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光按鍵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按鍵結構,尤其指一種發光按鍵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鍵盤無發光功能,當環境光線不足時,除非熟習盲打,否則使用者易誤壓按鍵,產生錯誤輸入,常造成使用者輸入上的困擾。因此目前已有具有發光功能的鍵盤,使得使用者于光線不足的環境中仍可精確知道按鍵位置,進行輸入。然而,光線自按鍵下方向上照射,若非經特別設計,除鍵帽可透光部位產生光亮外,光線經可透光部位界面或其他結構件表面反射,亦可能自鍵帽下緣溢出,可能干擾使用者對按鍵的辨識,尤其是當鍵帽預定部位透光度較小時,自鍵帽下緣溢出的光線則顯得相對明亮,將困擾使用者對預定部位的判讀。此外,當環境光線不足時,自鍵帽下緣溢出的光線可能對使用者而言相對刺眼,易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舒適感。
發明內容
鑒于先前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發光按鍵結構,利用遮光件遮蔽向鍵帽下緣行進的反射光線,以減少或消除光線自鍵帽下緣溢出的可能性,以解決習知技術中光線自鍵帽下緣溢出而造成使用者操作上不便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發光按鍵結構,該發光按鍵結構包含底板、鍵帽、發光元件和遮光件。鍵帽設置于該底板之上并能相對于該底板上下移動,該鍵帽具有第一周圍及位于該第一周圍內側的可透光部;發光元件設置于該可透光部之下并發射光線,該光線部分經由該可透光部射出該鍵帽;遮光件設置于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用以遮蔽部分未進入該可透光部的該光線。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第一周圍分為第一鍵帽區段及第二鍵帽區段,該遮光件僅設置于該第一鍵帽區段,使得該底板和該第一鍵帽區段的該鍵帽的漏光間隙小于該底板和該第二鍵帽區段的該鍵帽的漏光間隙。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鍵帽還包含裙部,該第一周圍位于該裙部的下緣,該遮光件突出設置于該下緣且朝向該底板延伸。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遮光件還以朝向該鍵帽中心的方向朝內彎折延伸。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板具有退讓槽,當該鍵帽朝向該底板移動時,該遮光件至少部分進入該退讓槽。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可透光部具有第二周圍,該第二周圍分為第一可透光部區段及第二可透光部區段,該第一可透光部區段位于該第一周圍與該可透光部之間,該遮光件自該鍵帽的底表面突出并僅鄰近于該第一可透光部區段。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板具有退讓槽,當該鍵帽朝向該底板移動時,該遮光件至少部分進入該退讓槽。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遮光件突出設置于該底板上且鄰近該第一周圍于該底板的投影處。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板包含突出部及形成于該突出部的通孔,該發光元件設置于該突出部內側,該發光元件發射的該光線穿過該通孔朝向該可透光部行進。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發光按鍵結構進一光包含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連接該鍵帽及該底板,該鍵帽利用該升降機構實現相對于該底板的上下移動。本發明的發光按鍵結構的遮光件位于可透光部與相對靠近可透光部的鍵帽周圍之間,此有助于避免遮光件與發光按鍵結構的其他構件發生結構干涉。此外,本發明是遮光件非完整圍繞可透光部設置,而是僅于可透光部相對接近鍵帽周圍的側邊設置,此亦有助于避免結構干涉的發生。簡言之,本發明利用現有發光按鍵結構的剩余空間設置遮光件,便能有效減少被底表面反射的光線經鍵帽周圍溢出,進而效減輕或消除溢漏光線對使用者操作上影響的程度。此外,本發明還提出另一種發光按鍵結構,該發光按鍵結構包含底板、發光元件、鍵帽和遮光件。發光元件設置于該底板上,并發射光線;鍵帽設置于該底板上并能相對于該底板上下移動,該鍵帽具有第一鍵帽區段與第二鍵帽區段,該第一鍵帽區段的該鍵帽和該發光元件的間隔距離小于該第二鍵帽區段的該鍵帽和該發光元件的間隔距離,該鍵帽具有可透光部,該可透光部正對于該發光元件,該光線的部分經由該可透光部射出該鍵帽;遮光件設置于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該遮光件遮蔽部分未進入該可透光部的該光線;其中該遮光件僅設置于鄰近該第一鍵帽區段處,使得該第一鍵帽區段的該鍵帽和該底板的漏光間隙小于該第二鍵帽區段的該鍵帽和該底板的漏光間隙。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鍵帽包含環形裙部下緣,該遮光件設置于該環形裙部下緣,該遮光件自該環形裙部下緣朝向該底板延伸。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遮光件下端朝向該鍵帽中心的方向彎折延伸。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板具有退讓槽,當該鍵帽朝向該底板移動時,該遮光件至少部分進入該退讓槽。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可透光部具有第一可透光部區段及第二可透光部區段,該第一可透光部區段位于該第一鍵帽區段與該可透光部之間,該遮光件設置于鄰近該第一可透光部區段,該遮光件自該鍵帽底表面朝向該底板延伸。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板具有退讓槽,當該鍵帽朝向該底板移動時,該遮光件至少部分進入該退讓槽。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遮光件設置于該底板上且鄰近該第一鍵帽區段于該底板投影處,該遮光件自該底板突出。藉此,本發明的發光按鍵結構的遮光件主要利用該可透光部至該鍵帽周圍間的有限的空間設置,以避免與其他結構干涉而能有效大幅抑制或消除被底表面反射的光線溢出鍵帽的可能性。此外,即使仍有部分反射的光線自該鍵帽周圍溢出,其強度已被減弱,不致對使用者于辨識按鍵或操作上造成困擾或不適。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圖1為本發明的發光按鍵結構的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俯視圖2為圖1中發光按鍵結構沿線X-X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發光按鍵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圖2中發光按鍵結構于鍵帽按壓后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的發光按鍵結構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6為圖4中發光按鍵結構沿線Y-Y的剖面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的發光按鍵結構的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及圖2,圖1為本發明的發光按鍵結構I的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俯視圖,圖2為發光按鍵結構I沿圖1中線X-X的剖面示意圖,其中為簡化圖面及說明,發光按鍵結構I于實際操作中通常配置的其他元件,例如彈性圓突等,均予以省略。按鍵結構I包含底板12、鍵帽14、升降機構16、發光元件18、遮光件20及薄膜電路板22。鍵帽14設置于底板12之上,升降機構16連接底板12與鍵帽14,使得鍵帽14能利用升降機構16實現相對于底板12上下移動;于本實施例中,升降機構16為剪刀式升降機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鍵帽14具有周圍14a及位于周圍14a內側的可透光部142。為簡化說明,于本實施例中,可透光部142以區塊表示,于實際操作中,其輪廓可為字母或其他幾何圖樣,本發明均不以此為限,原則上視發光按鍵結構I應用于何種按鍵而定,例如功能鍵,如大小寫鎖定的功能鍵。另外,可透光部142可為透明或半透明材質制作,亦可直接為鍵帽14的鏤空區域,本發明均不以此為限。薄膜電路板22設置于底板12上。發光元件18設置于可透光部142之下并能發射光線,該光線部分可經由可透光部142射出鍵帽14。于實際操作中,發光元件18可電連接至設置于底板12下方的一撓性電路板(未繪示于圖中)上,底板12包含突出部122及形成于突出部122的通孔122a,藉此,發光元件18可容置于突出部122內側,且發光元件18發射的光線可穿過通孔122a朝向可透光部142行進,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底板12得以遮罩杯123取代前述突出部122,遮罩杯123亦與具有前述通孔122a相似結構的通孔123a,遮罩杯123設置于薄膜電路板22上(或薄膜電路板22上形成較大的鏤孔以使遮罩杯123可直接設置于底板12上)以覆蓋發光元件18使得發光元件18的出光面正對通孔123a(如圖3所示),同樣可使發光元件18發射的光線可朝向可透光部142行進。遮光件20設置于鍵帽14與底板12之間,用以遮蔽部分未進入可透光部142的該光線;其中,光線以箭頭表示。于本實施例中,鍵帽14包含呈環形的裙部144,鍵帽14的周圍14a即位于裙部144的下緣(或謂環形裙部下緣),遮光件20突出設置于裙部144的下緣且實質上朝向底板12延伸。于本實施例中,遮光件20包含向底板12延伸的第一部分20a及自第一部分20a再向鍵帽14中心的方向朝向延伸的第二部分20b ;整體而言,遮光件20下端實質上朝向鍵帽14中心的方向彎折延伸。原則上,遮光件20僅需突出于裙部144,向下延伸即可產生遮蔽反射光線的效果,不以本實施例為限。補充說明的是,遮光件20非裙部144的一部分,而是突出于裙部144的結構。于實際操作中,裙部144雖亦有遮蔽光線的效果,但本發明的遮光件20則是進一步于裙部144的下緣部分區段的突出結構,以進一步遮蔽光線,以有效大幅抑制或消除被底表面142a反射的光線溢出鍵帽14的可能性,進而解決先前技術中光線自鍵帽下緣溢出而造成使用者操作上不便的問題。于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鍵帽14的周圍14a可分為第一鍵帽區段Sll及第二鍵帽區段S12,亦即鍵帽14左下方的周圍14a屬于第一鍵帽區段S11,周圍14a其余部分則屬于第二鍵帽區段S12。于一般情形,因第一鍵帽區段Sll相對靠近可透光部142,或謂第一鍵帽區段Sll和發光元件18的間隔距離dl小于第二鍵帽區段S12和發光元件18的間隔距離d2,故,若無遮光件20,則鍵帽14于此處溢漏的光線強度較強,易造成使用操作上的下便。因此,本發明僅于此第一鍵帽區段Sll突出設置遮光件20 (或謂遮光件20設置于鄰近第一鍵帽區段Sll處),使得底板12和第一鍵帽區段Sll的漏光間隙Gl小于底板12和第二鍵帽區段S12的漏光間隙G2,即可產生有效減輕或消除溢漏光線對使用者操作上影響的程度;其中,遮光件20以隱藏線繪示于圖1中。再補充說明的是,由于遮光件20設置于可透光部142與周圍14a之間,故可減少遮光件20與其他結構的干涉;換言之,原則上,本發明可直接應用于現有習知按鍵結構中,無需變更原結構尺寸。另外,請參閱圖2及圖4,圖4為本發明的發光按鍵結構I于鍵帽14按壓后的剖面示意圖。原則上,遮光件20向底板12延伸的長度越長越佳,惟于實際操作中需考慮遮光件20與底板12可能干涉的現象,故于本實施例中,底板12具有退讓槽124,其上的薄膜電路板22亦對應具有鏤空222,當鍵帽14朝向底板12移動時,遮光件20至少部分穿過鏤空222并進入退讓槽124,以避免結構干涉。請參閱圖5及圖6,圖5為本發明的發光按鍵結構3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6為發光按鍵結構3沿圖5中線Y-Y的剖面示意圖,其中為簡化圖面及說明,發光按鍵結構3于實際操作中通常配置的其他元件,例如彈性圓突等,均予以省略。發光按鍵結構3與發光按鍵結構I結構大致相同,故發光按鍵結構3仍沿用發光按鍵結構I的元件符號。發光按鍵結構3與發光按鍵結構I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發光按鍵結構3的遮光件40鄰近可透光部142設置。于本實施例中,可透光部142具有第二周圍,可透光部142的第二周圍可分為第一可透光部區段S21及第二可透光部區段S22,亦即可透光部142左下方的周圍屬于第一可透光部區段S21,其余部分則屬于第二可透光部區段S22 ;與前述發光按鍵結構I相較,第一可透光部區段S21位于第一鍵帽區段Sll與可透光部142之間。遮光件40 (于圖4中以隱藏線繪示)僅于第一可透光部區段S21突出鍵帽14的底表面14b設置(或謂遮光件40設置于鄰近第一可透光部區段S21且鄰近第一鍵帽區段Sll處且自鍵帽14的底表面14b朝向底板12延伸);其中,于本實施例中,底表面14b與可透光部142的底表面142a共平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藉此,遮光件40可更有效地遮蔽經可透光部142的底表面142a反射并以實質上遠離鍵帽14中心的方向朝外行進的部分的光線。關于發光按鍵結構3的其他說明,請參閱發光按鍵結構I的相關說明,不另贅述。補充說明的是,于本實施例中,底板12同樣具有退讓槽126,其上的薄膜電路板22亦對應具有鏤空224,當鍵帽14朝向底板12移動時,遮光件40至少部分穿過鏤空224并進入退讓槽126,以避免結構干涉。另外,于本實施例中,因結構尺寸限制,發光按鍵結構3未設置有如前述突出部122或遮罩杯123的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1及圖7,圖7為本發明的發光按鍵結構5的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其中為簡化圖面及說明,發光按鍵結構5于實際操作中通常配置的其他元件,例如彈性圓突等,均予以省略。發光按鍵結構5與發光按鍵結構I結構大致相同,故發光按鍵結構5仍沿用發光按鍵結構I的元件符號。發光按鍵結構5與發光按鍵結構I主要不同之處在于發光按鍵結構5的遮光件60鄰近周圍14a(或謂第一鍵帽區段Sll)于底板12的投影(以虛線表示)并突出于底板12設置。于本實施例中,遮光件60自底板12向上延伸,薄膜電路板22對應具有鏤空226,遮光件60穿過鏤空226,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例如,遮光件60可直接設置于薄膜電路板22上。另外,遮光件60的設置位置與第一鍵帽區段Sll于底板12上的投影位置大致相當或謂相當接近;換言之,實質上,遮光件60僅設置于第一鍵帽區段Sll于底板12上的投影處。同樣地,遮光件60可有效地遮蔽經可透光部142的底表面142a反射并以實質上遠離鍵帽14中心的方向朝外行進的部分的光線。補充說明的是,為增加遮光件60遮光效益,于本實施例中,鍵帽14,尤其是于裙部144對應遮光件60處形成退讓槽144a (以虛線表示于圖7中),使得遮光件60可更突出于底板12而不致與裙部144發生結構干涉。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本發明還提出一種鍵盤(未繪示),該鍵盤包含復數個按鍵結構,該復數個按鍵結構中的至少一個為上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如前述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的遮光件位于可透光部與相對靠近可透光部的鍵帽周圍之間,此有助于避免遮光件與發光按鍵結構的其他構件發生結構干涉。此外,本發明是遮光件非完整圍繞可透光部設置,而是僅于可透光部相對接近鍵帽周圍的側邊設置,換言之,于前述實施例中,遮光件20、40位于鍵帽14周圍14a與可透光部142之間,此亦有助于避免結構干涉的發生。簡言之,本發明利用現有發光按鍵結構的剩余空間設置遮光件,便能有效減少被底表面反射的光線經鍵帽周圍溢出,進而效減輕或消除溢漏光線對使用者操作上影響的程度。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發光按鍵結構包含: 底板; 鍵帽,設置于該底板之上并能相對于該底板上下移動,該鍵帽具有第一周圍及位于該第一周圍內側的可透光部; 發光元件,設置于該可透光部之下并發射光線,該光線部分經由該可透光部射出該鍵帽;以及 遮光件,設置于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用以遮蔽部分未進入該可透光部的該光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周圍分為第一鍵帽區段及第二鍵帽區段,該遮光件僅設置于該第一鍵帽區段,使得該底板和該第一鍵帽區段的該鍵帽的漏光間隙小于該底板和該第二鍵帽區段的該鍵帽的漏光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鍵帽還包含裙部,該第一周圍位于該裙部的下緣,該遮光件突出設置于該下緣且朝向該底板延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遮光件還以朝向該鍵帽中心的方向朝內彎折延伸。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板具有退讓槽,當該鍵帽朝向該底板移動時,該遮光件至少部分進入該退讓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可透光部具有第二周圍,該第二周圍分為第一可透光部區段及第二可透光部區段,該第一可透光部區段位于該第一周圍與該可透光部之間,該遮光件自該鍵帽的底表面突出并僅鄰近于該第一可透光部區段。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板具有退讓槽,當該鍵帽朝向該底板移動時,該遮光件至少部分進入該退讓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遮光件突出設置于該底板上且鄰近該第一周圍于該底板的投影處。
9.根據權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板包含突出部及形成于該突出部的通孔,該發光元件設置于該突出部內側,該發光元件發射的該光線穿過該通孔朝向該可透光部行進。
10.根據權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發光按鍵結構進一步包含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連接該鍵帽及該底板,該鍵帽利用該升降機構實現相對于該底板的上下移動。
11.一種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發光按鍵結構包含: 底板; 發光元件,設置于該底板上,并發射光線; 鍵帽,設置于該底板上并能相對于該底板上下移動,該鍵帽具有第一鍵帽區段與第二鍵帽區段,該第一鍵帽區段的該鍵帽和該發光元件的間隔距離小于該第二鍵帽區段的該鍵帽和該發光元件的間隔距離,該鍵帽具有可透光部,該可透光部正對于該發光元件,該光線的部分經由該可透光部射出該鍵帽;以及 遮光件,設置于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該遮光件遮蔽部分未進入該可透光部的該光線.其中該遮光件僅設置于鄰近該第一鍵帽區段處,使得該第一鍵帽區段的該鍵帽和該底板的漏光間隙小于該第二鍵帽區段的該鍵帽和該底板的漏光間隙。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鍵帽包含環形裙部下緣,該遮光件設置于該環形裙部下緣,該遮光件自該環形裙部下緣朝向該底板延伸。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遮光件下端朝向該鍵帽中心的方向彎折延伸。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板具有退讓槽,當該鍵帽朝向該底板移動時,該遮光件至少部分進入該退讓槽。
15.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可透光部具有第一可透光部區段及第二可透光部區段,該第一可透光部區段位于該第一鍵帽區段與該可透光部之間,該遮光件設置于鄰近該第一可透光部區段,該遮光件自該鍵帽底表面朝向該底板延伸。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板具有退讓槽,當該鍵帽朝向該底板移動時,該遮光件至少部分進入該退讓槽。
17.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發光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遮光件設置于該底板上且鄰近該第一鍵帽區段于該 底板的投影處,該遮光件自該底板突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關于一種發光按鍵結構,該發光按鍵結構包含底板、鍵帽、發光元件及遮光件。該鍵帽設置于該底板之上并能相對于該底板上下移動,該鍵帽具有周圍及位于該周圍內側的可透光部。該發光元件設置于該可透光部之下并能發射光線。該遮光件設置于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該光線部分可經由該可透光部射出該鍵帽,該遮光件遮蔽部分未進入該可透光部的該光線。藉此,該遮光件主要利用該可透光部至該鍵帽周圍間有限的空間設置,以避免與其他結構干涉而能有效大幅抑制或消除被底表面反射的光線溢出鍵帽的可能性。
文檔編號H01H13/86GK103151206SQ201310068850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5日
發明者蔡柏偉 申請人:蘇州達方電子有限公司,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