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測量接地裝置特性參數的電流互感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量接地裝置特性參數的電流互感器裝置,屬于雷電科學與 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DL/T475-2006標準規定了電力系統中發電廠、變電所、傳輸線路桿塔的接地裝置 特性參數以及土壤電阻率測試的一般原則、內容、方法及周期。大型接地裝置的特性參數 測試包括以下內容電氣完整性測試、接地阻抗測試、場區地表電位梯度測試、接觸電位差、 跨步電位差及轉移電位的測試。測試儀器選用專門儀器,儀器的準確度不低于1.0級,儀 器的分辨率為lmw,測試場區地表電位梯度、跨步電位差、接觸電位差的電壓分辨率不低于 lmV。試驗電源的選擇,采用異頻電流法測試大型接地裝置的工頻特性參數,試驗電流宜在 3A 20A,頻率宜在40Hz飛OHz范圍。如果采用工頻電流測試大型接地裝置的工頻特性參數, 則應采用獨立電流或經隔離變壓器供電,并盡可能加大試驗電流,試驗電流不宜小于50A。測量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時,電壓和電流這兩個電參數是需要測量的,電壓測量方 法是將電壓表并聯在被測電路中直接測量數據,電流的常規測量方法是將電流表串聯在被 測電路中直接測量數據,但是在接地裝置特性參數測量時,由于電流值高達50A以上,且電 流精度要求高,所以常規的測量法難以滿足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測量接地裝置特性參數的電流互感器裝置,采用羅果 夫斯基線圈的原理,制作具有開口端的柔性互感器,這種線圈可以很容易地纏繞在待測導 體上。利用該技術能夠對電流的大小及變化速度進行非常精確地檢測,電流在線圈的兩端 感應一個正比例的電壓,根據電壓的大小反算出電流的大小。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測量接地裝置特性參數的電流互感器裝置,包括線圈繞組、骨架、 磁性材料,所述線圈繞組均勻繞制在骨架上,磁性材料置于骨架內,還包括并聯 在線圈繞組輸出端的采樣積分電阻;所述線圈繞組的導線直徑為0. 3mm的漆包 線,線圈匝數為200(Γ3000匝;所述骨架為非磁性軟骨架,所述磁性材料為磁導率
Wf.為200(Γ5000的軟磁材料做成的磁珠;所述磁珠置于非磁性軟骨架內,線圈的一根導線
從磁珠的中心孔穿過。置于非磁性軟骨架內的磁珠由30個組成,單個磁珠的內直徑為1. 3mm,外直徑為 5mm,長度為25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電流互感器輸出的是電壓信號,通過標定系數的換算可直接計算出被測電流的 大小。2、測量變頻電流時具有精度高,動態范圍寬的特點。3、具有穩定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0015]4、采用軟橡膠骨架,有開口端,所以測量方便,可推廣為各種類型電流的測量。5、被測電流與電流互感器之間采用非接觸式測量,操作安全。6、所設計的電流互感器裝置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
圖1為羅果夫斯基線圈基本結構示意圖。圖2為羅果夫斯基的等效電路圖。 圖3為電流互感器結構圖。圖4為軟橡膠管的內徑與外徑的尺寸示意圖。圖5 (a)為磁珠的橫截面示意圖;圖5 (b)為磁珠的內徑與外徑的尺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創造做進一步詳細說明。電流互感器裝置是利用羅果夫斯基線圈的原理。羅果夫斯基線圈實質是一種原邊 為單匝線圈、副邊為多匝線圈的電流互感器,這種測量線圈本身與電流回路只是通過磁場 耦合,因此與主回路有良好的電氣絕緣,這種線圈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和安裝,工作性能可 靠,頻帶較寬,自身的上升時間可以做得很小(us量級),所以,羅果夫斯基線圈非常適合于 大電流的測量,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該繞組均勻密繞在一個骨架上。在利用羅果夫斯基線圈測量電流時,將線圈圍繞 載有被測電流的導體上。待測脈沖電流在線圈的兩個引線端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為
權利要求1.一種測量接地裝置特性參數的電流互感器裝置,包括線圈繞組、骨架、磁性 材料,所述線圈繞組均勻繞制在骨架上,磁性材料置于骨架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并 聯在線圈繞組輸出端的采樣積分電阻;所述線圈繞組的導線直徑為0. 3mm的漆包 線,線圈匝數為200(Γ3000匝;所述骨架為非磁性軟骨架,所述磁性材料為磁導率U為200(Γ5000的軟磁材料做成的磁珠;所述磁珠置于非磁性軟骨架內,線圈的一根導線從磁珠的中心孔穿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測量接地裝置特性參數的電流互感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置于非磁性軟骨架內的磁珠由30個組成,單個磁珠的內直徑為1. 3mm,外直徑為5mm,長度 為 2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量接地裝置特性參數的電流互感器裝置,屬于雷電科學與技術領域。該電流互感器裝置,包括線圈繞組、骨架、磁性材料,線圈繞組均勻繞制在骨架上,磁性材料置于骨架內,采樣積分電阻并聯在線圈繞組輸出端;所述磁珠置于非磁性軟骨架內,線圈的一根導線從磁珠的中心孔穿過。該裝置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抗干擾能力強、測量方便、操作安全,可推廣為各種類型電流的測量。
文檔編號H01F38/32GK201918254SQ20112000811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2日
發明者唐宏科, 張其林, 李祥超, 柴健, 王金虎, 行鴻彥 申請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