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尤其指一種將彈性端子模塊化的連接端口,且適用于各式連接器接口規格。
背景技術:
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電子卡、或其它電子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其連接器接口規格亦不斷地迭替,如通用序列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簡稱「USB」),其規格從早期 USB1. 0至USB2. 0,時至今日已發展至USB3. 0,往后亦會不斷繼續發展下去。目前常見的連接端口可參閱圖1,圖中顯示,該連接端口 9包括有五個彈性端子 91、一電路基板92、四個導電接觸片93、一上蓋板94、及一下底板95。據此,由上蓋板94、 及下底板95層迭包覆電路基板92,以達保護的功效。然而,上蓋板94包括有四個開口槽 941、及五個開孔942,而開口槽941是對應于電路基板92的導電接觸片93,開孔942分別對應于復數彈性端子91的接觸部911。由此,露出彈性端子91的接觸部911、及導電接觸片93,用以電性接觸。然而,在制作較大面積的連接端口,例如大型的閃存(flash)接口時,上述的彈性端子91或導電接觸片93無法利用機器量產,只能通過手工一根一根地焊接以電性連接于電路基板92,其制備工藝十分繁瑣耗時,生產操作不易。而且手工焊接的質量不均,焊接的外觀也因此不美觀,故有改良的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以克服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包括—電路基板,具有至少一側表面以及相鄰的一基板表面,于該基板表面設有復數第一電性接點以及復數第二電性接點;以及一端子模塊,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二側面鄰接于該側表面,且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系相對排列并分別連接于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設有復數第一容設槽以及復數第二容設槽,分別沿該第二表面延伸有復數第一延伸槽以及復數第二延伸槽,該端子模塊包括復數彈性端子以及復數導電片;其中,每一彈性端子分別設于每一第一容設槽,每一彈性端子具有一彈性段及一固定段,該彈性段凸出于該每一第一容設槽,且該固定段穿設于每一第一延伸槽及該電路基板的該側表面,使該固定段對應電性相接于該基板表面的每一第一電性接點;每一導電片分別設于每一第二容設槽,每一導電片具有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該第二段穿設于每一第二延伸槽及該電路基板的該側表面,使該第二段對應電性相接于該基板表面的每一第二電性接點。[0011 ] 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包括一外殼,覆設于該電路基板外,該外殼并形成有一置放槽,供該端子模塊設于該置放槽。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中該端子模塊、復數彈性端子及復數導電片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中每一彈性端子的該彈性段為彎折狀。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中該連接端口為一 USB3.0的公座。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中該端子模塊是以表面安裝技術焊接于該電路基板。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中該外殼為一塑料外殼。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中該復數第一電性接點與該復數第二電性接點交錯排列于該電性基板。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中該復數第一電性接點或該復數第二電性接點為復數鍍金區。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1)能提供一端子模塊,由將彈性端子及導電片封裝于此端子模塊,簡化連接端口的構造。2)由此端子模塊,使得長型或大面積的連接端口制備工藝更為簡化,只需將端子模塊焊設于電路基板側面的電性接點,即完成組裝,組裝方式十分簡便,亦可提升制作質量。3)有利于機械量產,并美化連接端口的外觀。
圖1是公知連接端口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連接端口的組合立體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連接端口的組合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彈性端子及導電片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端子模塊的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連接端口的組合俯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中連接端口的剖視圖。圖8(a)_(d)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到六實施例中端子模塊的彈性端子簡單示意圖。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電路基板;10側表面;11基板底面;12第一電性接點;13第二電性接點;2端子模塊;20上表面;21下底面;22第一側面;23第二側面第一容設槽;25第二容設槽J6 第一延伸槽;27第二延伸槽;觀彈性端子;281彈性段;282固定段;四導電片;291第一段; 292第二段;3外殼;31置放槽;4彈性端子;41彈性段;42彈性段;43彈性段;431反折段; 44彈性段;441反折段;442支撐段;9連接端口 ;91彈性端子;911接觸部;92電路基板;93 導電接觸片;94上蓋板;941開口槽;942開孔;95下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包括電路基板以及端子模塊。其中電路基板具有至少一側表面以及相鄰的一基板表面,于基板表面設有復數第一電性接點以及復數第二電性接點。端子模塊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側面以及第二側面,端子模塊并包括復數彈性端子以及復數導電片。第二側面是鄰接于電路基板的側表面,且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相對排列,并分別連接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還設有復數第一容設槽以及復數第二容設槽,兩者分別容設有復數彈性端子以及復數導電片。每一第一容設槽以及第二容設槽沿第二表面還延伸有復數第一延伸槽以及該第二延伸槽。其中每一彈性端子具有彈性段及固定段,彈性段凸出于每一第一容設槽,且固定段穿設于每一第一延伸槽及前述的側表面,以使固定段對應電性相接于基板表面的每一第一電性接點。每一導電片具有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二段穿設于每一第二延伸槽及前述的側表面,以使第二段對應電性相接于基板表面的每一第二電性接點。前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可還包括一外殼,其覆設于電路基板外,外殼并形成有置放槽,以供端子模塊置放其中。前述的外殼可為塑料外套,以使連接端口更加美觀,并增加焊接處的抗外來應力。前述的端子模塊可一體成形為一封裝體。也可將復數彈性端子及復數導電片預先做出,再利用射出成形技術將端子模塊制成一體式結構。或者,亦可將復數彈性端子、復數導電片封裝于一封裝體中而形成端子模塊。前述的每一彈性端子的彈性段可為彎折狀。上述的彈性段也可以是弧狀、未封閉拋物線狀、雙曲線狀、不規則凸起狀等形狀,以因應各式連接端的需求,增加連接時的接觸效果。前述的連接端口可適用各種規格,例如外圍組件互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 bus,PCI);總、線、工業標準架構(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ISA) 總線或通用序列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以下簡稱USB)或其等效接口。較佳地,連接端口可為USB3. 0的公座。前述的端子模塊可以表面安裝技術(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焊接于電路基板,使得連接端口的制備工藝更為簡便。前述的復數第一電性接點可與該復數第二電性接點交錯排列于電性基板的側表面。復數第一電性接點可與該復數第二電性接點并排成一列于電性基板的側表面。或者, 可因應連接端的需求而呈各種序列狀排列。前述的第一電性接點可為復數鍍金區。第二電性接點亦可為復數鍍金區。或者前述的兩者均可為復數鍍金區。為能夠更清楚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詳細說明。請參閱圖2,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連接端口的組合立體圖。在以下實施例中,是以應用于較長型或大面積超閃內存的USB3.0的接口規格進行說明,惟本實用新型并不僅以USB3.0接口規格為限,其它規格的連接端口皆可適用。再者,如圖2中顯示,本實施例中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包括電路基板1及端子模塊2。此電路基板1具有至少一側表面10以及相鄰的一基板底面11,于基板底面11設有五個第一電性接點12以及四個第二電性接點13。前述的第一電性接點12及第二電性接點13為交錯排列的鍍金區,以供端子模塊2電性連接于電路基板1。請再搭配圖3的組合剖視圖,端子模塊2具有上表面20、下底面21、第一側面22 以及第二側面23,第二側面23鄰接于側表面10,且第一側面22及第二側面23相對排列并分別連接于上表面20及下底面21。上表面20還設有對應第一電性接點12的第一容設槽 24五個以及對應第二電性接點13的第二容設槽25四個。第一容設槽M及第二容設槽25 分別沿下底面22還延伸有五個第一延伸槽沈以及四個第二延伸槽27。端子模塊2還包括五個彈性端子觀以及四個導電片四,其中,每一彈性端子觀分別設于每一第一容設槽24,每一彈性端子觀具有彈性段281及固定段觀2,彈性段凸出于每一第一容設槽24,且固定段觀2穿設于每一第一延伸槽沈及電路基板1的側表面 10,以使固定段282對應電性相接于基板表面11的每一第一電性接點12。每一導電片四分別設于每一第二容設槽25,每一導電片四具有第一段291及第二段四2,第二段292穿設于每一第二延伸槽27及電路基板1的側表面10,以使第二段292 對應電性相接于基板表面11的每一第二電性接點13。請參考圖4中彈性端子及導電片的剖視圖。于本實施例中是先將彈性端子觀及導電片四做出。接著如圖5端子模塊的組合剖視圖所示,將彈性端子觀以及導電片四利用射出成形一體成型為端子模塊2。當然,于其它實施例中亦可將彈性端子觀及導電片四封裝為一封裝體而形成端子模塊2。此端子模塊2中的彈性端子觀及導電片四,請參考圖6的連接端口俯視圖,是以表面安裝技術(SMT)分別焊接于電路基板1基板底面11的第一電性接點12以及第二電性接點13,由前述以一體成形或封裝技術將端子模塊2模塊化后,再使用表面安裝技術組裝, 使得本實施例的連接端口,其組裝密度更高,成品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可靠性更高,而且易于實現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相較公知的連接端口,本實施例的彈性端子 28不需手工一一焊接,使得端子模塊2的制備工藝更為簡便,利于使用機器量產,以提升制作的良率。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其組件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還包括一外殼3,外殼3具有一形成有一置放槽31。本實施例的外殼3 為一塑料外套。當端子模塊2是以表面安裝技術(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焊接于電路基板1后,端子模塊2容置于外殼3的置放槽31,且外殼3并覆設于電路基板1夕卜, 由加裝此外殼3可使本實施例的連接端口更加美觀,并增加焊接處的抗外來應力。圖8(a)_(d)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到六實施例中端子模塊的彈性端子簡單示意圖。其中,每一彈性端子4可配合各種連接端子的需要而將第三實施例的設計為三角狀(圖 8(a))、或如第四實施例,可將彈性段42設計為未封閉拋物線狀(圖8(b))。還可如圖8(c) 所示,彈性端子4的彈性段43還包含有兩對稱的反折段431,呈不規則凸起狀,提供更佳的彈力效果外,更可完全避免一體成形的封裝過程中,封裝料擴散上爬的情形發生。還可如圖 8 (d)的彈性段44,在對稱的二反折段441,還分別延伸有一支撐段442,亦即二支撐段442 是鄰接于反折段441,以提升彈性端子4的支撐力。綜合上述各實施例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將彈性端子及導電片模塊化為一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構造簡單,只需將端子模塊焊設于電路基板側面的電性接點,即完成組裝,使得較長型(或較大面積)連接端口的制備工藝更為簡便,可有效降低成本。更可使用機器大量生產,以提升制作質量。 上述實施例僅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實用新型所主張的權利范圍自應以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電路基板,具有至少一側表面以及相鄰的一基板表面,于該基板表面設有復數第一電性接點以及復數第二電性接點;以及一端子模塊,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二側面鄰接于該側表面,且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系相對排列并分別連接于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設有復數第一容設槽以及復數第二容設槽,分別沿該第二表面延伸有復數第一延伸槽以及復數第二延伸槽,該端子模塊包括復數彈性端子以及復數導電片;其中,每一彈性端子分別設于每一第一容設槽,每一彈性端子具有一彈性段及一固定段,該彈性段凸出于該每一第一容設槽,且該固定段穿設于每一第一延伸槽及該電路基板的該側表面,使該固定段對應電性相接于該基板表面的每一第一電性接點;每一導電片分別設于每一第二容設槽,每一導電片具有一第一段及一第二段,該第二段穿設于每一第二延伸槽及該電路基板的該側表面,使該第二段對應電性相接于該基板表面的每一第二電性接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殼,覆設于該電路基板外,該外殼并形成有一置放槽,供該端子模塊設于該置放槽。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端子模塊、 復數彈性端子及復數導電片為一體式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彈性端子的該彈性段為彎折狀。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連接端口為一 USB3.0的公座。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端子模塊是以表面安裝技術焊接于該電路基板。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外殼為一塑料外殼。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復數第一電性接點與該復數第二電性接點交錯排列于該電性基板。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復數第一電性接點或該復數第二電性接點為復數鍍金區。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端子模塊的連接端口,包括電路基板以及端子模塊。其中,電路基板具有側表面及基板表面,基板表面上設有復數第一電性接點及復數第二電性接點。端子模塊鄰接于電路基板的側表面,并包括有復數彈性端子以及復數導電片。每一彈性端子及每一導電片分別穿透過電路基板的側表面而電性相接于第一電性接點以及第二電性接點。由將彈性端子及導電片模塊化成構造簡單的端子模塊,使得連接端口的組裝制備工藝更為簡便,可有效降低成本,利于使用機器量產。并能提升制作質量,且美化連接端口的外觀。
文檔編號H01R12/57GK202034551SQ20112012029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2日
發明者希歐西·雷納多, 李泓達, 陳亦君 申請人:坤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