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刺破型端子及使用該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刺破型端子及使用該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端子結構,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刺破型端子及使用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
背景技術:
已知電纜連接器的端子結構多利用焊接技術,如手焊將復數纜線焊接于端子的末端如焊接部上,以達到電性連接的目的。若焊料過多,易使過量焊料溢出而導致數條纜線之間的相互導通呈現短路現象;反之,若焊料太少,不足以電性連接纜線與焊接部,造成斷路狀態。由于目前連接器的尺寸設計趨向輕薄短小,連帶纜線尺寸越來越小、端子尺寸需更纖細及端子間的排列間隔(Pitch)更為狹小,使得纜線與端子間的焊接趨于困難,因此相關的技術工藝必須提升,否則無法解決上述焊接問題。雖然已有習知技術揭露一種絕緣刺破連接(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IDC)技術,試圖解決上述纜線與端子問的焊接問題,但并未考慮到端子結構必須穩固定位于電纜連接器。特別是僅僅利用單件式端子結構與纜線之間形成刺破(IDC)卡合時,單件式端子結構的特點為一端接觸點的材料層厚度與另一端IDC的材料層厚度相同,但為使端子接觸點符合彈性力的設計規范,端子使用的材料層厚度需要較大才能增加彈力。然而,為使細小纜線尺寸卡合在IDC上,需要較薄的IDC的材料層,但是較薄的IDC材料層其彈力降低,不易符合彈性力的設計規范,導致上述兩種設計需求無法同時滿足。因此需要設計新式的端子結構,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新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刺破型端子及使用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 利用刺破型端子以及接觸端子結構的模塊化設計,以增加電纜連接器的設計彈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刺破型端子及使用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可快速地將電纜芯線固定于刺破型端子,進而解決焊接施工耗時及降低人工焊接失誤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刺破型端子及使用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當連接于接觸端子結構的刺破型端子被電纜芯線壓壞時,可直接抽換毀損的刺破型端子而保留接觸端子結構,降低生產成本。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刺破型端子及使用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特別是適用于一種序列高階附加技術接口(SATA)連接器,亦可適用于光驅、硬盤機以及計算機系統中所使用的排線。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刺破型端子及使用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刺破型端子包括主體部、一對刺破部以及一對固持部。刺破部從主體部相對之兩側分別彎折而成,刺破部分別具有一對刺破片及刺破夾槽,刺破夾槽形成于該
3對刺破片之間。固持部從主體部另外相對之兩側朝向相對該對刺破夾槽開口方向的相反方向彎折后豎直延伸,其中該對固持部末端分別具有突出部,該對突出部之間的間距小于自主體部延伸出的該對固持部起始部位之間的間距。本實用新型更提供一種電纜連接器,其包括上述刺破型端子、第一絕緣本體以及第二絕緣本體。第一絕緣本體具有復數插接槽,用以插接刺破型端子。第二絕緣本體具有復數接點端子插槽、收納空間及對導槽,接點端子插槽供復數接點端子插設,收納空間緊鄰接點端子插槽,以收納第一絕緣本體,該對導槽分別形成于接點端子插槽相對的兩側,且第一絕緣本體之一對懸臂收容于該對導槽中,使得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卡合在一起。因此,藉由本實用新型的刺破型端子及使用該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可以增加電纜連接器的設計彈性,并且解決習知焊接施工耗時及降低人工焊接失誤的問題。
第1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刺破型端子、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緣本體的爆炸視圖。第2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接點端子與第二絕緣本體的部分爆炸視圖。第3A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刺破型端子與接點端子的組合立體圖。第;3B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刺破型端子與接點端子的側視圖。第4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電纜連接器的立體圖。第5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4圖中沿著A-A’剖面線的電纜連接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第1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刺破型端子100a、第一絕緣本體120與第二絕緣本體122的爆炸視圖。刺破型端子IOOa包括主體部102、一對分別位于主體部相對兩側的刺破部103以及一對分別位于主體部另外相對兩側的固持部108。該對刺破部103從主體部102兩端分別彎折而成,每一對刺破部103分別具有一對刺破片104及刺破夾槽106, 刺破夾槽106形成于該對刺破片104之間。該對固持部108從主體部102另外兩端朝向相對該對刺破夾槽106開口方向的相反方向彎折后豎直延伸,其中該對固持部108末端分別具有突出部114,該對突出部114之間的間距小于主體部102延伸出的該對固持部108之間的間距。也就是說固持部108從主體部102延伸出來之后,從起始的延伸處到末端之間,其部位間的間距都會大于突出部114之間的間距。本實用新型的刺破型端子IOOa適用于單芯線、鐵氟龍(耐高溫)線以及同軸線。主體部102另具有設置于該對刺破部103與該對固持部108之間的固定部110,如第1圖所示。固定部110形狀例如是三角形,或是卡勾、倒刺或凸刺等形狀,以嵌合于第一絕緣本體120的插接槽121中。如第1圖所示,該對刺破部103另包含彎折部107,亦即刺破部103由主體部102 彎折出來的部位,該對刺破片104從彎折部107延伸而成,且隔著刺破夾槽106相對而立, 而刺破夾槽106從該對刺破片104—端延伸至彎折部107。特定而言,該對刺破部103自主體部102以特定角度彎折而成,例如是小于95度而大于85度,但亦可為固定于第一絕緣本體120的插接槽121的任意角度。固持部108的突出部114形狀選自三角形、圓形、矩形以及不規則形狀所組成的幾何形狀群組。此處,突出部114形狀為三角形,如第1圖所示。該對固持部108相對于主體部102的特定角度較佳是介于85度至95度之間,在本實施例中以90度為最佳。但是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所述特定角度可為使刺破型端子IOOa固定于接點端子IOOb(標示于第2 圖)的任意斜角。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突出部114具有導引面114a,以利于導引接點端結構 IOOb的第二接點部126b進入該對固持部108之間,使刺破型端子IOOa與接點端子IOOb形成電性接觸。如第1圖所示,第一絕緣本體120還包括一組裝部136,用以將裝設刺破型端子 IOOa的第一絕緣本體120插入至第二絕緣本體122,當插入第一絕緣本體120之后,可將組裝部136移除。第2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接點端子IOOb與第二絕緣本體122的部分爆炸視圖。接點端子IOOb包括彈性臂109以及支撐部113,彈性臂109具有第一接點部126a。 支撐部113自彈性臂109 —端延伸,且該支撐部113具有第二接點部126b,第二接點部126b 自支撐部113的一端朝向遠離彈性臂109的方向延伸,且第二接點部126b例如是自支撐部 113的側邊彎折,如第2圖所示。彈性臂109的第一接點部126a用于使電纜連接器200 (標示于第4圖)電性連接另一對接連接器的對應端子(未圖示),例如電纜連接器200可為公接頭(Plug Connector),用于與一外部母接頭連接器(Socket Connector)互相對接。在最佳實施例中,電纜連接器200可為一種序列高階附加技術接口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連接器。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實施例中,電纜連接器200亦可為壓接式連接器(Crimp Connector)、牛角型連接器(Header Connector)或是其它適合的連接器,例如光驅、硬盤機以及計算機系統中排線所使用的連接器。如第2圖所示,彈性臂109兩側還包括鋸齒狀的固定部110,以與第二絕緣本體 122的相對接點端子插槽115緊密(咬合)配接,以使接觸端子結構100b穩固地固定于第二絕緣本體122的接點端子插槽115內,其中固定部110亦可為卡勾、倒刺或凸刺等形狀, 以利嵌合于接點端子插槽115內。參考第1圖、第3A圖以及第3B圖,第3A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刺破型端子100a與接點端子100b的組合立體圖。第3B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刺破型端子 100a與接點端子100b的側視圖。如第3A圖以及第3B圖所示,刺破型端子100a電性連接至接點端子100b,亦即刺破型端子100a的一對固持部108夾持住接點端子100b的第二接點部126b,以形成電性連接。具體來說,刺破型端子100a利用一對突出部114夾持第二接點部126b,亦即該對突出部114之間的間距Dl小于第二接點部126b的厚度Τ。當第二接點部126b藉由突出部114的導引面114a的導弓丨,插入突出部114之間時,會撐開突出部114 之間的間距,使該對突出部114得以挾持住第二接點部126b,而與第二接點部126b緊密配接。其中該對突出部114之間的間距Dl小于自主體部102延伸處的該對固持部108之間的間距D2以及第二接點部126b的厚度T。如第3A圖以及第3B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在該對突出部114沖壓形成凹部116, 可以挾持第二接點部126b,此時兩凹部116之間的間距為D1。凹部116例如是倒三角形或是任意凹陷形狀。由于刺破型端子IOOa以及接觸端子結構IOOb為兩件式的模塊化設計, 藉由刺破型端子IOOa使用較薄的材料層,以適用于更細小的纜線118的芯線118a尺寸,而接點端子IOOb使用較厚的材料層,以符合彈性力設計規范,故可增加電纜連接器200的設計彈性。換言之,刺破型端子IOOa與接點端子IOOb可使用厚度不相同的材料制作。參考第1圖、第2圖及第4圖,第4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電纜連接器200 的組合立體圖。電纜連接器200包括上述刺破型端子100a、接觸端子結構100b、第一絕緣本體120以及第二絕緣本體122。如第1圖所示,第一絕緣本體120具有復數插接槽121, 用以插接刺破型端子100a。換言之,當刺破型端子IOOa插接至插接槽121之后,將電纜芯線置入刺破部103的刺破夾槽106中,利用刺破片104刺破芯線,以快速地將電纜芯線固定于刺破型端子100a,進而解決焊接施工耗時及降低人工焊接失誤的問題。如第2圖所示, 第二絕緣本體122具有復數接點端子插槽115、收納空間125及一對導槽124,接點端子插槽115供復數接點端子IOOb插設。收納空間125緊鄰接點端子插槽115,以收納第一絕緣本體120。該對導槽IM分別形成于接點端子插槽115相對的兩側。其中至少一接點端子 IOOb的至少一部份延伸進入收納空間125中,用于與至少一刺破型端子IOOa電性連接。應注意的是,當第一絕緣本體120中的刺破型端子IOOa損壞時,可將第一絕緣本體120自第二絕緣本體122的收納空間125取出,然后移除第一絕緣本體120中損壞的刺破型端子IOOa而保留相對應的接觸端子結構IOOb繼續使用,有效降低電纜連接器200的生產成本。參考第1圖以及第5圖,第5圖繪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4圖中沿著A-AjlJ 面線的電纜連接器200的剖視圖。如第1圖以及第5圖所示,第一絕緣本體120還包括一對懸臂128,自第一絕緣本體120的兩側延伸以分別對應插入第二絕緣本體122的該對導槽124內。每一懸臂1 的側緣還包括第一卡固部111a,以卡固第一絕緣本體120于第二絕緣本體122的該對導槽 124內,亦即第一卡固部Illa卡合于導槽124的卡制塊129。如第1圖以及第5圖所示,第一絕緣本體120的前端還包括至少一開孔144以對應至少一插接槽121,當第一絕緣本體120插入第二絕緣本體122時,至少一接點端子IOOb 的至少一部份經由至少一開孔144進入第一絕緣本體120的至少一插接槽121中,以使至少一接點端子IOOb電性接觸至少一刺破型端子100a。如第4及5圖所示,電纜連接器200還包括蓋體132,用于遮蔽前述至少一接點端子IOOb及至少一刺破型端子100a。蓋體132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固部111b,用來將蓋體132 卡合固定于第一絕緣本體120及/或第二絕緣本體122上。另外還有一對定位塊138,其分別收容于第二絕緣本體122的該對導槽124內,以支撐第一絕緣本體120與第二絕緣本體122之間的卡固;亦即當蓋體132遮蔽接點端子IOOb與刺破型端子IOOa時,蓋體132的定位塊138向外側頂住懸臂128的延伸部130,使刺破型端子IOOa的第一絕緣本體120固定于接點端子IOOb的導槽124中,而在定位塊138向外側頂住懸臂128的延伸部130的同時,也使得第一卡固部Illa穩固卡合住卡制塊129。換言之,蓋體132可使第一絕緣本體 120上的刺破型端子IOOa穩固地固定于第二絕緣本體122內,以將電纜芯線固定于刺破型端子100a。如第5圖所示,電纜連接器200可以還包括密封膠134,以密封膠134包覆端子和纜線電性連接處,并進一步固定纜線,亦即以將纜線以密封膠134包覆其中,避免纜線因為拉扯而松脫或斷裂。于另一實施例中,蓋體132可以完全被密封膠134所取代(未圖示), 密封膠134除了固定纜線之外,還會加強將第一絕緣本體120和第二絕緣本體122固定在一起。根據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刺破型端子及使用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可以增加電纜連接器的設計彈性,解決焊接施工耗時的問題,并且可直接抽換毀損的刺破型端子,降低生產成本。雖然本實用新型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0038]IOOa刺破型端子IOOb接點端子[0039]102主體部103刺破部[0040]104刺破片106刺破夾槽[0041]107彎折部108固持部[0042]109彈性臂110固定部[0043]Illa第一卡固部Illb第二卡固部[0044]113支撐部114突出部[0045]114a導引面115接點端子插槽[0046]116凹部118纜線[0047]118a芯線120第一絕緣本體[0048]121插接槽122第二絕緣本體[0049]124導槽125收納空間[0050]126a第一接點部126b第二接點部[0051]128懸臂130伸部[0052]133卡槽[0053]132蓋體134密封膠[0054]136組裝部138定位塊[0055]144開孔200電纜連接器
權利要求1.一種刺破型端子,其特征在用于,該刺破型端子包括一主體部;一對刺破部,該對刺破部從該主體部相對的兩側分別彎折而成,該對刺破部分別具有一對刺破片及一刺破夾槽,該刺破夾槽形成于該對刺破片之間;以及一對固持部,該對固持部從該主體部另外相對的兩側朝向相對該對刺破夾槽開口方向的相反方向彎折后豎直延伸,其中該對固持部末端分別具有一突出部,該對突出部之間的間距小于自該主體部延伸出的該對固持部之間的間距。
2.如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的刺破型端子,其特征在用于,該突出部形狀選自三角形、圓形、矩形以及不規則形狀所組成的群組。
3.如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的刺破型端子,其特征在用于,該主體部另具有一固定部,該固定部設于該對刺破部與該對固持部之間。
4.如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的刺破型端子,其特征在用于,該對刺破部另包含一彎折部, 該對刺破片從該彎折部延伸而成,且該刺破夾槽從刺破部的一端延伸至該彎折部。
5.如權利要求第1項所述的刺破型端子,其特征在用于,該對刺破部自該主體部以一角度彎折而成,其中該角度小于95度而大于85度。
6.一種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用于,該電纜連接器包括如權利要求第1至6項任意一項所述的刺破型端子;一第一絕緣本體,該第一絕緣本體具有復數插接槽,用以插接該些刺破型端子;以及一第二絕緣本體,該第二絕緣本體具有復數接點端子插槽、一收納空間及一對導槽,該些接點端子插槽供該些接點端子插設,該收納空間緊鄰該些接點端子插槽,以收納該第一絕緣本體,該對導槽分別形成于該些接點端子插槽相對的兩側,且該第一絕緣本體的一對懸臂收容于該對導槽中使得該第一絕緣本體與該第二絕緣本體卡合在一起。
7.如權利要求第6項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用于,該第一絕緣本體更包括一對懸臂,該對懸臂自該第一絕緣本體的兩側延伸以分別對應插入該第二絕緣本體的該對導槽內。
8.如權利要求第6項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用于,該第二絕緣本體的前端更包括至少一對應該至少一插接槽的開孔,當第一絕緣本體插入該第二絕緣本體時,該至少一接點端子的至少一部份經由該至少一開孔進入該第一絕緣本體的至少一插接槽中,以電性接觸該至少一刺破型端子。
9.如權利要求第6項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用于,該電纜連接器還包括一蓋體, 該蓋體用于遮蔽前述至少一接點端子及至少一刺破型端子,該蓋體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固部,該第二卡固部用于卡固該蓋體于該第一絕緣本體及/或該第二絕緣本體上;以及一對定位塊,該對定位塊分別收容于該第二絕緣本體的該對導槽內,以支撐該第一絕緣本體與該第二絕緣本體之間的卡固。
10.如權利要求第6項所述的電纜連接器,其特征在用于,該電纜連接器還包括一密封膠,該密封膠黏附于該第一絕緣本體中至少一刺破型端子的插接位置及/或該第二絕緣本體中至少一接點端子的設置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一種刺破型端子及使用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刺破型端子包括主體部、一對刺破部以及一對固持部。刺破部從主體部兩端分別彎折而成,刺破部分別具有一對刺破片及刺破夾槽,刺破夾槽形成于該對刺破片之間。固持部從主體部另外相對的兩側朝向相對該對刺破夾槽開口方向的相反方向彎折后豎直延伸而成,其中該對固持部末端分別具有突出部,該對突出部之間的間距小于自主體部延伸處的該對固持部之間的間距。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包含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纜連接器。藉由本實用新型的刺破型端子及使用該刺破型端子的電纜連接器,可以增加電纜連接器的設計彈性,并且解決習知焊接施工耗時及降低人工焊接失誤的問題。
文檔編號H01R4/24GK202067939SQ201120094729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薛志煜 申請人:立信杰(東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艾恩特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