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敏開關、定影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熱敏開關、定影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JP-A-9-198980 (專利文獻I)披露了一種手動重置式恒溫器TH1,恒溫器THl具有這樣的構造雙金屬板15的折回動作破壞連接端子10和11之間的內部連接而重置軸9的插入使內部連接恢復,在該恒溫器中設置有兩組開閉觸點,這兩組開閉觸點包括響應雙金屬板15的折回動作或重置軸9的插入動作而移動的活動觸點3和4以及被固定而與活動觸點3和4相對的固定觸點Ia和2a,其中,雙金屬板15的折回動作使開閉觸點Ia和3打開,開閉觸點2a和4在重置軸9被插入時打開并且只要重置軸9處于插入狀態開閉觸點2a 和4就會保持打開狀態。JP-A-2005_353390(專利文獻2)披露了一種手動重置式恒溫器,在該恒溫器中, 固定觸點2被固定在基座I上,片簧4包括由基座I支撐的近端和設置有活動觸點3的遠端并且朝向固定觸點2推壓活動觸點3,可擺動地由基座I支撐的可動操作部件5包括以按下近端會推起遠端的方式構造的近端5b和遠端,推起可動操作部件5的遠端使活動觸點3 向上與固定觸點2分離,引導銷6設置在可動操作部件5的近端上方以便能夠上下移動并且響應雙金屬盤7的反向動作而按下可動操作部件5的近端,并且通過向上插入設置在可動操作部件5下方的重置軸8來推起活動觸點3和引導銷6以便使雙金屬盤7復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些方面的優點在于防止在對變形部件進行按壓和使該變形部件復原的按壓部件受壓的狀態下觸點彼此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熱敏開關,所述熱敏開關包括殼體部件;變形部件,其被所述殼體部件支撐并呈向所述殼體部件的內部凹入的形狀,并且響應溫度變化變形為向所述殼體部件的內部凸出的形狀;第一電極,其具有設置在所述殼體部件內部的第一觸點;第二電極,其具有設置在所述變形部件和所述第一電極之間的第二觸點,并且在所述第一觸點被壓向所述變形部件的狀態下使所述第二觸點與所述第一觸點接觸;第一按壓部件,其設置為從所述變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延伸到所述第一電極,并且通過使所述第一按壓部件的端部因所述變形部件變形為凸出形狀而受壓來按壓所述第一電極以便將所述第一觸點與所述第二觸點分離;以及第二按壓部件,其端部在所述變形部件變形的狀態下從所述殼體部件伸出,并且所述第二按壓部件通過使所述第二按壓部件的端部從所述殼體部件的外部被壓向所述變形部件來按壓所述變形部件以使所述變形部件恢復到凹入形狀以及按壓所述第二電極并使所述第二電極彈性變形以使所述第一觸點和所述第二觸點保持彼此分離。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熱敏開關,其中,所述第一按壓部件和所述第二按壓部件結合成一體。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熱敏開關,其中,所述第一按壓部件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變形部件之間,所述第一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壓部件的靠近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部并且通過使所述第一按壓部件的靠近所述變形部件的端部因所述變形部件變形為凸出形狀而受壓來按壓所述第一電極,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為比所述第一表面更靠近所述變形部件以便面向所述第二電極,并且所述第二按壓部件設置為沿著背離所述變形部件的方向從所述第一按壓部件的靠近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殼體部件的外部,并且所述第二按壓部件通過從所述殼體部件的外部被壓向所述變形部件來按壓所述第二電極以使所述第一觸點和所述第二觸點保持彼此分離并且通過隔著所述第二電極按壓所述第二表面來按壓所述變形部件以使所述變形部件恢復到凹入形狀。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將圖像定影到記錄介質上的定影裝置,所述定影裝置包括加熱部件,其對形成在所述記錄介質上的圖像進行加熱;電路,其將電カ供給到所述加熱部件;以及根據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熱敏開關,其中,所述第ー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設置在所述電路中,并且所述變形部件響應由于從所述加熱部件發出的輻射熱導致的溫度變化而變形,以便使所述第一觸點和所述第二觸點彼此分離從而斷 開所述電路。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包括圖像形成単元,其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以及根據第四方面所述的定影裝置,其將由所述圖像形成単元形成的圖像定影到所述記錄介質上。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與不包括第一按壓部件和第二按壓部件的構造相比,能夠以簡單的結構防止在對變形部件進行按壓和使該變形部件復原的按壓部件受壓的狀態下觸點彼此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與不包括上述構造的構造相比,能夠以簡單的結構更有效地防止在對變形部件進行按壓和使該變形部件復原的按壓部件受壓的狀態下觸點彼此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與不包括第一按壓部件和第二按壓部件的構造相比,能夠以簡單的結構更有效地防止在對變形部件進行按壓和使該變形部件復原的按壓部件受壓的狀態下觸點彼此接觸。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與不包括上述熱敏開關的構造相比,能夠以簡單的結構防止在對變形部件進行按壓和使該變形部件復原的按壓部件受壓的狀態下加熱部件進行加熱。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與不包括上述定影裝置的構造相比,能夠以簡單的結構防止在對變形部件進行按壓和使該變形部件復原的按壓部件受壓的狀態下定影裝置進行定影。
基于下列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其中圖I是示意性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構造的簡圖;圖2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定影裝置的構造的剖視圖3是示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恒溫器的外觀的簡圖;圖4A和4B是沿著圖3中的線4_4截取的剖視圖,其中,圖4A示出加熱輥(在定影裝置的殼體部件中)的溫度在預定溫度范圍(正常操作溫度)內時的恒溫器,而圖4B示出加熱輥(在定影裝置的殼體部件中)的溫度超過預定溫度范圍(正常操作溫度)時的恒溫器;圖5是示意性示出銷、重置軸、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構造的透視圖;圖6A和6B是沿著圖3中的線4_4截取的剖視圖,其中,圖6A示出雙金屬板開始復原的狀態,而圖6B示出在雙金屬板復原之后 銷保持受壓的狀態;圖7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變型例的恒溫器的構造的簡圖;圖8是示意性示出第一變型例中的按壓部件、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構造的透視圖;圖9A和9B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變型例的恒溫器的構造的簡圖;以及圖IOA和IOB是示意性示出在根據第二變型例的恒溫器的構造中形成插槽以代替插孔的實例的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圖像形成裝置的構造下面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的構造。圖I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的構造的簡圖。圖中的箭頭“UP”表示豎直方向的上側。如圖I所示,圖像形成裝置10包括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1,在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1中具有組成部件。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1設置有紙張存放単元12,其存放例如紙張等記錄介質P ;圖像形成單元14,其在記錄介質P上形成圖像;傳送單元16,其將記錄介質P從紙張存放単元12傳送到圖像形成単元14 ;控制單元20,其控制圖像形成裝置10的各個部件;以及電力供給單元21,其將電カ供給到圖像形成裝置10的各個部件。在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1上設置有排出単元18,通過圖像形成単元14形成有圖像的記錄介質P被排出到排出單元18上。圖像形成單元14包括成像單元22Y、22M、22C和22K (在下文中記作22Y 22K),其形成黃色(Y)、品紅色(M)、青色(藍綠色)(C)和黒色⑷的色調劑圖像;中間轉印帶24,由成像単元22Y 22K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24上;一次轉印輥26,其分別將由成像單元22Y 22K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24上;以及二次轉印輥28,其將通過一次轉印輥26轉印在中間轉印帶24上的色調劑圖像從中間轉印帶24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圖像形成単元14不限于上述構造,而是也可以具有其他構造,只要圖像形成單元14能夠在記錄介質P上形成圖像即可。成像單元22Y 22K在相對于水平方向傾斜的狀態下平行地布置在圖像形成裝置10的豎直方向的中央部分內。成像單元22Y 22K中的每ー個包括沿著ー個方向(例如,沿著圖I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的感光部件32。成像單元22Y 22K具有相同的構造,因而在圖I中沒有示出成像單元22M、22C和22K的附圖標記和符號。
在每個感光部件32周圍從感光部件32的旋轉方向的上游依次設置有充電輥23,其作為充電裝置的實例并且用于給感光部件32充電;曝光裝置36,其使經過充電輥23充電的感光部件32曝光以在感光部件32上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38,其將通過曝光裝置36形成在感光部件32上的靜電潛像顯影以形成色調劑圖像;以及清潔部件40,其與感光部件32接觸以去除殘留在感光部件32上的色調劑。曝光裝置36基于從控制単元20發送出的圖像信號形成靜電潛像。從控制単元20發出的圖像信號的實例是控制單元20從外部裝置獲取的圖像信號。顯影裝置38包括將顯影劑供給到感光部件32的顯影劑供給部件38A以及攪拌和供給來自顯影劑供給部件38A的顯影劑的多個供給部件38B。中間轉印帶24形成為環狀并且設置在成像単元22Y 22K上方。在中間轉印帶24的內周設置有纏繞輥42和44,中間轉印帶24纏繞在纏繞輥42和44上。當纏繞輥42 和44中的ー個受驅動而旋轉時,中間轉印帶24在與感光部件32接觸的同時沿著ー個方向(例如,沿著圖I中的逆時針方向)循環(旋轉)。纏繞輥42用作與二次轉印輥28相対的對置輥。每個一次轉印輥26隔著中間轉印帶24與相應的感光部件32相対。形成在感光部件32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24上的一次轉印位置被限定在一次轉印輥26和感光部件32之間。二次轉印輥28隔著中間轉印帶24與纏繞輥42相対。轉印在中間轉印帶24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的二次轉印位置被限定在二次轉印輥28和纏繞輥42之間。傳送單元16包括拾取輥46,其拾取存放在紙張存放單元12中的記錄介質P ;傳送路徑48,由拾取輥46拾取的記錄介質P通過傳送路徑48進行傳送;以及多個傳送輥50,其沿著傳送路徑48設置并且將由拾取輥46拾取的記錄介質P傳送到二次轉印位置。沿著傳送方向在二次轉印位置的下游設置有將通過圖像形成単元14形成在記錄介質P上的色調劑圖像定影到記錄介質P上的定影裝置60。沿著傳送方向在定影裝置60的下游設置有將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排出到排出単元18的排出輥52。稍后將描述定影裝置60的具體構造。下面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中的在記錄介質P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操作。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中,多個傳送輥50將由拾取輥46從紙張存放単元12拾取的記錄介質P傳送到二次轉印位置。另ー方面,在成像單元22Y 22K中,曝光裝置36使經過充電輥23充電的感光部件32曝光并且在感光部件32上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38將靜電潛像顯影以便分別在感光部件32上形成色調劑圖像。由成像単元22Y 22K形成的各種顏色的色調劑圖像在一次轉印位置疊加在中間轉印帶24上以形成彩色圖像。形成在中間轉印帶24上的彩色圖像在二次轉印位置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轉印有色調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被傳送到定影裝置60,并且定影裝置60將經過轉印的色調劑圖像定影到記錄介質P上。排出輥52將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排出到排出単元18。一系列圖像形成操作就是這樣執行的。
定影裝置的構造下面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定影裝置60的構造。圖2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定影裝置60的構造的簡圖。圖中的箭頭“UP”表示豎直方向的上側。如圖2所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定影裝置60可拆卸地安裝在圖像形成裝置主體11上(見圖I)并且包括殼體部件62,在殼體部件62中具有組成部件。在殼體部件62中包括作為加熱部件的實例對記錄介質上的圖像進行加熱的加熱輥64以及作為加壓部件的實例的加壓帶66。加熱輥64包括呈圓筒狀的圓筒部件64A以及設置在圓筒部件64A的內部空間中的例如鹵素燈等加熱源64B。圓筒部件64A由例如鋁和不銹鋼等金屬材料制成。加熱源64B通過作為電路的實例并且用于將電カ供給到加熱輥64 (加熱源64B)的電路25與電カ供給單元21電連接。因此,來自電カ供給單元21的電カ經由電路25供給到加熱源64B。加壓帶66由與在加熱輥64和該加壓帶之間的記錄介質P —起旋轉并且按壓和傳送記錄介質P的環形傳送帶構成。在加熱輥64和加壓帶66之間被夾持和傳送的記錄介質P中,加熱輥64對色調劑進行加熱并且加壓帶66對色調劑進行按壓,從而使圖像在加熱輥64和加壓帶66之間的接觸區域內定影到記錄介質P上。在圖2中,加熱輥64和加壓帶66傳送記錄介質P所沿的傳送路徑以雙點劃線表示。在定影裝置60的殼體部件62中設置有作為熱敏開關的實例的恒溫器70。具體來說,恒溫器70在定影裝置60的殼體部件62中設置成使得稍后將要描述的雙金屬板76 (見圖3)面向加熱輥64并且在加熱輥64和雙金屬板76之間具有預定間隙。恒溫器70設置在圖I所示的電路25中,并且在加熱輥64 (殼體部件62的內部)的溫度達到預定溫度時斷開電路25以停止將來自電カ供給單元21的電カ供給到加熱源64B。恒溫器的具體構造下面描述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恒溫器70的具體構造。圖3至圖5是示意性示出恒溫器70的構造的簡圖。在以下描述中,所提到的X方向、-X方向、Y方向、-Y方向和Z方向與在附圖中以箭頭表示的方向相同。附圖中的在“〇”中標有“ X ”的標記表示從前側指向深側的箭頭。如圖2和圖3所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恒溫器70包括裝置主體71,裝置主體71插入形成在定影裝置60的殼體部件62中的插孔62A內。裝置主體71插入插孔62A內從而安裝在定影裝置60的殼體部件62上。如圖3以及圖4A和4B所示,恒溫器70的裝置主體71包括圓筒形的殼體部件72,其具有通過使其端部(Y方向上的端部)敞開而形成的開ロ 72A;銷引導件80,其設置 在殼體部件72的開ロ 72A中以便沿著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引導稍后將要描述的銷78 ;頂蓋74,其作為保持部件的實例設置在殼體部件72上;以及第ー電極81和第二電極82,它們設置在殼體部件72中。如圖4A和4B所示,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具有插孔72D,插孔72D形成在殼體部件72的(從-Y方向所看到的)俯視圖的中央部分內(在中心處)以便沿著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貫穿底壁72C,并且稍后將要描述的銷78插入插孔72D中。殼體部件72由絕緣材料制成。絕緣材料的實例包括陶瓷、酚醛樹脂和聚苯硫醚。殼體部件72的形狀和材料不限于上述形狀和材料。
呈盤狀的銷引導件80具有沿著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貫通的插孔80A,銷78插入插孔80A中。在銷引導件80中,銷引導件80的在殼體部件72的(從-Y方向所看到的)俯視圖的中央部分內向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沿著-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80B插入殼體部件72的開ロ 72A中,并且銷引導件80的外周部介于殼體部件72的開ロ端部(Y方向上的端部)和頂蓋74之間。在銷引導件80中,在銷78插入銷引導件80中的狀態下,銷78能夠順著銷引導件80的插孔80A沿著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移動,并且由于銷78與銷引導件80的內壁接觸,所以銷78沿著殼體部件72的徑向(-X方向和X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在銷引導件80和頂蓋74之間設置有響應溫度變化而變形的作為變形部件實例的雙金屬板76。雙金屬板76 (通過拉延)形成為盤簧形狀,并且在殼體部件72中被頂蓋74和銷引導件80支撐而呈向殼體部件72的內部凹入的形狀(圖4A所示的形狀,即從殼體部件72的內部向外部凸出的形狀)。雙金屬板76通過將具有不同線性膨脹系數的兩種金屬結合而形成,并且在預定溫度下變形(翻折)成向殼體部件72的內部凸出的形狀(圖4B所示的形狀)。如圖3所示,在頂蓋74的(從-Y方向所看到的)俯視圖的中央部分內形成有使雙金屬板76的表面向外部露出的圓形開ロ 74A。通過鍛壓而將頂蓋74固定在殼體部件72上。如圖4A和4B所示,第一電極81包括活動電極93,其設置在殼體部件72內部并且在(從Z方向所看到的)側視圖中呈U形 ,端子95,其設置在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的外表面上;以及鉚釘97,其貫穿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并且將端子95與活動電極93電連接。活動電極93通過將具有耐熱性、導電性和弾性(彈簧屬性)的片狀電極彎曲成U形而形成。活動電極93包括第一部分93A,其設置在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的內表面上;第二部分93B,其設置在殼體部件72的側壁72B的內表面上并且從第一部分93A的靠近側壁72B的端部(-X方向上的端部)朝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延伸;以及第三部分93C,其從第二部分93B的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Y方向上的端部)沿著殼體部件72的徑向(X方向)延伸。活動電極93在其第一部分93A中與鉚釘97電連接。活動電極93的第三部分93C在殼體部件72的徑向(X方向)上具有長度,并且長度方向上的中間部分穿過殼體部件72的(從-Y方向所看到的)俯視圖的中央部分。在長度方向上的中間部分內形成有接觸部分93D,接觸部分93D朝向雙金屬板76突出并且與稍后將要描述的銷78的第一表面781接觸。在第三部分93C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部分內形成有插孔93E,插孔93E沿著活動電極93的厚度方向貫穿活動電極93并且稍后將要描述的重置軸79插入插孔93E中。在第三部分93C的遠端(X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第一觸點91,第一觸點91朝向雙金屬板76突出并且與稍后將要描述的第二觸點92接觸。在活動電極93中,第一觸點91在與稍后將要描述的第二觸點92接觸的狀態下被壓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受推壓)。具體來說,活動電極93由片簧形成,并且第一觸點91利用活動電極93自身的弾性力被壓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受推壓)。如圖4A和4B所示,第二電極82包括活動電極94,其設置在殼體部件72中并且在(從Z方向所看到的)側視圖中形成為與活動電極93相反的U形;端子96,其設置在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的外表面上并且位于端子95的關于殼體部件72的徑向上的中心的相反側(X方向上的ー側);以及鉚釘98,其貫穿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并且在鉚釘97的關于殼體部件72的徑向上的中心的相反側(X方向上的ー側)將活動電極94與端子96電連接。活動電極94通過將具有耐熱性、導電性和弾性(彈簧屬性)的片狀電極彎曲成U形而形成。活動電極94包括第一部分94A,其設置在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的內表面上;第二部分94B,其設置在殼體部件72的側壁72B的內表面上并且從第一部分94A的面向側壁72B的端部(X方向上的端部)朝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延伸比活動電極93的第三部分93C更多的量;以及第三部分94C,其從第二部分94B的面向雙金屬板76的端部(Y 方向上的端部)沿著殼體部件72的徑向(-X方向)延伸。活動電極94在其第一部分94A中與鉚釘98電連接。活動電極94的第三部分94C在殼體部件72的徑向(-X方向)上具有長度。第三部分94C的遠端(-X方向上的端部)設置在稍后將要描述的銷78的切除部78B中。在第三部分94C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部分內形成有朝向第一電極81 (沿著-Y方向)突出的第二觸點92。第二觸點92(沿著-Y方向)指向第一觸點91,并且在第一觸點91被壓向雙金屬板76的狀態下與第一觸點91接觸。因此,當對抗推壓カ的抵消カ向第一觸點91與第二觸點92分離所朝向的ー側(沿著-Y方向)作用在第一電極81上時,第一觸點91與第二觸點92分離,并且當抵消カ沒有作用在第一電極81上時,第一觸點91與第二觸點92接觸。作為構成活動電極93和活動電極94并且具有耐熱性、導電性和弾性(彈簧屬性)的部件(電極),可以使用的是由例如不銹鋼、銅、或磷青銅制成的部件或者通過用錫、鎳、銀、金等對部件進行電鍍而獲得的部件。恒溫器70包括從雙金屬板76和第二電極82之間延伸到第一電極81的按壓部件77。按壓部件77包括銷78和重置軸79,銷78作為第一按壓部件的實例并且設置在第一電極81和雙金屬板76之間,而重置軸79作為第二按壓部件的實例并且設置為從銷78的與第一電極81相對的端部(-Y方向上的端部)朝向雙金屬板76的相反側(沿著-Y方向)延伸到殼體部件72的外部。銷78在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上具有長度并且呈桿狀(例如柱狀)。銷78在殼體部件72的(從-Y方向所看到的)俯視圖的中央部分內(在中心處)插入銷引導件80的插孔80A中以便能夠沿著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移動。如圖5以及圖4A和4B所示,在銷78的靠近第一電極81的端部(-Y方向上的端部)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切除部78B。因此,在銷78中,面向第一電極81的接觸部分93D (沿著-Y方向)的第一表面781形成在靠近第一電極81的端部(-Y方向上的端部),并且面向第二電極82的第三部分94C (沿著-Y方向)的第二表面782形成在比第一表面781更靠近雙金屬板76的ー側(Y方向上的ー側)。在銷78中,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78A作為通過變形為向殼體部件72的內部凸出的形狀(圖4B所示的狀態)的雙金屬板76壓向(沿著-Y方向)第一電極81的部分設置在雙金屬板76和銷引導件80之間。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78A還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通過使重置軸79按壓第二表面782來按壓雙金屬板76的部分。銷78的第一表面781用作在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78A由于雙金屬板76變形為凸出形狀(圖4B所示的狀態)而受壓從而朝向第一電極81 (沿著-Y方向)移動時按壓第一電極81的部分。銷78的第二表面782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被重置軸79隔著第ニ電極82按壓的部分。在銷78中,第二電極82和重置軸79在切除部78B的空間內相對于銷78移動,以便在銷78朝向第一電極81 (沿著-Y方向)移動時銷78不會按壓第二電極82和重置軸79。重置軸79在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上具有長度并且呈桿狀(例如柱狀),并且重置軸79在X方向上的寬度(直徑)比銷78在X方向上的寬度(直徑)小。重置軸 79插入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的插孔72D和第一電極81的插孔93E中,以便能夠在殼體部件72的(從-Y方向所看到的)俯視圖的中央部分內(在中心處)沿著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移動。在重置軸79的位于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和第一電極81之間的位置設置有防止重置軸79脫離殼體部件72的止動件88。止動件88設置在當重置軸79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從殼體部件72的外部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止動件88不會朝向第二電極82 (沿著Y方向)按壓第一電極81的位置。在重置軸79中,從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向外部(沿著-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79B(-Y方向上的端部)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從殼體部件72的外部被壓向雙金屬板76的部分。在重置軸79中,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79A (Y方向上的端部)用作在突出部79B(-Y方向上的端部)從殼體部件72的外部(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按壓第ニ電極82以保持第一觸點91和第二觸點92彼此分離的狀態以及通過隔著第二電極82按壓銷78的第二表面782來按壓雙金屬板76以使雙金屬板76恢復到凹入形狀的部分。與殼體部件72相似,銷78和重置軸79由絕緣材料制成。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按壓部件77在功能上被劃分成作為第一按壓部件的實例的銷78以及作為第二按壓部件的實例的重置軸79。操作下面描述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操作。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構造,如圖4A所示,當加熱輥64的溫度(定影裝置60的殼體部件62的內部溫度)在預定溫度范圍(正常操作溫度范圍)內時,雙金屬板76具有向殼體部件72的內部凹入的凹入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對抗推壓カ的抵消カ沒有作用在第一電極81上,并且第一觸點91與第二電極82的第二觸點92接觸。因此,電路25沒有斷開并且來自電カ供給單元21的電カ經由電路25供給到加熱源64B。如圖4B所示,在定影裝置60中,當加熱輥64的溫度(定影裝置60的殼體部件62的內部溫度)高于預定溫度(正常操作溫度)時,雙金屬板76變形(翻折)為向殼體部件72的內部凸出的形狀。
當雙金屬板76變形(翻折)為向殼體部件72的內部凸出的形狀吋,銷78的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78A被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壓向第一電極81并且朝向第一電極81移動。因此,銷78的第一表面781朝向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 (沿著-Y方向)按壓第一電極81從而對抗推壓力,第一電極81的第一觸點91朝向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移動,因而第二觸點92和第一觸點91彼此分離。因此,電路25斷開并且從電カ供給單元21到加熱源64B的電カ供給停止。由于切除部78B形成在銷78中,所以當銷78朝向第一電極81 (沿著-Y方向)移動時,第二電極82和重置軸79不會被銷78按壓從而不會移動。如圖6A所示,當重置軸79的突出部79B(_Y方向上的端部)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從殼體部件72的外部(從底壁72C的外部(從-Y方向))(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第二電極82被重置軸79的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Y方向上的端部)按壓并且被壓向銷78的第二表面782。如圖6B所示,當重置軸79的突出部79B(_Y方向上的端部)從殼體部件72的外 部(從底壁72C的外部(從-Y方向))(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重置軸79的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79A(Y方向上的端部)隔著第二電極82朝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按壓銷78的第二表面782。因此,銷78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移動,并且雙金屬板76被銷78的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78A按壓并且恢復到凹入形狀。在此時,被銷78的第一表面781 (沿著-Y方向)壓向底壁72C的第一電極81隨著銷78朝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移動而恢復到原來狀態,并且第一觸點91朝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移動。然而,第二電極82也被重置軸79 (沿著Y方向)壓向雙金屬板76并發生彈性變形,因而第二觸點92也朝向雙金屬板76(沿著Y方向)移動。因此,第二觸點92與第一觸點91分離的狀態得到保持。當按壓カ(外力)沒有作用在(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的重置軸79上時,彈性變形的第二電極82利用自身的彈性カ恢復到原來狀態,并且第二觸點92與第一觸點91接觸(見圖4A)。另ー方面,當重置軸79 (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第二電極82保持彈性變形狀態,并且第二觸點92和第一觸點91彼此分離的狀態得到保持。因此,電路25斷開并且從電カ供給單元21到加熱源64B的電カ供給持續地停止。這樣,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憑借包括例如銷78和重置軸79這兩個部件的簡單構造,當重置軸79保持(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的狀態時,第二電極82可以保持彈性變形狀態,并且第二觸點92和第一觸點91彼此分離的狀態能夠得到保持。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按壓部件77包括作為第一按壓部件的實例的銷78以及作為第二按壓部件的實例的重置軸79這兩個部件。然而,按壓部件77也可以由第一按壓部件和第二按壓部件結合的單個部件構成。下面描述由單個部件構成的按壓部件77的變型例。第一變型例圖7和圖8是示出第一變型例的構造的簡圖。與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并且這些部件的標記和描述不再重復。如圖7所示,在第一變型例的構造中,第二電極82的第三部分94C在殼體部件72的徑向(-X方向)上的長度比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相應長度長,長度方向上的中間部分穿過殼體部件72的(從-Y方向所看到的)俯視圖的中央部分,并且第三部分94C的遠端(-X方向上的端部)設置在第二觸點92的關于按壓部件177的相反側(-X方向上的ー側)。如圖7和圖8所示,在第三部分94C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部分內形成有插孔94E,插孔94E沿著活動電極94的厚度方向貫穿活動電極94并且按壓部件177插入插孔94E中。在殼體部件72中,在第三部分94C的遠端(-X方向上的端部)和第一電極81的第三部分93C的近端(-X方向上的端部)之間設置有保持第一電極81和第二電極82之間的空間的間隔部件180。當能夠在第一電極81和第二電極82之間保持必要的空間時,也可以不設置間隔部件180。根據第一變型例的按壓部件177在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上具有長度并且呈桿狀(例如柱狀)。按壓部件177插入銷引導件80的插孔80A、第一電極81的插孔93E、第二電極82的插孔94E和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的插孔72D中,以便能夠在殼體部件72 的(從-Y方向所看到的)俯視圖的中央部分內(在中心處)沿著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移動。按壓部件177包括凸緣部分178,凸緣部分178從第二電極82和第一電極81之間的位置沿著按壓部件177的徑向向外部突出成盤狀,并且凸緣部分178的直徑比第一電極81的插孔93E的直徑和第二電極82的插孔94E的直徑大。在按壓部件177中,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177A作為通過變形為向殼體部件72的內部凸出的形狀(圖4B所示的狀態)的雙金屬板76壓向(沿著-Y方向)第一電極81的部分設置在雙金屬板76和銷引導件80之間。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177A還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按壓雙金屬板76的部分。凸緣部分178的面向第一電極81 (沿著-Y方向)的表面178A用作在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177A由于雙金屬板76變形為凸出形狀(圖4B所示的狀態)而受壓從而向第ー電極81 (沿著-Y方向)移動時按壓第一電極81的部分。從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向外部(沿著-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77B (-Y方向上的端部)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從殼體部件72的外部被壓向雙金屬板76的部分。凸緣部分178的面向第二電極82 (沿著Y方向)的表面178B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按壓第二電極82以保持第一觸點91和第二觸點92彼此分尚的狀態的部分。與殼體部件72相似,按壓部件177由絕緣材料制成。根據第一變型例的構造,當按壓部件177的突出部177B(_Y方向上的端部)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從殼體部件72的外部(從底壁72C的外部(從-Y方向))(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按壓部件177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移動,并且雙金屬板76被按壓部件177的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177A按壓并且恢復到凹入形狀。在此時,通過雙金屬板76的翻折而被凸緣部分178的表面178A (沿著-Y方向)壓向底壁72C的第一電極81隨著按壓部件177朝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移動而恢復到原來狀態,并且第一觸點91朝向雙金屬板76(沿著Y方向)移動。然而,該移動受到間隔部件180的限制。另外,第二電極82被凸緣部分178的表面178B (沿著Y方向)壓向雙金屬板76并發生彈性變形,因而第二觸點92也朝向雙金屬板76(沿著Y方向)移動。因此,第二觸點92與第一觸點91分離的狀態得到保持。
當按壓カ(外力)不再作用在(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的按壓部件177上時,彈性變形的第二電極82利用自身的彈性カ恢復到原來狀態,從而第二觸點92與第一觸點91接觸(見圖7)。另ー方面,當按壓部件177 (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第二電極82保持彈性變形狀態,并且第二觸點92和第一觸點91彼此分離的狀態得到保持。因此,電路25斷開并且從電カ供給單元21到加熱源64B的電カ供給持續地停止。這樣,第一變型例與上述示例性實施例具有相同的作用。憑借包括例如按壓部件177這樣的單個部件的簡單構造,當按壓部件177 (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第ニ電極82可以保持彈性變形狀態,并且第二觸點92和第一觸點91彼此分離的狀態能夠得到保持。第二變型例 圖9A和9B是示出第二變型例的構造的簡圖。與第一變型例中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并且這些部件的標記和描述不再重復。如圖9A和9B所示,在第二變型例的構造中,在第一電極81中沒有形成第一變型例中的插孔93E,并且在第二電極82中沒有形成第一變型例中的插孔94E。如圖9A和9B所示,根據第二變型例的按壓部件277在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上具有長度并且呈桿狀(例如柱狀)。按壓部件277插入銷引導件80的插孔80A和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的插孔72D中,以便能夠在殼體部件72的(從-Y方向所看到的)俯視圖的中央部分內(在中心處)沿著殼體部件72的軸向(-Y方向)移動。在按壓部件277中,沿著殼體部件72的徑向(X方向)形成有插孔282,第二電極82的第三部分94C插入插孔282中。在按壓部件277中,沿著殼體部件72的徑向(X方向)形成有插孔281,第一電極81的第三部分93C插入插孔281中。在按壓部件277中,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277A作為通過變形為向殼體部件72的內部凸出的形狀(圖4B所示的狀態)的雙金屬板76壓向(沿著-Y方向)第一電極81的部分設置在雙金屬板76和銷引導件80之間。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277A還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按壓雙金屬板76的部分。插孔281中的面向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 (沿著-Y方向)的內壁面28IA用作在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277A由于雙金屬板76變形為凸出形狀(圖4B所示的狀態)而受壓從而向第一電極81 (沿著-Y方向)移動時按壓第一電極81的部分。從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向外部(沿著-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77B (-Y方向上的端部)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從殼體部件72的外部被壓向雙金屬板76的部分。插孔282中的面向雙金屬板76(沿著Y方向)的內壁面282A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按壓第二電極82以保持第一觸點91和第二觸點92彼此分尚的狀態的部分。與殼體部件72相似,按壓部件277由絕緣材料制成。根據第二變型例的構造,當按壓部件277的突出部277B(_Y方向上的端部)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從殼體部件72的外部(從底壁72C的外部(從-Y方向))(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按壓部件277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移動,并且雙金屬板76被按壓部件277的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277A按壓并且恢復到凹入形狀。在此時,通過雙金屬板76的翻折而被插孔281中的內壁面281A (沿著-Y方向)壓向底壁72C的第一電極81隨著按壓部件277朝向雙金屬板76 (沿著Y方向)移動而恢復到原來狀態,并且第一觸點91朝向雙金屬板76(沿著Y方向)移動。然而,該移動受到間隔部件180的限制。另外,第二電極82被插孔282中的內壁面282A (沿著Y方向)壓向雙金屬板76并發生彈性變形 ,因而第二觸點92也朝向雙金屬板76(沿著Y方向)移動。因此,第二觸點92與第一觸點91分離的狀態得到保持。當按壓カ(外力)不再作用在(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的按壓部件277上時,彈性變形的第二電極82利用自身的彈性カ恢復到原來狀態,從而第二觸點92與第一觸點91接觸(見圖9A和9B)。另ー方面,當按壓部件277 (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第二電極82保持彈性變形狀態,并且第二觸點92和第一觸點91彼此分離的狀態得到保持。因此,電路25斷開并且從電カ供給單元21到加熱源64B的電カ供給持續地停止。這樣,第二變型例與上述示例性實施例具有相同的作用。憑借包括例如按壓部件277這樣的單個部件的簡單構造,當按壓部件277 (沿著Y方向)被壓向雙金屬板76時,第ニ電極82可以保持彈性變形狀態,并且第二觸點92和第一觸點91彼此分離的狀態能夠得到保持。如圖IOA和IOB所示,按壓部件277可以包括插槽292以代替插孔282,第二電極82的第三部分94C插入插槽292中。按壓部件277可以具有插槽291以代替插孔281,第ー電極81的第三部分93C插入插槽291中。在這種構造中,插槽291中的面向殼體部件72的底壁72C (沿著-Y方向)的內壁面291A用作在靠近雙金屬板76的端部277A由于雙金屬板76變形為凸出形狀(圖4B所不的狀態)而受壓從而向第一電極81 (沿著-Y方向)移動時按壓第一電極81的部分。插槽292中的面向雙金屬板76(沿著Y方向)的內壁面292A用作在雙金屬板76復原時按壓第二電極82以保持第一觸點91和第二觸點92彼此分離的狀態的部分。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實施例,而是可以按照各種形式進行修改、變更和改進。例如,可以將上述變型例適當地組合。為了解釋和說明起見,已經提供了對于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以上描述。本發明并非意在窮舉或將本發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體形式。顯然,許多修改和變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實施例的選取和描述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本領域的其他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明適用于各種實施例,并且本發明的各種變型適合于所設想的特定用途。本發明意在用前面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內容來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熱敏開關,包括 殼體部件; 變形部件,其被所述殼體部件支撐并呈向所述殼體部件的內部凹入的形狀,并且響應溫度變化變形為向所述殼體部件的內部凸出的形狀; 第一電極,其具有設置在所述殼體部件內部的第一觸點; 第二電極,其具有設置在所述變形部件和所述第一電極之間的第二觸點,并且在所述第一觸點被壓向所述變形部件的狀態下使所述第二觸點與所述第一觸點接觸; 第一按壓部件,其設置為從所述變形部件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延伸到所述第一電極,并且通過使所述第一按壓部件的端部因所述變形部件變形為凸出形狀而受壓來按壓所述第一電極以便將所述第一觸點與所述第二觸點分離;以及 第二按壓部件,其端部在所述變形部件變形的狀態下從所述殼體部件伸出,并且所述第二按壓部件通過使所述第二按壓部件的端部從所述殼體部件的外部被壓向所述變形部件來按壓所述變形部件以使所述變形部件恢復到凹入形狀以及按壓所述第二電極并使所述第二電極彈性變形以使所述第一觸點和所述第二觸點保持彼此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熱敏開關,其中, 所述第一按壓部件和所述第二按壓部件結合成一體。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熱敏開關,其中, 所述第一按壓部件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變形部件之間,所述第一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按壓部件的靠近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部并且通過使所述第一按壓部件的靠近所述變形部件的端部因所述變形部件變形為凸出形狀而受壓來按壓所述第一電極,所述第二表面形成為比所述第一表面更靠近所述變形部件以便面向所述第二電極,并且 所述第二按壓部件設置為沿著背離所述變形部件的方向從所述第一按壓部件的靠近所述第一電極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殼體部件的外部,并且所述第二按壓部件通過從所述殼體部件的外部被壓向所述變形部件來按壓所述第二電極以使所述第一觸點和所述第二觸點保持彼此分離并且通過隔著所述第二電極按壓所述第二表面來按壓所述變形部件以使所述變形部件恢復到凹入形狀。
4.一種將圖像定影到記錄介質上的定影裝置,包括 加熱部件,其對形成在所述記錄介質上的圖像進行加熱; 電路,其將電力供給到所述加熱部件;以及 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熱敏開關,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設置在所述電路中,并且所述變形部件響應由于從所述加熱部件發出的輻射熱導致的溫度變化而變形,以便使所述第一觸點和所述第二觸點彼此分離從而斷開所述電路。
5.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圖像形成單元,其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以及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裝置,其將由所述圖像形成單元形成的圖像定影到所述記錄介質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敏開關、定影裝置及圖像形成裝置。該熱敏開關包括殼體部件;變形部件,其響應溫度變化從向殼體部件的內部凹入的形狀變形為凸出的形狀;第一電極,其具有第一觸點;第二電極,其具有第二觸點并且在第一觸點被壓向變形部件的情況下使第二觸點與第一觸點接觸;第一按壓部件,其通過使其端部因變形部件變形為凸出形狀而受壓來按壓第一電極以便將第一觸點與第二觸點分離;以及第二按壓部件,其通過使其端部從殼體部件的外部被壓向變形部件來按壓變形部件以使變形部件恢復到凹入形狀以及按壓第二電極以使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保持分離。
文檔編號H01H37/52GK102709110SQ20111035001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8日
發明者三橋利彥, 增村朋洋, 廣井敦之, 齋藤克哉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