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隔離罩的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其包括電纜組件和連接器裝置,其中所述電纜組件的電纜絕緣體罩和電纜金屬接地與連接裝置的外部半導電層的形成腔室的一部分的那部分電絕緣,其中所述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腔室中。所述端子適用于交聯鍵合。
【專利說明】具有隔離罩的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隔離罩的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所述端子適用于交聯鍵
口 O
【背景技術】
[0002]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系統通常包括用金屬凸耳(S卩,電纜連接器)封端的電纜,電纜連接器和電纜的端部部分插入到連接裝置的殼體中,電纜連接器連接到殼體的邊界內的匹配裝置。殼體需要圍繞電纜的端部部分形成緊密封,以防止連接部的污染或腐蝕。
[0003]長分布地下電纜電路(諸如用于風力農場電力收集系統中的那些)在電纜上的電纜金屬屏蔽層中受到電荷積聚。由于通過金屬屏蔽層的地電流產生的熱,因此電荷積聚可變得如此可觀以使得電纜不得不退化(即,以小于最佳的水平工作)。在電纜退化中,熱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致力于通過采用可交聯鍵合的正面無接線端子連接器解決電荷積聚的問題。
[0005]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交聯鍵合或罩隔絕的制品,其包括:第一正面無接線端子,包括:第一連接裝置,包括具有外部半導電層和通過至少一個壁限定的第一腔室的第一殼體,其中所述外部半導電層包括第一腔室的至少一個壁的一部分,第一電纜組件,具有暴露的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暴露的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一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連接裝置的所述第一腔室中,其中所述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與所述連接裝置的所述外部半導電層電絕緣,以及其中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第一外部導體。電纜絕緣體罩和電纜金屬接地之一或二者可布置在所述連接裝置殼體的所述第一腔室中。
[0006]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系統,其包括:九個電纜節段,每個具有第一和第二端,第一、第二和第三電纜節段各自具有包括電纜組件的第二端;第四、第五和第六電纜節段各自具有包括電纜組件的第一和第二端;以及第七、第八和第九電纜節段各自具有包括電纜組件的第一端;十二個連接裝置,各自包括具有外部半導電層和通過至少一個壁限定的第一腔室的第一殼體,其中所述外部半導電層包括第一腔室的至少一個壁的一部分;每個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連接裝置的殼體的第一腔室中,每個電纜組件具有暴露的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電纜金屬接地層,每個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電纜金屬接地層與所述連接裝置的所述外部半導體層電絕緣;其中所述第一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四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二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五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三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六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四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七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五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八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六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九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其中所述第一、第四和第七電纜節段處于三相電力系統的不同電壓相位,所述第二、第五和第八電纜節段處于三相電力系統的不同電壓相位,所述第三、第六和第九電纜節段處于三相電力系統的不同電壓相位。
[0007]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安裝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的套盒,所述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適用于在具有暴露的電纜屏蔽層和電纜金屬接地層的電纜組件上交聯鍵合或罩隔絕,所述套盒包括:連接裝置,包括具有外部半導電層和通過至少一個壁限定的第一腔室的殼體,其中所述外部半導電層包括第一腔室的至少一個壁的一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電纜組件的所述電纜絕緣體罩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之一或二者與所述連接裝置的所述外部半導體層電絕緣的裝置。
[0008]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交聯鍵合的制品,其包括:第一正面無接線端子,包括:具有第一腔室的殼體,其中第一腔室的壁包括至少一個半導電層;第一電纜組件,具有在殼體的第一腔室中的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電纜金屬接地層,其中所述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暴露,并且其中所述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與所述正面無接線端子的至少一個半導體層電絕緣并電連接至在殼體外延伸的第一外部導體。
[0009]本發明的上述
【發明內容】
并不意在描述本發明的每個公開的實施例或每種實施方式。以下附圖和詳細說明更具體地舉例說明了這些實施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示出了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的電纜組件的實例的部分截面。
[0011]圖2示出了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的連接裝置的截面。
[0012]圖3示出了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的連接裝置的部分截面,其具有裝載在連接裝置中的可移除支承芯。
[0013]圖4A-4C示出了本發明的正面無接線端子的實施例的部分截面。
[0014]圖5至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制備正面無接線端子的工藝的步驟。
[0015]圖9示出了現有技術的交聯鍵合的接合部。
[0016]圖10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的交聯鍵合的正面無接線端子的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在以下優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參考了形成本發明一部分的附圖。附圖以舉例說明的方式示出了其中可以實踐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范圍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其他實施例,并且可以進行結構性或邏輯性的修改。因此,以下詳細說明不應從限制的意義上去理解,并且本發明的范圍僅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
[0018]除非另外指明,否則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使用的表示特征尺寸、數量和物理特性的所有數字均應該理解為在所有情況下均是由術語“約”來修飾的。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說明,否則上述說明書和所附權利要求書中列出的數值參數均是近似值,根據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利用本文所公開的教導內容尋求獲得的所需特性,這些近似值可以變化。通過端值表示的數值范圍包括該范圍內的所有數字(如,I到5包括1、1.5、2、2.75、3、3.80、4和5)以及該范圍內的任何范圍。
[0019]另外,定向術語,例如,“頂部”、“底部為、“前為、“后為、“上為、“下為等,應結合圖示所描述的取向使用。因為實施例的組件可以許多不同的取向設置,所以方向性術語用于舉例說明的目的而絕不限制本發明。一般而言,在各種實施例中,類似的特征使用類似的標號。除非另有指明,否則這些類似的特征可包含相同的材料、具有相同的屬性并且起相同或類似的作用。即使未明確說明,適當時,針對一個實施例描述的附加或任選特征也可為其他實施例的附加或任選特征。
[0020]圖1示出了本發明的電力電纜組件20,其包括附接到電纜24的電纜連接器22 (具有孔23)。電纜24包括電纜導體26,所述電纜導體被電纜絕緣體28、電纜絕緣體罩30 (通常為導電性聚合物)、電纜金屬接地32 (示為電線,但也可為諸如導電帶或固體金屬導體的等同的合適的材料)和電纜套34圍在中間。為了形成電纜組件20,電纜絕緣體28、電纜絕緣體罩30、電纜金屬接地32和電纜套34中的每個都從電纜24的端部向后剝離以暴露基礎層的一部分,并且一直剝離至電纜導體26。然后,電纜連接器22通過任何合適的手段(通常是通過卷曲)附接到電纜導體26的暴露部分上。在圖1的實施例中,電纜金屬接地層32包括折回、聚集并附接到小連接器的金屬線,所述小連接器繼而附接到外部導體38 (分離的電纜)。在圖1的實施例中,絕緣套管36應用于電纜組件20以當電纜組件20插入連接裝置100 (示于圖2中)中時使電纜絕緣體罩30和電纜金屬接地32與連接裝置100的外部半導體層絕緣。在圖1的實施例中,絕緣套管36從電纜絕緣層28的頂部延伸至并覆蓋電纜套34的一部分。外部導體38以及(可選地)電纜金屬接地32的一部分線延伸超出絕緣套管36的邊緣。
[0021]絕緣套管36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制成。其可包括彈性體材料并且可進一步為冷收縮套管。如果其為冷收縮套管,則其可由適用于冷收縮應用的任何材料制成。大多數合適的材料是諸如具有低永久性設定的高彈性橡膠材料,諸如乙烯丙烯二烯單體(EPDM)、彈性體硅樹脂或它們的混合。可使用可使電纜組件20與連接裝置100的半導電層電絕緣的任何合適的裝置替代絕緣套管36。
[0022]本發明的連接裝置可為適于用在正面無接線端子中、可容納帶有隔離罩的電纜組件并適用于交聯鍵合的任何連接器,如本文所述。圖2示出了連接裝置100,其包括殼體102,該殼體102大致限定了第一腔室104和第二腔室106。第一腔室104和第二腔室106相交,使得第一腔室104的內部與第二腔室106的內部連通。第一腔室104和第二腔室106可相交以形成大致T形,如圖2所示,或者形成大致L形(未示出)。殼體102還包括外部半導電層110、中間絕緣層112和內部半導電層114。這些層的每個的一部分部分形成第一腔室104的內壁。
[0023]殼體102可以由任何適于冷收縮應用的材料制成。大多數合適的材料是諸如具有低永久性設定的高彈性橡膠材料,諸如乙烯丙烯二烯單體(EPDM)、彈性體硅樹脂或它們的混合。半導電材料和絕緣材料可以由相同或不同類型的材料構成。根據所用材料的固有特性或者根據添加至材料中的添加劑,半導電材料和絕緣材料可以具有不同的導電程度和絕
緣程度。
[0024]為了使電纜組件20能夠插入到連接裝置100的第一腔室104中,可首先將可移除支承芯200裝載在第一腔室104中,如圖3所示。一旦裝載,可移除支承芯200通常就從第一腔室104的上部的最靠近第二腔室106的端部延伸超出第一腔室104的開口端109,其中電纜組件20穿過所述可移除支承芯插入所述第一腔室中。當裝載到第一腔室104中時,可移除支承芯200使第一腔室104沿徑向膨脹至內徑大于將插入到第一腔室104中的電纜組件20的最大部分的外徑。
[0025]可移除支承芯200可以由任何合適材料制成并且可以以任何合適的構造制成,但是通常由螺旋地纏繞的擠出尼龍或丙烯帶狀物構成。可移除支承芯200可通過解開從第一腔室104移除。通過拉引從可移除支承芯200的一端延伸的突出部(未示出)并使可移除支承芯沿著螺旋路面線紋或連接點分離而解開可移除支承芯。優選地,通過從第一腔室104的上部的最靠近第二腔室106的端部開始和以延伸超出第一腔室104的開口端109的端部結束來解開可移除支承芯200。以這種方式解開可移除支承芯200防止了第一腔室104的開口端109過早地套縮和妨礙可移除支承芯200的移除。
[0026]一旦可移除支承芯已經裝載到第一腔室104中時,電纜組件20可以插入到第一腔室104中。通常,電纜連接器22將包括位于其自由端處的孔23。自由端布置在第一腔室104和第二腔室106的交叉部分,并且電纜連接器的其余部分留在第一腔室104中。一旦正確地布置電纜組件,就插入匹配裝置并將電纜保持在其位置上。然后,如上所述,可以移除可移除支承芯200,以使得第一腔室104縮緊電纜組件20并且圍繞電纜組件20形成緊密封。
[0027]在圖4A的實施例中,當裝配好正面無接線端子時,內部半導電層114的包括殼體102的第一腔室104的內壁的那部分與電纜組件20的電纜連接器22緊密接觸。第一腔室104的內壁的第二部分包括中間絕緣層112,并且第一腔室104的內壁的第三部分包括外部半導電層110。為了完成罩隔絕和交聯鍵合,防止內壁的第三部分與電纜絕緣體罩30電接觸和與電纜金屬接地層32電接觸。在圖4A的實施例中,通過絕緣套管36防止這種電接觸。第一腔室104的內壁的包括外部半導電層110的那部分優選地與絕緣套管36的一部分緊密接觸以防止污物和/或濕氣進入第一腔室104。外部導體38電連接至電纜金屬接地層32,從而電纜金屬接地層32可交聯鍵合至第二正面無接線端子中的另一電纜的電纜金屬接地層32。
[0028]為了形成圖4A的裝置,首先去除電纜24層,總體如圖1 (和圖4A)所示,以使得每個層的一部分暴露出來。電纜金屬接地層32的線被拉回并通過例如壓接連接器連接至外部導體38。然后,絕緣套管36布置在電纜的暴露的部分上方(除電纜導體層26之外)。在該實施例中,絕緣套管36從與導體26相鄰的電纜絕緣體28的端部一直延伸至電纜套34。其覆蓋電纜套的一部分、金屬接地層32和電纜罩30,以使電纜罩30和電纜金屬接地32與連接裝置100的外部半導電層110絕緣。
[0029]圖4B示出了本發明的正面無接線端子的替代形式的實施例。在圖4B的實施例中,當裝配好正面無接線端子時,通過外部半導電層110形成的第一腔室104的開口端109布置為與電纜24的電纜絕緣體罩30相鄰。絕緣套管36被構造為延伸超出第一腔室104的開口端109,以使得與半導電層110相比,其覆蓋更多的電纜絕緣體屏蔽層30,但不將絕緣套管構造為覆蓋電纜金屬接地層32或電纜套34。電纜金屬接地層32可隨后被保護層覆蓋,諸如膠帶或彈性體套管,以防止接觸污物和/或濕氣。
[0030]圖4C示出了本發明的正面無接線端子的另一替代形式的實施例。4C的實施例與4A的實施例相似,不同的是,絕緣套管36不從電纜絕緣層28的頂部延伸至并覆蓋電纜套34的一部分。相反,其從電纜絕緣層28的中間部分延伸至并覆蓋電纜套34的一部分。
[0031]可從圖4A-4C的實施例中看出,使電纜絕緣體罩30和電纜金屬接地32與第一腔室104的包括外部半導電層110的那部分電絕緣的方式可為任何合適的方式,諸如例如膠帶、乳香、剛性管、可壓碎管、柔性管、物理距離等。電纜絕緣體罩30和電纜金屬接地32可通過相同或不同的絕緣方式絕緣,這意味著可包括一個或多個部分或節段。可使用絕緣方式的任何合適的組合,只要電纜絕緣體罩30和電纜金屬接地層32 二者充分與外部半導電層110電絕緣即可。
[0032]圖5至8示出了制備用于交聯鍵合的本發明的正面無接線端子的更詳細的工藝。圖5示出了安裝在電纜組件20上的連接裝置100,其中,一旦采用可選的環境密封管(圖7),可選的乳香環120就形成環境密封件。圖6示出了外部電纜38被可選的一層膠帶37覆蓋,并且接地線122通過膠帶39附接到連接裝置100的外部半導電層110。圖7示出了環境密封管124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所述環境密封管為冷收縮管。可選的環境密封管124覆蓋連接裝置100的一部分、絕緣套管36的先前暴露的部分、外部連接器38的一部分和電纜套34的一部分。圖8示出了完全制備好的端子。外部導體38從環境密封管124的下端延伸,并且接地線122從環境密封管124的上端(最靠近電纜連接器22)延伸。
[0033]在本發明之前,僅接合部的交聯鍵合是已知的。通常,通過具有處于不同電壓相位的電纜金屬接地層的電纜的三個等長度的節段實現接合部交聯鍵合,其中所述電纜節段通過接合部連接器在一個或多個點處中斷。當通過接合部完成交聯鍵合時,其通常包括:將進入一個接合部連接器的電纜的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退出不同接合部連接器的電纜的金屬接地層,其中所述金屬接地層處于不同電壓相位。這在圖9中更詳細地示出,其中電纜A的第一節段(每個接合部的左側)上的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電纜B的第二節段(每個接合部的右側)上的金屬接地層;電纜B的第一節段上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電纜c的第二節段上的電纜金屬接地層;并且電纜c的第一節段上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電纜A的第二節段上的電纜金屬接地層。
[0034]圖9示出了沿著整個電纜長度安裝的兩組交聯鍵合的接合部,以生成沿著整個長度的電纜完成電纜金屬接地層中的地電流的相移消除所需的三個相等的較小長度的電纜。安裝這兩組接合部以生成3個等長度的電纜以使得在每個節段中生成的地電流的大小相等,從而當電纜的金屬接地層交聯鍵合時允許相位消除。
[0035]作為電纜接合部連接器的替代,本發明涉及交聯鍵合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例如,如圖10所示,提供了電纜的九個節段,1A、IB、lc、2A、2B、2C、3A、3B和3C。每個電纜節段通過連接裝置在兩端封端。例如,電纜IA通過連接裝置100A和100A’封端,電纜2A通過連接裝置200A和200A’封端。在第一接線盒,通過連接裝置100A’在一端封端的電纜IA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通過連接裝置200B在一端封端的電纜2B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通過連接裝置Ι00Β’在一端封端的電纜IB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通過連接裝置200C在一端封端的電纜2C的電纜金屬接地層;以及通過連接裝置100C,在一端封端的電纜Ic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通過連接裝置200A在一端封端的電纜2A的電纜金屬接地層。相似地,在第二接線盒,通過連接裝置200A’在一端封端的電纜2A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通過連接裝置300B在一端封端的電纜3B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通過連接裝置200B,在一端封端的電纜2B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通過連接裝置300C在一端封端的電纜3C的電纜金屬接地層;以及通過連接裝置200C,在一端封端的電纜2C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連接至通過連接裝置300A在一端封端的電纜3A的電纜金屬接地層。
[0036]在具有接合部的情況下,當交聯鍵合正面無接線端子時,優選地,兩組交聯鍵合的端子沿著整個電纜長度安裝,以生成沿著整個長度的電纜完成電纜金屬接地層中的地電流的相移消除所需的3個相等的較小長度的電纜。安裝這兩組接合部以生成3個等長度的電纜以使得在每個節段中生成的地電流的大小相等,從而當電纜的金屬接地層交聯鍵合時允許相位消除。
[0037]在本發明之前,在需要通常大于1,000英尺的長分布電纜電路的諸如風力農場的應用中,針對交聯鍵合的目的在電纜中生成接合部。對于交聯鍵合正面無接線端子,這是未知的。在本發明之前,交聯鍵合正面無接線端子的明顯阻礙是不能使電纜金屬接地(和電纜絕緣體屏蔽層)與連接裝置的外部半導體層電絕緣。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解決了該問題。通過在正面無接線端子交聯鍵合電纜,如在本發明中所做的那樣,可消除生成用于在長分布電纜電路中交聯鍵合的接合部的需要。交聯鍵合本發明的正面無接線端子優于先前使用的交聯鍵合接合部,因為連接裝置在地上,而電纜接合部在底下并受到濕氣和機械損壞。此外,因為正面無接線端子在地上,所以更容易布置和修理它們。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的額外的有益效果是連接裝置可分離,并針對將用在失效裝置的檢測中的非常敏感的設備,連接裝置可用作“測試點”。
[0038]雖然本文出于說明優選實施例的目的對具體實施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范圍的前提下,各種替代和/或等同實施方式可以取代圖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例。本專利申請旨在涵蓋本文所討論的優選實施例的任何修改形式或變型形式。因此,顯而易見,本發明僅受本發明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交聯鍵合或罩隔絕的制品,包括: 第一正面無接線端子,包括: 第一連接裝置,包括具有外部半導電層和通過至少一個壁限定的第一腔室的第一殼體,其中所述外部半導電層包括第一腔室的至少一個壁的一部分, 第一電纜組件,具有暴露的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暴露的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一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連接裝置的所述第一腔室中, 其中所述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與所述連接裝置的所述外部半導電層電絕緣,以及 其中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第一外部導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之一或二者布置在所述連接裝置殼體的所述第一腔室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之一或二者通過絕緣套管與所述連接裝置的所述外部半導體層絕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絕緣套管是彈性體套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外部導體電連接至與第二電纜組件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的第二外部導體,所述第二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第二正面無接線端子的第二連接裝置的第二殼體的第一腔室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品,還包括: 第三正面無接線端子,其包括第三連接裝置和第三電纜組件,所述第三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三連接裝置的第三殼體的第一腔室中,以及 第三外部導體,其電連接至所述第三電纜組件的電纜金屬接地層以及電連接至與第四電纜組件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的第四外部導體,所述第四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第四正面無接線端子的第四連接裝置的第四殼體的第一腔室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品,還包括: 第五正面無接線端子,其包括第五連接裝置和第五電纜組件,所述第五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五連接裝置的第五殼體的第一腔室中,以及 第五外部導體,其電連接至所述第五電纜組件的電纜金屬接地層以及電連接至與第六電纜組件的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的第六外部導體,所述第六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第六正面無接線端子的第六連接裝置的第六殼體的第一腔室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電纜組件和第二電纜組件的所述第一電纜和第二電纜分別處于三相電力系統的不同電壓相位,所述第三電纜組件和第四電纜組件的所述第三電纜和第四電纜分別處于三相電力系統的不同電壓相位,并且所述第五電纜組件和第六電纜組件的所述第五電纜和第六電纜分別處于三相電力系統的不同電壓相位。
9.一種系統,包括: 九個電纜節段,每個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電纜節段、第二電纜節段和第三電纜節段各自具有包括電纜組件的第二端;第四電纜節段、第五電纜節段和第六電纜節段各自具有包括電纜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第七電纜節段、第八電纜節段和第九電纜節段各自具有包括電纜組件的第一端; 十二個連接裝置,各自包括具有外部半導電層和通過至少一個壁限定的第一腔室的第一殼體,其中所述外部半導電層包括第一腔室的至少一個壁的一部分; 每個電纜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連接裝置的殼體的第一腔室中, 每個電纜組件具有暴露的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電纜金屬接地層,每個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電纜金屬接地層與所述連接裝置的所述外部半導體層電絕緣; 其中所述第一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四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二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五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三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六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四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七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五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八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所述第六電纜節段的第二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電連接至所述第九電纜節段的第一端上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 其中所述第一電纜節段、第四電纜節段和第七電纜節段處于三相電力系統的不同電壓相位,所述第二電纜節段、第五電纜節段和第八電纜節段處于三相電力系統的不同電壓相位,所述第三電纜節段、第六電纜節段和第九電纜節段處于三相電力系統的不同電壓相位。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電纜絕緣體屏蔽層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之一或二者通過絕緣套管與所述連接裝置的所述外部半導體層絕緣。
11.一種用于安裝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的套盒,所述正面無接線的電纜端子適用于在具有暴露的電纜屏蔽層和電纜金屬接地層的電纜組件上交聯鍵合或罩隔絕,所述套盒包括: 連接裝置,包括具有外部半導電層和通過至少一個壁限定的第一腔室的殼體,其中所述外部半導電層包括第一腔室的至少一個壁的一部分;和 用于使所述電纜組件的所述電纜絕緣體罩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之一或二者與所述連接裝置的所述外部半導體層電絕緣的裝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套盒,還包括用于連接至所述電纜組件的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的導體。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套盒,其中用于使所述電纜絕緣體罩和所述電纜金屬接地層之一或二者電絕緣的所述裝置是絕緣套管。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套盒,其中所述絕緣套管是冷收縮套管。
15.根據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套盒,其中所述連接裝置殼體和所述絕緣套管之一或二者包括彈性體硅樹脂。
【文檔編號】H01R43/18GK103548210SQ201280024315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0日
【發明者】卡洛·J·溫策爾, 威廉·L·泰勒, 布賴恩·C·因伯格 申請人:3M創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