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鳥啄光電混合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纜技術領域,確切的說它是ー種可防止纜被鳥啄的防鳥啄光電混合纜。
背景技術:
目前,三網合一或四網合一涉及到光電復合纜,光電復合纜適用于寬帶接入網系統中作傳輸線,是ー種新型的接入方式,它集光纖 、輸電銅線于一體,可以解決寬帶接入、設備用電、信號傳輸的問題。由于光電混合纜在室外架空敷設會有被鳥啄而受損的可能,為了預防這種現象,發明ー種可防止纜被鳥啄的光電混合纜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鳥啄光電混合纜。可有效預防光電混合纜在室外架空敷設時被鳥啄而受損。技術方案如下,松套管和銅導線圍繞在加強件周圍,光纖和松套填充復合物在松套管內,它們都被包帶包扎,外面是擋潮層,其特征在干擋潮層外的護套是紅色護套。包帯內有填充繩。包帯內有扎紗、內墊層和非金屬輔助加強構件。填充在松套管與光纖之間的松套填充復合物是防水纖膏。在包帯內有纜芯填充復合物。在加強件外套有加強件外墊層。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I、可有效防止光電混合纜在室外架空敷設時被鳥啄而受損;2、通常情況下用多根線纜才能解決的系列問題,在此可以用一根復合纜來代替;3、可滿足長距離傳輸,也可分段使用;4、仍保留光纜的物理特性,如抗壓扁、拉伸等;5、客戶采購成本低,施工費用低,網絡建設費用低;6、具有優越的彎曲性能和良好的耐側壓性能,施工方便;7、同時提供多種傳輸技木,同設備的適應性高、可擴展性強,產品適用面廣;8、提供巨大的帶寬接入,保證遠程供電需求;9、節約成本,將光纖作為到戶預留之用,避免了二次布線;10、解決網絡建設中設備用電問題(避免重復布放供電線路);11、根據客戶要求?(/5(/51'等端ロ。
圖I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生產エ藝流程圖。其中I為護套,2為銅導線,3為松套填充復合物(防水纖膏),4為光纖,5為松套管,6為填充繩,7為纜芯填充復合物,8為加強件外墊層,9為加強件,10為包帯,11為擋潮層。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松套管5和銅導線2及可能有的填充繩6圍繞在加強件9周圍,由扎紗、內墊層和非金屬輔助加強構件9固定,擋潮層11外的護套I是紅色護套。光纖4和松套填充復合物(防水纖膏)3在松套管5內。在包帯內有纜內阻水材料纜芯填充復合物7。在加強件外套有加強件外墊層8。本產品選用層絞式結構生產I、光纖松套被覆為保護光纖不受外部影響而在光纖涂覆層外擠上一層合適的塑料松套及填充復合物緩沖層的過程。2、銅線絕緣層護套 絕緣導體之間要有絕緣材料隔離。否則,此線材就不能使用了。我們所使用的主要絕緣材料是PE (聚こ烯)。利用擠出機完成銅線表面護套。3、成纜將松套管、可能有的填充繩、加強件自然的絞合到一起,為防止扎紗張カ過大,調節至慣性狀態,目的是將元件合為ー個整體。4、外護套光纜的護套層是用來保護纜芯的,使纜芯、銅線免受外界機械作用和環境條件的影響,我們可根據客戶要求選用不同護套材料,在這里選用紅色護套料。本實用新型中的防鳥啄光電混合纜,首先將光纖松套保護,銅線表面護套絕緣料,再用鋼絲作加強件將此兩種元件SZ絞合成纜芯,護紅色聚こ烯護套后成品。元件、性能與接入網用光電混合纜相同,不同的是常用光電混合纜外護套顏色為黑色,而防鳥啄光電混合纜外護套顏色為紅色,可有效保護纜在室外架空敷設時不被鳥啄,預防纜受損。
權利要求1.防鳥啄光電混合纜,其特征在于松套管和銅導線圍繞在加強件周圍,光纖和松套填充復合物在松套管內,它們都被包帶包扎,外面是擋潮層,其特征在于擋潮層(11)外的護套是紅色護套。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鳥啄光電混合纜,其特征在于包帯(10)內有填充繩(6)。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鳥啄光電混合纜,其特征在于包帯(10)內有扎紗、內墊層和非金屬輔助加強構件。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鳥啄光電混合纜,其特征在于填充在松套管(5)與光纖(4)之間的松套填充復合物(3)是防水纖膏。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鳥啄光電混合纜,其特征在于在包帶(10)內有纜芯填充復合物(7)。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鳥啄光電混合纜,其特征在于在加強件外套有加強件外墊層(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可防止纜被鳥啄的防鳥啄光電混合纜。它可有效防止鳥啄。其中松套管和銅導線圍繞在加強件周圍,光纖和松套填充復合物在松套管內,它們都被包帶包扎,外面是擋潮層,擋潮層外的護套是紅色護套。包帶內有填充繩。包帶內有扎紗、內墊層和非金屬輔助加強構件。可有效防止光電混合纜在室外架空敷設時被鳥啄而受損,通常情況下用多根線纜才能解決的系列問題,在此可以用一根復合纜來代替,可滿足長距離傳輸,也可分段使用,仍保留光纜的物理特性,如抗壓扁、拉伸等;戶采購成本低,施工費用低,網絡建設費用低。
文檔編號H01B7/18GK202523458SQ20122006422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8日
發明者張曉俠, 李巖, 李越 申請人:沈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