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按鍵開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橫向按壓操作的按鍵開關,尤其涉及即使在小型化的情況下操作性也良好的按鍵開關。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在智能手機等便攜電話的側面所配置的操作開關,使用橫向按壓操作的按鍵開關的情況較多。在智能手機中,伴隨著高功能化,需要在限定的空間中配置更多的部件。今后,伴隨著智能手機的進一步高功能化,為了在限定的空間配置更多的部件,要求進一步小型化的按鍵開關。作為現有的按鍵開關,公知有以下專利文獻I中所記載的按鍵開關。以下,參照圖10及圖11說明專利文獻I中所記載的按鍵開關。圖10是按鍵開關Sff的外觀圖。圖11是表示按鍵開關SW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如圖10及圖11所示,專利文獻I中所記載的按鍵開關SW包括:絕緣樹脂制的外殼CA,具有開關主體部SB,在該開關主體部SB中,中央固定觸點CC和外側固定觸點OC通過插入成型被固定為在前方開口的凹部BT底面上露出,并且在該開關主體部SB的兩側面及后表面的上部具有向外方突出形成的支承部CT,上述外殼CA形成為以下形狀,即在向印刷電路板的端部所形成的缺口部安裝時,開關主體部SB的后部能夠與上述缺口部的后端面抵接,且支承部CT的下表面能夠與上述印刷電路板的上表面抵接地配置的形狀;彈性金屬薄板制的圓頂狀可動觸點MC,外周端部配置在外側固定觸點OC上而容納于上述外殼的凹部BT內;薄片部件ST,將圓頂狀可動觸點MC保持在外殼CA上并進行保護;操作體AC,在外殼CA上能夠前后移動地配置為能夠用后端按壓圓頂狀可動觸點MC ;蓋CV,安裝在外殼CA上,用后表面保持操作體AC ;以及端子TR,與外殼CA的凹部BT上所設置的中央固定觸點CC及外側固定觸點OC導通。如圖10所示,蓋CV具有能夠使操作體AC插通的開口部0M,開口部OM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小于蓋CV具有開口部OM的面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開口部OM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小于蓋CV具有開口部OM的面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959916號公報專利文獻I中所記載的按鍵開關SW是在通常使用的情況下使用上沒有特別問題的按鍵開關。然而,在將按鍵開關SW小型化了的情況下,開口部OM及操作體AC的實際被操作的操作部BT也隨之減小,操作部BT的操作面積減小,存在操作性變差的可能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用于解決上述課題,提供一種即使在小型化的情況下也能夠確保操作性的按鍵開關。[0012]技術方案I中所記載的按鍵開關,包括:殼體,具有多個固定觸點;可動觸點板,被配置于上述殼體,根據按壓操作與上述多個固定觸點接觸或分離;操作部,用于對上述可動觸點板進行按壓操作;蓋,與上述殼體嵌合,防止上述操作部的脫落;以及薄片部件,配置在上述殼體上所配置的上述可動觸點板與上述操作部之間,上述可動觸點板被配置為與上述多個固定觸點的一部分抵接,上述操作部被配置為能夠按壓上述可動觸點板,上述操作部包括基部和從外部向該基部接受按壓操作的按鈕部,上述蓋具有能夠使上述按鈕部插通的開口部,上述按鍵開關的特征在于,上述殼體具有一對引導壁,該一對引導壁對接受來自外部的操作而移動的上述操作部進行導向,上述引導壁隔著配置有上述多個固定觸點的區域而分離配置,在與上述操作部被按壓的方向垂直的面上,上述按鈕部的一個寬度尺寸為與上述基部的一個寬度尺寸實質上相同的尺寸。技術方案2中所記載的按鍵開關的特征在于,上述蓋具有設置了上述開口部的前面板,上述前面板被上述開口部分割。技術方案3中所記載的按鍵開關的特征在于,在由上述殼體及上述蓋形成的空間內所配置的上述操作部、上述薄片部件及上述可動觸點板被上述蓋覆蓋一個對置的雙方向的外部,被上述弓I導壁覆蓋另一個對置的雙方向的外部。技術方案4中所記載的按鍵開關的特征在于,在從突出有上述按鈕部的面側觀察上述基部時,在上述基部的四角具有分別形成為倒角形狀的傾斜面,在與上述傾斜面對應的上述弓I導壁的面上分別形成有對上述傾斜面進行導向的導向部。實用新型的效果根據技術方案I的實用新型,由于將按鈕部的一個寬度尺寸與操作部的一個寬度尺寸設置為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夠增大按鈕部的大小,具有即使在將產品小型化的情況下也能夠確保操作性的效果。根據技術方案2的實用新型,由于將開口部的一個寬度尺寸與蓋的一個寬度尺寸設置為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夠將操作部配置到以往無法配置的區域,能夠進一步增大按鈕部的大小,具有即使在將產品小型化的情況下也能夠更切實地確保操作性的效果。根據技術方案3的實用新型,在現有的按鍵開關中,操作部、薄片部件及可動觸點板的周圍在全周上被殼體包圍,但是在本實用新型的按鍵開關中,通過蓋在殼體內一體配置的操作部、薄片部件及可動觸點板的一個寬度方向被蓋覆蓋外部,另一個寬度方向被引導壁覆蓋外部,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夠提供殼體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減小、且具有與現有結構相同的防塵性的小型化的按鍵開關。根據技術方案4的實用新型,通過引導壁上所設置的導向部對操作部上所設置的傾斜面部進行導向,從而操作部的移動變得圓滑,具有能夠提供即使小型化其操作性也良好的按鍵開關的效果。
圖1是表示按鍵開關I的結構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示按鍵開關I的前表面的圖。圖3是表示按鍵開關I的后表面的圖。圖4是表示殼體11的圖,圖4 (a)是表示殼體11的前方側的圖,圖4 (b)是表示殼體11的后方側的圖。圖5是表示可動觸點板12的圖,圖5 (a)是可動觸點板12的立體圖,圖5 (b)是表示可動觸點板12的側面的圖。圖6是表示薄片部件13的圖。圖7是表示操作部14的圖,圖7(a)是表示操作部14的前方側的圖,圖7 (b)是表示操作部14的后方側的圖。圖8是表不蓋15的圖,圖8 (a)是表不蓋15的上方側的圖,圖8 (b)是表不蓋15的下方側的圖。圖9是表示按鍵開關I的動作的圖,圖9(a)是表示操作前的按鍵開關I的狀態的圖,圖9(b)是表示操作后的按鍵開關I的狀態的圖。圖10是按鍵開關SW的外觀圖。圖11是表示按鍵開關SW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符號說明I 按鍵開關11 殼體Ila基臺部Ilb配置部Ilc引導壁Ild導向部Ile嵌合部Ilf 嵌合面Ilg引導面12 可動觸點板12a可動觸點部13 薄片部件13a粘貼面14 操作部14a 基部14b按鈕部14c傾斜面14d 凸部15 蓋15a前面板15b保護壁15c 側壁15d 開口部15e延伸設置部15f 嵌合片15g焊接部[0059]16固定觸點16a第I固定觸點16b第2固定觸點16c增強片16d第 I 端子16e第 2 端子
具體實施方式
[第I實施方式]以下說明第I實施方式的按鍵開關I。首先,參照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按鍵開關I的結構。圖1是表示按鍵開關I的結構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示按鍵開關I的前表面的圖。圖3是表示按鍵開關I的背面的圖。如圖1所示,按鍵開關I包括:殼體11,具有多個固定觸點16 ;可動觸點板12,配置于殼體11,根據按壓操作與多個固定觸點16接觸或分離;薄片部件13,將可動觸點板12在殼體11中保持成能夠與固定觸點16接觸或分離的狀態;操作體14,被配置為一部分從殼體11的前方側突出,用于通過按壓操作來使可動觸點板12能夠移動;以及蓋15,與殼體11嵌合,防止操作體14的脫落。如圖2及圖3所示,按鍵開關I是如下按鍵開關,殼體11的下方側的一部分能夠配置在電氣產品的基板BO上所設置的缺口部SL,并且操作體14能夠向從殼體11的前方側朝向后方側的方向(箭頭A方向)移動。另外,關于基板BO的形狀,為了便于說明而進行了簡要表示,其形狀可根據各種電氣產品而改變。接著,參照圖4至圖8說明構成部件。圖4是表示殼體11的圖,圖4(a)是表示殼體11的前方側的圖,圖4(b)是表示殼體11的后方側的圖。圖5是表示可動觸點板12的圖,圖5(a)是可動觸點板12的立體圖,圖5(b)是表示可動觸點板12的側面的圖。圖6是表示薄片部件13的圖。圖7是表示操作部14的圖,圖7(a)是表示操作部14的前方側的圖,圖7 (b)是表不操作部14的后方側的圖。圖8是表不蓋15的圖,圖8 (a)是表不蓋15的上方側的圖,圖8(b)是表示蓋15的下方側的圖。如圖4所示,殼體11由合成樹脂材料構成,形成為大致長方體形狀。此外,殼體11具有基臺部11a,通過插入成型,一部分從殼體11的表面露出的固定觸點16與基臺部Ila一體地形成。此外,固定觸點16由金屬板構成。在基臺部Ila的前表面的中央設置有可動觸點板12的配置部11b,該配置部Ilb形成為大致橢圓形的凹狀,能夠配置可動觸點板12,在配置部Ilb的中央露出設置有作為固定觸點16的一部分的第I固定觸點16a,在配置部Ilb的左右端露出設置有作為固定觸點16的一部分且不與第I固定觸點16a電連接的第2固定觸點16b。在基臺部Ila的前方上側的左右端,增強片16c被設置為露出到殼體11的外方,該增強片16c是將與殼體11 一體形成的第2固定觸點16b的一部分向左右方向延長到與嵌合部lie對應的位置而形成的。在基臺部Ila的前表面, 隔著配置部Ilb在左右兩側與基臺部Ila垂直且向前方向突出地分別形成有引導操作部14的動作的引導壁11c。在面向配置部Ilb —側的引導壁Ilc的面上,分別形成有形成為與操作部14的形狀對應的形狀的導向部lid。此外,在與設置有增強片16c的位置對應的基臺部Ila的后表面的位置,如圖4(b)所示,設置有與蓋15嵌合的嵌合部He,嵌合部lie具有:作為平坦的面的嵌合面Hf,沿著從殼體Ii的上方側朝向下方側的方向形成;和作為平坦的面的引導面iig,沿著從殼體Ii的上方側朝向下方側的方向形成,嵌合面Ilf形成為面向后方,引導面Iig為與嵌合面Ilf連續的面,相對于嵌合面Ilf向前方傾斜地形成。在殼體11的后方側設置有由金屬板構成且能夠與外部電連接的第I端子16d和第2端子16e。第I端子16d和第2端子16e排列在左右方向上,且形成為向后方突出。第I端子16d延伸設置第I固定觸點16a的一部分而形成,第2端子16e延伸設置第2固定觸點16b的一部分而形成。如圖5(a)及圖5(b)所示,可動觸點板12由金屬板構成,且形成為大致橢圓形的圓頂形狀。形成為圓頂形狀的可動觸點部12a若從可動觸點部12a突出的方向被按壓,則向被按壓的方向撓曲后翻轉,若解除按壓,則恢復成按壓前的形狀。如圖6所示,薄片部件13由具有撓性的合成樹脂材料構成,形成為薄片狀。薄片部件13的外形被形成為大致八邊形,并且在一個面上形成有涂布有粘結劑的粘貼面13a。如圖7(a)及圖7(b)所示,操作部14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操作部14包括:基部14a,形成為板狀;和按鈕部14b,從基部14a的一個面以柱狀突出而形成,從外部接受按壓操作。按鈕部14b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形成為與基部14a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實質上相同的尺寸。從前方側觀察操作部14時,基部14a形成為大致八邊形,在操作部14的基部14a的四角具有分別形成為倒角形狀的傾斜面14c。在基部14a的另一個面的中心形成有能夠按壓可動觸點板12的可動觸點部12a的凸部14d。凸部14d形成為像切掉了朝向與基部14a分離的方向突出的圓錐的前端的形狀。如圖8(a)及圖8(b)所示,蓋15是對金屬板進行鈑金加工而形成的。蓋15包括:前面板15a,形成為大致長方形狀;保護壁15b,從前面板15a的上下與前面板15a垂直地向同一方向(后方向)延伸設置;以及側壁15c,從前面板15a的左右與前面板15a垂直地向與保護壁15b相同的方向延伸設置。此外,蓋15的前面板15a具有能夠使按鈕部14b插通的開口部15d。開口部15d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擴展到與前面板15a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前面板15a被開口部15d分割。保護壁15b具有從保護壁15b的后側端面的左右端向后方向延伸設置的延伸設置部15e,在延伸設置部15e的前端具有嵌合片15f,該嵌合片15f分別朝向左右方向的外側突出設置,與殼體11的嵌合部He嵌合。側壁15c分別具有安裝到基板B0(參照圖2)上時焊接的焊接部15g,焊接部15g是將側壁15c的下方端部與側壁15c垂直地向蓋15的內側彎折而形成的。此外,在包括焊接部15g的蓋15的下側的區域實施了鍍金。接著,參照圖1及圖2說明按鍵開關I的結構。[0089]如圖1所示,重疊兩片可動觸點板12并配置到殼體11的配置部lib。此時,可動觸點板12被配置為可動觸點部12a朝向遠離殼體11上所設置的固定觸點16的方向,與第2固定觸點16b電連接。薄片部件13被配置為粘貼面13a朝向可動觸點板12而與可動觸點板12重疊,并且將粘貼面13a的一部分粘結于殼體11的基臺部11a,將可動觸點板12保持于殼體11。操作部14以凸部14d(參照圖7)與薄片部件13抵接的方式與薄片部件13重疊配置。此時,操作部14的傾斜面14c被配置為,能夠被分別對應的引導壁Ilc的導向部Ild導向而沿著導向部Ild移動。此外,按鈕部14b被配置為從殼體11的導向部Ild向前方側突出。蓋15與殼體11重疊配置為在被保護壁15b和側壁15c包圍的區域中插入殼體11的引導壁11c。此時,操作部14的按鈕部14b以插通蓋15的開口部15d并向外部露出的狀態配置于殼體11的前方側。鉚接與殼體11重疊配置的蓋15的嵌合片15f,由此嵌合面Ilf與嵌合片15f卡合,從而蓋15與殼體11嵌合,成為如圖2所不的按鍵開關I。由此,通過蓋15在殼體11內一體配置的操作部14、薄片部件13及可動觸點板12的一個寬度方向(上下方向)被蓋15覆蓋外部,另一個寬度方向(左右方向)被引導壁Ilc覆蓋外部。此外,開口部15d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擴展到與蓋15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并且按鈕部14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擴展到與操作部1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同的尺寸,操作部1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在不妨礙伴隨來自外部的按壓操作而發生的移動的范圍內擴展到最大限度。接著,使用圖9說明按鍵開關I的動作。圖9是表示按鍵開關I的動作的圖,圖9 (a)是表示操作前的按鍵開關I的狀態的圖,圖9 (b)是表示操作后的按鍵開關I的狀態的圖。另外,為了便于說明,在圖9中僅表示一個可動觸點板12。如圖9 (a)所示,若向箭頭B方向按壓操作部14的按鈕部14b,則操作部14向箭頭B方向移動。如圖9(b)所示,向箭頭B方向移動的操作部14將凸部14d與薄片部件13抵接,經由薄片部件13按壓可動觸點板12。被按壓了的可動觸點板12向可動觸點部12a被按壓的方向撓曲,與第I固定觸點16a抵接。被按壓的可動觸點板12與第I固定觸點16a抵接,從而第I固定觸點16a與第2固定觸點16b之間經由可動觸點板12電導通。此外,若解除對操作部14的按壓操作,則由于可動觸點板12的彈力,操作部14、薄片部件13及可動觸點板12恢復到被按壓前的位置,第I固定觸點16a與第2固定觸點16b之間的電導通被解除。這樣,通過切換第I固定觸點16a與第2固定觸點16b之間的電導通,獲得開關功能。接著,使用圖11說明按鍵開關I的往電氣產品的基板BO上的安裝。圖11是說明按鍵開關I往電氣產品的基板BO上的安裝方法的圖,圖11(a)是在基板BO上安裝按鍵開關I之前的狀態的圖,圖11 (b)是在基板BO上安裝按鍵開關I之后的狀態的圖。如圖11(a)所示,在基板BO上形成有由金屬箔構成、且用于在基板上保持按鍵開關I的第I焊盤(land)部LN1、由金屬箔構成、且與按鍵開關I電連接的第2焊盤部LN2、以及被切成凹形狀的缺口部SL。[0101]如圖11(b)所示,按鍵開關I被配置為在缺口部SL(參照圖11(a))內插入殼體11的下方側的一部分。此時,在第I焊盤部LNl上配置蓋15上所設置的焊接部15g,在一個第2焊盤部LN2上配置第I端子16d,在另一個第2焊盤部LN2上配置第2端子16e。將這樣配置的焊接部15h、第I端子16d及第2端子16e焊接到分別對應的第I焊盤部LNl或第2焊盤部LN2,從而按鍵開關I被固定在基板BO上,并且與基板BO電連接。以下,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效果。在本實施方式的按鍵開關I中,包括:殼體11,具有多個固定觸點16 ;可動觸點板12,配置于殼體11,根據按壓操作而與多個固定觸點16接觸或分離;操作部14,用于對可動觸點板12進行按壓操作;蓋15,與殼體11嵌合,防止操作部14脫落;以及薄片部件13,配置在殼體11上所配置的可動觸點板12與操作部14之間,可動觸點板12被配置為與上述多個固定觸點16的一部分抵接,操作部14被配置為能夠按壓可動觸點板12,操作部14包括基部14a和從外部向該基部14a接受按壓操作的按鈕部14b,蓋15具有能夠使按鈕部14b插通的開口部15d,在該按鍵開關中,殼體11具有一對引導壁11c,該一對引導壁Ilc對接受來自外部的操作而移動的操作部14進行導向,引導壁Ilc分離配置在配置有多個固定觸點16的區域的另一個寬度方向的外側,按鈕部14b的一個寬度尺寸為與基部14a的一個寬度尺寸實質上相同的尺寸。由此,由于將按鈕部14b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與操作部14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設置為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夠增大按鈕部14b的大小,具有即使在將產品小型化了的情況下也能夠確保操作性的效果。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按鍵開關I中,蓋15包括設置有開口部15d的前面板15a,前面板15a被開口部15d—分為二。由此,由于將開口部15d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與蓋15的上下方向的寬度尺寸設置為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夠將操作部14配置到以往無法配置的區域,能夠進一步增大按鈕部14b的大小,具有即使在將產品小型化的情況下也能夠更切實地確保操作性的效果。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按鍵開關I中,在由殼體11及蓋15形成的空間內所配置的操作部14、薄片部件13及可動觸點板12被蓋15覆蓋一個對置的雙方向的外部,被引導壁Ilc覆蓋另一個對置的雙方向的外部。由此,在現有的按鍵開關中,操作部、薄片部件及可動觸點板的周圍在全周上被殼體包圍,但是在按鍵開關I中,殼體11內所配置的操作部14、薄片部件13及可動觸點板12的上下方向被蓋15覆蓋外部,左右方向被引導壁Ilc覆蓋外部,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夠提供殼體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減小、且具有與現有結構相同的防塵性的小型化的按鍵開關。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按鍵開關I中,包括突出形成有按鈕部14b的基部14a,在從突出有按鈕部14b的面側觀察基部14a時,在基部14a的四角具有分別形成為倒角形狀的傾斜面14c,在與傾斜面14c對應的引導壁Ilc的面上分別形成有對傾斜面14c進行導向的導向部lid。由此,通過引導壁IlC上所設置的導向部Ild對操作部上所設置的傾斜面14c進行導向,從而操作部14的移動變得圓滑,具有能夠提供即使小型化其操作性也良好的按鍵開關的效果。[0112]如上所述,具體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按鍵開關,但本實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要旨的范圍內能夠實施各種變更。例如能夠如下變形后實施,這些實施方式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I)在本實施方式中,重疊兩枚可動觸點板12來使用,但是在能夠配置的范圍內也可以根據需要變更可動觸點板12的枚數。(2)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包括焊接部15g的蓋15的下側的區域實施了鍍金,但也可以縮小實施鍍金的范圍,如僅在焊接部15g實施鍍金等。由此能夠削減成本。(3)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觸點板12形成為大致橢圓形狀,但也可以形成為圓形。
權利要求1.一種按鍵開關, 包括:殼體,具有多個固定觸點; 可動觸點板,被配置于上述殼體,根據按壓操作與上述多個固定觸點接觸或分離; 操作部,用于對上述可動觸點板進行按壓操作; 蓋,與上述殼體嵌合,防止上述操作部的脫落;以及 薄片部件,配置在上述殼體上所配置的上述可動觸點板與上述操作部之間, 上述可動觸點板被配置為與上述多個固定觸點的一部分抵接, 上述操作部被配置為能夠按壓上述可動觸點板,上述操作部包括基部和從外部向該基部接受按壓操作的按鈕部, 上述蓋具有能夠使上述按鈕部插通的開口部, 上述按鍵開關的特征在于, 上述殼體具有一對引導壁,該一對引導壁對接受來自外部的操作而移動的上述操作部進行導向,上述引導壁隔著配置有上述多個固定觸點的區域而分離配置, 在與上述操作部被按壓的方向垂直的面上,上述按鈕部的一個寬度尺寸為與上述基部的一個寬度尺寸實質上相同的尺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開關,其特征在于, 上述蓋具有設置了上述開口部的前面板,上述前面板被上述開口部分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開關,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殼體及上述蓋形成的空間內所配置的上述操作部、上述薄片部件及上述可動觸點板被上述蓋覆蓋一個對置的雙方向的外部,被上述引導壁覆蓋另一個對置的雙方向的外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開關,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在從突出有上述按鈕部的面側觀察上述基部時,在上述基部的四角具有分別形成為倒角形狀的傾斜面,在與上述傾斜面對應的上述引導壁的面上分別形成有對上述傾斜面進行導向的導向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按鍵開關,即使在小型化的情況下,也能夠確保操作性。包括殼體,具有多個固定觸點;可動觸點板,配置于殼體,根據按壓操作與固定觸點接觸或分離;操作部,用于對可動觸點板進行按壓操作;蓋,防止操作部脫落;以及薄片部件,配置在殼體上所配置的可動觸點板與操作部之間,可動觸點板被配置為與固定觸點的一部分抵接,操作部被配置為能夠按壓可動觸點板,在該按鍵開關中,操作部包括接受按壓操作的按鈕部,蓋具有開口部,殼體包括對接受按壓操作的操作部進行導向的一對引導壁,引導壁隔著配置有固定觸點的區域而分離配置,在與操作部被按壓的方向垂直的面上,按鈕部的一個寬度尺寸與操作部的一個寬度尺寸被設置為相同的尺寸。
文檔編號H01H13/04GK203013580SQ20122043163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9日
發明者加藤秀和, 高橋一成, 富永晴夫 申請人: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