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和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觸點裝置包括:固定端子;可移動接觸器;擠壓彈簧;調整板,其與所述可移動接觸器的上表面接觸;保持部,其具有底板和側板,所述底板與所述調整板一起夾持所述可移動接觸器和所述擠壓彈簧;可移動軸;以及電磁裝置。所述保持部被劃分成彼此分開的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由于所述調整板被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側板所夾持,所以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經由所述調整板而彼此電連接。所述調整板在所述擠壓彈簧的伸展和收縮的方向上移動,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側板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調整板在所述擠壓彈簧的壓力是預定值的位置處經受電阻焊。
【專利說明】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和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 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和一種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 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迄今為止,觸點裝置已經設置在如下的結構中:在此結構中,可移動軸由于電磁裝 置的通電的開/關而在軸向方向上移動,并且可移動觸點與可移動軸一起移動而與固定觸 點接觸和分離。觸點裝置包括擠壓彈簧,該擠壓彈簧向可移動觸點施加朝向固定觸點的偏 置力,從而當可移動觸點與固定觸點接觸時(閉合狀態)固定多個觸點之間的壓力。
[0003] 近年來,因為期望觸點裝置的尺寸變小,所以觸點裝置的單個部件的尺寸減小已 經取得了進步,并且擠壓彈簧的尺寸也已經減小。在本文中,卷簧一般地用作擠壓彈簧,并 且卷簧以在從自然長度縮短預定長度的狀態被布置。然后,當擠壓彈簧尺寸減小時,因為工 作在可移動觸點和固定觸點之間的壓力減小,所以在減小擠壓彈簧的尺寸的同時,已經使 用具有高彈簧常數的擠壓彈簧以用于抑制擠壓力的減小。擠壓彈簧的彈簧常數越大,偏置 力相對于擠壓彈簧的拉伸量和收縮量的變化的增加/減小就變得越大。
[0004] 然而,當可移動觸點與固定觸點分開時(打開狀態)擠壓彈簧的收縮量(初始收 縮量)在各個觸點裝置中是不同的,多個觸點裝置之間的壓力(初始壓力)在打開狀態下 發生變化。因此,可能存在閉合狀態中的壓力比預定壓力小的觸點裝置。因此,考慮到多個 觸點裝置之間的壓力的變化,能夠產生較強的電磁力的電磁裝置需要被設置在各個觸點裝 置中。需要注意到,初始壓力是指當可移動觸點與固定觸點分開時(打開狀態)擠壓彈簧 施加到可移動接觸器(moveable contact maker)上的壓力。
[0005] 然而,當增大電磁裝置的尺寸時,觸點裝置的尺寸也增大,因此將觸點裝置的尺寸 變小很困難。因此,彈簧負載的變化需要通過使得多個觸點裝置中的擠壓彈簧的初始收縮 量保持相同而被降低。
[0006] 考慮到以上的問題,能夠調整彈簧負載的觸點裝置已經被提出(參考例如JP 2〇12_489〇7Α)。該觸點裝置包括如下的構造:可移動接觸器和擠壓彈簧由調整板和保持構 件夾持,并且在擠壓彈簧的壓力是預定值的位置處通過焊接將調整板固定到保持構件。以 下將參考圖10和11來說明傳統的觸點裝置。應當注意給出的說明使用圖 10的上、下、左 和右作為參考,并且與上下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是前后方向。
[0007]如圖10和11所示,傳統的觸點裝置包括分別包括固定觸點32的固定端子33,包 括可移動觸點34的可移動接觸器35,擠壓彈簧36,調整板61,保持構件5A,可移動軸8和 電磁裝置2。
[0005] 各個固定端子%由諸如銅等的導電材料以大致柱體形狀形成,并且具有固定到 下端的固定觸點32。注意到固定觸點32可與固定端子33 -體地形成。
[0009]可移動接觸器35以大致矩形板狀形狀形成,并且可移動觸點34被固定在可移動 接觸器35的上表面的相應的左右端側,其中可移動觸點34被設置在與相應的固定觸點32 相隔預定空間的位置處。此外,具有大致盤狀形狀的定位凸部35a形成在可移動接觸器35 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心處。
[0010] 擠壓彈簧36由卷簧構成并且被設置在其軸向方向是上下方向的狀態中,并且通 過安裝在擠壓彈簧上端側的內徑部中的定位凸部35a而被相對于可移動接觸器35定位。
[0011] 保持構件5A包括底板51A和一對側板52A,這一對側板52A從底板51A的前后邊 緣分別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對,因此保持構件5A具有大致U型的截面。
[0012] 底板51A以大致矩形板狀形狀形成,并且底板51A的上表面與擠壓彈簧36的下端 接觸并且經由擠壓彈簧36而與可移動接觸器35的下表面相對。也就是說,擠壓彈簧36在 上下方向上被夾持在底板51A和可移動接觸器35之間。
[0013] 這一對側板52A中的每一個形成為大致矩形板狀形狀。可移動接觸器35的前端 與前側板52A的內表面(后表面)滑動接觸,并且可移動接觸器35的后端與后側板52A的 內表面(前表面)滑動接觸。
[0014] 可移動軸8以在上下方向上延長的大致條狀形狀形成,電磁裝置2被連接到下端, 并且上端在底板51A的大致中心處被連接到底板51A的下表面。
[0015] 調整板61以大致矩形板狀形狀形成,并且從上面被插入到這一對側板52A之間, 并且在可移動接觸器35的大致中心處被安裝在可移動接觸器35的上表面上。然后,通過 向下壓調整板61,調整板61和可移動接觸器35克服擠壓彈簧36的偏置力而向下移動并且 擠壓彈簧36對可移動接觸器35的偏置力增大。在下文中,注意到當可移動觸點34與固定 觸點32分開時(打開狀態)擠壓彈簧36對可移動接觸器35的偏置力稱為初始壓力。在 本文中,當調整板61進一步向下移動時,初始壓力能夠進一步被增大,并且當調整板61向 上移動時,初始壓力能夠降低。
[0016] 此外,在初始壓力是預定值的位置處,例如通過焊接,將調整板61的前后端分別 固定到這一對側板52A。因此,初始壓力能夠被輕易地調整。
[0017] 然后,可移動接觸器35被擠壓彈簧36向上推壓,并且可移動接觸器35的上表面 與調整板61接觸,從而朝向固定觸點32的移動被限制。
[0018] 電阻焊一般地已知為將金屬焊接在一起的方法。電阻焊是如下所述的一種焊接方 法:大電流被施加到焊接部,并且通過由于接觸點處產生的焦耳熱的加熱以及同時施加的 電壓而焊接焊接部,并且能夠縮短焊接時間。
[0019] 然而,在傳統的觸點裝置中,因為保持構件5A形成為具有大致U型的截面,所以一 對側板52A經由底板51A而進入導通狀態。結果,因為流過各個側板52A和調整板61之間 的電流減小,所以很難在保持構件5A(側板52A)和調整板61之間執行電阻焊。
【發明內容】
[0020] 考慮到上述問題完成本發明,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 調整結構和一種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方法,其中,在該調整結構中,很容易焊接調整板 和保持部。
[0021] 根據本發明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是包括如下部件的觸點裝置的彈簧 負載調整結構:固定端子,分別包括固定觸點;可移動接觸器,包括位于在其一個表面上 的、與相應的固定觸點接觸和分開的可移動觸點;擠壓彈簧,其在所述可移動觸點的移動 方向上伸展和收縮從而將所述可移動接觸器向所述固定觸點偏置;調整板,其與所述可移 動接觸器的所述一個表面接觸;保持部,包括底板和側板,所述底板與所述調整板一起在所 述可移動觸點的移動方向上夾持所述可移動接觸器和所述擠壓彈簧,所述側板延伸自所述 底板,所述可移動接觸器的側端與所述側板滑動接觸;可移動軸,其一端側聯接到所述保持 部;以及驅動單元,其構造為在軸向上驅動所述可移動軸使得所述可移動觸點與相應的所 述固定觸點接觸。所述保持部被劃分成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所述底板包括設置到所 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底板和設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底板。所述側板包括設置到所述 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側板和設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以彼 此分開的狀態設置,并且通過利用彼此面對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側板來夾持所述調整板,所 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經由所述調整板而彼此電連接。通過在所述擠壓彈簧的伸展和收縮 的方向上移動所述調整板來改變所述底板和所述調整板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和第二側板 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調整板在所述擠壓彈簧對所述可移動接觸器的壓力是預定值的位置 處經受電阻焊。
[0022]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所述底板和所述擠壓彈簧彼此 絕緣。
[0023]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所述觸點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 述底板和所述擠壓彈簧之間的彈簧接收部,以及所述彈簧接收部由具有電絕緣性的材料形 成。
[0024]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中,所述第一 底板和所述第一側板經由第一彎曲部而連續,并且在所述第二保持部中,所述第二底板和 所述第二側板經由第二彎曲部而連續,所述彈簧接收部被設置到所述底板,以及所述第一 和第二彎曲部從所述彈簧接收部露出。
[0025]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所述彈簧接收部包括在外表面 上彼此面對的平面。
[0026]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側板 的面對所述第二側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側板的面對所述第一側 板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凸部的末端與所述調整板接觸的狀態下,所述調 整板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側板的每一個都經受凸焊。 >
[0027]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所述第一凸部通過從第三表面 側擠壓出而形成在所述第一側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側,其中所述第三表面是所述第一側板的 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凸部通過從第四表面側擠壓出而形成在所述第 二側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側,其中所述第四表面是所述第二側板的與所述第二表面相對的表 面。
[0028]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其中多個所述第一凸部形成在 所述第一側板上,并且其中多個所述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側板上。
[0029]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多個所述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 第一側板的同一平面上,并且多個所述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側板的同一平面上。
[0030]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在所述第一側板中,作為與所述 第一表面相對的表面的第三表面以平面形狀形成,并且在所述第二側板中,作為與所述第 二表面相對的表面的第四表面以平面形狀形成。
[0031]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所述保持部包括在所述可移動 觸點的移動方向上與所述底板相對的開口部,并且覆蓋所述開口部的所述調整板被焊接到 所述第一和第二側板中的每一個。
[0032]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所述調整板覆蓋有鍍層。
[0033] 優選地,在所述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中,所述調整板由磁性材料形成,并 且所述保持部由所述非磁性材料形成。
[0034]根據本發明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方法是包括如下部件的觸點裝置的彈簧 負載調整方法:固定端子,分別包括固定觸點;可移動接觸器,包括位于其一個表面上的、 與相應的固定觸點接觸和分開的可移動觸點;擠壓彈簧,其在所述可移動觸點的移動方向 上伸展和收縮從而將所述可移動接觸器向所述固定觸點偏置;調整板,其與所述可移動接 觸器的一個表面接觸;保持部,包括底板和側板,所述底板與所述調整板一起在所述可移 動觸點的移動方向上夾持所述可移動接觸器和所述擠壓彈簧,所述側板從所述底板開始延 伸,所述可移動接觸器的側端與所述側板滑動接觸;可移動軸,其一端側聯接到所述保持 部;以及驅動單元,其構造為在軸向上驅動所述可移動軸使得所述可移動觸點與相應的所 述固定觸點接觸和分開。所述保持部被劃分成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所述底板包括設 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底板和設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底板。所述側板包括設置 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側板和設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 部以彼此分開的狀態設置,并且通過利用彼此面對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側板來夾持所述調整 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經由所述調整板而彼此電連接。通過在所述擠壓彈簧的伸展 和收縮的方向上移動所述調整板來改變所述底板和所述調整板之間的距離,所述第一和第 二側板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調整板在所述擠壓彈簧對所述可移動接觸器的壓力是預定值 的位置處經受電阻焊。
[0035] 如上所述,本發明具有調整版和保持部(第一和第二保持部)能夠很容易被焊接 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6] 以下將更加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參考以下的詳細說明和附圖,將 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
[0037]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外部立體圖;
[0038]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側視圖;
[0039]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剖面立體圖;
[0040]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剖面側視圖;
[0041]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保持部的外部立體圖;
[0042]圖6A是包括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電磁式繼電器的剖視圖;圖6B是 包括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電磁式繼電器的另一剖視圖;
[0043] 圖7A是包括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電磁式繼電器的外部圖;圖7B是 包括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電磁式繼電器的另一外部圖;
[0044] 圖8A是包括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電磁式繼電器的分解立體圖;圖 8B是包括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電磁式繼電器的另一分解立體圖;圖8C是包 括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電磁式繼電器的又一分解立體圖;
[0045] 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另一觸點裝置的外部立體圖;
[0046] 圖10是傳統觸點裝置的剖面圖;以及
[0047] 圖11是傳統觸點裝置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8] 在下文中,將參考【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
[0049] 實施例
[0050] 以下將參考圖1至4來說明本實施例的觸點裝置。注意到,使用圖1的上、下、左 和右作為參考而給出說明,并且垂直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方向是前后方向。上下方向 是可移動軸8的軸向方向(第一方向),左右方向是并排地設置可移動觸點34的方向(第 二方向),前后方向是與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此外,在上下方向上,往上和 向上的方向被定義為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側,并且往下和向下的方向被定義為第一方向上的 第二側。
[0051] 如圖1和2所示的本實施例的觸點裝置包括分別包括固定觸點32的一對固定端 子33,包括一對可移動觸點34的可移動接觸器35,擠壓彈簧36,保持部5,調整板61,磁軛 62和彈簧接收部7。此外,觸點裝置包括可移動軸8和電磁裝置(驅動單元)2。
[0052] 各個固定端子33由諸如銅的導電材料以大致柱體形狀形成,并且固定觸點32被 固定到固定端子的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注意到,固定觸點32可與固定端子33 - 體地形成。
[0053]可移動接觸器35以在左右方向上延長的平坦的板狀形狀形成,并且可移動觸點 34被分別固定在可移動接觸器35的上表面的左側和右側。此外,可移動觸點34被分別設 置在與相應的固定觸點32相隔預定空間的位置處。此外,如圖3和4所示,可移動接觸器 35在左右方向上在大致中心部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帶有窄的寬度的窄的寬度部 351,并且磁 輒62被設置成安裝到窄的寬度部351。
[0054]磁軛62由磁性材料制成,并且以向上開口的大致u形截面形狀形成。此外,磁軛62 被設置在窄的寬度部351的下側從而在前后方向上將可移動接觸器35的窄的寬度部351 夾持在其中。此外,大致盤狀構型的定位凸部621形成在磁軛62的下表面(第一方向上的 第一表面)的大致中心處。
[0055]擠壓彈簧36由卷簧構成,并且以擠壓彈簧36的軸向方向是上下方向的狀態被設 置,并且通過被安裝到上端側的內徑部(第一內徑部)361中的定位凸部621而相對于磁輒 62和可移動接觸器35來定位擠壓彈簧。
[0056]彈簧接收部7由諸如樹脂的具有電絕緣性的材料以大致矩形板狀形狀形成,并且 構型為大致盤狀的定位凸部71形成在彈簧接收部7的上表面72 (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表面) 的大致中心處。此外,通過被安裝到擠壓彈簧36的下端側的內徑部(第二內徑部 )362中 的定位凸部71而相對于彈簧接收部7來定位擠壓彈簧36。
[0057]調整板61由諸如純鐵(SUY)或者冷乳鋼板(SPCC (-般用冷軋碳鋼薄板及帶)或 SPCE(深沖用冷乳碳鋼薄板及帶))的磁性材料以大致矩形板狀形狀形成。此外,調整板61 在左右方向上在可移動接觸器35的大致中心部(窄的寬度部351)處被安裝在可移動接觸 器35的上表面(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表面) 352上,并且被固定到之后將說明的保持部5。 [0058]保持部 5包括第一保持部5a和第二保持部5b。第一保持部5a由諸如不銹鋼 (SUS(不銹鋼))的非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包括第一底板 51a和第一側板52a。第二保持部5b 由諸如不銹鋼(SUS(不銹鋼))的非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包括第二底板51b和第二側板52b。 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在上下方向上與調整板61 -起夾持可移動接觸器35、磁輒62 和擠壓彈簧36。因此,可移動接觸器35被擠壓彈簧36向上壓,并且朝向固定觸點32的運 動被與調整板61接觸的上表面352限制。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52b分別從第一底板51a 的前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底板51b的后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向上延 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對。可移動接觸器35的前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和后端 (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52b滑動接觸。此外,第一和第二側 板52a和52b通過分別與調整板61的前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和后端(第三方向上 的第二端)接觸而在前后方向上將調整板61夾持在其中。
[0059]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底板51被在前后方向上被分成第一底板5la和 第二底板51b并且由第一底板51a和第二底板51b構成。也就是說,保持部5被分成由第 一底板51a和從第一底板51a的前端延伸的第一側板52a構成的第一保持部5a以及由第 二底板51b和從第二底板51b的后端延伸的第二側板52b構成的第二保持部5b。
[0060] 在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中,第一底板51a和第一側板52a以及第二底板52b 和第二側板52b每個由具有板狀框架形狀的非磁性材料經受彎曲處理形成。因此,第一底 板51a和第一側板52a經由第一彎曲部53a而連續,第二底板51b和第二側板52b經由第 二彎曲部53b而連續。此外,如圖3和4所示,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以在前后方向上 彼此分開的狀態與彈簧接收部7 -體地形成,并且彈簧接收部7位于底板51 (第一和第二 底板51a和51b)和擠壓彈簧36之間。也就是說,彈簧接收部7被設置在底板51 (第一和 第二底板51a和51b)上,并且使得底板51與擠壓彈簧36電絕緣。
[0061]如上所述,本實施例中的保持部5在前后方向上被分開并且由第一和第二保持部 5a和5b構成,并且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在彼此分開的狀態下與具有絕緣性的彈簧接 收部7 -體地形成。此外,由于調整板61被夾持在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52b之間,所以 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只經由調整板61而電連接。
[0062] 可移動軸8以在上下方向上延長的大致桿狀形狀形成,并且電磁裝置2被連接到 可移動軸8的下端83。由于可移動軸8的與彈簧接收部7 -體地形成的上端82而將可移 動軸8聯接到保持部5。
[0063] 電磁裝置2在上下方向上驅動可移動軸8使得可移動觸點34與相應的固定觸點 32接觸和分離。
[0064] 接下來,將說明在可移動觸點34與固定觸點32分離的打開狀態中調整擠壓彈簧 36相對于可移動接觸器35的壓力(在下文中將稱為初始壓力)的方法。在本發明的觸點 裝置中,當調整板61被插入到第一和第二側板Ma和5?之間時,通過在上下方向上調整 調整板61的位置能夠輕易地調整初始壓力。
[0065] 如果調整板61被向下壓,那么調整板61、可移動接觸器35和磁軛62克服擠壓彈 簧36的偏置力而向下移動,并且產生擠壓彈簧36對磁軛62 (可移動接觸器35)的壓力。此 夕卜,當調整板61進一步向下移動時,初始壓力能夠增加更多,并且當調整板61向上移動時, 初始壓力能夠降低。此外,調整板61的前端和后端(第三方向上的兩端)在初始壓力為預 定值的位置處被分別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52b。
[0066] 在本文中,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以在前后方向上 彼此分開的狀態與具有絕緣性的彈簧接收部7 -體地形成,并且因此只經由調整板61而彼 此電連接。因此,通過使得電極分別與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52b接觸并且只經由調整板 61而在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52b之間施加電流,調整板61和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 可經受電阻焊。因此與傳統的觸點裝置相比,調整板61和保持部5 (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 和5b)能夠容易地在較短時間內被固定,因此能夠提高安裝的容易度。
[0067] 此外,保持部5包括底板51所面對的位于向上側的開口部56,并且擠壓彈簧36、 磁軛62以及可移動接觸器35能夠很容易地經由開口部56而容納在保持部5內部。然后, 調整板61被從上方插入到第一和第二側板5?和Mb之間并且被固定從而覆蓋保持部5 的開口部56,由此能夠使得將部件安裝到保持部5更加容易,并且能夠提高安裝的容易度。 [0068] 此外,在本發明的保持部5中,如圖5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對的第一側板52a 的后表面(第一表面)521與第二側板52b的前表面(第二表面)522的外面,兩個第一凸 部54a形成在第一側板52a的后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一表面)521上,并且兩個第二凸部 54b形成在第二側板5?的前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二表面)522上。然后,當插入調整板 61以覆蓋保持部 5的開口部56時,第一凸部54a與調整板61的前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 一表面)接觸,并且第二凸部54b與調整板61的后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二表面)接觸。 結果,調整板 61和保持部5 (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此)可以經受凸焊。調整板61和保 持部5(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因此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被固定。此外,因為兩個第 一凸部 54a形成在第一側板Ma上,所以調整板61和第一保持部5a之間的焊接面積增大, 并且焊接狀態能夠保持穩定。因為兩個第二凸部54b形成在第二側板52b上,所以調整板 61和第二保持部5b之間的焊接面積增大,并且焊狀態能夠保持穩定。應當注意到第一凸部 54a的數量不限于兩個,可以形成更多的第一凸部54a。第二凸部54b的數量不限于兩個, 可以形成更多的第二凸部54b。
[0069]此外,凸部54a和54b通過分別從第一側板52a的前表面側和第二側板52b的后 表面側擠壓出而分別形成在第一側板5?的后表面上和第二側板52b的前表面上,并且能 夠輕易地形成凸部54a和54b。也就是,第一凸部 54a通過從第一側板52a的前表面(第 二方向上的桌二表面)523側擠壓出而形成在第一側板52a的后表面521上,并且能夠輕 易地形成第一凸部54a。第二凸部54b通過從第二側板52b的后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四 表面) 524側擠壓出而形成在第二側板μ的前表面5M上,并且能夠輕易地形成第二凸部 54b。此外,因為分別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側板 52a和52b上的第一和第二凸部54a和54b形 成在相同的平面(第一側板52a的后表面521和第二側板52的前表面522)上,所以能夠 輕易地控制凸部54a和54b的高度。因此,當執行凸焊時,可以減小凸部 5如和54b以及調 整板61之間的接觸不良,并且能夠穩定調整板61和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之間的焊 接。還有,當執行凸焊時電極所接觸的第一側板5?的前表面5?和第二側板52的后表面 524以平面的形狀形成(除了當通過擠壓而形成凸部54a和54b時形成的凹部55a和55b 之外)。從而電極能夠輕易地與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52b接觸,因此能夠穩定焊接,并且 能夠穩定焊接之后的形狀。
[0070] 此外,第一保持部5a包括第一突出部57a和58a。第一突出部57a和58a在第一 側板52a的左右方向上(第一方向)的相應端部上與第一側板52a-體地設置。第二保持 部5b包括第二突出部57b和58b。第二突出部57b和58b在第二側板52b的左右方向上 (第一方向)的相應端部上與第二側板52b -體地設置。由于第一突出部57a和58a以及 第二突出部57b和58b與殼體31的內壁接觸,所以可以抑制可移動接觸器35的轉動。
[0071]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保持部5的底板51 (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設置有彈 簧接收部7,并且使相應的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分別與相應的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 52b連接的第一和第二彎曲部5?和5?從彈簧接收部7露出。因此,在保持部5和彈簧接 收部 7 -體地形成之后,通過彎曲處理能夠形成第一和第二彎曲部53a和53b,結果能夠輕 易地形成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以及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52b。
[0072] 此外,本實施例中的彈簧接收部7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預定厚度的矩形板狀形狀 形成,該彈簧接收部 7的側表面(前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三表面)74、后表面(第三方向 上的第四表面)75、左表面(第二方向上的第五表面)76以及右表面(第二方向上的第六表 面)77)分別以平面形狀形成。因此,當安裝觸點裝置時,彈簧接收部7的彼此面對的側表 面(前表面74和后表面75,或者左表面76和右表面77)能夠被夾住,因此能夠提高安裝的 容易度。注意到,可采用如下的結構:在該結構中,彈簧接收部7的上表面(第一方向上的 第一表面)72以及下表面(第一方向上的第二表面)73被夾住。
[0073] 此外,通過電鍍例如20 μ m或以下的厚度而涂敷本實施例的調整板61的表面。由 此能夠穩定調整板61和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之間的焊接。
[0074]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在可移動接觸器35之上的調整板61以及設置在可移動 接觸器35之下的磁軛62由磁性材料制成,并且保持部5 (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由 非磁性材料制成。因此,當可移動觸點34與相應的固定觸點32接觸并且電流流經可移動 接觸器35時,在可移動接觸器35居中的情況下,經過調整板61和磁軛62的磁通圍繞可移 動接觸器35而形成。此外,磁吸引力工作在調整板61和磁軛62之間,固定觸點32和可移 動觸點34之間的電磁斥力被磁吸引力抵消掉,結果能夠防止固定觸點 32和可移動觸點34 之間的壓力減小。
[0075]在本實施例中,應當注意保持部5和彈簧接收部7 -體地形成,并且彈簧接收部7 位于底板51 (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以及擠壓彈簧36之間。底板51和擠壓彈簧36 因此被絕緣,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構造為只經由調整板61而電連接。然而,該構造 不限于此,可采用如下的構造:該構造中,可省略彈簧接收部 7,并且擠壓彈簧36被直接設 置在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lb上。在此情況下,擠壓彈簧一對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 以及擠壓彈簧36中的至少一個由具有電絕緣性的材料形成。因此,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 和5b能夠被構造為只經由調整板61而電連接,同時沒有經由擠壓彈簧36電連接,結果第 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以及調整板61能夠經受電阻焊。
[0076]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的觸點裝置中,彈簧負載(初始壓力)調整結構和彈簧負載 (初始壓力)調整方法通過保持部5和調整板61而構造。此外,因為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 和5b只經由調整板61而電連接,所以調整板61以及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能夠輕易 地焊接,并且打開狀態下的初始壓力能夠輕易地調整。此外,通過在各個觸點裝置中執行初 始壓力調整,能夠降低多個觸點裝置中的初始壓力的變化,結果不需要增大電磁裝置2的 尺寸,并且能夠防止觸點裝置的尺寸增大。
[0077]接下來,將說明如上構造的本實施例的觸點裝置的操作。首先,當可移動軸8通過 電磁裝置(驅動單元)2向上移位時,連接到可移動軸8的彈簧接收部7和保持部5因此也 向上移位。然后,可移動接觸器35也由于此移位而向上移動,并且可移動觸點34與相應的 固定觸點32接觸,從而觸點進入導通狀態。此時,因為如上所述調整了擠壓彈簧 36對可移 動接觸器35的壓力,所以多個觸點裝置中的每一個中的工作在可移動觸點34和固定觸點 32之間的壓力能夠被設置成大致彼此相等。因此,不需要增大電磁裝置2的尺寸,并且能夠 防止觸點裝置的尺寸增大。
[0078] 此外,因為調整板61被容納在第一和第二側板52a和52b之間,所以用于容納調 整板61的空間不需要單獨地提供,并且結果能夠防止觸點裝置的尺寸增大。
[0079] 此外,在本實施例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和彈簧負載調整方法中,通過改變調整板 6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能夠調整初始壓力,通過在調整之后將調整板61固定到第一和第 二側板52a和52b可以維持調整之后的初始壓力。因此,因為不需要分離的構件以調整初 始壓力和在調整之后維持初始壓力,所以能夠防止制造成本增大。
[00S0] 此外,例如在電磁式繼電器中,如圖6A和6B所示,使用如上所述的本實施例的觸 點裝置。
[0081] 在該電磁式繼電器中,如圖6々、68、7八、78以及8么至8(:所示,通過一體地組合電磁 裝置(驅動單元)2和觸點裝置3而構造的內單元裝置1被容納在具有中空箱體形狀的殼 體4中。在下文中,圖ΘΑ中的上、下、左和右方向被用作參考,并且與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 垂直的方向被定義為前后方向。
[0082]電磁裝置2包括:線圈骨架21,圍繞該線圈骨架21纏繞勵磁繞線22 ;-對線圈端 子23,勵磁繞線22的兩端分別連接到該一對線圈端子23 ;靜態芯部24,其被安裝和固定在 線圈骨架21中;可移動芯部25 ;磁軛26 ;以及復位彈簧27。
[0083]線圈骨架21由樹脂材料以大致柱形的形狀形成,其中該柱形形狀具有形成在線 圈骨架21的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和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的凸緣部21a 和21b,并且勵磁繞線22在凸緣部21a和21b之間纏繞在柱體部21c上。此外,柱體部21c 在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側的內徑比在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側的內徑大。 [0084]如圖SC所示,勵磁繞線 22的端部分別連接到設置在線圈骨架21的凸緣部21a(參 考圖部)上的一對端子部κι,并且經由導線丨22分別連接到一對線圈端子 23,其中各根導 線連接到端子部121。
[0085]線圈端子23由諸如銅的導電材料形成,并且通過釬焊等而連接到相應的導線 122。
[0086]如圖6A所示,磁軛26包括設置在線圈骨架w的上端側的磁軛板261,設置在線 圈骨架21的下端側的磁軛板262,以及分別從磁軛板262的右端和左端(第二方向上的兩 端)朝向磁軛板262延伸的一對磁軛板263。
[0087]磁軛板261以大致矩形的板狀形狀形成,凹部26a形成在磁軛板261的上表面側 的大致中心處,并且插入孔26c形成在凹部26a的大致中心處。
[0088] 此外,底部為筒狀的并且具有形成在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凸緣部28a 的筒狀構件28被插入到該插入孔26c中,并且凸緣部28a被定位在磁軛板261和凸緣部 21a之間。在本文中,由磁性材料以大致柱體形狀形成的可移動芯部25被設置在筒狀構件 28的筒狀部2Sb的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側。此外,在該筒狀部 28b中,由磁性材料 以大致柱體形狀形成的靜態芯部24被設置成在軸向方向上與可移動芯部25相對。
[0089] 此外,大致盤狀形狀并且其外周邊緣部被固定到磁軛板261的插入孔26c的開口 外周邊緣的蓋構件45被設置在磁輒板261的上表面上,并且蓋構件45防止靜態芯部24滑 動。此外,在蓋構件45的大致中心部分處的部分向上以大致柱體的形狀凹陷從而形成凹部 45a,并且形成在靜態芯部24的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凸緣部24a被容納在凹部 45a內部。
[0090] 此外,由磁性材料以柱體形狀形成的套管264被安裝在形成在線圈骨架21的下端 側的內周面和筒狀構件28的外周面之間的空間中。此外,套筒264與磁軛板261至263、靜 態芯部24和可移動芯部25 -起形成了磁路。
[0091] 復位彈簧27經過靜態芯部24的通孔(內徑)24b,該復位彈簧27的下端(第一方 向上的第二端)與可移動芯部25的上表面(第一方向上的一個表面)接觸,并且該復位彈 簧27的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與蓋構件45的下表面(第一方向上的一個表面)接 觸。這里,復位彈簧27以收縮的狀態被設置在可移動芯部25和蓋構件45之間,并且彈性 地向下偏置可移動芯部25。
[0092] 接下來,觸點裝置3包括殼體31、一對固定端子33、可移動接觸器35、擠壓彈簧 36、保持部5、調整板61、磁軛62、彈簧接收部7以及可移動軸8。
[0093] 可移動軸8以在上下方向上延長的大致圓形桿狀形狀形成,并且螺紋槽形成在下 端S3的一側從而形成螺紋部81。此外,可移動軸8的下端83的一側經過形成在蓋構件45 的凹部大致中心處的插入孔45b,并且穿過復位彈簧27,并且螺紋部81沿著軸向方向 旋擰到形成在可移動芯部25中的螺紋孔25a。因此,可移動軸8與可移動芯部25連接在一 起。此外,可移動軸8的上端82連接到彈簧接收部7。
[0094] 殼體31由諸如陶瓷的耐熱材料以中空箱體的形狀形成,該殼體的下表面被打開 并且兩個通孔31a并排地設置在殼體31的上表面。
[0095] 各個固定端子33由諸如銅的導電材料以大致柱體的形狀形成,凸緣部33a形成在 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固定觸點32被設置在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固定 端子33被插入到殼體31的相應的通孔3la中,并且在凸緣部33a從殼體31的上表面突出 的情況下通過銅焊而被結合到殼體31。
[0096] 此外,如圖6A所示,聯接體3S的一端381 (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通過銅焊被接 合到殼體31的開口外周邊緣。此外,聯接體38的另一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通過銅 焊而接合到磁軛板261。
[0097] 此外,絕緣構件39被設置在殼體31的開口部使得在固定觸點32和可移動觸點34 之間產生的電弧與殼體31和聯接體38之間的接合部隔絕開。
[0098] 絕緣構件39由諸如陶瓷或合成樹脂的絕緣材料以大致中空矩形四面體形狀形 成,其中該絕緣構件39的上表面是打開的,并且外周壁的上端(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側與 殼體31的外周壁的內表面接觸。因此,由固定觸點32和可移動觸點34構成的接觸部與殼 體31和聯接體38之間的接合部隔絕開。
[00"] 此外,可移動軸8插入到其中的插入孔3%形成在絕緣構件39的內底表面的大致 中心位置處。
[0100]殼體4由樹脂材料以大致矩形箱體形狀形成并且包括上表面開口的中空箱體形 狀的殼主體41以及中空箱體形狀的覆蓋殼主體41的開口的蓋42。
[0101] 殼主體41在左右側壁的相應的前端設置有突出部141,在每個突出部中形成有當 電磁式繼電器通過螺釘而被固定到安裝面時使用的插入孔141a。此外,階梯41a形成在殼 主體41的上端側(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開口外周邊緣,并且上端側的外周的尺寸比下 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側的尺寸小。此外,安裝有線圈端子23的相應的端子部23b的 一對狹槽41b形成在階梯41a中。此外,一對凸部41c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設置在階梯41a 上。
[0102]蓋42以具有開口底面的中空箱體形狀形成,并且形成有一對孔42a在當蓋42被 安裝到殼主體41時殼主體41的凸部41c分別安裝到該對孔42a中。此外,用于將蓋42的 上表面劃分為尺寸大致相同的左右部分的分區部42c形成于蓋42的上表面上。分別插入 有固定端子33的插入孔42形成在上表面的由分區部42c所劃分的相應部分中。
[0103] 此外,如圖8C所示,當由電磁裝置2和觸點裝置3所構成的內單元裝置1被容納 在殼體4中時,具有大致矩形形狀的下側墊層橡膠43位于線圈骨架21的下端的凸緣部21b 和殼主體41的下表面之間。然后,具有插入孔44a的上側墊層橡膠44位于殼體31和蓋42 之間,其中固定端子33的凸緣部33a分別插入到該插入孔44a中。
[0104] 在具有上述構造的電磁式繼電器中,可移動芯部25由于復位彈簧27的偏置力而 向下滑動,并且可移動軸8也與之一起向下滑動。被調整板61向下壓的可移動接觸器35 由此和調整板61 -起向下移動。因此,在初始狀態中,可移動觸點34與固定觸點32分開。
[0105] 然后,當電流施加到勵磁繞線22并且可移動芯部25由于被靜態芯部24吸引而向 上滑動時,聯接到可移動芯部25的可移動軸8也與此滑動一起而向上移動。因此,連接到 可移動軸8的彈簧接收部7 (保持部5)朝向固定觸點32移動,并且可移動接觸器35也根 據此運動而向上移動。然后,可移動觸點34與相應的固定觸點32接觸,從而觸點進入導通 狀態。
[0106] 此外,當勵磁繞線22的電流被切斷時,可移動芯部25由于復位彈簧27的偏置力 而向下滑動,可移動軸8也根據此滑動而向下移動。因此,因為彈簧接收部7(保持部5)也 向下移動并且可移動接觸器35也根據此運動而向下移動,所以可移動觸點34與固定觸點 32分開。
[0107] 因為上述的電磁式繼電器包括本實施例的觸點裝置,所以可以輕易地調整初始壓 力。此外,因為多個觸點裝置之間的初始壓力的波動性被降低,所以不需要增大電磁裝置2 的尺寸,并且能夠防止觸點裝置的尺寸增大。
[0108] 在圖1所示的觸點裝置中,應當注意到雖然與可移動接觸器35分離地設置一對可 移動觸點34,并且該對可移動觸點34設置成固定到可移動接觸器35,但是本實施例的觸點 裝置不限于上述的構造。如圖9所示,一對可移動觸點34a可以是可移動接觸器35的一部 分并且與可移動接觸器35 -體地設置。也就是,在圖9所示的可移動接觸器35中,該可移 動接觸器35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兩端是可移動觸點34a的區域。可移動觸點34a 的區域在可移動軸8的軸向方向(第一方向)上相對于可移動接觸器35的中心部:3?而 朝向上側(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側)凸起,也就是朝向固定觸點32所在側。換句話說,可移 動接觸器35從第三方向觀察是以凹陷的形狀形成。在如圖 9所示的觸點裝置中,由于可移 動軸8的移動,一體地形成有可移動觸點34的可移動接觸器35也被移動,并且使得可移動 觸點34與固定觸點 32接觸和分離。
[0109]雖然已經在優選的實施例中說明了本發明,但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 情況下,也就是不脫離權利要求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多種修改和變型。
【權利要求】
1. 一種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所述觸點裝置包括: 固定端子,分別包括固定觸點; 可移動接觸器,包括位于其一個表面上的、與相應的固定觸點接觸和分開的可移動觸 點; 擠壓彈簧,其在所述可移動觸點的移動方向上伸展和收縮從而將所述可移動接觸器向 所述固定觸點偏置; 調整板,其與所述可移動接觸器的所述一個表面接觸; 保持部,包括底板和側板,所述底板與所述調整板一起在所述可移動觸點的所述移動 方向上夾持所述可移動接觸器和所述擠壓彈簧,所述側板延伸自所述底板,所述可移動接 觸器的側端與所述側板滑動接觸; 可移動軸,其一端側聯接到所述保持部;以及 驅動單元,其構造為在軸向上驅動所述可移動軸使得所述可移動觸點與相應的所述固 定觸點接觸和分開, 其中,所述保持部被劃分成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 其中,所述底板包括設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底板和設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 二底板, 其中,所述側板包括設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側板和設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 二側板,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以彼此分開的狀態設置,并且通過彼此面對的所述第一 側板和第二側板夾持所述調整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經由所述調整板彼此電連接, 以及 其中,通過在所述擠壓彈簧的伸展和收縮的方向上移動所述調整板來改變所述底板和 所述調整板之間的距離,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側板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調整板在所述擠壓 彈簧對所述可移動接觸器的壓力是預定值的位置處經受電阻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擠壓 彈簧彼此絕緣。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所述觸點裝置還包 括設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擠壓彈簧之間的彈簧接收部,以及 其中,所述彈簧接收部由具有電絕緣性能的材料形成。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 其中,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側板是經由第一彎曲部而連續 的, 其中,在所述第二保持部中,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側板是經由第二彎曲部而連續 的, 其中,所述彈簧接收部被設置到所述底板,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彎曲部從所述彈簧接收部露出。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所述彈簧接收部包 括在外表面上彼此面對的平面。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 其中,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側板的面對所述第二側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第二凸 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側板的面對所述第一側板的第二表面上,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凸部的末端與所述調整板接觸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和第二側 板的每一個以及所述調整板經受凸焊。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 所述第一凸部通過從第三表面側擠壓而形成在所述第一側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側,所述 第三表面是所述第一側板的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凸部通過從第四表 面側擠壓出而形成在所述第二側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側,所述第四表面是所述第二側板的與 所述第二表面相對的表面。
8. 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多個所述第一凸部 形成在所述第一側板上,并且多個所述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側板上。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多個所述第一凸部形 成在所述第一側板的同一平面上,并且多個所述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側板的同一平面 上。
10. 根據權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在所 述第一側板中,作為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表面的第三表面以平面形狀形成,并且在所述 第二側板中,作為與所述第二表面相對的表面的第四表面以平面形狀形成。
11. 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所述 保持部包括在所述可移動觸點的所述移動方向上與所述底板相對的開口部,并且覆蓋所述 開口部的所述調整板被焊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側板中的每一個。
12. 根據權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所述 調整板覆蓋有鍍層。
13. 根據權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結構,其中,所述 調整板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所述保持部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14. 一種觸點裝置的彈簧負載調整方法,所述觸點裝置包括: 固定端子,分別包括固定觸點, 可移動接觸器,包括位于其一個表面上的、與相應的固定觸點接觸和分開的可移動觸 點, 擠壓彈簧,其在所述可移動觸點的移動方向上伸展和收縮從而將所述可移動接觸器向 所述固定觸點偏置, 調整板,其與所述可移動接觸器的所述一個表面接觸, 保持部,包括底板和側板,所述底板與所述調整板一起在所述可移動觸點的所述移動 方向上夾持所述可移動接觸器和所述擠壓彈簧,所述側板延伸自所述底板,所述可移動接 觸器的側端與所述側板滑動接觸, 可移動軸,其一端側聯接到所述保持部,以及 驅動單元,其構造為在軸向上驅動所述可移動軸使得所述可移動觸點與相應的所述固 定觸點接觸和分開, 其中,所述保持部被劃分成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 其中,所述底板包括設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底板和設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 二底板, Μ 其中,所述側板包括設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側板和設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 二側板,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以彼此分開的狀態設置,并且通過彼此面對的所述第一 側板和第二側板夾持所述調整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經由所述調整板彼此電連接, 以及 其中,通過在所述擠壓彈簧的伸展和收縮的方向上移動所述調整板來改變所述底板和 所述調整板之間的距離,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側板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調整板在所述擠壓 彈簧對所述可移動接觸器的壓力是預定值的位置處經受電阻焊。
【文檔編號】H01H49/00GK104221119SQ201380019143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9日
【發明者】稷本英樹, 朝倉拓和, 山田哲也, 山本律, 關直貴, 島利幸, 稻富直喜, 池田陽司 申請人: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