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天線反射板、天線單元及天線陣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站天線反射板、天線單元及天線陣列,屬于通信領域。所述反射板包括本體及側板,所述側板設置在所述本體的邊緣并相對所述邊緣結合,所述側板相對所述本體一端面外突,所述本體邊緣越過所述側板向外側延伸,并相對所述本體另一端面彎折,形成至少一個臺階。所述天線單元包括所述反射板。所述天線陣列包括所述反射板。本實用新新實施例通過改變傳統反射板形狀,具體使本體邊緣越過側板向外延伸彎折,形成至少一個臺階的結構,以改善天線單元和天線陣列的前后比指標,從而得到一種指標較優,體積較小的天線。
【專利說明】基站天線反射板、天線單元及天線陣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站天線反射板、天線單元及天線陣列。【背景技術】
[0002]移動通信基站天線是手機用戶用無線與基站設備連接的信息出(下行、發射)入(上行、接收)口,是載有各種信息的電磁波能量轉換器,因為移動基站用的天線需要覆蓋較廣的范圍,所以需要比較高的天線增益。
[0003]目前,通常在一個全方向輻射的對稱陣子旁邊,設置一塊大的金屬反射板,并在金屬反射板外圍設置一圈反射板側板,來形成定向的輻射,提升增益。其中,能量集中輻射的方向規定為正向,反射板的背面為反向,正向的輻射和反向一定范圍內(一般為反向正負30度)的電平比定義為前后比,通過前后比來描述天線的后向輻射水平,來衡量天線對于近鄰小區的干擾情況,前后比越高,說明干擾小,反之,則干擾大。基于此,通常采用加寬金屬反射板的方式,以提升前后比。
[0004]采用加寬天線的金屬反射板的方式,雖然能得到比較好的前后比,但會將天線的波寬變窄。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為了獲得較好的前后比,使得天線的波寬變窄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站天線反射板、天線單元及天線陣列。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基站天線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包括本體及側板,所述側板設置在所述本體的邊緣并相對所述邊緣結合,所述側板相對所述本體一端面外突,所述本體邊緣越過所述側板向外側延伸,并相對所述本體另一端面彎折,形成至少一個臺階。
[0007]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一個臺階及第二連接部,所述臺階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本體相連,所述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彎折部及所述第二連接部順次相連,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相對所述本體平行。
[0008]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實現方式,在第二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形成的角度在60-110度之間。
[0009]結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種或第二種可能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連接部寬度Wl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4 — 0.6倍,所述第一彎折部高度Hl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4 - 0.1倍,所述第二連接部寬度H2+W2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2 - 0.1倍。
[0010]結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反射板包括兩個臺階,第一臺階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一彎折部,第二臺階包括第二連接部和第二彎折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本體相連,所述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二連接部及所述第二彎折部順次相連,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相對所述本體平行。[0011]結合第一方面第四種可能實現的方式,在第五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形成的角度在60-110度之間。
[0012]結合第一方面第四種或第五種可能實現的方式,在第六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彎折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形成的角度在60-110度之間。
[0013]結合第一方面第四種至第六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的任一種,在第七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連接部寬度Wl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4 — 0.6倍波長。
[0014]結合第一方面第四種至第七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的任一種,在第八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彎折部高度Hl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4 - 0.1倍。
[0015]結合第一方面第四種至第八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的任一種,在第九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第二連接部寬度W2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2 - 0.1倍。
[0016]結合第一方面第四種至第九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的任一種,在第十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彎折部高度H2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3 - 0.15倍。
[0017]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天線單元,所述天線單元包括第一方面第一種至第十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的任一種所述的反射板,以及振子,所述反射板設于所述振子下方。
[0018]第三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天線陣列,所述天線陣列包括第一方面第一種至第十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的任一種所述的反射板。
[001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實用新新實施例通過改變傳統反射板形狀,具體使本體邊緣越過側板向外延伸彎折,形成至少一個臺階的結構,以改善天線單元和天線陣列的前后比指標,從而得到一種指標較優,體積較小的天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線反射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線反射板的原理說明示意圖;
[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線反射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是本實用新型再一實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線反射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5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線反射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6是現有技術中所述反射板結構示意圖;
[0028]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反射板結構示意圖;
[0029]圖8是含有圖7中反射板的天線與含有圖6中反射板的天線,同極化前后比指標對比圖;
[0030]圖9是含有圖7中反射板的天線與含有圖6中反射板的天線,交叉極化前后比指標對比圖。
[0031]圖中各個符號表示含義如下:
[0032]I 振子,[0033]2反射板,
[0034]21 本體,
[0035]22第一臺階,23第一連接部,24第一彎折部,
[0036]25第二臺階,26第二連接部,27第二彎折部,
[0037]28 側板,
[0038]Wl第一連接部寬度,
[0039]Hl第一彎折部高度,
[0040]W2第二連接部寬度,
[0041]H2第二彎折部高度,
[0042]0 I第一彎折部與第一連接部形成角度,
[0043]0 2第二彎折部與第二連接部形成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44]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45]實施例一
[0046]本實用新型的理論基礎:基站天線的前后比水平,是由反射板正面的電流,流到背面而形成的輻射和正面振子的繞射形成,振子繞射多少因與天線的波寬相關,在波寬確定的情況之下,不易輕易消除,所以,要改變前后比,就得想辦法減少反射板電流流至背面。
[0047]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站天線反射板,反射板2包括本體21及側板28,側板28設置在本體21的邊緣并相對所述邊緣結合,側板28相對本體21 —端面外突,本體21邊緣越過側板28向外側延伸,并相對本體21另一端面彎折,形成至少一個臺階。
[0048]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反射板2本體21形狀,是一個“n”字型,如圖2所示,再在兩邊各加入反“L”形的下垂部分,實際就是將一片較寬的反射板2,通過折彎兩次,使之能有一個較窄的尺寸,并且前后比水平,和較寬的反射板2 —樣,而且沒有反射板2變寬則天線波寬變窄的弊端。其反射板2電流分布如圖2所示,天線波寬,主要由“n”字型的寬度決定,整體的反射板2寬度,稍有影響,另外,從圖2可以看出,相同的反射板2整體寬度,本實用新型的實際寬度,要寬很多,這也是前后比改善的原因。可有效的改善天線的前后比,使之能達到較寬反射板2的指標(前后比)水平。
[0049]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新實施例通過改變傳統反射板2形狀,具體使本體21邊緣越過側板28向外延伸彎折,形成至少一個臺階的結構,改善天線單元和天線陣列的前后比指標,而不影響天線其他的指標,從而得到一種指標較優,體積較小的天線,提升產品競爭力。
[0050]具體地,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中,反射板2包括一個臺階即第一臺階22及第二連接部26,所述第一臺階22包括第一連接部23和第一彎折部24,第一連接部23與本體21相連,第一連接部23、第一彎折部24及第二連接部26順次相連,第一連接部23與第二連接部26相對本體21平行。即本實施例中,第二彎折部27高度為0時,第二連接部26尺寸可加長至第二彎折部27高度H2與第二連接部26寬度W2之和,此種結構亦不影響該反射板2結構對于前后比的改善。
[0051]進一步地,參見圖4,本實施例中,第一彎折部24與第一連接部23形成的角度0 1在60-110度之間。更具體地,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彎折部24與第一連接部23形成的角度0 I在90度。
[0052]進一步地,參見圖3,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寬度Wl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4 - 0.6倍,第一彎折部高度Hl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4 - 0.1倍,第二連接部尺寸H2+W2,即第二彎折部高度H2與第二連接部寬度W2之和,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2 - 0.1倍,此種結構亦不影響該反射板2結構對于前后比的改善。
[0053]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實施例,其中,反射板2包括兩個臺階,第一臺階22包括第一連接部23和第一彎折部24,第二臺階25包括第二連接部26和第二彎折部27,第一連接部23與本體21相連,第一連接部23、第一彎折部24、第二連接部26及第二彎折部27順次相連,第一連接部23與第二連接部26相對本體21平行。
[0054]進一步地,參見圖4所示,還可參見圖5所示,第一彎折部24與第一連接部23形成的角度0 I在60-110度之間,均不影響該結構對于天線前后比的改善效果。
[0055]進一步地,參見圖4所示,還可參見圖5所示,第二彎折部27與第二連接部26形成的角度9 2在60-110度之間,均不影響該結構對于天線前后比的改善效果。
[0056]更具體地,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彎折部24與第一連接部23形成的角度9 I在90度,第二彎折部27與第二連接部26形成的角度0 2在110度。
[0057]更具體地,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彎折部24與第一連接部23形成的角度9 I在60度,第二彎折部27與第二連接部26形成的角度0 2在90度。
[0058]進一步地,參見圖2,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寬度Wl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4 - 0.6倍,上述結構不影響該結構對于天線前后比的改善效果。
[0059]進一步地,參見圖2,本實施例中,在第八種可能實現的方式中,第一彎折部24高度Hl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4 - 0.1倍,上述結構不影響該結構對于天線前后比的改善效果。
[0060]進一步地,參見圖2,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部寬度W2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
0.02 - 0.1倍,上述結構不影響該結構對于天線前后比的改善效果。
[0061 ] 進一步地,參見圖2,本實施例中,第二彎折部27高度H2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3 - 0.15倍,上述結構不影響該結構對于天線前后比的改善效果。
[0062]如圖8所示,圖8是含有圖7中反射板的天線與含有圖6中反射板的天線,同極化前后比指標對比圖,橫坐標表示頻率,縱坐標表示比值,曲線A代表現有技術,曲線B代表本實用新型。從圖8中可知,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反射板,天線的同極化前后比能夠有效的改善約有2-3dB。
[0063]如圖9所示,圖9是含有圖7中反射板的天線與含有圖6中反射板的天線,交叉極化前后比指標對比圖,橫坐標表示頻率,縱坐標表示比值,曲線A代表現有技術,曲線B代表本實用新型。從圖9中可知,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反射板2天線的交叉極化前后比能夠有效的改善約有2-3dB。
[0064]本申請是以圖7中所示實施例為例加以說明,本申請中的其他實施例也能達到上述效果,即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反射板2,天線的前后比能夠有效的改善約有2-3dB。[0065]實施例二
[0066]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天線單元,所述天線單元包括所述的反射板2,以及振子1,反射板2設于振子I下方。本實施例中反射板2與實施例一中的反射板2結構相同,針對反射板2結構,本實施例不再贅述。
[0067]本實用新新實施例通過改變傳統反射板2形狀,具體使本體21邊緣越過側板28向外延伸彎折,形成至少一個臺階的結構,改善天線單元和天線陣列的前后比指標,而不影響天線其他的指標,從而得到一種指標較優,體積較小的天線,提升產品競爭力。
[0068]實施例三
[0069]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天線陣列,所述天線陣列包括所述的反射板2。本實施例中反射板2與實施例一中的反射板2結構相同,針對反射板2結構,本實施例不再贅述。
[0070]本實用新新實施例通過改變傳統反射板2形狀,具體使本體21邊緣越過側板28向外延伸彎折,形成至少一個臺階的結構,改善天線單元和天線陣列的前后比指標,而不影響天線其他的指標,從而得到一種指標較優,體積較小的天線,提升產品競爭力。
[0071]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007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基站天線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包括本體及側板,所述側板設置在所述本體的邊緣并相對所述邊緣結合,所述側板相對所述本體一端面外突,所述本體邊緣越過所述側板向外側延伸,并相對所述本體另一端面彎折,形成至少一個臺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包括一個臺階及第二連接部,所述臺階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本體相連,所述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彎折部及所述第二連接部順次相連,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相對所述本體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形成的角度在60-110度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寬度Wl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4 — 0.6倍,所述第一彎折部高度Hl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4 -0.1倍,所述第二連接部寬度H2+W2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2 - 0.1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包括兩個臺階,第一臺階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一彎折部,第二臺階包括第二連接部和第二彎折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本體相連,所述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二連接部及所述第二彎折部順次相連,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相對所述本體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彎折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形成的角度在60-110度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彎折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形成的角度在60-110度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寬度Wl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4 — 0.6倍。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彎折部高度Hl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4 — 0.1倍。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部寬度W2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2 — 0.1倍。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彎折部高度H2范圍為工作頻率對應波長的0.03 — 0.15倍。
12.—種天線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單元包括權利要求1-11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反射板,以及振子,所述反射板設于所述振子下方。
13.一種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陣列包括權利要求1-11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反射板。
【文檔編號】H01Q19/10GK203386906SQ201320220244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6日
【發明者】劉朋, 王恩普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