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包括依次連接的襯底層、AZO薄膜層、P型非晶硅碳薄膜層、I型非晶硅薄膜層、N型非晶硅薄膜層、氧化鋅薄膜層、鋁薄膜層,所述襯底層采用硼硅磷酸鹽玻璃。本實用新型結構能更好地透過紫外光線,使得非晶硅薄膜可以吸收紫外光子的能量,并將光能轉換為電能,提高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尤其涉及一種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所用的襯底玻璃為鈉鈣硅玻璃,其紫外截止波長在380nm左右,即波長小于380nm的紫外光線不能透過玻璃襯底進入非晶娃薄膜光電吸收層,因此,損失了對這一部分光線的利用。為了更好的利用太陽能光源,需要對此結構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是:一種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包括依次連接的襯底層、AZO薄膜層、P型非晶硅碳薄膜層、I型非晶硅薄膜層、N型非晶硅薄膜層、氧化鋅薄膜層、鋁薄膜層,所述襯底層采用硼硅磷酸鹽玻璃。
[0005]進一步的,所述襯底層的厚度為2.00-2.20mm。
[0006]進一步的,所述AZO薄膜層2的厚度為40 0-600nm,P型非晶硅碳薄膜層3的厚度為15-20nm,I型非晶硅薄膜4的厚度為400_500nm,N型非晶硅薄膜5的厚度為20_25nm,氧化鋅薄膜6的厚度為80-100nm,鋁薄膜層7的厚度為180_200nm。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結構能更好地透過紫外光線,使得非晶硅薄膜可以吸收紫外光子的能量,并將光能轉換為電能,提高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1、襯底層,2、AZ0薄膜層,3、P型非晶硅碳薄膜層,4、1型非晶硅薄膜層,5、N型非晶硅薄膜層,6、氧化鋅薄膜層,7、鋁薄膜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的一種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包括依次連接的襯底層1、AZO薄膜層2、P型非晶硅碳薄膜層3、I型非晶硅薄膜層4、N型非晶硅薄膜層5、氧化鋅薄膜層6、鋁薄膜層7,所述襯底層I采用硼硅磷酸鹽玻璃。
[0012]進一步的,所述襯底層I的厚度為2.00-2.20mm。
[0013]進一步的,所述AZO薄膜層2的厚度為400-600nm,P型非晶硅碳薄膜層3的厚度為15-20nm,I型非晶硅薄膜4的厚度為400_500nm,N型非晶硅薄膜5的厚度為20_25nm,氧化鋅薄膜6的厚度為80-100nm,鋁薄膜層7的厚度為180_200nm。
[0014]本結構的襯底層I為硼硅磷酸鹽玻璃,其厚度為2.00-2.20_,通過調整玻璃組成中Si02、B203、P205的比例,使得其在25-500°C的平均熱膨脹系數為55-60Xl(T/°C,其在200-300nm的平均紫外光透過率為50%_55% ;將其余各層依次鍍膜。
[0015]以此硼硅磷酸鹽玻璃作為襯底板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與常規的以鈉鈣硅酸鹽玻璃為襯底板的太陽能電池芯板的光電轉換效率相比,其提高了約0.5%,相同工藝條件下兩者的電流密度與光電轉換效率分別為12.51mA/cm2 (鈉鈣硅酸鹽玻璃)、12.92mA/cm2 (硼硅磷酸鹽玻璃)與8.2% (鈉鈣硅酸鹽玻璃)、8.7% (硼硅磷酸鹽玻璃)。
[0016]本實施例只用作對本裝置功能的解釋,并不作為對本裝置的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裝置結構進行的簡單替換,包含在本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襯底層(I)、AZO薄膜層(2)、P型非晶硅碳薄膜層(3)、1型非晶硅薄膜層(4)、N型非晶硅薄膜層(5)、氧化鋅薄膜層(6 )、鋁薄膜層(7 ),所述襯底層(I)采用硼硅磷酸鹽玻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層(I)的厚度為 2.00-2.2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AZO薄膜層(2)的厚度為400-600nm,P型非晶硅碳薄膜層(3)的厚度為15_20nm,I型非晶硅薄膜(4)的厚度為400-500nm,N型非晶硅薄膜(5)的厚度為20_25nm,氧化鋅薄膜(6)的厚度為80-100nm,鋁薄膜層(7)的厚度為180_200nm。
【文檔編號】H01L31/0445GK203589047SQ201320701823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明者】王蕓, 馬立云, 崔介東 申請人: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 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