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接觸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接觸元件,它由實心材料制作而成,該電接觸元件構造為銷針觸頭或套筒觸頭,并且該電接觸元件具有插塞區域和接線區域,其中,所述接線區域構造為折壓接頭用以與電導體進行觸點接通。
背景技術:
為了在電導體(特別是絞合線導體)與銷針或套筒觸頭的接線端之間建立起電連接,需要用這樣的接觸元件。為將絞合線導體接到電接觸元件上,經常選擇折壓(Crimpen)的接線技術。因此,接觸元件在其導體接線端上帶有一軸向孔,在該孔中插入絞合線導體的去 除絕緣層的端頭并通過折壓將其牢固擠緊。現有技術狀況DE 8804092U1披露了一種電接觸元件,它以沖壓彎曲工藝技術(Stanz-Biegetechnik)制造。該電接觸元件或是構造為銷針觸頭或是構造為套筒觸頭,其中,通過折壓將絞合線導體接到接觸元件上。接觸元件的折壓區域大體上構造為U形的敞開的元件。該敞開的折壓區域所具有的優點是能將不同直徑的絞合線導體接到同樣的接觸元件上。在以沖壓彎曲工藝技術制造的接觸元件中,不利的是其電阻因為材料缺少之故而高于由實心材料(Vollmaterial,整塊材料)構成接觸元件的情形。由DE 1992567A1已知由實心材料構成的接觸元件,它具有一折壓區域,用于絞合線導體的接線連接。這樣的接觸元件例如通過下述方式制成切下確定長度的導線段,并且例如借助于車削工藝由該導線段制作出接觸元件的輪廓。但在這種接觸元件中,折壓區域是被構造為空心圓柱體,其具有一封閉的外周面。該折壓區域只適用于某一特定直徑的導體電纜的接線連接。這樣,在要接線連接直徑略有不同的絞合線導體時,必須相應地使用由實心材料構成的不同接觸元件。
發明內容
目的設定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接觸元件,它具有小的電阻并且它同時適用于不同直徑的絞合線導體的電氣觸點接通。上述目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得以實現接線區域成形為空心圓柱體,該空心圓柱體沿軸向方向包括一槽口。各從屬權利要求中說明了本發明的一些有利設計。如上所述,該電接觸元件由實心材料制作而成。為此,例如在凸輪控制的或CNC(計算機數控的)控制的機床設備上采用車削工藝。但對于在接觸元件的接線區域中的槽口,還需要切削加工步驟。
接觸元件的接觸區域不僅可以構造為銷針觸頭,或者還可以構造為套筒觸頭。接線區域構造為折壓接頭,以便特別是能夠與絞合線導體實現電氣觸點接通。在折壓過程中,把待接線連接的導體電纜的絞合線插入到構造為空心圓柱體的接線區域內。空心圓柱體沿軸向方向是開設槽口的并因此是側面敞開的。借助于適合的折壓工具將一作用力施加到開有槽口的空心圓柱體的外周面上,從而向內彎曲和折卷對置的槽口邊緣。這時導體電纜的被壓縮密實的絞合線便處于接觸元件的永久變形的接線區域內。開有槽口的空心圓柱體適用于不同直徑的絞合線導體的折壓接頭。倘若沒有軸向槽口,對于具有過小直徑的絞合線導體就會在折壓或接線區域內形成空腔,這些空腔允許發生氧化過程并且對電纜拉出力有負面影響。基于按照本發明的接觸元件的開有槽口的接線區域,可以使不同直徑的導體電纜進行電氣觸點接通。此外,有利的是,在電流輸導過程中,該接觸元件比以沖壓彎曲工藝技術制造的接觸元件強度更少一些地被加熱。 在本發明的一種有利的實施形式中,軸向槽口在接線區域內的長度超過該空心圓柱體長度的一半。換言之,空心圓柱體沿軸向方向多于其長度的一半是開設槽口的。由此防止在折壓過程中在空心圓柱體的外周面中產生裂紋。通過這些裂紋,空氣(也還有其他介質)可以到達導體電纜的絞合線導體上。從而可能會引發氧化過程,這種氧化過程使得電觸頭的電氣特性(例如電阻)變差。在接觸元件的另一有利設計中,接線區域的空心圓柱體除了軸向槽口之外至少還又一次開設槽口。該第二槽口相對第一軸向槽口大體上成90°定位。換言之,第二槽口是橫向于第一軸向槽口的軸線構造的。一般來說,在接觸元件的接線區域內,空心圓柱體的基面呈圓形形成。但其他的幾何形狀如矩形、正方形、橢圓形或卵形也可能是有利的并且借助于車削工藝或銑削工藝來實現。有利地,在插塞區域與接線區域之間構造有一環圈元件。該環圈元件呈盤形形成并且用來將接觸元件固定于插塞連接器的絕緣體中一個與此相配的成形結構內。當接觸元件構造為銷針觸頭時,盤形環圈元件的直徑大于該銷針觸頭的直徑。而當接觸元件構造為銷針觸頭時,盤形環圈元件的直徑則等于該套筒觸頭的直徑。按照插塞連接器的絕緣體的成形結構,環圈元件也可以呈其他不同幾何形狀地形成,例如為矩形、卵形或正方形。
實施例附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在下文對其更詳細地說明。其中圖I銷針觸頭的透視圖,圖2套筒觸頭的透視圖,圖3套筒觸頭的一種變型方案的透視圖,圖4銷針觸頭的一種變型方案的透視圖,圖5銷針觸頭的另一變型方案的透視圖,
圖6套筒觸頭的另一變型方案的透視圖,圖7排列有多個銷針觸頭的帶條的透視圖和圖8銷針觸頭的另一變型方案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示出一銷針觸頭的透視圖。接觸元件I可以分為接觸區域2和接線區域3。接觸區域2構造為銷針觸頭2a。接線區域3通過一空心圓柱體3a構成,該空心圓柱體包括一軸向槽口 4。在接觸區域與接線區域之間有一環圈元件5。在此未示出的絕緣體(其設置用于接納觸銷)包括一空隙部,觸銷的環圈元件5可以置入該空隙部中。由此將觸銷保持于絕緣體中。
圖2示出一套筒觸頭的透視圖。接觸區域2由一空心圓柱體構成,在其中制出一些楔形的槽口 2c,從而構成各個單獨的彈簧臂2b。這些彈簧臂的端部向內朝插塞口彎曲,從而構成一個圓形的插塞口。環圈元件5在這里大體上具有套筒形接觸區域2的直徑。圖3示出套筒觸頭的另一變型方案。相同的部分也帶有相同的標記。該套筒觸頭的接線區域3除軸向槽口 4之外還具有一第二槽口 6,該第二槽口大體上是橫向于軸向槽口4定位的。圖4示出一銷針觸頭的另一變型方案。在接線區域3內,觸銷具有一種U形成型部7。往環圈元件5的方向并且與之平行地,在U形成型部7中制出一楔形槽口 6'。U形成型部的側面7a是倒斜的。在其他不同實施形式中,側面7a也可以是平行的或者向內或向外傾斜。圖5示出銷針觸頭的另一變型方案。相同的部分帶有相同的標記。代替環圈元件5,在這里是通過一平面元件5'將接觸區域和接線區域分開,該平面元件5'基本上呈矩形構造。圖6示出套筒觸頭的另一變型方案。其中相同的部分帶有相同的標記。除了用于絞合線的接線區域3之外,接觸元件I還具有一電纜外皮接線區域8。該區域同樣由空心圓柱體構成,該空心圓柱體具有一個幾乎貫通的軸向槽口 10。電纜外皮接線區域8的空心圓柱體的直徑大于接線區域3的空心圓柱體的直徑。電纜外皮接線區域8通過一槽口 9與接線區域分開,該槽口 9垂直于軸向槽口 4和10延伸。在該電纜外皮接線區域8內固定導體電纜的絕緣的纜線外皮。這一點與折壓過程同時實現。圖7示出了機器(化)處理多個接觸元件的可能性,亦即裝入到插塞連接器的絕緣體中。將各接觸元件I排列于一個帶條11上卡在鎖定夾12內并且可以這樣供送給未示出的裝備單元。在此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些按照圖I的接觸元件。在帶條11上同樣可以排列和處理按照圖2至6的接觸元件或者其混合。圖8示出另一接觸元件I的透視圖,其構造為銷針觸頭。在環圈元件5中制出一切口 5a。該切口 5a中嵌接一個未示出的位于帶條11鎖定夾12間的凸頭,從而使各個銷針觸頭相同定位地處于帶條12上。由此確保對這些接觸元件進行一種無干擾的機器(化)處理。附圖標記清單I接觸元件
2接觸區域,2a觸銷,2b觸套,2c楔形槽口3接線區域,3a空心圓柱體,3b基面4軸向槽口5環圈元件,5a切口6第二槽口,6'楔形槽口7U形成型部,7a邊緣8電纜外皮接線區域9第三槽口
10電纜外皮接線區域的軸向槽口11 帶條12鎖定夾
權利要求
1.電接觸元件,它由實心材料制作而成,該電接觸元件構造為銷針觸頭(2a)或套筒觸頭(2b),并且該電接觸元件具有插塞區域(2)和接線區域(3),其中,所述接線區域(3)構造為折壓接頭用以與電導體進行觸點接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線區域(3)成形為空心圓柱體(3a),該空心圓柱體沿軸向方向包括一槽口( 4 )。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接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圓柱體(3a)具有一基面(3b),該基面呈圓形形成。
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接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圓柱體(3a)具有一基面(3b),該基面呈橢圓形形成。
4.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電接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圓柱體(3a)的軸向槽口(4)的長度超過該空心圓柱體(3a)長度的一半。
5.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電接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圓柱體(3a)除所述軸向槽口(4)之外還具有至少一個第二槽口(6),該第二槽口相對于所述軸向槽口(4)大體上成90°角構成。
6.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項所述的電接觸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塞區域(2)與接線區域(3)之間構造有一環圈元件(5)。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接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圈元件(5)呈盤形構造,并且該盤形環圈元件(5)的直徑大于銷針觸頭(2a)的直徑。
8.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接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圈元件(5)呈盤形構造,并且該盤形環圈元件(5)的直徑等于套筒觸頭(2b)的直徑。
9.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接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圈元件(5)基本上構造為矩形的扁平件(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接觸元件,它由實心材料制作而成,該電接觸元件構造為銷針觸頭(2a)或套筒觸頭(2b),并且該電接觸元件具有插塞區域(2)和接線區域(3)用以與絞合線電導體進行觸點接通,其中,接線區域(3)構造為折壓接頭,以及,接線區域(3)成形為空心圓柱體(3a),該空心圓柱體沿軸向方向包括一槽口(4)。
文檔編號H01R13/04GK102884682SQ201180023467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2日
發明者T·沃爾廷, M·施密特 申請人:哈廷電子有限公司及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