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通水冷卻的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通水冷卻的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力變壓器,尤其涉及一種用埋置于環氧樹脂內通水管道以冷卻變壓器繞組發熱的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
背景技術:
[00023 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廣泛應用于電力行業的輸配電。在諸多安全要求較高的使用場所(如礦井下及艦船上),電力變壓器的冷卻不允許采用油浸式。一般對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采用自然風冷,強迫風冷及空一水冷卻這三種冷卻方式,而這三種冷卻方式,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整體體積較大。在空間要求較為寶貴的場所,如艦船電站的配電系統中,要求同等容量的電力變壓器,所占空間體積越小越好。電力變壓器投入負載運行時,損耗發熱主要來自于繞組的銅耗,其值占總損耗約85%。因此有必要改進現有冷卻繞組方式以降低電力變壓器負載運行時的溫升,減小變壓器的體積。發明內容[00033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能夠有效降低電力變壓器負載運行時的溫升,減小變壓器的體積。[0004]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包括繞組環氧樹脂環形柱,所述繞組環氧樹脂環形柱內用環氧樹脂及填充料澆注有變壓器繞組和U形銅管,其中,所述U形銅管的開口端通過彎管和連接管密封相連形成輸水通道,所述輸水通道的一端為進水管,另一端為出水管。[0005] 上述的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其中,所述輸水通道包括進出水方向相反的前后兩路輸水通道。[0006] 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通過采用埋置于環氧樹脂內銅管對變壓器繞組直接水冷卻,有效降低電力變壓器負載運行時的溫升,減小變壓器的體積。
[0007] 圖l為本實用新型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主視圖;[0008] 圖2為本實用新型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俯視圖;[0009] 圖3為本實用新型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的繞組結構示意圖;[0010] 圖4為本實用新型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的一相繞組局部結構示意圖。[0011] 圖中[0012] l繞組環氧樹脂環形柱2彎管3連接管[0013] 4進水管5出水管6變壓器繞組[0014] 7環氧樹脂及填充料8 U形銅管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的繞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的一相繞組局部結構示意圖請參見圖1、圖2、圖3及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包括繞組環氧樹脂環形柱1,由變壓器繞組6及U形銅管8用環氧樹脂及填充料7澆注而成;所述U形銅管8的開口端部,通過彎管2和連接管3密封相連形成輸水通道,輸水通道的一端為進水管4,另一端為出水管5。將變壓器繞組6與U形銅管8用環氧樹脂及填充料7在模具中澆注為環柱1,U形銅管8 —端埋置于樹脂內,而另一端開口部位伸出環柱端面,形成變壓器(原邊或副邊)的一相繞組(帶冷卻管),在完成變壓器裝配后,將U形銅管8的開口端部通過彎管2和連接管3 將各U形銅管8進行密封連接,形成前后兩路輸水通道,所述輸水通道的一端為進水管4,另一端為出水管5。本實用新型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制作如下1.用專用模具將繞組及銅管經真空壓力澆注成環氧樹脂環形柱;2.將變壓器裝配成形;3.分前后兩部分,分別用銅彎管及連接銅管按說明書附圖將其密封連接;4.為保證繞組冷卻均勻,前后兩路進出水方向相反。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通水冷卻的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包括繞組環氧樹脂環形柱(1 ),所述繞組環氧樹脂環形柱(1)內用環氧樹脂及填充料(7 )澆注有變壓器繞組(6 )和U形銅管(8 ),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銅管(8)的開口端通過彎管(2)和連接管(3)密封相連形成輸水通道,所述輸水通道的一端為進水管(4),另一端為出水管(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水通道包括進出水方向相反的前后兩路輸水通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包括繞組環氧樹脂環形柱,所述繞組環氧樹脂環形柱內用環氧樹脂及填充料澆注有變壓器繞組和U形銅管,其中,所述U形銅管的開口端通過彎管和連接管密封相連形成輸水通道,所述輸水通道的一端為進水管,另一端為出水管。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式三相電力變壓器,通過采用埋置于環氧樹脂內銅管對變壓器繞組直接水冷卻,有效降低電力變壓器負載運行時的溫升,減小變壓器的體積。
文檔編號H01F27/16GK201966030SQ20112001186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7日
發明者李世偉 申請人: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