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源開關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
背景技術:
目前有一種開關系統:開關帽與開關是分離的,開關上有開關按鍵,通過開關帽驅動開關按鍵運動,開關座固定。當電流過大時,開關內部的熱雙金屬片會因為溫度升高而彈開,使開關發生跳脫。熱雙金屬片彈開時產生的力會驅動開關按鍵運動,開關按鍵再驅動開關帽運動。此種開關系統的最大缺點是:因為裝配會產生誤差,所以開關按鍵與開關帽之間必須要有間隙且間隙大小不易控制。如果開關帽與開關按鍵之間的間隙偏小,則當開關跳脫時開關帽會將開關按鍵頂死,使開關無法跳脫。為了使開關過熱時能夠自動跳脫,消除安全隱患,在設定開關帽與開關按鍵之間的間隙大小時必須要把裝配誤差加進去,但同時這些裝配間隙會加大開關帽和開關按鍵之間的間隙,在晃動產品時,開關帽與開關按鍵及開關殼體的碰撞力度會變大,發出較大響聲。此響聲會嚴重影響產品品質及消費者的使用感受。中國專利文獻(公告日:2012年12日5日,公告號:CN202585219U)公開了一種翹板式開關,包括底殼、擺桿、翹板、壓簧彈片、固定支架及快速接線機構,擺桿與底殼上端可轉動連接,擺桿上端連接有按鍵,固定支架上連接有翹板支架及兩個設有靜觸點的靜觸點支架,翹板架在翹板支架上,翹板的兩端均設有動觸點和卡孔,壓簧彈片兩端均設有用于與卡孔相配合的撐腳,擺桿下端頂在設于壓簧彈片中部的凹槽內,凹槽與兩個撐腳之間的壓簧彈片上對稱地設有水平彈片及傾斜彈片,水平彈片與傾斜彈片之間具有夾角α,傾斜彈片與撐腳之間具有夾角β,撐腳下端設有卡腳,卡腳與撐腳之間具有夾角Y。上述技術方案是為了解決翹板受壓變形,導致動觸點與靜觸點之間的電氣間隙變小而影響開關正常工作 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裝配間隙過大,易發生碰撞并產生較大響聲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減小或消除此響聲,提高使用舒適感的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本實用新型實現其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包括按鍵本體,所述的按鍵本體上設置有與開關座動態連接的轉動軸,所述的按鍵本體通過設在其上方且與開關殼體轉動連接的開關帽驅動,所述的按鍵本體的上鍵面上凸設有緩沖機構,所述的緩沖機構與開關帽的內表面觸壓。該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通過在按鍵本體上設置的一緩沖機構,當開關帽處于靜止狀態時,此緩沖機構能夠將開關帽頂起一定的高度,在晃動產品時開關帽與開關按鍵及產品本體之間增加了一個緩沖過程,大大減小了碰撞力度,從而減小因碰撞而產生的響聲;當開關處于跳脫過程中時,此緩沖機構又不會將開關帽頂在開關殼體蓋上,使開關無法跳脫。通過按鍵本體上的緩沖機構,解決了開關按鍵和開關帽分離的開關系統的異響問題。且該結構設置簡單,效果顯著。作為優選,所述的按鍵本體為翹板式結構或按壓式結構,所述的按鍵本體的上鍵面呈弧面結構。按鍵本體為翹板式或按壓式結構,按鍵本體的上鍵面呈弧面結構,這樣的結構當開關帽處于靜止狀態時,此緩沖機構能夠將開關帽頂起一定的高度,在晃動產品時開關帽與按鍵本體及開關殼體之間增加了一個緩沖過程,大大減小了碰撞力度,從而減小因碰撞而產生的響聲;當開關處于跳脫過程中時,此緩沖機構又不會將開關帽頂在殼體蓋上,使開關無法跳脫。按壓式結構當開關帽按下時帶動按鍵本體向下運動,將開關元件連接,實現電路的接通。作為優選,所述的緩沖機構與按鍵本體一體設置或者所述的緩沖機構與按鍵本體分體設置且通過連接件與按鍵本體連接。緩沖機構必須能夠在開關帽與開關按鍵之間起到緩沖作用且能夠承受開關帽對其的壓力而不屈服。只要不影響其功能,該緩沖機構可以在按鍵本體一體式任意設置的,也可以是用任意可用材料單獨制作成任何不同結構后,設置在按鍵本體任意位置上的。作為優選,緩沖機構呈舌狀結構設置在按鍵本體上鍵面的中部位置。緩沖機構呈舌狀結構設置在按鍵本體上鍵面的中部位置,這樣的結構,使開關帽與緩沖機構相觸壓,緩沖機構將開關帽頂起一定的高度,在使用時起到緩沖作用,減小或消除異響,提高使用的舒適感。作為另一種優選,緩沖機構呈片狀結構設置在按鍵本體的一端。緩沖機構也可以設置為片狀結構向上翹起,同樣能夠將開關帽向上頂起一定高度,起到緩沖作用,減小或消除異響,提高使用的舒適感。作為第三種優·選,緩沖機構呈波折狀結構分設在按鍵本體的一端。當然,緩沖機構也可以設置為波折狀結構,設置在翹板按鍵的兩端,只要不影響其功能,該緩沖機構可以呈任意結構,設置在按鍵本體任意位置上。作為優選,所述的開關帽為翹板式結構或按壓式結構。開關帽優選為翹板式結構或按壓式結構是為了與按鍵本體配合使用實現開關按鍵的接通與斷開功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按鍵本體上設置一種緩沖機構,有效解決了開關和開關帽分離的開關系統的異響問題,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同時使消費者有更好的使用感受,并且該結構設置簡單,效果顯著。
圖1是本實用新型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的一種組合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組合結構的一種爆炸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開關按鍵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開關按鍵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開關按鍵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在開關跳脫過程中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按鍵本體,2、緩沖機構,3、開關座,4、開關帽,5、開關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在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包括按鍵本體1,按鍵本體I為翹板式結構,按鍵本體I的上鍵面呈弧面結構。按鍵本體I上設置有與開關座3動態連接的轉動軸,按鍵本體I通過設在其上方且與開關殼體5轉動連接的開關帽4驅動,開關帽4為翹板式結構。按鍵本體I的上鍵面上凸設有緩沖機構2,緩沖機構2與按鍵本體I 一體設置,緩沖機構2呈舌狀結構設置在按鍵本體I上鍵面的中部位置(見圖3)。緩沖機構2與開關帽4的內表面觸壓。開關帽4的中部兩側分別設置有安裝軸,開關殼體5上對應與開關帽4上的安裝軸設置有安裝孔,開關帽4與殼體蓋5可轉動連接,而開關殼體5相對于開關是固定的。實施例2:如圖4所示,該實施例中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結構與實施例1其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翹板按鍵I上的緩沖機構2,本實施例中緩沖機構2呈片狀結構設置在按鍵本體的一端。實施例3:如圖5所示,該實施例中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結構與實施例1其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按鍵本體1上的緩沖機構2,本實施例中,緩沖機構2呈波折狀結構分設在按鍵本體I的兩端。當然,按鍵本體1上的緩沖機構2,只要其功能不受影響且開關可以正常使用,該緩沖機構2可以是與按 鍵本體1 一體設置的,也可以是用任意可用材料單獨制作成任何不同結構后,通過連接件或固定件設置在按鍵本體I任意位置上。如圖6所示,本技術方案,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通過在按鍵本體I上設置一種緩沖機構2,當開關帽4處于靜止狀態時,該緩沖機構2能夠將開關帽4頂起一定的高度,在晃動開關殼體5時開關帽4與該開關按鍵及開關殼體之間增加了一個緩沖過程,大大減小了碰撞力度,從而減小因碰撞而產生的響聲;當開關進入跳脫過程時開關帽4從圖6a開始跳脫狀態到圖6b開關帽4的極限狀態,在此過程中,開關跳脫時產生的力會傳遞給按鍵本體I,這時按鍵本體I會給開關帽4施加一個加速度,是開關帽4重心轉到另外一端,最后當開關帽4靜止下來后就形成了圖9c的狀態。該緩沖機構2既減小了因碰撞而產生的異響又不會將開關帽4頂在開關殼體蓋上,使開關無法跳脫,有效解決了開關和開關帽分離的開關系統的異響問題,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同時使消費者有更好的使用感受。上述實施例是對本技術方案的具體說明并不是限制,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本方案基礎之上所做的任何等同替代或替換都在本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包括按鍵本體(I),所述的按鍵本體(I)上設置有與開關座(3 )動態連接的轉動軸,所述的按鍵本體(I)通過設在其上方且與開關殼體(5 )轉動連接的開關帽(4)驅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鍵本體(I)的上鍵面上凸設有緩沖機構(2),所述的緩沖機構(2)與開關帽(4)的內表面觸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鍵本體(O為翹板式結構或按壓式結構,所述的按鍵本體(I)的上鍵面呈弧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機構(2)與按鍵本體(I) 一體設置或者所述的緩沖機構(2)與按鍵本體(I)分體設置且通過連接件與按鍵本體(I)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其特征在于:緩沖機構(2 )呈舌狀結構設置在按鍵本體(I)上上鍵面的中部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其特征在于:緩沖機構(2)呈片狀結構設置在按鍵本體(I)的一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其特征在于:緩沖機構(2)呈波折狀結構分設在按鍵本體(I)的兩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開關帽(4)為翹板式結構或按壓式結 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緩沖機構的開關按鍵,包括按鍵本體,所述的按鍵本體上設置有與開關座動態連接的轉動軸,所述的按鍵本體通過設在其上方且與開關殼體轉動連接的開關帽驅動,所述的按鍵本體的上鍵面上凸設有緩沖機構,所述的緩沖機構與開關帽的內表面觸壓。通過設置緩沖機構,有效解決了開關和開關帽分離的開關系統的異響問題,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同時使消費者有更好的使用感受,并且該緩沖機構設置簡單,效果顯著。
文檔編號H01H13/14GK203134634SQ20132008039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2日
發明者夏紹松, 王會玖, 張佳路 申請人:公牛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