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繞組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卷繞有長條的導體的繞組元件,尤其涉及具備穿過磁通的鐵芯部的繞組元件。
背景技術:
作為卷繞有長條的導體的繞組元件,已知有用于向電路導入電抗的電抗器(線圈)、或者利用電磁感應來在多個繞組(線圈)之間進行能量的傳遞的變換器(變成器、變壓器)等。該電抗器例如用于功率因數改善電路中的高諧波電流的防止、電流型逆變器或斷續控制中的電流脈動的平滑化及轉換器中的直流電壓的升壓等各種各樣的電氣電路或電子電路等中。另外,變換器為了進行電壓變換、阻抗整合或電流檢測等,而用于各種各樣的電氣電路或電子電路等中。在這樣的電抗器或變換器中,電抗器具備穿過磁通的鐵芯部,以使線圈所產生的磁通環流,另外,變換器具備穿過磁通的鐵芯部(鐵心、磁軛),以消除向外部的磁通泄漏,而形成進行從一方的線圈(I次線圈)向另一方的線圈(2次線圈)的高效的磁結合的磁回路。在這樣的繞組元件中,為了調整其電感,有時在鐵芯部形成有間隙。該間隙通過夾持空氣間隙或非磁性材料的間隙件而成。就這樣的繞組元件來說,當對線圈進行勵磁時,在鐵芯部作用有電磁力,因此會產生振動。尤其會在所述間隙中產生振動。因此,作為實施了該振動對策的電抗器,已知有例如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電抗器。圖19是表示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電抗器的結構的圖。圖19(A)是外觀結構圖,圖19(B)是縱剖視圖,并且,圖19 (C)是分解立體圖。在圖19中,該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電抗器1000具備鐵芯部1010、線圈1020而構成,鐵芯部1010具備圓柱狀的內側鐵芯1011、中空圓筒狀的外側鐵芯1012和上下一對的圓板狀的連結鐵芯1013(1013U、1013L)而構成,線圈1020具備繞組1021而構成。繞組1021卷繞在內側鐵芯1011上,卷繞有繞組1021的內側鐵芯1011嵌入外側鐵芯1012的內側。并且,在內側鐵芯1011及外側鐵芯101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別接合上下一對的連結鐵芯1013UU013L。繞組1021的兩端部從形成在外側鐵芯1012上的切口 1121引出。并且,鐵芯部1010實質上由相對磁導率5 50的材料構成。這樣的結構的電抗器為具備消除了間隙的無間隙鐵芯部1010的所謂壺型(Ρ0Τ型)的電抗器,通過使鐵芯部1010無間隙,由此能夠解決振動問題,并且通過將鐵芯部1010由相對磁導率5 50的材料構成,由此能夠獲得所期望的電感。然而,在所述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電抗器中,雖然通過使鐵芯部無間隙而解決了振動問題,但在線圈1020形成為除內側鐵芯1011以外的空芯線圈(為了調整其電感,所述空芯線圈的向軸芯部內延伸的凸部也可以位于連結鐵芯1013UU013L的內表面上)的情況下,若向所述空芯線圈供給交流電力,則由線圈產生的電磁力因其頻率而發生變動,導致連結鐵芯1013U、1013L發生振動。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12935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鑒于上述情況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備空芯線圈和在該空芯線圈的外側配置的鐵芯部的繞組元件,該繞組元件能夠減少振動,從而降低噪聲。本發明涉及的繞組元件具備鐵芯部,該鐵芯部配置在線圈的外側且由多個構件構成,所述多個構件中的抵接面相對于所述線圈的軸向斜交或正交。因此,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通過使所述多個構件中的抵接面彼此觸抵來使所述多個構件牢固地抵接,從而能夠抑制鐵芯部的振動,并降低噪聲。本發明的上述結構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及優點通過以下的詳細記載和附圖得以明確。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剖視圖。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的抵接面的其它結構的剖視圖。圖3是用于說明在具備空芯線圈和在該空芯線圈的外側配置的空芯鐵芯部的繞組元件上被激勵出的共振模式的圖。圖4是表示鐵芯部中的多個構件之間的抵接面相對于線圈的軸向平行的比較例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縱剖視圖。圖5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縱剖視圖。圖6是表示第二及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的鐵芯部中的第一鐵芯構件(第二鐵芯構件)的結構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縱剖視圖。圖8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縱剖視圖。圖9是用于說明在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的圖(其一)。圖10是用于說明在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的圖(其二)。圖11是用于說明在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連結構件的情況的圖。圖12是表示第六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圖。圖13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相對于驅動頻率的變化而振動加速度發生變化的圖。圖14是用于說明鐵芯部的輪廓形狀的不同所引起的固有振動頻率的不同的圖。圖15是用于說明連結構件的有無及不同所引起的固有振動頻率的不同的圖。圖16是用于說明間隙填補件的有無所引起的固有振動頻率的不同的圖。圖17是表示緊固構件的有無所引起的相對于溫度的變化而振動加速度發生變化的圖。圖18是表示圖8 (B)所示的結構的繞組元件的振動分布的圖。
圖19是表示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電抗器的結構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涉及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各圖中標注了同一符號的結構表示相同的結構,適當省略其說明。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在統稱時,用省略了后綴的參照符號來表示,在指代獨立的結構時,用附帶后綴的參照符號來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繞組元件為具備I個或多個線圈、穿過由所述線圈產生的磁通的鐵芯部的繞組元件,所述線圈為卷繞有長條的導體構件的空芯線圈,所述鐵芯部配置在所述線圈的外側且由多個構件構成,所述多個構件中的抵接面相對于所述線圈的軸向斜交或正交。這樣的繞組元件在具備一個線圈而構成的情況下,例如作為電抗器而發揮功能,在具備多個線圈而構成的情況下,例如作為變換器而發揮功能。這里,例示了作為電抗器而發揮功能的繞組元件,但作為變換器而發揮功能的繞組元件也可以同樣地構成。(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剖視圖。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的抵接面的其它結構的剖視圖。在圖1中,第一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具備一個線圈1、穿過對線圈I通電時線圈I所產生的磁通的鐵芯部2a而構成,例如作為電抗器而發揮功能。線圈I通過將絕緣覆蓋著的長條的導體構件卷繞規定的匝數而成,在通電時產生磁場。線圈I例如可以通過卷繞截面圓形(〇形)或截面矩形(□形)等的絕緣覆蓋著的長條的導體構件來構成,但在本實施方式中,線圈I通過將絕緣覆蓋著的帶狀的導體構件以該導體構件的寬度方向沿 著線圈I的軸AX方向的方式卷繞來構成。帶狀是指,導體構件的寬度(軸向的長度)W比厚度(徑向的長度)t大的情況,即,在寬度W與厚度t之間成立W >t(ff/t > I)的關系。這樣,本實施方式的線圈I為所謂的扁平繞組結構。鐵芯部2a為穿過對線圈I通電時由線圈I產生的磁場所引起的磁通的構件。鐵芯部2a配置在線圈I的外側。更具體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鐵芯部2a為內置線圈I的所謂壺型(Ρ0Τ型)。需要說明的是,可以在鐵芯部2a上形成為了與線圈I電連接而將線圈I的端子引出的貫通孔、或者用于將后述的間隙填補件注入到鐵芯部2a內的貫通孔等開口部,圖1所示的鐵芯部2a為實質上內置線圈I的構件。并且,鐵芯部2a由多個構件構成。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鐵芯部2a由兩個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構成。從提高生產率的觀點出發,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形成為相同形狀。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具備覆蓋線圈I的一端部的圓板形狀的圓板部分211a、221a、從所述圓板部分211a、221a的一方主面的周緣部分大致垂直地延伸的圓筒部分212a、222a而構成。換言之,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具備以覆蓋線圈I中的軸向大約一半的側面的方式包圍線圈I的外周的圓筒部分212a、222a、與所述圓筒部分212a、222a的端面連結的圓板形狀的圓板部分211a、221a而構成。通過將所述線圈I內置在圓筒形狀的內部空間中,且使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的各圓筒部分212a、222a中的各端面相互抵接,由此形成鐵芯部2a。這樣的鐵芯部2a的包含軸在內的縱剖面如圖1所示那樣形成為口字形狀。通過使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的各圓筒部分212a、222a中的各端面相互抵接而形成的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中的抵接面2sf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所述抵接面2sfa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正交。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正交的情況下,所述抵接面2sf不僅可以如圖1所示那樣為與所述抵接面2sfa正交的縱剖面中的所述抵接面2sfa的形狀在從一端至另一端之間呈形狀(一根線形狀)的抵接面2sfa,還可以如圖2所示那樣為與所述抵接面2sfb正交的縱剖面中的所述抵接面2sfb的形狀在從一端至另一端之間呈臺階形狀的抵接面2sfb,另外,在上述斜交的情況下,與所述抵接面2sf的斜行方向正交的縱剖面中的所述抵接面2sf的形狀在從一端至另一端之間不僅可以為“/”形狀(傾斜的一根線形狀),也可以為“V”形狀或“W”形狀等折回形狀(帶有互不相同的多個斜行方向且所述多個斜行方向中的兩個斜行方向交叉的形狀),還可以為形狀和“/”形狀的組合。并且,在向線圈I供給直流電力或交流電力、例如沒有極性的交變且帶有偏壓的交流電力(在具有交流電壓的電壓振幅以上的電壓值的直流電壓上疊加所述交流電壓而得到的電力:脈動電流電力)時,由線圈I產生磁場,通過該磁場而在線圈I的軸芯部產生沿著軸AX方向的吸引磁力。該吸引磁力雖然作用在抵接面2sf上,但由于鐵芯構件抵接,因此能夠抑制因吸引磁力引起的振動。這樣的鐵芯部2a(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由具有規定的磁特性的材料構成。例如,鐵芯部2a由在磁方面具有各向同性,且具有與繞組元件Da所要求的電感對應的相對磁導率的材料構成。鐵芯部2a例如可以通過使用了公知的常規手段的沖壓成形來制造,但從所期望的磁特性的實現容易性及所期望的形狀的成形容易性的觀點出發,優選例如通過對軟磁性體粉末和非磁性體粉末的混合物進行成形而得到。能夠比較容易地調整軟磁性體粉末與非磁性體粉末的混合比率,通過適當地調整所述混合比率,由此能夠容易地將鐵芯部2a的磁特性實現為所期望的磁特性。另外,由于為軟磁性體粉末和非磁性體粉末的混合物,因此能夠成形為各種各樣的形狀,能夠容易地將鐵芯部2a的形狀成形為所期望的形狀。該軟磁性粉末為強磁性的金屬粉末,更具體而言,可以例舉出純鐵粉、鐵基合金粉末(Fe-Al合金、Fe-Si合金、山達斯特合金、坡莫合金等)及無定形粉末、進而在表面上形成有磷酸系化成皮膜等電絕緣皮膜的鐵粉等。上述軟磁性粉末例如通過利用霧化法等進行微粒子化的方法、或者將氧化鐵等微粉碎后將其還原的方法等來制造。另外,由于通常在導磁率相同的情況下飽和磁通密度大,因此軟磁性粉末尤其優選例如上述純鐵粉、鐵基合金粉末及無定形粉末等金屬系材料。這樣的鐵芯部2a為例如通過使用公知的常規手段,將作為軟磁性體粉末的鐵粉和作為非磁性體粉末的樹脂混合,進行成形、例如壓粉成形而得到的規定的密度的構件,例舉該構件的一例的話,則例如鐵粉的密度為7000kg/m3且楊氏模量為85GPa。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a中,鐵芯部2a由多個構件、在上述的例子中為兩個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構成,對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而言,由線圈I產生的吸引磁力作用在抵接面2sf上。并且,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中的抵接面2sf相對于線圈I的軸向斜交或正交。這里,由線圈I產生的磁力主要沿著線圈I的軸向產生。因而,相對于這樣的沿著線圈I的軸向產生的磁力而言,由于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中的抵接面2sf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因此通過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中的抵接面彼此觸抵,由此能夠抑制鐵芯部2a的振動,從而降低噪聲。因此,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中的抵接面2sf可以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但如上述那樣正交的情況下效果好,因此優選。圖3是用于說明在具備空芯線圈和在該空芯線圈的外側配置的空芯鐵芯部的繞組元件上被激勵出的共振模式的圖。圖3(A)表示I次共振模式中的鐵芯部的共振狀態的樣子,圖3(B)表示2次共振模式中的鐵芯部的共振狀態的樣子。圖4是表示鐵芯部中的多個構件之間的抵接面相對于線圈的軸向平行的比較例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縱剖視圖。更具體進行說明,在具備空芯線圈和配置在該空芯線圈的外側的空芯鐵芯部的繞組元件中,通過研究可知,如圖3所示,作為共振模式,僅發現了與線圈的兩端對置的鐵芯部的各部分中的振動變位呈面對稱的模式。因此,如圖4所示,在鐵芯部中的多個構件之間的抵接面相對于線圈的軸向平行的比較例的繞組元件中,當線圈所產生的軸向的吸引磁力作用于鐵芯部時,在相對于所述線圈的軸向平行的抵接面上無法抵抗所述軸向的吸引磁力。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中,如上所述,鐵芯部2a中的多個構件之間的抵接面相對于線圈I的軸向斜交或正交,因此能夠抵抗所述軸向的吸引磁力,抑制鐵芯部2a的振動,從而降低噪聲。接著,對其它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二實施方式)圖5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縱剖視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c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相比,為了調整其電感,而具備向空芯線圈I的軸芯部內延伸的凸部。因此,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c的線圈I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的線圈I相同,而省略其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c可以作為第一實施方式的其它方式涉及的繞組元件Db的變形形態而構成,但這里,對作為第一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的變形形態而構成的情況在下面進行說明。該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c中的鐵芯部3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中的鐵芯部2a同樣,為穿過在對線圈I通電時由線圈I產生的磁場所引起的磁通的構件,為配置在線圈I的外側的所謂壺型(Ρ0Τ型),進而,多個構件在圖5所示的例子中由兩個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構成。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同樣,形成為相同形狀,且具備覆蓋線圈I的一端部的圓板形狀的圓板部分311、321、從所述圓板部分311、321的一方主面中的周緣部分大致垂直地延伸的圓筒部分312、322而構成。使所述線圈I內置在圓筒形狀的內部空間中,且通過使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的各圓筒部分312、322中的各端面相互抵接而形成的、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中的抵接面3sf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這里,由線圈I產生的磁力主要沿著線圈I的軸向產生,該吸引磁力作用在抵接面3sf上。因而,相對于這樣的沿著線圈I的軸向而產生的磁力而言,由于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中的抵接面2sf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因此通過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中的抵接面彼此觸抵,由此能夠抑制鐵芯部3的振動,從而降低噪聲。并且,在第二實施方式的鐵芯部3中,在線圈I的軸芯部中沿著軸AX方向對置的所述圓板部分311、321的各內表面上分別形成有向線圈I的軸芯內部延伸的凸部313、323。上述凸部313、323在圖5所示的例子中形成為側面具有相對于軸AX方向斜行的錐面的圓錐臺形狀。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c中,能夠通過所述凸部313、323來調整線圈I的軸芯內部的鐵芯部3的上部與下部的間隙長,能夠調整繞組元件Dc的電感。接著,對其它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三實施方式)圖6是表示第二及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的鐵芯部中的第一鐵芯構件(第二鐵芯構件)的結構的立體圖。圖6(A)表示第三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鐵芯構件(第二鐵芯構件),圖6(B)表示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第一鐵芯構件(第二鐵芯構件)。在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Dc中,鐵芯部2、3的輪廓形狀形成為與圓筒形狀的內部空間相匹配的相似形的圓筒形狀,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d中,其線圈I的輪廓形狀為圓筒形狀,其鐵芯部4具有用于內置該線圈I的圓筒形狀的空間,并且鐵芯部4的輪廓形狀為多棱柱形狀。因此,線圈I與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Dc的線圈I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d可以作為第一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的變形形態而構成,但這里,對作為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c的變形形態而構成的情況在下面進行說明。該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d中的鐵芯部4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c中的鐵芯部3同樣,為穿過對線圈I通電時由線圈I產生的磁場所引起的磁通的構件,為配置在線圈I的外側的所謂壺型(Ρ0Τ型),進而,多個構件在圖6(A)所示的例子中由兩個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42構成。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42形成為相同形狀,具備覆蓋線圈I的一端部的輪廓(外形)四邊形狀的板部分411、421、從所述板部分411、421的一方主面中的周緣部分大致垂直地延伸的、截面為外形呈四邊形狀且內形呈圓形狀的筒狀部分412、422而構成。使所述線圈I內置在由筒狀部分412、422形成的圓筒形狀的內部空間中,且使通過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42的各筒狀部分412、422中的各端面相互抵接而形成的、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42中的省略圖示的抵接面4sf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這里,由線圈I產生的磁力主要沿著線圈I的軸向產生,該吸引磁力作用在抵接面4sf上。因而,相對于這樣的沿著線圈I的軸向產生的磁力而言,由于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42中的抵接面4sf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因此通過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42中的抵接面彼此觸抵,由此能夠抑制鐵芯部4的振動,從而降低噪聲。并且,第三實施方式的鐵芯部4與第二實施方式的鐵芯部3同樣,為了調整其電感,而具備在線圈I的軸芯部中沿著軸AX方向對置的所述圓板部分411、421的各內表面上分別形成的向線圈I的軸芯內部延伸的凸部413、423。上述凸部413、423在圖6(么)所示的例子中形成為側面具有相對于軸AX方向斜行的錐面的圓錐臺形狀。并且,在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d的鐵芯部4中,通過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42相互抵接而形成的、用于內置線圈I的空間為圓筒形狀,其輪廓形狀(外形形狀)例如為三棱柱形狀、四棱柱形狀、五棱柱形狀及六棱柱形狀等多棱柱形狀,在圖6(A)所示的例子中為四棱柱形狀。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d中,鐵芯部4與像圖6(B)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通過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相互抵接而形成的鐵芯部3那樣鐵芯部的輪廓形狀為圓柱形狀的情況相比,在與線圈I的外周面對的鐵芯部4側壁部分中的角部分具有厚壁的部分。因此,就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d來說,鐵芯部4的剛性得以進一步提高,鐵芯部的輪廓形狀與形成為圓柱形狀的情況相比能夠將固有振動頻率移向高頻側。即,能夠抑制鐵芯部4的振動。需要說明的是,即使鐵芯部的輪廓形狀不同,只要鐵芯部的側壁部分中的最薄的部分的壁厚相同,繞組元件D的電磁特性就會大致相等。另外,在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d中,可以在鐵芯部4中的所述角部分進一步設置用于使固定該繞組元件Dd的固定構件與安裝繞組元件Dd的被安裝構件(未圖示)卡合的卡合部。在圖6(A)所示的例子中,用于供作為固定構件的螺栓插通的貫通孔414(424)分別設置在鐵芯部4的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42中的所述各角部分。接著,對其它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四實施方式)圖7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縱剖視圖。圖7(A)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的第一方式的結構,圖7(B)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的第二方式的結構。第四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e與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Dc、Dd相t匕,還具備至少配置在線圈I的軸芯內部且至少將與線圈I的軸芯的兩端部對置的鐵芯部的兩內表面部分連結的連結構件。因此,線圈I與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Dc的線圈I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第四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e可以作為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Dc的變形形態而構成,但這里,對作為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d的變形形態而構成的情況在下面進行說明。如圖7(A)及圖7(B)所示,第四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e中的鐵芯部3與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d中的鐵芯部3同樣。并且,第四實施方式的第一方式涉及的繞組元件Del如圖7(A)所示還具備連結構件33,該連結構件33配置在線圈I的軸芯內部的一部分,并且將與線圈I的軸芯的兩端部對置的鐵芯部3的兩內表面部分的一部分連結。更具體而言,連結構件33例如形成為比線圈I的內徑(內直徑)小徑(這里指直徑)的實心圓柱形狀,連結構件33的兩端面分別與從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中的圓板部分311、321向線圈I的軸芯部內延伸的凸部313、323的各面抵接。這樣的連結構件33例如為環氧系樹脂等樹脂、氧化鋁等陶瓷、及不銹鋼等金屬等的成型體。所述樹脂優選剛性比較高的樹脂。這樣的連結構件33可以如后所述那樣形成為環形狀(圈形狀、圓環形狀)。或者,第四實施方式的第二方式涉及的繞組元件De2如圖7(B)所示那樣還具備連結構件34,該連結構件34填充在通過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相互抵接而形成的鐵芯部3的內部空間中除線圈I以外的空間中。該連結構件34是例如通過將環氧系樹脂等樹脂從形成在鐵芯部3上的貫通孔(未圖示)注入到鐵芯部3的所述空間后固化而形成的。或者,該連結構件34也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形成:在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相互抵接之前,預先使樹脂流入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中的在所述抵接后構成所述空間的部分并固化,之后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31、32相互抵接。所述樹脂優選剛性比較高的樹脂。通過這樣形成連結構件34,由此連結構件34成為配置在線圈I的軸芯內部的全部,并且將與線圈I的軸芯的兩端部對置的鐵芯部3的兩內表面部分的全部連結的構件。由于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el、De2還具備連結構件33、34,因此能夠抑制與線圈I的軸芯的兩端部對置的鐵芯部3的兩部分的振動,另外,使得鐵芯部3的剛性進一步提高,與不具備所述連結構件33、34的情況相比,能夠使其固有振動頻率移向高頻側。即,能夠抑制鐵芯部4的振動。具備空芯線圈和在該空芯線圈的外側配置的空芯鐵芯部的繞組元件具備使用圖3所說明那樣的共振模式,因此為了使廣泛的次數(大量的次數)的固有振動頻率移向高頻側,優選連結構件33在鐵芯部3的直徑的大約1/2的位置處抵接,優選連結構件33具有鐵芯部3的直徑的1/2以上的直徑。需要說明的是,這樣的連結構件33也可以兼作制作線圈I的情況下的線圈I的卷蕊。接著,對其它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五實施方式)圖8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縱剖視圖。圖8(A)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的第一方式的結構,圖8(B)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的第二方式的結構。圖9是用于說明在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的圖(其一)。圖9(A)是表示在圖8(A)所示的第一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下的第一變形方式,圖9 (B)是表示在圖8(B)所示的第二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的第二變形方式,圖9(C)是表示在圖8(B)所示的第二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的第三變形方式。圖10是用于說明在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的圖(其二)。圖10(A)表示在圖8(A)所示的第一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的第四變形方式,圖10(B)表示在圖8(B)所示的第二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的第五變形方式,圖10(C)表示在圖8(B)所示的第二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的情況下的第六變形方式。圖11是用于說明在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中,緊固構件兼用作連結構件的情況的圖。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與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Dc、Dd、De相比,還具備將構成所述抵接面2sfa、2sfb、3sf、4sf的多個構件、在上述中為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21a、22a ;21b、22b ;31、32 ;41、42相互緊固的緊固構件。因此,線圈I與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Dc的線圈I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f可以作為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Dc、Dd、De的變形形態而構成,但這里,對作為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d的變形形態而構成的情況在下面進行說明。該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fl、Df2中的鐵芯部4a、4b與第三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c中的鐵芯部4同樣,為穿過對線圈I通電時由線圈I產生的磁場所引起的磁通的構件,為配置在線圈I的外側的所謂壺型(Ρ0Τ型),進而,多個構件在圖8(A)及圖8(B)所示的例子中由兩個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構成。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與第三實施方式的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42同樣,形成為相同形狀,且具備覆蓋線圈I的一端部的輪廓(外形)四邊形狀的板部分411a、421a ;411b、421b、從所述板部分411a、421a ;411b、421b的一方主面中的周緣部分大致垂直地延伸的、截面為外形呈四邊形狀且內形呈圓形狀的筒狀部分412a、422a ;412b、422b而構成。將所述線圈I內置在由筒狀部分412a、422a ;412b、422b形成的圓筒形狀的內部空間中,并使通過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的各筒狀部分412a、422a ;412b、422b中的各端面相互抵接而形成的、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中的抵接面4sfl、4sf2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這里,由線圈I產生的磁力主要沿著線圈I的軸向產生,該吸引磁力作用在抵接面4sfl、4sf2上。因而,相對于這樣的沿著線圈I的軸向產生的磁力而言,由于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中的抵接面4sfl、4sf2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因此通過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中的抵接面彼此觸抵,由此能夠抑制鐵芯部4a、4b的振動,從而降低噪聲。并且,第五實施方式的鐵芯部4a、4b與第三實施方式的鐵芯部4同樣,為了調整其電感,而具備在線圈I的軸芯部中沿著軸AX方向對置的所述圓板部分411a、421a ;411b、421b的各內表面上分別形成的向線圈I的軸芯內部延伸的凸部413a、423a;413b、423b。上述凸部413a、423a ;413b、423b在圖8 (A)及圖8(B)所示的例子中形成為側面具有相對于軸AX方向斜行的錐面的圓錐臺形狀。進而,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fl、Df2與第四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e同樣,還具備連結構件43a、43b,所述連結構件43a、43b至少配置在線圈I的軸芯內部,并且至少將與線圈I的軸芯的兩端部對置的鐵芯部4a、4b的兩內表面部分連結。并且,在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fl、Df2中的鐵芯部4a、4b的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上設有沿著軸AX方向形成的用于供緊固構件71a、71b插通的貫通孔 415a,425a ;415b、425b。上述貫通孔 415a,425a ;415b、425b 形成在鐵芯部 4a,4b 的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的中心位置(軸芯位置)。進而,在第二方式的繞組元件Df2中,不僅在鐵芯部4b的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b、42b的中心位置設有貫通孔415b,425b,還在鐵芯部4b的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b、42b的周緣部分也設有沿著軸AX方向形成的用于供緊固構件72(72-1 72-4,其中72_2及72_4未圖示))插通的貫通孔414b (414b-l 414b_4、424b_l 424b_4,其中 414b_2 及 414b_4 和 424b_2 及 424b_4 未圖示)。緊固構件71a、71b、72(72-l 72_4)例如為螺栓及螺母等。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fl、Df2中,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相互抵接,使所述緊固構件71a、71b的螺栓插通于所述貫通孔415a、425a ;415b、425b,并且,利用所述螺栓及螺母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相互緊固。進而,在第二方式的繞組元件Df2中,使所述緊固構件72-1 72-4的螺栓分別插通于所述貫通孔414b-l 424b_4,利用所述各螺栓及各螺母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b、42b相互緊固。需要說明的是,在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fl、Df2中,連結構件43a、43b如圖8(A)及圖8(B)所示那樣形成為環形狀,以供緊固構件71a、71b插通。另外,所述緊固構件71除了上述的螺栓及螺母以外,例如可以為鉚釘或夾鉗等。后述的固定構件也同樣。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f l、Df2通過還具備緊固構件71a ;71b、72,由此能夠提高抵接面4sfl、4sf2的密接性,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振動。并且,在上述的第五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Dfl、Df2中,所述緊固構件71a ;71b、72(72-1 72-4)可以如圖9 (A)、圖9 (B)及圖9 (C)所示那樣兼用作將該繞組元件DfUDf2、Df2固定在供該繞組元件Dfl、Df2、Df2安裝的被安裝構件100(100a、100b)、200(200a、200b)、300 (300a、300b)上的固定構件。在被安裝構件100、200、300上形成有用于使緊固構件(固定構件)71a;71b、72(72-l 72-4)固接的凹部101、201、301。更具體而言,為了與緊固構件(固定構件)71a ;71b、72(72-l 72_4)中的螺栓的一端部上形成的陽螺紋螺接,而在凹部101、201、301的內周側面上形成有陰螺紋。被安裝構件100、200、300例如為基板、殼體及冷卻構件等。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fl、Df2、Df2中,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 ;41b,42b ;41b、42b相互抵接,使所述緊固構件71a ;71b、72 ;71b、72的螺栓插通于所述貫通孔 415a,425a ;414b、424b ;414b、424b,進而經由墊圈 102a,202a(202a-1 202a_4)、302a(302a-1 302a_5)而與被安裝構件100、200、300的用于安裝的凹部101、201、301螺接,從而將繞組元件Dfl、Df2, Df2固定安裝到被安裝構件100、200、300上。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變形方式中,可以取代所述墊圈102a、202a、302a,而將與所述墊圈102a、202a、302a的厚度對應的高度的臺階部(凸部、高低差部)102b、202b (202b_l 202b-4) ,302b (302b-l 302b_5)形成在被安裝構件100、200、300上。換言之,在被安裝構件100、200、300的面上,除了與墊圈102a、202a、302a對應的臺階部102b、202b (202b_l 202b-4)、302b(302b-l 302b_5)以外的其它部分可以稍微凹陷。圖9 (A) 圖9(C)示出形成有臺階部 102b、202b(202b-l 202b_4)、302b (302b_l 302b_5)的情況。另外,在上述圖9(A) 圖9(C)所示的結構中,在被安裝構件100b、200b、300b上設有臺階部102b、202b、302b,但也可以在鐵芯部上設置與所述臺階部102b、202b、302b相當的凸部。例如可以像圖10(A)、圖10⑶及圖10(C)所示的繞組元件Dfl’、Df2’、Df2”那樣,取代所述墊圈102a,202a,302a,而在鐵芯部4a,、4b’、4b”的第二鐵芯構件42a,、42b’、42b”的面上形成設置與所述墊圈102a、202a、302a的厚度對應的高度的凸部44a、44b(44b-l 44b_5)、44b (44b-l 44b-4)(換言之,在鐵芯部4a’、4b’、4b”的第二鐵芯構件42a,、42b’、42b”的面上,除了 與墊圈 102a、202a、302a 對應的部分 44a、44b (44b_l 44b_5)、44b (44b_l 44b-4)以外的其它部分可以稍微凹陷)。上述所述凸部44a、44b (44b_l 44b_5)、44b(44b-l 44b-4)在俯視下的形狀可以為例如圓形或多角形等任意形狀。在圖10(A)所示的第四變形方式中,在中心位置一處固定,在圖10(B)所示的第五變形方式中,在中心位置一處和周緣部分四處固定,在圖10(C)所示的第六變形方式中,在周緣部分四處固定。需要說明的是,與軸向垂直的截面為圓形的圓形鐵芯的繞組元件也優選如圖8(A)、圖9(A)及圖10(A)所示那樣在中心位置處固定。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fl、Df2, Df2, Dfl’、Df2’、Df2”中,所述緊固構件71a、71b,72兼用作固定構件,因此無需另行準備固定構件,能夠降低成本。另外,通過設置這樣的臺階部 102b、202b (202b_l 202b_4) ,302b (302b_l 302b_5)或所述凸部 44a、44b (44b-l 44b_5)、44b(44b_l 44b_4),由此不需要墊圈 102a、202a、302a,能夠改善鐵芯部4a、4b、4a’、4b’、4b”與被安裝構件100、200、300之間的熱傳導性,能夠減少組裝工時。另外,即使設置上述臺階部102b、202b(202b-l 202b_4)、302b(302b_l 302b_5)或所述凸部44a、44b(44b-l 44b_5)、44b(44b_l 44b_4),鐵芯部4中的形狀變化也微小,因此繞組元件Df的固有振動頻率幾乎沒有變化,也不會顯著地降低。并且,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fl、Df2、Df2、DfI’、Df2’、Df2”中,經由所述墊圈102a、202a、302a (或通過所述臺階部102b、202b、302b、或者通過所述凸部44a、44b)安裝到被安裝構件100、200、300上的繞組元件Dfl、Df2、Df2、Df I’、Df2’、Df2”的安裝位置優選為鐵芯部4a、4b、4a’、4b’、4b”中的振動變位比較小的位置。由此,能夠抑制向被安裝構件100、200、300傳播的繞組元件0€1、0€2、0€2、0€1’、0€2’、0€2”的振動。進而,由于繞組元件Dfl、Df2、Df2、Dfl’、Df2’、Df2” 從被安裝構件 100、200、300 抬起所述墊圈 102a,202a,302a的厚度(包括臺階部102b、202b、302b及凸部44a、44b的情況在內),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鐵芯部4a、4b、4a’、4b’、4b”的振動向被安裝構件100、200、300傳播的情況,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向被安裝構件100、200、300傳播的繞組元件Dfl、Df2、Df2, Dfl’、Df2\ Df2”的振動。從該觀點出發,可以如圖9(B)所示,在供第二方式的繞組元件Df2安裝的被安裝構件200上,在與緊固構件71b對置的被安裝構件200的位置處形成貫通孔203,或者可以如圖9 (C)所示,在供第二方式的繞組元件Df2安裝的被安裝構件300上,在與緊固構件71b對置的被安裝構件200的位置處形成凸部202b-5。需要說明的是,在向空芯線圈I的軸芯部內延伸的凸部的直徑d (參照圖9 (C))與鐵芯部4b的直徑相比相對大的情況下,鐵芯部4b的中心位置處的振動有時會變小,這種情況下,在中心位置和周邊位置處進行固定的圖9(C)所示的方式有利。另外,在上述中,緊固構件71a、71b、72兼用作固定構件,但緊固構件71a、71b也可以兼用作上述的至少配置在線圈I的軸芯內部且至少將與線圈I的軸芯的兩端部對置的鐵芯部的兩內表面部分連結的連結構件。更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這樣的兼用作連結構件的緊固構件71C在圓柱形狀的桿的兩端形成有用于安裝螺母的陽螺紋,并且在所述桿的中央附近形成有作為連結構件而發揮功能的圓柱部分。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f3中,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從兼用作連結構件的緊固構件71c的兩側經由所述貫通孔415a、425a而相互抵接,進而,在緊固構件71c的所述兩端螺接緊固螺母,從而將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41a、42a緊固。接著,對其它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六實施方式)圖12是表示第六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的結構的圖。圖12(A)表示縱剖面,圖12(B)為俯視圖(仰視圖)。第一至第五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Da、Db、Dc、Dd、De、Df形成為實質上內置線圈I的所謂壺型(Ρ0Τ型),但第六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g中,線圈I的一部分向鐵芯部5外露出。因此,線圈I與第一至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Db、Dc、Dd、De、Df的線圈I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該第六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g中的鐵芯部5為穿過對線圈I通電時由線圈I產生的磁場所引起的磁通的構件,配置在線圈I的外側,進而,多個構件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由兩個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51、52構成。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51、52形成為相同形狀,具備覆蓋線圈I的一端部的一部分的矩形板形狀的矩形板部分511、521、從所述矩形板部分511、521的一方主面中的相互對置的一對側部部分大致垂直地分別延伸的各側壁部分512-1、512-2 ;522-1、522-2而構成。所述矩形板部分511、521中,一邊的長度比線圈I的外徑(外直徑)大,而另一邊的長度比線圈I的外徑小。通過使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51、52的各側壁部分512-1、512-2 ;522_1、522_2中的各端面相互抵接而形成鐵芯部5,鐵芯部5的縱剖面如圖12所示那樣形成為口字形狀。線圈I以連結矩形板形狀部分511、512的對角線的各交點的軸與線圈I的軸相互一致的方式配置在該口字形狀的鐵芯部5內。并且,上述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51、52中的抵接面5sf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這里,由線圈I產生的磁力主要沿著線圈I的軸向產生,該吸引磁力作用在抵接面5sf上。因而,相對于這樣的沿著線圈I的軸向產生的磁力而言,由于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51、52中的抵接面5sf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因此通過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51、52中的抵接面彼此觸抵,由此能夠抑制鐵芯部5的振動,從而降低噪聲。這樣,第六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g形成為能夠從外部看到線圈I的結構,具備至少與線圈I的兩端部對置的鐵芯部部分(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為矩形板部分511、521)、在線圈I的外周面上將上述鐵芯部部分連結的鐵芯部部分(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為側壁部分512、522)而構成。需要說明的是,第六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g中的鐵芯部5的側壁部分512、522的內表面可以以沿著線圈I的外周的方式形成。通過這樣的結構,第六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g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a同樣,由于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51、52中的抵接面5sf相對于線圈I的軸AX方向斜交或正交,因此通過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51、52中的抵接面彼此觸抵,由此使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51、52牢固地抵接,從而能夠抑制鐵芯部5的振動,降低噪聲。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六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0&、013、0(3、0(1、06、01Dg中,可以在所述抵接面及所述鐵芯部與所述連結構件的連結面中的至少一方進而設置填補間隙的間隙填補件。上述的第一至第五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Da、Db、Dc、Dd、De、Df、Dg例如通過使多個鐵芯構件在所述抵接面上相互觸抵來抑制納米級的非常微小的振動變位,但若由于鐵芯構件的表面上的例如凹凸或加工公差等而使所述抵接面的密接性不良好,則難以良好地抑制所述振動變位。因此,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a、Db、Dc、Dd、De、Df、Dg通過在抵接面上還具備間隙填補件,由此能夠提高抵接面的密接性,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振動。間隙填補件為提高抵接面的密接性來抑制所述納米級的振動變位的構件,因此為箔狀的薄構件為好,優選為容易適應抵接面的凹凸的構件,例如可以使用樹脂的箔(薄板)、金屬的箔(薄板)或紙等。需要說明的是,樹脂雖不需要具有粘接性,但也可以具有粘接性。這樣,由于不需要粘接性,因此即使在使用后,也能夠將繞組元件Da、Db、Dc、Dd、De、Df、Dg分解來進行檢查。需要說明的是,在還具備這樣的間隙填補件的情況下,通過像上述的第五實施方式的繞組元件Dfl、Df2那樣還具備這樣的緊固構件71a ;7lb、72(72-1 72_4),由此利用所述緊固構件71a ;71b、72對所述間隙填補件施加壓力,從而能夠抑制高溫時的間隙填補件的剛性劣化,使相對于溫度變化的振動抑制效果變得穩定。另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六實施方式中的繞組元件Da、Db、Dc、Dd、De、Df、Dg中,對鐵芯部由兩個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形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鐵芯部也可以由任意個數的鐵芯構件形成。例如,鐵芯部由三個第一至第三鐵芯構件形成,第二鐵芯構件為覆蓋線圈I的外周面的圓筒形狀的構件,第一及第三鐵芯構件為形成為相同形狀且分別與所述第二鐵芯構件的圓筒形狀的兩端部連結的圓板形狀的構件。接著,對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圖13是表示第一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相對于驅動頻率的變化而振動加速度發生變化的圖。圖13的橫軸表示驅動頻率(kHz),縱軸表示振動加速度。〇表示第一實施例的結果, 表示比較例的結果。第一實施例的繞組元件為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的繞組元件,比較例的繞組元件為圖4所示的結構的繞組元件。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的測定中,振動加速度在以下的實施例的測定中同樣都是在各驅動頻率中所述吸引磁力相等的條件下被測定,如圖5所示,在繞組元件的端部位置處被測定。如圖13所示,比較例的繞組元件在大約IlkHz處振動加速度成為峰值,該大約IlkHz為固有振動頻率,但第一實施例的繞組元件在大約13Hz處振動加速度成為峰值,該大約13kHz為固有振動頻率。這樣,第一實施例的繞組元件與比較例的繞組元件相比,固有振動頻率移向高頻側,使得振動得以進一步抑制。因此,第一實施例的繞組元件與比較例的繞組元件相比,直至更高的驅動頻率之前都能夠不發生共振地使用。圖14是用于說明鐵芯部的輪廓形狀的不同所引起的固有振動頻率的不同的圖。圖14分別示出具備圖6(A)所示的結構的鐵芯部4的繞組元件(圖14的右欄)及具備圖6(B)所示的結構的鐵芯部3的繞組元件(圖14的左欄)中的I次共振模式(圖14的上段)及2次共振模式(圖14的下段)的固有振動頻率。圖14示出將鐵芯部4、3利用一體件模型化的情況下的模擬結果。如圖14所示,具備圖6 (B)所示的結構的鐵芯部3的繞組元件中的I次共振模式及2次共振模式的固有振動頻率分別為5480Hz及10740Hz,另一方面,具備圖6(A)所示的結構的鐵芯部4的繞組元件中的I次共振模式及2次共振模式的固有振動頻率分別為6320Hz及11700Hz,通過鐵芯部的外形形狀的變更,使得在鐵芯部進一步設有厚壁部分這樣的繞組元件的固有振動頻率提高。這樣,具備圖6(A)所示的結構的鐵芯部4的繞組元件與具備圖6(B)所示的結構的鐵芯部3的繞組元件相比,固有振動頻率移向高頻側,振動被進一步抑制,直至更高的驅動頻率之前都能夠不發生共振地使用。圖15是用于說明連結構件的有無及不同所引起的固有振動頻率的不同的圖。圖15的橫軸表示驅動頻率(kHz),縱軸表示振動加速度。圖15分別示出圖5所示的沒有連結構件的結構的繞組元件中的測定結果(測定位置中央位置:〇,測定位置端部位置:Λ)、圖7(B)所示的第二方式的具有連結構件的繞組元件中的測定結果(測定位置中央位置:.,測定位置端部位置:▲)、及圖7(A)所示的相當于第二方式但連結構件為環形狀的情況下的繞組元件中的測定結果(測定位置中央位置:□,測定位置端部位置:■)。圖7(B)所示的第二方式的具有連結構件的繞組元件中的所述連結構件使用室溫下的楊氏模量為IOGPa以上的例如二液固化型的環氧系樹脂,在形成鐵芯部后,使所述樹脂流入所述鐵芯部內,在將鐵芯部密閉后,在其內部使所述樹脂固化。另外,所述環形狀的連結構件要求楊氏模量比較高且溫度依賴性小,因此使用了陶瓷、例如含有90質量%以上的氧化鋁且楊氏模量為250GPa以上的陶瓷。如圖15所示,在 沒有連結構件的繞組元件中,位于大約6 7kHz之間的固有振動頻率至少比16kHz的相應數據高。這樣,通過具備連結構件,由此繞組元件與不具備連結構件的繞組元件相比,固有振動頻率移向高頻側,振動被進一步抑制,直至更高的驅動頻率之前都能夠不發生共振地使用。圖16是用于說明間隙填補件的有無所引起的固有振動頻率的不同的圖。圖16的橫軸表示驅動頻率(kHz),縱軸表示振動加速度。圖16分別示出在圖5所示的結構的繞組元件中,沒有間隙填補件的情況下的測定結果(測定位置端部位置:Λ)及具有間隙填補件的情況下的測定結果(測定位置端部位置:〇)。間隙填補件使用室溫下的楊氏模量為IOGPa以上的例如二液固化型的環氧系樹月旨(不為粘接劑)。如圖16所示,在沒有間隙填補件的繞組元件中,固有振動頻率大約為13kHz,但在具有隙填補件的繞組元件中,固有振動頻率大約為14.5kHz。這樣,通過具備間隙填補件,由此繞組元件與不具備間隙填補件的繞組元件相比,固有振動頻率移向高頻側,振動被進一步抑制,直至更高的驅動頻率之前都能夠不發生共振地使用。圖17是表示緊固構件的有無所引起的相對于溫度的變化而振動加速度發生變化的圖。圖17的橫軸表示鐵芯部表面的溫度CC ),縱軸表示振動加速度。圖17分別示出圖7(B)所示那樣將連結構件填充在內部空間中的情況下的繞組元件中的測定結果(測定位置中央位置:〇、測定位置端部位置:Λ)、及圖7(B)所示那樣將連結構件填充在內部空間中且如圖8(B)所示那樣通過作為緊固構件的螺栓及螺母將第一及第二鐵芯構件緊固的情況下的繞組元件中的測定結果(測定位置中央位置:.、測定位置端部位置:贏)。驅動頻率為10kHz,所述螺栓及螺母為M6,以8Nm的轉矩緊固。上述繞組元件的溫度上升是由于連續驅動所引起的自身發熱而導致的。如圖17所示,在沒有緊固構件的情況下,伴隨著鐵芯部表面的溫度上升而鐵芯部的振動也增大,但在具備緊固構件的情況下,即使鐵芯部表面的溫度上升,振動也大致固定,大致消除了振動的溫度依賴性。可以認為這是通過緊固構件的緊固而抑制了連結構件的軟化。圖18是表示圖8(B)所示的結構的繞組元件的振動分布的圖。該實施例的繞組元件構成為使用圖8(B)所說明的繞組元件Df2的結構。圖18示出該實施例的繞組元件Df2中的鐵芯部4b的上表面(鐵芯部41b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鐵芯部42b的下表面))的振動分布。測定位置為使某一個對角線每旋轉大約45度所得到的各線上的周緣位置(端部位置)、中心位置、及周緣位置與中心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這三種位置的各位置。另外,將中心位置的振動變位的大小設為I而將各測定位置的測定結果規格化。從圖18可知,鐵芯部4b中的振動變位比較小的位置為周緣位置,振動變位比較大的位置為中心位置。因而,對于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f2,通過如圖9(B)所示那樣在鐵芯部4b的周緣位置將繞組元件安裝到被安裝構件200上,由此能夠抑制向被安裝構件200傳播的繞組元件Df2的振動。本說明書公開了上述各種各樣方式的技術,以下,對其主要技術進行總結。一方式涉及的繞組元件為具備I個或多個線圈和穿過由所述線圈產生的磁通的鐵芯部的繞組元件,其中,所述線圈為卷繞有長條的`導體構件的空芯線圈,所述鐵芯部配置在所述線圈的外側且由多個構件構成,所述多個構件中的抵接面相對于所述線圈的軸向斜交或正交。并且,優選所述線圈通過將帶狀的導體構件以該導體構件的寬度方向沿著該線圈的軸向的方式卷繞來構成。
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中,鐵芯部由多個構件構成,上述多個構件中的抵接面相對于線圈的軸向斜交或正交。這里,由線圈產生的磁力主要沿著線圈的軸向產生。因而,相對于這樣的沿著線圈的軸向產生的磁力而言,由于所述多個構件中的抵接面相對于線圈的軸向斜交或正交,因此通過使所述多個構件中的抵接面彼此觸抵,由此使所述多個構件牢固地抵接,從而能夠抑制鐵芯部的振動,降低噪聲。因此,所述多個構件中的抵接面可以相對于線圈的軸向斜交,但正交的話效果好,因此優選。這樣,在具備空芯線圈和在該空芯線圈的外側配置的鐵芯部的繞組元件中,能夠減少振動,還降低噪聲。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繞組元件中,所述線圈的輪廓形狀為圓筒形狀,所述鐵芯部具有用于內置所述線圈的圓筒形狀的空間,并且所述鐵芯部的輪廓形狀為多棱柱形狀。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中,鐵芯部與鐵芯部的輪廓形狀為圓柱形狀的情況相比具有厚壁的部分。因此,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能夠使得鐵芯部的剛性進一步提高,與鐵芯部的輪廓形狀為圓柱形狀的情況相比能夠將固有振動頻率移向高頻側。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這些上述的繞組元件中,還具備連結構件,該連結構件至少配置在所述線圈的軸芯內部,并且至少將與所述線圈的軸芯的兩端部對置的所述鐵芯部的兩部分連結。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由于還具備連結構件,因此能夠抑制與線圈的軸芯的兩端部對置的鐵芯部的兩部分的振動,另外,由于鐵芯部的剛性進一步提高,因此與不具備所述連結構件的情況相比,能夠將固有振動頻率移向高頻側。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繞組元件中,在所述抵接面及所述鐵芯部與所述連結構件的連結面中的至少一方還設置填補間隙的間隙填補件。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通過在抵接面及連結面中的至少一方還設置間隙填補件,由此使得具備所述間隙填補件的抵接面或連結面的密接性提高,能夠進一步抑制振動。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這些上述的繞組元件中,在所述抵接面上還設置填補間隙的間隙填補件。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通過在抵接面上還設置間隙填補件,由此使得具備所述間隙填補件的抵接面或連結面的密接性提高,能夠進一步抑制振動。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這些上述的繞組元件中,還具備將構成所述抵接面的多個構件相互緊固的緊固構件。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通過還具備緊固構件,由此使得抵接面的密接性提高,能夠進一步抑制振動。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繞組元件中,所述緊固構件兼用作將該繞組元件固定到供該繞組元件安裝的被安裝構件上的固定構件。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由于所述緊固構件兼用作固定構件,因此無需另行準備固定構件,能夠降低成本。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這些上述的繞組元件中,所述鐵芯部具有向所述線圈的軸芯內部延伸的凸部。在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中,能夠通過所述凸部來調整線圈的軸芯內部的鐵芯部的上部與下部的間隙長,從而能夠調整其電感。
本申請基于2010年9月6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特愿2010-198481及2011年5月13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特愿2011-107845而主張優先權,并將其內容援引在本申請中。為了表現本發明,以上一邊參照附圖一邊通過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適當且充分地進行了說明,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應當認識到能夠容易對上述的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及/或改良。因而,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實施的變更形態或改良形態只要不脫離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權利范圍,該變更形態或該改良形態就可以解釋為包含在本權利要求書的權利范圍內。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具備I個或多個線圈和穿過由所述線圈產生的磁通的鐵芯部的繞組元件。
權利要求
1.一種繞組元件,其具備I個或多個線圈、穿過由所述線圈產生的磁通的鐵芯部,所述繞組元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線圈為卷繞有長條的導體構件的空芯線圈, 所述鐵芯部配置在所述線圈的外側且由多個構件構成,所述多個構件中的抵接面相對于所述線圈的軸向斜交或正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組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線圈的輪廓形狀為圓筒形狀, 所述鐵芯部具有用于內置所述線圈的圓筒形狀的空間,并且所述鐵芯部的輪廓形狀為多棱柱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繞組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繞組元件還具備連結構件,該連結構件至少配置在所述線圈的軸芯內部,且至少將與所述線圈的軸芯的兩端部對置的所述鐵芯部的兩部分連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繞組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抵接面及所述鐵芯部與所述連結構件的連結面中的至少一方還設置填補間隙的間隙填補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繞組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抵接面上還設置填補間隙的間隙填補件。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繞組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繞組元件還具備將構成所述抵接面的多個構件相互緊固的緊固構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繞組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緊固構件兼用作將所述繞組元件固定到供該繞組元件安裝的被安裝構件上的固定構件。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繞組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鐵芯部具有向所述線圈的軸芯內部延伸的凸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繞組元件(Da),該繞組元件(Da)具備鐵芯部(2a),該鐵芯部(2a)配置在線圈(1)的外側且由多個構件(21a、22a)構成,多個構件(21a、22a)中的抵接面相對于線圈(1)的軸向斜交或正交。因此,這樣的結構的繞組元件(Da)通過使多個構件(21a、22a)中的抵接面彼此觸抵而使多個構件(21a、22a)牢固地抵接,從而能夠抑制鐵芯部(2a)的振動,并降低噪聲。
文檔編號H01F37/00GK103081045SQ20118004273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6日
發明者菊池政寬, 次橋一樹, 本家浩一, 杉本明男, 井上憲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神戶制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