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防水開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型防水開關,其包括一外殼;二操作鈕,分別活動地裝設于外殼的左右兩側,一底座,裝設于外殼中;二端子,分別裝設于底座的左右兩側,每一端子沿左右方向貫設一收容槽;一連接件,裝設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二端子的收容槽之間;二活動件,其具有固定于所述收容槽的一固定部,固定部向外彎折延伸一接觸部;其中,推動操作鈕,操作鈕將推動接觸部向內運動,并使接觸部抵接于連接件。進而實現兩個端子之間的電性導通,解決現有的電器插頭在插入插座時由于人為原因導致插頭傾斜、偏位、松動,接觸不良現象,防止電器的損毀,還可以起到即插即用的功能,從而起到節電的效果。
【專利說明】微型防水開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開關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微型防水開關。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電器插頭,其包括一絕緣本體,以及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中的一插件,所述插件用以插入插座,并和插座電性導接,以實現電信號的導通,由于插頭需人工插入到插座中,很容易導致插頭傾斜、偏位、松動,從而導致接觸不良,甚至會出現打火、燒損等不良現象,最終造成電器損壞,還有當插頭在潮濕的環境中使用時,很容易導致插件的生銹,導致接觸不良,甚至會出現信號中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可機械造作的微型防水開關。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微型防水開關,其包括:一外殼,其具有中空的一收容腔;二操作鈕,分別活動地裝設于所述外殼的左右兩側,并部分深入到所述收容腔中;一底座,裝設于所述收容腔;二端子,分別裝設于所述底座的左右兩側,每一所述端子沿左右方向貫設一收容槽;一連接件,裝設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二端子的收容槽之間;二活動件,分別裝設于二所述收容槽,所述活動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收容槽的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向外彎折延伸一接觸部,所述接觸部凸伸出所述端子的板面;其中,推動所述操作鈕,所述操作鈕將推動所述接觸部向內運動,并使所述接觸部抵接于所述連接件。
[0005]進一步地,所述外殼具有一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向下凹設一卡槽,所述卡槽中裝設一操作柄。
[0006]更進一步地,所述操作柄包括收容于所述卡槽中的一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向外并向下彎折延伸一壓接部,所述壓接部位于所述操作鈕的外側,所述壓接部向外彎折延伸一操作部。
[0007]進一步地,所述底座具有固持于所述收容腔的一平板部,所述端子卡持于所述平板部,所述平板部向上延伸一凸部,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向下凹設一楔形槽,所述連接件卡持于所述楔形槽中。
[0008]更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具有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位于所述凸部上,所述主體部的中部向下延伸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卡持于所述楔形槽。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主體部向左右方向延伸并進入收容槽中。
[0010]更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的數量為四,所述接觸部自上下兩個所述固定部的中點相向延伸形成。
[0011]進一步地,所述外殼的左右面分別向內凹設一卡孔,所述卡孔的內壁沿左右方向貫設一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所述卡孔的直徑。
[0012]更進一步地,所述卡孔中裝設一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的外側抵接一卡簧,所述卡簧的外邊緣抵接于所述卡孔的周邊。
[0013]更進一步地,所述操作鈕具有裝設于所述通孔中的一柱狀部,所述柱狀部的內端用以抵接所述接觸部,所述柱狀部的外端設置一受壓部,所述柱狀部環設一環形槽,所述環形槽裝設于所述防水圈的彈性孔中。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型防水開關,其包括:二操作鈕,分別活動地裝設于所述外殼的左右兩側,并部分深入到所述收容腔中;二端子,分別裝設于所述底座的左右兩側,每一所述端子沿左右方向貫設一收容槽;一連接件,裝設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二端子的收容槽之間;二活動件,分別裝設于二所述收容槽,所述活動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收容槽的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向外彎折延伸一接觸部,所述接觸部凸伸出所述端子的板面;推動所述操作鈕,所述操作鈕將推動所述接觸部向內運動,并使所述接觸部抵接于所述連接件,進而實現兩個端子之間的電性導通,解決現有的電器插頭在插入插座時由于人為原因導致插頭傾斜、偏位、松動,接觸不良現象,防止電器的損毀,還可以起到即插即用的功能,從而起到節電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立體分解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立體組合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局部的立體分解圖;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剖視圖;
[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4]如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微型防水開關,其包括一外殼1,其具有中空的一外殼11 ;二操作鈕2,分別活動地裝設于所述外殼I的左右兩側,并部分深入到所述外殼11中;一底座3,裝設于所述外殼11 ;二端子4,分別裝設于所述底座3的左右兩側,每一所述端子4沿左右方向貫設一收容槽41 ;每一所述端子4的上部的間距寬于下部的間距,所述端子4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板面,一連接件5,裝設于所述底座3,且位于所述二端子4的收容槽41之間;二活動件6,分別裝設于二所述收容槽41,所述活動件6具有固定于所述收容槽41的一固定部61,所述固定部61向外彎折延伸一接觸部62,所述接觸部62凸伸出所述端子4的板面;其中,推動所述操作鈕2,所述操作鈕2將推動所述接觸部62向內運動,并使所述接觸部62抵接于所述連接件5。
[0025]所述外殼I具有一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向下凹設一卡槽11,所述卡槽11呈長條狀,所述卡槽11的數量為二,分別沿前后方向設置,所述卡槽11中裝設一操作柄7,所述操作柄7包括收容于所述卡槽11中的一卡持部71,所述卡持部71可防止所述操作柄7從所述卡槽11中脫離,所述卡持部71向外并向下彎折延伸一壓接部72,所述壓接部72位于所述操作鈕2的外側,便于所述壓接部72擠壓所述操作鈕2,所述壓接部72向外彎折延伸一操作部73,便于使用者直接操作,所述外殼I的左右面分別向內凹設一卡孔12,所述卡孔12的內壁沿左右方向貫設一通孔13,所述通孔13和所述卡孔12均沿左右方向延伸設置,便于將所述操作鈕2裝入所述通孔13中,所述通孔13的直徑小于所述卡孔12的直徑,所述通孔13的中心線和所述卡孔12的中心線重合。
[0026]所述底座3具有固持于所述外殼11的一平板部31,所述平板部31用以將所述底座3固定于所述外殼11中,所述端子4卡持于所述平板部31,所述平板部31向上延伸一凸部32,所述凸部32的上表面向下凹設一楔形槽,所述連接件5卡持于所述楔形槽中,防止所述連接件5在使用的過程中與所述楔形槽脫離。
[0027]所述連接件5具有一主體部51,所述主體部51呈水平設置,所述主體部51位于所述凸部32上,所述主體部51的中部向下延伸一突出部52,所述突出部52卡持于所述楔形槽,所述主體部51向左右方向延伸并進入收容槽41中,便于所述主體部51的兩端與所述接觸部62的接觸。
[0028]所述活動件6呈方形,其由金屬材料制成,以增加所述活動件6的彈性,所述固定部61的數量為四,所述接觸部62自上下兩個所述固定部61的中點相向延伸形成,即位于上下方向上的兩個固定部61的中點分別向外延伸,它們的最終相交構成所述接觸部62,所述接觸部62呈條狀,由側視圖觀之,所述接觸部62呈弧狀,便于所述接觸部62的彈性運動。
[0029]所述卡孔12中裝設一防水圈8,所述防水圈8由橡膠材料制成,所述防水圈8的外側抵接一卡簧9,所述卡簧9呈圓狀,所述卡簧9的外邊緣抵接于所述卡孔12的周邊,防止所述防水圈8左右移動。
[0030]所述操作鈕2具有裝設于所述通孔13中的一柱狀部21,所述柱狀部21的內端用以抵接所述接觸部62,所述柱狀部21的外端設置一受壓部22,所述受壓部22位于所述壓接部72的內側,所述柱狀部21環設一環形槽23,所述環形槽23裝設于所述防水圈8的彈性孔中。
[0031]圖6和圖7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第二實施例中只是增加了端子4的數目,端子的數量為四,于所述底座3上呈均勻分布,且分別位于所述底座3的邊角處,其它并無變化,為了適應不同的生產需求和導接方式。第三實施例中只是在操作柄7上略有調整,操作柄7完全沒有開口,以增加操作柄7自身的強度,使其更加持久、耐用。
[0032]使用時,使用者可直接用手擠壓所述操作部73,所述操作部73將帶動所述壓接部72向內運動,所述壓接部72擠壓所述受壓部22,所述受壓部22受力后將向內運動,所述柱狀部21的內端擠壓所述接觸部62,所述接觸部62受力后將靠近所述主體部51,進而抵接于所述主體部51,由于左邊的運動情況和右邊的運動情況相同,進而使的左右兩邊的兩個所述接觸部62均抵接于所述主體部51的左右兩端,使兩個所述端子4電性導通,當撤去施加在操作柄7或操作鈕2上的外力后,接觸部62依靠自身的回彈力自動復位,進而推動操作鈕2和操作柄7同時復位,完成一個通斷動作。進而實現兩個端子4之間的電性導通,解決現有的電器插頭在插入插座時由于人為原因導致插頭傾斜、偏位、松動,接觸不良現象,防止電器的損毀,還可以起到即插即用的功能,從而起到節電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微型防水開關尺寸非常小,且有防塵防水的功能,從而解決在有限的潮濕的復雜空間中實現信號通斷功能;應用于類似逆變充電裝置中,在沒有插到位或偏移、松動、未插入的情況下,本微型防水開關不能被觸發,從而控制逆變裝置中不會有電壓電流輸出,從而防止觸電危險的發生,同時還可以起到即插即用的功能,從而起到節電的效果,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殼,其具有中空的一收容腔; 二操作鈕,分別活動地裝設于所述外殼的左右兩側,并部分深入到所述收容腔中; 一底座,裝設于所述收容腔; 二端子,分別裝設于所述底座的左右兩側,每一所述端子沿左右方向貫設一收容槽; 一連接件,裝設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二端子的收容槽之間; 二活動件,分別裝設于二所述收容槽,所述活動件具有固定于所述收容槽的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向外彎折延伸一接觸部,所述接觸部凸伸出所述端子的板面; 其中,推動所述操作鈕,所述操作鈕將推動所述接觸部向內運動,并使所述接觸部抵接于所述連接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具有一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向下凹設一卡槽,所述卡槽中裝設一操作柄。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包括收容于所述卡槽中的一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向外并向下彎折延伸一壓接部,所述壓接部位于所述操作鈕的外側,所述壓接部向外彎折延伸一操作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固持于所述收容腔的一平板部,所述端子卡持于所述平板部,所述平板部向上延伸一凸部,所述凸部的上表面向下凹設一楔形槽,所述連接件卡持于所述楔形槽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具有一主體部,所述主體部位于所述凸部上,所述主體部的中部向下延伸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卡持于所述楔形槽。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向左右方向延伸并進入收容槽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數量為四,所述接觸部自上下兩個所述固定部的中點相向延伸形成。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左右面分別向內凹設一卡孔,所述卡孔的內壁沿左右方向貫設一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小于所述卡孔的直徑。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中裝設一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的外側抵接一卡簧,所述卡簧的外邊緣抵接于所述卡孔的周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防水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鈕具有裝設于所述通孔中的一柱狀部,所述柱狀部的內端用以抵接所述接觸部,所述柱狀部的外端設置一受壓部,所述柱狀部環設一環形槽,所述環形槽裝設于所述防水圈的彈性孔中。
【文檔編號】H01H13/12GK203503518SQ201320599063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6日
【發明者】李東軒, 武啟星 申請人:惠州冠泰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