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繼電器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繼電器,特別涉及一種繼電器組件其相關組配結構,有助于快速安裝、定位穩固的特點。
背景技術: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組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 (又稱輸出回路),繼電器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其特性利用輸入線圈的小電流或電壓去控制電路內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因此,在電路中繼電器通常都是負起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應用。繼電器依結構及工作特性而言,繼電器一般都是由輸入感測機構和輸出執行機構兩部份組成,輸入感測機構是用于反應輸入量的變化,輸出執行機構依對有接點的繼電器而言是以接點分合做為繼電器動作的方式,依對無接點的繼電器而言是以半導體組件的導通、阻斷做為繼電器動作的方式,繼電器具有跳躍的輸入-輸出特性,意為當繼電器接收到一個輸入訊號時,如果該輸入訊號小于繼電器所設定的動作值時,該繼電器則不動作,當輸入訊號達到所設定的動作值時,繼電器則動作,連接于繼電器輸出執行機構的電路接點立即從零變至符合所需求的訊號電位,且當繼電器動作后,如果輸入訊號由高點持續向下衰減,輸出執行機構其工作特性并不會以線性方式返回至零點,而是當輸入訊號衰減至小于動作值時的瞬間,繼電器即立刻動作使輸出執行機構變為零。繼電器依結構特征可分為電磁式繼電器、熱敏感簧繼電器、固態繼電器等,其中電磁式繼電器一般是由線輪、線圈、鐵芯、磁極等結構所組成,通過線圈兩端加上一定電壓,使線圈中所流過的電流產生電磁效應,磁極即可克服中彈片或彈簧拉力而吸向鐵芯,即可作為電路導通、切換的執行動作。現有電磁式繼電器中,鐵芯是一端設有截面積大于線輪中軸截面積的固定頭端, 鐵芯另一端為自由端,其組裝過程必須將鐵芯穿設于線輪,讓鐵芯以固定頭端卡抵線輪一端,而鐵芯自由端則穿設于線輪另一端外,再將支架與鐵芯自由端對齊鉚接固定緊配結合, 借此固定鐵芯于線輪上。上述電磁式繼電器,需要通過兩個方向組裝過程才能將鐵芯固定于線輪,由于繼電器為小型電子組件且數量繁多,因此能夠精簡繼電器組接流程而節省組裝時間,以利于自動化生產作業,是目前各業者研發的重點之一。有鑒于此,本創作人以鐵芯結合于線輪的組裝結構,進行相關的產品開發與設計, 而終于創作出一種利于自動化機臺進行組裝作業的繼電器組件,達到節省組裝時間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繼電器組件,其利于自動化機臺進行組裝作業,達到節省組裝時間的目的。[0009]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繼電器組件包括有,一線輪、一組設于線輪的鐵芯,以及一組設于線輪的支架,其中該線輪設有一容置孔,該鐵芯迫入于容置孔,且該鐵芯周側環設有數個卡抵于容置孔的迫抵部,且迫抵部設有間隙,該鐵芯含迫抵部的外徑尺寸大于容置孔內徑尺寸,該支架組設于線輪兩端之間;如此,容置孔受迫抵部的推抵變形而部分結構容置于間隙內,得以提供鐵芯穩固結合于線輪。本實用新型繼電器組件進一步包括下列技術特征1.該鐵芯為圓形或多邊形截面,而該容置孔對應前述鐵芯截面分別為圓形或多邊形。2.該線輪兩端分別設有一頂端座以及一底端座,該底端座設有一側向槽并與容置孔相通,該側向槽其一端的兩側槽壁各設有一倒勾部,而該支架一端兩側各設有一反向扣抵該倒勾部的勾塊,該支架另一端結合于頂端座。3.該側向槽一端開口底部設有一穿孔,而該支架設有一穿設過該穿孔的穿腳。4.該頂端座設有一內槽,該支架為L構件,該支架一端組設定位于內槽中。5.該鐵芯末端外露內槽,而支架開設有一套設于鐵芯末端的貫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利于自動化機臺進行組裝作業,達到節省組裝時間的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局部分解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組合狀態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組合狀態側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組合狀態剖視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局部分解立體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 線輪 11容置孔 12頂端座 121內槽 13底端座 131側向槽 132倒勾部 133穿孔2 鐵芯 21迫抵部 22 間隙 3支架 31 勾塊 32貫孔 33 穿腳 41中彈片 42 極板 43導通接腳 44 線圈 45外蓋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各組件結構以及組成關系,請配合參閱圖1至圖4所示, 本實用新型繼電器組件包括有一線輪1、一組設于線輪1的鐵芯2,以及一組設于線輪1的支架3,其中該線輪1設有一容置孔11,該鐵芯2迫入于容置孔11內,該鐵芯2末端凸伸于容置孔11外,且該鐵芯2周側環設有數個卡抵于容置孔11的迫抵部21,且迫抵部21設有間隙22,該鐵芯2含迫抵部21的外徑尺寸大于容置孔11內徑尺寸,該支架3組設于線輪1兩端之間;該鐵芯2的迫抵部21為條狀結構,且等距排列于鐵芯2周側,并于迫抵部21設有間隙22,令鐵芯2組設于線輪1容置孔11時,迫抵部21破壞容置孔11內徑表面,使其表面變形并局部位移至間隙22內,得以讓線輪1與鐵芯2兩者穩固結合;上述該鐵芯2為圓形截面,且該容置孔11對應前述鐵芯2截面亦為圓形;該線輪1兩端分別設有一頂端座12以及一底端座13,而該容置孔11是連通頂端座12與底端座13,該底端座13設有一側向槽131并與容置孔11相通,該側向槽131其一端的兩側槽壁各設有一倒勾部132,而該支架3為L構件,其一端兩側各設有一反向扣抵該倒勾部132的勾塊31,而該頂端座12設有一內槽121,該支架3另一端組設定位于內槽121 中,而該鐵芯3末端外露于內槽121,且該端支架3開設有一套設固定于鐵芯2末端組接的貫孔32 ;該底端座13側向槽131 —端開口底部設有一穿孔133,而該支架3設有一穿設過該穿孔133的穿腳33 ;該支架3末端組設有一呈L狀的中彈片41,該中彈片41 一端組設有一極板42,組設有極板42的中彈片41 一端位于底端座13側向槽131內,該極板42位于鐵芯2末端旁, 并于該側向槽131內組設有向外穿設的導通接腳43,另于線輪1纏繞有線圈44,且該線圈 44位于頂端座12與底端座13之間,并以一外蓋45封蓋該線輪1 (由于本實用新型著重于線輪1、支架3以及鐵芯2之間的組配關系,而繼電器其余組件則簡略說明);繼電器于線圈44通電時,線圈44所流過的電流產生電磁效應,即可通過鐵芯2磁吸極板42,且中彈片41隨極板42動作,令中彈片41末端導通該導通接腳43,作為電路導通或切換;線圈44斷電時磁吸效應消失,而得以通過中彈片41其彎折結構的彈性力帶動極板42復位。本實用新型繼電器組件,利用該鐵芯2周側以壓花成形方式環設有數個迫抵部 21,且迫抵部21設有間隙22,當該鐵芯2單方向組配于容置孔11,容置孔11因受迫抵部21 的推抵變形而部分結構容置于間隙22內,得以提供鐵芯2穩固結合于線輪1,如此,本實用新型以單方向快速將鐵芯2組裝固定于線輪1,有利于自動化機臺快速進行其組裝作業,不同于現有繼電器其鐵芯需以兩個組裝方向及流程,才能完成鐵芯固定于線輪的組裝作業;而支架3與線輪1的組配,是通過支架3 —端的貫孔32套設固定于鐵芯2末端, 使得該端支架3定位于內槽121,而支架3另一端以勾塊31反向扣抵該倒勾部132,如此得以穩固結合該支架3的組配;借此,本實用新型鐵芯2與線輪1兩者的組裝結構有利于自動化生產作業,達成節省組裝時間的目的,并具有穩固結合的功效。本實用新型繼電器組件,于上述實施例是以截面為圓形的鐵芯2為例,于下列舉另一實施例該鐵芯2為多邊形型態,并請參閱圖5所示,而其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組件相同之處則不再重復贅述該鐵芯2為多邊形截面,且是以四邊形截面為例,而該容置孔11對應前述鐵芯2 截面設為四邊形型態。本實用新型鐵芯2亦可為三角形、光芒星狀或多角形等形狀變化。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結構設計、使用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結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符合有關新型專利要件的規定,故依法提起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繼電器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線輪、一組設于線輪的鐵芯,以及一組設于線輪的支架,其中該線輪設有一容置孔,該鐵芯迫入于容置孔,且該鐵芯周側環設有數個卡抵于容置孔的迫抵部,且迫抵部設有間隙,該鐵芯含迫抵部的外徑尺寸大于容置孔內徑尺寸,該支架組設于線輪兩端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繼電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鐵芯為圓形或多邊形截面,而該容置孔對應前述鐵芯截面分別為圓形或多邊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繼電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輪兩端分別設有一頂端座以及一底端座,該底端座設有一側向槽并與容置孔相通,該側向槽其一端的兩側槽壁各設有一倒勾部,而該支架一端兩側各設有一反向扣抵該倒勾部的勾塊,該支架另一端結合于該頂端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繼電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向槽一端開口底部設有一穿孔,而該支架設有一穿設過該穿孔的穿腳。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繼電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端座設有一內槽,該支架為 L構件,該支架一端組設定位于內槽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繼電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鐵芯末端外露內槽,而支架開設有一套設于鐵芯末端的貫孔。
專利摘要一種繼電器組件,包括有線輪、組設于線輪的鐵芯以及組設于線輪的支架,其中該線輪設有容置孔,該鐵芯組設于容置孔,且該鐵芯周側環設有數個卡抵于容置孔的迫抵部,并于迫抵部設有間隙,該鐵芯含迫抵部的外徑尺寸大于容置孔內徑尺寸,該支架組設于線輪兩端之間,如此,本實用新型能以單方向快速將鐵芯組裝固定于線輪,有利于自動化機臺快速進行其組裝作業,達到本實用新型節省組裝時間的目的。
文檔編號H01H50/16GK202111005SQ201120092869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日
發明者吳頌仁 申請人:廈門臺松精密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