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類,特別涉及一種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尤指一種可持續使用破片并不影響外觀,且同時具有極佳的導光效果,有效降低漏光量的問題,另外,藉由最小的面積產生數倍的發電效率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人對于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目前市面上已有許多能降低環境污染的商品,且有許多利用天然資源取代以往利用工業原料、化學成分及石化能源等,而其中太陽能則為最天然、且零污染的能源,因此許多從事相關的環保業者均以太陽能主要設計方向。市面上相關的太陽能產品不勝枚舉,大多皆將其設置于產品的外表面,較易接收光源處的位置,且運用了大量的太陽能板將其平行排列,以達最佳的供電效率。然上述太陽能產品于使用時,為確實存在下列問題與缺失尚待改進
雖提供了供電效果,但必須采用較大的面積才有辦法排列容置而產生符合產品的電力,且時爾發生太陽能板破片情事,使太陽能板外觀丑化,無法進行使用而丟棄回收。 上述存在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使供電效率大大提升,并且因采用堆棧設置,使得太陽能模塊所需面積縮小而產生了更大的供電效率,另外更重要的是, 若太陽能模塊發生破片情事,同樣可繼續使用,且不影響外觀。解決對已有太陽能產品所存在的雖提供了供電效果,但必須采用較大的面積才有辦法排列容置而產生符合產品的電力,且時爾發生太陽能板破片情事,使太陽能板外觀丑化,無法進行使用而丟棄回收的問題,達到實用進步性。主要結構包括有至少一太陽能模塊,該太陽能模塊于一面設有光源接收面,而于其光源接收面側處設有至少一導光模塊,該導光模塊包括有一導光層,該導光層上具有數個供導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處方向折射的導槽,而于該導光層至少一側處設有至少一光源折射部,該光源折射部供光源折射進入太陽能模塊與導光模塊之間,且更于導光層背離導槽側處設有一反射層,藉此,當光源照射到導光模塊的光源折射部時,光源即被折射至導光模塊內,并由該些導槽將光源導引光源接收面處,同時通過反射層將光源完全反射至光源接收面處,使其光源不會由導光層背離光源折射部面處外漏出。本發明具體包括至少一太陽能模塊,于一面設有光源接收面;
至少一導光模塊,設于太陽能模塊相對應光源接收面側處,該導光模塊包括有 一導光層,該導光層上具有數個供導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處方向折射的導槽; 至少一光源折射部,設于該導光層至少一側處,以供光源折射進入太陽能模塊與導光模塊之間。其中該導光模塊進一步包括有一設于導光層背離導槽側處的反射層;
3其中該反射層一側處進一步設有第二太陽能模塊,該第二太陽能模塊于背離反射層側處具有第二光源接收面;
其中該太陽能模塊于背離該光源接收面側處進一步設有第三太陽能模塊,且該第三太陽能模塊于背離太陽能模塊側處具有第三光源接收面;
其中該導光模塊于背離該太陽能模塊側處進一步設有一第四太陽能模塊,該第四太陽能模塊于面向該導光模塊側處具有第四光源接收面;
其中該太陽能模塊可為硅芯片、銅銦鉀硒(CIGS)、砷化鎵(GaAs)或薄膜(Thin Film); 其中該導光層上進一步設有一濾光層,以改變光源的色溫或是改變光的波長; 其中該導光模塊側邊進一步設有至少一結合件,以提供與另一導光模塊進行固接; 其中該導光模塊于背離光源接收面側處進一步設有第一導光模塊; 其中該該第一導光模塊由第一導光層、數個設于第一導光層上的第一導槽、一設于背離導槽側處的第一反射層及至少一環設于第一導光層周圍的第一光源折射部所構成,且該第一導光模塊另一側處設有第五太陽能模塊,該第五太陽能模塊對應第一導光模塊側處設有一第五光源接收面。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一、本發明得以使破片繼續得到使用,無需將破片處切割掉亦同樣可使用,且不影響外觀。二、藉由堆棧方式結合的太陽能模塊1及導光模塊2,使供電效率大大提升。三、因本發明采用堆棧設置,使得太陽能模塊1所需面積縮小而產生了更大的供電效率。四、降低成本。五、經由光源折射部22可將光源3從任一角度反射進入導光層21內。六、通過單向入光的光源折射部22設計,使得光源3不易由另一端散射出。七、通過濾光層Mf可將光源3轉換色溫或是改變光的波長,亦讓太陽能反應最佳化的色溫或波長,同時產生更高的效率。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光源折射的運作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及附圖2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及剖視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包括
至少一太陽能模塊1,該太陽能模塊1可為硅芯片、銅銦鉀硒(CIGS)、砷化鎵(GaAs)或薄膜(Thin Film),且該太陽能模塊1于一面設有光源接收面11 ;
至少一導光模塊2,設于太陽能模塊1相對應光源接收面11側處,該導光模塊2包括
有
一導光層21,該導光層21上具有數個供導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11處方向折射的導槽
211 ;
至少一光源折射部22,設于該導光層21至少一側處,以供光源折射進入太陽能模塊1 與導光模塊2之間;
一設于導光層21背離導槽211側處的反射層23。如附圖1至附圖3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剖視圖及光源折射的運作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當光源3照射到導光模塊2的光源折射部22時,經由其光源折射部22的折射功能,以將光源3折射導引至導光層21內,并且藉由反射層23將光源往光源接收面11反射,同時經導槽211的導引,將反射的光源3導引至光源接收面11,使光源3 得以集中反射于光源接收面11上,另外,因光源折射部22的單向角度設計,使光源3不易由導光模塊2的另一端散射出。如附圖4所示,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包括有至少一太陽能模塊la,該太陽能模塊Ia于一面設有光源接收面11a,而于其光源接收面 1 Ia側處設有至少一導光模塊2a,該導光模塊加包括有一導光層21a,該導光層21a上具有數個供導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Ila處方向折射的導槽211a,而于該導光層21a至少一側處設有至少一光源折射部22a,且導光層21a背離導槽211a側處設有一反射層23a,該反射層 23a 一側處進一步設有第二太陽能模塊4a,該第二太陽能模塊如于背離反射層23a側處具有第二光源接收面41a,藉此,當光源照射時,其光源得以直接照射于第二太陽能模塊如上的第二光源接收面41a,或是可照射于光源折射部2 上,并予以反射至導光層21a內再由反射層23a將光源往光源接收面Ila方向反射,且通過導槽211a引導至太陽能模塊Ia上的光源接收面Ila處,因此通過上述的堆棧組構,使其產生更高的發電效率以及更小的面積的實用進步性。如附圖5所示,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包括有至少一太陽能模塊lb,該太陽能模塊Ib于一面設有光源接收面lib,而于其光源接收面 lib側處設有至少一導光模塊2b,該導光模塊2b包括有一導光層21b,該導光層21b上具有數個供導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lib處方向折射的導槽211b,而于該導光層21b至少一側處設有至少一光源折射部22b,其中,該太陽能模塊Ib于背離該光源接收面1 Ib側處進一步設有第三太陽能模塊恥,且該第三太陽能模塊恥于背離太陽能模塊Ib側處具有第三光源接收面51b,藉此,當光源照射時,可直接照射于第三太陽能模塊恥上的第三光源接收面51b 處,或光源可照射于光源折射部22b處,再由反射層2 反射經導槽211b的導引,將光源導引至光源接收面lib處,通過上述的堆棧組構,使其產生更高的發電效率以及更小的面積的實用進步性。如附圖6所示,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包括有至少一太陽能模塊lc,該太陽能模塊Ic于一面設有光源接收面11c,而于其光源接收面 Ilc側處設有至少一導光模塊2c,該導光模塊2c包括有一導光層21c,該導光層21c上具有數個供導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Ilc處方向折射的導槽211c,而于該導光層21c至少一側處設有至少一光源折射部22c,其中,該導光模塊2c于背離該太陽能模塊Ic側進一步設有一第四太陽能模塊6c,該第四太陽能模塊6c于面向該導光模塊2c側處具有第四光源接收面 61c,藉此,當光源照射時,其光源得以照射導光模塊2c側邊的光源折射部22c,再利用其光源折射部22c的單向折射將其折射至導光層21c內,再由導槽211c將其雙向導引至光源接收面Ilc或第四光源接收面61c。如附圖7所示,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包括有至少一太陽能模塊ld,該太陽能模塊Id于一面設有光源接收面lld,而于其光源接收面 Ild側處設有至少一導光模塊2d,該導光模塊2d包括有一導光層21d,該導光層21d上具有數個供導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Ild處方向折射的導槽211d,而于該導光層21d至少一側處設有至少一光源折射部22d,且導光層21d背離導槽211d側處設有一反射層23d,其中, 導光模塊2d于背離光源接收面Ild側處設有第一導光模塊7d,該第一導光模塊7d由第一導光層71d、數個設于第一導光層71d上的第一導槽72d、一設于背離第一導槽72d側的第一反射層73d及至少一環設于第一導光層71d周圍的第一光源折射部74d所構成,且該第一導光模塊7d另一側處設有第五太陽能模塊8d,該第五太陽能模塊8d對應第一導光模塊 7d側處設有一第五光源接收面81d,藉此,當光源照射時,其光源得以照射第一導光模塊7d 側邊的第一光源折射部74d,再利用第一光源折射部74d的單向折射將光源折射至第一導光層71d內,再由第一反射層73d將光源反射而由第一導槽72d導引至第五光源接收面81d 處,反觀,光源亦得以由光源折射部22d折射進入導光層21d內,再由反射層23d反射經導槽211d的導引將光源照射至光源接收面Ild上,藉由上述的堆棧組構,使其產生更高的發電效率以及更小的面積的實用進步性。如附圖8所示,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該導光模塊2f包括一導光層21f,該導光層21f至少一側處設有至少一光源折射部22f,其中, 該導光層21f上進一步設有一濾光層Mf,以改變光源的色溫或是改變光的波長,當光源照射光源折射部22f而產生反射時,得以通過該濾光層24f改變光源的色溫或是改變光的波長。如附圖9所示,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該導光模塊2f側邊進一步設有至少一結合件25f,以提供與另一模塊進行固接。如附圖10所示,為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該導光模塊2g側邊分別進一步外接一光源折射部22g,使光源得以通過該光源折射部22g折射進入導光模塊2g。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至少一太陽能模塊,于一面設有光源接收面;至少一導光模塊,設于太陽能模塊相對應光源接收面側處,該導光模塊包括有一導光層,該導光層上具有數個供導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處方向折射的導槽;至少一光源折射部,設于該導光層至少一側處,供光源折射進入太陽能模塊與導光模塊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導光模塊進一步包括有一設于導光層背離導槽側處的反射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反射層一側處進一步設有第二太陽能模塊,該第二太陽能模塊于背離反射層側處具有第二光源接收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太陽能模塊于背離該光源接收面側處進一步設有第三太陽能模塊,且該第三太陽能模塊于背離太陽能模塊側處具有第三光源接收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導光模塊于背離該太陽能模塊側處進一步設有一第四太陽能模塊,該第四太陽能模塊于面向該導光模塊側處具有第四光源接收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太陽能模塊可為硅芯片、銅銦鉀硒、砷化鎵或薄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導光層上進一步設有一濾光層,改變光源的色溫或是改變光的波長。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導光模塊側邊進一步設有至少一結合件,提供與另一導光模塊進行固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導光模塊于背離光源接收面側處進一步設有第一導光模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該第一導光模塊由第一導光層、數個設于第一導光層上的第一導槽、一設于背離導槽側處的第一反射層及至少一環設于第一導光層周圍的第一光源折射部所構成,且該第一導光模塊另一側處設有第五太陽能模塊,該第五太陽能模塊對應第一導光模塊側處設有一第五光源接收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有關太陽能堆棧導光模塊,屬于電子類,主要由至少一太陽能模塊及至少一導光模塊所構成,其導光模塊設于太陽能模塊光源接收面側處,其中導光模塊包括一導光層及至少一光源折射部,其導光層上具有數個供導引光源往光源接收面處方向折射的導槽,而光源折射部設于該導光層至少一側處,以供光源折射進入太陽能模塊與導光模塊之間;當光源照射光源折射部時,其光源亦被折射進入導光層內,并由導槽導引光線反射至光源接收面上,且因導光模塊的光線單向折射設計,使其降低漏光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若太陽能模塊發生破片情事,同樣可繼續使用,且不影響外觀的特點。
文檔編號H01L31/052GK102208471SQ20111012711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7日
發明者林勝軍 申請人:林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