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溫室大棚,尤其是涉及一種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
背景技術: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環保、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大力開發利用太陽能,已成為目前發展的趨勢,溫室大棚就是農業上應用太陽能的成功典范;目前為了更好的將太陽能運用到農業上,將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相結合建設的光伏溫室大棚是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申請號為201120008093.4,發明名稱為一種連棟光伏溫室大棚,該專利公開了內部是敞開式連棟光伏溫室大棚包括南坡面和北坡面,南坡面面積為北坡面的面積150%或以上,南坡面采用密布式固定支架安裝有透明薄膜太陽能電池陣列;申請號為200820234961.9公開了一種用于農業種植和養殖的太陽能光伏溫室,該溫室包括主體框架、通風裝置和保溫裝置,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和透明模塊安裝在構成的屋頂,屋頂由多個構架連接在主體框架上,屋頂有電池組件的清洗裝置和排水溝槽,電線通過線槽引出;申請號為200910160347.1公開了一種太陽能溫室,該溫室包括一主體結構、已設置與主體結構屋頂結構、以及多個設置于屋頂結構上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組,該薄膜太陽能電池組的間距非均等的、隨機的,該溫室還裝有加熱裝置、測溫器、濕度感測器,并有數個反射鏡;中國發明專利2009610127725.6公開了一種太陽能溫室結構及其薄膜太陽能電池模塊,其由側面結構體及一頂面結構體所構成,及至少一薄膜太陽能電池模塊,鋪設在該頂面結構體上。申請號為201120008071.8提供了一種光伏溫室大棚,該光伏溫室大棚包括立面圍合裝置和裝置上面的棚頂,其南坡面為北坡面面積的150%或以上,電池陣列設置在南坡面。申請號為200920284227.8提供了 一種多功能太陽能光伏溫室,該溫室由光伏電池屋頂和支架組成,光伏屋頂與水平面呈20度至80度夾角。申請號為200810218323.2公開了一種帶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光伏溫室及發電裝置,其主要特點是太陽能電池與透明材料搭建成單頂或多頂衍架結構屋頂,拱頂帶有清洗裝置,電池組件為非晶硅電池。以上專利公開了不同結構的光伏溫室,但是上述技術并沒有對溫室大棚的墻體結構進行改進,也沒有相關光伏溫室發電的具體措施,更沒有解決光伏電站建設和設施農業或畜牧業結合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獨特、使用壽命長,能將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結合起來,在光伏發電的同時可進行四季種植和養殖,不但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而且增加了光伏電站的綜合收益和農民的收入的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方式實現:一種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其是由頂部設有電動開窗的拱形前屋面、設有后窗的后墻、兩側山墻和溫棚頂部裝有外保溫卷簾被組成,上述拱形前屋面為輕型鋼結構的框架,其頂部電動開窗的周圍鋪有電池組件,其余地方覆蓋陽光板,兩側山墻為內外均覆有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多孔磚磚墻、后墻為異質復合結構的雙層多孔磚磚墻;[0006]所述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是由許多個光伏電池組件串并聯后接入光伏防雷匯流箱,匯流箱的輸出與光伏逆變器相連,光伏逆變器的輸出與升壓變壓器相連,每17個或18個光伏組件串聯為一串;所述電池組件布排方式為從棚頂部開始為橫向排布,在橫向上均勻間隔一定距離縱向排布一列電池組件;所述后墻的雙層多孔磚磚墻之間填有聚苯乙烯板和爐渣;所述光伏逆變器的輸入電壓MPPT工作范圍為500 820V ;所述陽光板厚為6mm ;所述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厚度為IOOmm ;所述電池組件之間、電池組件與陽光板之間、陽光板之間均壓有方形橡膠條,方形橡膠條上涂密封膠,密封膠上面壓鋁合金密封條。本實用新型有如下效果:I)結構獨特、將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結合起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溫室大棚,其是由頂部設有電動開窗的拱形前屋面、設有后窗的后墻、兩側山墻和溫棚頂部裝有外保溫卷簾被組成,上述拱形前屋面為輕型鋼結構的框架,其頂部電動開窗的周圍鋪有電池組件,其余地方覆蓋陽光板,兩側山墻為內外均覆有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多孔磚磚墻、后墻為異質復合結構的雙層多孔磚磚墻;該溫室大棚包括輕鋼主體框架結構系統、保溫系統、通風系統、光伏發電系統。輕鋼主體框架結構系統包括輕鋼拱形前屋面結構,沒有后屋面,鋼筋水泥前坎和鋼筋水泥立柱支撐輕鋼框架。保溫系統包括具有保溫功能的異質復合結構的后墻、覆保溫層的側墻及外保溫卷簾被。通風系統包括后墻上的后窗及屋頂電動開窗。光伏發電系統包括單晶硅電池組件,合理的屋頂組件排布方式和組件與覆蓋材料的面積比,以及電池板之間、電池板和陽光板之間、電池板與后墻之間、陽光板與前坎之間的密封連接方式。每17個或18個電池板串聯成一串,多個組串并聯接入匯流箱,再通過逆變器逆變成交流380V,經變壓器升壓后,送入35kV高壓電網。2)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增加了光伏電站的綜合收益和農民的收入、同時光伏溫室大棚內可進行四季種植和養殖:本實用新型是將光伏發電技術和設施農業結合,采用沒有后屋面的輕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前南屋面屋頂部橫向鋪有電池組件,縱向均勻間隔一定距離鋪有一列電池組件,前屋面其余部分覆蓋材料采用6mm厚的陽光板。電池組件采用單晶硅電池。溫室大棚保溫系統主要采用外保溫卷簾被、有異質復合結構的后墻和覆保溫層的側墻來實現。通風系統采用后墻開窗和頂部開電動窗。光伏溫室大棚可用于四季種植,也可用于養殖,溫室大棚上鋪設的光伏組件發出的電經過匯流、逆變、升壓后送入高壓電網。3)延長了溫室大棚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溫室大棚通過合理布置光伏組件的排布及主體框架結構設計,使光伏溫室大棚具有較好的采光,不影響溫室內作物的生長;保溫和蓄熱能力強,最大限度減少光伏溫室內的熱量散失,具有一定的承重及抗風壓、雪載能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剖示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組件之間的接頭詳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組件與陽光板之間的接頭詳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陽光板之間的接頭詳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如圖1和2所示:其是由頂部設有電動開窗7的拱形前屋面8、設有后窗12的后墻4、兩側山墻3和溫棚頂部裝有外保溫卷簾被6組成,上述拱形前屋面8為輕型鋼結構的框架,其頂部電動開窗7的周圍鋪有電池組件5,其余地方覆蓋陽光板2,兩側山墻3為內外均覆有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多孔磚磚墻、后墻4為異質復合結構的雙層多孔磚磚墻。所述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是由許多個光伏電池組件5串并聯后接入光伏防雷匯流箱9,匯流箱9的輸出與光伏逆變器10相連,光伏逆變器10的輸出與升壓變壓器11相連,每17個或18個光伏組件5串聯為一串。所述電池組件5布排方式為從棚頂部開始為橫向排布,均勻間隔一定距離縱向排布一列電池組件。所述后墻4的雙層多孔磚磚墻之間填有聚苯乙烯板和爐渣。所述光伏逆變器10的輸入電壓MPPT工作范圍為500 820V。所述陽光板2厚為6_。所述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厚度為100mm。如圖3所示:所述電池組件5之間壓有方形橡膠條24,方形橡膠條24上涂密封膠22,密封膠22上面壓鋁合金密封條23、如圖4所示:電池組件5與陽光板2之間壓有方形橡膠條20,方形橡膠條20上涂密封膠21,密封膠21上面壓鋁合金密封條19,如圖5所示:陽光板2之間均壓有方形橡膠條17,方形橡膠條17上涂密封膠18,密封膠18上面壓鋁合金密封條16。
權利要求1.一種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其是由頂部設有電動開窗(7)的拱形前屋面(8)、設有后窗(12)的后墻(4)、兩側山墻(3)和溫棚頂部裝有外保溫卷簾被(6)組成,上述拱形前屋面(8)為輕型鋼結構的框架,其頂部電動開窗(7)的周圍鋪有電池組件(5),其余地方覆蓋陽光板(2 ),兩側山墻(3 )為內外均覆有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多孔磚磚墻、后墻(4)為異質復合結構的雙層多孔磚磚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5)是由許多個光伏電池組件(5)串并聯后接入光伏防雷匯流箱(9),匯流箱(9)的輸出與光伏逆變器(10)相連,光伏逆變器(10)的輸出與升壓變壓器(11)相連,每17個或18個光伏組件(5)串聯為一串。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組件(5)布排方式為從棚頂部開始為橫向排布,在橫向上均勻間隔一定距離縱向排布一列電池組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墻(4)的雙層多孔磚磚墻之間填有聚苯乙烯板和爐渣。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變器(10)的輸入電壓MPPT工作范圍為500 820V。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陽光板(2)厚為6_。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厚度為100mm。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組件(5)之間、電池組件(5)與陽光板(2)之間、陽光板(2)之間均壓有方形橡膠條,方形橡膠條上涂密封膠,密封膠上面壓鋁合金密封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溫室大棚,尤其是涉及一種并網型光伏溫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其是由頂部設有電動開窗的拱形前屋面、設有后窗的后墻、兩側山墻和溫棚頂部裝有外保溫卷簾被組成,上述拱形前屋面為輕型鋼結構的框架,其頂部電動開窗的周圍鋪有電池組件,其余地方覆蓋陽光板,兩側山墻為內外均覆有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多孔磚磚墻、后墻為異質復合結構的雙層多孔磚磚墻;本實用新型結構獨特、使用壽命長,能將光伏發電和設施農業結合起來,在光伏發電的同時可進行四季種植和養殖,不但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而且增加了光伏電站的綜合收益和農民的收入。
文檔編號H01L31/042GK203015538SQ20122065974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5日
發明者何懷興, 師建洲, 王吉生, 尤天明, 林恒, 楊中其, 徐力衛, 李曉東, 韓寶云, 羅芳 申請人:中鋁寧夏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寧夏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寧夏意科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