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及電子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包括電訊傳輸元件及分別連接于其兩端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第一連接器包含絕緣本體及一排端子,絕緣本體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組裝部、第一側壁及兩第二側壁,組裝部相對于第一側壁設置,數個端子槽道從第一端沿第一側壁延伸至第二端,端子設置于相應的端子槽道中,端子具有彈性接觸區、固持區及焊接區,彈性接觸區凸出于第一側壁面向組裝部的一側,固持區固定于絕緣本體,焊接區曝露出絕緣本體之外;電訊傳輸元件具有數個芯線,芯線電性連接于焊接區。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具有上述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的電子系統。
【專利說明】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及電子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連接基板與儲存裝置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
【背景技術】
[0002]Serial ATA是一種用于儲存裝置(如硬盤、⑶-R0M、DVD)與主機板間的高速傳輸接口。因為Serial ATA具有眾多優勢,其已逐漸替代傳統的Parallel ATA與Ultra ATA接口。通常,傳統Serial ATA線纜包括電源線纜及訊號線纜,分別組裝于一與主機板上的對接連接器配接的線纜連接器的末端。
[0003]現有的Serial ATA線纜連接器并無法直接在主機板內部達成電性連接,兩者之間必需通過兩個連接器(包含線纜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達成電性連接。然而在趨于薄型化與輕型化的可攜式裝置中,其有限的內部空間與尺寸造成線纜與主機板之間連接的不便,且對接連接器焊接于主機板后不易分離,重工不易。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在連接器因故損壞后,便于進行拆換或/及重工,能夠降低成本的電訊傳輸組件連接器組合及電子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訊傳輸組件連接器組合,若連接器因故損壞,拆換或/及重工容易,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000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組裝容易且定位效果較佳的電子系統。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 一種可與基板組裝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包括電訊傳輸元件、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連接于所述電訊傳輸元件一端;所述第二連接器連接于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另一端,所述第一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本體及一排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具有一第一端、相對于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至少一組裝部、連接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第一側壁及兩相對的第二側壁,所述組裝部相對于所述第一側壁設置,數個端子槽道從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側壁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端子設置于相應的所述端子槽道中,每一所述端子皆具有一彈性接觸區、一固持區及一焊接區,所述彈性接觸區凸出于所述第一側壁面向所述組裝部的一側,所述固持區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焊接區曝露出所述絕緣本體之外;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具有數個芯線,所述芯線一端電性連接于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區。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連接器包含所述絕緣本體及一排所述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具有所述第一端、第二端、組裝部、第一側壁及兩相對的所述第二側壁,所述組裝部相對于所述第一側壁設置,所述端子具有彈性接觸區、固持區及焊接區,所述彈性接觸區凸出于所述第一側壁面向所述組裝部的一側。藉此設計,所述彈性接觸區可以通過彈性抵觸與所述基板的電性接點達成電性連接,而不需要進行焊接固定,因此若連接器因故損壞,拆換或/及重工容易,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0010]較佳地,所述第一連接器還包含一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絕緣本體的所述第二端處,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設有數個與所述芯線對應的容置槽,數個所述芯線分別容置且固定于數個所述容置槽。
[0011]具體地,所述絕緣本體具有一本體上部及一本體下部,所述本體上部底側形成一安裝面,所述組裝部形成于所述本體下部。
[0012]更具體地,兩所述第二側壁延伸并形成凸出于所述第二端的兩臂體,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設置于兩所述臂體之間,所述安裝面延伸至兩所述臂體底側。
[0013]進一步地,兩所述臂體相向的一側各設有一卡接導槽,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兩側形成有卡接塊,兩所述卡接塊分別卡接于兩所述卡接導槽。
[0014]較佳地,所述端子的所述彈性接觸區彎折呈圓弧型或V型,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區呈水平狀。
[0015]較佳地,所述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還包括一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包覆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金屬殼體形成有數個接地彈片,所述接地彈片抵觸于相對應的所述端子。
[001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系統,包括基板、儲存裝置及所述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其中所述基本的所述舌板插置于所述絕緣本體的所述組裝部,所述端子的所述彈性接觸區抵觸于所述電性接點,使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基板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器與所述儲存裝置的所述第三連接器電性連接。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電子系統中所述基板的所述舌板插置于所述組裝部的所述插槽中,所述端子的彈性接觸區壓接于所述基板的電性接點,使得第一連接器與基板之間可以分離,重工容易,也可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0018]另,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連接器的所述組裝部可穿設于所述基板的組裝孔中,使所述第一連接器沉入所述基板,以形成沉板式的設置,可大幅的降低所述第一連接器位于所述基板上的高度,使所述第一連接器的設置及運用更加彈性可變。
[0019]較佳地,所述基板設有鄰接于所述舌板的至少一組裝孔,所述絕緣本體的所述組裝部穿設于所述組裝孔中,所述絕緣本體的兩所述第二側壁外緣各設有突起部,所述組裝孔邊緣設有定位槽,所述突起部卡扣于所述定位槽中。
[0020]具體地,所述絕緣本體的兩所述第二側壁外緣各設有一滑槽,兩所述滑槽分別滑動套接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組裝孔的兩側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0022]圖2為圖1的第一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器連接電訊傳輸元件的立體圖。
[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器與基板的立體圖(一)。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器與基板的立體圖(二)。
[0027]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器與基板的立體圖(三)。[0028]圖8為本實用新型電子系統的立體分解圖。
[0029]圖9為圖8的電子系統的立體組合圖。
[0030]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器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0031]圖11為圖10的第一連接器與基板的立體圖(一)。
[0032]圖12為圖10的第一連接器與基板的立體圖(二)。
[0033]圖13為圖10的第一連接器與基板的立體圖(三)。
[0034]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連接器又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35]圖15為圖14的第一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0036]圖16為圖14的第一連接器連接電訊傳輸元件的立體圖。
[0037]圖17為圖14的第一連接器與基板的立體圖(一)。
[0038]圖18為圖14的第一連接器與基板的立體圖(二)。
[0039]圖19為圖14的第一連接器與基板的立體圖(三)。
【具體實施方式】
[0040][第一實施例]
[0041]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供與一基板組裝。電訊傳輸兀件連接器組合包括一電訊傳輸兀件100、一第一連接器200及一第二連接器300 (如圖8所示)。電訊傳輸元件100可為線纜、軟性排線(Flexible Flat Cable,FFC)或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等傳輸元件。第一連接器200連接于電訊傳輸兀件100 —端,第二連接器300則連接于電訊傳輸兀件100另一端。
[0042]第一連接器200包含一絕緣本體I及一排端子2。以塑料材料制成的絕緣本體I具有一第一端11、相對于第一端11的一第二端12、至少一組裝部13、連接第一端11與第二端12的至少一第一側壁14及兩相對的第二側壁15。組裝部13相對于第一側壁14設置并開設有位于第一端11的插槽。在本實施例中,絕緣本體I更區分為一本體上部Ia及一本體下部lb。本體上部Ia底側具有一安裝面lc,組裝部13形成于本體下部lb,其中安裝面Ic投影面積大于組裝部13的投影面積。
[0043]數個端子槽道16從第一端11沿第一側壁14的內側延伸至第二端12,端子2設置于相應的端子槽道16中,端子槽道16的部分外露于第一側壁14。絕緣本體I的兩第二側壁15外緣可各設有一滑槽17及一突起部18,滑槽17可從第一端11沿第二側壁15延伸至第二端12,且突起部18在大概中間的位置突出于滑槽17。
[0044]端子2以導電性良好的金屬或其合金材料制成,每一端子2皆具有一彈性接觸區21、一固持區22及一焊接區23。彈性接觸區21連接于固持區22 —端,焊接區23連接于固持區22另一端。彈性接觸區21可彎折呈圓弧型或V型等,焊接區23較佳但不限制呈水平狀。端子2的彈性接觸區21分別于端子槽道16中凸出于第一側壁14面向組裝部13的一偵U,以便于與基板的電性接點(圖未繪示)電性耦接。固持區22固定于絕緣本體I的端子槽道16兩側壁,焊接區23則曝露出絕緣本體I。
[0045]在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200還包含一以塑料材料制成的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3。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3設置于絕緣本體I的第二端12處。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3設有數個容置槽31,容置槽31與上述端子槽道16對應設置。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3組裝于絕緣本體I的方式并不限制,例如圖2及圖3所示,第一側壁14與第二側壁15朝第二端12的方向延伸凸出并形成兩臂體19。在本實施例中,安裝面Ic較佳延伸至兩臂體19底面,且于兩臂體19相向的一側各設有一卡接導槽191,供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3組裝設置。如圖2所示,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3兩側形成有卡接塊32,兩卡接塊32卡接于兩卡接導槽191,使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3得以卡接固定于絕緣本體I。
[0046]如圖4所示,電訊傳輸元件100具有數個芯線101,芯線101可容置且固定于容置槽31。芯線101可利用熱棒(hot bar)熱壓方式固定于容置槽31,芯線101可在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3組裝于絕緣本體I前或后固定于容置槽31。電訊傳輸元件100的芯線101 —端電性連接于端子2的焊接區23。
[0047]請一并參閱圖5,當焊接完電訊傳輸元件100的第一連接器200與基板400組裝時,如圖所示,基板400 (如主機板或電路板)較佳是在內部具有舌板402并形成有組裝孔401的基板400。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實施例中,舌板402亦可設置于基板400的側緣,組裝孔401則為一開放式的開孔。舌板402 —表面設有數個電性接點403,與上述端子2的彈性接觸區21相對應,且組裝孔401邊緣可設有定位槽404,供與突起部18卡合定位。
[0048]第一連接器200由上而下的組裝于基板400 (如圖6所示),使絕緣本體I的安裝面Ic頂抵于基板400頂面而擋止定位。換言之,當組裝部13組裝于基板400的組裝孔401時,安裝面Ic與基板400的表面是抵觸的。組裝部13則穿過于組裝孔401中,使第一連接器200沉入基板400。如圖5所示,當安裝面Ic頂抵于基板400頂面時,兩滑槽17恰與基板400的狹槽405對應并滑動套設于所述組裝孔401的兩側壁,因此可將第一連接器200沿狹槽405方向推動(如圖7所示),突起部18卡扣于相對應的定位槽404中,使第一連接器200可穩固的定位于基板400上。如圖7所不,此時基板400的舌板402插置于絕緣本體I的組裝部13上開設的插槽中,且使端子2的彈性接觸區21壓接于電性接點403,使第一連接器200與基板400得以達成電性連接。
[0049][第二實施例]
[0050]請參閱圖8及圖9,本實用新型另提供一種電子系統,包括一基板400、一儲存裝置500及一前述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儲存裝置500設有一第三連接器501,其中第一連接器200與基板400電性連接,第二連接器300與儲存裝置500的第三連接器501電性連接,如此互傳訊號。第一連接器200與基板400電性連接的構造已在第一實施例中詳述,不再加以贅述。
[0051][第三實施例]
[0052]請參閱圖10,繪示一種焊接電訊傳輸元件100的精簡結構的第一連接器200示意圖。換言之,如圖10所示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200不具前述實施例的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200的組裝部13設有兩個,兩組裝部13分別設于鄰近兩第二側壁15處(左右兩側)。請一并參閱圖11至圖13,本實施例的基板400對應于兩組裝部13而設置有兩組裝孔401。兩組裝部13可穿設于兩組裝孔401中,再平行移入狹槽405。此時,基板400的舌板402插置于絕緣本體I的兩組裝部13之間,端子2的彈性接觸區21壓接于電性接點403,使第一連接器200與基板400電性連接。本實施例的優點是,僅需較小的基板400空間即能達到與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電性耦接的特點。
[0053][第四實施例][0054]請參閱圖14至圖16,在本實施例中,設計另一種第一連接器200結構,一體成型結構的絕緣本體I與一體成型設計的端子2組裝。絕緣本體I具有一第一端11、相對于第一端11的一第二端12、至少一組裝部13、連接第一端11與第二端12的至少一第一側壁14及兩相對的第二側壁15。在本實施例中,組裝部13設有兩個,兩組裝部13分別設于鄰近兩第二側壁15處,且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3 —體成型的設置于絕緣本體I的第二端12處。數個端子槽道16從第一端11沿第一側壁14延伸至第二端12,端子2設置于相應的端子槽道16中。
[0055]每一端子2皆具有一彈性接觸區21、一固持區22及一焊接區23。彈性接觸區21連接于固持區22 —端,焊接區23連接于固持區22另一端。端子2的彈性接觸區21分別由端子槽道16向第一側壁14面向組裝部13的一側凸出,以便于與基板的電性接點電性耦接。固持區22固定于絕緣本體I的端子槽道16兩側壁,焊接區23則曝露出絕緣本體I。
[0056]另,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200還可以包括一金屬殼體4,金屬殼體4包覆于絕緣本體I,且同時包覆于電訊傳輸兀件固定座3及電訊傳輸兀件100局部,金屬殼體4形成有數個接地彈片41,接地彈片41抵觸于相對應的端子2,以提供接地的效果。
[0057]請一并參閱圖17至圖19,本實施例基板400對應于兩組裝部13而設置有兩組裝孔401,兩組裝部13可穿設于兩組裝孔401中,基板400的舌板402插置于絕緣本體I的兩組裝部13之間,端子2的彈性接觸區21壓接于電性接點403,使第一連接器200與基板400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金屬殼體4的兩側外緣可各設有一突起部42,突起部42可卡扣于相對應的定位槽404中,使第一連接器200可穩固的定位于基板400上。
[0058]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連接器200包含所述絕緣本體I及一排所述端子2,所述絕緣本體I具有所述第一端11、第二端12、組裝部13、第一側壁14及兩相對的所述第二側壁14,所述組裝部13相對于所述第一側壁14設置,所述端子2具有彈性接觸區21、固持區22及焊接區23,所述彈性接觸區21凸出于所述第一側壁14面向所述組裝部13的一側。藉此設計,所述彈性接觸區21可以通過彈性抵觸與所述基板400的電性接點達成電性連接,而不需要進行焊接固定,因此若連接器因故損壞,拆換或/及重工容易,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由于本電子系統中所述基板400的所述舌板402插置于所述組裝部13,所述端子2的彈性接觸區21壓接于所述基板400的電性接點,使得第一連接器200與基板400之間可以分離,重工容易,也可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0059]另,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連接器200的所述組裝部13可穿設于所述基板400的組裝孔401中,使所述第一連接器200沉入所述基板400,以形成沉板式的設置,可大幅的降低所述第一連接器200位于所述基板400上的高度,使所述第一連接器200的設置及運用更加彈性可變。
[0060]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并據以實施,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與一基板組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包括: 電訊傳輸兀件; 第一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連接于所述電訊傳輸元件一端;以及 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二連接器連接于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本體及一排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具有一第一端、相對于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至少一組裝部、連接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第一側壁及兩相對的第二側壁,所述組裝部相對于所述第一側壁設置,數個端子槽道從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側壁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端子設置于相應的所述端子槽道中,每一所述端子皆具有一彈性接觸區、一固持區及一焊接區,所述彈性接觸區凸出于所述第一側壁面向所述組裝部的一側,所述固持區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焊接區曝露出所述絕緣本體之外;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具有數個芯線,所述芯線一端電性連接于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器還包含一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絕緣本體的所述第二端處,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設有數個與所述芯線對應的容置槽,數個所述芯線分別容置且固定于數個所述容置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具有一本體上部及一本體下部,所述本體上部底側形成一安裝面,所述組裝部形成于所述本體下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兩所述第二側壁延伸并形成凸出于所述第二端的兩臂體,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設置于兩所述臂體之間,所述安裝面延伸至兩所述臂體底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兩所述臂體相向的一側各設有一卡接導槽,所述電訊傳輸元件固定座兩側形成有卡接塊,兩所述卡接塊分別卡接于兩所述卡接導槽。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所述彈性接觸區彎折呈圓弧型或V型,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區呈水平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還包括一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包覆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金屬殼體形成有數個接地彈片,所述接地彈片抵觸于相對應的所述端子。
8.—種電子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一舌板,所述舌板設有數個電性接點; 儲存裝置,所述儲存裝置設有一第三連接器;以及 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訊傳輸元件連接器組合,其中所述基板的所述舌板插置于所述絕緣本體的所述組裝部,所述端子的所述彈性接觸區抵觸于所述電性接點,使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基板電性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器與所述儲存裝置的所述第三連接器電性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設有鄰接于所述舌板的至少一組裝孔,所述絕緣本體的所述組裝部穿設于所述組裝孔中,所述絕緣本體的兩所述第二側壁外緣各設有突起部,所述組 裝孔邊緣設有定位槽,所述突起部卡扣于所述定位槽中。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的兩所述第二側壁外緣各設有一滑槽,兩所述滑槽分別滑動套接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組裝孔的兩側壁。
【文檔編號】H01R13/502GK203574208SQ201320812899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1日
【發明者】蘇愉勝 申請人:艾恩特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立信杰(東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