保護緣部38作用相同的壓力的情況下更不易使卡定爪30的卡定解除。
[0075]接下來,對組裝在外殼體21的收納空間中的內殼體22進行說明。如圖12等所不,在內殼體22的后表面側安裝有總橡父塞39。在內殼體22的后部形成有用于收納總橡膠塞39的橡膠塞收納部40。橡膠塞收納部40形成于從內殼體22的后端面(分隔壁41)的周緣向后方呈方筒狀地延伸的部分的內側。如圖18所示,在內殼體22的周壁42的上下表面的前端部形成有每側各一對的相對于外殼體21的鎖定突部43。在上側配置的鎖定突部43彼此的間隔被設定為比在下側配置的鎖定突部43彼此的間隔窄。另一方面,如圖26、27所示,在外殼體21的內壁23與各鎖定突部43對應地形成有鎖定托緣44。假設要將內殼體22相對于外殼體21從正確姿勢上下翻轉地安裝的情況下,由于間隔的不同,鎖定突部43與鎖定托緣44不對應而發生干涉,從而無法組裝。
[0076]內殼體22的分隔壁41將橡膠塞收納部40與收納陰端子配件25的端子收納部46之間分隔開。收納陰端子配件25的各腔室47的后端側在分隔壁41開口,總橡膠塞39的各電線插通孔45與外殼體21的內壁23的各電線插通孔24同軸地連通。而且,在分隔壁41貫通形成有一對用于避開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兩個引導突軸4的退避孔69B。
[0077]如圖12等所示,總橡膠塞39以抵接在分隔壁41的后表面的狀態安裝,當內殼體22組裝到外殼體21內時,總橡膠塞39被夾在分隔壁41的后表面與外殼體21的內壁23之間而被保持。總橡膠塞39與分隔壁41的后表面相對,并通過下述的結構在定位狀態下被安裝。
[0078]圖18是從橡膠塞收納部40側觀察內殼體22的圖。如該圖和圖19所示,在分隔壁41的后表面側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沿長度方向配置有多個定位銷48。具體來說,如圖18所示,在分隔壁41形成的電線插通孔45根據插通的陰端子配件25的大小而將配置區域分為圖示的三段,各定位銷48配置在中段的配置區域的中央的段的各電線插通孔45周圍的對角位置。各定位銷48以大致圓柱狀形成。
[0079]另一方面,總橡膠塞39形成為能夠收納在橡膠塞收納部40內,其在外周面形成有三條外唇部49,從而能夠沿橡膠塞收納部40的周壁的內周面以密封狀態緊貼。如圖15、圖16所示,在總橡膠塞39貫通形成有多個電線插通孔45。在各電線插通孔45內各形成有兩條內唇部50,從而能夠以密封狀態緊貼在電線W的被覆層的外周面。而且,在總橡膠塞39的正反兩面的與各定位銷48對應的位置,分別在同軸上凹陷形成有定位孔51。各定位孔51配置在總橡膠塞39的位于中段區域的電線插通孔45中的中央的段的電線插通孔45周圍的對角位置。各定位孔51形成為將定位銷48稍稍壓入就能夠插通的孔徑,并且形成為比定位銷48的全長稍深的尺寸。而且,如圖17所示,各定位孔51在靠進深部的部位形成有孔徑變小的收縮部51A。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9所示,在電線W的插通方向(軸方向)上形成有收縮部51A的位置與總橡膠塞39的電線插通孔45的一個內唇部50的位置大致對齊。[0080]在內殼體22的端子收納部46形成有能夠收納陰端子配件25的多個腔室47,所述多個腔室分別在前后開口地形成。在各腔室47內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夠撓曲的矛形部52,所述矛形部52能夠彈性卡定于陰端子配件25。
[0081]如圖12等所示,在端子收納部46的前端面嵌合安裝有前罩53。前罩53具有與各腔室47連通并收納陰端子配件25的前端部的部分,在該收納部分形成有與陰端子配件25的前端面相抵的前止動壁54。而且,在各前止動壁54開口有可供陽端子配件6進入的舌片插通孔55,并且在該舌片插通孔55的下部開口有夾具插通孔55A。而且,如圖11及圖25所示,在前罩53開口有一對用于避開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兩個引導突軸4的退避孔69C。并且,如圖25所示,前罩53在與內殼體22相對的一側的面的上緣朝向密封圈57延伸出左右分開的一對按壓片56。兩個按壓片56的前端在密封圈57的正前部向上方立起,防止密封圈57的脫出。而且,在密封圈57的下緣部設有左右分開的一對鎖定爪58。如圖26、27所示,通過使兩個鎖定爪58與鎖定凹部59卡定來將前罩53安裝于內殼體22,所述鎖定凹部59凹陷形成于內殼體22的端子收納部46的下表面的對應位置。
[0082]如圖12等所示,端子收納部46的外周面與外殼體21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為進行與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嵌合的嵌合空間S。而且,在端子收納部46的進深部的外周面嵌接有所述密封圈57。該密封圈57能夠將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罩部2的內表面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之間密封。
[0083]在內殼體22的端子收納部46的側面開口有止動件插通孔60,止動件61以能夠移動的方式組裝于該止動件插通孔60(參照圖24等)。圖24是止動件61的主視圖。止動件61形成為大致平板狀,如圖24所示,其與各腔室47對應地開口有多個卡定孔64,并且開口有用于避開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兩個引導突軸4的一對退避孔69D。而且,在止動件61的長度方向兩側緣沿止動件61的插入方向并列地分別突出形成有臨時卡定爪62和正式卡定爪63。雖未詳細圖示,但這些卡定爪62、63依次以能夠解除卡定的方式卡定于在止動件插通孔60內形成的卡定承托部,從而將止動件61相對于內殼體22保持在臨時卡定位置(圖26所示的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圖27所示的位置)這兩個位置。當止動件61位于臨時卡定位置時,陰端子配件25相對于腔室47插拔自如,當止動件61位于正式卡定位置時,陰端子配件25與止動件61卡定并與矛形部52的卡定一起形成雙重防脫的狀態。
[0084]接下來,對安裝于外殼體21的電線罩66進行說明,電線罩66用于矯正從第一桿側連接器LI引出的電線W的引出方向。如圖12等所示,電線罩66以覆蓋外殼體21的電線引出面(內壁23的后表面)的方式安裝,桿20以跨過電線罩66的方式安裝。電線罩66具有朝向側方開口的電線引出口 68 (參照圖1)。在本實施例中,電線引出口 68的開口方向被設定為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1、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并列方向外側。
[0085](第二桿側連接器L2:參照圖32至圖35)
[0086]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構成部件基本上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相同。因此,省略重復的說明。主要的不同點為,第二桿側連接器L2不具備滑動件,桿70的操作方向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為正交的關系,電線罩71的電線引出口 72的開口方向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為相反方向。以下,對與這些不同點相關的結構進行說明。
[0087]如圖33所示,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桿70在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外殼體73中以在與嵌合面K和電線引出面H相鄰的側面中的兩個短邊部之間跨過的方式安裝。其轉動方向為圖1中與紙面正交的朝向(大致沿著嵌合方向的朝向),是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中沿著設有凸輪從動件18的兩面的方向。從而,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桿70的轉動方向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的桿70的轉動方向大致正交。
[0088]而且,在構成桿70的兩個桿板70A的內表面凹陷設有圖33、圖35中以虛線示出的凸輪槽74,所述凸輪槽74通過桿70的轉動操作與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對應凸輪從動件18卡合,利用增力作用將兩個連接器F2、L2引導至嵌合狀態。
[0089]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桿70也能夠在初始位置(圖33所示的位置)和嵌合完成位置(圖35所示的位置)之間轉動。另外,在構成桿70的兩個桿板70A的轉動軸75的附近設有用于將桿70保持在初始位置的機構。由于這樣的用于保持初始位置的機構是公知的,因此詳細結構并未圖示,簡單來說,是這樣的結構:在兩個桿板70A設有能夠彈性變形的鉤狀的臨時保持構件,所述臨時保持構件與外殼體73卡定而將桿70保持在初始位直,而在將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淺層嵌合時,所述臨時保持構件與進入到第二桿側連接器L2內的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前端部抵接從而自動地解除上述初始位置的臨時保持狀態。對于在嵌合完成位置的保持,在桿70的操作部70B的中央形成有能夠撓曲的鎖定臂76,該鎖定臂76與設于外殼體73的側面下部的承托部77 (參照圖1)卡定。
[0090]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電線罩71以覆蓋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外殼體73的電線引出面的方式安裝。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電線罩71的電線引出口 72的開口方向被設定為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1、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并列方向外側,即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的開口方向相反的方向。而且,電線罩71的電線引出口 72呈喇叭狀地擴開而形成卷帶部78 (參照圖1)。
[0091]如圖1等所示,第一桿側連接器LI的桿20以跨過在該連接器LI安裝的電線罩66的方式安裝,但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電線罩71并非如此。換言之,在第一桿側連接器LI,桿20的操作方向是沿著從電線罩66引出的電線W的引出方向的方向,但在第二桿側連接器L2,桿70的操作方向與電線W的引出方向為大致正交的關系。因此,在桿70位于靠近電線罩71側的圖33所示的初始位置時,存在著與電線罩71干涉的可能,但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3、圖35所示,在電線罩71沿矯正部71A的長度方向形成有細腰部79。
[0092]S卩,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電線罩71由下述部分形成:基部71B,用于安裝到外殼體73 ;以及中空的矯正部71A,從所述基部71B —體地突出并與桿70的轉動軸線的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用于矯正電線W的引出方向。
[0093]如圖33、圖35所示,該矯正部7IA并非從基部7IB的圖示上下兩側緣的附近立起,而是在中央附近將根部的兩側形成為彎曲面(細腰部79)并以筆直地立起的方式形成。相對于此,如圖27所不,在所述第一桿側連接器LI的電線罩66,矯正部66A從靠近基部66B的側緣部的部位起開始立起,并從該處朝向突出端部側逐漸變窄地形成。這樣,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相比,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電線罩71使矯正部7IA從基部71B的側緣經細腰部79 一下子立起,從而將電線罩71的內部空間以偏向中央的狀態收窄。由此,電線罩71內的電線W被集中收納到電線罩71內的上方空間。因此,限制了電線引出口 72部分的電線W向下方松動,因此在卷帶部78能夠順利地進行卷帶作業。而且,通過在電線罩71形成細腰部79,能夠避免桿70位于初始位置時與操作部70B的干涉。
[0094]接下來,對如上所述地構成的本實施例的連接器的嵌合作業進行說明。首先,對第二桿側連接器L2相對于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嵌合作業進行說明(也可以先進行第一桿側連接器LI相對于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嵌合作業)。在該情況下,在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桿70被保持在圖33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狀態下,將第二桿側連接器L2從圖1所示的方向相對于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淺層嵌合。這樣一來,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的兩個凸輪從動件18進入到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桿70的凸輪槽74的入口部分。此后,當使桿70向圖33、圖36所示的圖示逆時針方向轉動時,凸輪從動件18沿凸輪槽74移位,通過在該過程中產生的增力作用來進行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與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嵌合。接著,當桿70到達圖2、圖35所示的嵌合完成位置并被保持在該位置時,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與第二桿側連接器L2成為正確的嵌合狀態。
[0095]接下來,對第一桿側連接器LI相對于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嵌合作業進行說明。在第一桿側連接器LI的桿被保持在圖1等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狀態下,由于卡定爪30卡定在第一卡定凹部31,因此滑動件19被保持在圖28所示的動作開始位置。接著,當第一桿側連接器LI從圖1所示的方向相對于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淺層嵌合時,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的各凸輪從動件17經由在外殼體21開口而形成的各進入口 28進入到對應的凸輪槽29的入口。此后,當桿20如圖28等所示地繞逆時針方向轉動時,卡定爪30與第一^^定凹部31的卡定狀況被解除,滑動件19與桿20的轉動連動地朝向滑動件收納室26內的進深側移位。與此相伴地,各凸輪從動件17沿對應的凸輪槽29移位,通過在該過程中產生的增力作用來進行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與第一桿側連接器LI的嵌合。接著,桿20到達圖29所示的嵌合完成位置,滑動件19到達動作完成位置,卡定爪30與第二卡定凹部32卡定,由此,滑動件19和桿20被保持在所述位置(另外,也可以在桿20另外設置能夠解除的鎖定裝置來強化嵌合完成位置的保持力)。從而第一桿側連接器LI與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成為正確的嵌合狀態。
[0096]上述的本實施例的效果如下所述。
[0097](I)在本實施例中,在并列的第一固定側連接器Fl和第二固定側連接器F2中,設有凸輪從動件17、18的面的朝向為彼此正交的關系。與此相伴地,在第一桿側連接器LI和第二桿側連接器L2,桿20、70的轉動方向也為彼此正交的關系。因此,與桿20、70的轉動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的情況相比,容易避免桿20、70彼此在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之間干涉的情況,能夠將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之間的距離縮短相應的量,因此能夠使固定側連接器單元U小型化。
[0098]而且,組裝于第一桿側連接器LI的滑動件19在動作開始位置從外殼體21向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的并列方向外側突出,因此這也有利于縮短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之間的距離。
[0099]并且,由于將兩個桿側連接器L1、L2的電線W的布線方向均設定為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的并列方向外側(相反方向),因此與上述相同,有利于縮短兩個固定側連接器F1、F2之間的距離。
[0100](2)在第二桿側連接器L2中,將桿70轉動的空間設定成與電線罩71突出的空間不同的空間,因 此能夠與電線罩71的突出高度無關地設定桿長。由此,能夠使桿70小型化。[0101 ] 而且,由于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電線罩71從基部71B起經細腰部79使矯正部71A立起,將電線罩71的內部空間在中央部收窄,因此能夠將電線W以集中化的狀態收納在比細腰部79靠上方的空間。因此,將電線W與電線罩71 —起進行卷帶時的作業變得容易。
[0102]并且,在第二桿側連接器L2,當桿70位于初始位置時,桿70的操作部70B在電線罩71的細腰部79的附近沿細腰部79的延伸方向放置,因此能夠使位于初始位置的桿70不與電線罩71干涉地進行配置。
[0103](3)在第一桿側連接器L1、第二桿側連接器L2,在總橡膠塞39的各定位孔51的軸向的中途的部位形成收縮部51A,從而將從內殼體22側突出形成的定位銷48壓入,這樣的話,如圖19、圖20所示,形成收縮部51A的周圍的壁部局部地偏向相鄰配置的電線構成插入孔45側。由此,局部地增強對電線W的被覆層的壓接力,能夠強化對電線W的密封性。
[0104]而且,如圖19所示,收縮部51A在電線插入孔45的軸向上的位置與內唇部50的峰部的位置對齊,因此能夠有效地進行對電線被覆層的密封性強化。
[0105]并且,定位孔51配置在各電線插入孔45周圍的對角位置,因此能夠在盡量縮短各電線插入孔45彼此的間距的同時有利于使對電線W的密封力在周向均勻化。
[0106](4)在第一桿側連接器LI中,在初始位置將桿20的保護緣部38定位成與從外殼體21突出的滑動件19的突出端部相等或者在其后方,并且將該保護緣部38設定在接近轉動軸34的位置,能夠以這樣簡單的結構避免滑動件19的意外壓入。
[0107]而且,桿20具有夾持滑動件19的一對桿板20A,并將雙方的后緣部作為保護緣部38,因此在異物從后方靠近滑動件19的突出端部的情況下,異物相比于與滑動件19抵接,與兩個保護緣部38抵接的可能性增大。因此,能夠更加有效地避免滑動件19的意外壓入。
[0108]〈其他實施例〉
[0109]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根據上述記載以及【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的實施例,例如以下實施例也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內。
[0110](I)在上述實施例中,將滑動件19和桿20雙方組裝在第一桿側連接器LI,但也可以組裝任意一方。而且,相反地,也可以將桿70和滑動件雙方組裝在第二桿側連接器L2。
[0111](2)在上述實施例中,使第一桿側連接器L1、第二桿側連接器L2的連接器殼體構成為內外兩個部件,但也可以以單一部件構成。在該情況下,另外形成連接器殼體(外殼體)的內壁23即可。而且,在所述結構中,在另外形成的內壁34也形成有定位銷,并且將定位銷48插入到在總橡膠塞39的正反面形成的定位孔51。
[0112](3)在上述實施例中,在總橡膠塞39的正反兩面形成定位孔51,但也可以在與內殼體22相對的一側的單面設置定位孔51。
[0113](4)在上述實施例中,將止動件61保持在臨時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這兩個位置,但并不一定要設定臨時卡定位置。
[0114](5)在上述實施例中,示出了將前罩53從內殼體22的前方(沿嵌合方向的方向)嵌接的形式,但也可以從與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進行組裝。
[0115](6)在上述實施例中,止動件61的組裝方向與鎖定爪58的撓曲方向為相同方向,但也可以是正交的方向。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具備總橡膠塞,所述總橡膠塞具有多個電線插通孔,通過使從所述連接器殼體的后端面引出的各電線以密封狀態插通于對應的所述電線插通孔而將各電線一并密封,該連接器的特征在于, 具備:一對壁面,在所述電線的插通方向上從前后夾持所述總橡膠塞;以及定位銷,從這些壁面中的一個壁面朝向所述總橡膠塞與所述電線插通孔的軸向大致平行地突出設置,并以壓入狀態插入到在所述電線插通孔的附近配置的定位孔中, 在所述定位孔的軸向的中途的部位形成有孔徑變小的收縮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電線插通孔的內周面形成與所述電線的被覆層緊貼的內唇部,并且所述收縮部在所述電線插通孔的軸向上的位置與所述內唇部的峰部的位置對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孔配置在各所述電線插通孔周圍的對角位置。
【文檔編號】H01R13/52GK104009324SQ201410064829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6日
【發明者】鈴木雅和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