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以及電池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電池以及電池的制造方法,其課題在于提供能夠將在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內側產生的氣體容易地向電極體外釋放并且抑制因充放電而從扁平卷繞電極體擠出的電解液(保持電解液)直接向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流出的電池以及這樣的電池的制造方法。電池具有扁平卷繞電極體、集電部件以及保持電解液,扁平卷繞電極體通過將電極板卷繞而成,橫截面為扁平的長圓形狀,具有卷繞活性物質層形成部的活性物質層卷繞部以及卷繞箔露出部的露出卷繞部,露出卷繞中央部保持自身與在軸線方向相鄰的活性物質層卷繞部的連接,并且與兩個露出卷繞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斷開,集電部件與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
【專利說明】電池以及電池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具有繞卷繞軸卷繞電極板而成的、橫截面扁平的長圓形狀的扁平卷繞電極體的電池以及該電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對于混合動力車、電動車等車輛、筆記本電腦、攝像機等移動式電子設備的驅動用電源,利用可充放電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以下,簡稱為電池)。作為這樣的電池,例如,存在在繞卷繞軸卷繞集電體(與后述的電極板對應)且形成為橫截面扁平的長圓形狀的電極體(與后述的扁平卷繞電極體對應)的集電體(電極板)的集電箔層疊部分(與后述的露出卷繞部對應)接合平板端子(與后述的集電部件對應)的電池(例如,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電池)。
[0003]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有如下方式的電池,S卩:在橫截面扁平的長圓形狀的電極組(與后述的扁平卷繞電極體對應)中,橫截面所形成的長徑方向的寬度(尺寸)W1比形成該電極組(扁平卷繞電極體)的正極以及負極(與后述的電極板對應)的實性部的同方向的寬度(尺寸)W2大(Wl > W2)。具體地說,記載了如下的電池:卷繞電極板的箔露出部而成的露出卷繞部中的、分別位于電極組(扁平卷繞電極體)的橫截面所形成的長徑方向的兩端的部位(與后述的露出卷繞端部對應)切去,位于長徑方向的中央的部位(與后述的露出卷繞中央部對應)殘留(例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圖2b以及圖2c)。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6705號公報
[0005]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128132號公報
[0006]然而,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電池中,在集電部件與露出卷繞部的接合部位,形成露出卷繞部的箔露出部彼此密集(例如,專利文獻I的圖4所記載的薄壁部33)。另外,露出卷繞部通過繞卷繞軸卷繞一系列的箔露出部而形成,因此越接近上述的接合部位,箔露出部中的在徑向上相鄰的部位彼此的縫隙越窄。因此,例如當因初步充電等電池反應而在扁平卷繞電極體內、在形成電極板的活性物質層間產生氣體的情況下,氣體將難以從該活性物質層間向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釋放出。
[0007]與此相對,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電池中,在扁平卷繞電極體中的、切去露出卷繞部的一部分的部位,活性物質層的端部形成與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直接連通的形態。因此,即使將集電部件與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也能夠經由該部位將在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產生的氣體從該活性物質層間向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可靠地釋放。
[0008]然而,如果對電池充放電,則活性物質層膨脹/壓縮,因此在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保持的電解液(保持電解液)的一部分有時會從該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被擠出至露出卷繞部(即,箔露出部彼此形成的縫隙),進而被擠出至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其中,被擠出至露出卷繞部(箔露出部彼此的縫隙)的電解液可經由隔板再次返回至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但是,被擠出至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的電解液容易滯留在與扁平卷繞電極體分離的電池殼體的底部而難以返回至扁平卷繞電極體內的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0009]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電池中,如上所述在扁平卷繞電極體中露出卷繞部的一部分切去。因此,在充放電時,從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被擠出的電解液(保持電解液)的一部分直接向扁平卷繞電極體外流出。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正是鑒于這種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將在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內側產生的氣體向電極體外釋放、并且抑制因充放電而從扁平卷繞電極體被擠出的電解液(保持電解液)直接流出至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的電池以及這樣的電池的制造方法。
[0011]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提供一種電池,上述電池具備:扁平卷繞電極體,該扁平卷繞電極體通過將電極板繞卷繞軸卷繞而成,且橫截面為扁平的長圓形狀,該電極板包括帶狀的活性物質層形成部和帶狀的箔露出部,上述活性物質層形成部是通過沿帶狀的金屬箔的、在其長邊方向上延伸的兩個端緣中的第I端緣在上述金屬箔形成活性物質層而成的,上述箔露出部沿上述金屬箔的上述兩個端緣中的第2端緣露出上述金屬箔,上述扁平卷繞電極體具有活性物質層卷繞部和露出卷繞部,該活性物質層卷繞部是由上述活性物質層形成部卷繞而成的,上述露出卷繞部相比上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位于沿著上述卷繞軸的軸線方向的一側,是由上述箔露出部卷繞而成的;集電部件,該集電部件由金屬構成,與上述扁平卷繞電極體的上述露出卷繞部接合;以及保持電解液,該保持電解液被保持于上述扁平卷繞電極體的上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其中,當將上述露出卷繞部中的、分別位于上述橫截面呈上述長圓形狀的長徑方向的兩端部且上述箔露出部呈弧形折返的部位設為弧形露出卷繞部、將包括上述弧形露出卷繞部的部位設為露出卷繞端部、將位于上述長徑方向的中央部分且被上述露出卷繞端部彼此夾持的部位設為露出卷繞中央部時,上述露出卷繞中央部保持自身與在上述軸線方向上相鄰的上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的連接,并且與兩個上述露出卷繞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斷開,上述集電部件與上述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
[0012]在上述的電池中,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兩個露出卷繞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斷開,集電部件與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因此,即便集電部件與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與露出卷繞中央部斷開一側的露出卷繞端部也被抑制變形。這樣,在該斷開一側的露出卷繞端部,能夠確保形成該露出卷繞端部的箔露出部彼此的縫隙。因此,經由該露出卷繞端部,能夠將在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產生的氣體容易地向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釋放。
[0013]另外,在上述的電池中,與前述的專利文獻2不同,除了露出卷繞中央部外,還具有兩個露出卷繞端部,因此在充放電時,能夠將從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被擠出的保持電解液暫時保持在露出卷繞端部的箔露出部彼此之間。這樣,能夠形成抑制因充放電而從扁平卷繞電極體被擠出的保持電解液直接流出至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的電池。
[0014]此外,作為露出卷繞部的方式,除了使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兩個露出卷繞端部的任何一方斷開的方式外,還可舉出使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兩個露出卷繞端部都斷開的方式。其中,如果形成使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兩個露出卷繞端部都斷開的方式,則與使露出卷繞中央部與露出卷繞端部的任何一方斷開的方式相比,能夠防止在兩個露出卷繞端部的雙方中,伴隨于接合集電部件與露出卷繞中央部而產生的變形。由此,能夠在兩方的露出卷繞端部確保箔露出部彼此的縫隙,更為優選。[0015]另外,作為使露出卷繞中央部與露出卷繞端部斷開的方式,例如除了在沿著卷繞軸的軸線方向呈直線狀延伸的方式的狹縫之外,還可以舉出以呈矩形波狀、正弦波等波狀延伸的狹縫使露出卷繞中央部與露出卷繞端部斷開的方式。此外,即便在以呈直線狀延伸的狹縫使露出卷繞中央部與露出卷繞端部斷開的情況下,也可舉出以與軸線方向平行延伸的狹縫、隨著沿軸線方向上的、從露出卷繞部向活性物質層卷繞部前進而緩緩接近露出卷繞端部的狹縫、相反地緩緩遠離露出卷繞端部的狹縫斷開的方式。
[0016]另外,作為具有保持電解液的電池,例如除了將處于電池內的電解液全部作為保持電解液保持于活性物質層卷繞部的模式之外,還可舉出將處于電池內的電解液中的、大部分作為保持電解液、而其余部分以與保持電解液不相互流通的狀態少量存在于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的模式。
[0017]進而,在上述的電池中,也可以構成為上述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兩個上述露出卷繞端部的任何一個都斷開。
[0018]在上述的電池中,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兩個露出卷繞端部的任何一個都斷開,因此能夠防止在兩個露出卷繞端部雙方、伴隨于接合集電部件與露出卷繞中央部而產生變形,能夠確保形成各露出卷繞端部的箔露出部彼此的縫隙。因而,能夠形成經由兩個露出卷繞端部將在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產生的氣體可靠地向扁平卷繞電極體的外部釋放的電池。
[0019]進而,在上述的任何一個的電池中,也可以構成為上述露出卷繞中央部由上述露出卷繞部中的兩個上述弧形露出卷繞部以外的部位構成。
[0020]在上述的電池中,將露出卷繞部中的、弧形露出卷繞部以外的部位設為露出卷繞中央部。換句話說,以在長徑方向上最長的尺寸確保露出卷繞中央部。因此,能夠形成將露出卷繞中央部與活性物質層卷繞部以最低電阻連接的電池。
[0021]本發明的其他方式為一種電池的制造方法,上述電池具備:扁平卷繞電極體,該扁平卷繞電極體通過將電極板繞卷繞軸卷繞而成,且橫截面為扁平的長圓形狀,該電極板包括帶狀的活性物質層形成部和帶狀的箔露出部,上述活性物質層形成部是通過沿帶狀的金屬箔的、在其長邊方向上延伸的兩個端緣中的第I端緣在上述金屬箔形成活性物質層而成的,上述箔露出部沿上述金屬箔的上述兩個端緣中的第2端緣露出上述金屬箔,上述扁平卷繞電極體具有活性物質層卷繞部和露出卷繞部,該活性物質層卷繞部是由上述活性物質層形成部卷繞而成的,上述露出卷繞部相比上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位于沿著上述卷繞軸的軸線方向的一側,是由上述箔露出部卷繞而成的;集電部件,該集電部件由金屬構成,與上述扁平卷繞電極體的上述露出卷繞部接合;以及保持電解液,該保持電解液被保持于上述扁平卷繞電極體的上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當將上述露出卷繞部中的、分別位于上述橫截面呈上述長圓形狀的長徑方向的兩端部且上述箔露出部呈弧形折返的部位設為弧形露出卷繞部、將包括上述弧形露出卷繞部的部位設為露出卷繞端部、將位于上述長徑方向的中央部分且被上述露出卷繞端部彼此夾持的部位設為露出卷繞中央部時,上述露出卷繞中央部保持自身與在上述軸線方向上相鄰的上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的連接,并且與兩個上述露出卷繞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斷開,上述集電部件與上述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其中,上述電池的制造方法具有接合工序,在該接合工序中,對于上述露出卷繞部的上述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兩個上述露出卷繞端部中的至少一方之間被斷開的上述扁平卷繞電極體,將上述集電部件與上述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0022]在上述的電池的制造方法中,具有對露出卷繞部中的、已經從露出卷繞端部斷開的扁平卷繞電極體的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集電部件的接合工序。因此,通過接合集電部件,即便露出卷繞中央部變形,也很難對與之斷開的露出卷繞端部施加應力,因此能夠抑制形成露出卷繞端部的箔露出部彼此的縫隙變窄地制造電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實施方式、變形方式1、變形方式2所涉及的電池的立體圖。
[0024]圖2是實施方式、變形方式I所涉及的電池的剖視圖(圖1的A-A截面)。
[0025]圖3是實施方式、變形方式I所涉及的電池的剖視圖(圖2的B-B端面、C-C端面)。
[0026]圖4是實施方式、變形方式1、變形方式2的正極板(負極板)的立體圖。
[0027]圖5是實施方式、變形方式2所涉及的電池的制造方法的說明圖。
[0028]圖6是實施方式、變形方式1、變形方式2所涉及的電池的制造方法的接合工序的說明圖。
[0029]圖7是變形方式I所涉及的電池的制造方法的說明圖。
[0030]圖8是變形方式2所涉及的電池的剖視圖(圖1的A-A截面)。
[0031]圖9是表示電池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0032]圖10是表示電池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0033]圖11是表示電池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0034]圖12是表示電池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0035]圖13是表示電池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0036]圖14是電池的其他方式的說明圖。
[0037]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38]1、101、201、301、401、501、601、701:電池
[0039]10、110、210、310、410、510、610、710:電極體(扁平卷繞電極體)
[0040]11、111、211、311、411、511、611、711:正極露出卷繞部(露出卷繞部)
[0041]11C、111C、211C、311C、411C、511C、611C、711C: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露出卷繞中央部)
[0042]11X、111X、211X、311X、411X、511X、611X、711X:第 I 正極露出卷繞端部(露出卷繞
端部)
[0043]llY、llly、211Y、311Y、411Y、511Y、611Y、711Y:第 2 正極露出卷繞端部(露出卷繞
端部)
[0044]12A:第I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弧形露出卷繞部)
[0045]12B:第2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弧形露出卷繞部)
[0046]13:正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露出卷繞部中的兩個弧形露出卷繞部以外的部位)
[0047]14:正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活性物質層卷繞部)
[0048]16、116、216、316:負極露出卷繞部(露出卷繞部)
[0049]16C、116C、216C、316C: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露出卷繞中央部)
[0050]16X、116X、216X、316X: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露出卷繞端部)[0051]16Y、116Y、216Y、316Y: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露出卷繞端部)
[0052]17A:第I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弧形露出卷繞部)
[0053]17B:第2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弧形露出卷繞部)
[0054]18:負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露出卷繞部中的兩個弧形露出卷繞部以外的部位)
[0055]19:負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活性物質層卷繞部)
[0056]20:正極板(電極板)
[0057]20F:正極活性物質層形成部(活性物質層形成部)
[0058]20G:正極箔露出部(箔露出部)
[0059]21:正極活性物質層(活性物質層)
[0060]28:正極箔(金屬箔)
[0061]28S:第I正極端緣(第I端緣)
[0062]28T:第2正極端緣(笫2端緣)
[0063]30:負極板(電極板)
[0064]30F:負極活性物質層形成部(活性物質層形成部)
[0065]30G:負極箔露出部(箔露出部)
[0066]31:負極活性物質層(活性物質層)
[0067]38:負極箔(金屬箔)
[0068]38S:第I負極端緣(笫I端緣)
[0069]38T:第2負極端緣(第2端緣)
[0070]50、150:正極集電部件(集電部件)
[0071]60、160:負極集電部件(集電部件)
[0072]70:保持電解液
[0073]AX:卷繞軸
[0074]DA:長邊方向
[0075]DL:長徑方向
[0076]DX:軸線方向
[0077]DXl: 一側
[0078]DX2:另一側((軸線方向)的一側)
[0079]PJ:橫截面
[0080]S1、S2、S3、S4:狹縫
【具體實施方式】
[0081](實施方式)
[0082]接下來,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電池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3對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池I進行說明。該電池I具備扁平形狀的電極體10,該電極體10具有都為帶狀的正極板20、負極板30以及隔板40,在這些正極板20與負極板30之間夾裝有隔板40,并繞卷繞軸AX卷繞而成(參照圖1、2)。另外,具備與該電極體10的正極板20接合的正極集電部件50、與負極板30接合的負極集電部件60以及保持于電極體10內(后述的正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4、負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9)的保持電解液70(參照圖1、2)。除此之外,具備將電極體10以及保持電解液70收納于內部的電池殼體80。
[0083]其中,電池殼體80具有均為鋁制的電池殼體主體81以及封口蓋82。其中電池殼體主體81為有底矩形箱形,在該電池殼體主體81與電極體10之間夾裝有由樹脂構成且折彎成箱狀的絕緣薄膜(未圖示)。
[0084]另外,封口蓋82為矩形板狀,密閉電池殼體主體81的開口,并被焊接于該電池殼體主體81。該封口蓋82具有:用于供正極集電部件50從電池殼體80的內部向外部貫通的第I貫通孔82X ;以及用于供負極集電部件60從電池殼體80的內部向外部貫通的第2貫通孔82Y(參照圖2)。此外,在第I貫通孔82X與正極集電部件50之間、以及在第2貫通孔82Y與負極集電部件60之間分別夾裝有由絕緣性的樹脂構成的絕緣部件95,從而彼此絕緣。另外,在封口蓋82的蓋表面82a,在第I貫通孔82X與第2貫通孔82Y之間的位置封裝有矩形板狀的安全閥97。
[0085]另外,鋁制的正極集電部件50具有曲柄形狀(參照圖1?3)。該正極集電部件50包括:位于基端側(電極體10側)且與正極板20 (后述的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C)接合的正極接合部51 ;位于前端側(電池殼體80的外側)且形成電池I的正極側的外部端子的正極端子部52 ;以及位于上述正極接合部51與正極端子部52之間的主體部53(參照圖2)。
[0086]其中,如圖3所示,正極接合部51形成為下述的形態,即:從主體部53朝厚度方向呈曲柄狀彎曲并延伸,且相比主體部53接近電極體10的中心側。而且,正極接合部51以將形成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后述)的正極箔露出部20G的部分彼此沿電極體10的橫截面PJ(后述)所形成的長圓形狀的短徑方向DS歸攏的狀態與該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接合(參照圖3)。因此,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形成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的正極箔露出部20G的各部分)以在短徑方向DS上被壓扁的方式變形(參照圖3)。
[0087]另外,由銅構成的負極集電部件60與正極集電部件50相同,具有曲柄形狀(參照圖1?3)。該負極集電部件60包括:位于基端側(電極體10)且與負極板30 (后述的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接合的負極接合部61 ;位于前端側(電池殼體80的外側)且形成電池I的負極側的外部端子的負極端子部62 ;以及位于上述負極接合部61與負極端子部62之間的主體部63 (參照圖2)。
[0088]其中,如圖3所示,負極接合部61形成為下述的形態,即:從主體部63朝厚度方向呈曲柄狀彎曲并延伸,且相比主體部63接近電極體10的中心側。而且,負極接合部61以將形成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后述)的負極箔露出部30G的部分彼此沿短徑方向DS歸攏的狀態與該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接合(參照圖3)。因此,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 (形成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的負極箔露出部30G的各部分)以在短徑方向DS上被壓扁的方式變形(參照圖3)。
[0089]另外,保持電解液70是通過向碳酸乙烯酯(EC)與碳酸甲乙酯(EMC)的混合有機溶劑中添加溶質(LiPF6)而形成的。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池I中,處于電池I內的電解液全部作為保持電解液70,被保持于后述的正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4、負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9以及配置于它們之間的將要在后文中描述的隔板40。
[0090]另外,如圖1所示,電極體10為將正極板20、負極板30以及隔板40繞卷繞軸AX卷繞成扁平形狀而形成的扁平卷繞電極體。此外,沿與卷繞軸AX垂直的方向剖切該電極體10的橫截面PJ(圖1的陰影部分)形成為扁平的長圓形狀(參照圖1)。該電極體10中的、由聚乙烯構成的多孔狀的隔板40在自身浸潰/保持有保持電解液70,并將正極板20與負極板30分離。
[0091]另外,如圖4的立體圖所示,正極板20為沿長邊方向DA延伸的帶狀,具有由鋁構成的正極箔28、分別呈帶狀地配置在該正極箔28的兩主面28A、28A的兩個正極活性物質層21、21。其中,正極箔28具有沿長邊方向DA延伸的兩個端緣(第I正極端緣28S以及第2正極端緣28T)(參照圖4)。而且,正極板20具有:沿正極箔28的第I正極端緣28S在正極箔28形成正極活性物質層21而成的帶狀的正極活性物質層形成部20F ;以及沿正極箔28的第2正極端緣28T露出正極箔28的帶狀的正極箔露出部20G(參照圖4)。
[0092]另外,如圖4的立體圖所示,負極板30為沿長邊方向DA延伸的帶狀,具有銅制的負極箔38和分別呈帶狀配置在該負極箔38的兩主面38A、38A的兩個負極活性物質層31、31。其中,負極箔38與正極箔28相同,具有沿長邊方向DA延伸的兩個端緣(第I負極端緣38S以及第2負極端緣38T)(參照圖4)。而且,負極板30與正極板20相同,具有:沿負極箔38的第I負極端緣38S在負極箔38形成負極活性物質層31而成的帶狀的負極活性物質層形成部30F ;以及沿負極箔38的第2負極端緣38T露出負極箔38的帶狀的負極箔露出部30G(參照圖4)。
[0093]具有上述的正極板20、負極板30以及隔板40的電極體10具有通過卷繞正極活性物質層形成部20F而成的正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4以及通過卷繞負極活性物質層形成部30F而成的負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9。另外,具有:位于相比正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4靠沿著卷繞軸AX的軸線方向DX的一側DXl (圖2中,左側)且卷繞正極箔露出部20G的正極露出卷繞部11 ;位于相比負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9靠軸線方向DX的另一側DX2(圖2中,右側)且卷繞負極箔露出部30G的負極露出卷繞部16。
[0094]其中,正極露出卷繞部11包括:兩個第I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A、第2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B,它們分別位于上述的長圓形狀的橫截面PJ的長徑方向DL的兩端部,通過正極箔露出部20G呈弧形折返而成;正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3,其位于上述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A、12B之間,通過正極箔露出部20G呈平板狀展開而成。
[0095]另外,該正極露出卷繞部11具有沿軸線方向DX延伸的直線形狀的兩個狹縫S1、
SI(參照圖2)。這兩個狹縫S1、SI如圖2所示,將正極露出卷繞部11沿長徑方向DL分割成3個部位。因此,將這3個部位中的、正極露出卷繞部11的、位于圖2中上方且包括第I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A的部位設為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11X。另外,將正極露出卷繞部11的、位于圖2中下方且包括第2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B的部位設為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11Y。進而,將正極露出卷繞部11的、位于長徑方向DL的中央部分并由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包夾的部位設為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C。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由第I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A以及正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3中的與第I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A相鄰的一部分構成。另外,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由第2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B以及正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3中的與第2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B相鄰的一部分構成。
[0096]另外,該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保持自身與在軸線方向DX上相鄰的正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4的連接,并通過兩個狹縫S1、S1與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都斷開。進而,在該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C,通過熔敷接合有上述的正極集電部件50的正極接合部51。即,通過超聲波焊接,正極集電部件50的正極接合部51被焊接于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的該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C。
[0097]另外,負極露出卷繞部16包括:兩個第I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A、第2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B,它們分別位于上述的長徑方向DL的兩端部,通過負極箔露出部30G呈弧形折返而成;負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8,其位于上述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A、17B之間,通過負極箔露出部30G呈平板狀展開而成。
[0098]另外,該負極露出卷繞部16具有沿軸線方向DX延伸的直線形狀的兩個狹縫S2、
S2(參照圖2)。這些兩個狹縫S2、S2如圖2所示,與正極側相同將負極露出卷繞部16沿長徑方向DL分割成3個部位。因此,將這3個部位中的、負極露出卷繞部16的、位于圖2中上方且包括第I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A的部位設為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另外,將負極露出卷繞部16的、位于圖2中下方且包括第2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B的部位設為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進而,將負極露出卷繞部16的、位于長徑方向DL的中央部分并由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包夾的部位設為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由第I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A以及負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8中的與第I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A相鄰的一部分構成。另外,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由第2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B以及負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8中的與第2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B相鄰的一部分構成。
[0099]另外,該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保持自身與在軸線方向DX上相鄰的負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9的連接,并通過兩個狹縫S2、S2而與笫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都斷開。進而在該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通過熔敷接合有上述的負極集電部件60的負極接合部61。S卩,通過電阻焊接,負極集電部件60的負極接合部61被焊接于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的該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
[0100]如上文中說明的那樣,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池I中,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與兩個正極露出卷繞端部(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11Y)斷開,正極集電部件50與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接合。因此,即使正極集電部件50與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接合,與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斷開的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也會被抑制變形。這樣,在上述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中,能夠確保形成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的正極箔露出部20G彼此的縫隙。因而,能夠經由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11Y,將在活性物質層(正極活性物質層21以及負極活性物質層31)彼此之間產生的氣體容易地向電極體10的外部釋放。
[0101]另外,在該電池I中,與上述的專利文獻2不同,除了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之夕卜,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未被除去而殘留。因此,在充放電時,能夠將從物質層彼此之間擠出的保持電解液70暫時保持在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的正極箔露出部20G彼此之間。這樣,能夠形成抑制因充放電而從電極體10擠出的保持電解液70直接向電極體10的外部流出的電池I。
[0102]另外,負極側也是同樣的。即,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與兩個負極露出卷繞端部(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斷開,負極集電部件60與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接合。因此,即使負極集電部件60與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接合,與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斷開的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也會被抑制變形。這樣,在上述笫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中,能夠確保形成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的負極箔露出部30G彼此的縫隙。因此,能夠經由上述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笫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將在活性物質層(正極活性物質層21以及負極活性物質層31)彼此之間產生的氣體容易地向電極體10的外部釋放。
[0103]另外,在該電池I中,與上述的專利文獻2不同,除了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之夕卜,還具有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因此在充放電時,與正極側相同,能夠將從物質層彼此之間擠出的保持電解液70暫時保持在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的負極箔露出部30G彼此之間。這樣,能夠形成抑制因充放電而從電極體10擠出的保持電解液70直接向電極體10的外部流出的電池I。
[0104]另外,在電池I中,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與兩個正極露出卷繞端部(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i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11Y)都斷開。因此,能夠防止在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雙方,伴隨于接合正極集電部件50與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而產生變形,能夠確保形成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的正極箔露出部20G彼此的縫隙。因此,能夠形成將在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產生的氣體從該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可靠地向電極體10的外部釋放的電池I。
[0105]另外,對于負極側也是同樣的,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與兩個負極露出卷繞端部(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都斷開。因此,能夠防止在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雙方,伴隨于接合負極集電部件60與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而產生變形,能夠確保形成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的負極箔露出部30G彼此的縫隙。因此,能夠形成將在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產生的氣體從該活性物質層彼此之間可靠地向電極體10的外部釋放的電池I。
[0106]接下來,參照附圖對本實施方式的電池I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用公知的方法制作形成電極體10的正極板20。這樣,制成具有沿著正極箔28的第I正極端緣28S的帶狀的正極活性物質層形成部20F和沿著正極箔28的第2正極端緣28T的帶狀的正極箔露出部20G的正極板20 (參照圖4)。
[0107]另外,同樣用公知的方法制作負極板30。這樣,制成具有沿著負極箔38的第I負極端緣38S的帶狀的負極活性物質層形成部30F和沿著負極箔38的第2負極端緣38T的帶狀的負極箔露出部30G的負極板30 (參照圖4)。
[0108]接下來,將制成的正極板20以及負極板30與上述的兩個帶狀的隔板40、40 —起卷繞成圓筒狀。此時,正極板20的正極箔露出部20G與負極板30的負極箔露出部30G以在軸線方向DX彼此位于相反側的方式卷繞。隨后,從兩側壓扁圓筒面,從而形成為橫截面扁平的長圓形狀且為扁平卷繞型的狹縫形成前電極體10B(參照圖5(a))。
[0109]接下來,對在正極露出卷繞部11形成兩個狹縫S1、S1、在負極露出卷繞部16形成兩個狹縫S2、S2的狹縫形成工序進行說明。在該工序中,使用公知的縱切機(剪斷機),將把正極露出卷繞部11分割為上述的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C、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的兩個狹縫S1、S1形成在上述的狹縫形成前電極體IOB的正極露出卷繞部11。另外,將把負極露出卷繞部16分割為上述的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笫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的兩個狹縫S2、S2形成在狹縫形成前電極體IOB的負極露出卷繞部16。此外,狹縫S1、S2都形成為沿軸線方向DX呈直線狀延伸的形態。
[0110]這樣,形成正極露出卷繞部11的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IC與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都斷開,并且,負極露出卷繞部16的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與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都斷開的電極體10 (參照圖5(b))。
[0111]接下來,對接合工序進行說明。首先,使正極集電部件50的正極端子部52(主體部53)貫通于第I貫通孔82X,使負極集電部件60的負極端子部62 (主體部63)貫通于第2貫通孔82Y,并準備由絕緣部件95預先一體成型的封口蓋82。
[0112]然后,將上述的電極體10( S卩,正極露出卷繞部11的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與笫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的任一方都斷開的電極體10)的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夾在正極集電部件50的正極接合部51與未圖示的焊接用塊之間,并將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形成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的正極箔露出部20G的各部分)在短徑方向DS上壓扁。
[0113]接著,對正極集電部件50與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進行超聲波焊接。具體地說,使用公知的超聲波焊接機對正極集電部件50的正極接合部51與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進行超聲波焊接。由此,將正極集電部件50與電極體10接合。
[0114]另外,對于負極側,也與正極相同地進行。其中,不同之處僅為使用公知的電阻焊接機對負極集電部件60與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進行電阻焊接。這樣,與正極側相同,負極集電部件60與電極體10被接合。
[0115]隨后,將電極體10收納于電池殼體主體81,利用與該電極體10接合的正極集電部件50以及負極集電部件60所貫通的封口蓋82將電池殼體主體81通過焊接而封口。進而,從未圖示的注液孔注入電解液,將電池殼體80內減壓至-SOkPa并對注液孔進行密封,隨后進行初步充電,從而完成電池I (參照圖1?3)。
[0116]此外,在上述的初步充電中,在25°C的溫度環境下,以IC的電流值充電直至電池I的電壓(端子間電壓)達到4.1V,隨后保持該電壓進行充電直至電流值達到0.02C(定電流-定電壓充電)。此時的充電時間為85分鐘。
[0117]另外,本發明人們在對不同于本實施方式的電池I的、在電極體的正極露出卷繞部以及負極露出卷繞部都不具有狹縫的電池(以下,稱作比較電池)的制造中,進行相同的初步充電。此時的充電時間為88分鐘,由此可判斷出本實施方式的電池I的充電時間更短。
[0118]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認為是:當因初步充電而在活性物質層間產生的氣體停滯于活性物質層間時,電解液將無法部分存在于正極活性物質層與負極活性物質層之間,因此與氣體在活性物質層之間無停滯的電池相比,充電反應的進展變慢。另外,由于比較電池在露出卷繞部不具有狹縫,因此越是在集電部件與露出卷繞部的接合部位以及接近該接合部位,箔露出部中的在徑向相鄰的部位彼此的縫隙越窄。另一方面,進行上述的接合工序的電池I如圖6(b)所示,露出卷繞中央部的箔露出部彼此的縫隙變窄,但確保了露出卷繞端部的箔露出部彼此的縫隙。換句話說,與比較電池相比,本實施方式的電池I更容易將因初步充電而在活性物質層間產生的氣體通過露出卷繞部(露出卷繞端部)向電極體的外部釋放。
[0119]在本實施方式的電池I的制造方法中,具有將正極集電部件50接合于正極露出卷繞部11中的、與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已經斷開的電極體10的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的接合工序。因此,通過將正極集電部件50接合于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C,即便該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變形,與之斷開的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也不易承受應力。因此,能夠抑制形成第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X以及第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Y的正極箔露出部20G彼此的縫隙變窄地制造電池I。
[0120]另外,對于負極側也是與正極側相同的,具有將負極集電部件60接合于負極露出卷繞部16中的、與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已經斷開的電極體10的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的接合工序。因此,通過將負極集電部件60接合于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即便該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6C變形,與之斷開的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也不易承受應力。因此,能夠抑制形成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X以及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6Y的負極箔露出部30G彼此的縫隙變窄地制造電池I。
[0121](變形方式I)
[0122]接下來,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變形方式I進-行說明。本變形方式I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圓筒形的電極體的露出卷繞部形成狹縫后作為扁平卷繞電極體。因此,圍繞與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省略并簡化相同的部分的說明。此外,對于相同的部分產生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對相同內容標注相同編號來進行說明。
[0123]參照附圖對本變形方式I的電池I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將以公知的方法制成的正極板20以及負極板30同兩個帶狀的隔板40、40 —起繞卷繞軸AX卷繞為圓筒形狀。此時,與實施方式相同,正極板20的正極箔露出部20G與負極板30的負極箔露出部30G以在軸線方向DX位于彼此相反側的方式卷繞。這樣,形成圓筒卷繞型的狹縫形成前電極體IOJ (參照圖7(a))。
[0124]接下來,對在正極露出卷繞部11 (負極露出卷繞部16)形成狹縫SI (S2)的工序進行說明。此外,在本變形方式I中,與在扁平卷繞型的狹縫形成前電極體IOB形成狹縫S1、S2的實施方式不同之處在于:在圓筒卷繞型的狹縫形成前電極體IOJ形成狹縫S1、S2。
[0125]即,在該工序中,使用公知的縱切機(剪斷機)在圓筒卷繞型的狹縫形成前電極體IOJ的正極露出卷繞部11形成沿著軸線方向DX呈直線狀延伸的兩個狹縫S1、SI (參照圖7(b))。具體地說,使用縱切機在正極露出卷繞部11形成沿軸線方向DX呈直線狀延伸的兩個狹縫S1、SI,使得由所形成的兩個狹縫S1、SI包夾卷繞軸AX。
[0126]另外,對于負極側也是同樣的,在圓筒卷繞型的狹縫形成前電極體IOJ的負極露出卷繞部16形成沿軸線方向DX呈直線狀延伸的兩個狹縫S2、S2(參照圖7(b))。這樣,形成具有兩個狹縫S1、SI以及兩個狹縫S2、S2的圓筒卷繞型的電極體10K。
[0127]接下來,壓扁圓筒卷繞型的電極體IOK的圓筒面而使之變形為扁平卷繞型。由此,完成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的電極體10 (參照圖5(b))。[0128]此外,在變形工序后,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地制造電池1,因此省略說明。
[0129](變形方式2)
[0130]接下來,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變形方式2進行說明。本變形方式2的電池101與實施方式相同,具有將露出卷繞部分為兩個露出卷繞端部以及露出卷繞中央部的兩個狹縫。而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電池I的不同之處在于: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實施方式相比在長徑方向DL上變長,由露出卷繞部中的兩個弧形露出卷繞部以外的部位構成。
[0131]即,如圖8所示,本變形方式2的電極體110的正極露出卷繞部111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由第I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A、第2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B以及正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3構成。
[0132]但是,在本變形方式2中,笫I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lX由第I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A構成,笫2正極露出卷繞端部Illy由笫2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B構成,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lC由正極露出卷繞部111中的、兩個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A、12B以外的部位亦即正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3構成。
[0133]另外,如圖8所示,負極露出卷繞部116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由第I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A、第2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B以及負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8構成。
[0134]但是,在本變形方式2中,第I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16X由第I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A構成,第2負極露出卷繞端部116Y由第2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B構成,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6C由負極露出卷繞部116中的、兩個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A、17B以外的部位亦即負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8構成。
[0135]除了由與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起到的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在本變形方式2的電池101中,將正極露出卷繞部111中的、正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2A、12B以外的部位亦即正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3形成為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1C。換句話說,以在長徑方向DL最長的尺寸確保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1C。因此,能夠形成以最低電阻連接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lC與正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4的電池101。
[0136]另外,對于負極側也是同樣的。即,將負極露出卷繞部116中的、負極弧形露出卷繞部17A、17B以外的部位亦即負極平板狀露出卷繞部18形成為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6C。換句話說,以在長徑方向DL最長的尺寸確保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6C。因此,能夠形成以最低電阻連接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116C與負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9的電池101。
[0137]上文中,以實施方式、變形方式I以及變形方式2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等,只要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當然可以做出適當變更并加以應用。
[0138]例如,在實施方式等中,示出了利用兩個狹縫S1、SI將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IlC(IllC)與兩個正極露出卷繞端部llX、llY(lllX、llly)都斷開的方式(例如、參照圖2、8)。但是,也可以是具有利用一個狹縫SI使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211C(311C)與兩個正極露出卷繞端部211X、211Y(311X、311Y)的任何一方斷開的電極體210 (310)的電池201 (301)(參照圖9、10)。另外,對于負極側,也可以是具有利用一個狹縫S2將負極露出卷繞中央部216C(316C)與兩個負極露出卷繞端部216X、216Y(316X、316Y)的任何一方斷開的電極體210(310)的電池 201 (301)(參照圖 9、10)。
[0139]另外,在實施方式等中,作為使露出卷繞中央部11C(16C、111C、116C)與露出卷繞端部llX(llY、16X、16Y、lllX、llly、116X、116Y)斷開的方式,示出形成呈直線狀延伸的方式的狹縫S1、S2的例子(例如參照圖2、8)。但是,也可以憑借其他方式的狹縫、例如呈矩形波狀、正弦波等波狀延伸的狹縫使露出卷繞中央部與露出卷繞端部斷開。
[0140]另外,在實施方式等中,例示了沿軸線方向DX平行延伸的狹縫S1、S2。但是,例如如圖11、12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因下述方式的狹縫S3而斷開的電極體410(510)的電池
401(501),該狹縫S3隨著沿軸線方向DX上的、從正極露出卷繞部411 (511)側向正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4側(圖中,右方)前進,而從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411C(511C)緩緩接近正極露出卷繞端部411X、411Y(511X、511Y)。另外,對于負極側也同樣。
[0141]相反,例如如圖13、14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因下述方式的狹縫S5而斷開的電極體610 (710)的電池601 (701),該狹縫S5隨著沿軸線方向DX上的、從正極露出卷繞部611(711)側向正極活性物質層卷繞部14側(圖中,右方)前進,而緩緩遠離正極露出卷繞端部611X、611Y(711X、711Y),并接近正極露出卷繞中央部611C(711C)。另外,對于負極側也同樣。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 所述電池具備: 扁平卷繞電極體,該扁平卷繞電極體通過將電極板繞卷繞軸卷繞而成,且橫截面為扁平的長圓形狀,該電極板包括帶狀的活性物質層形成部和帶狀的箔露出部,所述活性物質層形成部是通過沿帶狀的金屬箔的、在其長邊方向上延伸的兩個端緣中的第I端緣在所述金屬箔形成活性物質層而成的,所述箔露出部沿所述金屬箔的所述兩個端緣中的第2端緣露出所述金屬箔,所述扁平卷繞電極體具有活性物質層卷繞部和露出卷繞部,該活性物質層卷繞部是由所述活性物質層形成部卷繞而成的,所述露出卷繞部相比所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位于沿著所述卷繞軸的軸線方向的一側,是由所述箔露出部卷繞而成的; 集電部件,該集電部件由金屬構成,與所述扁平卷繞電極體的所述露出卷繞部接合;以及 保持電解液,該保持電解液被保持于所述扁平卷繞電極體的所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 其中, 當將所述露出卷繞部中的、分別位于所述橫截面呈所述長圓形狀的長徑方向的兩端部且所述箔露出部呈弧形折返的部位設為弧形露出卷繞部、將包括所述弧形露出卷繞部的部位設為露出卷繞端部、將位于所述長徑方向的中央部分且被所述露出卷繞端部彼此夾持的部位設為露出卷繞中央部時, 所述露出卷繞中央部保持自身與在所述軸線方向上相鄰的所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的連接,并且與兩個所述露出卷繞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斷開, 所述集電部件與所述露出卷 繞中央部接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其中, 所述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兩個所述露出卷繞端部的任何一個都斷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池,其中, 所述露出卷繞中央部由所述露出卷繞部中的兩個所述弧形露出卷繞部以外的部位構成。
4.一種電池的制造方法, 所述電池具備: 扁平卷繞電極體,該扁平卷繞電極體通過將電極板繞卷繞軸卷繞而成,且橫截面為扁平的長圓形狀,該電極板包括帶狀的活性物質層形成部和帶狀的箔露出部,所述活性物質層形成部是通過沿帶狀的金屬箔的、在其長邊方向上延伸的兩個端緣中的第I端緣在所述金屬箔形成活性物質層而成的,所述箔露出部沿所述金屬箔的所述兩個端緣中的第2端緣露出所述金屬箔,所述扁平卷繞電極體具有活性物質層卷繞部和露出卷繞部,該活性物質層卷繞部是由所述活性物質層形成部卷繞而成的,所述露出卷繞部相比所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位于沿著所述卷繞軸的軸線方向的一側,是由所述箔露出部卷繞而成的; 集電部件,該集電部件由金屬構成,與所述扁平卷繞電極體的所述露出卷繞部接合;以及保持電解液,該保持電解液被保持于所述扁平卷繞電極體的所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當將所述露出卷繞部中的、分別位于所述橫截面呈所述長圓形狀的長徑方向的兩端部且所述箔露出部呈弧形折返的部位設為弧形露出卷繞部、將包括所述弧形露出卷繞部的部位設為露出卷繞端部、將位于所述長徑方向的中央部分且被所述露出卷繞端部彼此夾持的部位設為露出卷繞中央部時, 所述露出卷繞中央部保持自身與在所述軸線方向上相鄰的所述活性物質層卷繞部的連接,并且與兩個所述露出卷繞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斷開, 所述集電部件與所述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 其中, 所述電池的制造方法具有接合工序, 在該接合工序中,對于所述露出卷繞部的所述露出卷繞中央部與兩個所述露出卷繞端部中的至少一方之間被斷開的所述扁平卷繞電極體, 將所述集電部件與所述露出卷繞中央部接合O
【文檔編號】H01M10/0587GK103718365SQ201180072658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9日
【發明者】小林極, 佐野秀樹, 若松直樹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