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裝載板與芯片封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封裝載板與芯片封裝結構。封裝載板包括一介電層、一中介基材、一粘著層、一增層結構及一第一防焊層。介電層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中介基材內埋于介電層中且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三表面與一第四表面、多個第一接墊及多個第二接墊。第一接墊位于第三表面上,而第二接墊位于第四表面上。粘著層配置于中介基材的第四表面上且具有多個第一開口。第一開口暴露出中介基材的第二接墊。增層結構配置于介電層的第一表面上且與中介基材的第一接墊電連接。第一防焊層配置于增層結構上,且暴露出部分增層結構。
【專利說明】封裝載板與芯片封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載板結構與封裝結構,且特別是涉及一種封裝載板以及采用此封裝載板的芯片封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芯片封裝的目的在于保護裸露的芯片、降低芯片接點的密度及提供芯片良好的散熱。常見的封裝方法是芯片通過打線接合(wire bonding)或倒裝接合(flip chipbonding)等方式而安裝至一封裝載板,以使芯片上的接點可電連接至封裝載板。因此,芯片的接點分布可通過封裝載板重新配置,以符合下一層級的外部元件的接點分布。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封裝載板,適于承載至少一芯片。
[0004]本發明再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芯片封裝結構,其采用上述的封裝載板,可具有較薄的封裝厚度。
[0005]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封裝載板,其包括一介電層、一中介基材、一粘著層、一增層結構及一第一防焊層。介電層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中介基材內埋于介電層中,且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三表面與一第四表面、多個第一接墊以及多個第二接墊,其中第一接墊位于第三表面上,而第二接墊位于第四表面上。粘著層配置于中介基材的第四表面上,且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其中第一開口暴露出中介基材的第二接墊。增層結構,具有上下兩表面,其中下表面配置于介電層的第一表面上,且與中介基材的第一接墊電連接。第一防焊層配置于增層結構上表面,且暴露出部分增層結構上表面。
[0006]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粘著層位于介電層的第二表面上,且覆蓋介電層的第二表面。
[0007]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粘著層內埋于介電層內,且粘著層的一下表面與介電層的第二表面切齊。
[0008]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中介基材包括一具有直通硅晶穿孔的中介晶片。
[0009]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中介基材包括至少一絕緣層、至少二個圖案化導電層以及多個導電通孔。圖案化導電層分別配置于絕緣層的相對兩表面上,且圖案化導電層通過導電通孔電連接,而位于相對兩外側的絕緣層上的圖案化導電層定義出第一接墊與
第二接墊。
[0010]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封裝載板還包括多個第一表面處理層,分別配置
于第二接墊上。
[0011]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封裝載板還包括一第二防焊層,配置于粘著層上,其中第二防焊層具有多個第二開口,第二開口分別暴露出第一開口。
[0012]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增層結構具有上下兩表面,并包括一保護層、多個第三接墊、多個第四接墊以及多個導電通孔。第三接墊配置于增層結構的下表面且與中介基材的第一接墊電連接。保護層覆蓋第三接墊與介電層的第一表面。第四接墊配置于增層結構的上表面,其中導電通孔電連接第三接墊與第四接墊。
[0013]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封裝載板還包括多個第二表面處理層,分別配置于第四接墊上。
[0014]本發明還提出一種芯片封裝結構,其包括前述的封裝載板、至少一芯片以及多個焊球。芯片配置于封裝載板上。焊球配置于粘著層的第一開口內,其中芯片通過焊球與第二接墊電連接。
[0015]基于上述,由于本發明的粘著層是配置于介電層上且暴露出中介基材的第二接墊,因此粘著層的設置可視一種保護層,可保護中介基材的第二接墊以避免損壞。此外,由于本發明的中介基材是內埋于介電層內,且增層結構是配置于介電層上,因此本發明的封裝載板除了可具有較薄的厚度外,也可將中介基材的接墊密度扇出(fan-out),進而增加產品的應用層面。換言之,本發明的封裝載板可視為一高布線密度的封裝載板。
[0016]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封裝載板的剖面不意圖;
[0018]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封裝載板的剖面不意圖;
[0019]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封裝載板的剖面不意圖;
[0020]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封裝載板的剖面不意圖;
[0021]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芯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22]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芯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23]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24]100a、100b、100c、IOOd:封裝載板
[0025]110a、I IOb:介電層
[0026]112a、112b:第一表面
[0027]114a、114b:第二表面
[0028]I2OaU2Ob:中介基材
[0029]121a、121b:第三表面
[0030]122a、122b:第一接墊
[0031]123a、123b:第四表面
[0032]124a、124b:第二接墊
[0033]126a、126b:絕緣層
[0034]128a、128b、128c:圖案化導電層
[0035]129:導電通孔
[0036]I3OaU3Ob:粘著層
[0037]131b:下表面
[0038]132a、132b:第一開口
[0039]140:增層結構[0040]141:第五表面
[0041]142:保護層
[0042]144:第三接墊
[0043]146:第四接墊
[0044]148:導電通孔
[0045]150:第一防焊層
[0046]160:第一表面處理層
[0047]170:第一表面處理層
[0048]l80a、l80b:第二防焊層
[0049]182a、182b:第二開口
[0050]200a、200b:芯片封裝結構
[0051]210:芯片
[0052]220a、220b:焊球
【具體實施方式】
[0053]圖1繪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封裝載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封裝載板IOOa包括一介電層110a、一中介基材120a、一粘著層130a、一增層結構140及一第一防焊層150。介電層IlOa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112a與一第二表面114a。中介基材120a內埋于介電層IlOa中,且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三表面121a與一第四表面123a、多個第一接墊122a以及多個第二接墊124a。第一接墊122a位于第三表面121a上,而第二接墊124a位于第四表面123a上。粘著層130a配置于中介基材120a的第四表面123a上,且具有多個第一開口 132a,其中第一開口 132a暴露出中介基材120a的第二接墊124a。增層結構140配置于介電層IlOa的第一表面112a上,且與中介基材120a的第一接墊122a電連接。第一防焊層150配置于增層結構140上,且暴露出部分增層結構140。
[0054]更具體來說,本實施例的中介基材120a例如為一具有直通硅晶穿孔(Through-Silicon Via, TSV)的中介晶片(wafer),但并不以此為限。粘著層130a位于介電層IlOa的第二表面114a上,且覆蓋介電層IlOa的第二表面114a。為了使暴露于粘著層130a的第一開口 132a外的第二接墊124a具有較佳的元件信賴度,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a可選擇性地還包括多個第一表面處理層160,其中第一表面處理層160分別配置于第二接墊124a上,可以避免第二接墊124a氧化或受到外界污染。此處,粘著層130a的第一開口 132a暴露出第二接墊124a上方的第一表面處理層160,且第一表面處理層160的材質例如是鎳、鈀、金以及其組合的合金,但并不以此為限。
[0055]再者,本實施例的增層結構140例如是由一保護層142、多個第三接墊144、多個第四接墊146以及多個導電通孔148所構成。第三接墊144配置于介電層IlOa的第一表面112a上且與中介基材120a的第一接墊122a電連接。此處的部分第三接墊144在介電層IlOa的第一表面112a上的正投影不重疊于第一接墊122a于介電層IlOa的第一表面112a上的正投影。也就是說,第三接墊144可將中介基材120a的第一接墊122a的接點密度扇出(fan-out),而使下一層級的外部元件(未繪示)可具有較大的接點分布面積。
[0056]保護層142覆蓋第三接墊144與介電層IlOa的第一表面112a。第四接墊146配置于保護層142相對遠離第一表面112a的一第五表面141上。導電通孔148貫穿保護層142且電連接第三接墊144與第四接墊146。第一防焊層150覆蓋第五表面141且暴露出第四接墊146。為了使被第一防焊層150所暴露于的第四接墊146具有較佳的元件信賴度,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a可選擇性地還包括多個第二表面處理層170,其中第二表面處理層170分別配置于第四接墊146上,可以避免第四接墊146氧化或受到外界污染。此處,第二表面處理層170與第一防焊層150實質上齊平,且第二表面處理層170的材質例如是鎳、鈀、金以及其組合的合金,但并不以此為限。
[0057]此外,本實施例的介電層IlOa的材質例如是ABF (Ajinomoto build-up film)樹月旨、苯并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簡稱BCB)樹脂、光致抗蝕劑材料(例如是Shin-EtsuChemical C0., Ltd公司研發出來的材料,簡稱SINR)、聚苯惡唑(polybenzoxazole,簡稱ΡΒ0)、甲基系硅膠、乙基系硅膠,環苯系硅膠、環氧樹脂或高分子樹脂。粘著層130a的材質例如是防焊綠漆、樹脂或粘性材料。
[0058]由于本實施例的粘著層130a是配置于介電層IlOa上且暴露出中介基材120a的第二接墊124a,因此粘著層130a的設置可視一種保護層,可保護中介基材120a的第二接墊124a以避免損壞。再者,當粘著層130a的材質例如是防焊綠漆時,此粘著層130a也可視為一防焊層,可避免后續焊料(未繪示)誤焊于中介基材120a上而造成短路。此外,由于本實施例的中介基材120a是內埋于介電層IlOa內,且增層結構140是配置于介電層IlOa上,因此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a除了可具有較薄的厚度外,也可將中介基材120a的接墊密度扇出(fan-out),進而增加產品的應用層面。換言之,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a可視為一高布線密度的封裝載板。
[0059]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于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復贅述。
[0060]圖2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封裝載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b與圖1的封裝載板IOO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b還包括一第二防焊層180a,其中第二防焊層180a配置于粘著層130a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防焊層180a具有多個第二開口 182a,且第二開口 182a分別暴露出粘著層130a的第一開口 132a。此處,第二開口 182a的孔徑實質上大于第一開口 132a的孔徑,且第二開口 182a也暴露出位于中介基材120b的第二接墊124b上方的第一表面處理層160。因此,于后續應用與芯片(未繪示)的接合制作工藝中,焊球(未繪示)與第二開口182a之間可具有較大的對位裕度,有助于提高對位精準度。
[0061]此外,本實施例的中介基材120b也不同于圖1的中介基材120a。詳細來說,在本實施例中,中介基材120b是由至少一絕緣層(圖2中僅繪示兩個絕緣層126a、126b)、至少二個圖案化導電層(圖2中僅繪示三個圖案化導電層128a、128b、128c)以及多個導電通孔129。圖案化導電層128a、128b分別配置于絕緣層126a的相對兩表面上,而絕緣層126b覆蓋圖案化導電層128b,且圖案化導電層128c位于絕緣層126b相對遠離圖案化導電層128b的表面上。此處,圖案化導電層128c所在的表面即為中介基材120b的第三表面121b,而圖案化128a所在的表面即為中介基材120b的第四表面123b。再者,圖案化導電層128c包括多個第一接墊122b,而圖案化導電層128a包括多個第二接墊124b。此外,圖案化導電層128a、128b、128c通過導電通孔129彼此電連接。
[0062]圖3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封裝載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3,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c與圖1的封裝載板IOO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c的粘著層130b內埋于介電層IlOb內,而粘著層130b的一下表面131b與介電層IlOb的第二表面114b實質上切齊,且粘著層130b的第一開口 132b暴露出位于中介基材120a的第二接墊124a上方的第一表面處理層160。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粘著層130b并未延伸覆蓋介電層IlOb的第二表面114b。
[0063]圖4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封裝載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與圖4,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d與圖3的封裝載板IOOc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IOOd還包括一第二防焊層180b,其中第二防焊層180b配置于粘著層130a上且延伸覆蓋介電層IlOb的第二表面114b。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防焊層180b具有多個第二開口 182b,且第二開口 182b分別暴露出粘著層130b的第一開口 132b。此處,第二開口 182b的孔徑實質上大于第一開口 132b的孔徑,且第二開口 182b也暴露出位于中介基材120a的第二接墊124a上方的第一表面處理層160。因此,于后續應用與芯片(未繪示)的接合制作工藝中,焊球(未繪示)與第二開口 182b之間可具有較大的對位裕度,有助于提高對位精準度。
[0064]圖5繪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芯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芯片封裝結構200a包括圖1的封裝載板100a、至少一芯片210以及多個焊球220。芯片210配置于封裝載板IOOa上。焊球220a配置于粘著層130a的第一開口 132a內,其中芯片210通過焊球220a與位于中介基材120a的第二接墊124a上方的第一表面處理層160電連接。此處的芯片210可以是一集成電路芯片,其例如為一繪圖芯片、一記憶體芯片、一半導體芯片等單一芯片或是一芯片模塊;或者是一光電芯片,例如是一發光二極管(LED)芯片或一激光二極管芯片等,于此并不加以限制。由于本實施例的芯片封裝結構200a采用圖1的封裝載板100a,因此本實施例的芯片封裝結構200a可具有較薄的封裝厚度,可符合現今輕、薄、短、小的趨勢。
[0065]圖6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芯片封裝結構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5與圖6,本實施例的芯片封裝結構200a與圖5的芯片封裝結構2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封裝載板為圖2的具有第二防焊層180a的封裝載板100b。詳細來說,芯片210配置于封裝載板IOOb上。焊球220b配置于第二防焊層180a的第二開口 182a與粘著層130a的第一開口 132a內,其中芯片210通過焊球220b與位于中介基材120a的第二接墊124a上方的第一表面處理層160電連接。此處,第二開口 182a的孔徑實質上大于第一開口 132a的孔徑,且第二開口 182a也暴露出位于中介基材120b的第二接墊124b上方的第一表面處理層160。因此,焊球220b與第二開口 182a之間可具有較大的對位裕度,有助于提聞對位精準度。
[0066]此外,于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也可選用于如前述實施例所提及的粘著層130a、具有內埋于介電層IlOb的粘著層130b、中介基材120a、120b、第二防焊層180a、180b,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參照前述實施例的說明,依據實際需求而自行選用及搭配前述構件,以達到所需的技術效果。
[0067]綜上所述,本發明的粘著層的設置可視一種保護層與/或防焊層,可保護中介基材的第二接墊以避免損壞。再者,由于本發明的中介基材是內埋于介電層內,且增層結構是配置于介電層上,因此本發明的封裝載板除了可具有較薄的厚度外,也可將中介基材的接墊密度扇出(fan-out),進而增加產品的應用層面。換言之,本發明的封裝載板可視為一高布線密度的封裝載板。此外,采用本發明的封裝載板的芯片封裝結構可具有較薄的封裝厚度,可符合現今輕、薄、短、小的趨勢。
[0068]雖然結合以上實施例揭露了本發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封裝載板,包括: 介電層,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 中介基材,內埋于該介電層中,且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多個第一接墊以及多個第二接墊,其中該些第一接墊位于該第三表面上,而該些第二接墊位于該第四表面上; 粘著層,配置于該中介基材的該第四表面上,且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其中該些第一開口暴露出該中介基材的該些第二接墊;以及 增層結構,配置于該介電層的該第一表面上,且與該中介基材的該些第一接墊電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該粘著層設置于該介電層的該第二表面及該中介基材的該第四表面上,且覆蓋該介電層的該第二表面及該中介基材的該第四表面,其中,該粘著層具有多個第一開口,以暴露出該中介基材的該些第二接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該粘著層內埋于該介電層內,且該粘著層的一下表面與該介電層的該第二表面切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該中介基材包括一具有直通硅晶穿孔的中介晶片。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還包括第一防焊層,配置于該增層結構上,且暴露出部分該增層結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該中介基材包括至少一絕緣層、至少二個圖案化導電層以及多個導電通孔,該些圖案化導電層分別配置于該絕緣層的相對兩表面上,且該些圖案化導電層通過該些導電通孔電連接,而位于相對兩外側的該絕緣層上的該些圖案化導電層定義出該些第一接墊與該些第二接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裝載板,還包括多個第一表面處理層,分別配置于該些第二接墊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裝載板,還包括第二防焊層,配置于該粘著層上,其中該第二防焊層具有多個第二開口,該些第二開口分別暴露出該些第一開口。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裝載板,其中設置于該介電層的該第一表面上的該增層結構具有上下兩表面,包括至少一保護層、多個第三接墊、多個第四接墊以及多個導電通孔,其中該些第三接墊配置于該增層結構的下表面,并與該中介基材的該些第一接墊電連接,該些第四接墊配置于該增層結構的上表面,其中該些導電通孔電連接該些第三接墊與該些第四接墊。
10.一種芯片封裝結構,包括: 如權利要求1-9其中之一所述的封裝載板; 至少一芯片,配置于該封裝載板上;以及 多個焊球,配置于該粘著層的該第一開口內,其中該芯片通過該些焊球與該些第二接墊電連接。
【文檔編號】H01L23/14GK103779284SQ201210405017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明者】陳明志, 胡迪群 申請人: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