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示面板、制備方法及顯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制備方法及顯示裝置。該顯示面板劃分為顯示區和非顯示區,顯示面板包括對合在一起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與顯示區對應的下基板中設置有控制結構和顯示結構,與顯示區對應的上基板和/或下基板中還設置有感應結構,感應結構與顯示結構相對應設置,感應結構中設置有穩定子結構。該顯示面板通過在感應結構中設置穩定子結構,同時,通過化學減薄工藝對顯示面板進行減薄,使得顯示面板免受內部或外部的電磁干擾、并保護感應結構中的感應膜層免遭磕碰損壞,從而使得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面板性能更加穩定的同時,還實現了顯示面板的薄型化,且成本較低,促進了顯示面板向低成本薄型化的方向發展。
【專利說明】一種顯示面板、制備方法及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制備方法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智能顯示裝置的普及和推廣,人們希望能夠在顯示裝置中增加觸控功能以形 成具有觸摸屏的顯示面板,通過該觸摸屏輸入指令,使人機交互更為方便。
[0003]在平板顯示【技術領域】中,由于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裝置和液晶顯示裝 置(LCD)具備輕薄、省電等特性,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人們正在努力嘗試著如何能 夠更好地將觸控功能增加到OLED或IXD顯示裝置中,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
[0004]一種觸摸屏顯示面板的結構為:在OLED顯示裝置中增加感光傳感器,通過感光傳 感器檢測到的光線變化來識別用戶的指令,從而實現觸摸屏的觸控功能。但是該結構中的 感光傳感器成本較高,不利于普及應用。
[0005]另一種觸摸屏顯示面板的結構為:采用一塊襯底,在襯底的一面設置顯示結構,襯 底的另一面設置觸摸感應結構,該觸摸感應結構是由氧化銦錫材料形成的感應膜層。由于 氧化銦錫材料形成的感應膜層設置在顯示面板的表面,而氧化銦錫作為一種導電材料,致 使顯示面板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外部電磁干擾,進而導致顯示面板顯示性能不穩定;另外, 設置在襯底表面的感應膜層也很容易被磕碰損壞,導致觸摸功能無法正常使用。
[0006]可見,設計一種低成本、穩定性能好的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面板已成為目前亟待 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制備方法及 顯示裝置。該顯示面板通過在感應結構中設置穩定子結構,從而使得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 面板性能更加穩定;同時該制備方法低成本地實現了顯示面板的薄型化。
[0008]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劃分為顯示區和非顯示區,所述顯示面 板包括對合在一起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與所述顯示區對應的所述下基板中設置有控制結構 和顯示結構,與所述顯示區對應的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中還設置有感應結構,所 述感應結構與所述顯示結構相對應設置,所述感應結構中設置有穩定子結構。
[0009]優選的,所述下基板包括第一襯底,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二襯底,所述控制結構設置 于所述第一襯底的上方,所述顯示結構設置于所述控制結構的上方;
[0010]所述感應結構包括第一感應結構,所述第一感應結構設置于所述下基板中,位于 所述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或者,所述第一感應結構設置于所述上基板中,位 于所述第二襯底靠近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或所述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
[0011]或者,所述感應結構包括第一感應結構和第二感應結構,所述第一感應結構和所 述第二感應結構均設置于所述上基板中,所述第一感應結構位于所述第二襯底靠近所述顯 示結構的一側,所述第二感應結構位于所述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0012]或者,所述感應結構包括第一感應結構和第二感應結構,所述第一感應結構設置 于所述上基板中,所述第一感應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或所述 第二襯底靠近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所述第二感應結構設置于所述下基板中,所述第二感 應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
[0013]優選的,所述控制結構為薄膜晶體管層,所述顯示結構為有機電致發光層或液晶 層,所述薄膜晶體管層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的上方,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層或所述液晶層設 置于所述薄膜晶體管層的上方。
[0014]優選的,所述第一感應結構和所述第二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所述第一襯底或 所述第二襯底方向設置的感應膜層和所述穩定子結構,所述感應膜層采用碳納米管或氧化 銦錫材料,所述穩定子結構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
[0015]或者,所述第一感應結構和所述第二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所述第一襯底或所 述第二襯底方向設置的兩分體感應膜層和所述穩定子結構,所述兩分體感應膜層之間還設 置有絕緣層,所述兩分體感應膜層分別采用碳納米管與氧化銦錫或碳納米管與石墨烯,所 述穩定子結構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所述絕緣層采用使所述兩分體感應膜層能夠 相互絕緣的絕緣材料。
[0016]優選的,所述上基板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設置有上偏光片,和/或所述下基 板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設置有下偏光片。
[0017]優選的,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外圍電路,所述上基板的非顯示區與所述下基板的 非顯示區的尺寸相同,所述上基板與所述下基板錯位設置,所述外圍電路設置于錯位并裸 露出的非顯示區內;
[0018]或者,所述下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長度和/或寬度大于所述上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長 度和/或寬度,所述外圍電路設置于所述下基板相對所述上基板裸露出的非顯示區內。
[0019]優選的,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采用透明玻璃材料,所述第一襯底和/或 所述第二襯底通過化學減薄工藝進行減薄處理,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的厚度范圍 為 0.1-0.3mm。
[0020]優選的,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層至少包括陽極層、發光層和陰極層;所述液晶層由所 述上基板與所述下基板對合形成的間隙填充液晶而形成。
[0021]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顯示面板。
[0022]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所述顯示面板劃分為顯示區和非顯示 區,該制備方法包括分別形成上基板和下基板的步驟,以及將所述上基板與所述下基板對 合在一起以形成顯示面板的步驟,其中,與所述顯示區對應的所述下基板中形成有控制結 構和顯示結構,與所述顯示區對應的所述上基板或所述下基板中還形成有感應結構,所述 感應結構與所述顯示結構相對應設置,所述感應結構中形成有穩定子結構。
[0023]優選的,形成所述下基板的步驟具體包括:
[0024]步驟SlO:準備第一襯底;
[0025]步驟Sll:在所述第一襯底上形成包括控制結構的圖形;
[0026]或者,還進一步包括步驟S12:在完成步驟Sll的所述第一襯底遠離所述控制結構 的一側形成包括感應結構的圖形。
[0027]優選的,形成所述上基板的步驟具體包括:[0028]步驟S20:準備第二襯底;
[0029]或者,還進一步包括步驟S21:在完成步驟S20的所述第二襯底的一側或兩側形成 包括感應結構的圖形。
[0030]優選的,形成顯示面板的步驟具體包括:
[0031]步驟S30:在所述下基板或所述上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邊緣區域涂布封框材料;
[0032]步驟S31:將所述上基板與完成所述步驟S30的所述下基板對合;
[0033]步驟S32:在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的外側分別貼附偏光片;
[0034]步驟S33:在完成步驟S32的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上貼附外圍電路。
[0035]優選的,所述控制結構為薄膜晶體管層,所述顯示結構為有機電致發光層,在步驟 Sll之后還進一步包括:采用蒸鍍方式,在真空蒸鍍氛圍中,在完成步驟Sll的所述控制結 構的上方形成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層;
[0036]或者,所述顯示結構為液晶層,在步驟S30之后還進一步包括:在所述上基板或所 述下基板的顯示區中滴注液晶。
[0037]優選的,形成顯示面板的步驟還包括: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對合之后,且在 所述感應結構形成在所述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和/或所述感應結構形成在 所述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之前,對所述下基板中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 的一側和/或所述上基板中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進行減薄的步驟,減薄的步 驟具體包括:
[0038]步驟S40: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非顯示區涂布保護材料;其中,所述 保護材料為熱固化材料或光固化材料;
[0039]步驟S41:通過化學減薄工藝對所述下基板中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 和/或所述上基板中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進行減薄;
[0040]步驟S42:去除所述保護材料。
[0041]優選的,所述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所述第一襯底或所述第二襯底方向設置的 感應膜層和穩定子結構,所述穩定子結構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所述感應結構的 形成步驟包括:
[0042]步驟S50:采用碳納米管,通過拉制工藝形成包括感應膜層的圖形;或采用氧化銦 錫材料,通過構圖工藝形成包括所述感應膜層的圖形;
[0043]步驟S51:在所述感應膜層上涂布有機材料形成所述保護層;
[0044]或者,
[0045]所述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所述第一襯底或所述第二襯底方向設置的兩分體感 應膜層和穩定子結構,所述穩定子結構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所述兩分體感應膜 層之間還設置有絕緣層,所述感應結構的形成步驟包括:
[0046]步驟S50’:采用氧化銦錫材料或石墨烯,通過構圖工藝形成包括第一分體感應膜 層的圖形;
[0047]步驟S51’:在所述第一分體感應膜層上方通過涂布形成所述絕緣層;
[0048]步驟S52’:采用碳納米管材料,通過拉制工藝在所述絕緣層上方形成包括第二分 體感應膜層的圖形;
[0049]步驟S53’:在所述第二分體感應膜層上方通過涂布有機材料形成所述保護層。[0050]優選的,在步驟S52’之前:還包括預烘烤步驟,預烘烤溫度范圍為60°C -90°C,預 烘烤時間范圍為2-3分鐘;
[0051]和/或在步驟S52’之后:還包括后烘烤步驟,后烘烤溫度范圍為80°C _120°C,后 烘烤時間范圍為15-30分鐘。
[005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所提供的顯示面板通過在感應結構中設置穩定子結 構,同時,通過化學減薄工藝對顯示面板進行減薄,使得顯示面板免受內部或外部的電磁干 擾、并保護感應結構中的感應膜層免遭磕碰損壞,從而使得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面板性能 更加穩定的同時,還實現了顯示面板的薄型化,且成本較低,促進了顯示面板向低成本薄型 化的方向發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53]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顯示面板的剖視圖;
[0054]圖2為圖1所示顯示面板中一種感應結構的剖視圖;
[0055]圖3為圖1所示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流程圖;
[0056]其中:
[0057]圖3-1為第一襯底的剖視圖;
[0058]圖3-2為在第一襯底上形成控制結構的剖視圖;
[0059]圖3-3為在控制結構上形成顯示結構的剖視圖;
[0060]圖3-4為第二襯底的剖視圖;
[0061]圖3-5為在第二襯底上形成感應結構的剖視圖;
[0062]圖3-6為上基板和下基板對合的剖視圖;
[0063]圖3-7為上基板和下基板對合并減薄后的剖視圖;
[0064]圖3-8為貼附偏光片的剖視圖;
[0065]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顯示面板的剖視圖;
[0066]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3中顯示面板的剖視圖;
[0067]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4中顯示面板的剖視圖;
[0068]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5中顯示面板的剖視圖;
[0069]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6中顯示面板的剖視圖;
[0070]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7中顯示面板的感應結構的剖視圖;
[0071]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8中顯示面板的剖視圖。
[0072]其中的附圖標記說明:
[0073]1.第一襯底;2.第二襯底;3.控制結構;4.顯示結構;51.第一感應結構;52.第 二感應結構;511.感應膜層;512.穩定子結構;513.第一分體感應膜層;514.第二分體感 應膜層;515.絕緣層;61.上偏光片;7.封框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74]為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 方式對本發明一種顯示面板、制備方法及顯示裝置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75]實施例1:[0076]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劃分為顯示區和非顯示區,顯示面板包 括對合在一起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與顯示區對應的下基板中設置有控制結構和顯示結構, 與顯示區對應的上基板中設置有感應結構,感應結構與顯示結構相對應設置,感應結構中 設置有穩定子結構。
[0077]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下基板包括第一襯底I,上基板包括第二襯底2,控制結 構3設置于第一襯底I的上方,顯不結構4設置于控制結構3的上方。感應結構包括第一 感應結構51,第一感應結構51設置于上基板中,位于第二襯底2靠近顯不結構4的一側。 其中,控制結構3為薄膜晶體管層,顯示結構4為有機電致發光層,薄膜晶體管層設置于第 一襯底I的上方,有機電致發光層設置于薄膜晶體管層的上方。上基板和下基板通過封框 材料7粘結在一起。其中,有機電致發光層至少包括陽極層、發光層和陰極層。
[0078]其中,如圖2所示,第一感應結構51包括:依次遠離第二襯底2方向設置的感應膜 層511和穩定子結構512,感應膜層511采用碳納米管或氧化銦錫材料,穩定子結構512為 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穩定子結構512 —方面能夠使顯示面板 免受內部或外部的電磁干擾,從而確保顯示面板的性能穩定;另一方面,該穩定子結構512 堅固耐用,能很好地保護感應膜層511,使感應膜層511不容易被磕碰損壞。
[007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襯底I與第二襯底2采用透明玻璃材料,第一襯底I和第二襯 底2通過化學減薄工藝進行減薄處理,第一襯底I與第二襯底2的厚度范圍為0.1-0.3mm。 這使得顯示面板更加輕薄,既美觀又便于攜帶。
[0080]本實施例中,上基板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設置有用來提高對比度的上偏光片 61,該上偏光片優選為為圓偏光片。
[0081]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還包括外圍電路(圖1中未示出),上基板的非顯示區與下基 板的非顯示區的尺寸相同,上基板與下基板錯位設置,外圍電路設置于錯位并裸露出的非 顯示區內。如此設置,使得外圍電路的設置更加靈活方便,且可進一步縮小顯示面板的非顯 示區,有利于顯示面板向輕便小型化方向發展。
[0082]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上基板和下基板的顯示區的尺寸相同, 且上基板和下基板的顯示區在正投影方向上相對應設置;非顯示區的尺寸也相同,但非顯 示區僅設置在顯示區的一側,在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對合中,上基板的非顯示區和下基板的 非顯示區設置在相對的兩側,既使得顯示區能互相對應,又使上基板中的非顯示區和下基 板中的非顯示區由于錯位而均得以裸露出來,從而使得外圍電路在非顯示區的設置更加方 便。
[0083]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述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分別形成上基 板和下基板的步驟,以及將上基板與下基板對合在一起以形成顯示面板的步驟,其中,與顯 示區對應的下基板中形成有控制結構和顯示結構,與顯示區對應的下基板中還形成有感 應結構,感應結構與顯示結構相對應設置,感應結構中形成有穩定子結構。
[0084]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具體制備過程如圖3所示。
[0085]首先,制備下基板。形成下基板的步驟具體包括:
[0086]步驟SlO:準備第一襯底I (如圖3-1所示)。
[0087]步驟Sll:在第一襯底I上形成包括控制結構3的圖形(如圖3-2所示)。其中,控 制結構3為薄膜晶體管層。[0088]步驟Sll之后還進一步包括:采用蒸鍍方式,在真空蒸鍍氛圍中,在完成步驟Sll 的控制結構3的上方形成顯示結構4的步驟(如圖3-3所示)。其中,顯示結構4為有機電 致發光層。
[0089]至此,下基板制備完畢。
[0090]緊接著,制備上基板。形成上基板的步驟具體包括:
[0091]步驟S20:準備第二襯底2 (如圖3-4所示)。
[0092]還進一步包括步驟S21:在完成步驟S20的第二襯底2的一側形成包括感應結構 (即第一感應結構51)的圖形(如圖3-5所示)。感應結構形成于第二襯底2靠近顯示結構4 的一側。其中,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第二襯底2方向設置的感應膜層和穩定子結構,穩 定子結構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感應結構的形成步驟包括:
[0093]步驟S50:采用碳納米管,通過拉制工藝形成包括感應膜層的圖形;或者,該步驟 也可以采用氧化銦錫材料,通過構圖工藝形成包括所述感應膜層的圖形。
[0094]步驟S51:在感應膜層上涂布有機材料形成保護層。該保護層既能使顯示面板免 受內部或外部的電磁干擾,又能很好地保護感應膜層免遭磕碰損壞;但是,保護層的設置也 同時使得顯示面板的厚度加大,所以在后續的上基板和下基板對合完成后,可以對第一襯 底和第二襯底進行減薄。
[0095]至此,上基板也制備完畢。
[0096]需要說明的是,對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制備順序不做限定,可以先制備下基板再制 備上基板,也可以先制備上基板再制備下基板,或者上基板和下基板同時制備,在實際生產 過程中可根據設備條件或工藝情況進行靈活安排。另外,在上基板和下基板對合時,可以 是上基板與下基板已經全部制備完畢,也可以是上基板和/或下基板部分制備完畢(這種 情況主要是針對后面感應結構設置位置不同于本實施例感應結構設置位置的實施例而言 的)。
[0097]然后,上基板和下基板對合形成顯示面板。形成顯示面板的步驟具體包括:
[0098]步驟S30:在下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邊緣區域涂布封框材料7。
[0099]其中,封框材料7為低熔點玻璃粉漿料,其熔化的溫度范圍為60°C -80°C。當然, 也可以在上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邊緣區域涂布封框材料。
[0100]步驟S31:將上基板與完成步驟S30的下基板對合(如圖3-6所示)。通過封框材 料7,上基板和下基板粘結在一起。
[0101]在上基板和下基板對合之后,還包括對下基板中第一襯底I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 側和上基板中第二襯底2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進行減薄的步驟(如圖3-7所示為減薄后 的剖視圖),減薄的步驟具體包括:
[0102]步驟S40: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間的非顯示區涂布保護材料。
[0103]其中,保護材料為熱固化材料或光固化材料,該材料能夠防止在化學減薄過程中 化學溶液對顯示結構、控制結構及感應結構等的顯示面板內部結構的腐蝕損壞。
[0104]步驟S41:通過化學減薄工藝對下基板中第一襯底I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和上 基板中第二襯底2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進行減薄。
[0105]其中,化學減薄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為將對合的上下基板浸泡在混酸溶液 中,混酸溶液對第一襯底I和第二襯底2進行化學腐蝕減薄,通過控制浸泡的時間和溫度使第一襯底I和第二襯底2分別被減薄到0.1-0.3mm厚度范圍內。另一種方式為對對合的 上下基板進行混酸溶液噴淋,通過控制噴淋的壓力,噴淋時間、溫度及噴淋量使第一襯底I 和第二襯底2分別被減薄到0.1-0.3mm厚度范圍內。
[0106]在本實施例中,采用化學減薄工藝對第一襯底和第二襯底進行減薄,由于化學減 薄工藝比較成熟且成本較低,因此很容易控制第一襯底和第二襯底的減薄厚度,同時采用 低成本實現了顯示面板的薄型化。
[0107]步驟S42:去除所述保護材料。
[0108]步驟S32:在上基板的外側貼附偏光片(即上偏光片61)(如圖3-8所示)。
[0109]步驟S33:在完成步驟S32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上貼附外圍電路。
[0110]基于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結構,外圍電路貼附于上基板和下基板錯位并裸露出 的非顯示區內。
[0111]至此,顯示面板制備完畢。
[0112]實施例2:
[0113]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如圖4所示,第一感應結構51 位于第二襯底2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
[0114]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述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中的制備方法不同的 是,在第二襯底2上形成包括感應結構(即第一感應結構51)的圖形之前,先將第二襯底2 與下基板對合,然后經化學減薄工藝減薄第一襯底和第二襯底,并去除保護材料之后,再在 第二襯底2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形成感應結構。
[0115]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其它結構、材質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此處不再贅 述。
[0116]實施例3:
[011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與實施例1-2不同的是,如圖5所示,第一感應結構 51設置于下基板中,位于第一襯底I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
[0118]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述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2中的制備方法不同 的是,在下基板的制備步驟中,在控制結構3的上方形成顯示結構4的步驟之后,還進一步 包括步驟S12:第一襯底I遠離控制結構3的一側形成包括感應結構(即第一感應結構51) 的圖形。
[0119]需要說明的是,該感應結構是在下基板尚未制備完畢,具體的是下基板中已經形 成控制結構3和顯示結構4,但還未形成感應結構,且上基板與尚未制備完畢的下基板對 合,并經過化學減薄工藝減薄第一襯底和第二襯底之后,才形成在第一襯底I的遠離控制 結構3的一側的。
[0120]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其它結構、材質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2中的任一相同, 此處不再贅述。
[0121]實施例4:
[012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與實施例1-3不同的是,如圖6所示,感應結構包括 第一感應結構51和第二感應結構52,第一感應結構51和第二感應結構52均設置于上基板 中,第一感應結構51位于第二襯底2靠近顯不結構4的一側,第二感應結構52位于第二襯 底2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其中,第二感應結構52與第一感應結構51的結構相同。[0123]本實施例中,在顯示面板中設置有兩個感應結構,能夠使得顯示面板的觸控更加 靈敏,觸控時間更短,并能夠實現多點觸控,從而提高顯示面板的觸控效率和多元化觸控。
[0124]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述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3任一中的制備方法 不同的是,在實施例1中上基板和下基板分別制備完畢的基礎上(其中,第一感應結構51形 成于第二襯底2靠近顯示結構4的一側),且在上基板和下基板對合并經化學減薄工藝減薄 第一襯底和第二襯底之后,再在第二襯底2的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形成另一感應結構即 第二感應結構52。
[0125]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其它結構、材質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3中的任一相同, 此處不再贅述。
[0126]實施例5:
[012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與實施例4不同的是,如圖7所示,第一感應結構51 設置于上基板中,第一感應結構51設置于第二襯底2靠近顯示結構4的一側,第二感應結 構52設置于下基板中,第二感應結構52設置于第一襯底I遠離顯不結構4的一側。
[0128]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述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4中的制備方法不同的 是,在實施例1中上基板和下基板分別制備完畢的基礎上(其中,第一感應結構51形成于第 二襯底2靠近顯示結構4的一側),且在上基板和下基板對合并經化學減薄之后,再在第一 襯底I的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形成另一感應結構即第二感應結構52。
[0129]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其它結構、材質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4中相同,此處不再 贅述。
[0130]實施例6:
[013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不面板,與實施例5不同的是,如圖8所不,第一感應結構51 設置于上基板中,第一感應結構51設置于第二襯底2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第二感應結 構52設置于下基板中,第二感應結構52設置于第一襯底I遠離顯不結構4的一側。
[0132]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述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4-5中任一的制備方法 不同的是,在第一感應結構51形成在第二襯底2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和第二感應結構52 形成在第一襯底I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之前,先將部分制備完畢的上基板(即上基板中還 未形成第一感應結構51,上基板中只有第二襯底2)與尚未制備完畢的下基板(即下基板中 已經形成控制結構3和顯示結構4,但還未形成第二感應結構52)對合,并經過化學減薄工 藝減薄第一襯底和第二襯底之后,再在第二襯底2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形成第一感應結 構51,并在第一襯底I遠離顯示結構4的一側形成第二感應結構52。
[0133]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其它結構、材質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4-5中的任一相同, 此處不再贅述。
[0134]實施例7:
[0135]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與實施例1-6不同的是,如圖9所示,第一感應結構 和第二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第一襯底(圖9中未示出)或第二襯底2方向設置的兩分體 感應膜層(即第一分體感應膜層513和第二分體感應膜層514)和穩定子結構512,兩分體感 應膜層之間還設置有絕緣層515,兩分體感應膜層分別采用碳納米管與氧化銦錫或碳納米 管與石墨烯,穩定子結構512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絕緣層515采用使兩分體感應 膜層能夠相互絕緣的絕緣材料。[0136]感應結構中設置兩個分體感應膜層能使感應結構在觸控時反應更加靈敏,提高顯 示面板的觸控效率。
[0137]相應地,本實施例中,感應結構的制備過程也與實施例1-6中感應結構的制備過 程不同。本實施例中,感應結構的形成步驟包括:
[0138]步驟S50’:采用氧化銦錫材料或石墨烯,通過構圖工藝形成包括第一分體感應膜 層513的圖形。
[0139]步驟S51’:在第一分體感應膜層513上方通過涂布形成絕緣層515。
[0140]接著,進行預烘烤步驟,預烘烤溫度范圍為60°C -90°C,預烘烤時間范圍為2-3分 鐘。預烘烤能使絕緣層上的水分減少,利于后續的傳感結構的制備。
[0141]步驟S52’:采用碳納米管材料,通過拉制工藝在絕緣層515上方形成包括第二分 體感應膜層514的圖形。
[0142]接著,進行后烘烤步驟,后烘烤溫度范圍為80°C _120°C,后烘烤時間范圍為15-30 分鐘。后烘烤能使第二分體感應膜層514內的水分減少,利于第二分體感應膜層514乃至 整個感應結構的固化。
[0143]步驟S53’:在第二分體感應膜層514上方通過涂布有機材料形成保護層。
[0144]需要說明的是,優選的是,在制備過程中既設置預烘烤步驟也設置后烘烤步驟;但 是,根據實際制備工藝,也可以不設置預烘烤步驟和后烘烤步驟,或者預烘烤步驟和后烘烤
步驟擇一。
[0145]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其它結構、材質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6中的任一相同, 此處不再贅述。
[0146]實施例8:
[014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與實施例1-7不同的是,如圖10所示,下基板的非顯 示區的長度和寬度大于上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長度和寬度,外圍電路(圖10中未示出)設置于 下基板相對上基板裸露出的非顯示區內。
[0148]需要說明的是,可以僅是下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長度或寬度大于上基板的非顯示區 的長度或寬度;也可以是上基板的長度和/或寬度大于下基板的長度和/或寬度,針對后 者,外圍電路設置于上基板相對下基板裸露出的非顯示區內。
[0149]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其它結構、材質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7中的任一相同, 此處不再贅述。
[0150]實施例9:
[015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與實施例1-8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顯示結構為液 晶層,液晶層設置于控制結構即薄膜晶體管層的上方。液晶層由上基板與下基板對合形成 的間隙填充液晶而形成。另外,上基板遠離顯示結構的一側設置有上偏光片,下基板遠離顯 不結構的一側還設置有下偏光片,該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均為線偏光片,且上偏光片與下 偏光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
[0152]相應地,在上述顯示面板的制備過程中,與實施例1-8不同的是,下基板的制備過 程中,在第一襯底上先形成包括控制結構的圖形;然后,在下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邊緣區域涂 布封框材料,接著,在下基板的顯示區中滴注液晶。
[0153]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其它結構、材質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8中的任一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015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實施例1-9所提供的顯示面板通過在感應結構中設置穩定子 結構,同時,通過化學減薄工藝對顯示面板進行減薄,使得顯示面板免受內部或外部的電磁 干擾、并保護感應結構中的感應膜層免遭磕碰損壞,從而使得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面板性 能更加穩定的同時,還實現了顯示面板的薄型化,且成本較低,促進了顯示面板向低成本薄 型化的方向發展。
[0155]實施例10:
[0156]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實施例1-9中任一的顯示面板。
[0157]該顯示裝置通過采用設置有穩定子結構的感應結構,從而使得具有觸控功能的顯 示裝置性能更加穩定。
[0158]所述顯示裝置可以為:液晶面板、電子紙、OLED面板、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 示器、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
[015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發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實施 方式,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 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劃分為顯示區和非顯示區,所述顯示面板包括對合在一起的上基板和下基板,與所述顯示區對應的所述下基板中設置有控制結構和顯示結構, 其特征在于,與所述顯示區對應的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中還設置有感應結構,所述感應結構與所述顯示結構相對應設置,所述感應結構中設置有穩定子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包括第一襯底,所述上基板包括第二襯底,所述控制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的上方,所述顯示結構設置于所述控制結構的上方;所述感應結構包括第一感應結構,所述第一感應結構設置于所述下基板中,位于所述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或者,所述第一感應結構設置于所述上基板中,位于所述第二襯底靠近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或所述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或者,所述感應結構包括第一感應結構和第二感應結構,所述第一感應結構和所述第二感應結構均設置于所述上基板中,所述第一感應結構位于所述第二襯底靠近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所述第二感應結構位于所述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或者,所述感應結構包括第一感應結構和第二感應結構,所述第一感應結構設置于所述上基板中,所述第一感應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或所述第二襯底靠近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所述第二感應結構設置于所述下基板中,所述第二感應結 構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結構為薄膜晶體管層,所述顯示結構為有機電致發光層或液晶層,所述薄膜晶體管層設置于所述第一襯底的上方,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層或所述液晶層設置于所述薄膜晶體管層的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應結構和所述第二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所述第一襯底或所述第二襯底方向設置的感應膜層和所述穩定子結構,所述感應膜層采用碳納米管或氧化銦錫材料,所述穩定子結構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或者,所述第一感應結構和所述第二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所述第一襯底或所述第二襯底方向設置的兩分體感應膜層和所述穩定子結構,所述兩分體感應膜層之間還設置有絕緣層,所述兩分體感應膜層分別采用碳納米管與氧化銦錫或碳納米管與石墨烯,所述穩定子結構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所述絕緣層采用使所述兩分體感應膜層能夠相互絕緣的絕緣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設置有上偏光片,和/或所述下基板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設置有下偏光片。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外圍電路,所述上基板的非顯示區與所述下基板的非顯示區的尺寸相同,所述上基板與所述下基板錯位設置,所述外圍電路設置于錯位并裸露出的非顯示區內;或者,所述下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長度和/或寬度大于所述上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長度和 /或寬度,所述外圍電路設置于所述下基板相對所述上基板裸露出的非顯示區內。
7.根據權利要求2-6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采用透明玻璃材料,所述第一襯底和/或所述第二襯底通過化學減薄工藝進行減薄處理,所述第一襯底與所述第二襯底的厚度范圍為0.1-0.3mm。
8.根據權利要求3-6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層至少包括陽極層、發光層和陰極層;所述液晶層由所述上基板與所述下基板對合形成的間隙填充液晶而形成。
9.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面板。
10.一種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所述顯示面板劃分為顯示區和非顯示區,該制備方法包括分別形成上基板和下基板的步驟,以及將所述上基板與所述下基板對合在一起以形成顯示面板的步驟,其中,與所述顯示區對應的所述下基板中形成有控制結構和顯示結構,其特征在于,與所述顯示區對應的所述上基板或所述下基板中還形成有感應結構,所述感應結構與所述顯示結構相對應設置,所述感應結構中形成有穩定子結構。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下基板的步驟具體包括: 步驟SlO:準備第一襯底;步驟Sll:在所述第一襯底上形成包括控制結構的圖形;或者,還進一步包括步驟S12:在完成步驟Sll的所述第一襯底遠離所述控制結構的一側形成包括感應結構的圖形。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上基板的步驟具體包括: 步驟S20:準備第二襯底;或者,還進一步包括步驟S21:在完成步驟S20的所述第二襯底的一側或兩側形成包括感應結構的圖形。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顯示面板的步驟具體包括: 步驟S30:在所述下基板或所述上基板的非顯示區的邊緣區域涂布封框材料;步驟S31:將所述上基板與完成所述步驟S30的所述下基板對合;步驟S32:在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的外側分別貼附偏光片;步驟S33:在完成步驟S32的所述上基板和/或所述下基板上貼附外圍電路。`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結構為薄膜晶體管層,所述顯示結構為有機電致發光層,在步驟Sll之后還進一步包括:采用蒸鍍方式,在真空蒸鍍氛圍中,在完成步驟Sll的所述控制結構的上方形成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層;或者,所述顯示結構為液晶層,在步驟S30之后還進一步包括:在所述上基板或所述下基板的顯示區中滴注液晶。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顯示面板的步驟還包括: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對合之后,且在所述感應結構形成在所述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和/或所述感應結構形成在所述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之前,對所述下基板中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和/或所述上基板中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進行減薄的步驟,減薄的步驟具體包括:步驟S40: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非顯示區涂布保護材料;其中,所述保護材料為熱固化材料或光固化材料;步驟S41:通過化學減薄工藝對所述下基板中第一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和/ 或所述上基板中第二襯底遠離所述顯示結構的一側進行減薄;步驟S42:去除所述保護材料。
16.根據權利要求10-15任意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所述第一襯底或所述第二襯底方向設置的感應膜層和穩定子結構,所述穩定子結構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所述感應結構的形成步驟包括:步驟S50:采用碳納米管,通過拉制工藝形成包括感應膜層的圖形;或采用氧化銦錫材料,通過構圖工藝形成包括所述感應膜層的圖形;步驟S51:在所述感應膜層上涂布有機材料形成所述保護層;或者,所述感應結構包括:依次遠離所述第一襯底或所述第二襯底方向設置的兩分體感應膜層和穩定子結構,所述穩定子結構為采用有機材料形成的保護層,所述兩分體感應膜層之間還設置有絕緣層,所述感應結構的形成步驟包括:步驟S50’:采用氧化銦錫材料或石墨烯,通過構圖工藝形成包括第一分體感應膜層的圖形;步驟S51’:在所述第一分體感應膜層上方通過涂布形成所述絕緣層;步驟S52’:采用碳納米管材料,通過拉制工藝在所述絕緣層上方形成包括第二分體感應膜層的圖形;步驟S53’:在所述第二分體感應膜層上方通過涂布有機材料形成所述保護層。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52’之前:還包括預烘烤步驟,預烘烤溫度范圍為60°C _90°C,預烘烤時間范圍為2-3分鐘;和/或在步驟S52’之后:還包 括后烘烤步驟,后烘烤溫度范圍為80°C _120°C,后烘烤時間范圍為15-30分鐘。
【文檔編號】H01L27/32GK103440067SQ201310346410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7日
【發明者】楊久霞, 白峰 申請人: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