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及其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1/4頁電連接器及其組件[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端子改進的電連接器及其組件。[0003]背景技術:
[0004]相關現(xiàn)有技術請參照美國專利公告第6,540, 561號所示,該專利揭示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包括電連接器及在第一方向與電連接器相匹配的對接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及對接連接器包括多個彼此相匹配的端子。所述電連接器的端子包括與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隆起的凸體;對接連接器的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凹陷的凹槽。[0005]然而,當凸體收容在凹槽內時,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的端子相互配合,所述端子的特定形狀、結構使得電連接器的高度很難下降。[0006]所以,希望設計一種新型的電連接器以改善上述問題。[0007]
實用新型內容[0008]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實現(xiàn)小型化的電連接器及其組件。[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包括具有縱向延伸收容空間的第一絕緣本體及多個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固持在絕緣本體的第一固持部、延伸入收容空間的接觸體及連接第一固持部與接觸體的連接臂,所述接觸體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第二彈性臂,所述第一、第二彈性臂一端分別連接在連接臂上。[001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彈性臂及第二彈性臂一端分別連接在連接臂上,使得第一導電端子具有較低的高度,提供較大的插拔力并有利于電連接器實現(xiàn)小型化。[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另一端相互連接在一起并形成一封閉孔。[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臂的自由末端設有固定體,所述接觸體位于第一固持部與固定體之間并自連接臂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持部與接觸體分布在連接臂的同側且位于同一平面。[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導電端子還包括第一固持部向外一端連接的第一焊接部,另外一端與連接臂連接,所述第一焊接部與連接臂分布在第一固持部的兩邊。[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位于收容空間的橫梁、與橫梁方向垂直的多個第一通道及一對分別固定在絕緣本體兩端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位于第一側墻內部并與收容空間連通的導向槽,所述第一通道收容第一導電端子并設有凸體,所述凸體與橫梁間隔設置。[001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電連接器及與其相配合的對接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具有縱向延伸的收容空間的第一絕緣本體及分布在第一絕緣本體縱向方向的多個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固持在絕緣本體的第一固持部、接觸體及連接第一固持部與接觸體的連接臂,所述接觸4體延伸入收容空間并包括第一、第二彈性臂,所述第一、第二彈性臂自連接臂彎折延伸;所述對接連接器包括縱向延伸的第二絕緣本體及固持在第二絕緣本體的多個第二導電端子, 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第一、第二固持臂,所述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相對設置且彼此被隔開而形成一接受室;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的接觸體進入第二導電端子的接受室并與第一、第二固持臂接觸,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被夾持在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之間。[0016]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配合時, 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的接觸體進入第二導電端子的接受室并與第一、第二固持臂接觸,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被夾持在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之間,能使電連接器組件具有較小的高度,實現(xiàn)小型化。[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干涉固持在第二絕緣本體。[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的末端相互連接在一起,并形成有封閉孔。[0019]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電連接器及其相配合的對接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及多個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包括沿所述縱向分布的多個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別沿與縱向相垂直的橫向延伸,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固持在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在縱向方向具有厚度;所述對接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及多個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包括縱向分布的多個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橫向延伸,多個第二導電端子固持在相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在縱向方向存在厚度;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一對相對設置的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所述第一、第二彈性臂與使其在橫向方向發(fā)生彈性變形的第一、第二固持臂相配合。[002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一對相對設置的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所述第一、第二彈性臂與使其在橫向方向發(fā)生彈性變形的第一、第二固持臂相配合,使第一、第二導電端子均具有較低的高度,從而使電連接器組件實現(xiàn)小型化。[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的末端相互連接在一起,并形成有封閉孔。[0022]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組件的分解圖;[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圖;[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圖;[0026]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組件中電連接器的分解圖;[0027]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組件中對接連接器的分解圖;[0028]圖6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組件沿圖3中A — A線的剖視圖。[0029]具體實施方式[0030]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一種電連接器組件1000,包括電連接器100及與電連接器 100配合的對接連接器200。[0031]請參閱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電連接器100包括縱向延伸的絕緣本體(也稱第一絕緣本體11 )、多個固持在第一絕緣本體11的第一導電端子12及分別固定在第一絕緣本體11兩端的第一固定件13。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包括底墻113、位于底墻113兩側并相對設置的一對第一側墻111及位于底墻113兩端的第一端墻112,所述第一側墻111、第一端墻112及底墻113圍設形成一收容空間14。所述底墻113包括縱向延伸的橫梁15,所述橫梁15在收容空間14內延伸直至第一端墻112。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包括垂直于橫梁15方向上的多個第一通道16,所述第一通道16以兩排排列在橫梁15兩側,所述第一通道16貫穿底墻113并與收容空間14連通。所述第一通道16包括位于第一側墻111的固持槽161、導向槽163及鄰近橫梁15的凸體162,所述凸體162與橫梁15間隔設置。[0032]請參閱圖1、圖2、圖4及6圖所示,第一導電端子12包括第一固持部121、第一焊接部122、連接臂123、固定體IM及接觸體125。所述第一固持部121固定第一導電端子 12在第一側墻111,所述固定體IM位于連接臂123的自由末端,所述接觸體125位于第一固持部121與固定體IM之間并自連接臂123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持部121向外的一端連接第一焊接部122,另外一端與連接臂123連接。第一焊接部122與連接臂123分布在第一固持部121的兩邊,且第一固持部121與接觸體125分布于連接臂123的同側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接觸體125包括自連接臂123彎折延伸的第一彈性臂1 及第二彈性臂 127,所述第一彈性臂1 與第二彈性臂127的一端分別連接在連接臂123而另外一端相互連接,并在兩者之間形成一封閉孔128。所述第一導電端子12與第一通道16相配合,第一固持部121固持在固持槽161中,固定體IM夾在凸體162與橫梁15之間,接觸體125延伸入收容空間14,而第一焊接部122延伸出第一絕緣本體11。所述第一固持部121與固持槽161相配合,以及固定體IM被凸體162與橫梁15夾持使得第一導電端子12被可靠固持在第一絕緣本體11。多個第一導電端子12被排列在第一絕緣本體11的縱向方向,所述每一第一導電端子12被安置在與縱向相垂直的橫向方向。[0033]所述第一固定件13包括基體131及自基體131兩端分別延伸的一對焊接墊132。 所述第一固定件13裝配在各自相對應的第一端墻112,所述基體131被固持在第一端墻 112且焊接墊132延伸出第一絕緣本體11。[0034]請參閱圖1、圖2及圖5所示,對接連接器200包括縱向延伸的第二絕緣本體21、 多個固持在第二絕緣本體21的第二導電端子22及固定在第二絕緣本體21兩端的第二固定件23。第二絕緣本體21包括匹配面211、與匹配面211相對設置的安裝面212、位于第二絕緣本體21兩側并連接匹配面211與安裝面212且相對設置的第二側面213、位于第二絕緣本體21兩端并連接匹配面211與第二側面213且相對設置的第二端面214。所述第二絕緣本體21沿縱向方向設置有第二固持槽218及位于匹配面211兩端的接受槽215,所述第二固持槽218自匹配面211中間位置處向下凹進。所述第二絕緣本體21設有多個第二通道216。所述第二通道216排布在第二固持槽218的縱向兩側及接受槽215之間,又每一第二通道216上下貫穿匹配面211與安裝面212。所述第二絕緣本體21還包括自第二側面 213向外伸出的多個導向體217。[0035]請參閱圖1、圖2、圖5及圖6所示,第二導電端子22呈F型并包括第二連接體221、 自第二連接體221水平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22及一對自第二連接體221向上延伸的第一、 第二固持臂223、224。所述第一固持臂223與第二固持臂2M相對設置且彼此被隔開形成一接受室225。所述第二連接體221、第二焊接部222及第一、第二固持臂223、2M位于同一平面。第二導電端子22自安裝面212向下安裝至第二通道216,所述第一、第二固持臂 223,224向內變形并干涉固持在第二通道216,所述第二焊接部222伸出第二絕緣本體21。 所述第一、第二固持臂223、224的外側面設有倒刺226,所述倒刺2 與第二通道216內表面干涉以增強第二導電端子22與第二絕緣本體21之間的固持力。所述第二固定件23向下安裝在接受槽215內,所述第二固定件23設有暴露在安裝面212兩縱向端的焊接面231。 所述第二固定件23增加了第二絕緣本體21的剛性,又焊接面231提高了對接連接器200 與電路板(未圖標)之間的連接性。[0036]當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200配合時,所述導向體217插入導向槽163中引導第二絕緣本體21進入收容空間14,接觸體125進入接受室225中與第一、第二固持臂223、 2M接觸。所述第一導電端子1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第二彈性臂126、127,所述第二導電端子22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第二固持臂223、224。所述第一、第二導電端子12、22相互配合時,第一、第二彈性臂126、127被挾持在第一、第二固持臂223、2M之間,使第一、第二導電端子12、22可以成形為較低的高度,同時可提供接觸體的強度,增加插拔力,并降低了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200的高度,實現(xiàn)了電連接器組件1000的小型化。所述第一、 第二彈性臂1沈、127彼此連接以增強第一導電端子12的強度,所述固定體IM被夾持在凸體162與橫梁15之間,并橫梁15被鎖緊在第二固持槽218中來增加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200之間配合的可靠性及耐久性。[0037]本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方式,當然,本實用新型也可采用其它實施方式,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具有縱向延伸的收容空間的絕緣本體及多個第一導電端子, 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固持在絕緣本體的第一固持部、延伸入收容空間的接觸體及連接第一固持部與接觸體的連接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體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彈性臂及第二彈性臂,所述第一彈性臂及第二彈性臂一端分別連接在連接臂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另一端相互連接在一起并形成一封閉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臂的自由末端設有固定體,所述接觸體位于第一固持部與固定體之間并自連接臂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固持部與接觸體分布在連接臂的同側且位于同一平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端子還包括第一固持部向外一端連接的第一焊接部,另外一端與連接臂連接,所述第一焊接部與連接臂分布在第一固持部的兩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位于收容空間的橫梁、與橫梁方向垂直的多個第一通道及一對分別固定在絕緣本體兩端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位于第一側墻內部并與收容空間連通的導向槽,所述第一通道收容第一導電端子并設有凸體,所述凸體與橫梁間隔設置。
6.一種電連接器及其組件,其包括電連接器及與其相配合的對接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具有縱向延伸的收容空間的第一絕緣本體及分布在第一絕緣本體縱向方向的多個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固持在絕緣本體的第一固持部、接觸體及連接第一固持部與接觸體的連接臂,所述接觸體延伸入收容空間并包括第一彈性臂及第二彈性臂, 所述第一彈性臂及第二彈性臂自連接臂彎折延伸;所述對接連接器包括縱向延伸的第二絕緣本體及多個固持在第二絕緣本體的多個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第一固持臂及第二固持臂,所述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相對設置且彼此被隔開而形成一接受室; 其特征在于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配合時,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的接觸體進入第二導電端子的接受室并與第一固持臂及第二固持臂接觸,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被夾持在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之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及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干涉固持在第二絕緣本體。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及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的末端相互連接在一起,并形成有封閉孔。
9.一種電連接器及其組件,其包括電連接器及與其相配合的對接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及多個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包括沿所述縱向分布的多個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別沿與縱向相垂直的橫向延伸,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固持在第一通道;所述對接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及多個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包括縱向分布的多個第二通道,并且所述第二通道橫向延伸,所述第二導電端子位于相應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一對相對設置的第一彈性臂及第二彈性臂,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固持臂及第二固持臂,所述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使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在橫向方向發(fā)生彈性變形。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連接器及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的末端相互連接在一起,并形成有封閉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連接器及其組件,該連接器組件包括電連接器及與其相匹配的對接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及多個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體,所述接觸體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彈性臂及第二彈性臂;所述對接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及多個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第一固持臂及第二固持臂,所述第一固持臂及第二固持臂相對設置且彼此被隔開而形成一接受室。第一導電端子與第二導電端子配合時,第一彈性臂與第二彈性臂被夾持在第一固持臂與第二固持臂之間,使電連接器組件具有較低的高度,實現(xiàn)小型化。
文檔編號H01R13/02GK202308404SQ2011203742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20日
發(fā)明者托德·M·哈蘭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