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互鎖至少第一和第二電氣斷路器的互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氣設備技術領域,并且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如在第一權利要求的前序中限定的互鎖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氣設備技術領域中,已知使用可與電氣斷路器相關聯的互鎖裝置,例如,用于防止不期望的同時將負載連接到本應以互斥方式操作的兩個電源網(例如主供電網和備用供電網)。互鎖裝置已知包括一對抑制桿,它們適合與將被互鎖的電氣斷路器的相應的前操縱桿剛性聯接。所述抑制桿中的每一個能夠在第一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間獨立地移動,并且適于通過可在第一和第二鎖定位置之間滑動的鎖定元件而交替地且選擇性地鎖定在所述操作位置中之一。以此方式,與鎖定的抑制桿聯接的斷路器操縱桿又被鎖定在操縱桿的期望操作位置。因此,與互鎖裝置相關聯的斷路器中的一個能夠被保持處于例如斷開狀態,同時另一個斷路器可在相應的斷開和閉合狀態之間被自由地操縱。例如在文獻EP1916682中描述了前述類型的互鎖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總體目的在于關于上述現有技術的解決方案提供互鎖裝置的替代性解決方案。該目的以及其它目的通過這樣的互鎖裝置來實現,該互鎖裝置用于互鎖至少第一和第二電氣斷路器,即,用于防止這些斷路器同時處于閉合狀態,包括第一和第二致動桿, 它們可獨立地在第一和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之間移動,第一和第二致動桿分別能夠可操作地聯接到第一和第二電氣斷路器,其特征在于,裝置包括第一和第二運動機構,它們可分別通過第一和第二致動桿致動,并且均適于處于第一和第二操作構型;每個致動桿適于處于 第一操作狀態,其中,致動桿能夠致動相應的運動機構,從而當該桿處于第一或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時,相應的運動機構相應地處于第一或第二操作構型;以及第二操作狀態,其中, 致動桿是能夠在第一和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之間移動的大致空閑的桿。。本發明的目的還通過這樣的部件組實現,該部件組包括第一電氣斷路器、第二電氣斷路器以及如上所述的用于互鎖這些斷路器的互鎖裝置。從下面的詳細說明中,本發明的進一步特征和優點將變得更清楚,所述詳細說明是參照附圖僅作為示例給出而不用于限定目的。
圖1是立體圖,其中,可見部件組的前側,該部件組包括第一和第二電氣斷路器, 根據當前優選實施方式的互鎖裝置置于該第一和第二電氣斷路器之間,該部件組被示出為處于第一操作構型;
圖2是被示出為處于第二操作構型的圖1的該部件組的透視圖;圖3是被示出為處于第一操作構型的互鎖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被示出為處于第二操作構型的互鎖裝置的立體圖;圖5是互鎖裝置的立體圖,其中是從相對于圖3和4的一側的大致相反側看到的該裝置;圖6是互鎖裝置的一些構件的立體圖;圖7是互鎖裝置的頂側平面圖,其中,圖3中具體示出的該裝置的側壁已經被移除,從而使被示出為處于第一操作構型的互鎖裝置的第一運動機構更直觀;圖8是互鎖裝置的頂側平面圖,其中,第一運動機構被示出為處于第二操作構型;圖9是類似于圖7的互鎖裝置頂側平面圖,其中,也是第一運動機構和例如在圖6 中示出的支撐元件已經被移除,從而示出被示出為處于第一操作構型的互鎖裝置的第二運動機構;圖10是頂側平面圖,其中,第二運動機構被示出為處于第二操作構型;圖11是頂側平面圖,其中,第二運動機構被示出為處于第三構型,并且其中第二運動機構的構件已經被移除且已經示出第一運動機構的構件;圖12是頂側視圖,其中,第二運動機構被示出為處于第四構型,并且其中第二運動機構的構件已經被移除且已經示出第一運動機構的構件;圖13是立體圖,其中,可以看到互鎖裝置的兩個構件;圖14是互鎖裝置的一構件的立體圖,該構件在圖6中可見并且被示出為與圖1的電氣斷路器中的一個電氣斷路器的構件相聯接;以及圖15是互鎖裝置的另一構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當前的說明中以及在附圖中,術語“右”、“左”、“下”和“上”僅用于使說明更清楚的目的。因此,這些詞語不應被認為以任何方式限定本發明。圖1示出部件組,其總體上由附圖標記1示出。該組1包括根據當前優選實施方式的互鎖裝置2。該裝置可操作地置于第一電氣斷路器或稱右斷路器3R以及第二電氣斷路器或稱左斷路器3L之間,用于互鎖這些斷路器。斷路器3R、3L分別包括第一操縱桿或稱右操縱桿5R、和第二操縱桿或稱左操縱桿5L。這些桿中的每一個在第一操縱桿操作位置或稱下操縱位置M_D0WN、與第二操縱桿操作位置或稱上操縱位置M_UP之間獨立地移動。下操縱位置和上操縱位置分別對應于相關斷路器的斷開狀態和閉合狀態。在圖1的示例中,斷路器3R、3L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模塊化電氣斷路器,其中每一個具體由彼此穩定聯接的四個單極斷路器構成。應該注意,為了當前說明的目的,關于表述“互鎖裝置”,總體上,我們的意思是這樣的裝置,其適于防止至少第一和第二電氣斷路器——該裝置可操作地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電氣斷路器之間——同時處于閉合狀態。該類型裝置的應用的典型示例是用在連續組的保護裝置的安裝期間。在這些應用中,互鎖裝置被用于防止負載同時連接到兩個供電網。更具體地,值得強調的是,為了當前說明的目的,互鎖裝置指的是這樣的裝置,其中互鎖功能不是必須通過將被互鎖的斷路器的操縱桿的機械鎖定來獲得。
在圖1的示例中,互鎖裝置2還是模塊化裝置。參照圖3-5,可以注意到互鎖裝置2包括第一致動桿或稱右致動桿10R,以及第二致動桿或稱左致動桿10L。該致動桿10R、IOL中的每一個可在第一致動桿操作位置或稱下致動位置A_D0WN 和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或稱上致動位置A_UP之間獨立地移動。在圖3和4中,右致動桿 IOR分別被示出成處于下致動位置A_D0WN和上致動位置A_UP。在圖5中,左致動桿IOL被示出成處于上致動位置々_朋,在該圖中,從相對于圖3和4中可見的一側的大致相反側觀察該互鎖裝置。右致動桿和左致動桿10R、IOL能夠分別可操作地聯接到右斷路器3R和左斷路器 3L。為該目的,可以看到致動桿10R、IOL優選地包括相應的互連附件12R、12L,在該示例中,它們分別地從互鎖裝置的裝置本體15的兩個相反的側壁14R、14L部分地伸出。該附件12R、12L能夠在側壁14R、14L上設置的相應的移動開口 16R、16L中移動,在該示例中,該移動開口 16R、16L的形狀確定為圓冠的部段。附件12R、12L適于被插入相應的互連開口 18 (圖2)——所述開口 18橫向設置在右操縱桿和左操縱桿5R、5L的至少一側上——以將各個致動桿10R、IOL剛性地聯接到相應的操縱桿5R、5L。一旦這些桿被聯接成彼此固定地附連,當斷路器3R、3L中的一個的操縱桿分別處于下操縱位置M_D0WN或者上操縱位置M_UP時,與該操縱桿聯接的致動桿分別處于下致動位置A_D0WN或上致動位置A_UP。在圖2的示例中,只能看到這些開口中設置在右操縱桿的一側的一個開口 18。但是,類似的開口也設置在該操縱桿的相反側,從而接收互連附件12R。參照圖7和9,可以看到互鎖裝置包括第一運動機構或稱右運動機構22RJ4R、 26R、28R、30R、32R(圖7)和第二運動機構或稱左運動機構22L、24L、26L、28L、30L、32L(圖
9)。右運動機構和左運動機構分別能夠通過右致動桿IOR和左致動桿IOL獨立地致動。具體地,這些運動機構中的每一個適于處于第一操作構型和第二操作構型。在右運動機構的情形中,第一操作構型(圖7)和第二操作構型(圖8)可分別關聯右斷路器3R的斷開狀態和閉合狀態。類似地,在左運動機構的情形中,第一操作構型(圖9)和第二操作構型(圖
10)可分別關聯左斷路器3L的斷開狀態和閉合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各致動桿10RU0L適于處于第一操作狀態或稱致動狀態,以及第二操作狀態或稱空閑狀態。更具體地,如將在以下說明書中更清楚的,在致動狀態,各致動桿允許相應的運動機構的致動,從而當該桿分別處于下致動位置A_D0WN或者上致動位置 A_UP時,該運動機構分別處于第一操作構型或第二操作構型。另一方面,在空閑狀態,各致動桿是能夠在下致動位置和上致動位置之間移動的基本上空閑的桿。更具體地,值得注意的是,各個致動桿10RU0L適于在這些致動桿中的另一個同時處于致動狀態以及上致動位置八_朋時處于空閑狀態。圖7表示平面圖,其中,裝置本體15的側壁14R(圖3)已經被移除,以示出右運動機構22R、MRJ6RJ8R、30R、32R。另一方面,在圖9中,連同壁14R —起還有右運動機構和支撐元件40已經被移除,以示出左運動機構221^、對1^、沈1^、觀1^、3(^、321^。優選為板形的支撐元件40置于右運動機構和左運動機構之間,并且該支撐元件設置用于支撐這些運動機構中的至少一個。在該示例中,在圖6中更加詳細可見的支撐元件或稱支撐板40適于支撐右運動機構。應該注意,左運動機構具有與右運動機構的操作基本完全相同的操作。在該示例中,左運動機構與右運動機構還在結構上大致相同或者退一步講在結構上非常相似。換言之,在該示例中,左運動機構的一個或多個構件的形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右運動機構的相對應構件的形狀(例如,可看到的在圖13中示出的構件32R和32L)。在此情形下, 無論如何,左運動機構的這些構件的操作與右運動機構的相對應構件的操作基本上完全相同。再換言之,除非明確說明,否則后面關于右運動機構的描述加以必要的變通也適用于左運動機構。因此,在本說明書中,已經省略了左運動機構的詳細說明。再參照圖7,根據當前優選實施方式,右運動機構包括第一移動桿或稱右移動桿 22R、第一釋放構件或稱右釋放桿MR、第一傳遞構件或稱右傳遞桿^R、第一聯接桿或稱右聯接桿^R、第一滑塊或稱右滑塊30R以及第一選擇構件或稱右選擇桿32R。參照圖9,根據該實施方式,左運動機構(圖9)對應地包括第二移動桿或稱左移動桿22L、第二釋放構件或稱左釋放桿ML、第二傳遞構件或稱左傳遞桿^5L、第二聯接桿或稱左聯接桿^L、第二滑塊或稱左滑塊30L以及第二選擇構件或稱左選擇桿32L。轉到圖7, 可以看到,右移動桿22R被鉸接在移動桿42R的相應中間部,以圍繞固定地附連到裝置本體 15的第一裝置銷43旋轉。移動桿22R包括移動桿第一端部,右釋放桿24R優選地鉸接到該端部,從而圍繞平行于第一裝置銷43的軸線旋轉。如將在說明書的其它部分更清楚的,該釋放桿具體能夠致動成使相應的致動桿,也就是右致動桿IOR處于前述的空閑狀態。右移動桿22R還包括移動桿第二端部,該第二端部適于優選地以靠置關系與右聯接桿28R聯接。如在圖7中可看到的,移動桿第一端部包括優選為鉤形的接合部44R。具體地,右釋放桿24R與釋放桿彈簧相聯接,在圖中沒有示出該彈簧,該彈簧適于將該右釋放桿朝右移動桿22R的接合部44R致動。有利地,釋放桿24R和移動桿22R適于在它們之間限定移動空間或者移動槽46R。右傳遞桿26R鉸接到裝置本體15,優選地能夠獨立于右桿22R的移動而圍繞第一裝置銷43旋轉。值得注意的是,右傳遞桿適于接合左選擇桿32L。更具體地,傳遞桿沈!?包括釋放部或稱釋放齒47和機械干涉部或稱干涉舌49R。釋放齒47R適于接合右釋放桿24R 的止推部51R,該止推部51R優選為平坦的。另一方面,干涉舌49R適于接合左選擇桿32L 的抑制部53L,在該示例中,該抑制部53L為自由端部。參照圖9,可以看到,左傳遞桿26L 類似地包括釋放部或稱釋放齒47L以及機械干涉部或稱干涉舌49L,它們分別適于接合左釋放桿ML的止推部5IL和右選擇桿32R(在圖9中沒有示意出該桿)的抑制部53R。
關于此,值得注意的是,支撐板40至少包括支撐元件通孔55 (圖7),該通孔55適于被左選擇桿32L和右選擇桿32R可操作地同時穿過。 在更詳細地示出右傳遞桿26R的圖14中,可以注意到,該桿優選地包括容納座56, 例如,該容納座56形成在該傳遞桿的一對壁之間,其適于接收移動桿42R的中間部(圖7)。 聯接桿28R包括聯接桿第一端部和聯接桿第二端部,在該示例中該第一端部適合靠置在移動桿第二端部上,而聯接桿第二端部鉸接到固定地附連于裝置本體15的第二裝置銷58。此外,右聯接桿28R包括聯接桿中間部,該聯接桿中間部以鉸接的方式被限制到右滑塊30R。 優選地,聯接桿中間部設有長形的聯接桿槽62R,該長形的聯接桿槽62R適于接收固定地附連于右滑塊30R的第一滑塊銷64R。右選擇桿32R也以鉸接的方式限制到滑塊30R。優選地,右選擇桿包括選擇桿第一端部,該第一端部配設有長形的選擇桿槽66R。該槽具體適于接收固定地附連于右滑塊30R 的第二滑塊銷68R。在該示例中,該右選擇桿32R除了包括抑制部53R之外,還包括相應的選擇桿中間部,該選擇桿中間部被鉸接以圍繞固定地附連到裝置本體15的第三裝置銷72旋轉。設置抵抗彈簧74R或等效彈性元件,其優選地被裝配到滑動30R的端部上,從而在滑動方向上抵抗該滑塊。設置類似的抵抗彈簧74L,其優選地被裝配到滑塊30L的端部上, 從而在滑動方向上抵抗該滑塊。值得注意得是,第一銷43、第二銷58、第三銷72、第一滑塊銷64以及第二滑塊銷 68R具有彼此平行的銷軸。回到右傳遞桿^R,在圖14中,可以注意到該桿包括至少第一聯接元件或稱右聯接凹部82R,優選地為聯接孔,其適于與至少一個第一互連元件或稱右互連銷84R配合,用于將該銷聯接到右運動機構。至少第二接聯元件或稱左聯接凹部82L(圖幻設置在左傳遞桿26L上。在該示例中,凹部82L是槽孔。但是,根據又一實施方式,該凹部可以是與孔82R相同的孔。聯接凹部82L適合與第二互連元件或稱左互連銷(在圖中沒有示出)配合,用于將該銷聯接到左運動機構。右銷84R適于可操作地置于右運動機構和用于釋放或用于斷開右斷路器的機構之間。在圖14中,銷84R特別具有與右傳遞桿26R聯接的第一端部和與右斷路器構件86 聯接的第二端部,該右斷路器構件86是右斷路器的釋放機構的部分。類似地,左銷適于可操作地置于左運動機構和左斷路器的釋放或斷開機構之間。在該方面,應該注意,為了能夠通過右互連銷和左互連銷將互鎖裝置2聯接于右斷路器和左斷路器,裝置本體15的兩個側壁14L、4R以及斷路器的至少用于可操作地面對該壁14L、4R的壁配備有適當的互連通口或互連槽88,92(圖2,3和5)。在該示例中,右斷路器和左斷路器的釋放機構(未示出)是快速釋放機構。這些機構適于使相應斷路器的操縱桿朝下操縱位置M_D0WN跳動,以獲得斷路器的快速斷開。具體地,例如當人工地將操縱桿從上操縱位置M_UP朝下操縱位置M_D0WN致動時,在經過操縱桿的預定中間位置時發生上述斷開。該類型的快速釋放機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并且由此將不會被更詳細地描述。根據一種實施方式,右運動機構通過第一連接構件或稱右連接桿條94R連接到致動桿10R。在圖15中較詳細地示出該桿條。參照圖7和15,該桿條具體包括桿條第一部或稱第一臂95,其適于鉸接到右致動桿IOR ;以及桿條第二部或稱第二臂96,其適于可操作地置于右釋放桿24R和接合部44R 之間。當右致動桿處于致動狀態時,桿條第二臂96具體被緊夾在右釋放桿和接合部44R之間。釋放桿MR的突起特別防止了在右致動桿處于致動狀態時桿條94R跳動到移動槽46R 內。具有與右桿條94R相同操作并且優選地具有相同形狀的第二連接構件或稱左連接桿條94L設置在左致動桿IOL和左釋放桿24L之間,以將致動桿IOL連接到左運動機構。值得強調的是,當右運動機構分別處于第一(圖7)和第二(圖8)操作構型時,右傳遞桿26R適于分別處于第一(圖7)和第二(圖8)傳遞構件操作位置,同時右選擇桿適于分別處于待命操作位置(圖7)和抑制操作位置(圖8,11,12)。類似地,在左運動機構分別處于第一和第二操作構型時,左傳遞桿適于分別處于第一(圖9)和第二(圖10)傳遞構件操作位置,同時左選擇桿適于分別處于待命操作位置(圖9)和抑制操作位置(圖10)。還應該注意到,右銷84R和左銷中的每一個在與相應的傳遞桿聯接時,適于處于第一互連位置或稱下互連位置I_D0WN以及第二互連位置或稱上互連位置I_UP(圖 3-5)。具體地,當各個連接銷所聯接的傳遞桿分別處于第一傳遞構件操作位置(圖7和9) 或第二傳遞構件操作位置(圖8和10)時,該連接銷適于相應地處于下互連位置或上互連位置。該下互連位置和該上互連位置能夠分別與各個互連銷所聯接斷路器3L、3R的斷開狀態和閉合狀態可操作地關聯。參照圖11,可以注意到,在右選擇桿32R處于抑制位置時,該右選擇桿32R適于被左傳遞桿26L接合,用于防止該傳遞桿處于第二傳遞構件操作位置。應該注意到,在圖11 中,雖然示出左運動機構,但既沒有示出左選擇桿32L也沒有示出支撐板40,用于示出右選擇桿32R和左傳遞桿26L之間的結構接合。在該圖中,另一方面,右選擇桿32R已經被示出為處于抑制位置。類似地,在左選擇桿32L處于抑制位置時,該左選擇桿32L適于與右傳遞桿26R接合,用于防止該傳遞桿處于第二傳遞構件操作位置。更具體地,傳遞桿^R J6L中的各個干涉舌49R、49L適于在另一運動機構的選擇桿處于抑制位置時接合該選擇桿。也應該注意到,如將在說明書的其它部分更清楚的,各傳遞桿^R、26L的釋放齒47R、47L適于接合相應的運動機構的釋放桿MR、ML,用于致動該釋放桿并且使相應的致動桿10RU0L處于空閑狀態。又更具體地,在右致動桿IOR從下致動位置A_D0WN朝上致動位置A_UP致動之后, 并且當左運動機構處于第二操作構型時,釋放齒47R和干涉舌49R適于同時分別接合釋放桿24R和左選擇桿32L。類似地,例如,參照圖11,在左致動桿IOL從下致動位置A_D0WN朝上致動位置A_UP的致動之后,并且當右運動機構處于第二操作構型時,左傳遞桿^L的釋放齒47L和干涉舌49L適于同時分別接合左釋放桿24L和右選擇桿32R。應該注意到,左、右選擇桿中的每一個在相應的致動桿——即與該選擇桿的同一運動機構相關聯的致動桿——同時處于上致動位置A_UP和致動狀態時能夠以可解除的方式鎖定在抑制位置。此外,應該注意到,當該相應的致動桿處于致動狀態并且被致動成從上致動位置A_UP切換到下致動位置A_D0WN時,各個選擇桿可被釋放以從抑制位置切換到待命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互鎖裝置2可包括用于通信/檢測組1——更具體的是斷路器3R、 3L——的電氣狀態的元件。在該示例中,用于左、右運動機構中的每一個的這些元件包括電接觸板101,該電接觸板101能夠在兩個電觸頭103、105之間移動,所述電觸頭103、105可分別與相應電氣斷路器3L,3R的斷開狀態和閉合狀態相關聯。為此目的,在互鎖裝置中設置有一個或多個電端子107,在該示例中對于每個運動機構設有三個端子。電接觸板101的控制與滑塊30R、30L的平移相關聯。由此,能夠通過板在相應的成對電觸頭103、105之間的換向來檢測組1的電氣狀態。由于已經描述了互鎖裝置2的結構,我們現在將描述該互鎖裝置2的操作。讓我們假定該部件組1初始地呈圖1中示意出的構型。在圖1中,兩個操縱桿5L、5R都被示出為處于下操縱位置M_D0WN。因此,兩個斷路器3R、3L都處于斷開狀態。在該構型中,右致動桿IOR和左致動桿IOL都處于下致動位置A_D0WN(圖幻。此外,在該構型中,兩個致動桿都處于致動狀態。更具體地,右運動機構和左運動機構都處于第一操作構型(圖 7 禾口 9)。從圖1的構型出發,假定例如右操縱桿5R從下操縱位置M_D0WN致動到上操縱位置11_朋,右斷路器將處于閉合狀態而同時左斷路器將保持在其斷開狀態(圖2)。從位置M_ DOWN轉到位置11_朋,右操縱桿攜帶與其剛性連接的右致動桿IOR—起。因此,右致動桿從位置A_D0WN切換至位置A_UP (圖3和4)。由于在該切換過程中,右致動桿仍處于致動狀態, 所以在圖2的構型中,右運動機構處于第二操作構型(圖8)。更具體地,在致動桿IOR的該致動之后,右傳遞桿26R從傳遞構件的第一位置(圖7)切換到傳遞構件的第二位置(圖 8),并且右互連銷84R因此從下互連位置I_D0WN(圖3)切換到上互連位置I_UP (圖4)。換言之,一旦右致動桿已經到達位置A_UP,互鎖裝置2總體上處于在圖4中示意出的構型。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構型中,右致動桿又處于致動狀態。另一方面,左運動機構保持在第一操作構型(圖9)。值得注意的是,在致動桿IOR從位置A_D0WN切換到位置A_UP的過程中,在該桿處于致動狀態的同時,右桿條94R在右移動桿22R的接合部44R上產生推動作用。該移動桿因此與右聯接桿共同作用,以引起右滑塊30R抵抗彈簧74R的滑動,從而使該彈簧加載。滑塊 30R的該滑動使得當右運動機構已經處于第二操作構型時右選擇桿能夠處于抑制位置(圖 8,11,12)。還應該注意,在右運動機構從第一操作構型切換到第二操作構型的過程中,右傳遞桿從第一傳遞構件位置(圖7)到第二傳遞構件位置(圖8)的切換由止推部51R靠在釋放齒47R上的推動作用引起。一旦已經處于第二操作構型,由于彈簧74R和右桿條94R的作用,右運動機構以可解除的方式鎖定在該構型。從該狀態出發,通過朝下致動位置致動該致動桿10R,由于彈簧 74R的作用,該致動桿和右運動機構適于分別地跳到下致動位置A_D0WN和第一操作構型。 換言之,右致動桿IOR和右運動機構又都處于在圖7中示意出的構型。現在讓我們假設,從圖2的第一構型出發,以諸如使該桿從位置M_D0WN切換到位置M_UP的方式致動左操縱桿5L。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左操縱桿的無意致動,例如,人工致動或者通過能關聯到左斷路器的電動裝置致動。從下操縱位置切換到上操縱位置,左操縱桿5L使左致動桿IOL轉動。但是,在本情形中,右選擇桿32R處于抑制位置并且因此防止左傳遞桿26L處于第二傳遞構件位置(見圖10)。值得注意的是,在圖2的構型中,在選擇桿32R和干涉舌49L之間,優選地有小空間(未示出)以便于間隙的恢復。在左傳遞桿可處于第二傳遞構件位置之前,干涉舌49L適于抵靠右選擇桿32R的抑制部53R (圖12),以鎖定左傳遞桿的旋轉。一旦已經達到該抵靠狀態,通過朝上致動位置繼續致動左致動桿,釋放齒47L與止推部51L共同作用導致釋放桿24L克服前述釋放桿彈簧(未示出)的作用而位移或者向后移動。這引起左桿條94L跳到移動槽46L內部。從該時刻起,致動桿IOL處于空閑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在圖11中,我們已經設法示出了在桿條94L即將跳到移動槽 46L內之前的狀態,具體地,強調了由于釋放齒47L引起的釋放桿ML的位移。在圖12中, 另一方面,我們已經設法示出了桿條94L已經跳到移動槽46L內的狀態。換言之,一旦已經處于該空閑狀態,則左致動桿能夠在下致動位置A_D0WN和上致動位置A_UP之間移動,而基本上不會致動左運動機構并且基本上僅引起左桿條94L沿著移動槽46L的唯一一種移動。 又換言之,左致動桿基本上與左運動機構斷開聯接或釋放。在該方面,值得注意,在該示例中,當左致動桿處于空閑狀態時,左致動桿適于處于上致動位置A_UP和置于該上致動位置和下致動位置A_D0WN之間的多個中間位置。具體地,值得注意的,當左致動桿IOL在空閑狀態下處于上致動位置時,左運動機構不處于第二操作構型。另一方面,當使左致動桿從空閑狀態返回到第一致動位置時,與釋放桿24L配合的左桿條自動地鎖定在該釋放桿和接合部44L之間,使得致動桿IOL又處于致動狀態。值得強調的是,當干涉舌49L抵靠抑制部53R時,還因此防止了左互連銷處于上互連位置I-UP。其保證該銷與左斷路器的防止該斷路器處于閉合狀態的釋放機構機械地干涉。更具體地,與左斷路器的釋放機構機械地干涉的左互連銷基本上引起左操縱桿5L與左斷路器的釋放機構的斷開聯接。換言之,左操縱桿能夠處于上操縱位置,但是,左斷路器不會處于隨之發生的閉合狀態。總之,當從圖2的構型出發將左操縱桿朝上操縱位置致動時,左致動桿處于致動狀態,直到左傳遞桿和右選擇桿之間發生機械干涉。隨后,繼續將左操縱桿朝上操縱位置致動,該操縱桿基本上與左斷路器的防止左斷路器處于閉合狀態的釋放機構斷開聯接或釋放,同時左致動桿處于空閑狀態。以此方式,互鎖裝置2可以使右斷路器和左斷路器互鎖。具體地,應該注意,互鎖裝置2不是機械地鎖定操縱桿5R、5L而是通過實現互鎖裝置自身的操作的特定運動狀態互鎖斷路器3R、3L。還應該注意到,由于即使當斷路器的應當被互鎖的操縱桿被朝上操縱位置致動時,致動桿10RU0L也不經受實際的應力,所以相對于通常制成現有技術互鎖裝置的抑制桿的材料,這些桿可有利地由彈性模量和/或屈服點更低的材料制成。基于以上已經描述的,可以清楚如果最開始該部件組1的構型相對于圖2顛倒,也就是說,如果右操縱桿和左操縱桿開始分別處于下操縱位置和上操縱位置,則該組1的操作相對于以上描述將被顛倒。更具體地,在此情形中,在右操縱桿從下操縱位置到上操縱位置的致動之后,右致動桿將處于空閑狀態,同時右操縱桿將與右斷路器的釋放機構斷開聯接。也可以注意到,關于用于檢測/通信組1的電氣狀態的元件,為了互鎖裝置正確操作的目的,必須在各個電接觸板101可能的換向之前,發生右桿條和左桿條的釋放,從而不引起在互鎖裝置的端子107處的電氣狀態的改變。基于前面已經描述的,由此可以理解根據本發明的互鎖裝置是怎樣的從而能夠實現上述目的。在不影響本發明原理的情況下,可根據已經僅作為非限定示例描述和示意出的實現方式和制造細節進行廣泛地改變,而不會為此脫離在所附權利要求中限定的本發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互鎖裝置O),所述互鎖裝置(2)用于互鎖至少第一電氣斷路器和第二電氣斷路器 (3R,3L),即,用于防止這些斷路器(3R,3L)同時處于閉合狀態,所述互鎖裝置包括第一致動桿和第二致動桿(10R,10L),所述第一致動桿和所述第二致動桿(10R,10L)能夠獨立地在第一致動桿操作位置和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A_D0WN,A_UP)之間移動,所述第一致動桿和所述第二致動桿(10R,10L)分別能夠可操作地聯接到所述第一電氣斷路器和所述第二電氣斷路器(3R,3L),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第一運動機構和第二運動機構(22R,24R, 26R, 28R, 30R, 32R ;22L, 24L, 26L, 28L, 30L, 32L),所述第一運動機構和所述第二運動機構分別能夠通過所述第一致動桿和所述第二致動桿(10R,10L)致動,并且所述第一運動機構和所述第二運動機構中的每一個均適合處于第一操作構型和第二操作構型;每個致動桿(10R,10L)適合處于第一操作狀態,在所述第一操作狀態中,所述致動桿(IOR)允許致動相應的運動機構 (22R,24R, 26R, 28R, 30R, 32R),從而當所述桿處于所述第一致動桿操作位置或所述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A_D0WN,A_UP)時,相應的運動機構分別處于所述第一操作構型或所述第二操作構型;以及第二操作狀態,在所述第二操作狀態中,所述致動桿(IOR)是能夠在所述第一致動桿操作位置和所述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A_D0WN,A_UP)之間移動的大致空閑的桿。
2.根據權利要求1的互鎖裝置O),其中,每個致動桿(IOL)適于在另一致動桿(IOR) 同時處于所述第一操作狀態和所述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A_UP)時處于所述第二操作狀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互鎖裝置O),其中,所述第一運動機構(22R,MRJ6RJ8R, 30R,32R)包括第一傳遞構件06R)和第一選擇構件(32R),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運動機構 (22L,24L,26L,28L,30L,32L)包括第二傳遞構件Q6L)和第二選擇構件(32L),所述第一傳遞構件Q6R)適于接合所述第二選擇構件(32L),并且所述第二傳遞構件06L)適于接合所述第一選擇構件(32R)。
4.根據權利要求3的互鎖裝置0),其中,當所述第一運動機構(22R,MRJ6RJ8R,30R,32R)分別處于所述第一操作構型和所述第二操作構型時,所述第一傳遞構件(26R)適于相應地處于第一傳遞構件操作位置和第二傳遞構件操作位置,并且所述第一選擇構件(32R)適于相應地處于待命操作位置和抑制操作位置;以及當所述第二運動機構(22L,MLJ6LJ8L,30L,32L)處于所述第一操作構型和所述第二操作構型時,所述第二傳遞構件(26L)適于相應地處于第一傳遞構件操作位置和第二傳遞構件操作位置,并且所述第二選擇構件(32L)適于相應地處于待命操作位置和抑制操作位置;當所述第一選擇構件(32R)處于所述抑制位置時,所述第一選擇構件(32R)適于被所述第二傳遞構件(26L)接合,用于防止該傳遞構件06L)處于所述第二傳遞構件操作位置, 并且當所述第二選擇構件(32L)處于所述抑制位置時,所述第二選擇構件(32L)適于被所述第一傳遞構件(26R)接合,用于防止該傳遞構件06R)處于所述第二傳遞構件操作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4的互鎖裝置O),其中,所述選擇桿(32R)中的每一個在相應的致動桿(IOR)同時處于所述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A UP)和所述第一操作狀態時、以可解除的方式鎖定在所述抑制位置,并且在所述相應的致動桿(IOR)處于所述第一操作狀態并且被致動成從所述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切換到所述第一致動桿操作位置時、能夠釋放以從所述抑制位置切換到所述待命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的互鎖裝置O),其中,所述運動機構中的每一個(22R,MRJ6RJ8R,30R,32R)包括釋放構件(MR),所述釋放構件(MR)能夠致動成使相應的致動桿(IOR)處于所述第二操作狀態;以及所述傳遞構件06RJ6L)均包括機械干涉部(49R,49L)和釋放部07R,47L),所述傳遞構件中的每一個(26L)的所述機械干涉部(49L)適于在另一個所述運動機構(22RJ4R, 26R,28R,30R,32R)的選擇構件(32R)處于所述抑制位置時接合所述選擇構件(32R),并且所述傳遞構件中的每一個(26L)的所述釋放部(47L)適于接合相應的運動機構(22LJ4L, 26L,28L,30L,32L)的所述釋放構件04L),用于致動該釋放構件(ML)并且使相應的致動桿(IOL)處于所述第二操作狀態。
7.根據權利要求6的互鎖裝置O),其中在所述第一致動桿(IOR)從所述第一致動桿操作位置朝所述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致動之后,并且在所述第二運動機構(22L,MLJ6LJ8L,30L,32L)處于所述第二操作構型時,所述第一傳遞構件(26R)的所述釋放部(47R)和所述機械干涉部(49R)適于同時分別接合所述第一運動機構(22R,24R, 26R, 28R, 30R, 32R)的所述釋放構件(MR)和所述第二運動機構(22L,24L,26L,28L,30L,32L)的所述選擇構件(32L);并且在所述第二致動桿(IOL)從所述第一致動桿操作位置朝所述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致動之后,并且在所述第一運動機構(22R,MRJ6RJ8R,30R,32R)處于所述第二操作構型時,所述第二傳遞構件(26L)的所述釋放部(47L)和所述機械干涉部(49L)適于同時分別接合所述第二運動機構(22L,24L, 26L, 28L, 30L, 32L)的所述釋放構件(ML)和所述第一運動機構(22R,24R,26R,28R,30R,32R)的所述選擇構件(32R)。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3至7中任一項的互鎖裝置(2),其中,所述第一傳遞構件和所述第二傳遞構件06RJ6L)分別包括至少第一聯接元件和至少第二聯接元件(82R,82L),所述第一聯接元件和所述第二聯接元件(82R,82L)適于分別配合至少第一互連元件和至少第二互連元件(84R),用于將所述互連元件(84R)聯接到所述運動機構(22R,MRJ6RJ8R, 30R,32R ;22L, 24L, 26L, 28L, 30L, 32L),所述第一互連元件(84R)適于可操作地置于所述第一運動機構(22R,24RJ6RJ8R,30R,32R)和用于釋放或斷開所述第一斷路器(3R)的機構之間,并且所述第二互連元件適于可操作地置于所述第二運動機構(22LJ4LJ6LJ8L, 30L,32L)和用于釋放或斷開所述第二斷路器(3L)的機構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3至8中任一項的互鎖裝置O),包括用于所述運動機構(22RJ4R, 26R, 28R, 30R, 32R ;22L, 24L, 26L, 28L, 30L, 32L)中的至少一個的至少一個支撐元件(40), 所述支撐元件GO)置于所述第一運動機構OR,24R, 26R, 28R, 30R, 32R)和所述第二運動機構(22L,MLJ6LJ8L,30L,32L)之間,并且所述支撐元件00)包括至少一個支撐元件通孔(55),所述至少一個支撐元件通孔(55)適于被所述第一選擇構件和所述第二選擇構件 (32R,32L)可操作地同時穿過。
1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互鎖裝置O),其中,所述第一運動機構和所述第二運動機構(22R,24R,26R,28R,30R,32R ;22L, 24L, 26L, 28L, 30L, 32L)具有基本相同的操作。
11.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互鎖裝置O),包括用于檢測所述斷路器的電氣狀態的元件(101,103,105,107)。
12.部件組(1),包括第一電氣斷路器(3R)、第二電氣斷路器(3L)以及如前述權利要求的任一項中限定的用于互鎖這些斷路器(3R,3L)的互鎖裝置O)。
全文摘要
描述了一種互鎖裝置,用于互鎖至少第一和第二電氣斷路器,即,用于防止這些斷路器同時處于閉合狀態,包括第一和第二致動桿,它們可獨立地在第一和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之間移動,第一和第二致動桿分別能夠可操作地聯接到第一和第二電氣斷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第一和第二運動機構,它們可分別通過第一和第二致動桿致動,并且均適于處于第一和第二操作構型;每個致動桿適于處于第一操作狀態,其中,致動桿能夠致動相應的運動機構,從而當該桿處于第一或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時,相應的運動機構相應地處于第一或第二操作構型;以及第二操作狀態,其中,致動桿是能夠在第一和第二致動桿操作位置之間移動的大致空閑的桿。
文檔編號H01H9/26GK102163509SQ20111002436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3日
發明者盧卡·齊利奧, 安德烈婭·奇羅利尼 申請人:布蒂克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