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鋰動力電池組由于其能量密度高,比功率大,循環壽命長,引起了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電動汽車領域的密切關注,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開始采用鋰動力電池作為電源,尤其是鋰離子和鋰聚合物電池具有重量輕,容量大,內阻小的特點,因而廣泛使用,但它很容易被損壞,如果不按照鋰動力電池的充電特性,可充電次數將大打折扣,將大大降低其使用壽命。一般情況下電動汽車的多個電池組充放電都是并聯方式,尤其在充電時,以48V供電電池組為例,其最高充電電壓為57.5V,目前社會上普片采用電壓為220V交流供電,遠遠高出單個供電電池組的最高充電電壓,這樣就需要將220V交流電通過變壓器進行整流、降壓后輸出才能給供電電池組充電,在整流、降壓過程中會伴隨著電能的損耗,造成電能的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該裝置能將至少兩組電池進行串并聯切換,使得串聯后的電池組直接采用市電電流進行充電,并聯后的電池組對電動汽車進行供電,該裝置無需采用額外的變壓器即可對電池進行充電,設計巧妙,簡化了電池充電的程序,降低電能損耗。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鋰動力電池組間串 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包括旋鈕,所述旋鈕通過傳動機構與轉盤連接,在所述轉盤上設置有多個觸片,所述觸片與至少兩組電池接線端子相連。如上所述轉盤包括順次設置在所述傳動機構第一轉軸上的第一旋轉連接件、第二旋轉連接件、第三旋轉連接件,所述觸片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旋轉連接件上的第一觸片,設置在第二旋轉連接件上的第二觸片,設置在所述第三旋轉連接件上的第三觸片,所述第三觸片包括周向分布于所述第三旋轉連接件上的分觸片A、分觸片B、分觸片C,所述電池接線端子包括多個電池接片和多個觸片,所述電池接片包括I號電池正極接片A和I號電池負極接片B、II號電池正極接片C和II號電池負極接片D、III號電池正極接片E和III號電池負極接片F、IV號電池正極接片G和IV號電池負極接片H,在所述電池接片上連接有正極連接線和負極連接線,所述正極連接線包括正極連接端A和正極連接端B,所述負極連接線包括負極連接端C和負極連接端D。如上所述I號電池正極接片A和所述IV號電池負極接片H通過所述分觸片A電連接,所述II號電池負極接片D和所述III號電池正極接片E通過所述分觸片B電連接,所述III號電池負極接片F與所述IV號電池正極接片G通過所述分觸片C電連接,所述I號電池負極接片B與所述負極連接線電連接,所述II號電池正極接片C和正極連接線電連接。[0009]如上所述I號電池正極接片A、II號電池正極接片C、III號電池正極接片E、IV號電池負極接片H與所述第二觸片電連接;所述I號電池負極接片B、II號電池負極接片D、III號電池負極接片F、IV號電池負極接片H與所述第一觸片電連接,所述I號電池負極接片B與所述負極連接線電連接,所述II號電池正極接片C和正極連接線電連接。如上所述正極連接端A和所述負極連接端D設置在供電端口內,所述正極連接端B和所述負極連接端C設置在充電端口內。在如上所述傳動機構、轉盤、供電端口、充電端口外部設置有殼體。如上所述傳動機構為齒輪傳動機構。在如上所述傳動機構第二轉軸上設置有蓋板。在如上所述傳動機構上設置有卡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之中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能將至少兩組電池進行串并聯切換,使得串聯后的電池組直接采用市電電流進行充電,并聯后的電池組對電動汽車進行供電,該裝置無需采用額外的變壓器即可對電池進行充電,設計巧妙,簡化了電池充電的程序,降低電能損耗;2、本實用新型之中轉盤包括第一旋轉連接件、第二旋轉連接件和第三旋轉連接件,通過與觸片以及電池接線端子的不同聯接,實現電池組的串并聯切換,設計巧妙,便于切換。3、本實用新型之 中在傳動機構、轉盤、充電端口、供電端口外部設置有殼體,防止外部雜物混入,保證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安全運行;4、本實用新型之中傳動機構優選為齒輪傳動機構,齒輪傳動機構定位準確,便于安裝拆卸;5、本實用新型之中在傳動機構第二轉軸上設置有蓋板,該蓋板隨著轉軸的轉動而變換位置,當電池組間串聯時,蓋板擋住供電端口,使得工作人員便于插接電源對電池進行充電;當電池組間并聯時,蓋板擋住充電端口,使得工作人員便于插接電源對電動汽車進行供電,當電池并聯時,如果不小心將其接上市電源,市電源電壓遠遠高出電池的安全電壓,瞬間造成電池的損壞,加裝蓋板的設計有效排除安全隱患。6、本實用新型之中齒輪傳動機構上設置有卡塊,該卡塊使得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只有串聯和并聯兩個狀態,定位準確,便于操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體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轉盤與接線端子一種連接的立體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轉盤的立體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串聯狀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并聯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如圖1至圖7所示,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包括旋鈕1,所述旋鈕I通過傳動機構2與轉盤3連接,在所述轉盤3上設置有多個觸片30,所述觸片30與至少兩組電池接線端子4相連,本實用新型之中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能將至少兩組電池進行串并聯切換,使得串聯后的電池組直接采用市電電流進行充電,并聯后的電池組對電動汽車進行供電,該裝置無需采用額外的變壓器即可對電池進行充電,設計巧妙,簡化了電池充電的程序,降低電能損耗。如圖3、圖4、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轉盤3包括順次設置在所述傳動機構2第一轉軸21上的第一旋轉連接件31、第二旋轉連接件32、第三旋轉連接件33,所述觸片30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旋轉連接件31上的第一觸片301,設置在第二旋轉連接件32上的第二觸片302,設置在所述第三旋轉連接件33上的第三觸片303,所述第三觸片303包括周向分布于所述第三旋轉連接件33上的分觸片A3031、分觸片B3032、分觸片C3033,所述電池接線端子4包括多個電池接片41和多個觸片42,所述電池接片41包括I號電池正極接片A4101和I號電池負極接片B4102、II號電池正極接片C4103和II號電池負極接片D4104、III號電池正極接片E4105和III號電池負極接片F4106、IV號電池正極接片G4107和IV號電池負極接片H4108,在所述電池接片41上連接有正極連接線5和負極連接線6,所述正極連接線5包括正極連接端A51和正極連接端B52,所述負極連接線6包括負極連接端C61和負極連接端D62,設計巧妙 ,便于切換。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I號電池正極接片A4101和所述IV號電池負極接片H4108通過所述分觸片A3031電連接,所述II號電池負極接片D4104和所述III號電池正極接片E4105通過所述分觸片B3032電連接,所述III號電池負極接片F4106與所述IV號電池正極接片G4107通過所述分觸片C3033電連接,所述I號電池負極接片B4102與所述負極連接線6電連接,所述II號電池正極接片C4103和正極連接線5電連接,該種聯接方式構成電池組間的串聯,便于對電池組進行充電。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I號電池正極接片A4101、II號電池正極接片C4103、III號電池正極接片E4105、IV號電池負極接片H4108與所述第二觸片302電連接;所述I號電池負極接片B4102、II號電池負極接片D4104、III號電池負極接片F4106、IV號電池負極接片H4108與所述第一觸片301電連接,所述I號電池負極接片B4102與所述負極連接線6電連接,所述II號電池正極接片C4103和正極連接線5電連接,該種聯接方式構成電池組間的并聯,便于對電動汽車進行供電。如圖1、圖2、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正極連接端A51和所述負極連接端D62設置在供電端口 7內,所述正極連接端B52和所述負極連接端C61設置在充電端口 8內,設計巧妙,便于接線。如圖1、圖2、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傳動機構2、轉盤3、供電端口 7、充電端口 8外部設置有殼體9,防止外部雜物混入,保證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安全運行。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機構2為齒輪傳動機構,齒輪傳動機構定位準確,便于安裝拆卸。如圖1、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傳動機構2第二轉軸22上設置有蓋板10,該蓋板隨著轉軸的轉動而變換位置,當電池組間串聯時,蓋板擋住供電端口,使得工作人員便于插接電源對電池進行充電;當電池組間并聯時,蓋板擋住充電端口,使得工作人員便于插接電源對電動汽車進行供電,當電池并聯時,如果不小心將其接上市電源,市電源電壓遠遠高出電池的安全電壓,瞬間造成電池的損壞,加裝蓋板的設計有效排除安全隱患。
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傳動機構2上設置有卡塊101,該卡塊使得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只有串聯和并聯兩個狀態,定位準確,便于操作。
權利要求1.一種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鈕(1),所述旋鈕(I)通過傳動機構(2 )與轉盤(3 )連接,在所述轉盤(3 )上設置有多個觸片(30 ),所述觸片(30)與至少兩組電池接線端子(4)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3)包括順次設置在所述傳動機構(2)第一轉軸(21)上的第一旋轉連接件(31)、第二旋轉連接件(32 )、第三旋轉連接件(33 ),所述觸片(30 )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旋轉連接件(31)上的第一觸片(301),設置在第二旋轉連接件(32)上的第二觸片(302),設置在所述第三旋轉連接件(33)上的第三觸片(303),所述第三觸片(303)包括周向分布于所述第三旋轉連接件(33)上的分觸片A (3031)、分觸片B (3032)、分觸片C (3033),所述電池接線端子(4)包括多個電池接片(41)和多個觸片(42),所述電池接片(41)包括I號電池正極接片A(4101)和I號電池負極接片B (4102)、II號電池正極接片C (4103)和II號電池負極接片D (4104)、111號電池正極接片E (4105)和III號電池負極接片F (4106)、IV號電池正極接片G (4107)和IV號電池負極接片H (4108),在所述電池接片(41)上連接有正極連接線(5)和負極連接線(6),所述正極連接線(5)包括正極連接端A (51)和正極連接端B (52),所述負極連接線(6)包括負極連接端C (61)和負極連接端D (6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號電池正極接片A (4101)和所述IV號電池負極接片H (4108)通過所述分觸片A (3031)電連接,所述II號電池負極接片D (4104)和所述III號電池正極接片E (4105)通過所述分觸片B (3032)電連接,所述III號電池負極接片F (4106)與所述IV號電池正極接片G (4107)通過所述分觸片C (3033)電連接,所述I號電池負極接片B (4102)與所述負極連接線(6)電連接,所述II號電池正極接片C (4103)和正極連接線(5)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號電池正極接片A (4101)、II號電池正極接片C (4103)、111號電池正極接片E (4105)、IV號電池負極接片H (4108)與所述第二觸片(302)電連接;所述I號電池負極接片B (4102)、II號電池負極接片D (4104)、111號電池負極接片F (4106)、IV號電池負極接片H (4108)與所述第一觸片(301)電連接,所述I號電池負極接片B (4102)與所述負極連接線(6)電連接,所述II號電池正極接片C (4103)和正極連接線(5)電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極連接端A (51)和所述負極連接端D (62)設置在供電端口(7)內,所述正極連接端B (52)和所述負極連接端C (61)設置在充電端口(8)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傳動機構(2 )、轉盤(3 )、供電端口( 7 )、充電端口( 8 )外部設置有殼體(9 )。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為齒輪傳動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傳動機構(2)第二轉軸(22)上設置有蓋板(10)。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傳動機構(2 )上設置有卡塊(10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鋰動力電池組間串并聯切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鈕(1),所述旋鈕(1)通過傳動機構(2)與轉盤(3)連接,在所述轉盤(3)上設置有多個觸片(30),所述觸片(30)與至少兩組電池接線端子(4)相連,該裝置能將至少兩組電池進行串并聯切換,使得串聯后的電池組直接采用市電電流進行充電,并聯后的電池組對電動汽車進行供電,該裝置無需采用額外的變壓器即可對電池進行充電,設計巧妙,簡化了電池充電的程序,降低電能損耗。
文檔編號H01M10/42GK203103456SQ20122070691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王奉瑾 申請人:王奉瑾, 中山普潤斯電源設備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