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塑料電池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輛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電動高爾夫球車或低速電動車上的塑料電池盒。
技術背景目前,在電動高爾夫球車、低速電動車中的電池盒,因載蓄電池重量較大,使用已有的塑料電池箱其強度明顯不足,所以多采用塑料盒體與金屬骨架結合的結構;具體為采用金屬骨架制作外置框架,并單獨設置塑料盒體并放入金屬骨架圍合成的腔體內,依靠金屬骨架的本身強度來穩定承托塑料盒體,以構成成品電池盒,上述結構往往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結構復雜,制作和安裝成本高;其次,金屬骨架重量大,不符合車輛本身的輕量化需求;再次,上述內外套設式設計,在制作時塑料盒體與金屬骨架間不可避免存在配合誤差而產生間隙,在車輛行駛乃至顛簸時,塑料盒體極易與其外部的金屬骨架間發生相互磨損現象,同時金屬制品又極易腐蝕生銹,導致其使用壽命較低;最后,現有電池盒上的水平漏液孔布置不合理,多為直接開設于電池盒的底部水平端面上,易積液,嚴重時甚至會致使電池發生放電損毀,安全系數低;如何開發出一種強度高、質輕且使用壽命長的電池盒,一直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迫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塑料電池盒,其質輕且強度高,使用壽命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塑料電池盒,包括盒體以及設置于盒體上的安裝吊耳,盒體底部設置有條狀凹槽和/或凸起,所述凹槽和/或凸起的長度方向與各安裝吊耳的連線方向相交或平行設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依靠塑料本身質輕的特點,通過合理化結構,也即在盒體底部設置與各安裝吊耳的連線方向相交或平行的加強凹槽和/凸起,從而保證其整體強度強度滿足實際應用所需;由于塑料制品制作容易,故而成本也極低,同時,由于其采用一體化結構,避免了傳統電池盒的與金屬骨架之間的碰撞及摩擦,又無金屬骨架的銹蝕問題,故而使用壽命長。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示意圖;圖3為圖2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塑料電池盒,包括盒體10以及設置于盒體上的安裝吊耳,盒體10底部設置有條狀凹槽11和/或凸起,凹槽11和/或凸起的長度方向與各安裝吊耳的連線方向相交或平行設置,如圖1-3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盒體10呈方形盒狀,所述安裝吊耳包括設置于盒體兩側且對稱布置的左、右吊耳21、22,所述凹槽11和/或凸起的長度方向平行于左、右吊耳21、22的連線方向設置。實際制作時,可考慮如圖2-3所示將凹槽11的長度略小于左、右吊耳21、22的連線長度設置,以保證其承力的最大化;這樣,當本實用新型安置完電池組并通過安裝吊耳安裝固定于車架縱梁和橫梁上時,其凹槽11本身即充當了加強承重梁的作用,從而最終起到鞏固和加強盒體10底部強度的目的。進一步的,此處對凹槽11結構作如下限定所述凹槽11為由盒體10底面向下凹陷而成的拱形槽,所述凹槽11底部弧面順延至其槽口兩端且與盒體10底面相交設置;所述凹槽11為四條且均布設置于盒體10底面處。拱形槽又稱船形槽,因其槽體類似船形而得名;而之所以設置凹槽11為凹陷的拱形槽狀,一方面其凹陷形成的拱形槽本身各槽壁和槽底厚度均勻一致,避免了部分槽體厚度過厚而引發的應力集中問題,同時,其拱形結構也保證了在電池組的豎直荷載作用下,其承受壓力、彎距及剪力的最小化,從而最終確保電池盒的長期可靠使用;當然,其凹槽11數目及排布方式可依據實際使用中的具體情形而定,此處就不再一一贅述。進一步的,為保證本實用新型的漏液效果,如圖I及圖3所示,所述塑料電池盒還包括貫穿盒體10底部設置的漏液孔12,所述漏液孔12位于凹槽11底部弧面上。由于凹槽11的槽底弧面本身即具有聚液效果,通過在凹槽11底部設置漏液孔12,也就是說,漏液孔12設置于凹槽11的最低部位處,從而保證了盒體10內部液體的適時快速導出,最終為電池組的正常有效工作提供了保證,避免了傳統電池盒因漏液孔設計不合理而導致的電池組放電損毀現象,安全性能高。進一步的,電池盒還包括設置于盒體10底面的電池隔板13,所述電池隔板13沿其長度方向貫穿連通各凹槽11且其板面垂直凹槽11長度方向設置。也即是說,此時電池隔板13與凹槽11構成如圖I及圖3所示的十字交叉狀;這樣,一方面,電池隔板13的設計將盒體10劃分為若干電池放置區間,從而更便于各電池的分隔放置,最終保證各電池的間隔均勻布置,有效避免了各電池在車輛行駛期間發生抵觸摩擦現象,另一方面,電池隔板13垂直凹槽11長度方向設置也彌補了凹槽11寬度方向強度略顯不足的缺陷,最終保證了其盒體10整體強度的進一步提升;實際上,如圖I及圖3中,其電池隔板13的底邊既可以與凹槽11的底部間連體設置,同時在其各連體處的最低點開設多個漏液孔12,也可以直接將漏液孔12開設于凹槽11的最低處,同時將其電池隔板13與凹槽11的底部間預留漏液間隙,這樣同樣可實現漏夜孔12的正常有效工作,具體可視廠家或客戶實際需求情況而定,此處就不再一一贅述。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吊耳還包括設置于盒體10前壁處的第三吊耳23,所述安裝吊耳均呈板狀且其板面水平設置,所述安裝吊耳板面與盒體10外壁間設置加強筋30,所述加強筋30板面鉛垂布置,具體如圖1-3所示。這樣,其安裝吊耳的強度均可依靠加強筋30提供,從而保證了在免去金屬骨架支撐時,其安裝吊耳仍能滿足整個滿載電池盒的承力強度需要,此外,具體設計安裝吊耳時可參照圖I及圖3所示,在盒體10與左右吊耳21、22配合處的側壁上額外設置加強凹槽a,其加強凹槽a沿其加強筋30長度方向設置,從而進一步的保證安裝吊耳的使用強度,整體結構可靠穩定。此外,考慮到在車輛車輛顛簸及剎車停車時,其電池組在慣性作用下不可避免產生前傾現象,從而碰撞電池盒前壁而使其產生刮擦損壞現象,因此,塑料電池盒還包括用于緩沖吸震的緩沖部40,緩沖部40布置于盒體10前壁上的內側壁面處,具體如圖1-3所示。這樣,每當車輛遇到上述情形時,電池組發生前傾并優先碰撞緩沖部40,緩沖部40則起到了吸能減震作用,從而保證整個結構的正常可靠工作。更進一步的,緩沖部40外形呈條柱狀且為盒體10前壁沿其長度方向皺褶而成;緩沖部40為七根且沿盒體10前壁的長度方向均布設置。換句話說,其緩沖部40即為突出盒體10內壁設置的條柱狀凸起,各條柱狀凸起長度方向平行盒體10上的與其配合側的壁面且垂直盒體10底面設置;為了保證其應力不至于集中,從而將其緩沖部40的壁厚設置為均勻一致,最終構成了上述的褶皺狀設計,其整體生產制作方便,實用性高;同上述凹槽11, 此處的緩沖部40數目也可設置為多組或多個,視具體情形而定。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電動高爾夫球車、低速電動車的獨立裝載蓄電池的安裝放置;在安裝時,首先將本實用新型通過安裝吊耳固定于車架縱梁和橫梁上,再將電池組如圖2所示安放在盒體10內,最后將電池壓板b壓住電池組并用螺釘和螺母固定即可。由于其整體質輕而強度高,可實現載重180KG以上,其本身較之傳統電池盒更具有安裝點少、重量輕、耐變形、耐腐蝕、不生銹、安全系數高等一系列優點,使用壽命也更長,從而可于電動高爾夫球車、低速電動車中長期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體(10)以及設置于盒體上的安裝吊耳,盒體(10)底部設置有條狀凹槽(11)和/或凸起,凹槽(11)和/或凸起的長度方向與各安裝吊耳的連線方向相交或平行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0)呈方形盒狀,所述安裝吊耳包括設置于盒體兩側且對稱布置的左、右吊耳(21、22),所述凹槽(11)和/或凸起的長度方向平行于左、右吊耳(21、22)的連線方向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為由盒體(10)底面向下凹陷而成的拱形槽,所述凹槽(11)底部弧面順延至其槽口兩端且與盒體(10)底面相交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為四條且均布設置于盒體(10)底面處。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電池盒還包括貫穿盒體(10)底部設置的漏液孔(12),所述漏液孔(12)位于凹槽(11)底部弧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電池盒還包括設置于盒體(10)底面的電池隔板(13),所述電池隔板(13)沿其長度方向貫穿連通各凹槽(11)且其板面垂直凹槽(11)長度方向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吊耳還包括設置于盒體(10)前壁處的第三吊耳(23),所述安裝吊耳均呈板狀且其板面水平設置,所述安裝吊耳板面與盒體(10)外壁間設置加強筋(30),所述加強筋(30)板面鉛垂布置。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電池盒還包括用于緩沖吸震的緩沖部(40),所述緩沖部(40)布置于盒體(10)前壁上的內側壁面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緩沖部(40)外形呈條柱狀且為盒體(10)前壁沿其長度方向皺褶而成。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塑料電池盒,其特征在于緩沖部(40)為七根且沿盒體(10)前壁的長度方向均布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輛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電動高爾夫球車或低速電動車上的塑料電池盒。本實用新型包括盒體以及設置于盒體上的安裝吊耳,盒體底部設置有條狀凹槽和/或凸起,所述凹槽和/或凸起的長度方向與各安裝吊耳的連線方向相交或平行設置。依靠塑料本身質輕的特點,通過合理化結構,也即在盒體底部設置與各安裝吊耳的連線方向相交或平行的加強凹槽和/凸起,從而保證其整體強度強度滿足實際應用所需;由于塑料制品制作容易,故而成本也極低,同時,由于其采用一體化結構,避免了傳統電池盒的與金屬骨架之間的碰撞及摩擦,又無金屬骨架的銹蝕問題,故而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H01M2/10GK202474070SQ20122011967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
發明者楊飛 申請人:海南瑪斯特新能源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