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及其斷路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斷路器的復位機構,操作手柄(10)可轉動地設置于基座(60)。連桿(20)具有一個可轉動地連接于操作手柄的第一連接端(22)和一個第二連接端(24)。復位桿(30)具有一個接觸端(34)和一個可轉動地連接于第二連接端的驅動端(32)。脫扣器(40)設置于基座,它具有一個可與接觸端接觸的吸附端(42)。復位桿具有一個使接觸端與吸附端接觸的工作位置、一個接觸端與吸附端脫離接觸使電磁脫扣器可以自由脫扣的安全位置,和一個復位桿停止運動時的最終位置。當復位桿由脫扣位置向安全位置運動時,第一行程控制部可限制第二連接端的運動軌跡,且當復位桿由安全位置向最終位置運動時,第二行程控制部可限制第二連接端的運動軌跡。
【專利說明】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及其斷路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復位機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漏電斷路器且控制冗余行程的復位機構。本發明還涉及一種使用該復位機構的斷路器。
【背景技術】
[0002]漏電斷路器中,電磁型脫扣器或永磁型脫扣器在完成控制動作后,都需要一個機構來幫助其復位。現有的復位機構中,包括斷路器的操作手柄、連桿和復位桿。當操作手柄轉動合閘的過程中,由連桿傳動至復位桿,使得復位桿的接觸端與脫扣器的頂桿脫離接觸。在復位桿的復位行程中具有一個工作位置、一個安全位置和一個最終位置。當復位桿處于工作位置時,復位桿的接觸端與脫扣器的吸附端接觸。當復位桿運動至安全位置時,復位桿已經由連桿帶動,使得接觸端離開電磁脫扣器的頂桿一段距離,使得電磁脫扣器可以毫無阻礙的完成脫扣動作。最終位置是復位桿在產品合閘完成后的最后停止位置。在復位桿的運動行程中,由工作位置運動至安全位置的運動行程遠大于由安全位置至最終位置的行程。
[0003]現有漏電斷路器中,操作手柄在帶動連桿運動的過程中,連桿的運動常出現冗余行程,對冗余行程的消化和時間點控制將影響漏電斷路器的產品性能。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斷路器的復位機構,且該復位機構能夠消化和控制復位機構中連桿在運動中產生的冗余行程。
[0005]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上述復位機構的斷路器。
[0006]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包括一個基座、一個操作手柄、一個連桿、一個復位桿、一個脫扣器、一個第一行程控制部和一個第二行程控制部。操作手柄可轉動地設置于基座。連桿具有一個可轉動地連接于操作手柄的第一連接端和一個第二連接端。復位桿可轉動地設置于基座,它具有一個接觸端和一個可轉動地連接于第二連接端的驅動端。脫扣器設置于基座,它具有一個可與接觸端接觸的吸附端。復位桿具有一個使接觸端與吸附端接觸的工作位置、一個接觸端與吸附端脫離接觸使電磁脫扣器可以自由脫扣的安全位置,和一個復位桿停止運動的最終位置。當復位桿由工作位置向安全位置運動時,第一行程控制部可限制第二連接端的運動軌跡,且當復位桿由安全位置向最終位置運動時,第二行程控制部可限制第二連接端的運動軌跡。
[0007]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可以吸收和消化連桿的冗余行程。
[0008]在斷路器的復位機構的再一種示意性的實施方式中,第一行程控制部和第二行程控制部設置于基座。
[0009]在斷路器的復位機構的另一種示意性的實施方式中,第一行程控制部和第二行程控制部分別為一個第二連接端可插入的腰形孔,且第一行程控制部連接于第二行程控制部。
[0010]在斷路器的復位機構的又一種示意性的實施方式中,驅動端具有一個腰形孔,該腰形孔具有一個第一端壁和一個第二端壁,第二連接端可經由腰形孔插入第一行程控制部和第二行程控制部,當復位桿由工作位置向安全位置運動時,第二連接端抵靠于第一端壁,且當復位桿處于最終位置時,第二連接端抵靠于第二端壁。
[0011]在斷路器的復位機構的又一種示意性的實施方式中,操作手柄具有一個腰形孔,該腰形孔具有一個第三端壁和一個第四端壁,當復位桿由工作位置向安全位置運動時,第一連接端抵靠于第三端壁,且當復位桿處于最終位置時,第一連接端抵靠于第四端壁。
[0012]在斷路器的復位機構的又一種示意性的實施方式中,復位機構包括一個彈性件,它一端抵靠于基座,其另一端抵靠于驅動端。
[0013]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斷路器,包括一個殼體和一個設置于殼體的上述復位機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以下附圖僅對本發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0015]圖1用于說明斷路器的復位機構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至圖4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斷路器的復位機構的運動過程。
[0017]圖5用于說明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另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6至圖8用于說明圖5所示的斷路器的復位機構的運動過程。
圖9用于說明斷路器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9]標號說明
[0020]10操作手柄
[0021]12腰形孔
[0022]14第三端壁
[0023]16第四端壁
[0024]20 連桿
[0025]22第一連接端
[0026]24第二連接端
[0027]30復位桿
[0028]32驅動端
[0029]322腰形孔
[0030]324 第一端壁
[0031]326 第二端壁
[0032]34接觸端
[0033]36樞接部
[0034]40脫扣器
[0035]42吸附端
[0036]50行程控制模塊
[0037]52第一行程控制部
[0038]54第二行程控制部
[0039]60 基座
[0040]70彈性件
[0041]80 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42]為了對發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不相同的部分。
[0043]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不應將在本文中被描述為“示意性”的任何圖示、實施方式解釋為一種更優選的或更具優點的技術方案。
[0044]為使圖面簡潔,各圖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分,它們并不代表其作為產品的實際結構。另外,以使圖面簡潔便于理解,在有些圖中具有相同結構或功能的部件,僅示意性地繪示了其中的一個,或僅標出了其中的一個。
[0045]在本文中,“一個”不僅表示“僅此一個”,也可以表示“多于一個”的情形。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彼此的區分,而非表示它們的重要程度及順序等。
[0046]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嚴格的數學和/或幾何學意義上的限制,還包含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許的誤差。
[0047]圖1用于說明斷路器的復位機構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只示意性地顯示了部分基座。參見圖1和圖2,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包括一個操作手柄10、一個連桿20、一個復位桿30、一個脫扣器40和一個基座60。
[0048]其中,操作手柄10設置在斷路器的基座60中,且操作手柄10可相對于基座60轉動。當斷路器完成脫扣動作后,可以在操作手柄10的分閘過程中實現斷路器中脫扣器頂桿的復位。
[0049]連桿20具有一個第一連接端22和一個第二連接端24。第一連接端22可連接于操作手柄10,且第一連接端22可相對于操作手柄10轉動。當操作手柄轉動的過程中,可帶動連桿20運動。
[0050]復位桿30具有一個驅動端32和一個接觸端34。驅動端32連接于第二連接端24,且驅動端32可相對于第二連接端24轉動。接觸端34可與脫扣器40的吸附端42接觸。復位桿30還可以具有一個可連接于基座60的樞接部36,使得復位桿30整體可以鎖接部36為中心旋轉。
[0051]復位桿30具有一個工作位置、一個安全位置和一個最終位置。當復位桿30處于復位位置時,接觸端34與吸附端42接觸;當復位桿30處于安全位置時,復位桿30已經由連桿20帶動,使得接觸端34與吸附端42脫離接觸,且接觸端34離開吸附端42 —段距離,脫扣器40可以毫無阻礙的完成脫扣動作;當復位桿30處于最終位置時,復位桿30停止運動,復位桿30的復位行程結束。在復位桿30的復位行程中,由工作位置運動至安全位置的運動行程遠大于由安全位置至最終位置的行程。
[0052]脫扣器40設置在基座60中,在圖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脫扣器40為電磁脫扣器,但不局限于此,還可以使用其他功能相同的脫扣器來替代。
[0053]基座60中具有一個第一行程控制部52和一個第二行程控制部54。在圖1中顯示的示意性實施方式中,第一行程控制部52和第二行程控制部54都是腰形孔,且這兩個腰形孔的延伸方向互成角度并相互連接。另外,驅動端32具有一個腰形孔322,該腰形孔322具有一個第一端壁324和一個第二端壁326。第二連接端24經由腰形孔322插入第一行程控制部52和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中。
[0054]當操作手柄10轉動而帶動連桿20運動,使得復位桿30由工作位置向安全位置運動時,第二連接端24在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中運動。當操作手柄10繼續轉動而帶動連桿20運動,使得復位桿30由安全位置向最終位置運動時,第二連接端24由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進入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中,并在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中運動。通過第一行程控制部和第二行程控制部,可以精確地限制連桿20的行程,避免出現冗余行程。
[0055]第一行程控制部52和第二行程控制部54還可以設置在斷路器中其他位置,且它們的形狀還可以配合連桿采用除腰形孔的其他形式。
[0056]圖2至圖4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斷路器的復位機構的運動過程,圖中用虛線表示第一行程控制部52和第二行程控制部54。如圖2所示,此時復位桿30處于工作位置,接觸端34與吸附端42接觸。第二連接端24抵靠于腰形孔322的第一端壁324。第二連接端24經由腰形孔322穿插在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中。
[0057]當操作手柄10沿圖中箭頭所示的方向轉動時,它帶動連桿20運動,使得第一連接端22相對于操作手柄10轉動,且第二連接端24在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中運動。第二連接端24推動第一端壁324,從而推動復位桿30的驅動端32,使得復位桿30繞樞接部36轉動,從而帶動接觸端34與吸附端42脫離接觸,并遠離吸附端42。如圖3所示,操作手柄10沿圖2中箭頭所示的方向轉動了一個角度使得復位桿30處于安全位置,操作手柄的轉動角度,例如10?20°,但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操作手柄的轉動角度。此時第二連接端24沿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運動至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與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的連接處。
[0058]繼續轉動操作手柄10,使其沿圖中箭頭所示方向轉動,第二連接端24開始在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中運動,且第二連接端24離開腰形孔322的第一端壁324,在腰形孔322中朝向第二端壁326運動。當第二連接端24在腰形孔322中運動至第二端壁326時,第二連接端24通過推動第二端壁326,使得復位桿30繼續轉動,接觸端34繼續朝遠離吸附端42的方向運動。如圖4所示,此時復位桿30處于最終位置。第二連接端24抵靠于腰形孔322的第二端壁326。第二連接端24開始與腰形孔322的第二端壁326接觸開始,至第二連接端24在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停止運動結束,第二連接端24在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中運動的行程距離正比于復位桿30的安全位置與最終位置的之間的距離,可以通過調整腰形孔322的長度來調整安全位置與最終位置的之間的距離。
[0059]如圖2所示,在斷路器的復位機構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中,復位機構包括一個彈性件70。彈性件70的一端抵靠于基座60,其另一端抵靠于驅動端32。復位桿30的運動過程中,彈性件70可以為其提供運動緩沖。
[0060]圖5用于說明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另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中與圖1相同的結構在此不再贅述。如圖5所示,操作手柄10具有一個腰形孔12,它具有一個第三端壁14和一個第四端壁16。第一連接端22連接于腰形孔12,并可在腰形孔12中運動。第二連接端24穿過驅動端32上的通孔而插入第一行程控制部52和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中。
[0061]圖6至圖8用于說明圖5所示的斷路器的復位機構的運動過程。如圖6所示,此時復位桿30處于工作位置,接觸端34與吸附端42接觸。第一連接端22穿插在腰形孔12中,并抵靠于第三端壁14。第二連接端24經由驅動端32穿插在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中。
[0062]當操作手柄10沿圖中箭頭所示的方向轉動時,通過腰形孔12的第三端壁14推動連桿20的第一連接端22,使得第一連接端22在腰形孔12中轉動,但未脫離與第三端壁14的接觸抵靠。第二連接端24在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中運動。第二連接端24在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中運動推動驅動端32,使得復位桿30繞樞接部36轉動,從而帶動接觸端34與吸附端42脫離接觸,并遠離吸附端42。如圖7所示,操作手柄10沿圖2中箭頭所示的方向轉動了一個角度使得復位桿30處于安全位置,操作手柄的轉動角度例如10?20°,但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操作手柄的轉動角度。第二連接端24沿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運動至第一行程控制部52的腰形孔與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的連接處。第一連接端22僅相對于腰形孔12轉動,而未脫離與第三端壁14的接觸抵靠。
[0063]繼續轉動操作手柄10,使其沿圖中箭頭所示方向轉動,第一連接端22開始脫離第三端壁14,且在腰形孔12中朝向第四端壁16運動。當第一連接端22在腰形孔12中運動至第四端壁16時,操作手柄10的轉動使得第二連接端24沿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運動,第二連接端24開始繼續推動復位桿30轉動,進而接觸端34繼續朝遠離吸附端42的方向運動。如圖8所示,此時復位桿30處于最終位置。第一連接端22抵靠于第四端壁16。第一連接端22開始與腰形孔12的第四端壁16接觸開始,至第二連接端24在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中停止運動結束,第二連接端24在第二行程控制部54的腰形孔中運動的行程距離正比于復位桿30的安全位置與最終位置的之間的距離,可以通過調整腰形孔12的長度來調整安全位置與最終位置的之間的距離。
[0064]圖9用于說明斷路器一種示意性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斷路器包括一個殼體80和上述復位機構,且復位機構設置在殼體80中。
[0065]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是按照各個實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個實施例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0066]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例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案或變更,如特征的組合、分割或重復,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包括: 一個基座(60); 一個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基座(60)的操作手柄(10); 一個連桿(20),它具有一個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一連接端(22)和一個第二連接端(24); 一個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基座(60)的復位桿(30),它具有一個接觸端(34)和一個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端(24)的驅動端(32); 一個設置于所述基座(60)的脫扣器(40),它具有一個可與所述接觸端(34)接觸的吸附端(42); 所述復位桿(30)具有一個使所述接觸端(34)與所述吸附端(42)接觸的工作位置、一個所述接觸端(34)與所述吸附端(42)脫離接觸使所述電磁脫扣器(40)可以自由脫扣的安全位置,和一個所述復位桿(30)停止運動的最終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機構還包括: 一個第一行程控制部(52)和一個第二行程控制部(54),當所述復位桿(30)由所述工作位置向所述安全位置運動時,所述第一行程控制部(52)可限制所述第二連接端(24)的運動軌跡,且當所述復位桿(30)由所述安全位置向所述最終位置運動時,所述第二行程控制部(54)可限制所述第二連接端(24)的運動軌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其中所述第一行程控制部(52)和所述第二行程控制部(54)設置于所述基座(60)。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其中所述第一行程控制部(52)和所述第二行程控制部(54)分別為一個所述第二連接端(24)可插入的腰形孔,且所述第一行程控制部(52 )連接于所述第二行程控制部(54)。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其中所述驅動端(32)具有一個腰形孔(322),該腰形孔(322)具有一個第一端壁(324)和一個第二端壁(326),所述第二連接端(24)可經由所述腰形孔(322)插入所述第一行程控制部(52)或所述第二行程控制部(54),當所述復位桿(30)由所述工作位置向所述安全位置運動時,所述第二連接端(24)抵靠于所述第一端壁(324),且當所述復位桿(30)處于所述最終位置時,所述第二連接端(24)抵靠于所述第二端壁(326)。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其中所述操作手柄(10)具有一個腰形孔(12),該腰形孔(12)具有一個第三端壁(14)和一個第四端壁(16),當所述復位桿(30)由所述工作位置向所述安全位置運動時,所述第一連接端(22)抵靠于所述第三端壁(14),且當所述復位桿(30 )處于所述最終位置時,所述第一連接端(22 )抵靠于所述第四端壁(16 )。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斷路器的復位機構,其中所述復位機構包括一個彈性件(70),它一端抵靠于所述基座(60 ),其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驅動端(32 )。
7.斷路器,它包括: 一個殼體(80);和 如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復位機構,它設置于所述殼體(80)。
【文檔編號】H01H71/50GK104425193SQ201310397533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4日
【發明者】陳嘉, 張業 申請人:西門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