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器件,尤其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結構。
背景技術:
因目前桌上型電腦的設計愈來愈小,相對電路板上可供置放零組件之空間則越趨于狹窄,使其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及電連接器皆需配合予以改變,因此,便有廠商便針對如何使電連接器架高或層疊來避免與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發生接觸、短路的情形產生,而可由組件排列位置配合電路板上線路布局的規劃,或是設計出一種具有穩固結構之框架型電連接器,借此充分應用電腦內部有限之空間。再者,為了解決電腦周邊設備越來越多,連接這些周邊設備的共通性、可支援設備數量,并提升傳輸速度與增進系統效能,而發展出有具有不同傳輸規格的電連接器,但一般傳統電連接器主要是在絕緣座體上直接配合規劃出多個供復數連接端子穿置的插接頭形成多埠式電連接器,而此種多埠式電連接器僅能適用于符合既定規格的連接器進行對接使用,并無法針對現有新規格的連接器,或是依照客戶特殊需求而可任意置換以組合、擴充有具不同傳輸規格、不同數量的電連接器模組,框架型電連接器便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與缺失,利用其所具有結構簡單、組裝簡易快速及可模組化共用的優勢,而可供層疊組合多個不同傳輸規格的電連接器,提高框架型電連接器的實用性而達到適用范圍廣泛之效果。另一方面,隨著電子產品內部空間的大幅縮小,并因電路板上需要有很多的零組件,使其電子元件及電連接器的擺設更為密集,再加上電腦執行速度加快,積體電路所產生的工作頻率則逐漸提高,以致使高頻訊號于傳輸過程當中極易產生各種不同的電磁雜訊干擾,相繼造成電路板上的電磁干擾也大幅攀升,且會直接影響到電連接器訊號傳輸的品質與穩定度,進而使電子產品容易產生短路、功能失效的缺失發生而若以框架型電連接器結構為例,請參閱圖7、8所示,分別為現有的立體外觀圖及框架與端子定位塊的立體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主要是利用一框架A上具有垂直部Al及水平部A2,并于垂直部Al設有上側開口 Al 1,可用以設置一連接器Al2,水平部A2設有下側開口 A21,而用以設置端子定位塊B,并可容置另一連接器A22,在兩水平部A2的末端設置有轉折垂直向上的片體,并于片體中剖設有透孔A211,而利用此透孔A211將框架A定位于端子定位塊B兩側的定位部B 1中,而框架A采用插接式(DIP)型態,故只能固定在電路板上端,但此種方式會使多個連接器A12、A22層疊后,其各連接器A12、A22后方的導電端子A121便直接并排于端子定位塊B處,便會因各連接器A12、A22的傳輸訊號及功能不同,而極易導致不同連接器A12、A22于高頻傳輸訊號時產生有相互電磁干擾,并影響訊號傳輸的品質與穩定度,嚴重者,更將造成訊號傳輸中斷或失效的情況發生,故現有技術存在極大的改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電連接器結構。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0007]—種電連接器結構,由框架、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所組成,該框架為一具有垂直部及水平部的框體,并于垂直部上、下二側由外向內開設有至少二個以上的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而水平部接著與垂直部的第一開口連接處形成有可收容端子定位座的容置空間;該第一連接器為結合定位于框架垂直部的第一開口處,并于本體前側設有復數導電端子的對接部,且導電端子后側朝下方轉折延伸有垂直焊接端,而本體上罩覆有屏蔽殼體;該第二連接器為結合定位于框架垂直部的第二開口處,并于本體前側設有復數導電端子的對接部,且導電端子后側朝下方轉折延伸有垂直焊接端,而本體上罩覆有屏蔽殼體。該框架為呈一 L形框體,并于垂直部相鄰第一、第二開口左、右兩側皆設有接合孔,而第一、第二連接器本體兩側朝外延伸有固定于框架上的邊板,且邊板表面透設有定位孔,再于本體、對接部上罩覆有可相互抵貼呈一電性接觸狀態的外殼體及屏蔽殼體。該屏蔽殼體與外殼體兩側皆透設有與本體定位孔相對應的通孔及穿孔,而可供鉚合元件依序穿設與屏蔽殼體的穿孔、框架的接合孔以及本體的定位孔后,再鉚接于外殼體的通孔形成鉚合固定。該框架的容置空間內收容有端子定位座,且端子定位座為具有一層疊階梯狀的基部,并于基部表面貫穿有復數間隔排列的穿置孔,且各穿置孔為可供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分別以導電端子轉折延伸的垂直焊接端及屏蔽殼體上所具有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接地端穿出,再焊設于電路板上呈一定位。該第一連接器本體后側同向延伸有位于導電端子兩外側的隔板,且兩隔板底部相對內側設有卡扣部,而框架于水平部的容置空間內收容有端子定位座,并于端子定位座基部兩側邊設有與卡扣部相對應的扣持部。該端子定位座兩側邊的扣持部與第一連接器隔板底側的卡扣部可為呈相對應的凹、凸部或鳩尾座、鳩尾槽形式。該第二連接器于本體屏蔽殼體各側邊朝下方延伸有罩覆至第一連接器外側邊的遮蔽板,而端子定位座基部后側邊朝上方垂直延伸有限位擋板,且限位擋板為擋止于遮蔽板內側壁面。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以對接部導電端子朝下方轉折延伸的焊接端垂直穿出端子定位座的穿置孔外后,再焊固于電路板上呈一定位,而此端子定位座可使焊接端插接至電路板時,不僅組裝簡便且可更加牢固、不易產生晃動,并可由端子定位座來隔離其下方穿出的復數焊接端,也不易與其他固設于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發生接觸而形成短路或是有訊號傳輸中斷、失效的情況發生。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組裝前的局部立體外觀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組裝時的立體外觀圖。[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組裝時另一視角的立體外觀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組裝后另一視角的立體外觀圖。圖7為現有電連接器的立體外觀圖。圖8為現有框架與端子定位塊的立體分解圖。1、框架11、垂直部120、容置空間111、第一開口121、凸柱1111、接合孔122、通孔112、第二開口123、插接元件1121、接合孔1231、嵌合孔12、水平部1232、扣持腳2、第一連接器21、本體215、卡扣部211、對接部22、外殼體212、導電端子221、通孔2121、焊接端23、屏蔽殼體213、邊板231、穿孔2131、定位孔232、接地端214、隔板3、第二連接器31、本體32、外殼體311、對接部321、通孔312、導電端子33、屏蔽殼體3121、焊接端331、穿孔313、邊板332、遮蔽板3131、定位孔333、接地端4、端子定位座41、基部42、扣持部411、穿置孔43、限位擋板5、鉚合元件51、鎖孔6、固定元件A、框架Al、垂直部A2、水平部All、上側開口A21、下側開口A12、連接器A211、透孔A121、導電端子A22、連接器B、端子定位塊Bi、定位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58]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2、3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電連接器結構由框架1、第一連接器 2、第二連接器3及端子定位座4所組成,其中該框架1為具有垂直部11及水平部12的 L型框體;其中,垂直部11上、下兩側分別由外向內開設有可供第一連接器2、第二連接器3 結合定位的第一開口 111、第二開口 112,并在垂直部11相鄰第一、第二開口 111、112左、右兩側位置皆設有接合孔1111、1121,而水平部12接著與垂直部11的第一開口 111連接處形成有容置空間120,且容置空間120內收容有端子定位座4,另在水平部12表面上有凸柱 121及通孔122,而凸柱121可供插接元件123以表面嵌合孔1231壓接于其上成為一體后, 再由插接元件123兩側朝下方轉折延伸的扣持腳1232穿出通孔122外與電路板(圖中未示出)呈一扣合定位。該第一連接器2在本體21前側設有具復數導電端子212的對接部211,并由本體 21左、右兩側朝外延伸有固定在框架1上的邊板213,其邊板213表面透設有定位孔2131, 而本體21后側同向延伸有位于導電端子212兩外側的隔板214,且兩隔板214底部相對內側設有卡扣部215,再者,本體21在對接部211、隔板214上分別罩覆有可相互抵貼的外殼體22及屏蔽殼體23,并于外殼體22、屏蔽殼體23兩側皆透設有與本體21、定位孔2131相對應的通孔221與穿孔231,另于屏蔽殼體23上具有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接地端232。該第二連接器3于本體31前側設有具復數導電端子312的對接部311,并由本體31左、右兩側朝外延伸有固定于框架1上的邊板313,其邊板313表面為透設有定位孔 3131,而本體31、對接部311上分別罩覆有可相互抵貼的外殼體32及屏蔽殼體33,并于外殼體32、屏蔽殼體33兩側皆透設有與本體31定位孔3131相對應的通孔321與穿孔331, 再由屏蔽殼體33各側邊朝下方延伸有罩覆至第一連接器2外側邊的遮蔽板332及其遮蔽板332上具有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接地端333。該端子定位座4有一層疊階梯狀的基部41,并于基部41表面垂直貫穿有復數間隔排列的穿置孔411,且各穿置孔411可供第一連接器2、第二連接器3分別以對接部211、 311導電端子212、312后側朝下方轉折延伸的垂直狀焊接端2121、3121穿出后,再焊設于電路板上呈一定位,而基部41左、右兩側邊設有與第一連接器2于隔板214底側的卡扣部 215相對應的扣持部42,并由后側邊朝上方垂直延伸有限位擋板43。另請同時參閱圖3、4、5、6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上述的構件組裝時,先將第一連接器2結合于框架1垂直部11上,使其本體21兩側延伸的邊板213即可抵持于垂直部 11表面上,同時將本體21后側的兩隔板214擋止于垂直部11的第一開口 111處,并以邊板 213的定位孔2131與垂直部11相鄰第一開口 111的接合孔1111形成對正后,再將外殼體 22、屏蔽殼體23分別由框架1前、后兩側朝本體21方向罩覆于對接部211及隔板214上相互抵貼呈一電性接觸狀態,且使外殼體22、屏蔽殼體23兩側的通孔221、穿孔231分別對應于本體21的定位孔2131,而可供鉚合元件5依序穿設于屏蔽殼體23的穿孔231、框架1的接合孔1111及本體21的定位孔2131后,再鉚接于外殼體22的通孔221形成鉚合固定,并由固定元件6鎖固在鉚合元件5的鎖孔51內,便可將第一連接器2結合定位于框架1的垂直部11上成為一體。而第二連接器3也可依照上述第一連接器2結合定位于框架1的垂直部11上成為一體的組裝方式與步驟,將其本體31、外殼體32及屏蔽殼體33結合于垂直部11的第二開口 112處呈一定位,此組構部份因非本專利的重點所在,故在本說明書中僅做一簡單敘述, 以供了解;另外,當第一連接器2及第二連接器3分別結合定位于框架1垂直部11上的第一、第二開口 111、112處后,即可將端子定位座4收容于框架1水平部12接著與垂直部11 的第一開口 111連接處形成的容置空間120,并由第一、第二連接器2、3于對接部211、311 內穿設的導電端子212、312以焊接端2121、3121垂直穿出端子定位座4于基部41表面貫穿的穿置孔411外,同時亦使第一、第二連接器2、3于屏蔽殼體23、33朝下方延伸的接地端 232,333垂直穿出基部41的穿置孔411外后,便可將端子定位座4左、右兩側邊的扣持部 42由下向上固定在第一連接器2隔板214底側相對應的卡扣部215上,端子定位座4后側邊的限位擋板43擋止于第二連接器3屏蔽殼體33朝下方延伸的遮蔽板332內側壁面,并讓遮蔽板332罩覆至第一連接器2外側邊,則使第一、第二連接器2、3的導電端子212、312 可完全的遮蔽與隔離,再以框架1在水平部12壓接的插接元件123扣持腳1232向下扣合于電路板上呈一穩固定位,便完成本創作整體的組裝。本實用新型中,框架1較佳實施例是在垂直部11設有可供第一連接器2、第二連接器3結合定位的第一開口 111及第二開口 112為例,但本創作于實際應用時,但并非是以此作為局限,也可在垂直部11上開設有至少二個以上的開口,以供復數相同或不相同型式、傳輸規格、形狀的連接器層疊組合后成為一體,并具有組裝簡易、快速及模組化共用的效用;而第一連接器2、第二連接器3可為相同或不同型式的連接器,且第一、第二連接器2、 3的對接部211、311亦可分別為RS232、RJ45、USB、IEEEI394或H DIVI I等型式的連接介面,借此提高框架型電連接器的實用性與適用范圍;另其端子定位座4左、右兩側邊的扣持部42與第一連接器2隔板214底側的卡扣部215可為呈相對應的凹、凸部或鳩尾座、鳩尾槽等型式,但僅只需提供端子定位座4可以扣持部42嵌合卡扣于第一連接器2相對應的卡扣部215上呈一定位即可。本實用新型在實際應用時,先將第一連接器2及第二連接器3以導電端子212、 312朝下方轉折延伸的焊接端2121、3121垂直穿出端子定位座4的穿置孔411外后,再焊固于電路板上呈一定位,而此端子定位座4便可使焊接端2121、3121插接至電路板,不僅組裝簡便,且可更加牢固、不易產生晃動,并可由端子定位座4隔離其下方穿出的復數焊接端 2121、3121,也不易與其他固設于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發生接觸而形成短路的情況發生,或是有訊號傳輸中斷、失效的情況發生。同時,也將第二連接器3于屏蔽殼體33各側邊延伸的遮蔽板332朝下方罩覆至第一連接器2的屏蔽殼體23外側邊,并以屏蔽殼體22、33接地端232、333穿出端子定位座4 的穿置孔411外而焊固于電路板上,以此結構設計,便可由第一、第二連接器2、3的屏蔽殼體22、33來隔離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或其他連接器使用,有效防止各電子元件、連接器間在傳輸高頻訊號時的相互干擾問題;且因屏蔽殼體22、33的接地端232、333與電路板形成接地回路,而具有接地的功能,所以使第一、第二連接器2、3在周圍所產生的電磁波干擾等即可由電路板導引傳輸至地面而排散;也可透過屏蔽殼體22、33將第一、第二連接器2、3的兩組復數導電端子212、312完全的遮蔽與隔離,以此有效避免導電端子212、312間因距離靠近所產生的相互電磁干擾,進而提升訊號傳輸的穩定性、強化屏蔽殼體的遮蔽效果。再者,上述詳細說明第一連接器2、第二連接器3屏蔽殼體22、33與本體21、31的結合方式為可由鉚合元件5依序穿設于屏蔽殼體23、33的穿孔231、331及本體21、31的定位孔2131、3131而鉚接于外殼體22、32的通孔221、321形成鉚合固定,而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僅為一種較佳的實施狀態,并非為本創作主要訴求的特征所在,也可利用屏蔽殼體22、33 —體成型或分開以相互卡扣接合之方式而直接罩覆在第一、第二連接器2、3上,然而屏蔽殼體22、33相關沖壓成型及其組裝接合的方式為現有技術,在不影響本專利范圍特征下亦可省略;第一、第二連接器2、3在屏蔽殼體22、33上的接地端232、333可為一體成型或分開制成,且該接地端232、333與屏蔽殼體22、33形成電性連接,并焊設于電路板上形成接地回路,其僅只需具有提供靜電、雜訊及電磁波干擾導引傳輸至接地回路而釋放的功能即可,而此種簡易修飾及其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本實用新型技術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結構,由框架、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所組成,其特征在于該框架為一具有垂直部及水平部的框體,并于垂直部上、下二側由外向內開設有至少二個以上的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而水平部接著與垂直部的第一開口連接處形成有可收容端子定位座的容置空間;該第一連接器為結合定位于框架垂直部的第一開口處,并于本體前側設有復數導電端子的對接部,且導電端子后側朝下方轉折延伸有垂直焊接端,而本體上罩覆有屏蔽殼體;該第二連接器為結合定位于框架垂直部的第二開口處,并于本體前側設有復數導電端子的對接部,且導電端子后側朝下方轉折延伸有垂直焊接端,而本體上罩覆有屏蔽殼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框架為呈一L形框體,并于垂直部相鄰第一、第二開口左、右兩側皆設有接合孔,而第一、第二連接器本體兩側朝外延伸有固定于框架上的邊板,且邊板表面透設有定位孔,再于本體、對接部上罩覆有可相互抵貼呈一電性接觸狀態的外殼體及屏蔽殼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屏蔽殼體與外殼體兩側皆透設有與本體定位孔相對應的通孔及穿孔,而可供鉚合元件依序穿設與屏蔽殼體的穿孔、框架的接合孔以及本體的定位孔后,再鉚接于外殼體的通孔形成鉚合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框架的容置空間內收容有端子定位座,且端子定位座為具有一層疊階梯狀的基部,并于基部表面貫穿有復數間隔排列的穿置孔,且各穿置孔為可供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分別以導電端子轉折延伸的垂直焊接端及屏蔽殼體上所具有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接地端穿出,再焊設于電路板上呈一定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器本體后側同向延伸有位于導電端子兩外側的隔板,且兩隔板底部相對內側設有卡扣部,而框架于水平部的容置空間內收容有端子定位座,并于端子定位座基部兩側邊設有與卡扣部相對應的扣持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端子定位座兩側邊的扣持部與第一連接器隔板底側的卡扣部可為呈相對應的凹、凸部或鳩尾座、鳩尾槽形式。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連接器于本體屏蔽殼體各側邊朝下方延伸有罩覆至第一連接器外側邊的遮蔽板,而端子定位座基部后側邊朝上方垂直延伸有限位擋板,且限位擋板為擋止于遮蔽板內側壁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結構,由框架、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所組成,該框架為一具有垂直部及水平部的框體,水平部有可收容端子定位座的容置空間;導電端子后側朝下方轉折延伸有垂直焊接端,而本體上罩覆有屏蔽殼體。本實用新型組裝簡便且可更加牢固、不易產生晃動,也不易與其他固設于電路板上的電子元件發生接觸而形成短路或是有訊號傳輸中斷、失效的情況發生。
文檔編號H01R13/502GK202094393SQ20112011816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0日
發明者盧雄飛 申請人:山東天雄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