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翹板開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翹板開關。
背景技術:
目前各種電器控制中尤其是車用電器控制中大多采用的翹板開關為單獨的復位式翹板開關或單獨的自鎖式翹板開關,但有時,根據電器控制實際需要,同一用電器不同狀態卻需要有復位式翹板開關和自鎖式翹板開關共同來控制。目前幾乎所有翹板開關都只是單獨實現復位式控制或單獨實現自鎖式控制,這樣同一翹板開關就無法滿足電器的多種控制的需求,只能通過增加翹板開關的數量,從而使得電器的控制結構的零部件增多,結構較為復雜,操作較為繁瑣,同時增加了成本。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控制電器的同一翹板開關只能單獨實現自鎖或是復位而使得電器的控制結構較為復雜,操作較為繁瑣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在同一翹板開關上實現自鎖和復位兩種功能的新型結構的翹板開關。本發明的一種翹板開關,包括殼體和可向殼體兩側擺動地安裝于所述殼體上端的按鍵,所述按鍵下端面兩側還分別設置有第一按鍵塊和第二按鍵塊,第一按鍵塊的下方的殼體上設置有第一導通組件,所述第二按鍵塊的下方的殼體上設置有第二導通組件,所述按鍵分別通過第一按鍵塊和第二按鍵塊控制所述第一導通組件和第二導通組件導通,所述翹板開關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自鎖組件,所述自鎖組件包括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按鍵塊一側的按鍵下端面下方且通過第一彈簧連接于所述按鍵下端面上的倒鉤件、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側的按鍵下端面向下延伸的斜導柱以及設置于所述殼體下端的滑塊導軌機構,所述滑塊導軌機構靠近第二導通組件的上端與所述斜導柱配合,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的一端與所述倒鉤件配合。進一步,所述滑塊導軌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殼體上的導軌以及設置于所述導軌上的可在自鎖位置和復位位置之間滑動的滑塊。進一步,所述滑塊包括本體部以及設置于所述本體部下端且與所述導軌相配合的滑行部,所述滑行部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的一端通過第二彈簧連接于所述殼體側壁上,且所述第二彈簧始終處于被壓縮狀態。進一步,所述倒鉤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下端一側向外延伸出一鉤狀部,所述鉤狀部的上端面為垂直于所述基部側表面的平面,所述鉤狀部的下端面為沿遠離所述基部方向向上傾斜且與所述滑塊本體部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端的上端面相互貼合配合的傾斜面。進一步,所述滑塊本體部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側的上端面為與所述斜導柱下端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且所述第二斜面為沿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方向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滑塊本體部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的一端具有一個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具有位于其上端面的第一斜面以及位于其下端面的下接觸平面,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倒鉤件的鉤狀部下端面相互貼合配合形成復位位置,所述伸出部下端面與所述倒鉤件的鉤狀部的上端面相配合形成自鎖位置。進一步,所述導軌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的一端具有一限位凸起,所述滑塊的滑行部可滑行地設置于所述限位凸起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側的殼體之間的導軌上。進一步,所述基部上端具有一個第二凸起,在所述第一按鍵塊與第二按鍵塊之間且靠近第一按鍵塊的按鍵下端面上還具有一個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通過第一彈簧連接于所述第一凸起上,且所述第二凸起上還套設有一管道,所述管道的另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一凸起上。進一步,所述第一導通組件一側的殼體上分別向內延伸出具有一豎直孔的導向結構以及具有一凹槽的底座,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側的殼體上分別向內延伸出具有一豎直孔的導向結構以及具有一凹槽的底座,且所述底座設置于所述導向結構下方。 進一步,所述第一導通組件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分別包括一個導向塊,所述導向塊下端連接有第三彈簧,所述第三彈簧的下端抵頂于所述底座凹槽底部,且所述導向塊穿過所述導向結構豎直孔抵頂于所述按鍵塊下端面,所述兩導向塊下端還分別固定安裝有一動導電片,且所述兩片動導電片分別具有兩個觸腳。進一步,所述第一導通組件一側的殼體上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側的殼體上分別固定安裝有兩片靜導電片,所述第一導通組件一側的動導電片的兩個觸腳分別與所述第一導通組件一側的兩片靜導電片接觸配合實現開關導通,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側的動導電片的兩個觸腳分別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側的兩片靜導電片接觸配合實現開關導通。進一步,所述按鍵下端面中間位置處下方還設置有一個平衡機構,所述平衡機構包括沿所述按鍵下端面中間位置處向下延伸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上具有開口向下的盲孔,所述盲孔內可活動的套設有一導向柱,且所述盲孔的封閉端與所述導向柱之間的盲孔內還設置有一第四彈簧,所述第四彈簧一端連接于所述導向柱上,另一端頂抵于所述盲孔封閉端。進一步,所述平衡機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盲孔下端的殼體上的V型槽,所述導向柱下端面抵頂于所述V型槽的上端面上,并可在所述V型槽上端面滑動。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所述翹板開關內設置一個自鎖組件,通過所述倒鉤件與所述滑塊導軌機構配合,并將所述按鍵按向所述第一導通組件一側實現翹板開關自鎖導通功能;通過所述斜導柱與所述滑塊導軌機構的配合,并將所述按鍵按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側實現對翹板開關的解鎖,并且進一步可實現翹板開關的復位導通功能;從而在同一個翹板開關上實現自鎖導通和復位導通兩種功能,有效的簡化了電器控制的結構,優化了電器控制的操作,同時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圖I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翹板開關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翹板開關的一種實施例的完全斷開狀態結構剖視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翹板開關的一種實施例的自鎖導通狀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翹板開關的一種實施例的復位導通狀態的結構剖視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翹板開關的一種實施例的按鍵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翹板開關的一種實施例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翹板開關的一種實施例的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 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在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
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結合圖I、圖5、圖6和圖7所不,本發明的一種翅板開關一種實施例,包括殼體27和按鍵6,所述殼體27上端兩側面中間位置處設置有凸起的銷軸35,所述按鍵6可向殼體27兩側擺動地安裝于所述殼體27上端的銷軸35上。所述按鍵6下端面兩側還分別設置有第一按鍵塊10和第二按鍵塊I。第一按鍵塊10的下方的殼體27上設置有第一導通組件28,所述第二按鍵塊I的下方的殼體27上設置有第二導通組件26 ;所述按鍵6分別通過第一按鍵塊10和第二按鍵塊I控制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和第二導通組件26導通。所述翹板開關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殼體27內的自鎖組件,所述自鎖組件包括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按鍵塊10 —側的按鍵6下端面下方且通過第一彈簧11連接于所述按鍵6下端面上的倒鉤件19、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側的按鍵6下端面向下延伸的斜導柱2以及設置于所述殼體27下端的滑塊導軌機構29。所述滑塊導軌機構29靠近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上端與所述斜導柱2配合,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一端與所述倒鉤件19配合。所述自鎖組件用于對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導通后的自鎖,將所述按鍵6按向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通過所述倒鉤件19與所述滑塊導軌機構29的配合實現所述開關的自鎖功能。通將所述按鍵6按向第二導通組件26,通過所述斜導柱2與所述滑塊導軌機構29的配合運動,可以實現對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的解鎖功能,并且進一步按下可以實現對第二導通組件26的復位導通,從而在一個翹板開關上實現復位和自鎖兩種功能。請繼續結合圖I和圖7所示,所述滑塊導軌機構29包括設置于所述殼體27上的導軌22以及設置于所述導軌22上的可在自鎖位置和復位位置之間滑動的滑塊。所述滑塊包括本體部25以及設置于所述本體部25下端且與所述導軌22相配合的滑行部23。所述導軌22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一端具有一限位凸起33,所述滑塊的滑行部23可滑行的設置于所述限位凸起33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殼體27之間的導軌22上。所述滑行部23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一端通過第二彈簧24連接于所述殼體27側壁上,所述第二彈簧24始終處于被壓縮狀態,從而所述第二彈簧24始終對所述滑塊提供一個沿滑塊滑動方向的一個推力。所述倒鉤件19包括基部18,所述基部18下端一側向外延伸出一鉤狀部20,所述鉤狀部20的上端面為垂直于所述基部18側表面的平面,所述鉤狀部20的下端面為沿遠離所述基部18方向向上傾斜且與所述滑塊本體部25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端的上端面相互貼合配合的傾斜面。所述鉤狀部20用于與所述滑塊本體部25配合形成自鎖作用。所述基部18上端具有一個第二凸起17,所述第二凸起17用于連接第一彈簧11。在所述第一按鍵塊10與第二按鍵塊I之間且靠近第一按鍵塊10的按鍵6下端面上還具有一個第一凸起9,所述第二凸起17通過第一彈簧11連接于所述第一凸起9上,且所述第二凸起17上還套設有一管道8,所述管道8的另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一凸起9上。所述第一凸起9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彈簧11和所述管道8來控制所述倒鉤件19的運動,當所述按鍵6按向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 —側時,所述第一凸起9壓向所述管道8,所述管道8將所述第一凸起9的運動傳遞給所述倒鉤件19,并運動至與所述滑塊本體部25配合的自鎖位置,所述第一彈簧11用于在解鎖過程中使所述按鍵6能夠按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 所述滑塊本體部25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一端具有一個伸出部34,所述伸出部34具有位于其上端面的第一斜面31以及位于其下端面的下接觸平面,所述第一斜面31與所述倒鉤件19的鉤狀部20下端面相互貼合配合形成復位位置,所述伸出部34下端面與所述倒鉤件19的鉤狀部20的上端面相配合形成自鎖位置。所述伸出部34用于與所述鉤狀部20配合起到自鎖作用。所述按鍵6按向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 —側,所述倒鉤件19向下運動,所述第一斜面31與所述倒鉤件19的下端面相對貼合滑動,所述滑塊沿遠離所述倒鉤件19的方向運動,當所述第一斜面31與所述倒鉤件19的下端面不再貼合且所述倒鉤件19運動至所述滑塊本體部25的伸出部34下方,所述滑塊本體部25的伸出部34在第二彈簧24的推力作用下運動至所述倒鉤件19上端面,限制所述倒鉤件19往回運動,從而實現對所述開關的自鎖。所述滑塊本體部25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上端面為與所述斜導柱2下端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2,且所述第二斜面32為沿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方向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按鍵6按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側,所述斜導柱2向下運動,所述斜導柱2的下端面與所述第二斜面32相對貼合滑動,使得所述滑塊沿遠離所述倒鉤件19的方向運動,并且運動至所述倒鉤件19的倒鉤部20與所述滑塊伸出部34脫離,所述倒鉤件19在所述第一彈簧11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從而實現對所述對翹板開關的解鎖。請繼續結合圖I至圖7所示,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 —側的殼體27上分別向內延伸出具有一豎直孔30的導向結構12以及具有一凹槽的底座16,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殼體27上分別向內延伸出具有一豎直孔30的導向結構12以及具有一凹槽的底座16,且所述底座16設置于所述導向結構12下方。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分別包括一個導向塊13,所述導向塊13下端連接有第三彈簧15,所述第三彈簧15的下端抵頂于所述底座16的凹槽底部,且所述導向塊13穿過所述導向結構12豎直孔30抵頂于所述按鍵塊下端面。通過設置所述第三彈簧15可以使得所述開關按鍵6按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時,所述第三彈簧15對所述導向塊13提供一個向上的作用力,從而使得在撤去外力后在所述第三彈簧15的向上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可以實現所述翹板開關的復位功能。所述兩導向塊13下端還分別固定安裝有一動導電片14,且所述兩片動導電片14分別具有兩個觸腳。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 —側的殼體27上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殼體27上分別固定安裝有兩片靜導電片21,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 —側的動導電片14的兩個觸腳分別與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 —側的兩片靜導電片21接觸配合實現開關導通,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動導電片14的兩個觸腳分別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兩片靜導電片21接觸配合實現開關導通。請再次結合圖I至圖4所示,所述按鍵6下端面中間位置處下方還設置有一個平衡機構,所述平衡機構包括沿所述按鍵6下端面中間位置處向下延伸的第三凸起4,所述第三凸起4上具有開口向下的盲孔,所述盲孔內可活動的套設有一導向柱3,且所述盲孔的封閉端與所述導向柱3之間的盲孔內還設置有一第四彈簧5,所述第四彈簧5 —端連接于所述導向柱3上,另一端抵頂于所述盲孔封閉端。
所述平衡機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盲孔下端的殼體27上的V型槽7,所述導向柱3下端面抵頂于所述V型槽7的上端面上,并可在所述V型槽7上端面滑動。所述翹板開關按鍵6向兩側按動時,所述導向柱3運動到與所述V型槽7相應的側翼面上,從而所述第四彈簧5處于被壓縮狀態,使得所述導向柱3具有回復到平衡狀態的趨勢,從而起到保持所述翹板開關按鍵6在完全斷開狀態下處于平衡狀態。綜上所述并結合附圖,所述翹板開關的工作過程
所述翹板開關從完全斷開狀態的平衡位置到自鎖導通狀態的自鎖位置的過程,所述按鍵6在外力的作用下按向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的一側時,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的導向塊13在第一按鍵塊10的作用下向下運動并運動至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 —側的動導電片14與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 —側的靜導電片21接觸導通位置。于此同時所述第一凸起9壓向所述管道8,并通過所述管道8使所述倒鉤件19向下運動,由于所述倒鉤件19的下端面與所述滑塊伸出部34的第一斜面31的配合作用,使得所述滑塊沿導軌22方向向遠離所述倒鉤件19 一側運動。當所述倒鉤件19運動至所述滑塊伸出部34的下接觸平面時,所述滑塊在第二彈簧24的推力的作用下向沿導軌22往回運動,并運動至所述所述滑塊伸出部34的下接觸平面與所述倒鉤件19的倒鉤部20上端面相配合,從而所述倒鉤件19倒鉤部20與所述滑塊伸出部34配合形成自鎖,此時所述第一彈簧11處于拉伸狀態,且對所述倒鉤件19有一個向上的拉力,此時開關處于自鎖狀態。所述翹板開關從自鎖位置到解鎖位置的過程,所述按鍵6在外力的作用下按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時,所述斜導柱2向下運動,通過所述斜導柱2與所述第二斜面32的配合作用下;使得所述滑塊沿遠離所述倒鉤件19的導軌22方向運動,且所述滑塊運動至與所述倒鉤件19脫離后,所述倒鉤件19在所述第一彈簧11的作用下向上運動,且于此同時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斷開。所述翹板開關從解鎖位置到復位導通狀態位置再到平衡位置的過程,所述按鍵6在外力的作用下進一步的按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使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導向塊13在第二按鍵塊I的向下運動。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一側的動導電片14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靜導電片21接觸導通位置,且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第三彈簧15處于壓縮狀態。此時開關處于復位導通狀態,撤去外力后,在所述第三彈簧15的回復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動導電片14和靜導電片21斷開,并且所述翹板開關隨即回復到平衡狀態。從而在同一開關上實現自鎖和復位兩種功能,有效的簡化了電器控制的結構,優化了電器控制的操作,同時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 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翹板開關,包括殼體(27)和可向殼體(27)兩側擺動地安裝于所述殼體(27)上端的按鍵(6),所述按鍵(6)下端面兩側還分別設置有第一按鍵塊(10)和第二按鍵塊(1),第一按鍵塊(10)的下方的殼體(27)上設置有第一導通組件(28),所述第二按鍵塊(I)的下方的殼體(27)上設置有第二導通組件(26),所述按鍵(6)分別通過第一按鍵塊(10)和第二按鍵塊(I)控制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和第二導通組件導通(26),其特征在于,所述翹板開關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殼體(27 )內的自鎖組件,所述自鎖組件包括設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按鍵塊(10) —側的按鍵下端面下方且通過第一彈簧(11)連接于所述按鍵(6)下端面上的倒鉤件(19)、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側的按鍵(6)下端面向下延伸的斜導柱(2)以及設置于所述殼體(27)下端的滑塊導軌機構(29),所述滑塊導軌機構(29)靠近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上端與所述斜導柱(2)配合,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一端與所述倒鉤件(19)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導軌機構(29)包括設置于所述殼體(27)上的導軌(22)以及設置于所述導軌(22)上的可在自鎖位置和復位位置之間滑動的滑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包括本體部(25)以及設置于所述本體部(25)下端且與所述導軌(22)相配合的滑行部(23),所述滑行部(23)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的一端通過第二彈簧(24)連接于所述殼體(27 )側壁上,且所述第二彈簧(24)始終處于被壓縮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鉤件(19)包括基部(18),所述基部(18)下端一側向外延伸出一鉤狀部(20),所述鉤狀部(20)的上端面為垂直于所述基部(18)側表面的平面,所述鉤狀部(20)的下端面為沿遠離所述基部(18)方向向上傾斜且與所述滑塊本體部(25)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端的上端面相互貼合配合的傾斜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本體部(25)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上端面為與所述斜導柱(2)下端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2),且所述第二斜面(32)為沿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方向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滑塊本體部(25)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一端具有一個伸出部(34),所述伸出部(34)具有位于其上端面的第一斜面(31)以及位于其下端面的下接觸平面,所述第一斜面(31)與所述倒鉤件(19 )的鉤狀部(20 )下端面相互貼合配合形成復位位置,所述伸出部(34 )下端面與所述倒鉤件(19)的鉤狀部(20)的上端面相配合形成自鎖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22)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的一端具有一限位凸起(33),所述滑塊的滑行部(23)可滑行地設置于所述限位凸起(33)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側的殼體(27)之間的導軌(22)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8)上端具有一個第二凸起(17),在所述第一按鍵塊(10)與第二按鍵塊(I)之間且靠近第一按鍵塊(10)的按鍵(6)下端面上還具有一個第一凸起(9),所述第二凸起(17)通過第一彈簧(11)連接于所述第一凸起(9)上,且所述第二凸起(17)上還套設有一管道(8),所述管道(8)的另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一凸起(9)上。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側的殼體(27)上分別向內延伸出具有一豎直孔(30)的導向結構(12)以及具有一凹槽的底座(16),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側的殼體(27)上分別向內延伸出具有一豎直孔(30)的導向結構(12)以及具有一凹槽的底座(16),且所述底座(16)設置于所述導向結構(12)下方。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分別包括一個導向塊(13),所述導向塊(13)下端連接有第三彈簧(15),所述第三彈簧(15)的下端抵頂于所述底座(16)凹槽底部,且所述導向塊(13)穿過所述導向結構(12)豎直孔(30)抵頂于所述按鍵塊下端面,所述兩導向塊(13)下端還分別固定安裝有一動導電片(14),且所述兩片動導電片(14)分別具有兩個觸腳。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側的殼體(27)上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 —側的殼體(27)上分別固定安裝有兩片靜導電片(21),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 —側的動導電片(14)的兩個觸腳分別與所述第一導通組件(28)—側的兩片靜導電片(21)接觸配合實現開關導通,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側的動導電片(14)的兩個觸腳分別與所述第二導通組件(26)—側的兩片靜導電片(21)接觸配合實現開關導通。
11.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鍵(6)下端面中間位置處下方還設置有一個平衡機構,所述平衡機構包括沿所述按鍵(6)下端面中間位置處向下延伸的第三凸起(4),所述第三凸起(4)上具有開口向下的盲孔,所述盲孔內可活動的套設有一導向柱(3 ),且所述盲孔的封閉端與所述導向柱(3 )之間的盲孔內還設置有一第四彈簧(4),所述第四彈簧(4) 一端連接于所述導向柱(3)上,另一端抵頂于所述盲孔封閉端。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一種翹板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機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盲孔下端的殼體(27)上的V型槽(7),所述導向柱(3)下端面抵頂于所述V型槽(7)的上端面上,并可在所述V型槽(7 )上端面滑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一種翹板開關,包括殼體和可向殼體兩側擺動地安裝于所述殼體上端的按鍵,所述按鍵下端面兩側還分別設置有第一按鍵塊和第二按鍵塊,第一按鍵塊的下方的殼體上設置有第一導通組件,所述第二按鍵塊的下方的殼體上設置有第二導通組件,所述翹板開關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的自鎖組件,所述自鎖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凸起下方且通過第一彈簧連接于所述按鍵下方的倒鉤件、靠近所述第二導通組件一側的按鍵下端面向下延伸的斜導柱以及設置于所述殼體下端的滑塊導軌機構,所述滑塊導軌機構靠近第二導通組件的上端與所述斜導柱配合,遠離所述第二導通組件的一端與所述倒鉤件配合。
文檔編號H01H23/16GK102956394SQ20111025194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
發明者方滔, 曹斌, 盧義容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