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芯片封裝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
背景技術:
芯片就是IC,泛指所有的電子元器件,是在硅板上集合多種電子元器件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的電路模塊。它是電子設備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擔著運算和存儲的功能。集成電路的應用范圍覆蓋了軍工、民用的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如果把中央處理器CPU比喻為整個電腦系統的心臟,那么主板上的芯片組就是整個身體的軀干。對于主板而言,芯片組幾乎決定了這塊主板的功能,進而影響到整個電腦系統性能的發揮,芯片組是主板的靈魂。申請號為200720005734的專利申請文件公開了一種芯片組裝體與芯片封裝體, 特別涉及一種芯片組裝體,其包括一芯片與至少一被動元件。芯片包括一基材、一線路單元、多個第一焊墊與多個導電孔道。基材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線路單元配置于第一表面上,且這些第一焊墊配置于第二表面上。這些導電孔道貫穿基材,其中這些導電孔道電性連接這些第一焊墊與線路單元。此外,被動元件配置于第二表面上且電性連接至這些第一焊墊。此外,亦提出一種應用上述的芯片組裝體的芯片封裝體。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能夠解決傳統LED密封性不夠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 包括底部框架,芯片組,和頂部透光罩,所述底部框架為開口結構,采用半導體材料制成,芯片組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通過硅膠粘合于底部框架上;所述芯片組的上方設置有透光罩,所述透光罩通過兩個支腳和底部之間連接,接合處采用環氧樹脂密封。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的連接處設置有通孔。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底部框架和芯片組之間設置有硅膠層,所述硅膠層的厚度為2m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設計巧妙,而在加工和設計時成本低,便于存放,設計新穎,是一種新的設計方案,利有推廣使用。
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包括底部框架110,芯片組310,和頂部透光罩210,所述底部框架110為開口結構,采用半導體材料制成,芯片組310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通過硅膠粘合于底部框架上;所述芯片組310的上方設置有透光罩210,所述透光罩210通過兩個支腳和底部之間連接,接合處采用環氧樹脂密封。所述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的連接處設置有通孔;所述底部框架110和芯片組310之間設置有硅膠層,所述硅膠層的厚度為2m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設計巧妙,而在加工和設計時成本低,便于存放,設計新穎,是一種新的設計方案,利有推廣使用。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芯片組,和頂部透光罩,所述底部框架為開口結構,采用半導體材料制成,芯片組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通過硅膠粘合于底部框架上;所述芯片組的上方設置有透光罩,所述透光罩通過兩個支腳和底部之間連接,接合處采用環氧樹脂密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的連接處設置有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和芯片組之間設置有硅膠層,所述硅膠層的厚度為2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芯片封裝結構,包括底部框架,芯片組,和頂部透光罩,所述底部框架為開口結構,采用半導體材料制成,芯片組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通過硅膠粘合于底部框架上;所述芯片組的上方設置有透光罩,所述透光罩通過兩個支腳和底部之間連接,接合處采用環氧樹脂密封。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設計巧妙,而在加工和設計時成本低,便于存放,設計新穎,是一種新的設計方案,利有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H01L25/00GK102386171SQ20111029168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明者徐軼群 申請人:常熟市華海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