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Sim卡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SIM卡連接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SIM卡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多合一 SIM卡連接器。背景技術:
傳統SIM卡連接器大多為單卡連接器,一般只符合連接單一常規SIM卡的規格標準,后來,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雙卡雙待的通信功能隨之出現,出現了可同時連接容納雙常規SIM卡的連接器。但由于地區差別及公司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地存在不同規格的SIM 卡,造成在某一地區銷售的手機無法使用另一地區SIM卡的問題,而迫使消費者去購買不同規格的手機以適應不同地區的規格標準,或者采用一些非常規手段對SIM卡進行技術處理,但對SIM卡進行技術處理并不是普通消費者能輕易完成的事情,且容易損壞SIM卡。如何提供一種能夠兼容不同規格的SIM卡連接器成為一個嗜需解決的問題。因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克服前述缺陷的SIM卡連接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兼容常規SIM卡與Micro SIM卡的SIM卡連接
ο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兼容常規SIM卡與Micro SIM卡的SIM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上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與遮蔽殼體圍設成SIM卡收容空間,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兩側彎折延伸形成的側壁,所述遮蔽殼體主體部在靠近左右兩側壁處分別設有彈片,所述彈片向收容空間內延伸形成有頂推部,遠離SIM卡插入方向的彈片末端向收容空間方向延伸形成有抵擋部。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兼容常規SIM卡與 Micro SIM卡的SIM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上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與遮蔽殼體圍設成SIM卡收容空間,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兩側彎折延伸形成的側壁,所述遮蔽殼體主體部在靠近左右兩側壁處分別設有彈片,所述彈片向收容空間內延伸形成有頂推部、限位片,限位片位于頂推部內側, 在遠離SIM卡插入方向的彈片末端向收容空間方向延伸形成有位于限位片內側后端的抵擋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遮蔽殼體上彈片的設計,同時兼容了常規SIM卡及Micro SIM卡,解決了現有SIM卡連接器只能連接一種SIM卡的缺陷。
圖1是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遮蔽殼體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插入常規SIM卡的狀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遮蔽殼體與常規SIM卡的配合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插入Micro SIM卡的狀態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遮蔽殼體與Micro SIM卡的配合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照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100是可兼容常規SIM卡與 Micro SIM卡的二合一 SIM卡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10、安裝于絕緣本體10內的導電端子30及遮覆于絕緣本體10上的遮蔽殼體20。所述絕緣本體10與遮蔽殼體20共同圍設成用于收容SIM卡的收容空間40。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0包括基部11及與基部11 一體成型并位于基部11兩側的臂部13。所述基部11上設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2用于收容所述導電端子 30,所述絕緣本體10臂部13外邊緣設有若干卡扣部14,臂部13在遠離SIM卡插入方向的尾端向上突起有擋止部15,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述擋止部15也可以是絕緣本體10基部 11向后延伸并突伸而成。所述遮蔽殼體20包括主體部21、自主體部21兩側彎折延伸形成的側壁23,所述側壁23上設有若干與絕緣本體10臂部13上的卡扣部14卡持的卡扣件24。所述遮蔽殼體 20主體部21在靠近兩側壁23處設有若干對稱設置的彈片22、25,所述彈片22、25可在垂直方向上發生上下彈性變形,彈片22、25都向收容空間40 —側延伸形成有頂推部221、251 及限位片222、252,所述遠離SIM卡插入方向的一對彈片25末端還向收容空間40內延伸形成有抵擋部254,所述頂推部221、251呈曲狀結構,限位片222、252位于頂推部221、251的內側且在朝向SIM卡插入端傾斜形成導引部223、253,所述抵擋部254位于限位片252的內側后端。所述頂推部221、251向收容空間40內延伸的長度大于限位片222、252向收容空間40內延伸的長度。所述頂推部221、251、限位片222、252及抵擋部254都是與遮蔽殼體 20的彈片22 —體沖壓而成的。請結合圖2至圖5所示,介紹SIM卡連接器100插入連接常規SIM卡(下稱卡A) 的原理及方法。所述卡A插入SIM卡連接器100的過程中,卡A向上接觸遮蔽殼體20的彈片22、25上的頂推部221、251,并向上頂開彈片22,卡A插入端則抵接于所述絕緣本體10 的擋止部15,即常規SIM卡的尾部與絕緣本體10擋止部15抵接。在卡A的插入過程中,遮蔽殼體20兩側壁23及絕緣本體10的擋止部15分別對卡A左右及前后方向限位,因此,常規SIM卡的寬度等于遮蔽殼體20兩側壁23之間的距離。請結合圖2、3及圖6、7所示,介紹Micro SIM卡(下稱卡B)的原理及方法。因 Micro SIM卡在外形尺寸上小于常規SIM卡,但兩者的接點設置均一樣,用于連接常規SIM 卡的導電端子30同樣可以用于連接Micro SIM卡。所述Micro SIM卡的寬度為遮蔽殼體 20左右相對兩彈片限位片222 (或者252)之間的距離,所述卡B插入SIM卡連接器時,遮蔽殼體20的彈片22、25不會發生彈性變形,相反,設于彈片22、25上的限位片222、252將限制卡B的左右位置,而遠離插入端的彈片25末端上的抵擋部254與Micro SIM卡的尾部抵接并限制卡B的前后位置,使卡B正確位于連接位置上。在具體實施本方案的過程中,所述頂推部221、251與限位片222、252可以合二為一,即頂推部221、251實現作為卡A向上頂推功能的同時,還實現作為卡B左右限位的功能 (即卡B的寬度等于兩相對頂推部221或251之間的距離)。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100通過遮蔽殼體20上彈片22、25的設計,同時兼容了常規SIM卡及Micro SIM卡,解決了現有SIM卡連接器只能連接一種SIM卡的缺陷。
權利要求1.一種SIM卡連接器,可兼容常規SIM卡及Micro SIM卡,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上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與遮蔽殼體圍設成SIM 卡收容空間,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兩側彎折延伸形成的側壁,其特征在于 遮蔽殼體主體部在靠近左右兩側壁處分別設有彈片,所述彈片向收容空間內延伸形成有頂推部,遠離SIM卡插入方向的彈片末端向收容空間方向延伸形成有抵擋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部及形成于絕緣本體后的擋止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SIM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規SIM卡的寬度等于遮蔽殼體兩側壁之間的距離,常規SIM卡插入后,向上接觸遮蔽殼體彈片上的頂推部并向上頂開彈片,常規SIM卡的尾部與絕緣本體擋止部抵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SIM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推部是與彈片一體沖壓形成的,且頂推部呈曲狀結構。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SIM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icroSIM卡寬度等于遮蔽殼體左右相對兩彈片頂推部之間的距離,Micro SIM卡插入后,頂推部限制Micro SIM卡左右位置,遠離插入端的彈片末端上的抵擋部與Micro SIM卡的尾部抵接并限制Micro SIM卡前后位置。
6.一種SIM卡連接器,可兼容常規SIM卡及Micro SIM卡,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上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與遮蔽殼體圍設成SIM 卡收容空間,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兩側彎折延伸形成的側壁,其特征在于 遮蔽殼體主體部在靠近左右兩側壁處分別設有彈片,所述彈片向收容空間內延伸形成有頂推部、限位片,限位片位于頂推部內側,在遠離SIM卡插入方向的彈片末端向收容空間方向延伸形成有位于限位片內側后端的抵擋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SIM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推部向收容空間內延伸的長度大于限位片向收容空間內延伸的長度,所述頂推部呈曲狀結構,所述限位片朝向卡插入端方向形成有導引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SIM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規SIM卡的寬度等于遮蔽殼體兩側壁之間的距離,常規SIM卡插入后,向上接觸遮蔽殼體彈片上的頂推部并向上頂開彈片。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SIM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MicroSIM卡寬度等于遮蔽殼體左右相對兩彈片限位片之間的距離,Micro SIM卡插入后,限位片限制Micro SIM卡左右位置,遠離插入端的彈片末端上的抵擋部與Micro SIM卡的尾部抵接并限制Micro SIM 卡前后位置。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SIM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推部、限位片及抵擋部是與遮蔽殼體彈片一體沖壓形成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SIM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上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與遮蔽殼體圍設成SIM卡收容空間,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兩側彎折延伸形成的側壁,所述遮蔽殼體主體部在靠近左右兩側壁處分別設有彈片,所述彈片向收容空間內延伸形成有頂推部,遠離SIM卡插入方向的彈片末端向收容空間方向延伸形成有抵擋部,本實用新型SIM卡連接器可兼容常規SIM卡及Micro SIM卡。
文檔編號H01R27/00GK202142703SQ20112009578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日
發明者張漢明, 辜國棟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