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籠絞機過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籠絞機,尤其涉及一種籠絞機過線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情況下,使用籠絞機進行電纜成纜時,電纜線芯的過線孔都是圓形孔洞,電纜的電纜線芯經過過線孔時與過線孔產生滑動摩擦,有一定的阻力,對于普通電纜而言,這種影響沒有太大關系。CICC (Cable-In-Conduit-Conductors)超導導體是一種多級管裝電纜,共分五級絞合而成,導體的第一級子纜由若干根銅線和若干根超導線材按照一定的絞合節距絞合構成,然后將若干根子纜單元再按照一定的絞合節距絞合構成二級子纜,同理再構成三級、四級子纜,最終絞制成五級極纜。四級子纜使用了 O. 05mm厚的薄鋼帶進行花包,由于鋼帶超 薄,所能承受的摩擦力很小,過線孔與電纜線芯之間的摩擦使電纜表面的花包鋼帶頻繁斷裂,從而影響電纜的表面質量,達不到CICC超導導體的表面質量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有效提高電纜表面質量的籠絞機過線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籠絞機過線裝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縱向固定連接有縱向導線輪,所述框架的橫向固定連接有橫向導線輪;所述縱向導線輪與橫向導線輪之間的位置相互錯開。所述縱向導線輪有兩個,所述兩個縱向導線輪的橫向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橫向導線輪有一個。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籠絞機過線裝置,由于設置了縱向導線輪和橫向導線輪,保證了電纜線芯在通過過線孔時只有滾動接觸而無滑動摩擦接觸,大大降低了電纜線芯與過線孔之間的摩擦力,從而避免了電纜表面鋼帶的斷裂,顯著提高了電纜表面質量。根據生產統計,該籠絞機過線裝置采用以前,電纜每50 60米就出現一次鋼帶斷裂,采用本裝置以后,再沒有出現過電纜表面鋼帶斷裂的現象。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左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位置示意圖。圖中1-框架,2-縱向導線輪,3-橫向導線輪,4-過線裝置,5-放線搖籃,6-放線盤,7-電纜線芯,8-過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籠絞機過線裝置,包括框架I,框架I是用鋼板焊接的四方形直筒框架,兩個縱向導線輪2的軸兩頭分別穿在框架I縱向側面的鋼板上,用螺絲進行固定連接,兩個縱向導線輪2的橫向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橫向過線輪3的軸兩頭分別穿在框架I橫向側面的鋼板上,用螺絲進行固定連接。兩個縱向導線輪2與橫向導線輪3之間的位置相互錯開,縱向導線輪2的位置在后,橫向導線輪3的位置在前。實際操作中,根據需要也可以采用兩個縱向導線輪2的位置在前,橫向導線輪3的位置在后。如圖3所示,框架I焊接在籠絞機籠體過線孔8前方的放線搖籃5上,框架I的尺寸是150mmX 120mm。縱向導線輪2和橫向導線輪3的直徑為40mm、長度為120mm。縱向導線輪2和橫向導線輪3在安裝時,必須保證它們的安裝高度適合電纜線芯7從過線孔8正中穿過,不與過線孔8接觸。在生產過程中,放線盤6上的電纜線芯7先通過橫向導線輪3和縱向導線輪2,然后穿過過線孔8,再穿過分線板后進行絞合。兩個縱向過線輪2控制電纜線芯7的左右位置,橫向過線輪3控制電纜線芯7的上下位置。這樣,電纜線芯7在過線時只與縱向導線輪2和橫向導線輪3進行滾動接觸,不與過線孔8直接摩擦接觸,它們之間只存在滾動而沒有滑動,從而減小了摩擦,實現了電纜表面的鋼帶無斷裂。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局限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啟示下,還可以做出其它等同變型和改進,均可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籠絞機過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I)的縱向固定連接有縱向導線輪(2),所述框架(I)的橫向固定連接有橫向導線輪(3),所述縱向導線輪(2)與橫向導線輪(3)之間的位置相互錯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籠絞機過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導線輪(2)有兩個,所述兩個縱向導線輪(2)的橫向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籠絞機過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導線輪(3)有一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籠絞機過線裝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縱向固定連接有縱向導線輪,所述框架的橫向固定連接有橫向導線輪;所述縱向導線輪與橫向導線輪之間的位置相互錯開。該籠絞機過線裝置,由于設置了縱向導線輪和橫向導線輪,保證了電纜線芯在通過過線孔時只有滾動接觸而無滑動摩擦接觸,大大降低了電纜線芯與過線孔之間的摩擦力,從而避免了電纜表面鋼帶的斷裂,顯著提高了電纜的表面質量。根據生產統計,該籠絞機過線裝置采用以前,電纜每50~60米就出現一次鋼帶斷裂,采用本裝置以后,再沒有出現過電纜表面鋼帶斷裂的現象。
文檔編號H01B13/02GK202584938SQ20122016687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9日
發明者張應俊, 薛天軍, 曾明武, 李棟 申請人: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