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包括軸向相對設置的兩個薄壁管、位于兩個薄壁管之間并分別與兩個薄壁管固定連接的配合件、設于薄壁管內的電流引線管、組設于電流引線管上并與配合件配合的導熱件以及組設于電流引線管上并位于導熱件上方的導滑件。所述導滑件抵壓導熱件使導熱件與配合件緊密配合。所述電流引線組件通過導熱件與配合件的配合將電流引線管組設于薄壁管上或將電流引線管自薄壁管上拆卸,結構簡單,拆卸安裝方便,便于維修。
【專利說明】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成像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用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如圖1至圖3所示,其包括組設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磁體外殼上的兩個薄壁管21、通過焊接方式將兩薄壁管21連接在一起的電流截斷塊23、設于薄壁管21內并通過焊接方式與電流截斷塊23固定連接的電流引入管22、通過焊接方式組設于電流引入管22下端的轉換項圈24以及組設于電流引入管22上端的軟性連接帶25。電流引入管22具有由硅酸鹽和金屬粉末鍍設而成的絕緣涂層。薄壁管21由金屬材料制成,在為超導線圈引入電流的過程中作為負極電路使用。電流截斷塊23設于薄壁管21與電流引入管22之間,使薄壁管21與電流引入管22電性絕緣,且在引入電流過程中將薄壁管21與電流引入管22產生的熱量傳導出去。電流引入管22在為超導線圈引入電流的過程中作為正極電路使用,其下端伸入磁共振成像設備的磁體外殼內,上端伸出磁共振設備的磁體外殼頂端。
[0003]電流引線組件通過軟性連接帶25將外界電流連接至電流引入管22,并通過轉換項圈24將電流引入管22上的電流引入組設于磁體外殼內的超導線圈上。但是,因電流引入管22通過焊接方式與電流截斷塊23固定,會存在因焊接位置不佳而出現焊錫過多導致電流引入管22與薄壁管21電性連接而短路的問題,也會存在因焊接時焊錫不足導致電流截斷塊23傳入效果差的問題;并且因電流引入管22通過與電流截斷塊23焊接進而固定在薄壁管21內,使得電流引入管`22下端只能長期裝配在磁體內,無法將電流引入管22自磁體外殼上拆卸下來,不便維修;另外,電流引入管22與電流截斷塊23焊接的位置的絕緣涂層容易破裂失效,進而引起在輸入電流時正負極短路,造成事故。
[0004]因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結構簡單、拆卸安裝方便、導熱性能強且維修風險低。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包括軸向相對設置的兩個薄壁管以及設于兩個薄壁管之間的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引線組件還包括可拆卸地組設于薄壁管內的電流引線管。
[0007]優選地,所述電流引線管上設有與配合件配合的導熱件,所述兩薄壁管通過配合件組設在一起。
[0008]優選地,所述電流引線管上還設有位于導熱件上方的導滑件,所述導滑件抵壓導熱件使導熱件與配合件緊密配合。
[0009]優選地,所述配合件具有自其頂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陷空間,所述導熱件收容于所述凹陷空間中。
[0010]優選地,所述配合件具有位于凹陷空間下方的凸臺,所述凸臺上設有一個供電流引線管穿過的通孔。
[0011]優選地,所述導滑件底部設有抵壓導熱件的倒角,所述導滑件通過螺栓與導熱件固定連接。
[0012]優選地,所述導熱件呈環狀設置并套設于電流引線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導滑件呈環狀設置并套設于電流引線管的外表面上。
[0013]優選地,所述電流引線組件還包括組設于薄壁管底端的焊接法蘭。
[0014]優選地,所述焊接法蘭上組設有絕緣的支撐件,所述支撐件上設有與電流引線管的下端配合的導管。
[0015]優選地,所述焊接法蘭具有一個收容支撐件的凹槽,所述支撐件設有供導管穿過的圓孔。
[0016]優選地,所述導管具有由其頂端水平向外延伸設置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承設于支撐件的頂端。
[0017]優選地,所述導管的承 接部與所述薄壁管呈間隔狀設置,所述導管的承接部與所述焊接法蘭呈間隔狀設置。
[0018]優選地,所述導管具有收容所述電流引線管下端的穿孔。
[0019]優選地,所述電流引線組件還包括與導管連接的軟性連接帶。
[0020]本實用新型的電流引線組件通過設于電流引線管上的導熱件與設于兩個薄壁管之間的配合件的配合而將電流引線管可拆卸地組設于薄壁管內,結構簡單,拆卸安裝方便,并且便于維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現有的電流引線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圓圈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3]圖3為圖1圓圈B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圖4中圓圈C的局部放大圖。
[0026]圖6為圖4中圓圈D的局部放大圖。
[0027]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8]圖4至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的機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電流引線組件用于為磁共振成像設備的超導磁體的超導線圈引入電流,其包括由軸向相對設置的兩個薄壁管11構成的薄壁管組件、通過焊接方式將兩個薄壁管11連接在一起的配合件12、套設于薄壁管11內的電流引線管10、組設于電流引線管10上的導熱件13、通過螺栓(未圖示)與導熱件13固定的導滑件14以及通過焊接方式固定于薄壁管組件底端的焊接法蘭16、組設于焊接法蘭16上的支撐件17、組設于支撐件17上的導管18以及與導管18連接的軟性連接帶19。所述電流引線管10頂端設有項圈9。所述電流引線管10的底端插入導管18中以使電流引線管10與導管18連接。所述電流引線管10在為超導線圈引入電流的過程中作為正極電路使用,所述薄壁管11在為超導線圈引入電流的過程中作為負極電路使用。所述電流引線組件通過導熱件13與配合件12的配合而將電流引線管10可拆卸地組設于與薄壁管11內。
[0029]磁共振成像設備的超導磁體包括磁體外殼3、設于磁體外殼3內的制冷劑容器1、浸泡在制冷劑容器I中的超導線圈、設于制冷劑容器I與磁體外殼3之間的熱輻射屏蔽層
2。磁體外殼3上組設有一頂板15。所述磁體外殼3上還組設有一個側板8。所述頂板15、側板8以及磁體外殼3圍設形成有收容電流引線組件的薄壁管組件的容置空間20。所述頂板15上設有一個維護端容器7。維護端容器7的頂端設有密封法蘭6。密封法蘭6上設有一個帶密封圈的真空電極4。真空電極4通過軟性連接帶5與組設于電流引線管10頂端的項圈9電性連接,用于將外界電流引入至電流引線管10上。所述焊接法蘭16與超導磁體的磁體外殼3、制冷劑容器I固定連接,以將電流引線組件的底部固定在超導磁體上。所述電流引線組件的軟性連接帶19伸入制冷劑容器I內與超導線圈連接。
[0030]請重點參閱圖5所示,所述兩個薄壁管11結構相同且軸向相對設置,所述配合件12通過焊接方式分別與兩個薄壁管11固定連接。所述配合件12位于兩個薄壁管11之間。所述配合件12大致呈柱體狀設置,其具有自其頂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凹陷空間120。所述凹陷空間120大致呈圓柱狀設置,用于收容組設于電流引線管10上的導熱件13。所述配合件12具有位于凹陷空間120下方的凸臺121。所述凸臺121上設有一個貫穿的通孔122,用于供電流引線管10穿過。所述通孔122與凹陷空間120連通。所述配合件12在薄壁管11的徑向方向上位于薄壁管11與電流引線管10之間,使薄壁管11與電流引線管10電性絕緣。所述導熱件13大致呈環狀設置,其套設于電流引線管10的外表面并與電流引線管10固定連接。所述導滑件14大致呈環狀設置,其套設于電流引線管10上并位于導熱件13的上方。所述導滑件14底部設有傾斜的倒角140,可在通過螺栓(未圖示)將其與導熱件13固定在一起時一方面在豎直方向上向下抵壓固定至電流引線管10上的導熱件13以使固定有導熱件13的電流引線管10向下運動,進而保證電流引線管10的底端與導管18之間的連接,確保電流引線管10與導管18之間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另一方面可在水平方向上向外抵推導熱件13以壓緊導熱件13與配合件12,使導熱件13與配合件12的內壁緊密貼合,提高電流引線組件的導熱性能。
[0031]請重點參閱圖6所示,焊接法蘭16組設于薄壁管11的底端,在為超導線圈引入電流過程中作為負極電路使用。所述焊接法蘭16具有一個由其底部向上凹陷形成的凹槽160,用于收容支撐件17。所述支撐件17由絕緣材料制成,其上設有一個呈縱向貫穿設置的圓孔170,用于供導管18穿過。所述導管18頂端水平向外延伸設有一承接部180,承接于支撐件17的頂端,用于將導管18組設于支撐件17上。所述導管18具有貫穿設置的穿孔181,用于收容電流引線管10的下端。所述承接部180與薄壁管11呈間隔狀設置。所述承接部I80與焊接法蘭16呈間隔狀設置。
[0032]當需將電流引線組件的電流引線管10組設于薄壁管11上時,操作人員僅需通過擰緊螺栓(未圖示)施力按壓具有傾斜底面的導滑件14即可將電流引線管10固定連接至導管18上,同時可將電流引線管10通過導熱件13與配合件12固定組設在一起,從而將電流引線管10固定連接至薄壁管組件上;當需要對電流引線組件進行檢查維修時,操作人員僅需擰松螺栓(未圖示)向上施力拉拔伸入維護端容器7內的電流引線管10上端,即可使電流引線管10的下端與導管18分離,使設于電流引線管10上的導熱件13與配合件12分離從而將電流引線管10自薄壁管組件上拆卸下來。
[0033]本實用新型的電流引線組件的電流引線管10通過組設于其上并具有傾斜的倒角140的導滑件14與導熱件13的配合而將其固定連接至配合件12,進而通過配合件12與薄壁管組件連接;并通過其下端與導管18的配合而實現其與導管18的固定連接,而非通過焊接方式與配合件12、導管18連接,結構簡單,裝拆方便,便于維修。并且,電流引線組件通過組設于電流引線管10上的導熱件13與連接兩個薄壁管11的配合件12緊密接觸而將電流引線管10、薄壁管11上的熱量散發出去,可提高電流引線組件的導熱性能。另外,與作為正極電路使用的電流引線管10連接的導管18與作為負極電路使用的焊接法蘭16之間通過絕緣的支撐件17連接,可有效絕緣,防止焊接法蘭16與導管18電性連接而造成事故。
[0034]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該實施例中的電流引線組件包括兩個薄壁管34、將兩個薄壁管34組設在一起的配合件32、套設于薄壁管34內的電流引線管31、設于電流引線管31上并與配合件32配合的導熱件33以及設于電流引線管31上并位于導熱件33上方的導滑件35。電流引線組件通過設于電流引線管31上的導滑件35抵壓導熱件33時導熱件33與配合件32緊密貼合而將電流引線管31固定連接至配合件32上,進而將電流引線管31固定連接至薄壁管34。該實施例的電流引線組件與圖4至圖6所示的電流引線組件的區別僅在于:該實施例中的導熱件33、導滑件35均呈中空的倒椎體狀設置,配合件32的凹陷空間320呈倒錐形設置;圖4至圖6所示的導熱件13、導滑件14均成中空的柱體狀設置,配合件12的凹陷空間122呈圓形設置。
[0035]綜上,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不應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即凡是依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及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均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包括軸向相對設置的兩個薄壁管以及設于兩個薄壁管之間的配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引線組件還包括可拆卸地組設于薄壁管內的電流引線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引線管上設有與配合件配合的導熱件,所述兩薄壁管通過配合件組設在一起。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引線管上還設有位于導熱件上方的導滑件,所述導滑件抵壓導熱件使導熱件與配合件緊密配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具有自其頂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陷空間,所述導熱件收容于所述凹陷空間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具有位于凹陷空間下方的凸臺,所述凸臺上設有一個供電流引線管穿過的通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滑件底部設有抵壓導熱件的倒角,所述導滑件通過螺栓與導熱件固定連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件呈環狀設置并套設于電流引線管的外表面上,所述導滑件呈環狀設置并套設于電流引線管的外表面上。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引線組件還包括組設于薄壁管底端的焊接法蘭。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法蘭上組設有絕緣的支撐件,所述支撐件上設有與電流引線管的下端配合的導管。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法蘭具有一個收容支撐件的凹槽,所述支撐件設有供導管穿過的圓孔。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具有由其頂端水平向外延伸設置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承設于支撐件的頂端。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的承接部與所述薄壁管呈間隔狀設置,所述導管的承接部與所述焊接法蘭呈間隔狀設置。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具有收容所述電流弓丨線管下端的穿孔。
14.如權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超導線圈的電流引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引線組件還包括與導管連接的軟性連接帶。
【文檔編號】H01F6/06GK203386561SQ201320396541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4日
【發明者】范若云 申請人: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