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學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單板功能越來越多,速率越來越高,板上器件也越來越多,空間越來越緊張,采用雙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電路板)結構的單板,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雙PCB結構需要采用高速連接器將子板的信號線連接到母版,在正常情況下,高速連接器需要緊密連接才能保證信號的有效傳輸,如果出現松動或連接不緊固的情況,高 速信號會出現誤傳的現象。為了保證單板在惡劣環境下傳輸無誤碼,需要提高單板的抗振動性能,為達該目的,通常是在板間高速連接器周圍增加固定螺柱。但是,板間高速連接器周圍是從連接器中連出的大量的高速信號線,其周圍空間十分寶貴,難以給螺柱提供空間。因此,很容易造成高速連接器缺乏有效固定,需要做出改進。另外,也可以更改PCB設計以滿足需求,該方式雖然最直接有效,但也是代價最大的改進方式,更改后信號完整性及可靠性試驗要重新完成,嚴重浪費研發成本和產品設計完成時間。現有技術中,在高速連接器附近屏蔽板安裝孔處增加一個螺柱來固定板間高速連接器,但存在以下問題一、用螺柱代替螺釘,屏蔽板缺少固定;ニ、由于上層PCB上的孔是為了方便使用工具固定下層PCB屏蔽板而設計的,安裝孔比螺柱外徑大,因此,在普通螺柱的上層加墊片只能防止上層PCB向上運動的范圍,而無法控制其向下運動的趨勢,試驗證明PCB向下運動不作限制會導致板間高速連接器振動故障;三、上層PCB上方和下方都使用墊片吋,固定過程繁瑣,固定時下方墊片容易掉落,増加了安裝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用來解決現有技術中高速連接器固定不穩造成振動故障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支撐柱,所述支撐柱底部設置有連接部,頂部設置有支撐部;所述連接部和支撐部固定連接在支撐柱上;所述支撐柱靠近所述支撐部一端設置有螺紋孔,所述支撐部設置有螺紋孔或通孔;螺栓,與所述支撐柱上的螺紋孔連接;墊片,設置在所述螺栓和所述支撐部之間。進ー步,所述連接部的直徑小于所述支撐柱的直徑;所述支撐柱的直徑小于所述支撐部的直徑。[0013]進ー步,所述連接部穿過下層印制電路板的安裝孔與屏蔽板上的螺紋孔連接;上層印制電路板的高速連接器與所述下層印制電路板高速連接器連接,所述上層印制電路板與所述支撐部接觸;所述螺栓穿過所述墊片和上層印制電路板的安裝孔與所述支撐柱上的螺紋孔連接。進一歩,所述支撐柱上設置有扳手卡槽。進ー步,所述支撐部上設置有凹槽。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裝置配合螺釘和墊圈使用,快速有效解決雙PCB帶有高速板間連接器振動問題,不僅能限制上層PCB向上的振動幅度,也可以有效限制上層PCB向下的振動幅度,并且簡化了安裝エ藝,避免在安裝過程中墊圈脫落,提高了安裝效率。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ー種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安裝在帶有高速連接器的雙PCB板的安裝示意圖;圖2是圖I安裝后的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確定裝置安裝位置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六面體形支撐柱的示意圖;圖5是圖4的仰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帶有平面槽的支撐柱的示意圖;圖7是圖6的仰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帶有凹槽的支撐部的示意圖;圖9是圖8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高速連接器固定不穩造成振動故障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ー種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
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ー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I 9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ー種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包括支撐柱1,支撐柱I底部設置有連接部2,支撐柱I頂部設置有支撐部3 ;連接部2和支撐部3固定連接在支撐柱I上;支撐柱I靠近支撐部3 —端設置有螺紋孔,該螺紋孔的中心線與支撐柱的軸線重合;支撐部3設置有螺紋孔或通孔;支撐部3上的螺紋孔或通孔的中心線與支撐柱I上的螺紋孔的中心線重合。其中,支撐部3可以設計成墊片形狀,與支撐柱I加工成一體結構,或者焊接在支撐柱I上。連接部可以設計成螺柱形狀,通過螺紋與螺紋孔連接。螺栓4,與支撐柱I上的螺紋孔連接;并不限定螺栓,也可以是螺釘或其它連接方式。墊片5,設置在螺栓4和支撐部3之間。[0032]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裝置安裝在雙PCB板上,具體如下支撐柱I上的連接部2穿過下層印制電路板6的安裝孔7與屏蔽板8上的螺紋孔9連接;上層印制電路板12的高速連接器11與下層印制電路板6上的高速連接器10連接,上層印制電路板12與支撐部3接觸,該接觸應該為緊密接觸,必須保證上層印制電路板12的高速連接器11與下層印制電路板6上的高速連接器10可靠連接;螺栓4依次穿過墊片5和上層印制電路板12的安裝孔13,與支撐柱I上的螺紋孔連接,其中,墊片5位于上層印制電路板12與螺栓4之間,這樣,墊片5與支撐柱I上的支撐部3就可以對上層印制電路板12的上下振動幅度進行限制,對其上下運動進行抑制。由于支撐柱I上的連接部2需要穿過下層印制電路板6與屏蔽板8連接,因此,通常支撐柱I上的連接部2的直徑小于支撐柱I的直徑;這樣,支撐柱I與連接部之間形成階梯軸的關系,就可以利用該階梯對下層印制電路板6的振動進行限制。同理,支撐部2是用來限制上層印制電路板12向下運動幅度的,因此,支撐柱I的直徑通常小于支撐部3的直徑。當支撐柱I形狀不是圓形時,其直徑是指支撐柱I外接圓的直徑。另外,為了便于將支撐柱I安裝在屏蔽板8上,通常,支撐柱I上設置有扳手卡槽,扳手卡槽可以是設置在支撐柱I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將整個支撐柱I設計為特定的形狀,使其通過與之對應的扳手配合安裝,例如,如圖4、5所示,將支撐柱I設計為六面體形(其截面為六邊形),當然,也可以將支撐柱I設計為三面體形、四面體形、五面體形等多面體形。如圖6、7所示,還可以在圓柱形的支撐柱I加工対稱的雙面凹槽14,通過扳手即可安裝支撐柱I。如圖8、9所示,另外,還可以在支撐部3上設置凹槽15 (可以為一字凹槽、十字凹槽或其它形狀凹槽),通過相應的改錐進行快速安裝。 本實施例裝置的適用范圍及安裝過程以下步驟I :對使用板間高速連接器且存在振動問題的雙PCB單板進行振動試驗,步進加強振動應カ,確保振動試驗復現故障,記錄振動試驗應カ。步驟2 :確定單板有使用本裝置的空間,如圖3所示,板上設有背板連接器B、電源插座C和板間連接器D,板間連接器在其靠近PCB右角處沒有固定;通常情況下,單板中間部分需要放置光模塊等大型器件,板間高速連接器通常都會放在單板邊角處,因此,選取加強定位孔的位置為A。步驟3 :在圖3中指出的加強定位孔A處選取位置安裝本實用新型裝置。步驟4 :將雙層PCB間連接器連同上、下層PCB分開。步驟5 :使用該裝置連接部2固定屏蔽板,使用扳手固定外六角支撐柱1,確保緊固;外六角形式如圖4、圖5所示,便于扳手緊固。步驟6 :將雙層PCB間連接器連同PCB重新安裝,確保高速連接器10與高速連接器11可靠連接、且中間無縫隙,確保該裝置支撐部3與上層PCB12充分接觸。步驟7 :在該裝置上方對應的上層PCB的安裝孔上放置墊圈5,用螺栓4固定在支撐柱I上,固定完成后如圖2所示;。步驟8 :使用步驟I中復現故障的振動應カ進行振動試驗。步驟9 :如果通過試驗,本裝置安裝改進板間連接器抗振動成功。由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裝置配合螺釘和墊圈使用,快速有效解決雙PCB帶有高速板間連接器振動問題,不僅能限制上層PCB向上的振動幅度,也可以有效限制上層PCB向下的振動幅度,并且簡化了安裝エ藝,避免在安裝過程中墊圈脫落,提高了安裝效率;確保屏蔽板固定,方便使用扳手緊固。盡管為示例目的,已經公開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意識到各種改進、増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應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權利要求1.ー種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 支撐柱,所述支撐柱底部設置有連接部,頂部設置有支撐部;所述連接部和支撐部固定連接在支撐柱上;所述支撐柱靠近所述支撐部一端設置有螺紋孔,所述支撐部設置有螺紋孔或通孔; 螺栓,與所述支撐柱上的螺紋孔連接; 墊片,設置在所述螺栓和所述支撐部之間。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的直徑小于所述支撐柱的直徑;所述支撐柱的直徑小于所述支撐部的直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穿過下層印制電路板的安裝孔與屏蔽板上的螺紋孔連接;上層印制電路板的高速連接器與所述下層印制電路板高速連接器連接,所述上層印制電路板與所述支撐部接觸;所述螺栓穿過所述墊片和上層印制電路板的安裝孔與所述支撐柱上的螺紋孔連接。
4.如權利要求I 3任ー項所述的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支撐柱上設置有扳手卡槽。
5.如權利要求I 3所述的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上設置有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提高板間高速連接器抗振性能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支撐柱,所述支撐柱底部設置有連接部,頂部設置有支撐部;所述連接部和支撐部固定連接在支撐柱上;所述支撐柱靠近所述支撐部一端設置有螺紋孔,所述支撐部設置有螺紋孔或通孔;螺栓,與所述支撐柱上的螺紋孔連接;墊片,設置在所述螺栓和所述支撐部之間。本實用新型裝置配合螺釘和墊圈使用,快速有效解決雙PCB帶有高速板間連接器振動問題,不僅能限制上層PCB向上的振動幅度,也可以有效限制上層PCB向下的振動幅度,并且簡化了安裝工藝,避免在安裝過程中墊圈脫落,提高了安裝效率。
文檔編號H01R13/639GK202474418SQ20112037460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7日
發明者嚴峻, 康云志, 陳鑫 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