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ー種電カ連接頭,應用于譬如為iPAD、surfer等平板計算機、智能型手機、個人數字助理等可攜式電子裝置、或是鍵盤、鼠標等外圍電子裝置等,特別是指ー種可利用電能供應單元的電路控制模塊予以整合,使得電能供應單元更加薄型化而易于攜帯的電カ連接頭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科技的日新月異,隨身攜帯的可攜式電子產品更是推陳出新,不單只是行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乃至于MP3隨身聽、平板計算機及筆記型計算機等,幾乎可說是人手數臺,同吋,不僅僅是攜帶使用的數量増加,而且因為功能日益強大,所需要消耗的電力自然也成倍數増加。盡管電池的技術也是一日千里,但是仍舊是難以追上電子產品所需要消耗電カ的増加幅度,因此,普遍來說,電子產品的續航カ不是增加緩慢,就是不增反減;對于終端的使用者來說,使用上自然相當的不方便。再加上行動上網日趨普及,利用行動電話的基地臺配合不同的調變方式聯機至因特網,因此只要在行動電話可以收訊的地方便可以聯機至因特網,真正的達成隨吋、隨地聯機上網的目的。然而,為了發送無線訊號,所需耗費的電カ比正常運作下高出許多,上網時間稍長些,就會發現電池的電量幾乎消耗殆盡,使用上相當不方便;若是正在處理重要公事,將會造成莫大的影響。然而,目前現行可攜式電子裝置大多僅供使用者額外購買另外ー顆電池備用,但是要更換電池需要將電子裝置予以關機,若是遇到正在傳輸數據或是進行通話的情況,要突然關機更換電池,則顯得相當不方便。同時,再加上電池內部需要配置有供電控制電路模塊,使得電池尺寸難以進一歩薄型化,一般仍需要有3-5_的厚度,攜帯上并不是那么方便;因此,如何有效解決此ー問題,乃是刻不容緩的議題。有鑒于上述,本實用新型遂針對上述習知技術的缺失,提出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以有效克服上述的該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其系將習知電池內的供電控制電路模塊予以整合至電カ連接頭結構內,而使得電能供應單元可進ー步薄型化,便于攜帶(譬如可置放于皮夾內)。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ニ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其系可于緊急或臨時狀態下作為電子裝置擴充電力使用,有效延長電子裝置的使用時間。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藉由連接頭予以提供電カ的方式來供電,而可無須將電子裝置關機,使其可在執行動作不中斷的情況下,有效增加使用時間。[0010]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0011]一種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包含有ー連接插頭,其設置有藉以插設入ー電子裝置的一插孔;一連接頭本體,與該連接插頭電性連接,且內部具有ー電路板,其上設置有至少ー控制芯片;以及ー夾持接頭,與該連接頭本體電性連接,該夾持接頭具有ー對夾頭,每ー該夾頭上具有ー藉以夾持一電能供應單元而供給電子裝置工作所需電カ的電極。進ー步,其中該電能供應單元為可撓曲性的薄型電池,兩側分別具有ー電極,藉以與該對夾頭的電極構成電性連接。進ー步,其中該薄型電池相互堆棧后,一同置入該對夾頭內以提高供電量。進ー步,其中該對夾頭系具有一以維持該薄型電池的夾緊狀態并確保電性連接穩定性的彈性組件。進ー步,其中該控制芯片為ー供電控制芯片。進一歩,其中該電路板更包含有一充電控制芯片。進ー步,更包含有一充電連接頭,該充電連接頭藉以插設于一市電插座,且具有一充電控制芯片,對該電能供應單元進行充電。進ー步,其中該夾持接頭藉由一球形接頭連接器予以連接該連接頭本體。進ー步,其中該連接頭本體具有復數個本體部件所構成,且該些本體部件之間藉由一單向轉軸予以相互連接。進ー步,其中每ー該本體部件內具有ー電路板,并藉由ー軟性電路板予以相互連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將電池內的供電控制電路模塊予以整合至電カ連接頭結構內,從而使得電能供應單元可進ー步薄型化,便于攜帶;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可于緊急或臨時狀態下作為電子裝置擴充電力使用,有效延長電子裝置的使用時間,同時無須將電子裝置關機,使其在執行動作不中斷的情況下,繼續使用。而且,夾頭之間具有一定的弾力,可同時夾持多塊電能供應單元,而提供較大的電量;另ー方面,連接器本體亦可藉由數個本體部件予以透過單向轉軸連接,而可提供多方向的轉到,將電能供應單元翻轉至適當位置來使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連接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實施態樣示意圖;圖3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連接于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夾持狀態的剖面示意圖;圖4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多片電能供應單元的夾持狀態示意圖;圖5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另ー實施例示意圖;圖6A、圖6 B及6C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另ー實施例,轉動于各方向、位置的示意圖;圖7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增設有充電連接頭的示意圖;[0031]圖8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電能供應單元充電的示意圖。標號說明電カ連接頭結構I連接摘頭10連接器本體20第一本體部件201第 二本體部件202第三本體部件203電子裝置2電路板21電路板211電路板212電路板213控制芯片22球形接頭連接器23單向轉軸24軟性電路板25夾持接頭30夾頭31電極311夾頭32電極321導桿33彈性組件34充電連接頭50電路板51充電控制芯片511插槽52插頭53充電座60夾持接頭61插孔71電能供應單元80電極81電極82。
具體實施方式
為清楚揭露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技術特征,以下將提出數個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更同時佐以附圖使這些技術特征得以彰顯。首先,請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示意圖。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カ連接頭結構I包含有連接插頭10、連接器本體20以及夾持接頭30,連接插頭10藉以插設入可攜式電子裝置2的插孔71內,請同時參見圖2,電子裝置2以譬如為iPAD、surfer等平板計算機、智能型手機及個人數字助理等可攜式電子裝置為例;而此ー插孔71為可傳輸電カ的連接孔位,譬如為USB、mini USB、電源接孔或是其它各廠牌自定義,允許電カ傳輸規格的各種插孔71。而連接頭本體20與連接插頭10電性連接,且內部具有電路板21,其上設置有至少ー控制芯片22,夾持接頭30與連接頭本體20電性連接,并具有一對夾頭31、32,每ー夾頭上具有電極311、321,藉以夾持電能供應單元80,使電極311、321接觸于電能供應單元80兩側的電極81、82而構成電性通路,進而可將電能供應單元80的電カ透過電カ連接頭結構I予以傳輸。因電路板21、控制芯片22等供電控制電路模塊設計于電カ連接頭結構I內,因此,電能供應單元80可僅具有提供電カ的功能,因此,整體尺寸可以更進一歩薄型化,譬如可能薄型電池,尺寸可由習知的3-5mm大幅降低至不到Imm的厚度,相當便于攜帶,甚至可與一般信用卡般,直接放置于皮夾內,大幅提高其便攜性。再者,一般電池內的過放電保護電路,則可藉由不使用時將電能供應單元80或是連同電カ連接頭結構I予以取下,達到保護的目的。因此,實際使用時,僅需將連接插頭10插設入電子裝置2的插孔71內,如圖2所示,電カ連接頭結構I末端的夾持接頭30則可用以裝設電能供應單元80,而為了方便攜帶以及使用,電能供應單元80以薄型電池的態樣為佳,更甚者可具有可撓曲的軟性薄型電池,其兩側面分別具有電極81、82 ;而夾持接頭30的夾頭31、32上亦分別具有電極311、321,因此,當電能供應單元80置入而受到夾持接頭30的夾持時,夾頭31、32會夾緊于電源供應單元80兩側,請參閱圖3,夾頭31、32 —側具有導桿33,導桿33上設有彈性組件34,因此,藉由導桿33的導引、配合彈性組件34提供弾力,可將夾頭31、32維持在緊迫夾緊于電能供應單元80的狀態,同時,夾頭31、32上的電極311、321也會分別與電能供應單元80 的電極81、82接觸,而構成電性連接,而可將其所產生的電カ透過夾持接頭30、連接器本體20與連接插頭10、插孔71,而供應至電子裝置2,作為其擴充電カ或是備援電力。再者,若是有較大電カ需求時,亦可將電能供應單元80予以堆棧后,再一同置入夾持接頭30內,請參閱圖4,電能供應單元80上、下堆棧時,其電極81、82即可相互接觸,再藉由夾持接頭30的夾頭31、32予以夾持,使得整體構成供電回路,而可提供較大的電量。因此,為了控制電能供應單元80予以供電給電子裝置2,連接器本體20內的控制芯片22可為供電控制芯片(組),當然,亦可增設有充電控制芯片、變壓電路等,而可插設于譬如為個人計算機等具有固定電源的電子裝置吋,針對電能供應單元80來予以充電。同時,連接器本體20與夾持接頭30利用球形接頭連接器23予以連接,使夾持接頭30連同電能供應單元80可以與轉動、調整至較佳的位置。另ー方面,若是考慮單就球形接頭連接器23并無法提供足夠的旋轉自由度,如圖5所示,系為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電子裝置的電カ連接頭結構的另ー實施例示意圖。將連接器本體20設計具有復數個本體部件所構成,如圖中所繪示,系包含有第一本體部件201、第ニ本體部件202以及第三本體部件203,其分別就由單向轉軸24予以相互樞接,而可沿著單向轉軸24的方向轉動,同時,第一本體部件201、第二本體部件202以及第三本體部件203內部也具有電路板211、212、213,并利用軟性電路板25相互連接。因此,藉由數個單向轉軸24以及球形接頭連接器23所提供的自由度,則可使夾持接頭30連同電能供應單元80作多方向的轉動,如圖6A及圖6B,可將電能供應單元80平行放置于電子裝置2底部(見圖6A),亦或是予以轉動,而與電子裝置2垂直(見圖6B);為了節省空間,亦可將其再進ー步轉動至與電子裝置2迭合(見圖6C)。再者,若是考慮連接器本體20空間有限,不好配置充電控制芯片、變壓電路等,請參閱圖7,亦可增設有充電連接頭50,其具有插頭53以及插槽52,內部具有電路板51以及位于電路板的充電控制芯片511,藉由插頭53插入市電插座內,而插槽52供電カ連接頭結構I的連接插頭10插入,而可透過充電控制芯片52予以控制來針對電能供應單元80進行充電。另ー方面,除了上述兩種充電方式,如圖8所示,當電能供應單元80電カ耗盡時,亦可利用充電座60來針對電能供應單元80充電,充電座60上具有夾持接頭61,其結構系與夾持接頭30雷同,而可夾持一片或是數片電能供應單元80來進行充電。以上所述者 ,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故但凡依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特征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連接插頭,其設置有藉以插設入一電子裝置的一插孔; 一連接頭本體,與該連接插頭電性連接,且內部具有一電路板,其上設置有至少一控制芯片;以及 一夾持接頭,與該連接頭本體電性連接,該夾持接頭具有一對夾頭,每一該夾頭上具有一藉以夾持一電能供應單元而供給電子裝置工作所需電力的電極。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電能供應單兀為一可撓曲性的薄型電池,兩側分別具有一電極,藉以與該對夾頭的電極構成電性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薄型電池相互堆棧后,一同置入該對夾頭內以提高供電量。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對夾頭系具有一以維持該薄型電池的夾緊狀態并確保電性連接穩定性的彈性組件。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控制芯片為一供電控制芯片。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電路板更包含有一充電控制芯片。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充電連接頭,該充電連接頭藉以插設于一市電插座,且具有一充電控制芯片,對該電能供應單元進行充電。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夾持接頭藉由一球形接頭連接器予以連接該連接頭本體。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連接頭本體具有復數個本體部件所構成,且該些本體部件之間藉由一單向轉軸予以相互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該本體部件內具有一電路板,并藉由一軟性電路板予以相互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子裝置的電力連接頭結構,包含有一連接插頭,其設置有藉以插設入一電子裝置的一插孔;一連接頭本體,與該連接插頭電性連接,且內部具有一電路板,其上設置有至少一控制芯片;以及一夾持接頭,與該連接頭本體電性連接,該夾持接頭具有一對夾頭,每一該夾頭上具有一藉以夾持一電能供應單元而供給電子裝置工作所需電力的電極。本實用新型使電能供應單元進一步薄型化,便于攜帶,且有效延長電子裝置的使用時間。
文檔編號H01R13/02GK202395276SQ201120528519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6日
發明者楊思枬 申請人:明瑜創新股份有限公司, 輝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