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動力電池連接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力電池,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池之間導電體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電動交通工具的發展,作為其核心動力能源的鋰離子動力電池需求也與日俱增。眾所周知,鋰離子動力電池組一般都是由單體電池通過串聯或并聯或串并聯的方式連接組合而成。因此對于單體電池間的連接部位的各種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鋰離子電池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一定程度的膨脹,使電池組單體電池之間距離增大。當前在動力電池單體之間的連接方面主要使用的是條狀金屬板或者是軟連接。通常為了保證電池組的可靠性和牢固性,單體電池之間組合的非常緊。當電池膨脹后,由于條狀金屬板沒有伸縮性,對極柱產生很大的拉力,很容易將電池組底部拉成扇形;如果電池組底部固定很緊,沒有空間容納膨脹,電池之間的受力就會增大,則對電池極柱的拉力就會增大,容易造成電池密封構件損傷,安全風險的幾率就會增大。如果使用軟連接,固然可以解決因電池極柱間距增大對極柱的拉力,但軟連接是使用機械力將兩端的金屬板和中間的多層金屬網壓合在一起,這就增加了連接片的接觸電阻。針對以上情況,有必要設計一種方便實用的可保證能夠容納單體電池極柱間距離增大的連接片,保證電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電池的膨脹能夠釋放,提高電池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動力電池連接片。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電池連接片,包括連接片本體,所述的連接片本體的兩端開有螺栓孔且中間設有緩沖結構。所述的連接片本體是長方形金屬板或兩端帶有一定弧度的長條形金屬板。所述的緩沖結構為V字形彎折結構或方形彎折結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動力電池連接片,電池組在使用過程中,緩沖結構可有效減小因單體電池鼓脹或其它原因造成單體電池極柱間距離增大對連接片的拉力,提高電池的可靠性能,并保證電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實用新型僅僅是在連接片本體的中部設有一個緩沖結構,結構簡單、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使電池的膨脹能夠釋放,提高電池可靠性和安全性且結構簡單、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的動力電池連接片。
圖I為本實用新型在電池組中的裝配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俯視圖。[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俯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I :參見圖2和圖3,連接片本體I是長方形金屬板,兩端開有螺栓孔3且中間設有V字形彎折結構2。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連接片本體I上,其兩端所開螺栓孔3可以采用機械領域任意熟知的方法制備,或者通過沖壓等方法制成。連接片中間的V字形彎折結構2可以通過機械彎折或者沖壓等方法制成。使用本實用新型連接的電池組示意圖如圖1,先將單體電池7靠近,在單體電池7的極柱上分別加墊片6和一個螺母5,再將連接片本體I兩端的螺栓孔分別套住要連接的極柱4,然后再分別在兩端極柱4上擰上螺母5并鎖緊,就完成了單體電池極柱之間的連接。實施例2:圖4中,連接片本體I為兩端帶有一定弧度的長條形金屬板,中間為方形彎折結構8,采用彎折方法制成,兩端螺栓孔3采用沖壓方式制成。實施例3 圖5中,連接片本體I為長方形金屬板,中間為方形彎折結構8,采用彎折方法制成,兩端螺栓孔3采用沖壓方式制成。實施例1、2和3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利用彎折結構的可拉伸性,避免了因電池膨脹而導致電池組底部成扇形,并保證電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上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構思的前提下,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ー種動カ電池連接片,包括連接片本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片本體(I)的兩端開有螺栓孔(3)且中間設有緩沖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動カ電池連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片本體(I)是長方形金屬板或兩端帶有一定弧度的長條形金屬板。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動カ電池連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結構為V字形彎折結構(2)或方形彎折結構(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動力電池連接片,包括連接片本體(1),所述的連接片本體(1)的兩端開有螺栓孔(3)且中間設有緩沖結構。所述的連接片本體(1)是長方形金屬板或兩端帶有一定弧度的長條形金屬板。所述的緩沖結構為V字形彎折結構(2)或方形彎折結構(8)。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工作性能穩定、可靠。優點是當電池組在使用過程中,可有效減小因單體電池鼓脹或其它原因造成單體電池極柱間距離增大對連接片的拉力,提高電池的可靠性能。
文檔編號H01M2/20GK202373647SQ201120524899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5日
發明者唐杰雄, 陳應學, 黃志良 申請人:株洲市高遠電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