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電連接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偵測功能的電連接器。背景技術:
如中國臺灣新型專利公告第559390號所揭示的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 圓柱狀中心端子、接地端子及遮蔽殼體。所述中心端子固持在絕緣本體中,并通過一固定在 中心端子后端的金屬片連接于電路板。然而,所述電連接器的中心端子與金屬片相對固定 連接,在對接連接器插拔時,中心端子因插拔力可能會使中心端子的焊接部與電路板產生 松動影響傳輸效果。另外,電連接器組裝后所述中心端子的位置相對固定,當對接連接器與 該電連接器相對接時,若插接不到位,兩者之間接觸可能不良,且無法檢測出來。故,希望設計出一種改進型的電連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偵測功能的電連接器。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絕緣本體和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定義有第一方向并設有沿第一方向延伸收容槽及與收容槽 相通的固持槽,所述端子組裝于絕緣本體并包括中心端子;所述中心端子包括分別獨立設 置的主端子、副端子和偵測端子,所述主端子可移動地收容于收容槽內,所述副端子和偵測 端子固持于固持槽內,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與主端子之間的間距不同,且所述副端子和 偵測端子未同時與主端子彈性抵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副端子與偵測端 子與主端子之間的間距不同,使副端子、偵測端子與主端子接觸順序不同,能實現很好的偵 測功能。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還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 包括絕緣本體和端子,所述絕緣本體設有收容槽及與收容槽相通的固持槽;所述端子組裝 于絕緣本體,并包括中心端子;所述中心端子包括分別獨立設置的主端子和至少一對副端 子,所述主端子可移動地收容于收容槽內,所述副端子固持于固持槽內,其中一副端子與主 端子間具有間隙并只有在主端子移動后與主端子彈性抵接,而另一副端子始終與主端子彈 性抵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其中一副端子與 主端子間具有間隙并只有在主端子移動后與主端子彈性抵接,該副端子形成偵測端子,能 達到很好的偵測功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圖1另一角度的立體3[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圖3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圖5是圖1沿A-A線的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圖7是圖6沿B-B線的剖視圖;圖8是圖6沿C-C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第一實施例,所述電連接器包括 絕緣本體1、組裝于絕緣本體1的端子2及遮覆于絕緣本體1的遮蔽殼體3。請參圖1至圖4,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底壁10、側壁11及凸部12。所述側壁11自 底壁10延伸并與底壁圍成收容腔13,所述凸部12自底壁10凸伸入收容腔13內。所述側 壁11包括相對的邊壁111及連接邊壁111的前側壁112,所述前側壁112設有與收容腔13 相通的圓形通孔113。所述凸部12包括前端面121、與前端面121相對的后端面122與上 端面123,所述前端面121與前側壁112相隔,所述前端面121與前側壁112之間形成供對 接連接器(未圖示)插拔的對接腔14,所述通孔113與對接腔14連通供對接連接器插入。 所述凸部12設有與對接腔14相通的收容槽124,所述收容槽124自后端面122向前端面 121延伸并前后貫穿凸部12。所述底壁10設有若干貫穿底壁10的固持槽101,所述固持 槽101與收容槽124相連通,所述固持槽101并排設置且其中一固持槽101在沿對接連接 器插入的第一方向上錯位,該錯位的固持槽101更靠近后端面122。所述上端面123上設有 凸起125,所述邊壁111和凸部12之間設有貫穿底壁10的插孔102。所述遮蔽殼體3是由金屬板沖壓后彎折而成,該遮蔽殼體3呈門型。所述遮蔽殼 體3的兩側設有若干彈片31,所述絕緣本體1的邊壁111的外側設有若干卡槽114,當遮蔽 殼體3安裝在絕緣本體1后,所述彈片31卡持在卡槽114內,從而增加遮蔽殼體3與絕緣 本體1之間的固持力。所述遮蔽殼體3的兩側延伸有焊接在電路板(未圖標)上的焊接腳 32。請參圖1至圖5,所述端子2包括接地端子40和中心端子50,所述接地端子40包 括固定部41、自固定部41延伸入對接腔14內的彈性扣持臂42。所述固定部41呈倒U型 并跨設固持于凸部12的凸起125。所述固定部41自凸部12上端面向下延伸出插入插孔 102內的插腳43,所述插腳43凸伸出底壁10并可插入到對應電路板上。所述彈性扣持臂 4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扣持臂421和第二扣持臂422,和位于第一、第二扣持臂之間的第三 扣持臂423,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扣持臂圍成一門型空間44可固持插入對接腔14內的對 接連接器。第一、第二扣持臂對對接連接器左右限位,第三扣持臂423可防止對接連接器因 自重掉落。請繼續參閱圖1至圖5,所述中心端子50包括主端子60、副端子70和偵測端子80, 所述主端子60、副端子70和偵測端子80分別獨立設置。所述主端子60收容在收容槽124 內,并可在收容槽124內移動。所述主端子60包括對接部61和接觸部62,所述對接部61 凸伸出前端面121并延伸入對接腔14內,并且對接部61的頭部尺寸小于其它部位的尺寸 以更好的限位在收容槽124內,所述接觸部62自對接部61彎折延伸,所述接觸部62上設有抵接面621。所述副端子70包括固持部71、自固持部71延伸的焊接部72和彈性臂73。所 述副端子70自底壁插入固持槽101中,所述固持部71固持在固持槽101內,所述焊接部72 延伸出固持槽101外并可焊接在電路板上,所述彈性臂73自下向上延伸入收容槽124內, 所述彈性臂73的自由末端設有接觸點731,所述接觸點731可抵接在抵接面621上。所述 偵測端子80具有與副端子70相同的構造,也包括固持部81、焊接部82和彈性臂83,所述 彈性臂83的末端也設有可抵接在抵接面的接觸點831。所述偵測端子80設置在錯位的固 持槽101內。所述中心端子50組裝入絕緣本體1后,所述副端子70的接觸點731與主端子60 的抵接面621彈性抵接。所述偵測端子80設置在副端子70之間,并與副端子70并排設置。 所述偵測端子80相對于副端子在第一方向上錯位,并更靠近后端面122。所以,所述副端子 70的接觸點731及偵測端子80的接觸點831與主端子60的抵接面621之間的距離不等, 且所述所述副端子70和偵測端子80未同時與主端子60彈性抵接。所述副端子70的接觸 點731與主端子60的抵接面621始終彈性抵接,而所述偵測端子80的接觸點831與主端 子60的抵接面之間具有間隙,所述偵測端子80的接觸點831僅在主端子60移動后才能抵 接到抵接面621,也即所述副端子70和偵測端子80的接觸點可分別與主端子60的抵接面 621彈性抵接,所述副端子70與偵測端子80的接觸點至主端子的抵接面621的距離不等。 當對接連接器插入對接腔14后,主端子60的對接部61被推動而使主端子60向后移動,副 端子70的彈性臂73進一步彈性變形穩定接觸抵接面621,直至所述主端子60移動后與偵 測端子80接觸并可電性導通,說明對接連接器已插接到位,并且中心端子50與對接連接器 接觸穩定,具有良好的電氣連接性能。拔出對接連接器時,主端子60通過彈性臂73的彈力 復位。主端子60往前移動后與偵測端子80斷開。使副端子70、偵測端子80與主端子60 接觸順序不同,從而電連接器100具有很好的偵測功能。從另一角度來說,副端子具有相同的構造并被排列成一排,并在第一方向上錯位 設置,其中一個副端子更靠近后端面122。該錯位設置的副端子與主端子60而具有間隙, 并且在主端子60移動后才能與主端子60電性接觸,該錯位設置的副端子就成為偵測端子 80。請參圖6至圖8,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第二實施例。相較于第一實施方 式,所述電連接器100’的中心端子50’的副端子70’和偵測端子80’并排設置,并且沒有 相互錯位。但是,所述中心端子50’的主端子60’的抵接面621’相對于偵測端子80’凹設 有凹槽622,,從而使主端子60’的抵接面621,為不平整面,副端子70的接觸點731,及偵 測端子80的接觸點831,與主端子60的抵接面621,距離不等。中心端子50,組裝入絕緣 本體1,后,副端子70’的接觸點731,與主端子60’的抵接面621,彈性抵接,而偵測端子 80’的接觸點731’與主端子60’的抵接面621’之間具有間隙而沒有彈性抵接。當插入對 接連接器作動主端子60’向后移動后,所述偵測端子80’才彈性抵接于凹槽622’內,使主 端子60’的抵接面621’與偵測端子80’的接觸點831’電性接觸,同樣能實現偵測功能。從另一角度來說,副端子被排列成一排并沒有錯位設置,主端子60’相對于其中一 副端子設有凹槽622’,所述凹槽622’使主端子60’的抵接面621’不平整且與其中一副端 子具有間隙,并且在主端子60’移動后該副端子才與主端子60’接觸,該凹槽622’相對應 的副端子就成為偵測端子80’。
權利要求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和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定義有第一方向并設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收容槽及與收容槽相通的固持槽,所述端子組裝于絕緣本體并包括中心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子包括分別獨立設置的主端子、副端子和偵測端子,所述主端子可移動地收容于收容槽內,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固持于固持槽內,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與主端子之間的間距不同,且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未同時與主端子彈性抵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端子和主端子始終彈性抵接,所 述偵測端子與主端子之間具有間隙,并且在主端子移動后偵測端子和主端子彈性抵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并列排置 并沿第一方向錯位設置,所述偵測端子的接觸點與主端子的抵接面之間的距離大于副端子 的接觸點與主端子的抵接面之間的距離,所述固持槽并列排置并沿第一方向錯位設置。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并列排置 且無錯位設置,所述主端子相對于偵測端子設有凹槽,所述主端子的抵接面為不平整面,所 述偵測端子可彈性抵接于該凹槽內。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端子具有對接部和自對接 部彎折延伸的接觸部,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均包括固持于固持槽內的固持部、延伸出固 持槽的焊接部和延伸入收容槽內的彈性臂,所述接觸點設置于彈性臂的自由末端。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底壁、自底壁延伸的 側壁和凸部,所述收容槽設置于凸部內,所述固持槽設置于底壁上,所述側壁中一側壁與凸 部之間形成對接腔,并在該側壁上開設有與對接腔連通的通孔,所述主端子的對接部延伸 入對接腔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還包括跨設于凸部上的接地 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延伸入對接腔內的彈性扣持臂,所述彈性扣持 臂包括第一扣持臂、第二扣持臂和第三扣持臂并圍成門型空間,所述絕緣本體外遮覆有遮 蔽殼體,所述遮蔽殼體呈門型扣持于側壁上并延伸有焊接腳。
8.—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和端子,所述絕緣本體設有收容槽及與收容槽相通 的固持槽,所述端子組裝于絕緣本體,并包括中心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子包括分 別獨立設置的主端子和至少一對副端子,所述主端子可移動地收容于收容槽內,所述副端 子固持于固持槽內,其中一副端子與主端子間具有間隙并只有在主端子移動后與主端子彈 性抵接,而另一副端子始終與主端子彈性抵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延伸 的側壁和凸部,所述凸部包括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前端面和側壁之間形成對接腔,所述側 壁上設有與對接腔相通的通孔,所述收容槽設置于凸部并與對接腔相通,所述對接部延伸 入對接腔內,所述副端子其中一副端子向后錯位設置而更靠近后端面,該副端子形成偵測 端子。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延伸 的側壁和凸部,所述凸部包括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前端面和側壁之間形成對接腔,所述側 壁上設有與對接腔相通的通孔,所述收容槽設置于凸部并與對接腔相通,所述對接部延伸 入對接腔內,所述接觸部對應其中一副端子設有凹槽,該副端子形成偵測端子。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和端子,所述絕緣本體設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收容槽及與收容槽相通的固持槽,所述端子組裝于絕緣本體并包括中心端子;其中所述中心端子包括分別獨立設置的主端子、副端子和偵測端子,所述主端子可移動地收容于收容槽內,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固持于固持槽內,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可分別與主端子彈性抵接,所述副端子和偵測端子與主端子之間的間距不同,使副端子、偵測端子與主端子接觸順序不同,能實現很好的偵測功能。
文檔編號H01R13/642GK201774087SQ20102026604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1日
發明者徐國峻, 童昌賢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