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具及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夾具及連接器,能夠提高由夾具使撞桿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時的作業性。夾具(40)在解除由撞桿(15)進行的卡止時通過使撞桿(15)在與撞桿(15)的撓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動而使撞桿(15)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該夾具(40)具有:卡止解除面(46),是相對于撞桿(15)的撓曲方向和夾具(40)的移動方向這兩個方向傾斜的形態,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推壓撞桿(15)而使撞桿(15)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和端子推壓部(50),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在撞桿(15)的撓曲方向上向遠離撞桿(15)的方向推壓端子配件(30)而使端子配件(30)產生位移。
【專利說明】夾具及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夾具及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I中公開有如下連接器:通過撞桿的卡止作用來防止插入到外殼的端子收容室的端子配件脫落,在將端子配件從端子收容室拔出時,通過夾具使撞桿撓曲,從而解除卡止。夾具相對于撞桿朝與撞桿的撓曲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動,由相對于撞桿的撓曲方向傾斜的卡止解除面推壓撞桿,從而使撞桿撓曲。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 — 270026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4]上述的連接器中,卡止解除所需的夾具的移動行程與卡止解除所需的撞桿的撓曲量大致成正比,因此,當撞桿的卡止解除所需的撓曲量大時,夾具的移動行程會相應地變長,導致作業性降低。另外,在使夾具向卡止解除方向移動的過程中,若夾具向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發生錯位,則卡止解除面推壓撞桿的時機會產生紊亂,存在撞桿的撓曲不充分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需要再次移動夾具,所以作業性降低。
[0005]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高通過夾具使撞桿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時的作業性。
[0006]第一發明:
[0007]—種夾具,用于連接器,該連接器具備能夠在與端子配件相對于端子收容室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彈性撓曲的撞桿,并通過上述撞桿的卡止作用來防止插入到上述端子收容室的上述端子配件脫落,
[0008]在進行解除作業以解除由上述撞桿進行的卡止時,通過使上述夾具在與上述撞桿的撓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動而使上述撞桿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上述夾具的特征在于,具有:
[0009]卡止解除面,是相對于上述撞桿的撓曲方向和上述夾具的移動方向這兩個方向傾斜的形態,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該卡止解除面推壓上述撞桿而使該撞桿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和
[0010]端子推壓部,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在上述撞桿的撓曲方向上向遠離上述撞桿的方向推壓上述端子配件而使該端子配件產生位移。
[0011]第二發明:
[0012]一種連接器,具有:
[0013]形成有端子收容室的外殼;
[0014]插入上述端子收容室的端子配件 '及
[0015]撞桿,沿上述端子收容室的內壁形成,能夠在與上述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彈性撓曲,通過與上述端子配件卡止來防止上述端子配件脫落,[0016]在進行解除作業以解除由上述撞桿進行的卡止時,在與上述撞桿的撓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夾具移動的過程中,上述端子配件由上述夾具的端子推壓部在上述撞桿的撓曲方向上向遠離上述撞桿的方向產生位移,并且上述撞桿通過上述夾具的卡止解除面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上述連接器的特征在干,
[0017]上述連接器具有引導功能部,該引導功能部以沿上述夾具的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外殼上,限制上述夾具向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不正確地產生位移。
[0018]發明效果
[0019]第一發明的夾具在解除撞桿的卡止時通過相對于撞桿的撓曲方向和夾具的移動方向這兩個方向傾斜的卡止解除面來推壓撞桿,所以卡止解除所需的夾具的移動行程與卡止解除所需的撓曲量大致成正比。因此,通過形成于夾具的端子推壓部使端子配件在撞桿的撓曲方向上向遠離撞桿的方向產生位移。由此,解除卡止所需要的撞桿的撓曲量變小,解除卡止所需的夾具的移動行程相應地變短,所以作業性優良。
[0020]根據第二發明,在使夾具向卡止解除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由引導功能部限制夾具向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錯位。因此,不會因夾具的錯位而導致由卡止解除面推壓撞桿的時機紊亂。由此,能夠更切實地使撞桿以所需的尺寸發生撓曲,所以作業性優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表示實施例1中在外殼上插入了夾具的狀態的主視圖。
[0022]圖2是表示在外殼上從主體拆除前保持器的狀態的主視圖。
[0023]圖3是表示夾具的卡止解除作業的過程的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
[0024]圖4是表示夾具的卡止解除作業的過程的沿圖1的B-B線的剖視圖。
[0025]圖5是表示夾具的卡止解除作業完畢的狀態的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
[0026]圖6是表示夾具的卡止解除作業完畢的狀態的沿圖1的B-B線的剖視圖。
[0027]圖7是沿圖3的C-C線的剖視圖。
[0028]圖8是沿圖3的D-D線的剖視圖。
[0029]圖9是將夾具上下反轉的狀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第一發明的夾具中,可以具備壓回部,該壓回部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且上述撞桿的卡止被解除后將上述端子配件向從上述端子收容室脫離的方向壓回。
[0031]根據該結構,當卡止解除作業完畢時,端子配件由壓回部壓回,因此,端子配件與撞桿相干擾,即使未通過夾具使撞桿預先撓曲,也能夠保持為卡止解除狀態。之后,即使不利用夾具來進行卡止解除作業,也能夠拔取端子配件。因此,與在保持繼續利用夾具進行卡止解除作業的狀態下拔取端子配件的情況相比較,作業性優良。
[0032]第一發明的夾具中,上述端子推壓部可以是將形成于上述端子配件而作為上述撞桿的卡止對象的方筒部的方緣部向對角方向推壓的方式。
[0033]根據該結構,由于端子推壓部推壓端子配件時的接觸面積比端子推壓部推壓方筒部的平面部的情況小,所以端子推壓部與方筒部之間的滑動阻カ相應地變小。因此,作業性優良。
[0034]第一發明的夾具中,
[0035]可以具備移動至卡止解除作業完畢的位置時與上述外殼接觸的止動部。
[0036]根據該結構,若作為作業指南而預先規定使夾具移動至止動部與外殼接觸為止,則能夠切實地完成夾具的卡止解除作業。
[0037]<實施例1>
[0038]以下,參照圖1?圖9說明將本發明具體化的實施例1。如圖3?圖6所示,連接器10具備外殼11和端子配件30而構成。外殼11由合成樹脂制的主體12和相對于主體12從前方(圖3?圖6中的左方)組裝的前保持器18這兩個部件構成。在主體12的內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貫通的端子收容室13。在端子收容室13的前端部形成有前止動部14。在端子收容室13內從后方插入端子配件30,端子配件30通過抵碰前止動部14而在正常插入位置停止向前移動。端子配件30的插入方向是與后述的夾具40的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方向平行的方向。
[0039]端子配件30作為整體在前后方向上呈細長。如圖1、7、8所示,在端子配件30的前端部形成有主視圖形狀構成縱長的長方形的方筒部31。方筒部31的上表面上,前端側與后端側相比呈臺階狀升高,由于該高低差,在方筒部31的上表面形成有卡止部32。另外,在端子收容室13的內壁面和方筒部31的外表面之間確保供端子配件30相對于端子收容室13的插入動作順滑地進行的微小的間隙(省略圖示)。通過該間隙,方筒部31能夠在端子收容室13內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略微地產生位移。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均為與端子配件30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
[0040]如圖3?6所示,在主體12上形成有沿端子收容室13的上側的內壁面向前方呈懸臂狀延伸的形態的撞桿15。如圖5、6所不,撞桿15能夠以與方筒部31的上表面分離的方式朝上方(卡止解除方向)彈性撓曲。在端子配件30插入端子收容室13的過程中,方筒部31以使撞桿15向上方退避的方式進行彈性撓曲。當端子配件30到達正常插入位置吋,撞桿15彈性恢復,撞桿15的前端的卡止面16從后方卡止于卡止部32,通過該卡止作用將端子配件30保持在防脫狀態。另外,當使用夾具40使撞桿15朝上方(即、卡止解除方向)撓曲時,撞桿15對端子配件30的卡止被解除,能夠將端子配件30向后方拔出。
[0041]如圖1、2、4、6所示,在撞桿15的前端面形成有在左右方向(即與撞桿15的撓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與卡止面16相鄰地配置的承受面17。承受面17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與方筒部31分離的位置。承受面17相對于撞桿15的撓曲方向及夾具40的移動方向這兩個方向傾斜。夾具40的卡止解除面46從前方推壓在承受面17上。
[0042]前保持器18以從前方外嵌于主體12的方式進行組裝,并保持于圖3?圖6所示的臨時卡止位置和比臨時卡止位置靠后的最終卡止位置(省略圖示)。前保持器18具有與主體12的前端面對應的前面壁19和從前面壁19的外周向后方呈懸臂狀延伸并將主體12在全周上進行包圍的筒狀部20。在前面壁19上形成有與端子收容室13對應的貫通孔21。
[0043]在構成筒狀部20的上壁部22上形成有撓曲空間23,該撓曲空間23呈其下表面(與撞桿15相向的相向面)局部凹陷的形態。前后方向上的撓曲空間23的形成范圍是上壁部22的后端側區域。撓曲空間23朝上壁部22 (筒狀部20)的后方開放。上壁部22的下表面中處于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且比撓曲空間23的前端靠前的區域構成撓曲限制部24。撓曲限制部24的后端部和撓曲空間23的前端部呈臺階狀相連。
[0044]如圖5、6所示,在前保持器18保持于臨時卡止位置的狀態下,上壁部22中形成有撓曲空間23的區域位于撞桿15的上方,所以撞桿15能夠在進入撓曲空間23內的同時朝上方(卡止解除方向)撓曲。因此,能夠進行向端子收容室13插入端子配件30的作業和從端子收容室13拔取端子配件30的作業。另外,當使前保持器18向最終卡止位置移動時,上壁部22中的撓曲限制部24與撞桿15的上表面抵接或接近并處于相向的狀態,所以撞桿15被限制向上方的撓曲。由此,能夠切實地阻止撞桿15從端子配件30的卡止部32脫落,所以可切實地防止端子配件30脫落。
[0045]在前保持器18上形成有為了卡止解除而使夾具40移動時用于限制夾具40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發生錯位的引導功能部25。引導功能部25由形成于前面壁19的引導孔26和形成于上壁部22的下表面的引導槽27構成。如圖1、7所示,引導孔26形成左右尺寸大于上下尺寸的長方形,并在前后方向上貫通前面壁19。引導槽27構成上壁部22的下表面中比撓曲空間23靠前的區域,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引導槽27的上表面和引導孔26的上表面呈齊平面狀連續,引導槽27的左右兩側面和引導孔26的左右兩側面呈齊平面狀連續。
[0046]夾具40用于在從端子收容室13拔取端子配件30時解除撞桿15對30端子配件的卡止。如圖9所示,夾具40整體在前后方向上呈細長。在進行用于解除撞桿15的卡止的作業時,如圖3?圖6所不,相對于外殼11從其前方插入夾具40。
[0047]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于與夾具40相關的前后方向,將向外殼11插入的方向設為前方。因此,外殼11的前后方向和夾具40的前后方向為正相反的朝向。另外,關于上下左右方向,以卡止解除作業時將夾具40插入至外殼11的狀態為基準。因此,圖9所示的立體圖中,上下左右的朝向相反。
[0048]夾具40是金屬制的,由解除功能部41和把持部42構成。解除功能部41整體在前后方向上呈細長,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夾具40的前端部。夾具40中比解除功能部41靠后的細長部分構成把持部42。卡止解除時,作業者把持把持部42進行作業。把持部42的左右尺寸大于解除功能部41的左右尺寸,通過該尺寸差,把持部42的前端面中未形成解除功能部41的區域上形成有止動部43。
[0049]解除功能部41具備被引導部44、卡止解除部45、卡止解除面46、支撐部47、引導面48、端子推壓部50以及壓回部51而構成。解除功能部41中前后方向上的后端側部分構成在前后方向上呈細長的被引導部44。被引導部44的與其長度方向(前后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形成左右尺寸大于上下尺寸的長方形。如圖3?7所示,被引導部44以不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晃動的方式貫通于前保持器18的引導孔26。
[0050]在前后方向上較長的卡止解除部45從被引導部44的前端朝前方呈懸臂狀延伸。卡止解除部45的左右尺寸為被引導部44的大致一半的尺寸,卡止解除部45的上下尺寸與被引導部44的上下尺寸相同。卡止解除部4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與被引導部4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呈齊平面狀連續。另外,卡止解除部45的兩側面中面向外殼11時處于右側的側面與被引導部44的處于右側的側面成齊平面狀連續。卡止解除部45的前端面構成相對于夾具40 (卡止解除部45)的長度方向傾斜的卡止解除面46。卡止解除面46在進行卡止解除作業時朝著前方形成下降斜度的方向上傾斜。[0051]被引導部44的前端中,呈在前后方向上較長的板狀的支撐部47從在左右方向上離開卡止解除部45的區域朝前方呈懸臂狀延伸。支撐部47的左右尺寸為被引導部44的大致一半的尺寸,支撐部47的上下尺寸為被引導部44及卡止解除部45的大致一半的尺寸。支撐部47的上表面與被引導部44及卡止解除部45的上表面呈齊平面狀連續。支撐部47的左側的側面與被引導部44的左側的側面呈齊平面狀連續。另外,支撐部47的右側的側緣和卡止解除部45的左側的側緣直接相連。
[0052]支撐部47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比卡止解除部45 (卡止解除面46)的前端靠后。支撐部47的前端面構成相對于夾具40 (卡止解除部450)的長度方向傾斜的引導面48。引導面48與卡止解除面46上下相反地在進行卡止解除作業時朝著前方形成上升斜度的方向上傾斜。
[0053]支撐部47的厚度(上下尺寸)比卡止解除部45薄,所以在支撐部47的下表面和卡止解除部45的下表面之間產生高低差。通過該高低差,在解除功能部41上形成有面向支撐部47的下表面和卡止解除部45的左側面的大致L字形剖面的凹部49。凹部49朝夾具40的前方開放。如圖8所示,夾具40進行卡止解除作業時,在凹部49內收容方筒部31的方緣部33。
[0054]在凹部49的方角部(即,支撐部47的下表面與卡止解除部45的左側面呈大致直角相連的部分)形成有相對于支撐部47的下表面和卡止解除部45的左側面這兩個面傾斜的端子推壓部50。端子推壓部50在前后方向上從支撐部47的前端直至后端地連續形成。
[0055]另外,由于支撐部47的厚度比被引導部44薄,所以在支撐部47的下表面和被引導部44的下表面前端部之間產生高低差。通過該高低差,被引導部44的前端部構成臺階狀的壓回部51。壓回部51的前端面面向凹部49。
[0056]接下來說明本實施例的作用。為了從端子收容室13拔取端子配件30,在解除夾具40的卡止時,預先使前保持器18向臨時卡止位置移動,之后,以解除功能部41為先將夾具40插入引導孔26內。在為了進行卡止解除作業而使移動夾具40的過程中,從作業開始至作業完畢,解除功能部41與引導孔26和引導槽27滑動地接觸,從而維持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被定位的狀態。
[0057]夾具40的移動進行的過程中,如圖8所示,端子推壓部50與方筒部31的外表面中上表面與側面呈大致直角相連的方緣部33抵接,向斜下方(即,對角方向)推壓方筒部31而使其產生位移。由此,方筒部31被按壓至端子收容室13的下表面和側面相連的方角部,姿勢在上下左右方向上不會發生傾斜,而保持為穩定的姿勢。該端子推壓部50的推壓方向是在撞桿15的彈性撓曲方向上使方筒部31遠離撞桿15的方向,所以卡止部32和撞桿15的卡止余量減小與方筒部31的變位尺寸相當的量。端子推壓部50與夾具40的移動方向平行且連續地延伸,所以在夾具40的移動進行的期間,可維持端子推壓部50向方筒部31的推壓作用。
[0058]當夾具40的移動進行時,如圖4所示,在壓回部51到達方筒部31的前端之前,夾具40的卡止解除面46成為與撞桿15的承受面17抵接的狀態。在此時也繼續進行端子推壓部50對方筒部31的推壓。從該狀態開始,當夾具40的移動進一歩進行時,則如圖6所示,卡止解除面46和承受面17滑動地接觸,通過兩個面46、17的傾斜,使撞桿15向卡止解除方向(上方)彈性撓曲。隨著該撞桿15的撓曲,卡止面16和卡止部32之間的卡止余量減少,最終如圖5所示,卡止面16完全從卡止部32脫落。由此,解除通過撞桿15向端子配件30的卡止,因此,可容許端子配件30向后方產生位移。
[0059]從該狀態開始,直至止動部43與前保持器18的前端面接觸,使夾具40的移動進行。這樣ー來,如圖5所示,壓回部51從其前方推壓方筒部31,從而端子配件30被向端子收容室13的后方壓回。此期間,由卡止解除面46引起的撞桿15的彈性撓曲繼續。當端子配件30被壓回時,卡止部32進入到撞桿15的下方,所以撞桿15不能向相對于卡止部32的卡止位置彈性復位。然后,當止動部43與前保持器18的前端面接觸時,夾具40的卡止解除作業完畢。之后,只要將手從夾具40離開并將端子配件30向后方拔出即可。
[0060]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0中,為了在解除撞桿15的卡止時由相對于撞桿15的撓曲方向和夾具40的移動方向這兩個方向傾斜的卡止解除面46來推壓撞桿15,卡止解除所需的夾具40的移動行程與卡止解除所需的撞桿15的撓曲量大致成正比。因此,當撞桿15的卡止解除所需的撓曲量大時,夾具40的移動行程會相應地變長,導致作業性降低。
[0061]因此,在夾具40上,除了形成了卡止解除面46之外,還形成了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在撞桿15的撓曲方向上向從撞桿15遠離的方向推壓端子配件30而使其產生位移的端子推壓部50。通過該端子推壓部50,卡止解除所需的撞桿15的撓曲量變小,因此,卡止解除所需的夾具40的移動行程會相應地變短。因此,作業性優良。
[0062]另外,在夾具40上形成了壓回部51,該壓回部51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解除了撞桿15的卡止后將端子配件30向從端子收容室13脫離的方向壓回。根據該結構,在卡止解除作業完畢時,端子配件30由壓回部51壓回,因此,端子配件30和撞桿15相干擾,即使撞桿15不由撞桿40預先撓曲,也保持卡止解除狀態。之后,即使不利用夾具40來進行卡止解除作業,也能夠拔取端子配件30。因此,與在保持繼續利用夾具40來進行卡止解除作業的狀態下拔取端子配件30的情況相比較,作業性優良。
[0063]另外,端子推壓部50將方筒部31的方緣部33向對角方向(即,相對于與方筒部31的方緣部33相連的大致垂直的兩個外表面傾斜的方向)推壓。由此,由端子推壓部50推壓的方筒部31被推壓在端子收容室13的方角部。通過形成端子推壓部50推壓方筒部31的方緣部33的結構,從而端子推壓部50推壓端子配件30時的接觸面積比端子推壓部50以面接觸狀態推壓方筒部31的平面部(上表面)的情況小。由于端子推壓部50和方筒部31之間的滑動阻力相應地變小,所以作業性優良。
[0064]另外,在夾具40上形成有在移動至卡止解除作業完畢的位置時與外殼11的接觸止動部43。由此,若作為作業指南而預先規定使夾具40移動至止動部43與外殼11接觸為止,則能夠切實地完成夾具40的卡止解除作業。
[0065]另外,在使夾具40向卡止解除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當夾具40向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發生錯位時,卡止解除面46推壓撞桿15的實際會發生紊亂,導致撞桿15的撓曲不充分。這種情況下,需要再次移動夾具40,因此作業性降低。因此,在外殼11上以沿夾具40的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引導功能部25,通過該引導功能部25可限制夾具40向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不正確地產生位移。根據該引導功能部25,不會發生因夾具40的錯位而導致由卡止解除面46推壓撞桿15的時機發生紊亂的情況。由此,能夠切實地使撞桿15以所需的尺寸發生撓曲,所以作業性優良。
[0066]<其他實施例>[0067]本發明不限定于上述記述和附圖所說明的實施例,例如下面的實施例也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內。
[0068](I)上述實施例中,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在端子推壓部使端子配件產生位移后,卡止解除面推壓撞桿,但是也可以在卡止解除面推壓撞桿后,端子推壓部使端子配件產生位移。
[0069](2)上述實施例中,在夾具上形成了壓回部,但是夾具也可以是不形成壓回部的方式。
[0070](3)上述實施例中,在夾具上形成了止動部,但是夾具也可以是不形成止動部的方式。
[0071](4)上述實施例中,將解除撞桿的卡止時的夾具的移動方向設成與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但是夾具的移動方向也可以是與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
[0072](5)上述實施例中,端子推壓部將端子配件的方筒部的方緣部向相對于撞桿的撓曲方向傾斜的方向(對角方向)推壓,但是端子推壓部也可以將方筒部向與撞桿的撓曲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推壓。
[0073](6)上述實施例中,外殼通過組裝形成有端子收容室的主體和前保持器這兩個部件而構成,但是外殼也可以是由單一部件構成。
[0074]附圖標記說明
[0075]10連接器
[0076]11 外殼
[0077]13端子收容室
[0078]15 撞桿
[0079]25引導功能部
[0080]30端子配件
[0081]31方筒部
[0082]33方緣部
[0083]40 夾具
[0084]43止動部
[0085]46卡止解除面
[0086]50端子推壓部
[0087]51壓回部
【權利要求】
1.ー種夾具,用于連接器,該連接器具備能夠在與端子配件相對于端子收容室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彈性撓曲的撞桿,并通過所述撞桿的卡止作用來防止插入到所述端子收容室的所述端子配件脫落, 在進行解除作業以解除由所述撞桿進行的卡止時,通過使所述夾具在與所述撞桿的撓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動而使所述撞桿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 所述夾具的特征在于,具有: 卡止解除面,是相對于所述撞桿的撓曲方向和所述夾具的移動方向這兩個方向傾斜的形態,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所述卡止解除面推壓所述撞桿而使所述撞桿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和 端子推壓部,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在所述撞桿的撓曲方向上向遠離所述撞桿的方向推壓所述端子配件而使所述端子配件產生位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具有壓回部,在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過程中,在由所述撞桿進行的卡止被解除后,所述壓回部向從所述端子收容室脫離的方向壓回所述端子配件。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推壓部是將形成于所述端子配件而作為所述撞桿的卡止對象的方筒部的方緣部向對角方向推壓的形態。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ー項所述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具備移動至卡止解除作業完畢的位置時與所述外殼接觸的止動部。
5.—種連接器,具有: 形成有端子收容室的外殼; 插入所述端子收容室的端子配件;及 撞桿,沿所述端子收容室的內壁形成,能夠在與所述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彈性撓曲,通過與所述端子配件卡止來防止所述端子配件脫落, 在進行解除作業以解除由所述撞桿進行的卡止時,在與所述撞桿的撓曲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夾具移動的過程中,所述端子配件由所述夾具的端子推壓部在所述撞桿的撓曲方向上向遠離所述撞桿的方向產生位移,并且通過所述夾具的卡止解除面而使所述撞桿向卡止解除方向撓曲, 所述連接器的特征在干, 所述連接器具有引導功能部,該引導功能部以沿所述夾具的卡止解除作業時的移動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外殼上,限制所述夾具向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不正確地產生位移。
【文檔編號】H01R43/20GK103427311SQ201310164482
【公開日】2013年12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明者】木田新二朗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