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纜連接器組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線纜連接器組合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尤指一種線纜連接器與軟性排線 (Flexible Flat Cable, FFC)或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等軟性傳輸單元的組合。
背景技術:
ATA(AT Attachment, AT接口)為一般磁盤驅動器的接口規范,可被應用于計算機系統上,主要作為磁盤驅動器與主機板之間的傳輸接口,且發展出并行先進技術連接 (Parallel ATA,簡稱PATA)和串行先進技術連接(Serial ATA,簡稱SATA)兩種接口規格。 PATA接口由于傳輸頻寬有限,無法跟上處理速度越來越快的中央處理器,而為達到傳輸快速,致使目前計算機硬盤大多使用SATA接口,且未來使用SATA接口的計算機硬盤更將形成趨勢。為了實現硬盤甚至藍光光盤等的電性連接,目前可利用軟性排線(FFC)或軟性印刷電路板(FPC)等軟性傳輸單元來連接SATA連接器與電性導通接口。為了使軟性傳輸單元與連接器之間穩定地連接,通常需設置有適當的定位結構予以固定。如臺灣專利證書號數第M346145號揭露了一種“電連接器模塊”,其是于SATA連接器的絕緣本體后端組裝一固定塊,該固定塊可固定軟性傳輸單元于絕緣本體內,使軟性傳輸單元不致脫落,亦可加強壓合軟性傳輸單元的接點與端子的接觸部的接觸,使得接觸導通的訊號傳輸較為穩定。上述習知連接器是以固定塊固定軟性傳輸單元,固定塊的體積龐大,占用較大的空間,難以符合現代電子產品輕薄短小的要求,且固定塊扣合于絕緣本體上,容易松動或脫落,并無法確實達到較佳的定位效果。再者,目前市面上雖有其它型式的定位結構,同樣會有定位效果不佳的問題。此外,習知連接器的端子預先成型于一料帶上,該些端子通常是以接觸部連接于料帶。端子在插接組裝于絕緣本體后,必需將料帶截除,此時容易造成端子的接觸部產生變形,造成連接器的良率降低。緣是,本實用新型的創作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其可將軟性傳輸單元穩定地固定于絕緣本體上,除具有較佳的定位效果外,也不會占用外部空間。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其可避免端子的接觸部產生變形,使產品整體的良率提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其包括一絕緣本體、數個端子、一軟性傳輸單元、一加強板及至少兩個定位件。絕緣本體具有一第一對接端及一第二對接端, 該絕緣本體內部設有鄰接于該第一對接端的一插槽、鄰接于該第二對接端的一容置空間及數個端子槽。該絕緣本體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該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該些端子各具有一固定部、一第一接觸部及一第二接觸部。該些端子設置于該些端子槽,且以該固定部固定于該些端子槽的側壁。該些端子的該第一接觸部伸入該絕緣本體的該插槽內,該些端子的該第二接觸部伸入該絕緣本體的該容置空間內。該軟性傳輸單元設有數個電性接點。該加強板連接于該軟性傳輸單元的一端。該加強板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該至少兩第二定位孔與該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相對應,且該加強板容納于該絕緣本體的該容置空間內,使該些電性接點與該些第二接觸部相接觸導通。該至少兩定位件穿設于該至少兩第一定位孔及該至少兩第二定位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實用新型以定位件穿設絕緣本體的第一定位孔及加強板的第二定位孔,藉以將加強板及軟性傳輸單元定位于絕緣本體。換言之,定位件穿設固定于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不會從絕緣本體上松動或脫落,可將軟性傳輸單元穩定地固定于絕緣本體上,具有較佳的定位效果。此外,更可加強壓合電性接點與端子的第二接觸部間的接觸,使得接觸導通的訊號傳輸較為穩定,且定位件穿設并組裝于絕緣本體內部,不會占用外部空間。本實用新型的端子可進一步的設置有料帶連接部,在料帶截除時,可由料帶連接部承受施力,不需由端子的接觸部承受施力,故不會造成端子的接觸部產生變形,使產品整體的良率得以提升。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圖1為本實用新型線纜連接器組合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線纜連接器組合的立體分解圖(端子已組裝于絕緣本體)。圖3為本實用新型線纜連接器組合的立體組合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線纜連接器組合的剖視圖(一)。圖5為本實用新型線纜連接器組合的剖視圖(二)。圖6為本實用新型線纜連接器組合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1至圖5,為本實用新型線纜連接器組合的第一實施例。線纜連接器組合包括一絕緣本體1、數個端子2、一軟性傳輸單元3、一加強板4及至少兩個定位件5,其中絕緣本體1較佳符合SATA連接器的規范。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實施例中,亦可包含但不限于應用定位件5及軟性傳輸單元3的各種連接器。以塑料材料制成的絕緣本體1具有一頂板 11、一底板12及兩側板13,底板12位于頂板11下方間隔處,兩側板13 —體成型地連接于頂板11及底板12兩側。頂板11、底板12及兩側板13圍繞形成一插槽14及一容置空間 15,亦即絕緣本體1內部前緣形成插槽14及后側容置空間15。絕緣本體1具有一第一對接端16及一第二對接端17,插槽14鄰接于第一對接端16,供與對接連接器(圖未繪示)插接;容置空間15則鄰接于第二對接端17,供與軟性傳輸單元3插接。絕緣本體1內部另設有數個間隔設置且形成于容置空間15中的端子槽18,該些端子槽18位于底板12內面且延伸適當的長度。絕緣本體1兩側外緣各設有一導引柱131,兩個導引柱131沿兩側板13方向延伸,可用以導引本實用新型的線纜連接器插接于對接的連接器。絕緣本體1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19,其較佳形成于絕緣本體1的兩端處。然而在如圖1至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定位孔19數量較佳包含但不限于四個。第一定位孔19可穿過頂板11及底板12,且第一定位孔19與容置空間15相連通。在本實施例中,其中兩個第一定位孔19位于絕緣本體1鄰近兩側處,另外兩個第一定位孔19則位于絕緣本體1兩側之間的適當位置,但是第一定位孔19設置的數量及位置并不限制,其構造也可以適當的變化。如圖4所示,每一第一定位孔19分別形成有設于頂板11及底板12上的至少一孔部19a及設于底板12上的一擋止面195。定位件5穿設于所述的至少一孔部 19a,且抵頂于擋止面195。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第一定位孔19由上而下分別形成一第一孔部191、一第二孔部192、一第三孔部193及一第四孔部194。該些孔部191、192、193及194 可為圓形或其它形狀的孔。第一孔部191及第二孔部192設于頂板11上,第三孔部193及第四孔部194設于底板12上,第二孔部192的內徑小于第一孔部191的內徑,第三孔部193 的內徑小于第二孔部192的內徑,第四孔部194的內徑則大于第三孔部193的內徑,使第三孔部193及第四孔部194之間形成一環形的擋止面195。定位件5可呈柱體或片體等,并不予以限制,且其材質包含但不限定塑料、橡膠或其它適合的材質制成。每一定位件5各具有一鉤部54,并配合于所述的至少一孔部19a及加強板4的第二定位孔42,抵頂于擋止面195。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定位件5由上而下分別具有一第一段51、一第二段52、一第三段53及一鉤部M。第一段51、第二段52、第三段53 及鉤部M的外徑大致分別對應于第一孔部191、第二孔部192、第三孔部193及第四孔部 194的內徑。定位件5可穿設于相對應的第一定位孔19及第二定位孔42,用以將加強板4 及軟性傳輸單元3 —端固定于絕緣本體1,亦即第一段51配合于第一孔部191,第二段52 配合于第二孔部192及加強板4的第二定位孔42。第三段53及鉤部M分別配合于第三孔部193及第四孔部194。定位件5以鉤部M上緣抵頂于擋止面195,使定位件5得以依序穿設于第一孔部191、第二孔部192、第三孔部193及第四孔部194,且定位件5抵頂于擋止面195,可用以防止定位件5向上位移脫出第一定位孔19及第二定位孔42。該些端子2為符合SATA規范,是以導電性良好的金屬或其合金材料制成。端子2 各具有一固定部21、一第一接觸部22、一第二接觸部23及一料帶連接部24。固定部21大致呈平板狀,第一接觸部22的一端連接于固定部21的一端,第一接觸部22的另一端為自由端且適當的彎折而呈弧形突起。第二接觸部23的一端連接于固定部21的另一端,第二接觸部23的另一端為自由端且適當的彎折而呈弧形突起。固定部21的所述另一端連接于料帶連接部M的一端,第二接觸部23位于料帶連接部M的上方。該些端子2設置于該些端子槽18,且以固定部21嵌接固定于該些端子槽18的側壁。該些端子2的第一接觸部21 伸入絕緣本體1的插槽14內,該些端子2的第二接觸部22伸入絕緣本體1的容置空間15 內。加強板4為一與絕緣本體1的容置空間15相對應的硬質板體,且連接于軟性傳輸單元3—端。軟性傳輸單元3可為軟性排線(FFC)或軟性印刷電路板(FPC),軟性傳輸單元3的一端設有數個電性接點31,該些電性接點31延伸外露于加強板4上,亦即該些電性接點31相對設置于加強板4另一面上。加強板4設有與第一定位孔19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 42,亦即加強板4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42。加強板4可插置容納于絕緣本體1的容置空間15內,使該些電性接點31與該些第二接觸部23相接觸導通。〔第二實施例〕請參閱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線纜連接器組合的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僅在于端子2的變化,其余結構請參前述實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贅述。端子2各具有一固定部21、一第一接觸部22、一第二接觸部23及一料帶連接部24。第一接觸部22 的一端連接于固定部21的一端,固定部21的另一端連接于料帶連接部對。第二接觸部23 的一端連接于料帶連接部M遠離固定部21的一端。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定位件5也可以利用熱壓或干涉等方式(圖略)固定于相對應的第一定位孔19及第二定位孔42。本實用新型在軟性傳輸單元3的一端連接加強板4,且于絕緣本體1及加強板4上分別設有第一定位孔19及第二定位孔42,并以定位件5穿設于第一定位孔19及第二定位孔42,藉以將加強板4及軟性傳輸單元3的一端固定于絕緣本體1。定位件5穿設固定于第一定位孔19及第二定位孔42,不會松動或脫落,可將軟性傳輸單元3穩定地固定于絕緣本體1上。此外,本實施例的定位件5具有較佳的定位效果,可加強壓合電性接點31與端子2的第二接觸部23的接觸,使得接觸導通的訊號傳輸較為穩定。定位件5穿設于絕緣本體1內部,不會占用外部空間。再者,本實用新型的端子2設置有料帶連接部對,在料帶截除時,可由料帶連接部對承受施力,不需由端子2的接觸部承受施力,故不會造成端子2的接觸部產生變形,使產品整體的良率得以提升。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非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 故舉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等效變化,均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
保護范圍內。[0031]主要組件符號說明[0032]1絕緣本體[0033]11頂板[0034]12底板[0035]13側板[0036]131導引柱[0037]14插槽[0038]15容置空間[0039]16第一對接端[0040]17第二對接端[0041]18端子槽[0042]19第一定位孔[0043]191第一孔部[0044]192第二孔部[0045]193第三孔部[0046]194第四孔部[0047]195擋止面[0048]19a孔部[0049]2端子[0050]21固定部[0051]22第一接觸部[0052]23第二接觸部[0053]24料帶連接部[0054]3軟性傳輸單元[0055]31電性接點[0056]4加強板[0057]42第二定位孔[0058]5定位件[0059]51第一段[0060]52第二段[0061]53第三段[0062]M鉤部
權利要求1.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該線纜連接器組合包括一絕緣本體,該絕緣本體具有一第一對接端及一第二對接端,該絕緣本體內部設有鄰接于該第一對接端的一插槽、鄰接于該第二對接端的一容置空間及數個端子槽,該絕緣本體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該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數個端子,該些端子各具有一固定部、一第一接觸部及一第二接觸部,該些端子設置于該些端子槽,且以該固定部固定于該些端子槽的側壁,該些端子的該第一接觸部伸入該絕緣本體的該插槽內,該些端子的該第二接觸部伸入該絕緣本體的該容置空間內;一軟性傳輸單元,該軟性傳輸單元設有數個電性接點;一加強板,該加強板連接于該軟性傳輸單元的一端,該加強板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該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與該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相對應,該加強板容納于該絕緣本體的該容置空間內,使該些電性接點與該些第二接觸部相接觸導通;以及至少兩個定位件,該些定位件穿設于該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及該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
2.如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該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分別穿過該絕緣本體的一頂板及一底板。
3.如權利要求第2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該絕緣本體具有兩側板,該兩側板連接于該頂板及該底板兩側,該頂板、該底板及該兩側板圍繞形成該插槽及該容置空間,每一第一定位孔分別形成有至少一孔部及一擋止面,該至少一孔部設于該頂板及該底板上,該擋止面設于該底板上,該定位件穿設于該至少一孔部,且抵頂于該擋止面。
4.如權利要求第3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定位件各具有一鉤部, 該定位件配合于該至少一孔部及該加強板的第二定位孔,該定位件以鉤部上緣抵頂于該擋止面。
5.如權利要求第4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定位孔分別形成一第一孔部、一第二孔部、一第三孔部及一第四孔部,該第一孔部及該第二孔部設于該頂板上,該第三孔部及該第四孔部設于該底板上,該第三孔部及該第四孔部之間形成該擋止面, 該定位件穿設于該第一孔部、該第二孔部、該第三孔部及該第四孔部。
6.如權利要求第5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定位件分別具有一第一段、一第二段及一第三段,該第一段配合于該第一孔部,該第二段配合于該第二孔部及該加強板的該第二定位孔,該第三段及該鉤部分別配合于該第三孔部及該第四孔部。
7.如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該至少兩個定位件以熱壓或干涉方式固定于該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及該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
8.如權利要求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接觸部的一端連接于該固定部的一端,該第二接觸部的一端連接于該固定部的另一端,該固定部的所述另一端連接于一料帶連接部。
9.如權利要求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接觸部的一端連接于該固定部的一端,該固定部的另一端連接于一料帶連接部,該第二接觸部的一端連接于該料帶連接部遠離該固定部的一端。
10.如權利要求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合,其特征在于,該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設于該絕緣本體鄰近兩側處。
專利摘要一種線纜連接器組合,其包括一絕緣本體、數個端子、一軟性傳輸單元、一加強板及至少兩個定位件。絕緣本體內部設有一插槽、一容置空間及數個端子槽。絕緣本體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定位孔,該些端子設置于該些端子槽,且伸入插槽及容置空間內。加強板連接于軟性傳輸單元一端,軟性傳輸單元設有數個電性接點,并形成于相對加強板另一側上。加強板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定位孔,且容納于絕緣本體的容置空間內,使該些電性接點與該些端子的第二接觸部相接觸導通。定位件穿設于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將軟性傳輸單元穩定的固定于絕緣本體上,具有較佳的定位效果。
文檔編號H01R13/639GK202042639SQ201120138249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4日
發明者薛志煜 申請人:立信杰(東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艾恩特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