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彈簧儲能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彈簧作為重要的機械零件廣泛地應用于各種機械設備中,其主要功能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彈性形變,存儲能量,在需要時快速釋放能量,以達到設計者的使用用要求。現有電動操作機構大部分都不帶彈簧儲能機構,斷路器分、合閘動作都靠電動操作 機構中的電機直接轉動來實現,但斷路器分、合閘速度不合格,如剛分或剛合速度偏低,會造成燃弧時間拉長,這樣電弧高溫將使滅弧介質碳化或電游離程度加大,容易使斷路器觸頭熔焊或燒毀。當然也有部分電動操作機構具有彈簧儲能裝置,但是其儲能部件都是采用單根彈簧,如公開號為CN101540236A的中國專利文獻,該專利文獻記載了一種彈簧儲能系統,其采用的是單根彈簧,要達到快速分、合閘的要求,彈簧就必須儲存足夠大的能量,因此一般要采用體積較大的彈簧,從而致使整個電動操作機構的體積增大,而且彈簧的安裝也是在兩端的彈簧套上開通孔穿在對應的軸上,在安裝和拆卸儲能彈簧時工序繁瑣,極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其具有體積小、安裝方便、適用范圍廣以及在相對體積內儲能大的特點,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電動操作機構存在的問題。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其包括第一、二彈簧夾頭以及設置在兩個彈簧夾頭之間的彈簧儲能組件,其中,所述彈簧儲能組件包括內、外安裝套,所述內、外安裝套具有用于容置儲能彈簧的容置腔,所述內安裝套的一端穿過外安裝套的容置腔與第二彈簧夾頭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內、外安裝套對應設置的臺階與外安裝套連接,所述外安裝套與第二彈簧夾頭之間設置外儲能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夾頭向一側延伸有穿過外安裝套的容置腔并伸入內安裝套的容置腔內的導向桿,內儲能彈簧安裝于導向桿之上,所述導向桿穿過外安裝套的容置腔并伸入內安裝套的容置腔內。特別地,所述內安裝套的容置腔內還設置輔助儲能彈簧,所述輔助儲能彈簧的一端抵靠內安裝套的容置腔的底部,另一端抵靠導向桿的端部。特別地,所述第二彈簧夾頭與內安裝套之間對應開設有上下兩個通孔,兩根圓柱銷穿過兩個通孔將第二彈簧夾頭與內安裝套固定。特別地,所述第一彈簧夾頭與外安裝套上對應開設貫穿第一彈簧夾頭和外安裝套的裝配孔。特別地,所述第一、二彈簧夾頭的外端均開設安裝槽。[0011]特別地,所述安裝槽是貫穿第一、二彈簧夾頭的圓弧形槽。裝配時,內安裝套穿過外安裝套的容置腔后放入工裝,套上外儲能彈簧,放入第二彈簧夾頭,壓縮外儲能彈簧用圓柱銷穿過第二彈簧夾頭和內安裝套上的通孔以固定該端,在外安裝套的容置腔內放入內儲能彈簧和第一彈簧夾頭,壓縮內、外儲能彈簧,將工藝安裝軸插入裝配孔內,即完成部件裝配,通過第一、二彈簧夾頭兩端的安裝槽便可直接固定在電動操作機構相對位置上,拔出工藝安裝軸即完成所有裝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與現有技術相比所述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結構具有以下優點I)第一、二彈簧夾頭的安裝槽,在安裝時,可一端固定不動,另一端自由旋轉,安裝簡單省時省力;2)可有效的減小整個儲能裝置的體積,實現斷路器小型化的發展要求;3)無須保養;4)對工作環境無特殊要求,適用性強;5)在相對的體積內增大了彈簧的儲存能量,有效保護斷路器的觸頭,節省了成本。
圖I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的側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I提供的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的剖面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2提供的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實施例一請參閱圖I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一種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包括第一彈簧夾頭I、第二彈簧夾頭2、內安裝套3、外安裝套4、外儲能彈簧5和內儲能彈簧10,所述第一彈簧夾頭I和第二彈簧夾頭2的外端均開設便于將整個儲能裝置固定在電動操作機構上貫穿整個夾頭的圓弧形安裝槽7,所述內安裝套3和外安裝套4均具有用于容置儲能彈簧的容置腔6,所述外安裝套4與第二彈簧夾頭2之間設置外儲能彈簧5,裝配后所述外儲能彈簧5的一端抵靠第二彈簧夾頭2的內側壁,另一端抵靠外安裝套4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一彈簧夾頭I向一側延伸有穿過外安裝套4的容置腔6的導向桿8,所述內儲能彈簧10安裝于導向桿8之上,所述導向桿8穿過外安裝套4的容置腔6并伸入內安裝套3的容置腔6內,且所述內安裝套3和外安裝套4的一端對應設置臺階9,所述內安裝套3穿過外安裝套4的容置腔通過臺階9連接,所述內儲能彈簧10的一端抵靠第一彈簧夾頭1,另一端抵靠內安裝套3的臺階9。所述第二彈簧夾頭2與內安裝套3之間對應開設有上下兩個通孔,兩根圓柱銷11穿過兩個通孔將第二彈簧夾頭2與內安裝套3固定。所述第一彈簧夾頭I與外安裝套4上對應開設貫穿第一彈簧夾頭I和外安裝套4的裝配孔12,裝配時,工藝安裝軸13插入裝配孔12內。當然,所述第二彈簧夾頭2與內安裝套3的固定也可采用內外螺紋配合進行固定,只需使該端的安裝槽7可適應安裝于電動操作機構即可。裝配時,內安裝套3穿過外安裝套4的容置腔6后放入工裝,套上外儲能彈簧5,放入第二彈簧夾頭2,壓縮外儲能彈簧用圓柱銷11穿過第二彈簧夾頭2和內安裝套3上的通孔以固定該端,在外安裝套4的容置腔6內放入內儲能彈簧10和第一彈簧夾頭I,壓縮外儲能彈簧5和內儲能彈簧10,將工藝安裝軸13插入裝配孔12內,即完成部件裝配,通過第一彈簧夾頭I和第二彈簧夾頭2兩端的安裝槽7便可直接固定在電動操作機構相對位置上,拔出工藝安裝軸13即完成所有裝配。實施例二 請參閱圖I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在內安裝套3的容置腔6具有足夠大的行程的情況下,于內安裝套3的容置腔6內設置輔助儲能彈簧14,所述輔助儲能彈簧14的一端抵靠內安裝套3的容置腔6的底部,另一端抵靠導向桿8的端部,儲能時依靠外儲能彈簧5、內儲能彈簧10和輔助儲能彈簧14的同時壓縮進行儲能,以進一步縮小整個儲能裝置的體積。工作時,電動操作機構通過壓縮第一彈簧夾頭I和第二彈簧夾頭2兩端的的安裝槽7壓縮外儲能彈簧5和內儲能彈簧10 (或者壓縮依靠外儲能彈簧5、內儲能彈簧10和輔助儲能彈簧14),使外儲能彈簧5和內儲能彈簧10 (或者壓縮依靠外儲能彈簧5、內儲能彈簧10和輔助儲能彈簧14)同時在儲能狀態,當彈簧壓縮到位時通過外部的機構中機械裝置鎖定,當機械裝置解鎖時,外儲能彈簧5和內儲能彈簧10 (或者壓縮依靠外儲能彈簧5、內儲能彈簧10和輔助儲能彈簧14)同時釋能,以達到開關的使用要求。上述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在儲能時,采用外儲能彈簧5和內儲能彈簧10(或者壓縮依靠外儲能彈簧5、內儲能彈簧10和輔助儲能彈簧14)同時儲能,可有效的減小整個儲能裝置的體積,實現斷路器小型化的發展要求;同時在相對的體積內增大了彈簧的儲存能量,有效保護斷路器的觸頭,節省了成本,安裝時,通過第一彈簧夾頭I和第二彈簧夾頭2兩端的安裝槽7將整個儲能裝置安裝于對應的操作機構,安裝方便快捷,省時省力。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其包括第一、二彈簧夾頭以及設置在兩個彈簧夾頭之間的彈簧儲能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儲能組件包括內、外安裝套,所述內、外安裝套具有用于容置儲能彈簧的容置腔,所述內安裝套的一端穿過外安裝套的容置腔與第二彈簧夾頭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內、外安裝套對應設置的臺階與外安裝套連接,所述外安裝套與第二彈簧夾頭之間設置外儲能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夾頭向一側延伸有穿過外安裝套的容置腔并伸入內安裝套的容置腔內的導向桿,內儲能彈簧安裝于導向桿之上,所述導向桿穿過外安裝套的容置腔并伸入內安裝套的容置腔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安裝套的容置腔內設置輔助儲能彈簧,所述輔助儲能彈簧的一端抵靠內安裝套的容置腔的底部,另一端抵靠導向桿的端部。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簧夾頭與內安裝套之間對應開設有上下兩個通孔,兩根圓柱銷穿過兩個通孔將第二彈簧夾頭與內安裝套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夾頭與外安裝套上對應開設貫穿第一彈簧夾頭和外安裝套的裝配孔。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彈簧夾頭的外端均開設安裝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是貫穿第一、二彈簧夾頭的圓弧形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電動操作機構的儲能裝置,其包括第一、二彈簧夾頭以及設置在兩個彈簧夾頭之間的彈簧儲能組件,所述彈簧儲能組件包括內、外安裝套,所述內、外安裝套具有用于容置儲能彈簧的容置腔,所述內安裝套的一端穿過外安裝套的容置腔與第二彈簧夾頭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內、外安裝套對應設置的臺階與外安裝套連接,所述外安裝套與第二彈簧夾頭之間設置外儲能彈簧,所述外安裝套的容置腔中設置內儲能彈簧,所述第一、二彈簧夾頭的外端均開設安裝槽,上述儲能裝置具有安裝簡單省時省力、可有效的減小整個儲能裝置的體積,實現斷路器小型化的發展要求;在相對的體積內增大了彈簧的儲存能量,有效保護斷路器的觸頭,節省了成本的優點。
文檔編號H01H3/30GK202678141SQ2012203434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6日
發明者汪永峰 申請人:無錫市凱旋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